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14982U -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14982U
CN220314982U CN202321626135.XU CN202321626135U CN220314982U CN 220314982 U CN220314982 U CN 220314982U CN 202321626135 U CN202321626135 U CN 202321626135U CN 220314982 U CN220314982 U CN 220314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bottle
connecting seat
fixed pulley
accommodating spac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61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波
张水清
刘勇
周飞
周厚益
左长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glan Air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glan Air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glan Air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glan Air Railwa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61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14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14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14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本体、连接座和绳轮机构;承载本体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以及与容置空间对应设置的连通口,容置空间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连通口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储存瓶的通过;连接座对应设置于容置空间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承载本体连接,连接座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连接座用于与储存瓶的底端连接;绳轮机构包括定滑轮和拉绳,定滑轮安装于承载本体上且对应于容置空间设置,拉绳用于绕经定滑轮并与对应容置空间内的储存瓶连接;通过拉绳的拉紧或放松实现对应容置空间内储存瓶的竖起或放倒,连接座随储存瓶运动而转动。

Description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辆等技术领域中,逐渐利用氢能等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来源,例如,在空铁交通系统中,配备氢燃料电池,通过氢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满足动力系统的用电需求,此时,一般通过承载装置来放置储存瓶,通过储存瓶储存氢气。为了提高车辆的续航性能,需要搭载较大容量的储存瓶。一些技术中,在承载装置上层叠设置多个容置空间,储存瓶水平布置在容置空间内,从而可容置多个储存瓶,但是,这种设置方式,不便于储存瓶的取出,检修维护的工作量大,且需要使用吊运设备才能将储存瓶取出,难以适用于没有吊运设备的场合,例如不便于紧急维护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如何便于承载装置中放置的储存瓶取出的问题。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本体、连接座和绳轮机构;所述承载本体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置空间对应设置的连通口,所述容置空间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所述连通口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所述储存瓶的通过;所述连接座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所述承载本体连接,所述连接座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所述连接座用于与所述储存瓶的底端连接;所述绳轮机构包括定滑轮和拉绳,所述定滑轮安装于所述承载本体上且对应于所述容置空间设置,所述拉绳用于绕经所述定滑轮并与对应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储存瓶连接;通过所述拉绳的拉紧运动和所述连接座的第一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在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内竖起,和/或,通过所述拉绳的放松运动和所述连接座的第二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朝向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连通口一侧放倒,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运动时所述连接座的转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或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处所述连通口的相邻一侧或两侧,所述拉绳绕经所述储存瓶和所述第一定滑轮后第一端固定,第二端用于施力;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的顶部和/或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处所述连通口的相对一侧,所述拉绳绕经所述第二定滑轮后第一端与所述储存瓶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端用于施力;当施力拉紧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用于进行所述拉紧运动,当施力放松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用于进行所述放松运动。
可选地,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一定滑轮且所述储存瓶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第一定滑轮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的标定段设置;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二定滑轮且所述储存瓶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的所述标定段设置;其中,所述标定段为所述储存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上至下的1/5分位至1/3分位之间的长度段。
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收放卷机构,所述拉绳绕经所述收放卷机构,所述收放卷机构用于收卷并使所述拉绳进行拉紧运动,还用于放卷并使所述拉绳进行放松运动,所述收放卷机构包括用于锁止的锁止结构。
