CN220323728U -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3728U
CN220323728U CN202321406338.8U CN202321406338U CN220323728U CN 220323728 U CN220323728 U CN 220323728U CN 202321406338 U CN202321406338 U CN 202321406338U CN 220323728 U CN220323728 U CN 220323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developing device
rotating member
image form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63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浩
武新宇
马海龙
程晨
彭天生
吕鑫
陶俊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3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3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盒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被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其中,所述旋转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转动,所述旋转件触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显影装置上设有盒体、驱动组件和被检测组件,通过被检测组件的触发次数和频率组合进行显影装置的识别,能够对应更多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背景技术
显影盒是一种激光打印机常用的打印耗材,不同的显影盒其型号规格不同,适配的打印机机型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打印机需要对显影盒的型号规格等信息进行检测,已确认是否可以适配。现有技术中常用芯片、检测齿轮等方式进行检测。而芯片价格昂贵,成本高昂,会导致显影盒价格上涨。检测齿轮为一种机械式的结构,其可以完全替代芯片,也提供一部分信息,以部分替代芯片,减少芯片存储的信息量,从而降低芯片成本。
检测齿轮上设置有多个突起,当检测齿轮转动时,多个突起便触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杆,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检测杆被触碰的次数,对显影盒的型号规格等信息进行判断。但随着显影盒产品线的不断扩大,显影盒的型号众多,通过多个突起触碰检测杆的方式对显影盒进行检测,需要设置的突起数量越来越多,而由于制造公差的存在,突起的数量越多,检测越容易出现错误,造成显影盒无法被图像形成装置正确的检测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鼓组件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鼓组件包括感光鼓,包括:
盒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
显影辊,沿第一方向延伸,受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可旋转的支撑;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
被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上设有至少一个被检测突起;
所述驱动组件将动力传动至所述旋转件,所述被检测突起用于触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杆和第二检测杆,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第一被检测组件和第二被检测组件,所述第一被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被检测组件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旋转件,
第一被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杆;
第二被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被检测组件位于第一端,所述第二被检测组件位于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动力的动力接收件,所述第一被检测组件包括沿径向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件上的第一凹槽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被检测件,所述动力接收件转动使所述第一被检测件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杆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被检测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一被卡合部,所述第一被检测件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杆且沿所述第一凹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相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被检测组件包括所述旋转件和第二被检测件,所述旋转件转动后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被检测件移动从而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杆摆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能够在所述盒体的第二端上摆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摆杆抵接,所述旋转件转动后带动所述摆杆摆动,所述摆杆触发所述检测组件,所述摆杆的摆动轴线与所述旋转件的摆动轴线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突起由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电检测组件,所述电检测组件具有断路状态,所述被检测突起触发所述电检测组件使得所述电检测组件处于通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检测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绝缘材料支撑;
第二导电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电触头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
第一导电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电触头和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被检测突起可同时接触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接收动力旋转后,所述被检测突起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由不接触状态转变为接触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突起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弹性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件,所述动力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旋转件位于第二端,所述动力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并传递至所述旋转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设有第二护盖,第二护盖一体成型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螺纹段和光滑段,所述旋转件设有螺纹孔,所述旋转件通过螺纹孔与支撑柱螺纹连接以及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所述旋转件可转动触发所述检测杆,所述旋转件在转动的过程中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旋转件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后旋转脱离所述螺纹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被检测突起可接收所述鼓组件施加的分离力,使得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护盖,所述第二护盖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被定位部,所述被定位部与所述定位件接合使得所述旋转件被所述第二护盖所卡接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悬臂部和爪部,悬臂部在所述第二护盖上延伸,爪部一体成型于悬臂部的自由端,爪部用于卡入所述被定位部以使所述旋转件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搅拌架,所述搅拌架用于搅拌所述盒体的显影剂,所述搅拌架在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同轴设有驱动件,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齿轮部与缺齿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驱动件啮合以带动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缺齿部用于使得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驱动件脱离啮合,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齿轮脱离啮合后所述旋转件被所述定位件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件,所述动力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动力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所述被检测突起位于所述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离筋条,所述分离筋条用于接收所述鼓组件施加的分离力,使得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所述分离筋条和所述旋转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护盖或者所述盒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护盖,所述分离筋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护盖或第二护盖上。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鼓组件,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鼓组件,所述旋转件为第一旋转件,所述鼓组件上设有第二旋转件和第三被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旋转件能够接收图像形成装置或显影装置的动力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显影装置的两端,所述第三被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件上,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旋转件的驱动下运动,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检测杆和第三检测杆,所述第一旋转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杆,所述第三被检测组件触发所述第三检测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显影装置上设有盒体、驱动组件和被检测组件,通过被检测组件的触发次数和频率组合进行显影装置的识别,能够对应更多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和鼓组件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和鼓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的第一端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省略第一护盖;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的第二被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显影装置的第二端的局部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鼓组件和显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第一端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省略第一护盖;
