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1297U - 燃烧器和燃烧灶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和燃烧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1297U
CN220321297U CN202322250080.3U CN202322250080U CN220321297U CN 220321297 U CN220321297 U CN 220321297U CN 202322250080 U CN202322250080 U CN 202322250080U CN 220321297 U CN220321297 U CN 220321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mounting bracket
connection
fix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00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帅
谭争鸣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00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1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1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1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燃烧器和燃烧灶,其中,燃烧器包括安装支架、至少两燃烧器单体以及压盖,安装支架具有至少两个连接部,一燃烧器单体连接于一连接部,其中,每一燃烧器单体具有呈环状排布的多个出火孔,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出火孔环绕在另一个燃烧器单体上的多个出火孔的外侧,压盖连接于安装支架,其中,压盖位于至少两燃烧器单体的上方,且用于与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至少两燃烧器单体。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单一燃烧器单体的维护,且能够适当减低燃烧器的整体生产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燃烧器和燃烧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燃烧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和燃烧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燃气灶,燃烧器通常包括有炉头和分火盖,其中炉头包括有一体结构的炉头主体和与引射管,且,分火盖安装于炉头主体上。但在该结构形式下,燃烧器的主要通气管路形成在炉头内,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专门的模具对炉头进行一体铸造,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该种形式,在燃烧器的使用过程中,也不便于对通气管路进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和燃烧灶,能够实现单一燃烧器单体的维护,且能够适当减低燃烧器的整体生产加工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
安装支架,具有至少两个连接部;以及
至少两燃烧器单体,一所述燃烧器单体连接于一所述连接部,其中,每一所述燃烧器单体具有呈环状排布的多个出火孔,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出火孔环绕在另一个燃烧器单体上的多个出火孔的外侧;以及
压盖,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压盖位于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的上方,且用于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具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压盖包括盖主体和环设于所述盖主体的外边缘的至少两个连接脚,所述盖主体位于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的上方,且,一所述连接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所述连接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所述燃烧器单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和与所述座体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支脚,所述连接支脚在所述燃烧器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在所述连接支脚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
所述连接脚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排布在最上方的所述燃烧器单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油杯,所述油杯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并位于排布在最内侧的多个出火孔的内侧,所述油杯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污物的收容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所述油杯包括杯主体和提手部,所述杯主体固定于所述座体,所述提手部连接于所述杯主体,并沿背离所述座体的方向进行延伸,所述提手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杯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所述收容腔;
和/或,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所述油杯的外边缘形成有支撑外沿,所述支撑外沿挂设于所述座体的搭接边沿,所述支撑外沿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引面,所述座体的搭接边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引面导引配合的第二导引面。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至少两个连接支脚以及连接筋条,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支脚与所述座体连接,且所述连接支脚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筋条连接于所述座体和/或所述连接支脚;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点火器以及固定支架,所述热电偶和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连接筋条具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条还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孔;