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储存瓶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孔,并在所述定位孔边缘与所述连接座抵接,或者,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储存瓶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并在所述定位槽的边缘与所述连接座抵接。
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当所述储存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承载本体和所述连接座连接,并限制所述连接座的转动;通过拆卸所述第二限位件或调整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解除对所述连接座的位置限定。
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承载本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承载本体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储存瓶抵接并将所述储存瓶限制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承载本体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处背离所述连通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存瓶靠近所述连通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限位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储存瓶相贴合的第一环形贴合段和第二环形贴合段,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限位座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贴合段和所述第二环形贴合段共同形成对所述储存瓶的环抱限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承载装置。
可选地,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储藏室,所述承载装置布置于所述储藏室内。
相对于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中,承载本体形成有用于竖直容置储存瓶的容置空间,且对应于容置空间形成有用于储存瓶通过的连通口,连通口位于竖直面内,其可在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实现对应的容置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当储存瓶沿竖向容置于容置空间时,其底端承载于连接座上,通过拉绳或者其他的例如后文描述的第一限位件实现储存瓶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限定,当需要将储存瓶从容置空间取出时,解除储存瓶在容置空间内的位置限定,并使得拉绳进行放松运动,也即使得拉绳变为松弛状态,由于连接座与承载本体转动连接,且连接座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例如转动轴线与对应的连通口所在的竖直面平行,也即,转动轴线与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垂直,在例如储存瓶的重力作用下(一些情况下可以人工调整其储存瓶的倾斜方向),储存瓶会向连通口所在的一侧倾斜,连接座适应性地随储存瓶进行第二转动运动,此过程中,拉绳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储存瓶的重力,如此通过拉绳的放松运动可实现储存瓶的放倒,例如使得储存瓶倾斜后承载于搬运小车,并通过搬运小车运走,即使无吊车等吊运设备,也能够很方便地将储存瓶从容置空间取出,当然一些情况下,若是仅需要对储存瓶的顶部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拉绳的放松运动使得储存瓶倾斜至能够进行相应操作的位姿,然后进行相应操作即可,便于对储存瓶的检修维护作业;另外,在必要时,可以使拉绳进行拉紧运动,也即,使得拉绳绷紧并运动,借助于拉绳将储存瓶竖起至容置于容置空间内,此过程中,连接座适应性地随储存瓶进行第一转动运动,然后对储存瓶进行位置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拉绳的放松运动和拉紧运动可实现储存瓶的放倒或竖起,即使没有吊运设备也能实现对储存瓶的检修、维护或取放作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不出现超高的基础上,储存瓶可以采用长度较长的瓶体,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储存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所示承载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拉绳绕储存瓶半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通口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定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载本体;11-容置空间;12-连通口;13-限位座;14-底架;15-立柱;16-连接梁;161-横梁;162-纵梁;17-支撑座;2-连接座;21-定位孔;3-绳轮机构;31-第一定滑轮;32-拉绳;33-第二定滑轮;4-第一限位件;41-第一环形贴合段;5-储存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示例性地”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这样,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右侧,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左侧;附图中Y轴表示前后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侧,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其包括承载本体1、连接座2和绳轮机构3;承载本体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11以及与容置空间11对应设置的连通口12,容置空间11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5,连通口12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容置空间11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储存瓶5的通过;连接座2对应设置于容置空间11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承载本体1连接,连接座2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连接座2用于与储存瓶5的底端连接;绳轮机构3包括定滑轮和拉绳32,定滑轮安装于承载本体1上且对应于容置空间11设置,拉绳32用于绕经定滑轮并与对应容置空间11内的储存瓶5连接;通过拉绳32的拉紧运动和连接座2的第一转动运动实现储存瓶5在对应的容置空间11内竖起,和/或,通过拉绳32的放松运动和连接座2的第二转动运动实现储存瓶5朝向对应的容置空间11的连通口12一侧放倒,其中,第一转动运动和第二转动运动时连接座2的转动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本体1的具体结构不作为限制,其形成有容置空间11及连通口12即可,本说明书以承载本体1主要呈立方体架体结构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此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承载装置的用料及重量,但其不局限于此。
