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3718U - 一种隔油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油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3718U
CN220283718U CN202320687936.0U CN202320687936U CN220283718U CN 220283718 U CN220283718 U CN 220283718U CN 202320687936 U CN202320687936 U CN 202320687936U CN 220283718 U CN220283718 U CN 220283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dimentation tank
tank
collecting frame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79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艺
杨旭辉
郑艺平
林毅民
江剑
陈永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79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3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3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3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隔油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置有第一隔板和集油框,所述第一隔板将池体分割成沉淀池和排水池,所述池体侧壁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穿设于沉淀池的侧壁,所述出水管固定穿设于排水池的侧壁,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固定穿设有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为L型管,所述集油框一侧的底壁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所述集油框靠近第一隔板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沉淀池的进油口,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与进油口的底壁齐平,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集油框的底壁高度。本申请具有减少收集的油品的含水量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隔油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油池。
背景技术
隔油池,是利用油与水的密度差产生上浮作用来去除含油废水中可浮性油类物质的一种废水预处理结构,在一些餐饮机构中,经常需要使用到隔油池。隔油池的构造多采用平流式,将含油废水通过污水收集管进入平面为矩形的隔油池,沿水平方向缓慢流动,在流动中油品上浮水面,当一段时间过后,工作人员再通过收集器对浮在水面上的油品进行收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但是,通过收集器对浮在水面上的油品进行收集时,液面容易出现晃动,使得水和油品一起流入到收集器内,从而使得收集器中收集油品的含水量较高,使得油品收集质量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收集的油品的含水量,本申请提供一种隔油池。
本申请提供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隔油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置有第一隔板和集油框,所述第一隔板将池体分割成沉淀池和排水池,所述池体侧壁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固定穿设于沉淀池的侧壁,所述出水管固定穿设于排水池的侧壁,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固定穿设有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为L型管,所述集油框一侧的底壁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所述集油框靠近第一隔板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沉淀池的进油口,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与进油口的底壁齐平,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集油框的底壁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油的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沉淀池内时,在水的高度跟进油口的高度相同前,油品会漂浮在上方,水在下方,等到沉淀到一定容量时,向沉淀池内持续注入废水,使得沉淀池内的水位高度与进油口的底壁高度齐平时,由于水和油的密度关系,沉淀池内位于液体上层的油会通过进油口流入到集油框内,此时沉淀池内经过分离的水会随着第一溢流管排入到排水池,再从出水管排出池体,从而减少了收集的油品的含水量。
优选的,所述池体外侧壁固定穿设有对集油框内的油品进行导流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入油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油口的底壁高度,所述集油框设置有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为U型管,所述第二溢流管的进水端连通于集油框的底部内壁,第二溢流管的出水端连通于排水池,且第二溢流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与导流槽的入油口的高度持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沉淀池中的部分水还是会和油品一同流入到集油框内腔,为了进一步减少油品的含水量,集油框内的液体在集油框内进行二次沉淀分离后,集油框内液体上层的油层通过导流槽流出,集油框内液体下层的水通过第二溢流管排入到排水池中,从而进一步减少集油框内所收集的油品的含水量。