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0276U -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0276U
CN220320276U CN202320384089.0U CN202320384089U CN220320276U CN 220320276 U CN220320276 U CN 220320276U CN 202320384089 U CN202320384089 U CN 202320384089U CN 220320276 U CN220320276 U CN 220320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inlet
bearing
chamb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4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金哲
乔双鹏
丛亚豹
刘炜赢
孙绍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acheng Sino Germa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acheng Sino Germa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acheng Sino Germa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acheng Sino German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40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0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0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0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包括齿轮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主体的箱体(1)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在齿轮箱主体的外壁上,进油通道的出油口同时与齿轮箱主体的各轴承连通。本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的箱体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能够将润滑油输送至齿轮箱主体的各个轴承处,进而实现了对轴承的润滑和冷却,而且不需要布设管线,既解决了由于齿轮箱内部空间受限而导致的布管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又解决了外部布管而出现润滑油泄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技术领域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属于齿轮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整体式齿轮箱属于机械动力传动技术领域。整体式齿轮箱由箱体、齿轮、传动轴、轴承、轴承套和连接盘组成,其特点是齿轮箱体为整体式,箱体的轴端孔较大,可装入齿轮和轴。齿轮箱取力轴布置方式为水平布置。整体式齿轮箱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提高了箱体刚度,保证了箱体加工精度,使齿轮传动更加平稳,降低噪声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齿轮箱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通过润滑油来实现润滑和冷却,而整体式齿轮箱需要通过管路来实现润滑和冷却。现有的整体式齿轮箱压力润滑布管存在如下问题:如果采用常规内部布管,由于齿轮箱内部空间受限,布管操作难度大;如果采用外部布管,需要采用大量接头,润滑油泄漏概率高且影响整机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需要布管即可实现轴承的润滑和冷却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主体的箱体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的外壁上,进油通道的出油口同时与齿轮箱主体的各轴承连通。
优选的,各所述的轴承的外侧与箱体之间均设置油室,进油通道的出油口同时与各油室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进油口同时与各油室连通,回油通道的出油口与箱体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各所述的油室均通过独立的回油通道与箱体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回油通道的进油口与油室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各所述的轴承均连接有独立的进油通道。
优选的,齿轮箱主体上设置有连通腔,各进油通道的进油口均与连通腔连通,连通腔上设置有对接部。
优选的,所述的齿轮箱主体的观察盖的底部设置有进油槽,进油槽与箱体合围成所述连通腔,对接部设置在观察盖上。