图13为实施例二中第一壁、第二壁以及显影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二中第一壁、第二壁以及显影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二中盒体第二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二中盒体第二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三中显影装置安装到鼓组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三中电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三中电检测组件的分解图;
图21为实施例三中显影装置装配至鼓组件上并放入安装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三中安装仓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三中安装仓第一壁和第二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三中被检测组件与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四中去掉第一护盖盒体第一端传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实施例四中盒体第二端的侧视图;
图27是实施例四中去掉第二护盖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实施例四中被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四中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实施例四中被检测件位于初始位置的示意图;
图31是实施例四中被检测件位于末位置的示意图;
图32是实施例四中传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实施例四中被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实施例四被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第一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第一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取下第二护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沿着A1方向观察时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显影装置的第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鼓组件上,处理盒包括显影装置和鼓组件,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仓内,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例如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例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打印机型的传真机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可参考图1-图9。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仓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检测杆310和第二检测杆320,第一检测杆310和第二检测杆320可摆动的设置于安装仓侧壁上,安装仓侧壁上还设有光发射部350和光接收部360,第一检测杆310和第二检测杆320上设有透光口340,第一检测杆310和第二检测杆320摆动时透光口340与光发射部350和光接收部360对齐,使光发射部350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光接收部360上。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仓内,处理盒包括鼓组件200和显影装置100,显影装置100可拆卸的安装在鼓组件200上,鼓组件200中具有感光构件(感光鼓220),显影装置100具有用于显影形成于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构件(显影辊102)。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驱动头,驱动头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输至显影装置100,使显影装置100工作。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电触头,电触头用于与显影装置100的识别组件电连接,以读取与显影装置100相关的信息。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装置100,包括盒体101、显影辊102、送粉辊、搅拌架、驱动组件、电极、识别组件、第一被检测组件、第二被检测组件。
如图3和图4所示,盒体101内部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粉仓(未示出),显影剂可以是碳粉。盒体101在第一方向(A1和A2方向)上具有长度,盒体101在第一方向的正方向(A1方向)上具有第一端11,也称为右端,在第一方向的负方向(A2方向)上具有第二端12,也称为左端,盒体101在A1方向的第一端11的端面为第一侧壁,盒体101在A2方向的第二端12的端面为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盒体101具有第二方向(B1和B2方向)上具有宽度,盒体101沿着B1方向上的一端称为前端,盒体101沿着B2方向上的一端称为后端。盒体101在第三方向(C1和C2方向)上具有高度,盒体101沿着C1方向上的一端称为上端,盒体101沿着C2方向上的一端称为下端。
如图3和图7所示,电极设置盒体101的第二端12,具体是安装在第二侧壁的外侧,电极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并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以及将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传输至显影辊102和送粉辊,可选择的,电极也可以设置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本实施例中,电极为可导电的支架104,支架104由导电材料支撑,显影辊102和送粉辊的均支撑在支架104上,并与支架104电连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辊102可旋转地支撑在盒体101上,即受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可旋转的支撑,沿第一方向延伸,显影辊102的一端支撑在第一侧壁上,另一端穿过第二侧壁支撑在支架104上,显影辊102能够沿着辊体在第一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显影辊102在第二方向上更靠近前端。
送粉辊可旋转的支撑在盒体101上,送粉辊的一端支撑在第一侧壁上,另一端穿过第二侧壁支撑在支架104上,送粉辊能够沿着辊体在第一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送粉辊与显影辊102相接触,能够将粉仓内的显影剂送到显影辊102上,送粉辊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显影辊102更靠近盒体101的后端。
搅拌架可旋转地支撑在粉仓内,具体是支撑在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搅拌架能够沿其在第一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搅拌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叶片,通过旋转带动叶片来搅拌粉仓内的显影剂,防止粉仓内的显影剂结块,同时也可以向送粉辊方向输送显影剂,送粉辊将碳粉送到显影上,被带电的显影辊102吸附。
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件131和齿轮组,驱动组件设于盒体101的第一端11,具体是位于第一侧壁在A1方向上的外侧(背向盒体101的一侧);可选择的,驱动组件也可以设置于盒体101的第二端12。
如图5和图6所示,动力接收件131(主齿轮)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并通过齿轮组将动力传递,进而带动显影辊102、送粉辊和搅拌架旋转。具体的,动力接收件131包括第一圆柱部1311、啮合突起1312和齿轮部1313。第一圆柱部1311和齿轮部1313在第一方向上依次连接,齿轮部1313位于靠近第一侧壁的一侧;第一圆柱部1311呈中空状,啮合突起1312设置于第一圆柱部1311的中空部分内,第一圆柱部1311和啮合突起1312为一体成型结构。显影装置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时,啮合突起1312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相啮合,接收动力旋转,动力接收件131的齿轮部1313与齿轮组相啮合,从而传递动力。
如图5所示,齿轮组包括显影辊齿轮132、送粉辊齿轮133、搅拌架齿轮134和从动齿轮188,显影辊齿轮132固定在显影辊102的轴在A1方向上的一端,显影辊齿轮132与动力接收件131的齿轮部1313啮合,从而使显影辊102能够接收动力旋转。送粉辊齿轮133固定在送粉辊在A1方向上的一端,送粉辊齿轮133与动力接收件131的齿轮部1313啮合,使送粉辊能够接收动力旋转。搅拌架齿轮34固定在搅拌架在A1方向上的一端,搅拌架齿轮34通过从动齿轮188间接地与动力接收件131啮合,使搅拌架能够接收动力旋转。显影辊齿轮132、送粉辊齿轮133、搅拌架齿轮34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动力接收件131啮合。
如图3至图4所示,显影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护盖13和第二护盖14,第一护盖13罩设在盒体101的第一侧壁的外侧,将驱动组件的齿轮的一部分或全部罩盖在第一护盖13内,起保护作用。第二护盖14罩设在显影装置100的第二侧壁的外侧,第二护盖14用于保护第二被检测组件。
识别组件设置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或第二端12,具体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护盖13或第二护盖14上,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在第一护盖13上,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护盖13的前端,识别组件包括芯片架和芯片,芯片架用于将芯片安装在盒体101上,芯片上设有与电触头电连接的电接触面,从而建立图像形成装置与芯片之间的通信,使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读取芯片内存储的关于显影装置100的信息(型号、大小、容量等)。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二被检测组件,位于盒体101在A2方向上的一端(即第二端12),具体是位于第二侧壁在A2方向上的外侧(背向盒体101的一侧)。第二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第二被检测件152、第二弹性件153和驱动件154,第二被检测组件中旋转件具体为第一旋转件151。