和/或,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架本体和两个夹持弹片,所述架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两个夹持弹片连接于所述架本体,其中一所述夹持弹片用于夹持或释放所述热电偶,另一所述夹持弹片用于夹持或释放所述点火器;
和/或,所述连接筋条连接在相邻两所述连接支脚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灶,该燃烧灶包括灶壳如如上所述的燃烧器;
所述灶壳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灶壳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所述燃烧灶还包括承液盘,所述承液盘形成有敞口,所述压盖上形成有背离所述燃烧器单体的方向凸出的限位挡边;
其中,所述限位挡边穿设于敞口,并用于对所述敞口的侧壁面进行止挡限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边呈环形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压盖的接合处平滑过渡。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燃烧器和燃烧灶,通过采用一燃烧器单体连接于安装支架的一连接部上,且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出火孔环绕在另一个燃烧器单体上的多个出火孔的外侧。这样设置下,通过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的出火孔提高对炊具的底部的包裹性,提高炊具底部与燃烧器单体的火焰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实现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的提高。并且,单一燃烧器单体可以实现单独加工制造生产,例如锻造成型的方式加工生产,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一体铸造成型,以降低燃烧器的生产成本,而在需要对至少两燃烧器单体中的单一燃烧器单体内引射管部或者炉头部进行维护时,只需对单一燃烧器单体进行拆卸维护,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同时,通过压盖与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燃烧器单体,以进一步提高燃烧器单体安装于安装支架上的稳定性,减低燃烧器单体与安装支架发生脱离、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燃烧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燃烧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燃烧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燃烧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燃烧器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燃烧器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燃烧器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燃烧器;10、安装支架;11、座体;111、搭接边沿;1111、第二导引面;13、连接支脚;131、连接部;1311、第一连接部;1311a、第一连接孔;1313、第二连接部;1313a、卡槽;1314、第一固定部;1315、第三固定部;15、连接筋条;151、第二固定部;153、定位凸起;30、燃烧器单体;30a、出火孔;30b、子出火孔;30c、补气通道;30d、进气口;30h、燃气道;30i、内环补气口;30j、外环补气口;30k、出气口;31、上壳;32、隔板;33、下壳;35、引射管部;351、引射管;353、安装边;3531、第二连接孔;37、炉头部;371、燃烧环;373、裙边;50、导流环;51、导流主体;511、导向面;513、避让口;515、外边沿;517、内边沿;53、第一连接脚;60、油杯;60a、收容腔;61、杯主体;63、提手部;65、支撑外沿;651、第一导引面;70、热电偶;71、点火器;73、固定支架;731、架本体;733、夹持弹片;90、压盖;91、盖主体;911、限位挡边;93、第二连接脚;300、燃烧灶;310、承液盘;320、敞口;330、灶壳;330a、容纳腔;340、面板。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部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部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部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的燃气灶,燃烧器通常包括有炉头和分火盖,其中炉头包括有一体结构的炉头主体和与引射管,且,分火盖安装于炉头主体上。但在该结构形式下,燃烧器的主要通气管路形成在炉头内,在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专门的模具对炉头进行一体铸造,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该种形式,在燃烧器的使用过程中,也不便于对通气管路进行维护。
为解决上述问题,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燃烧灶3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燃烧灶300包括灶壳330、燃烧器100以及承液盘310,灶壳330内限定出容纳腔330a,燃烧器100安装于容纳腔330a内,并用于对炊具进行加热。
灶壳330包括面板340,面板340开设有连通容纳腔330a的开口,承液盘310安装于开口处,并用于对承接炊具所溢出的汤汁,便于清理,同时防止汤汁流入灶壳330内部内。
为了在拆装过程中,便于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6,本申请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燃烧器1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燃烧器100可以包括安装支架10、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导流环50、油杯60、热电偶70、点火器71、固定支架73以及压盖90。安装支架10安装在灶壳上,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导流环50、油杯60、固定支架73以及压盖90固定于安装支架10,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安装于固定支架73。
