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7554U -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7554U
CN220307554U CN202321958470.XU CN202321958470U CN220307554U CN 220307554 U CN220307554 U CN 220307554U CN 202321958470 U CN202321958470 U CN 202321958470U CN 220307554 U CN220307554 U CN 220307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waterproof
sealing ring
bas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84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威
夏炎华
陈进
唐伟航
龙帅
戴进
马银才
杨永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84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7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7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7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侧滑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包括主体,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电机壳体,平行主体设置,电机壳体的一侧也设置有与主体开口同向的开口;底座,设置于主体的一侧,底座可封闭主体和电机壳体的开口;轴承座,设置于主体相对底座的另一侧,以封闭主体的另一侧开口;其中,主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主体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电机壳体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侧滑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多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电动汽车在汽车市场已经拥有较大的份额,并且逐年攀升。
新能源汽车以噪音小、绿色环保以及各种高科技配置吸引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在此基础上,电动汽车的功能还在不断增强,出现了一种汽车侧门自动开关的功能。这一功能通过车辆的侧开门机构驱动车辆的侧面实现自动开关,侧开门机构一般设置于壳体中,壳体有多个覆盖电机、螺杆和齿轮箱等的分离壳体组成,壳体之间一般直接连接,无法保证壳体的密封,因此壳体容易发生漏水,水渗入壳体内部后,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影响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平行所述主体设置,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也设置有与主体开口同向的开口;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底座可封闭所述主体和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相对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以封闭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开口;
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主体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轴承座之间的防水,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底座的螺杆,第一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底座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一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轴承座的螺杆,第二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座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轴承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二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块,两个所述抵接块分别抵接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第二垫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所述第三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防水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电机壳体凸伸的防水条,所述防水条在安装时环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
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车辆侧开门机构的壳体由主体、底座、电机壳体和轴承座构成,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和轴承座之间的防水,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和底座之间的防水,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电机壳体;3、底座;31、第一凸出部;32、第三凸出部;4、轴承座;41、第二凸出部;5、螺杆;6、第一密封圈;7、第一垫圈;8、第二密封圈;81、撑环;82、抵接块;9、第二垫圈;10、防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包括主体1、电机壳体2、底座3和轴承座4,主体1用于容纳螺杆5和输出杆,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用于主体1的螺杆5连接齿轮箱和输出杆向外输出动力;电机壳体2平行主体1设置,用于向外输出动力,电机壳体2的一侧也设置有与主体1开口同向的开口,用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箱;底座3设置于主体1的一侧,底座3内设置有齿轮箱,齿轮箱分别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螺杆5,底座3可封闭主体1和电机壳体2的开口,使齿轮箱内部形成密封;轴承座4设置于主体1相对底座3的另一侧,轴承座4内部设置有轴承以固定螺杆5和输出杆,并封闭主体1的另一侧开口,使主体1内部形成密封条件。
主体1和底座3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1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主体1和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1和轴承座4之间的防水;电机壳体2和底座3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2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杆5由主体1插入底座3,第一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螺杆5的第一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6的内径与螺杆5的外径相配合,使第一密封圈6可牢靠地固定于螺杆5,第一密封圈6位于底座3靠近主体1的一端,用以增强底座3的密封性能,防止外部的水分渗入齿轮箱中,保证了齿轮箱中的部件不易发生锈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朝向主体1中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出部31,第一凸出部31伸入主体1中,第一凸出部31的外部端面主体1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保证了主体1内的密封,第一凸出部31朝向主体1的端面上开设有螺杆5孔,用于使螺杆5插装于第一凸出部31中,第一密封圈6位于第一凸出部31中,第一密封圈6具体设置于第一凸出部31内部背向主体1的一侧端面上,靠近主体1和第一凸出部31的连接区域设置,可防止第一凸出部31和主体1之间的缝隙中有水分渗入齿轮;箱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6远离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套装于螺杆5上的第一垫圈7,第一垫圈7压向第一密封圈6以将第一密封圈6固定于第一凸出部31内部最靠近主体1的端面上,第一垫圈7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压紧,第一垫圈7的设置使得第一密封圈6在第一凸出部31内固定牢靠,使第一密封圈6的防水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杆5由主体1的另一端插入中轴承座4中,第二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螺杆5的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的内径与螺杆5的外径相配合,使第二密封圈8可牢靠地固定于螺杆5,第二密封圈8位于轴承座4靠近主体1的一端,用以增强轴承座4的密封性能,防止外部的水分渗入轴承座4中,保证了轴承中的轴承不易发生锈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