如图7所示,第二护盖14在C1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一滑轨141,第一滑轨141沿第二方向(B1和B2方向)延伸。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二被检测件152安装于第一滑轨141内并能够在第一滑轨141内移动,第二被检测件152可以是滑块,第二被检测件152上设有受力部1521,受力部1521从第二被检测件152的前端处(沿B1方向的一端)沿C2方向延伸,即受力部1521位于第二被检测件152的下方侧,受力部1521与第二被检测件15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二弹性件153安装于第一滑轨141和第二被检测件152之间,用于使第二被检测件152复位。第二弹性件153的伸缩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被检测件152在第一滑轨141内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时能使第二弹性件153产生形变。
如图7所示,第二护盖14上设有开口143,开口143与第一滑轨141连通,第二被检测件152沿B1方向上的一端能移动至从开口143中露出的位置。在显影装置100安装到鼓组件200的状态下,B1方向也是第二被检测件152朝向靠近第二检测杆320的方向,第二被检测件152沿B1方向移动(向靠近第二检测杆320的方向移动)从开口143中露出与第二检测杆320接触。
如图7所示,驱动件154安装在搅拌架在A2方向上的一端且位于第二侧壁的外侧,驱动件154能够随搅拌架一起转动。驱动件154远离第二侧壁的侧面上设有多个椭圆柱销1541,多个椭圆柱销1541沿驱动件154的圆周方向排布。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旋转件151能够间接触发第二检测杆320摆动,第一旋转件151可以旋转地安装在盒体101的第二端12(第二侧壁的外侧),可以在第二侧壁的外侧或第二护盖14的内侧设置支轴,第一旋转件151套设在支轴上,并能够绕支轴旋转。第一旋转件151靠近盒体101的一面设置有多个圆柱销1511,多个圆柱销1511沿第一旋转件151的圆周方向排布且具有缺口部(即不设置圆柱销1511的部分),第一旋转件151的圆柱销1511与驱动件154的椭圆柱销1541配合传递动力,即第一旋转件151能够被驱动件154带动旋转,当第一旋转件151转动至缺口部与驱动件154相对的位置时,第一旋转件151与驱动件154脱离啮合,第一旋转件151停止旋转。可选择的,第一旋转件151和驱动件154之间还可以是齿轮传动,也可以是摩擦传动或带传动等非齿轮的传动方式。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旋转件151远离盒体101的一面(第一旋转件151在A2方向上的一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被检测突起1512,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突起151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个被检测突起1512在第一旋转件151的周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且互相分离,第一旋转件151旋转时,三个被检测突起1512依次推动第二被检测件152上的受力部1521,带动第二被检测件152沿B1方向移动从第二护盖的开口中露出,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检测杆320接触,推动第二检测杆320摆动,使第二检测杆320的透光口340与光发射部350和光接受部对齐,光接收部360接收到光线后产生第一信号。每个被检测突起1512推动第二被检测件152与第二检测杆320接触一次,即推动第二被检测件152与第二检测杆320接触的次数由被检测突起1512的个数决定,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100可以设置不同个数的被检测突起1512,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对其的识别。
进一步的,多个被检测突起1512的弧长可以设置为相同或不同,改变被检测突起1512的弧长可以改变第二被检测件152在被顶出状态停留的时长,图像形成装置根据第二被检测件152与第二检测杆320接触的时长和/或接触间隔可以识别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100的信息。第二被检测件152和第二检测杆320和接触次数、接触时长或接触间隔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够对应更多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151可作为第二被检测件,第一旋转件151上的被检测突起直接触发第二检测杆32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被检测组件可不设置旋转件,第二被检测组件中均为平动或者滑动的部件,通过连杆沿第一方向平动的方式将动力从第一端11传递至第二端12以触发第二检测杆320。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被检测组件也可以设置于盒体101的第一端11(A1方向上的一端)。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被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一端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被检测组件还可以设置在第二端12。第一被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凹槽161、第一被检测件162、第一弹性件163和旋转件,第一凹槽161、第一被检测件162和第一弹性件163设置在旋转件上,本实施中第一被检测组件中的旋转件具体为动力接收件13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被检测组件中旋转件还可以是驱动组件中的其他部件。第一凹槽161设置于动力接收件131的第一圆柱部1311上,第一凹槽161沿动力接收件131的径向设置,从第一圆柱部1311的圆周表面沿径向向圆心方向延伸至靠近中空部分的位置。第一被检测件162滑动设置在第一凹槽161内,第一被检测件162为块状件,块状件的尺寸与第一凹槽161相适配,能够在第一凹槽161内移动。第一被检测件162一端设有第一斜面1621,具体是远离第一凹槽161的槽底的一端设置为第一斜面1621,第一被检测件162靠近第一凹槽161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一凹槽161的槽底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163,第一弹性件163用于使第一被检测件162保持在远离动力接收件131的轴心的位置,第一被检测件162位于远离动力接收件131的轴心的位置时,其设置有第一斜面1621的一端伸出到第一凹槽161之外,即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一圆柱部1311的圆周表面,第一被检测件162的第一斜面1621也是与第一检测杆310相接触的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斜面1621也可以是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被检测组件还可以是单独设置的不同于第一旋转件151的另一个旋转件,第一凹槽161、第一被检测件162和第一弹性件163设置于另一个旋转件上。
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凹槽161内设有第一卡合部1611,第一被检测件162上设有与第一卡合部1611相配合的第一被卡合部1622,用于使第一被检测件162固定定位。第一卡合部1611为形成于第一凹槽161的槽壁上的凸棱或凸块,第一卡合部1611靠近第一凹槽161的槽底设置,但与槽底之间在径向上具有间隔。第一被卡合部1622为形成于第一被检测件162侧壁上的凸棱或凸块,第一被卡合部1622被构建成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第一被卡合部1622靠近第一被检测件162靠近槽底的一端设置,第一被检测件162沿着第一凹槽161滑动时,第一被卡合部1622能够越过第一卡合部1611卡合在第一卡合部1611的下端与槽底的间隔中,第一卡合部1611与第一被卡合部1622卡合后,第一被检测件162无法在第一凹槽161内移动,第一被检测件162设置第一斜面1621的一端完全滑入到第一凹槽161内(即不突出于第一圆柱部1311的圆周表面),或者设置第一斜面1621的一端小部分突出于第一圆柱部1311的圆周表面,但突出的部分不能到达第一检测杆310的位置,第一被检测件162无法再与第一检测杆310接触。
当动力接收件131的啮合突起1312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啮合接收动力旋转时,第一被检测组件随之做圆周运动,第一被检测件162在旋转时其第一斜面1621与第一检测杆310接触,转动的同时第一斜面1621推动第一检测杆310摆动,即第一被检测件162可视为设置在动力接收件131上的被检测突起,在第一被检测件162推动第一检测杆310的同时,第一检测杆310也对第一被检测件162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第一被检测件162沿着第一凹槽161向靠近动力接收件131的轴心的方向滑动,此时压缩第一弹性件163,第一被检测件162被推动移动至第一被卡合部1622与第一卡合部1611接触并发生干涉,第一被卡合部1622发生弹性形变越过第一卡合部1611后与其卡合定位,第一检测杆310的透光口340与光发射部350和光接受部对齐,光接收部360接收到光线后产生第二信号,完成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100的检测,第二信号不同于第一信号。
第一被检测组件的运行方式是第一被检测件162触碰第一检测杆310一次之后被卡合定位,不可再移动,动力接收件131旋转也不会再次触发第二被检测杆,可用于识别显影装置100的新旧,新的显影装置100的第一被检测件162位于能够触碰第一检测杆310的位置,第一次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时,第一被检测件162能够触碰第一被检测杆310,第一检测杆31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检测路径产生第二信号,图像形成装置识别该显影装置100为新显影装置100,第一被检测件162触碰第二被检测杆一次后被推动都被卡合的位置,当该显影装置100被拆下后再次安装时,第一被检测件162位于被第一卡合部1611卡合的位置,动力接收件131旋转其也不能触碰到第一被检测杆310,无法产生第二信号,图像形成装置识别该显影装置100为旧显影装置100。
进一步的,第一被检测件162也可以被设置为多个,沿动力接收件131的周向分布设置,多个第一被检测件162随着动力接收件131旋转时依次触碰第一被检测杆310,改变第一被检测杆310被触碰的次数,可以用于识别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100。
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根据第一检测杆310和第二检测杆320被触碰的次数、频率预存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显影装置100的信息(型号、容量、寿命等)。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均设置如上述的第一被检测组件,也可以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均设置如上述的第二被检测组件,还可以是第一被检测组件和第二被检测组件均设置在盒体101的同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二检测杆320和第三检测杆330第三检测杆330用于检测鼓组件200,第二检测杆320用于检测显影装置100,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100仅设置有第二被检测组件,即第二检测杆320用于检测第二被检测组件。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鼓组件200,鼓组件200包括感光框架210,感光框架210上可旋转地支撑有感光鼓220,感光框架210围成存储废粉的废粉仓,感光框架210上还具有显影装置100的安装位,显影装置100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组件200上,显影装置100上仅设置有第二被检测组件。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鼓组件200还包括第二旋转件230和第三被检测组件,第二旋转件230设置在感光鼓220在轴向(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第二旋转件230可以是与感光鼓220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分体设置,只要能够带动感光鼓220旋转即可。第二旋转件230可以包括齿轮部分,该齿轮部分能够与显影装置100的显影辊齿轮132相啮合,从而接收由显影装置100传递而来的动力旋转。第二旋转件230上还设有第二圆柱部1231,第二圆柱部1231相较于齿轮部分离感光鼓220更远。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被检测组件设置在第二旋转件230上,第三被检测组件包括第二凹槽171、第三被检测件172和第三弹性件173。第二凹槽171设置于第二旋转件230的第二圆柱部1231上,第二凹槽171沿第二旋转件230的径向设置,从第二圆柱部1231的圆周表面沿径向向圆心方向延伸至靠近圆心的位置。第三被检测件172滑动设置在第二凹槽171内,第三被检测件172为块状件,块状件的尺寸与第二凹槽171相适配,能够在第二凹槽171内移动。第三被检测件172一端设有第二斜面1721,具体是远离第二凹槽171的槽底的一端设置为第二斜面1721,第三被检测件172靠近第二凹槽171的槽底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71的槽底之间设置第三弹性件173,第三弹性件173用于使第三被检测件172保持在远离第二旋转件230的轴心的位置,第三被检测件172位于远离第二旋转件230的轴心的位置时,其设置有第二斜面1721的一端伸出到第二凹槽171之外,即在径向上突出于第二圆柱部1231的圆周表面,第三被检测件172的第二斜面1721也是与第三检测杆330相接触的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斜面1721也可以是弧面。本实施例中第三被检测件172也可以视为第二旋转件230上的被检测突起。
