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4777U - 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34777U
CN204534777U CN201520155379.3U CN201520155379U CN204534777U CN 204534777 U CN204534777 U CN 204534777U CN 201520155379 U CN201520155379 U CN 201520155379U CN 204534777 U CN204534777 U CN 204534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units
housing
sidewall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553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祺志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553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34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34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34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暖器,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壳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均设有通孔;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发热单元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发热单元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上开口与所述壳体的顶壁相对且所述中空通道的下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底壁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可以使部分暖风透过壳体的侧壁向外辐射传导,部分暖风通过中空通道透过壳体的顶壁进行对流传导,散热区域广、散热均匀。

Description

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电暖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流式电暖器;2、可见光辐射式电暖器,如远红外电暖器、小太阳;3、PTC暖风机;4、电热油汀。
以上第1~3种电暖器都只能单面或双面散热,无法满足多人围坐时的取暖需求。其中对流式电暖器一般上方设有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热空气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实现室内空气自然对流加热,但由于上方设置的出气口面积一般较少,故有热感不强烈的缺点。而远红外电暖器及小太阳工作时,即发热体通电后,以光或远红外形式辐射出热量,并通过反射罩反射发散到外面,缺点是有可见光,形成光污染,且为定向取暖,制热面积较小。PTC暖风机是利用风机鼓动空气流经PTC电热元件强迫空气对流散热,主要有以下缺点:工作运行时有噪音、有风感、易干燥、散热范围较小。
电热油汀的发热原理是,在其机体的金属腔体内充注导热油,电热元件浸入导热油中,当电热元件通电发热后,导热油局部温度升高,然后导热油在壳体内流动,通过导热油传导至壳体的内壁,将热量由壳体传导向四周散发,热传递的方式主要为热传导,有以下缺点:加热导热油时预热时间较长,升温起步较慢,加工工艺不良还有漏油的可能。
中国专利CN200420094295.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面或多面辐射式电暖器,包括支架、电热管、反射罩,反射罩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射罩为背向设置,电热管设置在支架上、反射罩的前部,相应电热管也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构成两个或多个方向的反射面,以求达到双面或多个方向散热的效果。该电暖器所述的发热管为碳纤维远红外电热管或石英合金丝电热管或卤素电热管,此三种电热管都属于可见光的电热管,会产生光污染。并且,只是正反两面有电热管,严格来说只能算双面散热,并不能算多面散热。电热管为管状式,且靠反射罩反射热量,会造成发热管正对部位局部热,而其余区域不热的效果,散热不够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多面散热、散热区域广、散热均匀的电暖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壳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均设有通孔;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至少预定距离,所述发热单元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发热单元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上开口与所述壳体的顶壁相对且所述中空通道的下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底壁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至少预定距离,可以使部分暖风透过壳体的侧壁向外辐射传导,所述发热单元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发热单元的中空通道,可以使部分暖风通过中空通道透过壳体的顶壁进行对流传导,可多面散热、散热区域广、散热均匀。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暖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壳体为形成有多个孔的周向框架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周向框架本体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发热单元包括由形成环形结构的发热器构成,且形成有所述中空通道,其中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周向框架本体内且与所述周向框架本体的内侧分别间隔开至少所述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发热器形成为具有环形横截面的筒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发热器由沿着周向并置的多个发热片所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所述预定距离沿着所述发热单元的周向是相同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暖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暖器的发热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暖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包括:底座10,壳体20和发热单元30。
具体地说,壳体20设在底座10上且壳体20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均设有通孔。
发热单元30设在壳体20内。发热单元30的侧壁的外表面与壳体20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至少预定距离。发热单元30内具有沿上下(即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上下所指示的方向)方向贯通发热单元30的中空通道(未示出)。所述中空通道的上开口与壳体20的顶壁相对且所述中空通道的下开口与壳体20的底壁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至少预定距离,可以使部分暖风透过壳体的侧壁向外辐射传导,所述发热单元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发热单元的中空通道,可以使部分暖风通过中空通道透过壳体的顶壁进行对流传导,可多面散热、散热区域广、散热均匀。