座4朝向主体1中延伸形成有第二凸出部41,第二凸出部41伸入主体1中,第二凸出部41的外部端面主体1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保证了主体1内的密封,第二凸出部41朝向主体1的端面上开设有螺杆5孔,用于使螺杆5插装于第二凸出部41中,第二密封圈8位于第二凸出部41中,第二密封圈8具体设置于第二凸出部41内部背向主体1的一侧端面上,靠近主体1和第二凸出部41的连接区域设置,可防止第二凸出部41和主体1之间的缝隙中有水分渗入轴承座4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8远离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套装于螺杆5上的第二垫圈9,第二垫圈9压向第二密封圈8以将第二密封圈8固定于第二凸出部41内部最靠近主体1的端面上,第二垫圈9的另一端则通过轴承压紧,第二垫圈9的设置使得第二密封圈8在第二凸出部41内固定牢靠,使第二密封圈8的防水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8通过撑环81固定于螺杆5上,减少了螺杆5的接触,防止其随螺杆5一同转动并与轴承座4之间发生磨损,造成密封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8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块82,抵接块82呈环形分别形成于第二密封圈8的两个端面上;两个抵接块82分别抵接于轴承座4和第二垫圈9,抵接块82的设置使得第二密封圈8与其两侧的第二垫圈9和轴承座4之间隔开一定距离,使第二密封圈8的端面不会整体压在第二垫圈9和轴承座4上,保证了第二密封圈8不会独立设置,防止被第二密封圈8受压面积过大造成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8采用橡胶或者塑料等作为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压紧以保证防水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防水结构设置于底座3朝向电机壳体2的端面上,第三防水结构包括朝向电机壳体2凸伸的防水条10,电机壳体2上也设置有与防水条10配合的凹槽,使防水条10可嵌入凹槽中,进行电机壳体2和底座3的连接处的密封防水;防水条10在安装时环绕电机壳体2的开口设置,使电机壳体2和底座3的连接处整体得到密封处理,保证了电机壳体2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上设置有插头孔以使电机的插头可穿过底座至外部以连接电源,底座3在背向电机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出部32,第三凸出部32中空设置用以容纳电源连接插头,第三凸出部32的外壁面环形设置以对电源和插头的连接处进行防水,保证了电机与电源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任一项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车辆侧开门机构的壳体由主体1、底座3、电机壳体2和轴承座4构成,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1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1和轴承座4之间的防水,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2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第一防水结构用于主体1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第二防水结构用于主体1和轴承座4之间的防水,第三防水机构则用于电机壳体2和底座3之间的防水。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其通过在壳体分离的各部件之间设置防水结构,使壳体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密封效果,防止外部水分通过壳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壳体内部,造成壳体内部的部件容易发生锈蚀,保证了侧开门机构内部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
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平行所述主体设置,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也设置有与主体开口同向的开口;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底座可封闭所述主体和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主体相对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以封闭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开口;
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结构,所述主体和所述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结构,所述电机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防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底座的螺杆,第一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底座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一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中,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一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设置有插入所述轴承座的螺杆,第二防水结构包括套装于所述螺杆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座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朝向所述主体中延伸形成有第二凸出部,所述螺杆插装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端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垫圈以固定所述第二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抵接块,两个所述抵接块分别抵接于所述轴承座和所述第二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防水结构包括朝向所述电机壳体凸伸的防水条,所述防水条在安装时环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开口。
10.一种车辆侧开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开门机构的防水壳体。
CN202321958470.XU 2023-07-24 2023-07-24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Active CN220307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470.XU CN220307554U (zh) 2023-07-24 2023-07-24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8470.XU CN220307554U (zh) 2023-07-24 2023-07-24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7554U true CN220307554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8470.XU Active CN220307554U (zh) 2023-07-24 2023-07-24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7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558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3403350B (zh) 电动压缩机
CN220307554U (zh) 车辆侧开门机构及其防水壳体
EP4068580A3 (en) Motor, powertrai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9067011U (zh) 动力电池及其壳体组件、储能装置
CN216958247U (zh) 一种电池的防水垫圈结构
JP4593832B2 (ja) モータの防水構造
JPH09261906A (ja) 電動機の防水構造
CN215682009U (zh) 一种法兰式粉尘隔爆振动电机
JP4654681B2 (ja) 防水モータの出力軸部防水構造
CN108979488B (zh) 用于下水舱观察窗的组合密封胶条
CN215214721U (zh) 一种曲轴前油封座
CN220325388U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69695U (zh) 一种发电机调节器碳刷密封装置
CN221097454U (zh) 一种防水油封
CN220505744U (zh) 一种变速箱通气塞总成
CN221033886U (zh) 一种减速机用防渗漏端盖
CN210225121U (zh) 一种滚筒电机
CN212797108U (zh) 一种汽车加油口盒的防水防尘结构
CN220889926U (zh) 车辆、侧开门结构及其丝杆锁定结构
CN215176050U (zh) 一种水箱防水盖
CN210296179U (zh) 一种高防水等级的车后微动开关
CN113708541A (zh) 一种电机热挤压机壳的密封结构
CN217301312U (zh) 一种防水防尘轴承座
CN218301028U (zh) 密封的无刷外转子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