优选的,所述的进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有带孔丝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的箱体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能够将润滑油输送至齿轮箱主体的各个轴承处,进而实现了对轴承的润滑和冷却,而且不需要布设管线,既解决了由于齿轮箱内部空间受限而导致的布管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又解决了外部布管而出现润滑油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观察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闷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输出透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输入透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轴承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箱体 101、第一进油通道 102、第一回油通道 103、第二进油通道 104、第二回油通道 105、第三进油通道 106、第三回油通道 107、第四进油通道 108、第四回油通道 109、第五进油通道 110、出油通道 111、出油槽 112、中部回油通道 2、输入透盖 201、第一凹槽 202、第二凹槽 203、第三凹槽 204、第四凹槽 205、输入透盖内凹部 3、输入轴4、输出透盖 401、输出透盖上油槽 402、输出透盖下油槽 403、输出透盖中间油槽 404、输出透盖内凹部 405、输出透盖轴孔 5、观察盖 501、进油槽 502、螺纹孔 6、输出轴 7、轴承座 701、中间腔室 702、连通孔 703、进油孔 704、接油槽 705、出油孔 8、齿轮轴 9、被动锥齿轮 10、进油接头 11、带孔丝堵 12、第一油室 13、闷盖 1301、闷盖上油槽 1302、闷盖下油槽 1303、闷盖中间油槽 1304、闷盖内凹部 14、第一轴承 15、第二轴承 16、第二油室17、进油室 18、被动斜齿轮 19、第三油室 20、第三轴承 21、第四轴承 22、定位套 2201、定位套油孔 23、油管 24、第五轴承 25、第六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图1~1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主体,齿轮箱主体的箱体1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1的外壁上,进油通道的出油口同时与齿轮箱主体的各轴承连通。本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的箱体1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能够将润滑油输送至齿轮箱主体的各个轴承处,进而实现了对轴承的润滑和冷却,而且不需要布设管线,既解决了由于齿轮箱内部空间受限而导致的布管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又解决了外部布管而出现润滑油泄漏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5所示:齿轮箱主体包括箱体1、输入轴3、输出轴6以及齿轮轴8,输入轴3、输出轴6以及齿轮轴8均可转动的安装在箱体1上,且输入轴3垂直于输出轴6设置,齿轮轴8设置在输入轴3与输出轴6之间,输入轴1的内端同轴安装有主动锥齿轮,齿轮轴8上同轴安装有被动锥齿轮9,主动锥齿轮与被动锥齿轮9啮合,进而使输入轴3带动齿轮轴8同步转动。在输出轴6上同轴安装有被动斜齿轮18,齿轮轴8上的齿与被动斜齿轮18啮合,进而使输出轴6随齿轮轴8同步转动。
箱体1上安装有轴承座7以及输入透盖2,轴承座7与箱体1可拆卸的连接,输入透盖2与轴承座7可拆卸的连接,输入轴3的外端穿过轴承座7和输入透盖2并伸出,输入轴3与输入透盖2之间密封设置。轴承座7与输入轴3之间设置有第五轴承24和第六轴承25,第五轴承24和第六轴承25由外至内沿输入轴3依次设置。输入轴3与输入透盖2之间采用现有的密封结构即可。
齿轮轴8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15与箱体1可转动连接,输出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20和第四轴承21可转动的与箱体1连接。
在箱体1上可拆卸的安装有闷盖13以及输出透盖4,闷盖13和输出透盖4设置在箱体1相对的两侧,且闷盖13和输出透盖4均通过螺栓与箱体1可拆卸的连接。输出轴6的外端穿过输出透盖4上的输出透盖轴孔405,输出轴6与输出透盖轴孔405之间密封设置。输出轴6与输出透盖轴孔405之间采用现有的密封结构即可。
第一轴承14、第二轴承15、第三轴承20、第四轴承21、第五轴承24以及第六轴承25均对应设置有进油通道。
如图2、6、8、9所示:闷盖13上设置有闷盖内凹部1304,闷盖内凹部1304为圆形,闷盖内凹部1304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与闷盖内凹部1304连通的闷盖上油槽1301和闷盖下油槽1302。
输出透盖4上设置有输出透盖内凹部404,输出透盖内凹部404也为圆形,输出透盖内凹部404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输出透盖上油槽401和输出透盖下油槽402,输出透盖上油槽401和输出透盖下油槽402均与输出透盖内凹部404连通。
齿轮轴8的一端与闷盖内凹部1304正对,并在第一轴承14与闷盖13之间形成第一油室12,第一油室12与第一轴承14的外端正对。齿轮轴8另一端与输出透盖内凹部404正对,并在第二轴承15与输出透盖4之间形成第二油室16,第二油室16与第二轴承15正对。
箱体1靠近第一油室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油通道101以及第一回油通道102,第一进油通道101竖向设置在第一油室12的上侧,第一进油通道101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1的上端面上,第一进油通道101的进油口设置有带孔丝堵11,第一进油通道101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并与闷盖上油槽1301连通,进而使润滑油进入到第一油室12内。第一回油通道102水平设置在第一油室12的下侧,第一回油通道102的进油口与闷盖下油槽1302连通,第一回油通道102的进油端通过封闭丝堵封闭。
