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7525U -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7525U
CN220317525U CN202321043202.5U CN202321043202U CN220317525U CN 220317525 U CN220317525 U CN 220317525U CN 202321043202 U CN202321043202 U CN 202321043202U CN 220317525 U CN220317525 U CN 220317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oxidation
coagulation
sewage treatme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32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戴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nya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nya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nya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nyao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32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7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7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7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氧化釜和混凝釜,所述氧化釜和混凝釜内均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氧化釜的高度高于混凝釜,氧化釜和混凝釜内的搅拌组件共同传动连接伺服电机,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氧化釜和混凝釜,氧化釜中氧化后的污水能够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混凝釜中,从而降低导液能耗;同时由于二釜之间的搅拌组件使用同一个电机实现搅拌,进一步地降低了能耗;由于氧化釜和混凝釜中的搅拌组件能够联动,因此当混凝釜中的污水在搅拌混凝的同时,氧化釜能够对新的污水进行氧化处理,二釜之间连贯且同步作业,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缺陷有:
1)氧化釜、混凝釜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导致相邻的釜之间都需要设置水泵,导致结构复杂,成本高;
2)氧化釜中放入污水氧化处理剂后,污水氧化处理剂不能够与污水充分、快速反应,导致污水处理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氧化釜、混凝釜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导致相邻的釜之间都需要设置水泵,导致结构复杂,成本高;氧化釜中放入污水氧化处理剂后,污水氧化处理剂不能够与污水充分、快速反应,导致污水处理周期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氧化釜和混凝釜,所述氧化釜和混凝釜内均设置有搅拌组件;
所述氧化釜的高度高于混凝釜,氧化釜和混凝釜内的搅拌组件共同传动连接伺服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竖轴、竖管和第二竖轴,所述第一竖轴穿过所述竖管,竖管和第一竖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竖轴和竖管之间通过联动组件实现相反方向转动,第一竖轴和第二竖轴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竖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氧化釜,第二竖轴通过轴承转动混凝釜,第一竖轴、竖管和第二竖轴上均安装有搅拌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竖轴上,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竖管上,第三锥形齿轮内壁连接有销轴,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架,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均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两端均铰接有搅拌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竖轴上安装有第一同步轮,第二竖轴上安装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氧化釜的底部设有排料口,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注入口和回流口,氧化釜底部右侧排液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混凝釜左侧进液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凝釜的底部右侧设有排液口连接有排回管,所述排回管下方设有排液管,排回管和排液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回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水泵的输入端,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L形导管,L形导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回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翻料机构;翻料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料板,翻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短轴,短轴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氧化釜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
1、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氧化釜和混凝釜,氧化釜中氧化后的污水能够直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混凝釜中,从而降低导液能耗;同时由于二釜之间的搅拌组件使用同一个电机实现搅拌,进一步地降低了能耗;
2、由于氧化釜和混凝釜中的搅拌组件能够联动,因此当混凝釜中的污水在搅拌混凝的同时,氧化釜能够对新的污水进行氧化处理,二釜之间连贯且同步作业,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3、通过设置水泵,能够将混凝釜中的污水重新导入氧化釜中,从而能够实现循环,使得污水能够被交替多次处理,增强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支撑连接座的示意图。
图中:氧化釜101、排料口102、伺服电机103、支架104、第一锥形齿轮105、第二锥形齿轮106、第三锥形齿轮107、回流口108、注入口109、竖管110、第一竖轴111、第一支撑连接座112、安装环113、搅拌杆114、短轴116、翻料板117、从动齿轮118、主动齿轮119、混凝釜201、第二竖轴202、排回管203、水泵204、排液管205、L形导管206、支架300、第一管道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请参阅图1-5,包括氧化釜101和混凝釜201,氧化釜101和混凝釜201内均设置有搅拌组件;
氧化釜101的高度高于混凝釜201,从而混凝釜201中的液体进入混凝釜201时无需使用水泵,而是利用重力来实现,氧化釜101和混凝釜201内的搅拌组件共同传动连接伺服电机103。
还包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竖轴111、竖管110和第二竖轴202,第一竖轴111穿过竖管110,竖管110和第一竖轴111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竖轴111和竖管110之间通过联动组件实现相反方向转动,第一竖轴111和第二竖轴202之间传动连接;
竖管1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氧化釜101,第二竖轴202通过轴承转动混凝釜201,第一竖轴111、竖管110和第二竖轴202上均安装有搅拌组件。
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105、第二锥形齿轮106和第三锥形齿轮107,第一锥形齿轮105固定安装在第一竖轴111上,第二锥形齿轮106固定安装在竖管110上,第三锥形齿轮107内壁连接有销轴,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架104,第一锥形齿轮105和第二锥形齿轮106均与第三锥形齿轮107啮合连接。
