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2521U -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2521U
CN220302521U CN202321443371.8U CN202321443371U CN220302521U CN 220302521 U CN220302521 U CN 220302521U CN 202321443371 U CN202321443371 U CN 202321443371U CN 220302521 U CN220302521 U CN 220302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rotation
rod
screw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33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峰
赵义
高健
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33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2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2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2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上述压铆螺栓包括螺头和螺杆,螺头包括主体部和密封体,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密封体设置于第一端面上,螺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面,密封体环设于螺杆。本申请提供的压铆螺栓通过将密封体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一端面上,并使密封体环设于螺杆,在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密封体可以压靠在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以封闭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从而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压铆螺栓是一种通过压铆方式实现与待连接件连接的紧固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压铆螺栓的螺头与待连接件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导致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下降,使得压铆螺栓无法适用于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装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以解决在相关技术中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铆螺栓,包括:
螺头,包括主体部和密封体,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密封体设置于第一端面上;
螺杆,其一端连接于第一端面,密封体环设于螺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通过将密封体设置于主体部的第一端面上,并使密封体环设于螺杆,在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密封体可以压靠在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以封闭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从而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螺纹部和第一防转凸部,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面,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的一端相连接,螺纹部设置于第二杆体的外周壁,第一防转凸部设置于第一杆体的外周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第一防转凸部沿待连接件的连接孔的径向挤压连接孔的孔壁,如此,待连接件的受到第一防转凸部挤压的材料大多沿连接孔的径向流动,有效减少了待连接件的朝主体部的方向凸出的材料量,以改善待连接件的朝主体部的方向流动的材料将主体部顶起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少了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为凸筋,凸筋的长度方向不垂直于螺杆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凸筋能够有效嵌入待连接件的连接孔的孔壁内,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筋相对于第一杆体的外周壁的凸出高度沿第二杆体指向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凸筋作用于待连接件的连接孔的孔壁的挤压力沿压铆方向逐渐增大,直至凸筋全部嵌入连接孔的孔壁内,从而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的顺畅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螺杆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凸筋沿螺杆的周向的受力面积,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防转凸部沿第一杆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与第一杆体相连接形成防转体,防转体的垂直于螺杆的中轴线的截面呈多边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防转体的角部能够有效嵌入待连接件的连接孔的孔壁内,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设置于密封体的内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改善待连接件的朝主体部的方向流动的材料与密封体产生干涉的情况,使密封体能够更加紧密地压靠在主体部与待连接件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于第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容料槽,第一容料槽与第一防转凸部相对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在第一防转凸部的挤压作用下,待连接件的部分材料朝压铆螺栓的螺头的方向流动并进入第一容料槽内,以改善待连接件的该部分材料将主体部顶起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料槽环设于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待连接件朝压铆螺栓的螺头的方向流动的材料更多地进入第一容料槽内,以进一步改善了待连接件的该部分材料将主体部顶起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的外径沿第二杆体指向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第一防转凸部嵌入待连接件的连接孔的孔壁内,且第一杆体靠近螺头的一端能够与连接孔的孔壁过盈配合,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杆还包括第二防转凸部,第二防转凸部设置于第一杆体的外周壁并位于第一防转凸部背向主体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第二防转凸部能够嵌入待连接件的连接孔的孔壁内,如此,在第一防转凸部和第二防转凸部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增加了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转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防转凸部沿第一杆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待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的外周壁开设有第二容料槽,第二容料槽不平行于螺杆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在第一防转凸部的挤压作用下,待连接件的部分材料会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内,以使该部分材料卡设在第二容料槽内,有效限制压铆螺栓沿其轴向移动,从而有效降低了压铆螺栓脱离待连接件的风险,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料槽位于第一防转凸部背向主体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更多的待连接件的材料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内,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沿其轴向移动,进一步降低了压铆螺栓脱离待连接件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料槽环设于螺杆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更多的待连接件的材料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内,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沿其轴向移动,进一步降低了压铆螺栓脱离待连接件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于第一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密封体的一端部设置于限位槽内,密封体的另一端部凸出于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限制密封体与主体部的相对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密封体脱离主体部的风险,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螺头还包括第三防转凸部,第三防转凸部设置于第二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端面与其它部件相压靠的情况下,第三防转凸部