有利地,发热单元30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未示出),该远红外辐射涂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例如可以从日本日上公司,美国Harbison公司,中国的云华昕涂料公司获得。由此,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可以使所述发热单元在工作时不产生可见光
更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包括:底座10,壳体20和发热单元30。壳体20设在底座10上且壳体20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均设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壳体20可以为形成有多个孔的周向框架本体。有利地,所述周向框架本体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图2示出了所述周向框架本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壳体20包括具有底通孔的底板201、具有前通孔的前板202、具有后通孔的后板203、具有左通孔的左侧板204、具有右通孔的右侧板205和具有顶通孔(未标注)的顶盖2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201设在底座10上。
前板202的下(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下所指示的方向)边沿与底板201的前(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前所指示的方向)边沿相连。
后板203的下边沿与底板201的后(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后所指示的方向)边沿相连。
左侧板204的下边沿与底板201的左(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左所指示的方向)边沿相连。左侧板204的前边沿与前板202的左边沿相连。左侧板204的后边沿与后板203的左边沿相连。
右侧板205的下边沿与底板201的右(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右所指示的方向)边沿相连。右侧板205的前边沿与前板202的右边沿相连。右侧板205的后边沿与后板203的右边沿相连。
有利地,左侧板204上设有左扣手2041,右侧板205上设有有扣手2051,便于用户搬运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
顶盖206的前下边沿与前板202的上(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上所指示的方向)边沿相连。顶盖206的后下边沿与后板203的上边沿相连。顶盖206的左下边沿与左侧板204的上边沿相连。顶盖206的右下边沿与右侧板205的上边沿相连。
也就是说,壳体20构造成大体长方体。其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矩形。
通过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壳体20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还可以为多边形、椭圆形、环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发热单元30包括由形成环形结构的发热器构成,形成有所述中空通道(未示出)。其中发热单元30设置在所述周向框架本体内且与所述周向框架本体的内侧分别间隔开至少所述预定距离。
例如,发热单元30设在壳体20内。发热单元30的侧壁与壳体20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至少预定距离。发热单元30内具有沿上下(即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上下所指示的方向)方向贯通发热单元30的中空通道(未示出)。所述中空通道的上开口与壳体20的顶壁相对且所述中空通道的下开口与壳体20的底壁相对。有利地,发热单元30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未示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发热器形成为具有环形横截面的筒体结构。所述发热器由沿着周向并置的多个发热片所形成。
如图3所示,发热单元30包括前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未示出)的前发热片301、后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未示出)的后发热片302、左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未示出)的左发热片303和右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未示出)的右发热片304。
如图2和图3所示,前发热片301在壳体20内与前板202前后(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前后所指示的方向)间隔布置。
后发热片302在壳体20内与后板203前后间隔布置。
也就是说,发热单元30的侧壁的外表面与壳体20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的预定距离沿着发热单元30的周向可以是相同的。
左发热片303在壳体20内与左侧板204左右(即如图2中所示的箭头左右所指示的方向)间隔布置。左发热片204的前边沿与前发热片301的左边沿相连且左发热片303的后边沿与后发热片302的左边沿相连。
右发热片304在壳体20内与右侧板205左右间隔布置。右发热片304的前边沿与前发热片301的右边沿相连且右发热片304的后边沿与后发热片302的右边沿相连。
也就是说,前发热片301、后发热片302、左发热片303和右发热片304围成一个四方框形状,四方框内形成所述中空通道,可形成烟囱效应进行散热,加热迅速。
前发热片301、后发热片302、左发热片303和右发热片304的任一个均可以为铝合金发热片。
另外,前发热片301、后发热片302、左发热片303和右发热片304的电连接关系可以是并联的。换言之,用户可以对前发热片301、后发热片302、左发热片303和右发热片304进行任意组合后发热。由此,在满足用户取暖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工作时,冷风通过底板201的底通孔进入到壳体内,被前发热片301、后发热片302、左发热片303和右发热片304加热成暖风。处于所述中空通道内的暖风向上透过顶盖206的顶通孔进行上下方向的热传导。而处于发热单元30与壳体20之间的暖风,一部分进行上下方向的热传导,另一部分由于发热单元30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而通过壳体20的侧壁上的通孔进行大致水平方向的热辐射。散热区域广、散热均匀,可以实现多面散热。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发热单元30还包括上固定支架305和下固定支架306。
上固定支架305的前边沿与前发热片301的上边沿相连。上固定支架305的后边沿与后发热片302的上边沿相连。上固定支架305的左边沿与左发热片303的上边沿相连。上固定支架305的右边沿与右发热片304的上边沿相连。
下固定支架306的前边沿与前发热片301的下边沿相连。下固定支架306的后边沿与后发热片302的下边沿相连。下固定支架306的左边沿与左发热片303的下边沿相连。下固定支架306的右边沿与右发热片304的下边沿相连。
有利地,上固定支架305的前边沿具有前上安装孔3051。上固定支架305的后边沿具有后上安装孔3052。上固定支架305的左边沿具有左上安装孔3053。上固定支架305的右边沿具有右上安装孔3054。
下固定支架306的前边沿具有前下安装孔3061。下固定支架306的后边沿具有后下安装孔3062。下固定支架306的左边沿具有左下安装孔3063。下固定支架306的右边沿具有右下安装孔3064。
前发热片301的上边沿上具有与前上安装孔3051适配的前上螺柱3011且前发热片301的下边沿上具有与前下安装孔3061适配的前下螺柱3012。后发热片302的上边沿上具有与后上安装孔3052适配的后上螺柱3021且后发热片302的下边沿上具有与后下安装孔3062适配的后下螺柱3022。左发热片303的上边沿上具有与左上安装孔3053适配的左上螺柱3031且左发热片303的下边沿上具有与左下安装孔3063适配的左下螺柱3032。右发热片304的上边沿上具有与右上安装孔3054适配的右上螺柱3041且后发热片304的下边沿上具有与右下安装孔3064适配的右下螺柱3042。