进一步的,第二凹槽171内设有第二卡合部1711,第三被检测件172上设有与第二卡合部1711相配合的第二被卡合部1722,用于使第三被检测件172固定定位。第二卡合部1711为形成于第二凹槽171的槽壁上的凸棱或凸块,第二卡合部1711设于第二凹槽171的中部位置。第二被卡合部1722为形成于第三被检测件172侧壁上的凸棱或凸块,第二被卡合部1722设置于第三被检测件172的中部位置,第二被卡合部1722被构建成能够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第三被检测件172沿着第二凹槽171滑动时,第二被卡合部1722与第二卡合部1711发生干涉后产生形变越过第二卡合部1711卡合在第二卡合部1711的下端,第二卡合部1711与第二被卡合部1722卡合后,第三被检测件172无法在第二凹槽171内移动,第三被检测件172设置第二斜面1721的一端完全滑入到第二凹槽171内(即不突出于第二圆柱部1231的圆周表面),或者设置第二斜面1721的一端小部分突出于第二圆柱部1231的圆周表面,但突出的部分不能到达第三检测杆330的位置,第三被检测件172无法再与第三检测杆330接触。
当第二旋转件230与显影辊齿轮132啮合接收动力旋转时,第三被检测组件随之做圆周运动,第三被检测件172在旋转时其第二斜面1721与第三检测杆330接触,转动的同时第二斜面1721推动第三检测杆330摆动,在第三被检测件172推动第三检测杆330的同时,第三检测杆330也对第三被检测件172施加反作用力,使得第三被检测件172沿着第二凹槽171向靠近第二旋转件230的轴心的方向滑动,此时压缩第三弹性件173,第三被检测件172被推动移动至第二被卡合部1722与第二卡合部1711卡合定位,第三检测杆330的透光口340与光发射部350和光接受部对齐,光接收部360接收到光线后产生第二信号,完成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100的检测,若显影装置100与鼓组件200不适配,则显影辊齿轮132与第二旋转件230无法适配,进而无法正常被检测,避免用户错装显影装置100。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件230也可以是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而旋转,第二旋转件230上设置啮合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头啮合接收动力,省略齿轮部分,不与显影辊齿轮132啮合。
直接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动力的设置方式可用于识别鼓组件200的新旧,新的鼓组件200的第三被检测件172位于能够触碰第三检测杆330的位置,第一次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时,第三被检测件172能够触碰第三被检测杆,第三检测杆330控制第三检测路径产生第二信号,图像形成装置识别该显影装置100为新显影装置100,第三被检测件172触碰第三被检测杆一次后被推动都被卡合的位置,当该鼓组件200被拆下后再次安装时,第三被检测件172位于被第一卡合部1611卡合的位置,动力接收件131旋转其也不能触碰到第三被检测杆,无法产生第二信号,图像形成装置识别该显影装置100为旧鼓组件200。
实施例二
可参考图10-图16。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部分相同,显影装置包括盒体101、显影辊102、送粉辊103、搅拌架107、出粉刀105、齿轮组、动力接收件131、支架104、芯片106、第一护盖13、第二护盖14和旋转件25,其中,送粉辊10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显影辊102更靠近盒体101的后端;出粉刀105安装于盒体101上,出粉刀105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出粉刀105的一部分与显影辊102弹性接触,用于调节显影辊102上显影剂的层厚度;支架104设置在盒体101的第二端12的端面靠近显影辊102的位置,支架104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并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以及将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传输至显影辊102和送粉辊103;芯片106设置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具体设置在第二护盖14的下半部,芯片106用于存储显影装置的信息,当然,芯片106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端;搅拌架107可旋转地支撑在粉仓20内,具体是支撑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搅拌架107能够沿其在A1和A2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搅拌架107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叶片,通过旋转带动叶片来搅拌粉仓20内的显影剂,防止粉仓20内的显影剂结块,同时也可以向送粉辊103方向输送显影剂,送粉辊103将碳粉送到显影辊102上,被带电的显影辊102吸附;此处不再赘述。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仓内可以不设置检测杆,不通过触发检测杆从而触发检测组件,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遮挡用于检测激光,从而产生识别信号。此外,显影装置A2方向的一端面的旋转件25设置有齿轮部,旋转件25与传动齿轮啮合以接收动力而转动,传动齿轮套设在搅拌架107上的A2方向的一端而跟随搅拌架107转动,旋转件25的齿轮部为缺齿,可以与传动齿轮断开传动,旋转件25上设有被检测突起251,旋转件25转动后带动被检测突起251。
如图13到图15所示,安装仓内设置有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激光发射器291和激光接收器281。安装仓具有在A1、A2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壁28和第二壁29,第一壁28在A1、A2方向上更靠近盒体101的第一端11,第二壁29在A1、A2方向上更靠近盒体101的第二端12。激光发射器291固定安装在第二壁29上,激光接收器281固定安装在第一壁28上,激光发射器291发射的激光在C1方向上位于盒体101的上方并且不会照射到显影装置上。
第二护盖14的左端面上设置有沿A2方向延伸的支撑柱27,支撑柱27相较于旋转件25在B2方向上更靠后。支撑柱27上可转动的支撑有摆杆271,在摆杆271的长度方向上摆杆271远离支撑柱27的一端为自由端2711,在C1方向上摆杆271的自由端2711位于旋转件25的旋转轴线的上方,摆杆271搭靠在被检测突起251上。
随着旋转件25的旋转,被检测突起251作圆周运动,被检测突起251运动过程中推动摆杆271,使得摆杆271绕着支撑柱27摆动,摆杆271的自由端2711沿着C1方向向上摆动,摆杆271摆动过程中则会阻挡激光发射器291发射的激光,从而使得激光接收器281无法接收到激光进而产生信号,从而使得显影装置被图像形成装置所检测。而在重力作用下,摆杆271始终与被检测突起251保持接触,因此随着被检测突起251的转动,摆杆271的自由端2711先向上抬升,再向下下降,从而完成一次对激光发射器291所发射的激光的遮挡。
被检测突起251的数量决定摆杆271摆动的次数,从而决定电信号产生的次数。
被检测突起251的弧长决定摆杆271在遮挡激光的位置的停留时长,从而决定电信号的持续时长。
相邻被检测突起251之间间隔的弧长决定了相邻两次电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长。
因此根据以上规律设计被检测突起251,则可以将不同的旋转件25对应于不同型号规格的显影装置,使得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识别不同型号规格的显影装置。
并且采用以上设计,图像形成装置内无需设计检测杆,简化了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使其运行更稳定,成本更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旋转件25上的被检测突起设置为遮挡突起252,旋转件25可直接遮挡触发检测组件,旋转件25上设置有多个遮挡突起252,本实施例中遮挡突起252的数量为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突起25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遮挡突起252沿着旋转件25的径向延伸,在C2方向上旋转件25的外圆周位于激光发射器291所发射的激光的下方,在C1方向上遮挡突起252的外圆周位于激光发射器291所发射的激光的上方。随着旋转件25的转动,遮挡突起252随着旋转件25一同做圆周运动,遮挡突起252运动过程中转动到遮挡激光发射器291发射的激光的遮挡位置,从而使得激光接收器281无法接收到激光发射器291所发射的激光,从而产生电信号,从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装置。
遮挡突起252的数量决定电信号产生的次数。
遮挡突起252的弧长决定激光被遮挡的时长,从而决定电信号的持续时长。
相邻遮挡突起252之间所间隔的弧长决定了相邻两次电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长。
因此根据以上规律设计遮挡突起252,则可以将不同的旋转件25对应于不同型号规格的显影装置,使得图像形成装置能够识别不同型号规格的显影装置。
采用以上设计,相较于上述实施例取消了摆杆271,更进一步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和装配难度。提高运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旋转件25上不具有遮挡突起252,旋转件25整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旋转件25上贴附有遮挡部,遮挡部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如橡胶。遮挡部的运动轨迹与激光发射器291发射的激光有重合。由于旋转件25为透明材料制成,因此旋转件25转动过程中不会遮挡激光发射器291发射的激光,因此不会导致激光接收器281接收不到激光而产生电信号。而随着旋转件25的转动,遮挡部也做圆周运动,遮挡部转动过程中则会转动至遮挡激光发射器291发射的激光的遮挡位置,从而使得激光接收器281无法接收到激光发射器291所发射的激光从而产生电信号,从而使得显影装置被图像形成装置所检测。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本实施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和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三
可参考图17-图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的结构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不仅可阻挡激光发射器291和激光接收器281之间激光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产生第一种信号,还可以通过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形成电路回路的方式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产生第二种信号。