能够嵌入该部件内,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该部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防转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防转凸部围绕螺杆的中轴线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压铆螺栓相对于其它部件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相对于该部件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待连接件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铆螺栓,待连接件开设有连接孔,螺杆连接于连接孔内,且密封体压靠于待连接件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由于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压铆螺栓,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连接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由于采用了上述连接组件,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密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电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池,从而有效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中的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压铆螺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压铆螺栓沿A-A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所示的压铆螺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压铆螺栓沿A-A线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所示的压铆螺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转体的垂直于螺杆的中轴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0、车辆;
100、电池;10、压铆螺栓;11、螺头;111、主体部;1111、第一端面;1112、第二端面;1113、限位槽;1114、第一容料槽;112、密封体;113、第三防转凸部;12、螺杆;121、第一杆体;1211、第二容料槽;122、第二杆体;123、螺纹部;124、第一防转凸部;125、第二防转凸部;20、待连接件;30、电池单体;40、箱体;41、第一部分;42、第二部分;
200、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电池是常见的电能存储装置,电池包括多个待连接件,不同待连接件之间通常采用螺栓实现连接,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螺栓容易在振动作用下出现转动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螺栓会逐渐从待连接件中松脱,导致电池中的不同待连接件之间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可靠性较差。
为了提高电池中的不同待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不少电池厂商采用压铆螺栓替代普通螺栓对电池中的不同待连接件进行连接。在相关技术中,压铆螺栓通常包括螺头和螺杆,螺头面向待连接件的端面设有多个防转凸部,在使用时,将螺杆穿设于待连接件的连接孔中,然后对螺头施加压力,使防转凸部嵌入待连接件的表面,从而达到限制压铆螺栓转动的目的。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防转凸部的挤压作用下,待连接件的部分材料会朝螺头的方向流动并将螺头顶起,使得螺头面向待连接件的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缝隙,从而导致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下降。
为了提高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将密封体设置于螺头的主体部的第一端面上,密封体环设于螺杆,在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压铆连接后,密封体可以压靠在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以封闭第一端面与待连接件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从而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与待连接件的连接密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压铆螺栓可以应用于任何装备中,用于连接装备中的待连接件。装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电池、发动机、电机、压缩机、散热器、支架、悬架、支撑梁和防撞梁等等。下面以压铆螺栓应用于电池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电池可以用于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设备,或者用于使用电池作为储能元件的各种储能系统。用电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000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0,电池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1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马达200,控制器用来控制电池100为马达2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的爆炸示意图。电池100包括箱体40和电池单体30,电池单体30容纳于箱体40内。其中,箱体40用于为电池单体30提供容纳空间,箱体4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4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相互盖合,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30的容纳空间。第二部分4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4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41盖设于第二部分4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41与第二部分4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41的开口侧盖设于第二部分4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形成的箱体4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40可以作为车身的底部结构的一部分。例如,箱体40的部分可以成为车身的地板的至少一部分,或者,箱体40的部分可以成为车身的横梁和纵梁的至少一部分。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0可以不包括箱体40,而是将多个电池单体30进行电连接,并通过必要的固定结构形成整体后装配到车身中。
在电池100中,电池单体3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3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3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3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3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40内。当然,电池1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3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40内。电池100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部件,例如,该电池100还可以包括汇流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30之间的电连接。
其中,每个电池单体3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其中,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30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30,一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30的电能耗尽后无法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30;电池单体30还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但不局限于此。电池单体30可以为圆柱形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软包电池单体或其它形状的电池单体,棱柱电池单体包括方壳电池单体、刀片形电池单体、多棱柱电池单体,多棱柱电池单体例如为六棱柱电池单体等,本申请没有特别的限制。
压铆螺栓10可用于连接电池100的任意两个待连接件20,例如,压铆螺栓10用于连接上述箱体40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又如,压铆螺栓10用于连接汇流件和电池单体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10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请一并参阅图3、图4、图5及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铆螺栓10,包括螺头11和螺杆12。螺头11包括主体部111和密封体112,主体部1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1111和第二端面1112,密封体112设置于第一端面1111上。螺杆1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面1111,密封体112环设于螺杆12。
