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7052U -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7052U
CN220317052U CN202321439861.0U CN202321439861U CN220317052U CN 220317052 U CN220317052 U CN 220317052U CN 202321439861 U CN202321439861 U CN 202321439861U CN 220317052 U CN220317052 U CN 220317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charger
support
clamping
bracke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98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亚非
蒋鸿兵
邓贤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China Engine Co ltd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China Engine Co ltd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China Engine Co ltd,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China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98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7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7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7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装配夹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包括吊轨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吊轨上的电动葫芦,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还包括:吊具本体,吊具本体与电动葫芦上的吊钩连接;夹持组件,设置在吊具本体上,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增压器,增压器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组件上。通过电动葫芦将吊具本体吊至装配工位,并将增压器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增压器装配工位能够有效完成装配作业,且装配过程无需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对准发动机对应安装面,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易掉落造成人员伤害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发动机装配线增压器装配工位,在进行增压器装配工序时,操作者需要将增压器抱上操作平台安装双头螺柱,由于安装面为倾斜面,需要操作者托举增压器至发动机安装面,对孔装配;现有的发动机装配线增压器装配工序存在作业人员动作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托举增压器进行对孔装配存在易掉落,从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发动机装配线增压器装配工序中存在作业人员动作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托举增压器进行对孔装配存在易掉落,从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包括吊轨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吊轨上的电动葫芦,所述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还包括:
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与所述电动葫芦上的吊钩连接;
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增压器,所述增压器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吊具本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为“U”型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为水平支架,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根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径向延伸,所述连接支架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径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沿轴向设有两根所述连接支架,两根所述连接支架关于所述第二支架经过中心点的横截面对称设置。
可选地,两根所述连接支架的间隙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所述电动葫芦的吊钩与所述吊具本体定位钩挂。
可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件、第一滑块、第二夹持部件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滑块定位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滑块定位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上通过锁紧件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得一端上通过锁紧件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轴。
可选地,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轴孔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增压器工件的排气端轴孔与所述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现场设置的吊轨,及吊轨上滑动设置的电动葫芦,通过电动葫芦移动到吊具本体上方,将电动葫芦的吊钩与吊具本体连接,通过吊具本体上设置的夹持组件将增压器夹持提取到吊具本体上,再通过电动葫芦将吊具本体吊至装配工位,并将增压器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由于增压器与夹持组件转动连接,可由作业人员手动转动增压器,从而将增压器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增压器装配工位能够有效完成装配作业,且装配过程无需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对准发动机对应安装面,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易掉落造成人员伤害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吊具本体1、第一支架101、第一端101a、第二端101b、导向部101c、第二支架102、导向孔102a、连接支架103、定位槽104、夹持组件2、第一夹持部件201、第一固定轴201a、第一滑块202、第二夹持部件203、第二固定轴203a、第二滑块204、第一定位部件205、第二定位部件206、增压器3、进气端轴孔301、排气端轴孔3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环境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主要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装配夹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在发动机装配线增压器装配工序中存在作业人员动作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托举增压器进行对孔装配存在易掉落,从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器3专用夹持机构,包括吊轨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吊轨上的电动葫芦,增压器3专用夹持机构还包括: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吊具本体1,吊具本体1与电动葫芦上的吊钩连接;夹持组件2,设置在吊具本体1上,夹持组件2用于夹持增压器3,增压器3转动连接在夹持组件2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现场设置的吊轨,及吊轨上滑动设置的电动葫芦,通过电动葫芦移动到吊具本体1上方,将电动葫芦的吊钩与吊具本体1连接,通过吊具本体1上设置的夹持组件2将增压器3夹持提取到吊具本体1上,再通过电动葫芦将吊具本体1吊至装配工位,并将增压器3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由于增压器3与夹持组件2转动连接,可由作业人员手动转动增压器3,从而将增压器3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增压器3装配工位能够有效完成装配作业,且装配过程无需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3对准发动机对应安装面,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3易掉落造成人员伤害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吊具本体1包括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包括第一端101a和第二端101b,第一端101a、第二端101b分别与第二支架102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为“U”型支架,“U”型支架的两个端头分别为第一端101a和第二端101b,第二支架102为水平设置的长杆,第二支架102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101a、第二端101b连接,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围合形成矩形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为“U”型支架,第二支架102为水平支架,第一端101a、第二端101b分别与第二支架102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通过采用锁紧件锁紧固定的方式,当不需要使用吊具本体1时,可通过锁紧件将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分离,便于收纳,同时,若第一支架101或第二支架102损坏,可通过锁紧件将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分离,从而便于维修或更换损坏工件的部位。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的第一端101a、第二端101b上均设有导向部101c,第二支架102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应导向部101c设有导向孔102a,导向部101c与导向孔102a形状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支架102的导向孔102a对准第一支架101上设置的导向部101c配合安装,导向部101c上开设有螺纹孔,导向部101c穿出第二支架102的部分,通过采用螺母与导向部101c上的螺纹配合,将第二支架102锁紧在第一支架101上,再通过焊接进一步固定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的连接点。