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4368U -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4368U
CN220304368U CN202321458181.3U CN202321458181U CN220304368U CN 220304368 U CN220304368 U CN 220304368U CN 202321458181 U CN202321458181 U CN 202321458181U CN 220304368 U CN220304368 U CN 220304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late
reflecting plate
panel
he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81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飞龙
张怀玉
范灵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uam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uam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uam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uam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81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4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4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4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隔热反光板安装在底壳内,隔热反光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面板,底壳、隔热反光板和散热面板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导流件和加热板,导流件固定在加热板的上端,加热板固定在隔热反光板的一侧下端,并与底壳的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导流件和加热板之间倾斜放置,使得加热板工作后产生的热量,经过导流件的倾斜导向,可均匀传输至密闭空间的上端,从而能够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在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度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平均换热温差;同时一侧直接向散热面板辐射散热,另一侧经隔热反光板反射后也向散热面板辐射散热,从而散热面积大且均匀,核心温度远低于辐射型电暖器。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的用途主要涉及热处理、热成型、焊接、金属熔炼、高频加热机其它应用等领域。电加热器是一种国际流行的高品质长寿命电加热设备,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当加热介质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电加热器加热腔,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均匀地带走电热元件工作中所产生的巨大热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达到用户工艺要求。
其中以正面散热为主的嵌入式或壁挂式自然散热类型电暖器,冷空气从底部进入,热空气从顶部流出形成自然对流空气循环,面板的中间面积则没有有效利用。由于只利用了面板上下部很小一部分面积,热量集中在出风口,热空气出口的温度很高。为提高加热功率,往往需要提高尺寸或提高热空气温度。而常见的嵌入式或壁挂式辐射型电暖器,会有可见光辐射污染,光源核心温度高产品寿命短,表面壳体温度高容易烫伤人,照射时使人感到不舒服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包括有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隔热反光板,所述隔热反光板固定安装在底壳内部,所述隔热反光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面板,所述底壳、隔热反光板和散热面板形成有密闭空间;
所述密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导流件和加热板,所述导流件固定在加热板的上端,所述加热板固定在隔热反光板的一侧下端,并与所述底壳的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底壳的四周均匀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散热面板的四周均匀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第一固定螺孔和第二固定螺孔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底壳和散热面板之间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螺孔、第二固定螺孔后,与螺帽相适配进行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导流件设置有M个,所述M≥2且M为偶数,所述导流件对称分布在加热板的上端。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导流件与加热板之间的角度不低于为15°。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隔热反光板的内部和加热板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隔热反光板内部的螺纹孔与加热板上的螺纹孔之间一一对应,所述隔热反光板和加热板之间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加热板上的螺纹孔、隔热反光板上的螺纹孔后,与螺帽相结合进行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加热板的一侧,且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隔热反光板和加热板之间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固定件上的螺纹孔、加热板上的螺纹孔、隔热反光板上的螺纹孔后,与螺帽相结合进行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底壳的下端开设有N个透气孔,所述N≥2且N为整数。
更进一步地讲,所述散热面板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均匀分布在散热面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导流件和加热板之间倾斜放置,使得加热板工作后产生的热量,经过导流件的倾斜导向,可均匀传输至密闭空间的上端,从而能够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在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度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平均换热温差,进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自然散热、红外散热相结合的加热板,且在导流件和加热板的侧边设置有隔热反光板和散热面板,加热板红外辐射热量,一侧可直接向散热面板辐射散热,同时另一侧经隔热反光板的反射后,也向散热面板辐射散热,从而散热面积大且均匀,同时加热板核心温度远低于辐射型电暖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1、底壳;2、隔热反光板;3、导流件;4、加热板;5、透气孔;6、第一固定螺孔;7、散热孔;8、散热面板;9、固定件;10、第二固定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该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包括有底壳1、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为“口”子型结构,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分别位于底壳1的两侧,且底壳1、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三者之间可形成有密闭空间。具体地讲,底壳1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固定螺孔6,隔热反光板2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三固定螺孔,散热面板8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二固定螺孔10。