螺头11是压铆螺栓10的头部。主体部111是螺头11的主体部位,主体部111用于压靠待连接件20,以阻挡待连接件20脱离压铆螺栓10,其中,第一端面1111和第二端面1112是主体部111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两个表面。主体部111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投影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主体部111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投影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密封体112是螺头11用于封闭主体部111与待连接件20之间的缝隙的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形成密封体112,再将密封体112设置在第一端面1111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端面1111上涂覆液体密封胶,待液体密封胶固化后形成密封体112。密封体112环设于螺杆12,换言之,密封体112呈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圆环结构、方环结构、三角环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螺杆12是压铆螺栓10的杆部。螺杆12可以与螺母螺纹连接,以使螺母与螺头11共同夹持两个待连接件20,从而实现将两个待连接件2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螺杆12与螺头11一体连接,例如,螺杆12与螺头11采用浇铸工艺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杆12与螺头11分体连接,例如,螺杆12和螺头11分别独立成型后焊接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铆螺栓10通过将密封体112设置于主体部111的第一端面1111上,并使密封体112环设于螺杆12,在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后,密封体112可以压靠在第一端面1111与待连接件20的表面之间,以封闭第一端面1111与待连接件20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从而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9,螺杆12包括第一杆体121、第二杆体122、螺纹部123和第一防转凸部124,第一杆体12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端面1111,第一杆体12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122的一端相连接,螺纹部123设置于第二杆体122的外周壁,第一防转凸部124设置于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
第一杆体121的一端与第二杆体122的一端相连接构成螺杆12的主体部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21与第二杆体122一体连接,例如,第一杆体121与第二杆体122采用浇铸工艺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21与第二杆体122分体连接,例如,第一杆体121与第二杆体122分别独立成型后焊接在一起。
螺纹部123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绕设于第二杆体122的外周壁,换言之,螺纹部123为外螺纹,螺纹部123与上述螺母的内螺纹螺纹配合,以实现螺杆12与螺母螺纹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铣床在第二杆体122的外周壁加工形成螺纹部12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挤压机在第二杆体122的外周壁挤压形成螺纹部123。
第一防转凸部124是凸设于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的部位。第一防转凸部124能够在压力作用下嵌入待连接件20的内部,以限制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相对转动。第一防转凸部124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一防转凸部124的形状结构可以为条状结构、块状结构、点状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124与第一杆体121一体连接,例如,第一防转凸部124与第一杆体121采用浇铸工艺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124与第一杆体121分体连接,例如,第一防转凸部124和第一杆体121分别独立成型后焊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第一防转凸部124沿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径向挤压连接孔的孔壁,如此,待连接件20的受到第一防转凸部124挤压的材料大多沿连接孔的径向流动,有效减少了待连接件20的朝主体部111的方向凸出的材料量,以改善待连接件20的朝主体部111的方向流动的材料将主体部111顶起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少了第一端面1111与待连接件20的表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第一防转凸部124为凸筋,凸筋的长度方向不垂直于螺杆12的中轴线。
凸筋为条状凸出结构。凸筋可以相对于螺杆12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也可以相对于螺杆12的中轴线平行设置。
在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后,凸筋能够有效嵌入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壁内,凸筋沿螺杆12的周向的相对两侧与待连接件20产生干涉,以产生阻碍压铆螺栓10转动的阻力,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凸筋相对于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的凸出高度沿第二杆体122指向主体部111的方向逐渐减小。
换言之,凸筋背向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的一侧设有斜面,在自第二杆体122指向主体部111的方向上,该斜面朝远离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凸筋作用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壁的挤压力沿压铆方向逐渐增大,直至凸筋全部嵌入连接孔的孔壁内,从而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的顺畅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凸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螺杆12的中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凸筋沿螺杆12的周向的受力面积,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防转凸部124沿第一杆体121的周向间隔设置。
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数量为5个、10个、15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压铆螺栓10所受到的限转阻力更加均匀,相邻两个第一防转凸部124的间距相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防转凸部124的间距也可以不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第一防转凸部124与第一杆体121相连接形成防转体,防转体的垂直于螺杆12的中轴线的截面呈多边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转凸部124为防转体的角部。可以理解地,防转体的垂直于螺杆12的中轴线的截面则为防转体的横截面,该横截面呈多边形结构,多边形结构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三角形结构、四边形结构、五边形结构、六边形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后,防转体的角部能够有效嵌入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壁内,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第一防转凸部124设置于密封体112的内环侧。
第一防转凸部124设置于密封体112的内环侧是指:第一防转凸部124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投影处于密封体112的内环壁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投影的覆盖范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改善待连接件20的朝主体部111的方向流动的材料与密封体112产生干涉的情况,使密封体112能够更加紧密地压靠在主体部111与待连接件20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主体部111于第一端面1111上开设有第一容料槽1114,第一容料槽1114与第一防转凸部124相对设置。