如图17到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图像形成装置内还设置有电检测组件3,电检测组件3包括支撑件31、第一导电件32、第二导电件33、弹性件34。旋转件39上的被检测突起39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如导电树脂。
支撑件31可活动的安装在安装仓的侧壁上,支撑件3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支撑件31上开有贯穿支撑件31的第一孔311和第二孔312,第一导电件3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一电连接部322。第二导电件3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电触头331和第二电连接部3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32和第二导电件33均为导电钢片。第一电连接部322固定安装至第一孔311内,第二电连接部332固定安装至第二孔312内。第一电连接部322具有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电触头321与第一末端一体成型的连接。第二电连接部332具有第三末端和第四末端,第二电触头331与第三末端一体成型的连接。第三末端和第四末端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固定于支撑件31的外表面,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之间具有间隔,因此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不接触使得检测电路为断路状态弹性件34安装在支撑件31与安装仓侧壁之间,使得支撑件31可以弹性避让,避免与被检测突起392之间刚性接触而导致零件损坏。第一电触头321、第二电触头331以及第一电触头321与第二电触头331之间的间隔均位于被检测突起392的运动轨迹上。
当旋转件39接收动力而转动时,被检测突起392随着旋转件39做圆周运动,当被检测突起392经过第一电触头321、第二电触头331以及第一电触头321与第二电触头331之间的间隔时,被检测突起392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由不接触状态转变为接触状态,由于被检测突起392为导电材料制成,因此被检测突起392、第一电触头321、第二电触头331之间形成导通的电路,从而使得检测电路中能够通过电流,从而产生电信号。
被检测突起392的数量决定电信号产生的次数,被检测突起392的外圆周面的弧长决定了电信号的持续时间,根据以上两种信息的组合则能够对显影装置的型号、规格、寿命、新旧等信息进行检测。相较于现有的通过控制光线接收的方式进行检测,简化了结构,节省成本,运行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4也可以取消,支撑件31固定在安装仓的侧壁上,同时被检测突起392采用钢片制成,通过钢片自身的弹性来避免刚性接触受损,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或者被检测突起392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能够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进行弹性接触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全新的显影装置初次安装到安装仓内后且未被驱动时,旋转件39的位置为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下,被检测突起392可以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处于接触状态,也可以不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处于接触状态。初始位置时被检测突起392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是否处于接触状态也可以作为对显影装置的信息进行检测的一个维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旋转件39断开动力而停止旋转时旋转件39处于末位置,被检测突起392可以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同时接触,被检测突起392也可以不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接触。旋转件39处于末位置时是否与第一电触头321和第二电触头331接触也可以作为对显影装置的信息进行检测的一个维度。多种维度的信息排列组合后可以对应更多的不同型号的显影装置的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件39也可以设置在盒体的第一端11,电检测件可以设置在安装仓靠近盒体第一端11的侧壁上,从而增加与电极的距离,由于电极接收的电压较大,因此可以避免较大的电压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21到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仓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组件,安装仓的侧壁包括第一壁341和第二壁342。A1、A2方向与第一壁341交叉,B1、B2方向与第二壁342交叉。第一壁341上沿着B2方向开设有滑轨,滑轨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杆344,第二壁342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支撑座348,支撑座348上沿着C1方向一体成型有旋转轴381,旋转轴381上可旋转的安装有第二杆346,第二杆346平行于A1、A2方向布置,第二杆346上沿着A1、A2方向开有腰形孔3461,第二杆346通过腰形孔3461与旋转轴381连接。第二杆346靠近第一壁341的一端与第一杆344在B2方向上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杆346与第二壁342之间安装有弹性件37,弹性件37用于使第二杆346保持平行于A1、A2方向的状态。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门盖,门盖转动连接于图像形成装置上,门盖用于当显影装置100和鼓组件200安装到安装仓之后封闭安装仓。门盖上设置有作用部343,作用部343用于推动第二杆346在A1方向上的一端。第一杆344在B1方向上的一端一体成型的安装有阻挡部345,阻挡部345沿着A1方向延伸,阻挡部345用于对检测杆3施加推力,阻止检测杆3与旋转件39接触。其中,检测杆3是触发图像形成装置上检测件的杆结构,类似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检测杆310和第二检测杆320的原理,通过触发检测杆3进而能产生电信号。
工作过程如下,当门盖打开时,弹性件37对第二杆346施加拉力,使得第二杆346平行于A1、A2方向。第二杆346则拉动第一杆344,使得第一杆344沿着B1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阻挡部345将检测杆3顶起并使得第三压簧37产生弹性形变。而后使用者将显影装置100和鼓组件200安装到安装仓内,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阻挡部345对检测杆3施加朝向B1方向的推力并且抵消了第三压簧37的弹力,使得检测杆3无法复位,从而避免在显影装置100安装过程中检测杆3被误触而产生错误的信号。
当显影装置100与鼓组件200被装入安装仓内后,使用者关闭门盖,使得门盖封闭安装仓,同时门盖上的作用部343对第二杆346在A1方向上的一端施加推挤力,使得第二杆346克服弹性件37的弹力并摆动,第二杆346在A2方向上的一端朝着B2方向摆动,从而拉动第一杆344沿着B2方向滑动,第一杆344则拉动阻挡部345朝着B2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阻挡部345不再阻挡检测杆3,检测杆3在第三压簧37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保证检测杆3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不对显影装置100上的被检测组件限制,被检测组件可以上述实施例相同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护盖14上沿着A1方向一体成型有支撑柱,支撑柱包括圆周面上一体成型有外螺纹的螺纹段327和具有光滑圆周面的光滑段326,在A1方向上光滑段326比螺纹段327距离盒体10更远。旋转件39上沿轴向(第一方向)开有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3961,旋转件39通过螺纹孔3961与支撑柱螺纹连接以及转动连接。
当显影装置1安装到安装仓内的过程中,旋转件39与螺纹段327螺纹连接而不与光滑段326接触,此时旋转件39处于第一状态,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100输出动力,使得旋转件39旋转,随着旋转件39的旋转,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旋转件39在转动的同时沿着A2方向运动,直至螺纹孔3961与螺纹段327完全脱离螺纹连接,此时旋转件39处于第二状态,第一状态下旋转件39上的被检测突起392相较于第二状态下旋转件39上的被检测突起392在A1方向上距离盒体101更近。从而避免在显影装置100安装的过程中,被检测突起192误触检测杆3,造成检测杆3产生错误的信号,以及避免被检测突起392被安装仓内的其他结构触碰而产生移动,导致旋转件39在被检测干检测前不处于预设的初始位置而造成检测过程出错。
实施例四
可参考图25-图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中显影装置100的结构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100通过不同的触发速度触发检测件,从而产生不同的电信号。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100,显影装置100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鼓组件上,显影装置100包括盒体101、显影组件、驱动组件、被检测组件、识别组件、第一护盖13以及第二护盖14。
盒体101内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腔,盒体10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盒体101在第二方向上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43和第四端44,盒体101在第三方向上有相对设置的第五端45和第六端46。盒体101设置有出粉口,出粉口位于第三端43。盒体101上设置有把手441,把手441位于第四端44。驱动组件位于盒体101的第一端11,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使显影装置100中的显影组件和被检测组件被驱动。第一护盖13通过螺丝钉或者卡扣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第一护盖13用于保护驱动组件。被检测组件位于盒体101的第二端12,被检测组件用于被图像成形装置检测而将显影装置100的信息传递给图像成形装置。第二护盖14通过螺丝钉或者卡扣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盒体101的第二端12,第二护盖14用于保护被检测组件。
识别组件包括芯片106、电接触面。芯片106用于储存数据,电接触面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识别触头接触且电连接。芯片106固定安装于第一护盖13上,电接触面固定安装在储存介质4上并且于芯片106电连接。电接触面安装于芯片106的下端面。第三方向与电接触面之间有交叉。电接触面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辊102转动轴线与搅拌架的转动轴线之间。在第二方向上,电接触面与驱动部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搅拌架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
如图26所示,支架104通过螺钉或者卡扣可拆卸地安装在盒体101的第二端12,支架104由导电材料形成。支架104与显影辊102和送粉辊位于盒体101第二端12的一端连接,用于支撑显影辊102和送粉辊。支架104具有电接收面71,电接收面71用于与图像成型装置内的供电部接触,接收来自图形形成装置输出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递给显影辊102和送粉辊。