本说明书中,以容置空间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容置空间11沿Y轴方向分布为例进行说明。连接座2的转动轴线一般与容置空间11对应的连通口12所在的竖直面平行。连通口12是指用于将储存瓶5放进对应的容置空间11或者从对应的容置空间11取出时需要经过的路径开口。应当理解的是,当容置空间1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个时,各容置空间11对应的连通口12的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可以不同,也即不同连通口12所在的竖直面可以呈夹角设置。
绳轮机构3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一般通过定滑轮改变拉绳32的延伸方向,后续会示例性说明。
如此,承载本体1形成有用于竖直容置储存瓶5的容置空间11,且对应于容置空间11形成有用于储存瓶5通过的连通口12,连通口12位于竖直面内,其可在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实现对应的容置空间11与外部环境的连通,当储存瓶5沿竖向容置于容置空间11时,其底端承载于连接座2上,通过拉绳32或者其他的例如后文描述的第一限位件4实现储存瓶5在容置空间11内的位置限定,当需要将储存瓶5从容置空间11取出时,解除储存瓶5在容置空间11内的位置限定,并使得拉绳32进行放松运动,也即使得拉绳32变为松弛状态,由于连接座2与承载本体1转动连接,且连接座2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例如转动轴线与对应的连通口12所在的竖直面平行,也即,转动轴线与目标水平连通方向垂直,在例如储存瓶5的重力作用下(一些情况下可以人工调整其储存瓶5的倾斜方向),储存瓶5会向连通口12所在的一侧倾斜,连接座2适应性地随储存瓶5进行第二转动运动,此过程中,拉绳32在一定程度上承受储存瓶5的重力,如此通过拉绳32的放松运动可实现储存瓶5的放倒,例如使得储存瓶5倾斜后承载于搬运小车,并通过搬运小车运走,即使无吊车等吊运设备,也能够很方便地将储存瓶5从容置空间11取出,当然一些情况下,若是仅需要对储存瓶5的顶部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拉绳32的放松运动使得储存瓶5倾斜至能够进行相应操作的位姿,然后进行相应操作即可,便于对储存瓶5的检修维护作业;另外,在必要时,可以使拉绳32进行拉紧运动,也即,使得拉绳32绷紧并运动,借助于拉绳32将储存瓶5竖起至容置于容置空间11内,此过程中,连接座2适应性地随储存瓶5进行第一转动运动,然后对储存瓶5进行位置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拉绳32的放松运动和拉紧运动可实现储存瓶5的放倒或竖起,即使没有吊运设备也能实现对储存瓶5的检修、维护或取放作业,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在不出现超高的基础上,储存瓶5可以采用长度较长的瓶体,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储存容量。
结合图1示例性说明承载本体1的结构,承载本体1包括底架14、立柱15和连接梁16,多个立柱15间隔分布且下端均与底架14连接,多个立柱15之间通过连接梁16连接,连接梁16可以包括横梁161和纵梁162,横梁161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纵梁162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1所示,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4,第一限位件4与承载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第一限位件4与承载本体1连接时,第一限位件4与储存瓶5抵接并将储存瓶5限制在容置空间11内。
示例性地,第一限位件4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在上下方向的多个高度位置形成对储存瓶5的限位,其中任意高度位置处沿储存瓶5的周向分布有多个该限位块(此方案图中未示出)。
如此,可以通过第一限位件4实现对储存瓶5的位置限定,当第一限位件4与承载本体1连接时,不必依赖拉绳32对储存瓶5进行位置限定,拉绳32可以仅需要进行储存瓶5的竖起或放倒时才投入使用,从而可以提高承载装置上放置储存瓶5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承载本体1包括限位座13,限位座13位于容置空间11处背离连通口12的一侧,第一限位件4至少部分位于储存瓶5靠近连通口12的一侧,第一限位件4和限位座13分别形成有与储存瓶5相贴合的第一环形贴合段41和第二环形贴合段,第一限位件4与限位座13可拆卸连接,并通过第一环形贴合段41和第二环形贴合段共同形成对储存瓶5的环抱限位。
此时,限位座13位于目标水平连通方向上,且与连通口12间隔设置,连通口12与限位座13之间的空间形成该容置空间11。
例如,当储存瓶5竖起至与限位座13的第二环形贴合段贴合时,将第一限位件4的第一环形贴合段41贴附至储存瓶5的相应位置,第一限位件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座13连接,此时,第一限位件4和限位座13环抱在储存瓶5上,实现对储存瓶5的位置限定。
如图1所示,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31,第一定滑轮31设置于承载本体1上,且位于对应的容置空间11处连通口12的相邻一侧或两侧,拉绳32绕经储存瓶5和第一定滑轮31后第一端固定,第二端用于施力;
当施力拉紧第二端时,拉绳32用于进行拉紧运动,当施力放松第二端时,拉绳32用于进行放松运动。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其示意性示出了容置空间11仅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定滑轮31的情况,此时,第一定滑轮31设置于容置空间11处靠近连通口12一端的右侧的立柱15上,拉绳32绕经第一定滑轮31及储存瓶5后,第一端固定至位于X轴反方向的立柱15或纵梁162上,第二端用于施力。例如图1、图3和图4示出了拉绳32环绕储存瓶5一圈半的情况,图5示出了拉绳32环绕储存瓶5半圈的情况。
定义拉绳32与第一定滑轮31接触的接触点为第一接触点,拉绳32与储存瓶5接触的接触点为第二接触点,沿拉绳32的延伸方向相邻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拉绳32的长度段为标定长度段。此时,当在第二端放松施力时,储存瓶5相靠近连通口12的一侧运动,标定长度段的长度变长,拉绳32处于放松运动,当在第二端施力拉紧拉绳32时,储存瓶5竖起,标定长度段的长度变短,拉绳32处于拉紧运动。
如图6所示,其示意性示出了容置空间11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一定滑轮31,两个第一定滑轮31分别位于容置空间11处沿X轴方向的两侧的情况。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方式中,定滑轮包括第二定滑轮33,第二定滑轮33位于对应的容置空间11的顶部和/或位于对应的容置空间11处连通口12的相对一侧,拉绳32绕经第二定滑轮33后第一端与储存瓶5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端用于施力。