第一进油通道101将润滑油送入到闷盖上油槽1301,润滑油进入到第一油室12内,并经第一轴承14进入到箱体1内腔,实现了对第一轴承14的润滑和冷却。可以将封闭丝堵打开,此时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一回油通道102回流至箱体1内腔。
箱体1靠近第二油室1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油通道103以及第二回油通道104,第二进油通道103竖向设置在第二油室16的上侧,第二进油通道103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1的上端面上,第二进油通道103的进油口设置有带孔丝堵11,第二进油通道103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并与输出透盖上油槽401连通,进而使润滑油进入到第二油室16内。第二回油通道104水平设置在第二油室16的下侧,第二回油通道104的进油口与输出透盖下油槽402连通,第二回油通道104的进油端通过封闭丝堵封闭。
第二进油通道103将润滑油送入到输出透盖上油槽401,润滑油进入到第二油室16内,并经第二轴承15进入到箱体1内腔,实现了对第二轴承15的润滑和冷却。可以将封闭丝堵打开,此时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二回油通道104回流至箱体1内腔。
如图3、6、8、9所示:闷盖13上并排设置有两个闷盖内凹部1304,两个闷盖内凹部1304分别与齿轮轴8和输出轴6正对,两闷盖内凹部130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连通,且在两闷盖内凹部1304之间的下侧设置有闷盖中间油槽1303,闷盖中间油槽1303低于闷盖内凹部1304设置,并同时与两闷盖内凹部1304的下部连通。各闷盖内凹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与闷盖内凹部1304连通的闷盖上油槽1301和闷盖下油槽1302。
输出透盖4上还设置有输出透盖轴孔405,输出透盖轴孔405与输出透盖内凹部404并排设置,输出轴6的外端穿过输出透盖轴孔405并伸出,输出透盖内凹部404与齿轮轴8正对。输出透盖轴孔405的上侧和下侧也分别设置有输出透盖上油槽401和输出透盖下油槽402,输出透盖上油槽401和输出透盖下油槽402均与输出透盖轴孔405连通。输出透盖内凹部40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输出透盖轴孔405的上部和下部连通,在输出透盖内凹部404与输出透盖轴孔405之间的下侧设置有输出透盖中间油槽403,输出透盖中间油槽403低于输出透盖内凹部404设置,并分别与输出透盖内凹部404和输出透盖轴孔405的下部连通。
输出轴6的一端与对应的闷盖内凹部1304正对,并在第三轴承20与闷盖13之间形成第三油室19,第三油室19与第三轴承20的外端正对。输出轴6另一端与穿过输出透盖轴孔405并向外伸出,输出轴6与输出透盖轴孔405之间密封设置,并在第四轴承21与输出透盖4之间形成第四油室,第四油室与第四轴承21正对。输出轴6与输出透盖轴孔405之间采用现有的密封结构即可。
输出轴6外还套设有定位套22,定位套22的一端外侧支撑在第四轴承21的外圈上,另一端支撑在输出透盖4内壁。第四油室设置在定位套22与第四轴承21之间,定位套22上设置有轴向的定位套油孔2201,定位套油孔2201有设置在定位套22上下两侧的两个,各定位套油孔2201的一端与第四油室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输出透盖上油槽401和输出透盖下油槽402连通,从而将润滑油导入到第四轴承21,以对第四轴承21进行冷却和润滑。
箱体1靠近第三油室19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进油通道105以及第三回油通道106,第三进油通道105竖向设置在第三油室19的上侧,第三进油通道105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1的上端面上,第三进油通道105的进油口设置有带孔丝堵11,第三进油通道105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并与对应侧的闷盖上油槽1301连通,进而使润滑油进入到第三油室19内。第三回油通道106水平设置在第三油室19的下侧,第三回油通道106的进油口与对应侧的闷盖下油槽1302连通,第三回油通道106的进油端通过封闭丝堵封闭。
第三进油通道105将润滑油送入到对应侧的闷盖上油槽1302,润滑油进入到第三油室19内,并经第三轴承20进入到箱体1内腔,实现了对第三轴承20的润滑和冷却。可以将封闭丝堵打开,此时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三回油通道106回流至箱体1内腔。
箱体1靠近第四油室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进油通道107以及第四回油通道108,第四进油通道107竖向设置在第四油室的上侧,第四进油通道107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1的上端面上,第四进油通道107的进油口设置有带孔丝堵11,第四进油通道107的下部向外侧弯折,并与对应侧的输出透盖上油槽401连通,进而使润滑油进入到第四油室内。第四回油通道108水平设置在第四油室的下侧,第四回油通道108的进油口与对应侧的输出透盖下油槽402连通,第四回油通道108的进油端通过封闭丝堵封闭。
第四进油通道107将润滑油送入到对应侧的输出透盖上油槽401,润滑油经定位套油孔2201进入到第四油室内,并经第四轴承21进入到箱体1内腔,实现了对第四轴承21的润滑和冷却。可以将封闭丝堵打开,此时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四回油通道108回流至箱体1内腔。