被检测组件包括传动齿轮421和旋转件422。传动齿轮421位于盒体101的第二端12,传动齿轮421同轴固定安装在搅拌架靠近盒体101的第二端12的一端,传动齿轮421用于接收搅拌齿轮通过搅拌架传递的动力并传递给旋转件422。传动齿轮421包括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和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在第一方向上,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比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更靠近盒体101的第二端12。在第一方向上,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平行,即在第一方向上,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不同层。为更能清楚直观的展示传动齿轮421与旋转件422在盒体101第二端12的传动方式,特在图4中隐藏部分第二护盖14。
如图27-图29所示,旋转件422位于盒体101的第二端12,旋转件422包括第一接收齿轮4221、第二接收齿轮4222、安装通孔4223和被检测突起。被检测突起包括第一被检测突起22a、第二被检测突起22b、第三被检测突起22c,被检测突起用于触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传递显影装置100的信息,本实施例不对被检测突起的数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接收齿轮4221比第二接收齿轮4222更远离盒体101的第二端12,第一接收齿轮4221的旋转半径小于第二接收齿轮4222的旋转半径。第一接收齿轮4221具有环绕第一接收齿轮4221部分设置的第一组齿牙,第二接收齿轮4222具有环绕第二接收齿轮4222部分设置的第二组齿牙,第一组齿牙所围成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组齿牙所围成的圆弧的圆心角。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接收齿轮4221与第二接收齿轮4222平行,即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接收齿轮4221与第二接收齿轮4222不同层。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检测过程的设定,本实施例中第一组齿牙所围成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也可以不大于第二组齿牙所围成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
在旋转件422接收动力的作用下,第一接收齿轮4221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啮合以接收传动齿轮421传递的动力使旋转件422转动,当接收齿轮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即将脱离啮合时,第二接收齿轮4222与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啮合以接收传动齿轮421传递的动力使旋转件422转动。即先是第一接收齿轮4221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啮合,再是第二接收齿轮4222与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啮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收齿轮4221和第二接收齿轮4222的啮合顺序也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过程的设定而调整。
旋转件422具有第一接收齿轮4221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啮合转动时的第一速度和第二接收齿轮4222与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啮合时转动的第二速度,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
如图30所示,第二护盖14包括开口141a和内突起141b。开口141a用于露出部分旋转件422,使旋转件422的被检测突起能够与触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旋转件422通过安装通孔4223可转动的安装在内突起141b上,且内突起141b插入盒体101的第二端12。
以下为本实施例公开的显影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将显影装置100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上。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动力接收部31联接。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识别触头与电接触面接触并读取储存介质4内储存的信息,以识别显影装置100的型号、容量、寿命、是否是原装显影装置100、是否正常安装等信息中至少一个。
将显影装置100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时,处于初始状态的旋转件422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使检测件产生信号,进而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装置100被安装。
如图30所示,被检测件位于初始位置,第一被检测突起22a与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件触碰,当显影装置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时,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向显影装置100输出动力,动力接收件131接收动力后旋转,通过驱动组件和搅拌架将动力从盒体的第一端11传递到第二端12,传动齿轮421随搅拌架一起旋转而将动力传递给旋转件422。
此时传动齿轮421的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与旋转件422的第一接收齿轮4221啮合,从而带动旋转件422以第一速度开始转动。
随着第一传动齿轮4211带动旋转件422继续旋转,第一被检测突起22a脱离与检测件的接触,第一被检测突起22a与检测件从接触到不接触的过程为检测件第一次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递信息。
接着是旋转件422与检测件的第二次触碰,第二被检测突起22b移动到开口141a并开始与被检测件接触,继续转动后脱离接触,且检测件第二次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递信息。第二次触碰结束后,大直径传动齿轮4211与旋转件422的第一接收齿轮4221脱离啮合,且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与旋转件422的第二接收齿轮4222开始啮合,即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带动旋转件422以第二速度转动。
如图31所示,被检测件位于末位置,第三被检测突起22c与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件进行第三次触碰,小直径传动齿轮4212与旋转件422的第二接收齿轮4222脱离啮合,旋转件422不再与传动齿轮421接触,即传动齿轮421不再带动旋转件422转动。
第三次触碰是在旋转件422以第二速度的状态下进行,第三被检测突起22c随着转动移动到开口141a处与检测件接触完成旋转件422与检测件的第三次触碰,且检测件第三次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递信息,从而完成检测过程。
通过以上设计,可以使旋转件422在检测过程中具有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且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使得旋转件422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减速目的。
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检测到旋转件422运动速度的变化、接触次数、间隔时间长短等信息,从而检测到显影装置100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突起的数量和弧长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过程的设定增加和减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
除特殊说明外,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本实施例中主要区别特征在于传动齿轮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在第一方向上同层,被检测件的第一接收齿轮和第二接收齿轮在第一方向上同层。
如图32所示,传动齿轮421具有第一传动部4215和第二传动部4216。在第一方向上,第一传动部4215和第二传动部4216同层。第一传动部4215具有第一组齿牙,第一组齿牙围绕传动齿轮421部分设置,第二传动部4216具有第二组齿牙,第二组齿牙围绕传动齿轮421部分设置。第一传动部4215旋转半径大于第二传动部4216的旋转半径。
如图33所示,旋转件425具有第一齿部4251、第二齿部4252和光滑部4253。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齿部4251、第二齿部4252和光滑部4253同层。第一齿部4251半径小于第二齿部4252半径。
工作状态下第一传动部4215与第一齿部4251啮合转动,第二传动部4216与第二齿部4252啮合转动,光滑部4253不与传动齿轮接触。先是第一传动部4215与第一齿部4251啮合,再是第二传动部4216与第二齿部4252啮合。
当传动齿轮421随着搅拌架一起转动,第一传动部4215与第一齿部4251啮合带动旋转件425转动,此时旋转件425具有第一速度。在第一传动部4215与第一齿部4251啮合的啮合过程中,旋转件425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完成部分检测接触过程。随着传动齿轮421继续转动,第一传动部4215与第一齿部4251脱离啮合,第二传动部4216与第二齿部4252啮合带动旋转件425转动,此时旋转件425具有第二速度。在第二传动部4216与第二齿部4252的啮合过程中,旋转件425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完成另一部分检测接触过程。当第二传动部4216与第二齿部4252脱离啮合,检测过程结束,传动齿轮421继续转动,旋转件425不再与传动齿轮421接触。
通过以上过程,对旋转件425赋予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且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使得旋转件425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减速目的,从而使得旋转件425能够以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触碰被检测件,将触碰次数与触碰速度两组信息组合后向图像形成装置传递更为丰富的信息。
通过以上被检测组件的结构设置,无需在旋转件425和传动件24上设置多层齿轮或齿牙,可以使得被检测组件的结构更简单,起到简化结构的作用,有利于显影装置100的小型化。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旋转件425的第一齿部4251与第二齿部4252的位置对换,使传动件24的第一传动部4215和第二传动部4216的位置对换,即使得先是第二传动部4216与第二齿部4252啮合赋予旋转件425第一速度,再是第一传动部4215与第一齿部4251啮合赋予旋转件425第二速度,第一速度小于第二速度,实现被检测件在检测过程中加速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
除特殊说明外,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本实施例中主要区别特征在于第二接收齿轮的齿牙间距较大。
如图34所示,传动齿轮427具有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和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在第一方向上,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比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更靠近盒体101的第二端12。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具有围绕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设置的第一齿牙组,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具有围绕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设置的第二齿牙组。