即,发热片的螺柱穿过固定支架上的安装孔,然后用螺母将发热片与固定支架相连,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上固定支架305的内周缘上具有与前发热片301的上端相适配的上前止挡3055、与后发热片302的上端相适配的上后止挡3056、与左发热片303的上端相适配的上左止挡3057、与右发热片304的上端相适配的上右止挡3058。下固定支架306的内周缘上具有与前发热片301的下端相适配的下前止挡3065、与后发热片302的下端相适配的下后止挡3066、与左发热片303的下端相适配的下左止挡3067、与右发热片304的下端相适配的下右止挡3068。由此,定位准确,便于安装。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发热单元30还包括上连接件307和下连接件308。上连接件307的一端与上固定支架305相连且上连接件307的另一端与壳体20相连。下连接件308的一端与下固定支架306相连且下连接件308的另一端与壳体20相连。有利地,上连接件307和下连接件308均为绝缘连接件。进一步地,上连接件307和下连接件308均为塑料连接件或陶瓷连接件。由此,一旦发热单元30漏电,可以防止漏电传导到壳体20上,消除电暖器漏电的安全隐患,保证用户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电暖器还包括顶杆式倾倒开关40,顶杆式倾倒开关40设在底板201上。由此,一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顶杆式倾倒开关40会切断电路,防止倾倒后继续工作产生安全隐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所述发热单元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且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发热单元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发热单元的中空通道,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暖器兼具热对流与热辐射的加热效果,可多面散热、散热区域广,散热均匀。并且,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可以使所述发热单元在工作时不产生可见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壳体的底壁、侧壁和顶壁上均设有通孔;
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间隔开至少预定距离,所述发热单元内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所述发热单元的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的上开口与所述壳体的顶壁相对且所述中空通道的下开口与所述壳体的底壁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的侧壁的外表面具有远红外辐射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形成有多个孔的周向框架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框架本体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为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环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由形成环形结构的发热器构成,且形成有所述中空通道,其中
所述发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周向框架本体内且与所述周向框架本体的内侧分别间隔开至少所述预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形成为具有环形横截面的筒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由沿着周向并置的多个发热片所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间隔开的所述预定距离沿着所述发热单元的周向是相同的。
CN201520155379.3U 2015-03-18 2015-03-18 电暖器 Active CN204534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5379.3U CN204534777U (zh) 2015-03-18 2015-03-18 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55379.3U CN204534777U (zh) 2015-03-18 2015-03-18 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34777U true CN204534777U (zh) 2015-08-05

Family

ID=53748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55379.3U Active CN204534777U (zh) 2015-03-18 2015-03-18 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347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429A (zh) * 2015-03-18 2015-05-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11442329A (zh) * 2020-05-18 2020-07-24 浙江安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加热式取暖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429A (zh) * 2015-03-18 2015-05-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04654429B (zh) * 2015-03-18 2018-01-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暖器
CN111442329A (zh) * 2020-05-18 2020-07-24 浙江安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加热式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7264B1 (ko) 세라믹히터를 갖는 헤어드라이기
WO2010012142A1 (zh) 一种能使室内空气循环的辐射型电暖器
CN204534777U (zh) 电暖器
CN104654429A (zh) 电暖器
CN105546815A (zh) 暖风机
CN103807904A (zh) 一种双层陶瓷罩的小功率石英加热管节能取暖器
CN205107265U (zh) 一种电热烹调器的炉头
CN107013953A (zh) 微波炉
CN203893409U (zh) 箱式电热器
CN203709828U (zh) 一种豆浆机冷却机构
CN209819655U (zh) 一种可壁挂的两用电暖器
CN210717696U (zh) 一种电陶炉
CN204534778U (zh) 用于电暖器的发热单元
CN204090192U (zh) 一种饮用水的电磁加热器
CN104033944B (zh) 多功能智能电暖器
CN111720882A (zh) 一种壁暖系统
CN109140771A (zh) 一种踢脚线对流取暖器
CN215112854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踢脚线电暖器
CN210861326U (zh) 一种对流取暖器
CN204006272U (zh) 空气对流式电暖器
CN210320265U (zh) 立卧两用踢脚线取暖器
CN215892470U (zh) 一种带显示窗的超薄双头电磁炉
CN207050068U (zh) 一种多向出热风组合式取暖器
CN213955409U (zh) 红外空气螺旋对流取暖器
CN209153154U (zh) 烹饪器具的底座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