安装支架10可以是铜、铝或者合金等材质,其中合金材质具体可以是不锈钢材质,例如通过锻造的方式加工成型,便于加工。安装支架10可以包括座体11、至少两个连接支脚13以及连接筋条15。座体11与灶壳进行连接,例如可以是座体11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灶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座体11与灶壳通过一连接件与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固定孔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固定孔沿座体11的周向间隔排布,而灶壳的底部的第二固定孔的数量也可以是至少两个,且一第一固定孔对应一第二固定孔,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座体11与灶壳的底部的连接牢固性。
至少两个连接支脚13与座体11连接,至少两连接支脚13可以是沿座体11的周向间隔排布,其中,连接支脚1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对此不作限定。连接筋条15连接于座体11和/或连接支脚13,例如可以是连接筋条15与座体11连接,也可以是连接筋条15连接在一连接支脚13上,还可以是连接筋条15连接在相邻两连接支脚13之间,以通过连接筋条15实现两连接支脚13之间相连,借由连接筋条15起到作为两连接支脚13之间的加强筋的作用,以提高连接支脚13的强度,避免连接支脚13发生形变。
安装支架10具有至少两个连接部131,也即可以是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设置有连接部131,一燃烧器单体30连接于一连接部131上,实现燃烧器单体30与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的连接。连接支脚13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314和第三固定部1315,导流环5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314,压盖90连接于第三固定部1315和连接部131。而连接筋条15具有第二固定部151,固定支架73连接于第二固定部151。如此,能够实现安装支架10对燃烧器100的各个部件的承载安装,结构数量较少,且支撑固定效果较佳。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结构中,当连接支脚13数量为三个时,其中一连接支脚13设置有连接部131、第一固定部1314以及第三固定部1315,剩余两连接支脚13均设置有连接部131和第一固定部1314。
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每一燃烧器单体30具有呈环状排布的多个出火孔30a,燃烧器单体30形成有燃气道30h。每一燃烧器单体30包括上壳31和下壳33,上壳31与下壳33相盖合连接。其中,上壳31与下壳33可以是不锈钢材质、铜合金材质或者铝合金材质,当为不锈钢材质时,不锈钢材质相较于铜材质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以及熔点较高以具有耐烧等优点,并且上壳31和下壳33可以通过锻造或者冲压一次成型,提高加工效率。而上壳31和下壳33的盖合连接方式,可以是将上壳31和下壳33进行盖合后,通过对两者进行焊接连接,实现两者的最终固定,具有连接牢固的效果。燃烧器单体30包括引射管部35和与引射管部35固定连接的炉头部37,炉头部37上设有出火孔30a。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6,上壳31的部分结构与下壳33的部分结构共同围成引射管部35,上壳31的剩余部分结构与下壳33的剩余部分结构共同围成炉头部37。请继续结合参阅图7至图9,其中,每一燃烧器单体30还包括隔板32,上壳31中的炉头部37的形成出火孔30a的部分与下壳33的炉头部37的形成出火孔30a的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隔板32设置于间隙内,并将出火孔30a分隔成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正对设置的两子出火孔30b。如此,在将出火孔30a分隔成两子出火孔30b下,能够减小出火孔30a的面积,使得子出火孔30b对火焰的燃烧阻力变大,降低火焰回火和脱火等现象发生的几率。并且两子出火孔30b的正对设置下,相较于两子出火孔30b之间错开设置,正对设置下能够保证每一燃烧器单体30能够开设足够数量的出火孔30a,以保证燃烧器单体30的热负荷。
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30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出火孔30a环绕在另一个燃烧器单体30上的多个出火孔30a的外侧,可以理解的,位于外侧的出火孔30a即为外环火孔,相应地,具有该外环火孔的燃烧器单体30为外环燃烧器,而位于内侧的火孔即为内环火孔,相应地,具有该内环火孔的燃烧器单体30为外环燃烧器。其中,燃烧器单体3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当燃烧器单体30数量为两个时,两燃烧器单体30可以是内环燃烧器和外环燃烧器,也即外环燃烧器上的多个出火孔30a环绕在内环燃烧器上的多个出火孔30a的外侧,这样设置下,可以提高对炊具的底部的包裹性,提高炊具底部与燃烧器单体30的火焰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实现燃烧器100的燃烧效率的提高。
连接支脚13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延伸,且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在连接支脚1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如此,两燃烧器单体30能够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每个出火孔30a的面积相等时,当外环燃烧器上的出火孔30a的数量相比内环燃烧器的出火孔30a的数量更多时,外环燃烧器的火孔总面积会更大,也即外环燃烧器对炊具所起到的热效率更高,当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外环燃烧器位于内环燃烧器的上方,外环燃烧器与炊具之间的距离相较于内环燃烧器与炊具之间的距离更近,如此,将外环燃烧器的位置设置更靠近炊具,能较好地利用外环燃烧器对炊具的热效率对炊具进行加热,提高燃烧器100整体的热效率。此外,当相邻两燃烧器单体30具有高度差下,减少相邻两燃烧器单体30之间互抢来自环境中的二次空气的情况发生,例如外环燃烧器位于内环燃烧器的上方时,避免外环燃烧器和内环燃烧器互相抢环境中的二次空气。如此,能够有效提升了二次空气对每个燃烧器单体30的出火孔30a处火焰的供给效率,使得火焰能够充分燃烧,使得燃烧器100所产生的一氧化碳能较好地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了燃烧灶300烟气的排放,保证了用户的身体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两燃烧器单体30之间的间隙形成为补气通道30c,该补气通道30c与燃气道30h相互独立,可以通过补气通道30c来补充出火孔30a处的火焰燃烧时所需的二次空气,而当两燃烧器单体30能够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时,该补气通道30c由两燃烧器单体30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的间隙所形成。补气通道30c包括位于两燃烧器单体30之间的进气口30d以及位于外侧的出火孔30a与内侧的出火孔30a之间的出气口30k。导流环50设于出气口30k处,并与补气通道30c的内壁配合限定出分别朝向两出火孔30a(也即位于外侧的出火孔30a和位于内侧的出火孔30a)流动的内环补气口30i和外环补气口30j。如此二次空气可由进气口30d进入至补气通道30c内,再由分别通过内环补气口30i和外环补气口30j流出,以分别流经到相应的出火孔30a。