此时,拉绳32放松运动和拉紧运动的方式和第一定滑轮31的设置方式相类似,此时,优选地,拉绳32的第一端与储存瓶5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避免拉绳32在储存瓶5上打滑。
如此,绳轮机构3的结构简单,且能够满足储存瓶5的竖起和放倒需求,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拉绳32的截面形状不局限于圆形,其可以设置矩形,其不作为限制。
可选地,当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31且储存瓶5竖直容置于容置空间11时,第一定滑轮31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储存瓶5的标定段设置;当定滑轮包括第二定滑轮33且储存瓶5竖直容置于容置空间11时,第一位置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储存瓶5的标定段设置;其中,标定段为储存瓶5在上下方向上从上至下的1/5分位至1/3分位之间的长度段。
此时,储存瓶5的在上下方向的长度可理解其瓶身的长度,不包括其上端接口,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此时,在储存瓶5的竖起或放倒过程中,能够对储存瓶5取得较好的重力分担作用,可以避免第一定滑轮31或第一位置过低而导致储存瓶5的上端在例如左右方向来回摆动,而造成安全隐患。
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收放卷机构,拉绳32绕经收放卷机构,收放卷机构用于收卷并使拉绳32进行拉紧运动,还用于放卷并使拉绳32进行放松运动。
收卷机构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位于例如底架14或者后文描述限位座13,此时,一些情况下,绳轮机构3还包括换向轮,换向轮用于使得拉绳32换向,从而拉绳32可与收卷机构连接。收放卷机构可以包括卷扬本体和锁止结构,通过锁止结构对拉绳32的位置进行锁定,其可以采用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地,收放卷机构采用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手动驱动时可以包括手轮,通过转动手轮实现卷扬的驱动。
如此,避免完全依靠手动拖拽拉绳32的第二端而实现储存瓶5的竖起,可以提高其使用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承承载本体1包括支撑座17,支撑座17对应设置于容置空间11的底部,连接座2与支撑座17转动连接;
连接座2上设置有定位孔21,储存瓶5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定位孔21,并在定位孔21边缘与连接座2抵接,或者,连接座2上设置有定位槽,储存瓶5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定位槽,并在定位槽的边缘与连接座2抵接。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其示出了连接座2设置为圆环,圆环的内圈形成该定位孔21的情况,储存瓶5的底端设置为球面结构,球面结构的直径大于定位孔21或定位槽的直径,从而定位孔21或定位槽可实现对储存瓶5的底端的定位。
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当储存瓶5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承载本体1和连接座2连接,并限制连接座2的转动;通过拆卸第二限位件或调整第二限位件的位置解除对连接座2的位置限定(此方案图中未示出)。
例如,第二限位件包括球头螺钉,球头螺钉与连接座2或底架14螺纹连接,以球头螺钉与连接座2连接为例,当储存瓶5处于竖直状态时,调整球头螺钉的位置使得其球头与底架14抵接,当需要放倒储存瓶5时,调整球头螺钉的位置,接触其抵接,此时,球头螺钉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设置。
可选地,承载装置还包括行走轮和支撑地脚中的一个或多个,行走轮设置于承载本体1的底部,支撑地架设置于承载本体1的底部。
如此,设置行走轮便于承载装置整体行走,设置支撑地架,有利于确保承载装置的支撑可靠性,当设置有行走轮和支撑地脚时,可以兼顾承载装置的移动便捷性和支撑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包括如上实施例的承载装置。
可选地,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车体,车体内设置有储藏室,承载装置布置于储藏室内。当然,一些情况下,承载装置可以设置于车体外部,例如悬挂于车体外部,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这些变动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本体(1)、连接座(2)和绳轮机构(3);所述承载本体(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容置空间(11)以及与所述容置空间(11)对应设置的连通口(12),所述容置空间(11)用于竖向容置储存瓶(5),所述连通口(12)位于竖直面内,用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与外部环境的连通,且用于所述储存瓶(5)的通过;所述连接座(2)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的底部,且可转动地与所述承载本体(1)连接,所述连接座(2)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所述连接座(2)用于与所述储存瓶(5)的底端连接;所述绳轮机构(3)包括定滑轮和拉绳(32),所述定滑轮安装于所述承载本体(1)上且对应于所述容置空间(11)设置,所述拉绳(32)用于绕经所述定滑轮并与对应所述容置空间(11)内的所述储存瓶(5)连接;通过所述拉绳(32)的拉紧运动和所述连接座(2)的第一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5)在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内竖起,和/或,通过所述拉绳(32)的放松运动和所述连接座(2)的第二转动运动实现所述储存瓶(5)朝向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的所述连通口(12)一侧放倒,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运动和所述第二转动运动时所述连接座(2)的转动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31)或第二定滑轮(33);所述第一定滑轮(31)设置于所述承载本体(1)上,且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处所述连通口(12)的相邻一侧或两侧,所述拉绳(32)绕经所述储存瓶(5)和所述第一定滑轮(31)后第一端固定,第二端用于施力;所述第二定滑轮(33)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的顶部和/或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空间(11)处所述连通口(12)的相对一侧,所述拉绳(32)绕经所述第二定滑轮(33)后第一端与所述储存瓶(5)的第一位置连接,第二端用于施力;当施力拉紧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32)用于进行所述拉紧运动,当施力放松所述第二端时,所述拉绳(32)用于进行所述放松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一定滑轮(31)且所述储存瓶(5)