第一容料槽1114与第一防转凸部124相对设置是指:第一容料槽1114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投影与第一防转凸部124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防转凸部124设置于密封体112的内环侧的情况下,第一容料槽1114位于密封体112的内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在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挤压作用下,待连接件20的部分材料朝压铆螺栓10的螺头11的方向流动并进入第一容料槽1114内,以改善待连接件20的该部分材料将主体部111顶起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第一端面1111与待连接件20的表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第一容料槽1114环设于螺杆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料槽1114呈闭环结构并环绕螺杆12,闭环结构可以为圆环结构、方环结构、三角环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料槽1114包括多个第一槽段,多个第一槽段沿螺杆1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槽段的分布轨迹可以为圆环轨迹、方环轨迹、三角环轨迹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待连接件20朝压铆螺栓10的螺头11的方向流动的材料更多地进入第一容料槽1114内,尤其是在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一个第一防转凸部124与第一容料槽1114的部分相对应,以进一步改善了待连接件20的该部分材料将主体部111顶起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第一端面1111与待连接件20的表面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第一杆体121的外径沿第二杆体122指向主体部111的方向逐渐增大。
换言之,在第二杆体122指向主体部111的方向,第一杆体121的外周轮廓大致呈倒锥形结构。可以理解地,第一杆体121靠近第二杆体122的端部的外径小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径,第一杆体121的中部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或者略微大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径,第一杆体121靠近螺头11的端部的外径大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后,第一防转凸部124嵌入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壁内,且第一杆体121靠近螺头11的一端能够与连接孔的孔壁过盈配合,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螺杆12还包括第二防转凸部125,第二防转凸部125设置于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并位于第一防转凸部124背向主体部111的一侧。
第二防转凸部125是凸设于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的部位。第二防转凸部125能够在压力作用下嵌入待连接件20的内部,以限制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相对转动。可以理解地,第二防转凸部125与第一防转凸部124沿压铆螺栓1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二防转凸部125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防转凸部125的形状结构可以为条状结构、块状结构、点状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转凸部125与第一杆体121一体连接,例如,第二防转凸部125与第一杆体121采用浇铸工艺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转凸部125与第一杆体121分体连接,例如,第二防转凸部125和第一杆体121分别独立成型后焊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后,第二防转凸部125能够嵌入待连接件20的连接孔的孔壁内,如此,在第一防转凸部124和第二防转凸部125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增加了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第二防转凸部12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防转凸部125沿第一杆体121的周向间隔设置。
第二防转凸部12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二防转凸部125的数量为10个、15个、20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压铆螺栓10所受到的限转阻力更加均匀,相邻两个第二防转凸部125的间距相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防转凸部125的间距也可以不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待连接件20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第一杆体121的外周壁开设有第二容料槽1211,第二容料槽1211不平行于螺杆12的中轴线。
第二容料槽1211可以相对于螺杆12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也可以相对于螺杆12的中轴线垂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料槽1211可以贯穿第一防转凸部124,在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二容料槽1211可以贯穿多个第一防转凸部12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料槽1211可以设置于第一防转凸部124的一端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进行压铆操作的过程中,在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挤压作用下,待连接件20的部分材料会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1211内,以使该部分材料卡设在第二容料槽1211内,有效限制压铆螺栓10沿其轴向移动,从而有效降低了压铆螺栓10脱离待连接件20的风险,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10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第二容料槽1211位于第一防转凸部124背向主体部111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连接件20的受到第一防转凸部124挤压的大部分材料会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1211内,可使更多的待连接件20的材料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1211内,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沿其轴向移动,进一步降低了压铆螺栓10脱离待连接件20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第二容料槽1211环设于螺杆12的中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料槽1211呈闭环结构并环绕螺杆12的中轴线,闭环结构可以为圆环结构、方环结构、三角环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料槽1211包括多个第二槽段,多个第二槽段沿螺杆1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槽段的分布轨迹可以为圆环轨迹、方环轨迹、三角环轨迹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更多的待连接件20的材料流动进入第二容料槽1211内,尤其是在第一防转凸部124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每一个第一防转凸部124与第二容料槽1211的部分相对应,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沿其轴向移动,进一步降低了压铆螺栓10脱离待连接件20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8,主体部111于第一端面1111上开设有限位槽1113,密封体112的一端部设置于限位槽1113内,密封体112的另一端部凸出于限位槽1113。
可以理解地,限位槽1113呈环状结构,且限位槽1113的形状与密封体112的形状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限制密封体112与主体部111的相对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了密封体112脱离主体部111的风险,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10的可靠性。
另外,在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压铆连接后,密封体112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可以完全容纳在限位槽1113内,此时,主体部111的第一端面1111和待连接件20的表面相贴合,在对压铆螺栓10有过流要求的情况下,电流能够经由压铆螺栓10的螺头11向外输出,例如,在压铆螺栓10用于连接汇流件和电池单体30的情况下,电池单体30输出的电流能够依次经过汇流件和压铆螺栓10的螺头11向外输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7,螺头11还包括第三防转凸部113,第三防转凸部113设置于第二端面1112上。
第三防转凸部113是凸设于第二端面1112的部位。第三防转凸部113能够在压力作用下嵌入其它部件的内部,以限制压铆螺栓10与该部件相对转动。第三防转凸部113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三防转凸部113的形状结构可以为条状结构、块状结构、点状结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防转凸部113与主体部111一体连接,例如,第三防转凸部113与主体部111采用浇铸工艺一体成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防转凸部113与主体部111分体连接,例如,第三防转凸部113和主体部111分别独立成型后焊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端面1112与其它部件相压靠的情况下,第三防转凸部113能够嵌入该部件内,从而有效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该部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三防转凸部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防转凸部113围绕螺杆12的中轴线间隔设置。