导流环50可以是不锈钢、冷板或者铝合金等材质的环状体,且其包括导流主体51和连接在所述导流主体51的外边缘的第一连接脚53,第一连接脚53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314,且,导流主体51设于出气口30k处。如此,每个燃烧器单体30能够利用各自的二次空气进行补充,且不抢另一个燃烧器单体30的空气,进一步有效提升了二次空气供给效率,以进一步降低了烟气排放。在当第一连接脚53与第一固定部1314连接时,第一连接脚53与连接部131配合压持固定形成有排布在最下方的燃烧器单体30,进一步提高该燃烧器单体30与连接支脚13的连接稳定性。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容易从补气通道30c的位置观测到灶壳的内部结构,当导流环50的导流主体51位于出气口30k时,导流主体51能对补气通道30c起到一定的遮挡效果,避免用户由补气通道30c观测到燃烧灶300的灶壳的内部结构,提高燃烧灶300的整体美观性。同时,导流主体51第一连接脚53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通过一体冲压成型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加工制造成型,当然,导流主体51和第一连接脚53也可以是分体结构的形式,例如两者通过粘接、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如此可以便于对两者中的任一进行拆卸维修或者更换。
其中,导流环50的导流主体51可以构造为环状结构,如此能够在环向上分别构造出内环补气口30i和外环补气口30j,以在环向上避免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30发生互抢二次空气的情况,再进一步有效提升了二次空气供给效率,以进一步降低了烟气排放。
进一步地,导流主体51上形成有卡勾,且,燃烧器单体30中的上壳31或者下壳33形成有卡槽1313a,能够通过卡勾卡设于卡槽1313a内,实现导流主体51与上壳31或者下壳33的卡接固定。当然,也可以是燃烧器单体30中的上壳31或者下壳33形成有卡勾,且,导流主体51上形成有卡槽1313a,同样也能够通过卡勾卡设于卡槽1313a内,实现导流主体51与上壳31或者下壳33的卡接固定。其中,卡勾的数量可以是多个,多个卡勾沿导流主体51的环向进行间隔排布,且卡勾与卡槽1313a的数量一一对应,以通过多个卡勾与多个卡槽1313a的配合,进一步提高导流主体51与上壳31或者下壳33的卡接固定的稳定性。
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方案中,本申请将第一连接脚5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脚53环绕导流主体51设置。如此可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连接脚53,进一步提高导流环50在连接支脚13上的连接稳定性。第一连接脚5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对此不作限定。
油杯60可以是不锈钢材质或者板材,其中,油杯60固定于座体11,并位于排布在最内侧的多个出火孔30a的内侧,油杯60内形成有收容腔60a。该收容腔60a可以对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污物进行收集,例如烹饪过程中炊具所产生的油污、液体以及杂物进行收集,避免污物进入到灶壳内。油杯60固定于座体11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油杯60放置于座体11的内部,当需要对油杯60的收容腔60a进行清洁时,用户可以将油杯60直接由座体11取出,操作方便,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热电偶70是由两种不同的合金材料组合而成。不同的合金材料在温度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热电势,两种不同成份的导体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在异常熄火状态下,热电偶70的热电势消失,燃气管路上的电磁阀会关闭燃气,正常使用过程中,热电偶70持续的热电势确保了燃气管道电磁阀始终处于打开、通气状态。如此,可以通过热电偶70的检测以保证用户在使用燃烧器100的过程中的安全,提高用火安全性。
而点火器71用于在瞬间提供足够的能量以点燃出火孔30a处的混合空气以形成火焰。其中,当导流环50的导流主体51与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发生位置上的干涉时,可以是导流主体51开设有供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穿设的避让口513,使得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能够伸入至燃烧器单体30的出火孔30a的附近区域,实现热电偶70的检测功能和点火器71的点燃功能。
压盖90可以是不锈钢材质或者板材,压盖90位于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的上方,且用于与安装支架10配合夹持固定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压盖90包括盖主体91和连接在盖主体91的外边缘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脚93,一第二连接脚93连接于第三固定部1315,另一第二连接脚93连接于连接部131,以与安装支架10配合夹持固定所述燃烧器单体30。如此可以提高排布在燃烧器单体30与连接支脚13的连接稳定性,避免该燃烧器单体30与连接支脚13发生脱离,以对用户造成危险。其中,盖主体91可以构造为环状结构,以在最终安装完毕后,能在环向上实现对排布在最上方的燃烧器单体30的止挡,提高压盖90整体对燃烧器单体30的固定效果。同时,盖主体91和第二连接脚93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一体结构,例如通过一体冲压成型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加工制造成型,当然,盖主体91和第二连接脚93也可以是分体结构的形式,例如两者通过粘接、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如此可以便于对两者中的任一进行拆卸维修或者更换。