旋转件428具有第一接收部4281和第二接收部4282,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接收部4281比第二接收部4282更靠近盒体101的第二端12。第一接收部4281具有围绕第一接收部4281部分设置的第三组齿牙,第二接收部4282具有围绕第二接收部4282部分设置的第四组齿牙,第四组齿牙间距大于第三组齿牙间距。第二齿牙组齿牙的宽度小于第四齿牙组相邻齿牙间的间距。
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与第一接收部4281啮合带动旋转件428转动,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与第二接收部4282啮合带动旋转件428转动,两组啮合不同时进行。
当传动齿轮427随着搅拌架一起转动,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与第一接收部4281啮合带动旋转件428转动,此时,旋转件428以第一速度开始转动。在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与第一接收部4281的啮合过程中,旋转件428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完成部分检测接触过程。随着传动齿轮427的继续转动,大直径传动齿轮4271与第一接收部4281脱离啮合。继而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与第二接收部4282啮合带动旋转件428以第二速度转动,且旋转件428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完成剩余部分检测接触过程。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与第二接收部4282脱离啮合后,检测结束,传动齿轮427继续随搅拌架转动,旋转件428不与转动齿轮27接触。
在旋转件428以第二速度运动时,通过增大第二接收部4282的相邻齿牙间距使得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与第二接收部4282啮合为间歇啮合而非持续啮合,即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的齿牙处于第二接收部4282的两相邻齿牙之间时不与相邻齿牙中的任何一个接触,从而使得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有短暂时间的空转,在短暂时间里第二接收部4282由于没有啮合跟随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转动而使得旋转件428降低速度。为了防止在短暂时间里旋转件428反转或者自转,特设置定位件(图中未画出)作用于旋转件428上。作为定位件的一种实施例,定位件可以是安装在盒体101第二端12或者第二护盖14上的一夹持器,该夹持器具有弹性,每当第二接收部4282转动一个齿牙,夹持器即作用于两相邻齿牙的间隙上,使得旋转件428不能运动,直到小直径传动齿轮4272与第二接收部4282的再一次啮合带动旋转件428继续运动。
旋转件428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增大齿距,使得旋转件428能够具有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且第一速度大于第二速度,以实现在检测过程中减速的目的,并且能够减小第一接收部4281和第二接收部4282的体积,有利于显影装置100地小型化。
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检测到旋转件428运动速度的变化、接触次数、间隔时间长短等信息,从而检测到显影装置100的信息。
实施例五
可参考图35-图43。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与实施例二的显影装置大部分结构相同,包括盒体101、显影辊102、送粉辊、搅拌架、驱动组件、电极和旋转件56,本实施例的显影装置主要通过图像形成装置施加外力,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显影辊102与鼓组件的感光鼓分离,即本实施例包括分离部,分离部用于接收外力,并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显影装置上,使所述显影辊102与鼓组件上的感光鼓分离,本实施例中分离部被构造为旋转件56中的被检测突起64。
如图35和图36所示,电极设置盒体101的第二端12,具体是安装在第二侧壁的外侧,电极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并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以及将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传输至显影辊102和送粉辊,可选择的,电极也可以设置在盒体101的第一端11。本实施例中,电极为可导电的支架104,支架104由导电材料支撑,显影辊102和送粉辊的均支撑在支架104上,并与支架104电连接。支架104上还设有支撑柱51,支撑柱51可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支撑柱51从支架104表面沿A2方向延伸,即支撑柱51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支撑柱51与支架104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插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支架104上。
芯片用于存储显影装置的信息,本实施例中芯片设置于盒体101的第一端11。
显影辊102、送粉辊、搅拌架、驱动组件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二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鼓组件位于图像形成装置内,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到鼓组件上,鼓组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感光鼓,鼓组件上还设置有分离件,分离件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分离力,并将分离力传递至显影装置上,使得显影装置在分离力的作用下带动显影辊102与感光鼓分离,避免在没有显影任务时,显影辊102与感光鼓长时间的挤压接触,而导致显影辊102和感光鼓变形损坏。
如图37到图40所示,旋转件56套设在支架104的支撑柱51上,并能够在驱动件154的驱动下绕支撑柱51的轴线旋转。旋转件56靠近盒体101的A2方向的端面设有齿轮部61和缺齿部62,齿轮部61大致具有半个圆周齿牙,另外半个圆周为缺齿部62,如图41所示,驱动件154设置在搅拌架在A2方向上的一端(搅拌架位于第二端12的一端),跟随搅拌架同轴旋转,驱动件154优选为齿轮,齿轮部61与驱动件154啮合时,能够带动旋转件56旋转,旋转件56的旋转角度与齿轮部61的行程相关联,旋转件56旋转至缺齿部62与驱动件154相对时,即齿轮部61与驱动件154脱离啮合时,旋转件56无法再被驱动件154带动旋转。可选择的,旋转件56与驱动件154之间还可以是摩擦传动、带传动等非齿轮的传动方式。旋转件56包括被检测突起64,被检测突起64作为分离部接收分离件施加的分离力,被检测突起64在A2方向上凸起,被检测突起64设有2个,在旋转件56的径向方向的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护盖14包括覆盖部552、基底部551,基底部551为平行于盒体101第二段的板状,覆盖部552从基底部551表面沿着A2方向延伸而形成,覆盖部552在旋转件56的径向上覆盖旋转件56,其中被检测突起64被覆盖部552暴露,延伸部553从覆盖部552的表面沿着A2方向延伸而形成。
旋转件56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旋转件56转动的被定位部565,被定位部565相较于旋转件56的驱动齿轮更靠近被检测突起64,被定位部565设置在旋转件56的圆周面上,被定位部565呈沿着旋转件56的径向靠近旋转件56旋转轴线的盲孔状。第二护盖14上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一体成型的设置在第二护盖1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可直接设置在盒体101上,定位件包括悬臂部555和爪部556,悬臂部555从第二护盖14上延伸结构,爪部556一体成型于悬臂部555的自由端,可设置为勾爪的形状,爪部556用于卡入被定位部565以使旋转件56定位。从而阻止旋转件56与驱动件154脱离啮合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转动。
当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至显影装置100时,显影装置100还未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时,旋转件56的被定位部565与第二护盖14的定位件不接触,当动力从搅拌架传递至驱动件154,使驱动件154旋转并与旋转件56传动,旋转件56带动被检测突起64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产生电信号,进而显影装置100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进一步的,检测完成后,旋转件56的被定位部565与第二护盖14的定位件配合,具体为第二护盖14的爪部556卡入被定位部565,使旋转件56定位,以防止旋转件56在检测完成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盒体101产生转动。当图像形成装置没有显影任务时,分离件对被检测突起64施加分离力F2,被检测突起64将分离力传递至旋转件56,旋转件56将分离力传递至支撑柱51,支撑柱51再将分离力传递至支架104,支架104将分离力传递至盒体101,最终使得盒体101在分离力作用下带动显影辊102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102与感光鼓分离。并且在定位件的作用下,分离力无法使得旋转件56转动,使得旋转件56和被检测突起64能够稳定的接收分离力。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突起64与旋转件56在A1和A2方向上重合,并且无需额外设置分离筋条156,有利于显影装置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41和图42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不采用被定位部65和定位件卡接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二护盖14上还设置有作为分离部的分离筋条56A,分离筋条56A用于接收鼓组件施加的分离力,使得显影辊102与感光鼓分离,分离筋条56A从基底部551表面沿着A2方向延伸而形成,分离筋条56A与延伸部553和覆盖部552一体成型的连接,连接部554和覆盖部552为分离筋条56A在B1和B2方向上提供支撑,分离筋条56A沿着A2方向延伸。在A1和A2方向上(第一方向)分离筋条56A与旋转件56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分离筋条56A与旋转件56可以也可以是部分重合。
此外,第二护盖14还包括延伸部553、连接部554,本实施例中延伸部553的数量为两个,连接部554呈平行于基底部551的板状,连接部554相较于基底部551和覆盖部552在A1和A2方向上距离盒体101更远,连接部554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554一体成型的连接,连接部554在轴向上的投影与旋转件56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4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分离筋条56B设置在第一护盖13上,第一护盖13包括颈圈部5541,颈圈部5541呈中空的圆环状,颈圈部5541从第一护盖13表面沿着A1方向延伸而形成,颈圈部5541用于使动力接收件31被第一护盖13暴露。作为分离部的分离筋条56B从第一护盖13表面沿着A1方向延伸而形成,分离筋条56B与颈圈部5541一体成型的连接,颈圈部5541为分离筋条56B提供B1和B2方向的支撑。在A1和A2方向上,分离筋条56B与旋转件56重合。分离筋条56B可以仅设置在第一护盖13上或者第二护盖14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一护盖13和第二护盖14上。本实施例中分离筋条56B与旋转件56在A1和A2方向上重合,有利于显影装置的小型化。

Claims (21)

1.一种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鼓组件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鼓组件包括感光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