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沉淀池划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废水中的残渣众多,且有着不同的密度,因此在沉淀的过程中,其沉淀速率有所不同,通过设置有第二隔板将沉淀池划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可将废水进行多层的过滤,保证废水中的残渣沉淀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提高沉淀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均内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外壁贯穿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箱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均凸出设置有供过滤箱放置的放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过滤箱,可将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的残渣过滤到过滤箱内,且将过滤箱放置在放置板上,当过滤箱内的残渣物达到一定收集量时,即可通过把手将过滤箱提拉出来,对收集到的残渣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二沉淀池的放置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沉淀池的放置板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位于第二沉淀池的放置板的高度高于第一沉淀池的放置板,沉淀池中的残渣随着水的流动,位于第一沉淀池中未沉淀的残渣落入于第二沉淀池,可更好地进行残渣沉淀效果,减少对集油框中的水的含渣量。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外侧壁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所述收集框可拆卸连接于池体,所述收集框靠近池体的侧壁开设有供导流槽滑移穿设的通槽,所述池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收集框以对导流槽流出的油品进行收集,当收集框内的油品进行一段时间的收集后,对收集框内的油品进行查看,若是需要对其进行后续工作,通过设置有连接件实现收集框可拆卸于池体,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收集框内的油品进行后续操作。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设置有控制开口启闭的上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上盖,可减少外界中的物质通过收集框的开口落入到所收集的油品上,且能够减少所收集油品散发的异味流通到空气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池体外侧壁的螺杆以及螺纹连接于螺杆的螺母,所述收集框的外侧壁开设有供螺杆穿设的安装槽,所述螺母内置于收集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和螺栓实现收集框和池体的可拆卸,方便工作人员对收集框内的油品进行后续操作,且加固了收集框和池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油品从导流槽流入到外界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有第一溢流管和集油框,且将第一溢流管的出水口的高度与进油口的高度齐平,由于水和油的密度关系,沉淀池内位于液体上层的油会通过进油口流入到集油框内,此时沉淀池内经过分离的水会随着第一溢流管排入到排水池,再从出水管排出池体,从而减少了收集的油品的含水量;
2、通过在集油框的底部固定穿设有为U型管第二溢流管和在池体外侧壁固定穿设连通于集油框的导流槽,此时位于集油框的油可通过导流槽的入油口流出,而位于集油框中的水可随着呈U型管设置的第二溢流管排出,进一步减少集油框内所收集的油品的含水量;
3、由于废水中的残渣众多,且有着不同的密度,因此在沉淀的过程中,其沉淀速率有所不同,通过设置有第二隔板将沉淀池划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可将废水进行多层的过滤,保证废水中的残渣沉淀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中,提高沉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隔油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池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池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收集框和集油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收集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11、盖板;12、支撑腿;13、第一隔板;131、第一溢流管;14、第二隔板;141、通孔;15、进水管;16、出水管;17、放置板;18、导流槽;2、沉淀池;21、第一沉淀池;22、第二沉淀池;3、排水池;4、过滤箱;41、把手;42、支撑板;5、集油框;51、进油口;52、第二溢流管;6、收集框;61、上盖;611、门把手;62、支撑柱;63、通槽;64、安装槽;7、连接件;71、螺杆;7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隔油池,参照图1、图2,包括池体1,池体1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池体1的上部铰接有盖板11,池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12。池体1内置有第一隔板13,第一隔板13将池体1依次划分为沉淀池2和排水池3,沉淀池2内置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将沉淀池2依次划分为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第二隔板14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41。池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进水管15为L型管,进水管15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池体1的高度,进水管15固定穿设于第一沉淀池21的侧壁,出水管16固定穿设于排水池3位于下部的侧壁。
参照图1、图2,第一隔板13的下部固定穿设有第一溢流管131且连通于第二沉淀池22,第一溢流管131为L型管,第一溢流管131设置有两个且沿第二隔板14的宽度方向分布。
参照图1、图2,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均内置有过滤箱4,过滤箱4的上端呈开口设置,过滤箱4的侧壁均贯穿开设有过滤孔,且过滤箱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把手41,方便工作人员对过滤箱4拿取或放入。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的内侧壁均凸出绕设有放置板17,过滤箱4位于开口的侧壁固定绕设有支撑板42,放置板17的上端面抵接于支撑板42的下端面,以便对过滤箱4进行放置。位于第二沉淀池22内的放置板17的高度高于位于第一沉淀池21内的放置板17的高度,使得位于第二沉淀池22的过滤箱4的高度高于通孔141的高度,以便第一沉淀池21中过滤后的水流入到第二沉淀池22。
参照图2、图3,池体1内置有集油框5,集油框5一侧的底壁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13,集油框5靠近第一隔板13的侧壁开设有进油口51,第一溢流管131的出水口的高度与进油口51的底壁高度齐平,进水管15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集油框5的底壁高度。
参照图3、图4,池体1的外侧壁固定穿设有导流槽18,导流槽18的入油口连通于集油框5,导流槽18的入油口的高度低于进油口51的高度,且导流槽18呈倾斜设置,以便于将集油框5内的油品从导流槽18流出,集油框5的底壁固定穿设有第二溢流管52,第二溢流管52为U型管,第二溢流管52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导流槽18的入油口的高度。