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方案中,本申请将第二连接脚9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连接脚93环绕盖主体91设置。如此可以通过至少两个第二连接脚93,进一步提高盖主体91在连接支脚13上的连接稳定性。第二连接脚93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对此不作限定。例如,请参阅图6,此时第二连接脚9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连接脚93环绕盖主体91设置,在保证第二连接脚93的数量较少的同时,保证安装支架10连接的稳定性。
在示范性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进行打火操作时,燃气管道中的气体会通过一个燃烧器单体30(例如内环燃烧器)的引射管部35进入到炉头部37内进行气体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由炉头部37的出火孔30a流出,此时点火器71会先将由内环燃烧器的炉头部37的出火孔30a流出的混合空气点燃,以生成内环火焰,而当燃气管道中的气体增加时,气体也会通过另一个燃烧器单体30(例如外环燃烧器)的引射管部35进入到炉头部37内进行气体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由炉头部37的出火孔30a流出,此时点火器71会先将由外环燃烧器的炉头部37的出火孔30a流出的混合空气点燃,以生成外环火焰。如此,通过内环火焰和外环火焰对炊具的底部的包裹下,实现对炊具底部的加热。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一燃烧器单体30连接于安装支架10的一连接部131上,且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30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出火孔30a环绕在另一个燃烧器单体30上的多个出火孔30a的外侧。这样设置下,通过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30的出火孔30a提高对炊具的底部的包裹性,提高炊具底部与燃烧器单体30的火焰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实现燃烧器100的燃烧效率的提高。并且,单一燃烧器单体30可以实现单独加工制造生产,例如锻造成型的方式加工生产,无需采用成本较高的一体铸造成型,以降低燃烧器100的生产成本,而在需要对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中的单一燃烧器单体30内引射管部35或者炉头部37进行维护时,只需对单一燃烧器单体30进行拆卸维护,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同时,通过压盖90与安装支架10配合夹持固定燃烧器单体30,以进一步提高燃烧器单体30安装于安装支架10上的稳定性,减低燃烧器单体30与安装支架10发生脱离、掉落的风险。
燃烧器单体30自身呈模块化构造,也即燃烧器单体30同时具备有引射、炉头以及分火盖的功能,当需要进行拆装,以实现维护或者维修时,可以直接将燃烧器单体30在安装支架10的连接部131处进行拆装,操作方便。
此外,通过单个安装支架10便能实现对燃烧器100的至少两燃烧器单体30、导流环50、油杯60、热电偶70、点火器71以及压盖90的组装,可以减少燃烧器100的安装结构件的数量,使得燃烧器100的结构数量能够减少,且结构更为简单,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实现燃烧器100的整体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6,引射管部35通过连接部131连接于一连接支脚13,炉头部37通过连接部131连接于剩余的连接支脚13。这样设置下,可以通过对燃烧器单体30的引射管部35和炉头部37进行固定连接,实现对燃烧器单体30整体支撑稳定性的提升。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是与引射管部35连接的连接部131和引射管部35的连接为固定连接方式,例如为螺纹连接或者插销连接等等固定连接方式,而与炉头部37连接的连接部131和炉头部37的连接为非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卡接、搭接等非固定连接方式(当为卡接的连接形式时,与炉头部37连接的连接部131也即为卡槽1313a,炉头部37的部分结构卡设于卡槽1313a内,实现卡接连接;而当搭接的连接形式时,与炉头部37连接的连接部131也即为台阶,炉头部37的部分结构搭接于台阶上,实现搭接连接),如此能够保证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对燃烧器单体30的支撑固定性的同时,减少繁琐的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当然,与引射管部35连接的连接部131和引射管部35的连接、与炉头部37连接的连接部131和炉头部37的连接均可以为固定连接方式,以进一步提高支撑固定性。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引射管部35包括引射管351和安装边353,引射管351围成连通出火孔30a的引射通道,安装边353连接于引射管351的外边缘。炉头部37包括燃烧环371和裙边373,燃烧环371内设置有连通出火孔30a的燃烧通道,裙边373环设于燃烧环371的外边缘。可以理解的是,引射通道与燃气通道对接连通,且共同限定出上述的燃气道30h,在引射通道内,将一次空气从引射通道的入口吸入,并在引射通道中与燃气进行混合,然后引射通道中的扩压段会对混合气体提高压力,使得混合气体的燃气与空气进一步混合,然后混合气体会再流向燃烧通道,由环状的燃烧通道对混合气体进行环状分布后再由出火孔30a流出,以被点火器71所点燃,从而起到环向火焰的效果,以在环向上对炊具进行加热,对炊具的包裹性更佳。
连接部131包括设置在与所述引射管部35对应的连接支脚13上第一连接部1311和设置在对应连接所述炉头部37的连接支架上的第二连接部1313。安装边353与第一连接部1311固定连接,实现引射管部35能够固定于连接支脚13的第一连接部1311上。裙边373与第二连接部1313固定连接,实现炉头部37与第二连接部1313的固定连接。如此,能够在不影响引射管部35的引射管351与炉头部37的燃烧环371的本身构造下,通过延伸的安装边353与裙边373分别实现与第一连接部1311和第二连接部1313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311为设置在连接支脚13上的第一连接孔1311a,安装边353设置有第二连接孔3531,安装边353和连接支脚13通过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连接孔1311a和第二连接孔3531的配合固定连接。例如,紧固件可以是螺纹件,并且第一连接孔1311a与第二连接孔3531可以均是螺纹孔,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设第一连接孔1311a和第二连接孔3531,实现安装边353与连接支脚13的螺纹固定连接,当然,紧固件还可以是紧固销,例如通过紧固销插接于第一连接孔1311a和第二连接孔3531,实现安装边353和连接支脚13的固定连接,在此不对紧固件的类型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强度需求和成本进行选择。