其中底壳1、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三者之间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固定螺孔10、第一固定螺孔6和第三固定螺孔后,与螺帽相适配进行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三者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内设置有导流件3和加热板4。其中加热板4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是自然散热、红外散热相结合的加热板,同时加热板4固定安装在该密闭空间的内部下端,导流件3固定安装在加热板4的上端,即导流件3和加热板4均位于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朝向密闭空间的一侧。值得注意的是,导流件3和加热板4之间的角度不低于为15°,即导流件3倾斜固定在加热板4的上端。也就是说,加热板4工作后产生的热量,向外进行扩散时,可以经过导流件3的倾斜导向,有固定的走向,从而能够更加稳定的向四周进行热量传输,使得热量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换热效果,且核心温度远低于辐射型电暖器。
具体地讲,导流件3的数量设置有M个,其中M≥2且M为偶数,值得注意的是,该一半的导流件3与加热板4之间倾斜朝向右侧,该另一半的导流件3与加热板4之间倾斜朝向左侧,从而在对热量进行导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反光板2的内部和加热板4上均开设有螺纹孔,其中隔热反光板2内部的螺纹孔和加热板4上的螺纹孔之间一一对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热板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9,其中固定件9上开设有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与隔热反光板2内部的螺纹孔、加热板4上的螺纹孔之间一一对应,从而隔热反光板2和加热板4之间可以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固定件9上的螺纹孔、加热板4上的螺纹孔、隔热反光板2上的螺纹孔后,与螺帽相结合进行固定连接。
同时底壳1的下端开设有N个透气孔5,其中N≥2且N为整数。散热面板8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7,其中多个散热孔7均匀分布在散热面板8内。具体地讲,在密闭空间内,外部冷空气可通过透气孔5和散热孔7进入密闭空间内部,经过加热板4的作用后,其加热板4产生的热量,经过导流件3的导向可均匀传输至密闭空间的上端,再在隔热反光板2的作用下,其热量可稳定朝向散热面板8的侧边进行传输,同时在隔热反光板2的对面设置散热面板8,可以有效加强红外散热效果,且无光污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包括有底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隔热反光板(2),所述隔热反光板(2)固定安装在底壳(1)内部,所述隔热反光板(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面板(8),所述底壳(1)、隔热反光板(2)和散热面板(8)形成有密闭空间;
所述密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导流件(3)和加热板(4),所述导流件(3)固定在加热板(4)的上端,所述加热板(4)固定在隔热反光板(2)的一侧下端,并与所述底壳(1)的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四周均匀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6),所述散热面板(8)的四周均匀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10),所述第一固定螺孔(6)和第二固定螺孔(10)之间一一对应,所述底壳(1)和散热面板(8)之间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螺孔(6)、第二固定螺孔(10)后,与螺帽相适配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3)设置有M个,所述M≥2且M为偶数,所述导流件(3)对称分布在加热板(4)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3)与加热板(4)之间的角度不低于为1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反光板(2)的内部和加热板(4)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且所述隔热反光板(2)内部的螺纹孔与加热板(4)上的螺纹孔之间一一对应,所述隔热反光板(2)和加热板(4)之间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加热板(4)上的螺纹孔、隔热反光板(2)上的螺纹孔后,与螺帽相结合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还包括有固定件(9),所述固定件(9)位于加热板(4)的一侧,且所述固定件(9)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隔热反光板(2)和加热板(4)之间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固定件(9)上的螺纹孔、加热板(4)上的螺纹孔、隔热反光板(2)上的螺纹孔后,与螺帽相结合进行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下端开设有N个透气孔(5),所述N≥2且N为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面板(8)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7),多个所述散热孔(7)均匀分布在散热面板(8)内。
CN202321458181.3U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Active CN220304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8181.3U CN220304368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8181.3U CN220304368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4368U true CN220304368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3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8181.3U Active CN220304368U (zh) 2023-06-08 2023-06-08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4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1189A (zh) 一种垂直对流散热器及一种垂直对流散热筒灯
WO2010012142A1 (zh) 一种能使室内空气循环的辐射型电暖器
CN220304368U (zh) 一种加热器的换热结构
CN201599870U (zh) 一种改进的型材油汀散热片及电热油汀
CN208272435U (zh) 一种智能配电终端用自动控制多重散热型机箱
CN206602754U (zh) 一种应用在微间距led显示屏的散热结构
CN213273838U (zh) 一种封闭式冷却塔防冻系统
CN201322359Y (zh) 电暖器
CN211502984U (zh) 一种反射板
CN211502995U (zh) 一种应用于取暖器内的反射板结构
CN204534777U (zh) 电暖器
CN104654429B (zh) 电暖器
CN215893328U (zh) 一种循环水管路用的恒温装置
CN21827770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电磁屏蔽柜
CN207904351U (zh) 一种真空镀膜机快速冷却装置
CN205306508U (zh) 一种高效导热的导热板
CN209213795U (zh) 一种用于led光固化的灯箱
CN212305992U (zh) 散热装置及光固化设备
CN218096632U (zh) 一种水加热ptc高功率散热结构
CN105071766A (zh) 一种聚光光伏电池空冷散热系统
CN211084929U (zh) 一种蒸汽加热的太阳能导热系统
CN214792646U (zh) 一种单侧进风的冷却塔
CN209546209U (zh) 一种分布式自然对流散热机柜
CN215175438U (zh)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特种设备空调用散热器
CN218352993U (zh) 一种散热鳍片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