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02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根连接支架103,连接支架103沿第二支架102的径向延伸,连接支架103沿第二支架102的径向远离第二支架10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01连接。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的第一端101a、第二端101b与第二之间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采用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01“U”型结构上与第二支架102平行的部位,在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之间设有连接支架103,且沿第二支架10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根连接支架103,能够有效提升吊具本体1自身的强度,从而提升吊具本体1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02沿轴向设有两根连接支架103,两根连接支架103关于第二支架102经过中心点的横截面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连接支架103为设置在第一支架101与第二支架102之间的两根连接支架103,两根连接支架103与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围合形成“目”字型结构,且两根连接支架103关于经过第二支架102中心点的横截面对称设置,两根连接支架103与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的连接端均采用焊接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根连接支架103的间隙形成定位槽104,定位槽104用于电动葫芦的吊钩与吊具本体1定位钩挂。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04的设置间隙与电动葫芦吊钩的结构大小设置基本一致,便于电动葫芦吊钩与吊具本体1的定位钩挂的同时,能够减小起吊过程吊具本体1与电动葫芦吊钩之间的晃动,从而保证起吊过程平稳进行,能够有效提升吊钩与吊具本体1连接的钩挂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持部件201、第一滑块202、第二夹持部件203和第二滑块204,第一滑块202、第二滑块204滑动设置在第二支架102上,第一夹持部件201与第一滑块202固定连接,第二夹持部件203与第二滑块204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滑块202、第二滑块204与第二支架102的滑动配合关系,从而可调整第一夹持部件201与第二夹持部件203之间的夹持间隔,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增压器3夹持作业。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还包括第一定位部件205和第二定位部件206,第一定位部件205用于将第一滑块202定位固定在第二支架102上,第二定位部件206用于将第二滑块204定位固定在第二支架102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滑块202、第二滑块204的位置,从而调整第一夹持部件201、第二夹持部件203的位置,通过第一定位部件205将第一滑块202固定在第二支架102上,第二定位部件206将第二滑块204固定在第二支架102上,从而调整夹持机构的整体重心,降低电动葫芦起吊过程中的晃动,保证增压器3件平稳、且以水平姿态到达安装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件201远离第二支架102的一端上通过锁紧件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轴201a,第二夹持部件203远离第二支架102得一端上通过锁紧件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轴203a。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轴201a用于与增压器3的进气端轴孔301转动连接,第二固定轴203a用于与增压器3的排气端轴孔302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增压器3可转动的连接在吊具本体1上,作业人员可轻松转动增压器3使增压器3与发动机上的对应安装面配合安装,从而有效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增压器3的进气端轴孔301与第一固定轴201a转动连接,增压器3工件的排气端轴孔302与第二固定轴203a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在现场设置的吊轨,及吊轨上滑动设置的电动葫芦,通过电动葫芦移动到吊具本体1上方,将电动葫芦的吊钩与吊具本体1连接,通过吊具本体1上设置的夹持组件2将增压器3夹持提取到吊具本体1上,再通过电动葫芦将吊具本体1吊至装配工位,并将增压器3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由于增压器3与夹持组件2转动连接,可由作业人员手动转动增压器3,从而将增压器3与发动机对应的安装面对齐。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增压器3装配工位能够有效完成装配作业,且装配过程无需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3对准发动机对应安装面,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了作业人员抱持增压器3易掉落造成人员伤害的风险,从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有益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包括吊轨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吊轨上的电动葫芦,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还包括:
吊具本体,所述吊具本体与所述电动葫芦上的吊钩连接;
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吊具本体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增压器,所述增压器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本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为“U”型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为水平支架,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架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通过锁紧件锁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沿轴向设有至少两根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径向延伸,所述连接支架沿所述第二支架的径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根所述连接支架,两根所述连接支架关于所述第二支架经过中心点的横截面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连接支架的间隙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所述电动葫芦的吊钩与所述吊具本体定位钩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件、第一滑块、第二夹持部件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部件和第二定位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滑块定位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滑块定位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上通过锁紧件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二夹持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得一端上通过锁紧件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的进气端轴孔与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增压器工件的排气端轴孔与所述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
CN202321439861.0U 2023-06-07 2023-06-07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Active CN220317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9861.0U CN220317052U (zh) 2023-06-07 2023-06-07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9861.0U CN220317052U (zh) 2023-06-07 2023-06-07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7052U true CN220317052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2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9861.0U Active CN220317052U (zh) 2023-06-07 2023-06-07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7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50366U (zh) 船用柴油机的连杆轴瓦安装工装
CN206643549U (zh) 一种试制用车身地板补焊翻转工作台车
CN220317052U (zh) 增压器专用夹持机构
CN109048299A (zh) 船用柴油机的连杆轴瓦安装工装及方法
CN115436065B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试车台的多功能台架
CN112441501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吊装工装
CN209154964U (zh) 一种用于消防炮的安装举升机构
CN110644359A (zh) 一种用于桥梁检测的障碍物规避装置及工程车
CN213828950U (zh) 一种车辆工程检修用辅助夹具
CN212769412U (zh) 一种适用于轨道车辆的部件起吊防脱钩
CN212914321U (zh) 一种用于消防管道安装的固定装置
CN212609006U (zh) 一种用于柔性直流换流阀冷却管路的吊装工装
CN201799793U (zh) 一种汽车焊装装配夹具辅助装置
CN209853613U (zh) 一种自动风管吊装装置
CN215326383U (zh) 一种车架总成吊具
CN216403540U (zh) 一种机油冷却器组件起吊装置
CN215974537U (zh) 吊具
CN220223229U (zh) 水平和垂直两用的燃气轮机支撑框架吊具
CN214114676U (zh) 一种吊具
CN209815535U (zh) 一种货船用吊机
CN216190533U (zh) 换流站检修用吊具装置
CN214775642U (zh) 一种用于电控柜的悬挂固定架
CN218968620U (zh) 一种防脱落的行车吊装夹具
CN217051391U (zh) 塔式起重机起重臂拉杆支托装置
CN216038125U (zh) 一种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