显影辊,沿第一方向延伸,受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可旋转的支撑;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能够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
被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盒体上,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上设有至少一个被检测突起;
所述驱动组件将动力传动至所述旋转件,所述被检测突起用于触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杆和第二检测杆,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第一被检测组件和第二被检测组件,所述第一被检测组件和所述第二被检测组件中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旋转件,
第一被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杆;
第二被检测组件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检测组件位于第一端,所述第二被检测组件位于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动力的动力接收件,所述第一被检测组件包括沿径向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件上的第一凹槽和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被检测件,所述动力接收件转动使所述第一被检测件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杆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被检测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一被卡合部,所述第一被检测件触发所述第一检测杆且沿所述第一凹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被检测组件包括所述旋转件和第二被检测件,所述旋转件转动后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被检测件移动从而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杆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摆杆,所述摆杆能够在所述盒体的第二端上摆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摆杆抵接,所述旋转件转动后带动所述摆杆摆动,所述摆杆触发所述检测组件,所述摆杆的摆动轴线与所述旋转件的摆动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突起由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电检测组件,所述电检测组件具有断路状态,所述被检测突起触发所述电检测组件使得所述电检测组件处于通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检测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绝缘材料支撑;
第二导电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电触头和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电连接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
第一导电件,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电触头和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被检测突起可同时接触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接收动力旋转后,所述被检测突起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由不接触状态转变为接触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突起与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弹性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件,所述动力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旋转件位于第二端,所述动力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并传递至所述旋转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设有第二护盖,第二护盖一体成型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螺纹段和光滑段,所述旋转件设有螺纹孔,所述旋转件通过螺纹孔与支撑柱螺纹连接以及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所述旋转件可转动触发所述检测杆,所述旋转件在转动的过程中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旋转件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后旋转脱离所述螺纹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突起可接收所述鼓组件施加的分离力,使得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护盖,所述第二护盖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被定位部,所述被定位部与所述定位件接合使得所述旋转件被所述第二护盖所卡接定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悬臂部和爪部,悬臂部在所述第二护盖上延伸,爪部一体成型于悬臂部的自由端,爪部用于卡入所述被定位部以使所述旋转件定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架,所述搅拌架用于搅拌所述盒体的显影剂,所述搅拌架在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同轴设有驱动件,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齿轮部与缺齿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驱动件啮合以带动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缺齿部用于使得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驱动件脱离啮合,所述旋转件与所述齿轮脱离啮合后所述旋转件被所述定位件定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件,所述动力接收件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动力接收件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所述被检测突起位于所述第二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离筋条,所述分离筋条用于接收所述鼓组件施加的分离力,使得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所述分离筋条和所述旋转件在第一方向上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护盖或者所述盒体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护盖,所述分离筋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护盖或第二护盖上。
21.一种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鼓组件,所述旋转件为第一旋转件,所述鼓组件上设有第二旋转件和第三被检测组件,所述第二旋转件能够接收图像形成装置或显影装置的动力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显影装置的两端,所述第三被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件上,且能够在所述第二旋转件的驱动下运动,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检测杆和第三检测杆,所述第一旋转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杆,所述第三被检测组件触发所述第三检测杆。
CN202321406338.8U 2022-06-16 2023-06-02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Active CN2203237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2001 2022-06-16
CN2022215320017 2022-06-16
CN2022215598643 2022-06-20
CN202221559864 2022-06-20
CN2022216250064 2022-06-27
CN202221625006 2022-06-27
CN202221642013 2022-06-28
CN2022216420135 2022-06-28
CN2022216679972 2022-06-29
CN202221667997 2022-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3728U true CN220323728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6338.8U Active CN220323728U (zh) 2022-06-16 2023-06-02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3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7816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including rotary member having detectable extending portions for determining presence of the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709926B2 (en) Detecting a developing cartridge
KR20130001735A (ko) 카트리지
US20110236065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8663924B (zh) 显影盒
CN108663916B (zh) 显影盒
CN104950639B (zh)
CN111367154A (zh) 显影盒
CN221551072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7885054B (zh) 显影盒
CN108693733B (zh) 显影盒
CN220323728U (zh)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
CN218974780U (zh) 一种显影盒
CN113126459A (zh) 一种显影盒
CN216526744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2933244U (zh) 一种粉盒
CN117991606A (zh) 显影盒
WO2022089653A1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543259U (zh) 一种显影装置、鼓组件、存储介质复位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928156A (zh) 处理盒的计数齿轮组件及处理盒
CN220455666U (zh) 一种动力接收件及显影装置
CN219936283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220473858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9676448U (zh) 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7492343A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