第二连接部1313为形成于连接支脚13上的卡槽1313a,裙边373卡设于卡槽1313a内,以使裙边373和连接支脚13连接。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是先将裙边373与卡设于卡槽1313a内,实现燃烧器单体30预安装至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上,再通过第一连接部1311与安装边353的固定连接,实现燃烧器单体30与连接支脚13的最终连接,操作方便,且能够适当减少装配步骤,在保证两者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提高装配效率。当然,也可以是第一连接部1311为卡槽1313a,第二连接部1313为连接孔的形式,又或者第一连接部1311与第二连接部1313均为连接孔的形式,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内容,从燃烧器单体30与安装支架10的配合形式方面介绍了本申请的燃烧器100具有模块化设计,以便于拆装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为了提高导流主体51对二次空气的导引效果,导流主体51具有外边沿515和内边沿517,外边沿515与补气通道30c的内壁配合限定出外环补气口30j,内边沿517与补气通道30c的内壁配合限定出内环补气口30i。其中,导流主体51在由外边沿515至内边沿517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如此,在导流主体51的倾斜下,进入至内环补气口30i的二次空气气流能够在导流主体51的引导下,更顺畅地进入到位于内侧的出火孔30a(也即为内环火孔)处。当然,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导流主体51可以是由外边沿515至内边沿517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如此进入至外环补气口30j的二次空气气流能够在导流主体51的引导下,更顺畅地进入到位于外侧的出火孔30a(也即为外环火孔)处。
而在导流主体51在由外边沿515至内边沿517的方向上向下倾斜设置的基础上,也即导流主体51的内侧面形成有导向面511,为了进一步避免油污进入到燃烧灶300内其余结构中,导向面511用于将污物引导至座体11内或者座体11内的油杯60内。如此,当污物由炊具处掉下或滴下时,能够在导流主体51的导向面511引导下,将污物引导至座体11内或者座体11内的油杯60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在座体11处铺设纸巾或者袋体,以将污物进行收集,并在需要清洁时可以直接将收集有污物的纸巾或者袋体进行更换,操作便捷。如此,导流主体51在能够起到气流导流效果的同时,能够对污物进行导引至座体11或者油杯60,提高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导流主体51位于位于内侧的出火孔30a的上方,且,位于内侧的出火孔30a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导流主体51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的区域范围内。如此,在导流主体51的设置下,当有污物在燃烧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流下时,导流主体51能够对污物进行遮挡,避免污物流进位于内侧的出火孔30a内。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油杯60包括杯主体61和提手部63,杯主体61固定于座体11,提手部63连接于杯主体61,并沿背离座体11的方向进行延伸,提手部63的外周面与杯主体61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收容腔60a。当需要取放油杯60时,用户可以通过抓取提手部63,以实现对杯主体61的取放。具体地,杯主体61与提手部63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一体结构,如此可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且减少两者的组装工序。
其中,提手部63背离座体11的一端的端面与提手部63的外周面之间的结合处呈倒圆角设置,如此,当用户在需要提拿油杯60,且手部在碰触提手部63时,用户的手部不会被其端面与外周面之间的结合处所刮伤,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安全,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油杯60的杯主体61的外边缘形成有支撑外沿65,支撑外沿65挂设于座体11的搭接边沿111,支撑外沿65靠近座体11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引面651,座体11的搭接边沿111形成有与第一导引面651导引配合的第二导引面1111。在实际安放过程中,将油杯60放置于座体11时,支撑外沿65的第一导引面651与座体11的第二导引面1111进行导引配合,使得油杯60的杯主体61能够在放置过程中自动居中设置在座体11上,以使得在导流主体51的内侧形成的导向面511的引导下,能更为精确地使得污物能被导引至油杯60的收容腔60a内,操作方便,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支撑外沿65可以构造为环形结构,使得油杯60放置在座体11上时,支撑外沿65能够在环向上与座体11的搭接边沿111进行环向抵接,以使得油杯60放置在座体11上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提升。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6,连接筋条15上还形成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上形成有倾斜面,且第二固定部151设置于安装凸台的倾斜面上,使得固定支架73连接于第二固定部151时,安装于固定支架73的热电偶70与点火器71可以沿斜上方倾斜设置并穿设避让口513。如此,在倾斜面的设置下,在安装过程中,热电偶70与点火器71能够倾斜插入至导流环50的导流主体51与燃烧器单体30(例如内环燃烧器)之间,如此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实现对热电偶70与点火器71在燃烧器100内的安装,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装效率。