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带孔丝堵11可以调节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量。
如图5、6、7所示:箱体1的顶部可拆卸的安装有观察盖5,环绕观察盖5的底部设置有内凹的进油槽501,进油槽501为槽型,观察盖5通过螺栓与箱体1可拆卸的连接,进油槽501与箱体1合围成进油室17。观察盖5上设置有螺纹孔502,以方便安装进油接头10,通过进油接头10方便对接润滑油管,以方便将润滑油送入到进油室17。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孔502有对称设置在观察盖5两侧的两个,两螺纹孔502分别与进油槽501的对应侧连通,在使用时一个螺纹孔502连接进油接头10,另一个螺纹孔502通过封闭丝堵堵塞即可。
第一进油通道101的上端、第二进油通道103的上端、第三进油通道105的上端以及第四进油通道107的上端均与进油室17连通,以使润滑油分别进入到第一进油通道101、第二进油通道103、第三进油通道105以及第四进油通道107内。
如图5、10、11所示:轴承座7的一端伸入到箱体1内,轴承座7与箱体1可拆卸的连接,且轴承座7与箱体1之间密封设置,输入透盖2设置在轴承座7远离箱体1的一端,输入透盖2与轴承座7可拆卸的连接,输入透盖2与轴承座7之间密封设置。输入轴3与输入透盖2之间也密封设置,且输入轴3与输入透盖2之间可相对转动。
轴承座7与箱体1之间、输入透盖2与轴承座7之间以及输入轴3与输入透盖2之间均采用现有的密封结构即可。
轴承座7为圆筒状,环绕轴承座7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箱体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轴承座7的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安装部,两轴承安装部之间的轴承座7内设置有中间腔室701。
轴承座7伸入箱体1内的一端的上侧设置有接油槽704,即接油槽704设置在轴承座7的内端上侧,轴承座7的顶部设置有轴向的进油孔703,进油孔703的一端与接油槽704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座7的外端的端面上。轴承座7的底部设置有轴向的连通孔702,连通孔702的一端与中间腔室70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设置在轴承座7的外端的端面上。轴承座7的下部设置有出油孔705,出油孔705沿轴承座7的轴向设置,出油孔70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轴承座7的两个端面上。
出油孔705高于连通孔702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出油孔705有对称设置在连通孔702两侧的两个。
输入透盖2朝向轴承座7的中部内凹,并在输入透盖2的内侧形成输入透盖内凹部205,输入透盖轴孔设置在输入透盖内凹部205的底部。
输入透盖2朝向轴承座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01、第二凹槽202、第三凹槽203以及第四凹槽204,第一凹槽201、第二凹槽202、第三凹槽203和第四凹槽204均沿输入透盖2的径向设置,且有第一凹槽201、第二凹槽202、第三凹槽203和第四凹槽204的内端均与输入透盖内凹部205连通。其中,第一凹槽201设置在输入透盖2的上部,第三凹槽203设置在输入透盖2的底部,第二凹槽202和第四凹槽204均设置在输入透盖2的下部,且第二凹槽202和第四凹槽204均高于第三凹槽203设置,第二凹槽202和第四凹槽204对称设置在第三凹槽203的两侧。
输入透盖内凹部205与轴承座7之间合围成第五油室,第五油室与第五轴承24正对设置,第五轴承24和第六轴承25分别安装在轴承座7外侧和轴承座7内侧的轴承安装部内,第五轴承24和第六轴承25分别位于中间腔室701的两侧,且第五轴承24和第六轴承25均与中间腔室701连通。
进油孔703的外端与第五油室的上部连通,连通孔702的外端与第五油室的下部连通,润滑油经进油孔703进入到第五油室内,第五油室内的部分润滑油经第五轴承24进入到中间油室701,并对第五轴承24进行润滑和冷却,第五油室的另一部分润滑油经连通孔702进入到中间油室701。中间油室701内的润滑油经第六轴承25流回箱体1内腔,进而对第六轴承25进行润滑和冷却。
箱体1内壁上设置有第五进油通道109、出油通道110以及出油槽111,第五进油通道109竖向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第五进油通道109的顶部与进油室17连通,且第五进油通道109的顶部设置有带孔丝堵11。出油通道110水平设置在箱体1内壁上,出油通道110位于轴承座7的上侧,出油通道110的进油端通过油管23与进油通道109的出油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油管23为硬管。出油槽111设置在轴承座7的上侧,且出油槽111的一端与出油通道110连通,出油槽111位于接油槽704的正上方,出油槽111的底部与接油槽704的顶部连通。
如图6所示:在箱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中部回油通道112,两个中部回油通道112分别与闷盖中间油槽1303和输出透盖中间油槽403连通,并使闷盖中间油槽1303和输出透盖中间油槽403分别与箱体1内腔连通。
本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在工作时,将各回油通道打开,通过进油接头10向进油室17内注入润滑油,润滑油对各个轴承的润滑和冷却的路径如下:
进油室17内的润滑油经第一进油通道101进入到第一油室12内,第一油室12内的润滑油部分经第一轴承14流回箱体1,以对第一轴承14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一回油通道102流回箱体1内;
进油室17内的润滑油经第二进油通道103进入到第二油室16内,第二油室16内的润滑油部分经第二轴承15流回箱体1,以对第二轴承15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二回油通道104流回箱体1内;