搅拌组件包括安装环113,安装环113的两端均铰接有搅拌杆114,通过安装环113和搅拌杆114的转动连接,从而在搅拌过程中,能够根据转速来调节搅拌杆114被甩起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区域的搅拌;在安装时,将安装环113与对应的安装部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第一竖轴111上安装有第一同步轮,第二竖轴202上安装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氧化釜101的底部设有排料口102,排料口102上安装有阀门,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注入口109和回流口108,氧化釜101底部右侧排液口通过第一管道500连接混凝釜201左侧进液口,第一管道500上安装有阀门。
混凝釜201的底部右侧设有排液口连接有排回管203,排回管203下方设有排液管205,排回管203和排液管205上均安装有阀门,混凝釜201的顶端设有进料口。
排回管203的右端固定连接水泵204的输入端,水泵2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L形导管206,L形导管206远离水泵204的一端连接回流口108,水泵204能够抽取混凝釜201中的液体再次进入氧化釜101中。
还包括翻料机构;翻料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19,主动齿轮119安装在第一竖轴111上,主动齿轮119啮合连接从动齿轮118,从动齿轮1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料板117,翻料板117的一端固定连接短轴116,短轴116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氧化釜101内壁;当第一竖轴111旋转时会带动主动齿轮119旋转,进而驱动从动齿轮118旋转,从动齿轮118会带动翻料板117旋转,从而实现上下翻腾而使得搅拌更加均匀。
在具体使用时,通过注入口109将污水注入氧化釜101中,并注入氧化剂,启动伺服电机103而驱动第一竖轴111旋转,在第一锥形齿轮105、第二锥形齿轮106和第三锥形齿轮107的作用下驱动竖管110与第一竖轴111同步反向旋转,从而第一竖轴111和竖管110上的搅拌组件进行搅拌,同时翻料机构进行翻腾,使得氧化剂与污水之间接触更加充分;此时打开第一管道500上的阀门,混合液中液体部分通过第一管道500进入混凝釜201中,打开排料口102上的阀门,使得氧化釜101中沉淀的固体物排出;再次向氧化釜101中注入污水和氧化剂,同时向混凝釜201中注入絮凝剂,启动伺服电机103,第一竖轴111和第二竖轴202同步旋转,此时氧化釜101进行混合污水以加快氧化,同时第二竖轴202上的搅拌组件对混凝釜201中混合液搅拌,使得混凝釜201中污水与絮凝剂充分接触;并且可通过水泵204将混凝釜201中混合液重新导入氧化釜101中进行再次氧化,当然也可以通过排液管205直接排出。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5)

1.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氧化釜和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釜和混凝釜内均设置有搅拌组件;
所述氧化釜的高度高于混凝釜,氧化釜和混凝釜内的搅拌组件共同传动连接伺服电机;
还包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竖轴、竖管和第二竖轴,所述第一竖轴穿过所述竖管,竖管和第一竖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竖轴和竖管之间通过联动组件实现相反方向转动,第一竖轴和第二竖轴之间传动连接;
所述竖管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氧化釜,第二竖轴通过轴承转动混凝釜,第一竖轴、竖管和第二竖轴上均安装有搅拌组件;
所述第一竖轴上安装有第一同步轮,第二竖轴上安装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所述混凝釜的底部右侧设有排液口连接有排回管,所述排回管下方设有排液管,排回管和排液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所述排回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水泵的输入端,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L形导管,L形导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接回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竖轴上,第二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竖管上,第三锥形齿轮内壁连接有销轴,销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架,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均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两端均铰接有搅拌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釜的底部设有排料口,顶部两侧分别设有注入口和回流口,氧化釜底部右侧排液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混凝釜左侧进液口。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料机构;翻料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料板,翻料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短轴,短轴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氧化釜内壁。
CN202321043202.5U 2023-04-26 2023-04-26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317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3202.5U CN220317525U (zh) 2023-04-26 2023-04-26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3202.5U CN220317525U (zh) 2023-04-26 2023-04-26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7525U true CN220317525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3202.5U Active CN220317525U (zh) 2023-04-26 2023-04-26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7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54992U (zh) 一种化工试剂混合用反应釜
CN220317525U (zh) 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61518U (zh) 一种光盘机用工程塑料原料混合搅拌装置
CN109465965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994548A (zh) 流体驱动叶轮搅拌式反应装置
CN108569801A (zh) 一种钢铁污染减排装置
CN112591894B (zh) 一种水处理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08328815A (zh) 一种新型钢铁污染减排装置
CN219650252U (zh) 一种压浆剂制浆机
CN220642614U (zh) 一种水污染整治用药剂投放装置
CN214287602U (zh) 超声波溶药全自动加药设备
CN215712047U (zh) 一种养殖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
CN210021983U (zh) 用于生产抑尘剂的搅拌装置
CN110039657A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设备
CN110776223A (zh) 一种快速处理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装置
CN2209188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剂添加混合装置
CN219072843U (zh) 一种节能环保工业废水处理用搅拌机
CN219072945U (zh) 一种二嗪磷环合反应装置
CN211644730U (zh) 污水混凝处理装置
CN216764453U (zh) 一种厌氧区高效节能搅拌装置
CN108588350A (zh) 一种适用于长轴类工件感应淬火的移动式冷却装置
CN220149350U (zh) 一种效率高的高盐浓水除磷反应池
CN202289888U (zh) 精制棉化学助剂自动溶解器
CN108996719A (zh) 一种煤化工污水处理装置
CN219517902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加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