连接筋条15上的安装凸台的倾斜面还具有定位凸起153,固定支架73开设有与定位凸起153定位配合的定位孔,如此可以通过预定位配合实现固定支架73预固定在连接筋条15上,再通过第二固定部151与固定支架73的相连接,实现固定支架73与连接筋条15的最终固定连接,如此能够确保固定支架73与连接筋条15连接时相对位置的准确性。当然,也可以是固定支架73具有定位凸起153,连接筋条15上的安装凸台的倾斜面开设有与定位凸起153定位配合的定位孔,如此也能够通过定位凸起153与定位孔的定位配合,实现固定支架73预固定在连接筋条15上。其中,定位凸起15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定位孔的数量与定位凸起153的数量相对应即可,当定位凸起153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提高定位设置时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定位效果,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方案中,固定支架73包括架本体731和两个夹持弹片733,架本体731连接于第二固定部151,两个夹持弹片733连接于架本体731,其中一夹持弹片733用于夹持或释放热电偶70,另一夹持弹片733用于夹持或释放点火器7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夹持弹片733内形成有夹持空间,当夹持或释放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时,夹持弹片733会在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的抵接下,自身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夹持空间变大或缩小,也即在夹持过程中,夹持空间会先变大,使得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进入到夹持空间内,当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逐渐进入到夹持空间时,夹持空间会缩小,实现对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的夹紧。而在释放过程中,夹持空间会先变大,而当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逐渐离开到夹持空间时,夹持空间会逐渐缩小。当然,热电偶70和点火器71与固定支架73可以是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对此不作限定。其中,夹持弹片733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等具有有一定弹性形变量的材质,当夹持弹片733为金属材质时,金属材质具有较高熔点、耐烧以及自身强度较大以实现对热电偶70或点火器71的夹持稳定性的优点,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3,承液盘310形成有敞口320,压盖90的盖主体91上形成有背离燃烧器单体30的方向凸出的限位挡边911。其中,限位挡边911穿设于敞口320,并用于对敞口320的侧壁面进行止挡限位。这样设置下,当对承液盘310发生位置偏移或者承液盘310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限位挡边911对敞口320的侧壁面进行止挡限位,防止承液盘310发生过大的位置偏移,起到限位效果,且在安装过程中,限位挡边911也可以作为安装位置参照对象,通过使得限位挡边911穿设于敞口320,来确定承液盘310的大致安装位置,便于安装。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限位挡边911呈环形状。如此,限位挡边911能够在环向上对承液盘310的起到限位配合,以在环向上起到对承液盘310的限位效果。当然,限位挡边911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子挡边的结构形式,多个子挡边沿压盖90的盖主体91的周向间隔排布,通过多个子挡边与承液盘310的配合,也可以在环向上起到对承液盘310的限位效果,且能减少承液盘310的生产材料,一定程度地降低承液盘310的生产成本,对此不作限定。
限位挡边911与压盖90的盖主体91的接合处平滑过渡,这样设置,能够减少该接合处的锐利程度,使得用户或者工作人员碰触到该接合处时,不会被该接合处所划伤,提高使用体验,保证使用安全。
在示范性的实际组装过程中,可以是以下的组装过程:首先将安装支架10与灶壳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例如是通过一连接件和安装支架10的第一固定孔与灶壳的第二固定孔进行配合连接)。在安装支架10与灶壳的底部的安装完毕后,先将油杯60放置在安装支架10的座体11上,再将两燃烧器单体30中的内环燃烧器安装在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上(例如是将内环燃烧器分别连接在安装支架10中连接部131的第一连接部1311和第二连接部1313),接着是分别将点火器71和热电偶70安装在固定支架73上(例如是将点火器71和热电偶70安装在各自的夹持弹片733上,通过夹持弹片733将点火器71和热电偶70进行夹持固定),再将固定支架73与连接筋条15进行固定连接(例如是先通过固定支架73的定位孔与连接筋条15的安装凸台的定位凸起153实现预定位设置,再将固定支架73与连接筋条15的第二固定部151进行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73安装完毕后,再将导流环50安装在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的第一固定部1314上(例如是将导流环50的第一连接脚53与第一固定部1314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将两燃烧器单体30中的外环燃烧器安装在安装支架10的连接支脚13上(例如是将外环燃烧器分别连接在安装支架10中连接部131的第一连接部1311和第二连接部1313),其中,内环燃烧器与外环燃烧器会在连接支脚1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使得两者具有高度差,也即外环燃烧器位于内环燃烧器的上法,在外环燃烧器安装完毕后,最后是将压盖90安装在连接支脚13的第三固定部1315(例如将压盖90的第二连接脚93与第三固定部1315进行固定连接),使得压盖90的盖主体91抵压外环燃烧器,最后再将承液盘310放置到压盖90的上方,如此,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燃烧灶300中燃烧器100与灶壳的安装以及燃烧器100自身的完整安装过程,安装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具有至少两个连接部;以及
至少两燃烧器单体,一所述燃烧器单体连接于一所述连接部,其中,每一所述燃烧器单体具有呈环状排布的多个出火孔,相邻两个燃烧器单体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出火孔环绕在另一个燃烧器单体上的多个出火孔的外侧;以及
压盖,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压盖位于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的上方,且用于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具有第一固定部;