进油室17内的润滑油经第三进油通道105进入到第三油室19内,第三油室19内的润滑油部分经第三轴承20流回箱体1,以对第三轴承20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三回油通道106流回箱体1内;
进油室17内的润滑油经第四进油通道107进入到第四油室内,第四油室内的润滑油部分经定位套油孔2201和第四轴承21流回箱体1,以对第四轴承21进行润滑和冷却,另一部分润滑油经第四回油通道108流回箱体1内;
进油室17内的润滑油依次经过第五进油通道109、油管23、出油通道110以及出油槽111进入到轴承座7的接油槽704内,接油槽704内的润滑油经进油孔703流入到第五油室,第五油室内的部分润滑油经第五轴承24进入到中间油室701,并对第五轴承24进行润滑和冷却,第五油室的另一部分润滑油经连通孔702进入到中间油室701,中间油室701内的润滑油经第六轴承25流回箱体1内腔,进而对第六轴承25进行润滑和冷却,第五油室内的另一部分润滑油经出油孔705流至箱体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包括齿轮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主体的箱体(1)上设置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在箱体(1)的外壁上,进油通道的出油口同时与齿轮箱主体的各轴承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轴承的外侧与箱体(1)之间均设置油室,进油通道的出油口同时与各油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进油口同时与各油室连通,回油通道的出油口与箱体(1)的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油室均通过独立的回油通道与箱体(1)内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通道的进油口与油室的底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轴承均连接有独立的进油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齿轮箱主体上设置有连通腔,各进油通道的进油口均与连通腔连通,连通腔上设置有对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主体的观察盖(5)的底部设置有进油槽(501),进油槽(501)与箱体(1)合围成所述连通腔,对接部设置在观察盖(5)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通道的进油口设置有带孔丝堵(11)。
CN202320384089.0U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Active CN220320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4089.0U CN220320276U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4089.0U CN220320276U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0276U true CN220320276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4089.0U Active CN220320276U (zh) 2023-03-04 2023-03-04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0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9023B (zh) 一种取力器的自润滑系统
CN102057164B (zh) 涡轮式鼓风机及用于该鼓风机的高速旋转体
CN113007332A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JP4403670B2 (ja) コンプレッサ
CN220320276U (zh) 一种便于润滑的整体式齿轮箱
CN113154020B (zh) 一种集成有内油道的变速箱后壳体
CN110529425A (zh) 一种用于高转速离心泵的润滑结构
CN203926484U (zh) 一种离合器壳体
CN110285054A (zh) 一种水润滑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CN103267216B (zh) 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
CN219796042U (zh) 一种直交轴齿轮箱用轴承座及直交轴齿轮箱
CN202852385U (zh) 转子式电动油泵
CN210290702U (zh) 具有循环润滑功能的采煤机高效强迫润滑系统
CN221075161U (zh) 一种动力系统箱体泄压结构
CN114033851A (zh) 一种风电齿轮箱输出轴密封回油结构
CN203756941U (zh) 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
CN219712285U (zh) 用于减速机的集油结构和减速机
US4761123A (en) Lubrication arrangement, in an air compressor
CN215567683U (zh) 榨油机动力端减速机
CN216618494U (zh) 一种减速器的润滑及密封结构
CN219673246U (zh) 一种焊接齿轮箱轴承润滑的多功能结构
CN213270892U (zh) 一种密封型多级齿轮传动减速机
CN211449525U (zh) 轧管机分速箱及轧管机
CN216879515U (zh) 一种自动加注润滑脂的圆锥破碎机水平轴总成
CN219345433U (zh) 主减速器壳及主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