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时,所述第一定滑轮(31)在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5)的标定段设置;当所述定滑轮包括所述第二定滑轮(33)且所述储存瓶(5)竖直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时,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上下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储存瓶(5)的所述标定段设置;其中,所述标定段为所述储存瓶(5)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上至下的1/5分位至1/3分位之间的长度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放卷机构,所述拉绳(32)绕经所述收放卷机构,所述收放卷机构用于收卷并使所述拉绳(32)进行拉紧运动,还用于放卷并使所述拉绳(32)进行放松运动,所述收放卷机构包括用于锁止的锁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包括支撑座(17),所述支撑座(17)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11)的底部,所述连接座(2)与所述支撑座(17)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座(2)上设置有定位孔(21),所述储存瓶(5)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孔(21),并在所述定位孔(21)边缘与所述连接座(2)抵接,或者,所述连接座(2)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储存瓶(5)的底端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槽,并在所述定位槽的边缘与所述连接座(2)抵接。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当所述储存瓶(5)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承载本体(1)和所述连接座(2)连接,并限制所述连接座(2)的转动;通过拆卸所述第二限位件或调整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位置解除对所述连接座(2)的位置限定。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4),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承载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承载本体(1)连接时,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储存瓶(5)抵接并将所述储存瓶(5)限制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包括限位座(13),所述限位座(13)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处背离所述连通口(12)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储存瓶(5)靠近所述连通口(12)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件(4)和所述限位座(13)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储存瓶(5)相贴合的第一环形贴合段(41)和第二环形贴合段,所述第一限位件(4)与所述限位座(13)可拆卸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贴合段(41)和所述第二环形贴合段共同形成对所述储存瓶(5)的环抱限位。
9.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储藏室,所述承载装置布置于所述储藏室内。
CN202321626135.XU 2023-06-25 2023-06-25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220314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6135.XU CN220314982U (zh) 2023-06-25 2023-06-25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6135.XU CN220314982U (zh) 2023-06-25 2023-06-25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14982U true CN220314982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6135.XU Active CN220314982U (zh) 2023-06-25 2023-06-25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14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26791B1 (en) Vehicle support frame
US8683925B2 (en) Zip line transport trolley system
RU245163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крупногабаритных грузов
RU247080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громоздких грузов
JP2019155941A (ja) ドローンの安全飛行システムとそのためのガードフレーム
US20060153656A1 (en) Vehicle support frame
US20220055870A1 (en) Crane and cable drum unit for same
JP2013029101A (ja) 洋上風力発電施設の輸送据付方法および洋上風力発電施設の輸送据付バージ
CN210912787U (zh) 一种移动式登船装置
CN220314982U (zh) 承载装置及轨道交通系统
JP5982448B2 (ja) 気球係留装置、気球運搬装置及び気球係留船
WO2016072239A1 (ja) 気球格納箱、気球運搬装置、及び係留気球を放球する方法
CN109205404A (zh) 一种户外线路架设收放线设备
JP2003040577A (ja) 橋形クレーン
KR101950452B1 (ko) 보트 이동을 위한 차량용 루프 캐리어
CN211400976U (zh) 一种新型航弹架
CN219838572U (zh) 一种具有货物紧固功能的小推车
CN110697602A (zh) 绞轮提升机构及安装有该机构的提升装置、方法
CN208856832U (zh) 物料索道的卸料装置
CN112678140B (zh) 一种分体式系留气球地面锚泊系统
CN21637725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拔杆吊机
CN214298998U (zh)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船舶用吊装装置
JP2005330087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クレーン
CN213011644U (zh) 一种lng装卸工具
WO2017061583A1 (ja) 異形ブロックの反転装置及び異形ブロックの据え付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