第三防转凸部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而定,例如,第三防转凸部113的数量为5个、10个、15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压铆螺栓10所受到的限转阻力更加均匀,相邻两个第三防转凸部113的间距相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三防转凸部113的间距也可以不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增加了压铆螺栓10相对于其它部件转动的阻力,从而更有效地限制压铆螺栓10相对于该部件转动。
第二方面,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待连接件20和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压铆螺栓10,待连接件20开设有连接孔,螺杆12连接于连接孔内,且密封体112压靠于待连接件20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由于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压铆螺栓10,有效提高了压铆螺栓10与待连接件20的连接密封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连接组件的密封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00,包括上述连接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0由于采用了上述连接组件,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池100的密封性能。
第四方面,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电池1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电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电池100,从而有效提高了用电设备的密封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螺栓包括:
螺头,包括主体部和密封体,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密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
螺杆,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密封体环设于所述螺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螺纹部和第一防转凸部,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螺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周壁,所述第一防转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为凸筋,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不垂直于所述螺杆的中轴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壁的凸出高度沿所述第二杆体指向所述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螺杆的中轴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防转凸部沿所述第一杆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与所述第一杆体相连接形成防转体,所述防转体的垂直于所述螺杆的中轴线的截面呈多边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设置于所述密封体的内环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容料槽,所述第一容料槽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相对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料槽环设于所述螺杆。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径沿所述第二杆体指向所述主体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还包括第二防转凸部,所述第二防转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壁并位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转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防转凸部沿所述第一杆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壁开设有第二容料槽,所述第二容料槽不平行于所述螺杆的中轴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料槽位于所述第一防转凸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料槽环设于所述螺杆的中轴线。
17.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密封体的一端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密封体的另一端部凸出于所述限位槽。
18.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头还包括第三防转凸部,所述第三防转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转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防转凸部围绕所述螺杆的中轴线间隔设置。
20.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待连接件和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压铆螺栓,所述待连接件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螺杆连接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密封体压靠于所述待连接件的表面。
2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组件。
22.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
CN202321443371.8U 2023-06-07 2023-06-07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302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3371.8U CN220302521U (zh) 2023-06-07 2023-06-07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3371.8U CN220302521U (zh) 2023-06-07 2023-06-07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2521U true CN220302521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7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3371.8U Active CN220302521U (zh) 2023-06-07 2023-06-07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2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3833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EP2777085B1 (en) One-piece housing with plugs for prismatic cell assembly
CN220302521U (zh)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JP2011060556A (ja) 組電池
CN218957934U (zh) 端板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885392A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5955415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JPWO2019187316A1 (ja) 電源装置と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
CN221668997U (zh) 电池、紧固组件及用电装置
CN220253347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299737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710457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302523U (zh) 螺纹套、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658859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065865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34294U (zh) 电池箱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527140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97947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33860U (zh) 一种拉铆螺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779091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1614048U (zh) 壳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021405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20984808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CN220253428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750124U (zh) 保护构件、电池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