所述压盖包括盖主体和环设于所述盖主体的外边缘的至少两个连接脚,所述盖主体位于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的上方,且,一所述连接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所述连接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以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所述燃烧器单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和与所述座体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支脚,所述连接支脚在所述燃烧器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设置有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至少两燃烧器单体在所述连接支脚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
所述连接脚与所述安装支架配合夹持固定排布在最上方的所述燃烧器单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杯,所述油杯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并位于排布在最内侧的多个出火孔的内侧,所述油杯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污物的收容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所述油杯包括杯主体和提手部,所述杯主体固定于所述座体,所述提手部连接于所述杯主体,并沿背离所述座体的方向进行延伸,所述提手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杯主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所述收容腔;
和/或,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所述油杯的外边缘形成有支撑外沿,所述支撑外沿挂设于所述座体的搭接边沿,所述支撑外沿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导引面,所述座体的搭接边沿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引面导引配合的第二导引面。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座体、至少两个连接支脚以及连接筋条,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支脚与所述座体连接,且所述连接支脚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筋条连接于所述座体和/或所述连接支脚;
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点火器以及固定支架,所述热电偶和所述点火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连接筋条具有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条还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定位配合的定位孔;
和/或,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架本体和两个夹持弹片,所述架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两个夹持弹片连接于所述架本体,其中一所述夹持弹片用于夹持或释放所述热电偶,另一所述夹持弹片用于夹持或释放所述点火器;
和/或,所述连接筋条连接在相邻两所述连接支脚之间。
8.一种燃烧灶,其特征在于,包括灶壳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所述灶壳内限定出容纳腔,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所述燃烧灶还包括承液盘,所述承液盘安装于所述开口处,并形成有敞口,所述压盖上形成有背离所述燃烧器单体的方向凸出的限位挡边;
其中,所述限位挡边穿设于敞口,并用于对所述敞口的侧壁面进行止挡限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边呈环形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压盖的接合处平滑过渡。
CN202322250080.3U 2023-08-21 2023-08-21 燃烧器和燃烧灶 Active CN220321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0080.3U CN220321297U (zh) 2023-08-21 2023-08-21 燃烧器和燃烧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0080.3U CN220321297U (zh) 2023-08-21 2023-08-21 燃烧器和燃烧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1297U true CN220321297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0080.3U Active CN220321297U (zh) 2023-08-21 2023-08-21 燃烧器和燃烧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1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10742B1 (en) Cooktop swirl burner
PL190118B1 (pl) Palnik gazowy do kuchenki gazowej
CN220321297U (zh) 燃烧器和燃烧灶
CN220321298U (zh) 燃烧器和燃烧灶
CN117053195A (zh) 燃烧器和燃烧灶
CN215723201U (zh) 一种燃烧器以及灶具
EP2505917B1 (en) Gas burner unit and cooking top
CN113028399B (zh) 燃烧器系统及燃气炉
CN218001499U (zh) 一种分体式燃烧器及具有其的灶具
CN110939932A (zh) 分火器组件及应用其的燃烧器
CN217004459U (zh) 一种上进风炉头及灶具燃烧器
CN219014316U (zh) 一种具有分体式分气座结构的红外燃烧器
KR100944948B1 (ko) 버너의 내부 지지구조
CN221666055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152791U (zh) 中心火盖、燃烧器以及燃烧灶
CN221054999U (zh) 燃烧器和灶具
CN216079782U (zh) 一种煲仔炉燃油炉头
CN216203319U (zh) 一种内置火种燃气炉头
CN215216223U (zh) 煲仔炉燃油炉头
CN215723211U (zh) 一种三环火灶具燃烧器
CN221666059U (zh) 移动厨房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5808652U (zh) 炉头底座、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1876028U (zh) 一种防干烧双环火灶具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045664U (zh) 烤箱和烤箱灶
CN217329906U (zh) 一种新型商用炉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