参照图1、图5,池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收集框6,收集框6上端呈开口设置,收集框6的上端铰接有控制开口启闭的上盖61,上盖6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打开上盖61的门把手611,收集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收集框6的支撑柱62,收集框6的侧壁开设有供导流槽18滑移穿设的通槽63,以便导流槽18延伸至收集框6内,对导流槽18流出的油品进行收集。
参照图4、图5,收集框6可拆卸连接于池体1的外侧壁,池体1位于导流槽18外侧壁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螺杆71和螺母72,收集框6靠近池体1的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64。螺杆7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池体1外侧壁,螺杆71的另一端滑移穿设于安装槽64,螺母72内置于收集框6,螺母72螺纹连接于螺杆71。可通过打开上盖61查看收集框6内对油品的收集情况,若是需要将收集框6内油进行后续处理时,通过将螺母72脱离出螺杆71,从而使得收集框6脱离于池体1。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隔油池的实施原理为:当将含油的废水通过进水管15进入池体1内,废水会先流入到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中对废水进行初次分离工作,当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中的水、油品和残渣进行一定时间的分离时,再次将废水注入到与进油口51的底壁高度相同时,此时位于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中的水会随着第一溢流管131的出水口排入到排水池3,且位于水上方的油从进油口51开始进入集油框5内,当集油框5内的油品收集到一定高度时,此时位于集油框5内的油品随着导流槽18的入油口流入到收集框6内,而位于集油框5中的水会随着第二溢流管52的出水口排入到排水池3中,排水池3中的水均经过出水管16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置有第一隔板(13)和集油框(5),所述第一隔板(13)将池体(1)分割成沉淀池(2)和排水池(3),所述池体(1)侧壁设置有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所述进水管(15)固定穿设于沉淀池(2)的侧壁,所述出水管(16)固定穿设于排水池(3)的侧壁,所述第一隔板(13)的下部固定穿设有第一溢流管(131),第一溢流管(131)为L型管,所述集油框(5)一侧的底壁固定连接于第一隔板(13),所述集油框(5)靠近第一隔板(13)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沉淀池(2)的进油口(51),所述第一溢流管(131)的出水口的高度与进油口(51)的底壁齐平,所述进水管(15)的出水口的高度低于集油框(5)的底壁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外侧壁固定穿设有对集油框(5)内的油品进行导流的导流槽(18),所述导流槽(18)的入油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油口(51)的底壁高度,所述集油框(5)设置有第二溢流管(52),所述第二溢流管(52)为U型管,所述第二溢流管(52)的进水端连通于集油框(5)的底部内壁,第二溢流管(52)的出水端连通于排水池(3),且第二溢流管(52)的出水口的高度与导流槽(18)的入油口的高度持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内设置有第二隔板(14),所述第二隔板(14)将沉淀池(2)划分为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3)的下部开设有通孔(141),所述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均内置有过滤箱(4),所述过滤箱(4)的外壁贯穿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箱(4)固定连接有把手(41),所述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的内侧壁均凸出设置有供过滤箱(4)放置的放置板(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17)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二沉淀池(22)的放置板(17)的高度高于第一沉淀池(21)的放置板(17)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收集框(6),所述收集框(6)的上部呈开口设置,所述收集框(6)可拆卸连接于池体(1),所述收集框(6)靠近池体(1)的侧壁开设有供导流槽(18)滑移穿设的通槽(63),所述池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件(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框(6)设置有控制开口启闭的上盖(6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隔油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包括固定连接于池体(1)外侧壁的螺杆(71)以及螺纹连接于螺杆(71)的螺母(72),所述收集框(6)的外侧壁开设有供螺杆(71)穿设的安装槽(64),所述螺母(72)内置于收集框(6)内。
CN202320687936.0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隔油池 Active CN220283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7936.0U CN22028371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隔油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7936.0U CN22028371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隔油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3718U true CN220283718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7936.0U Active CN22028371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隔油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3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7069U (zh) 油水分离机箱及机箱清理装置
CN117550763B (zh) 一种多级隔油池及其工作方法
CN208684564U (zh) 一种餐饮污水处理装置
CN220283718U (zh) 一种隔油池
CN204185269U (zh) 一种半自动餐饮用渣物油脂分离机
CN203411411U (zh) 隔油与污水提升一体化装置
CN203411413U (zh) 含油废水回用装置
CN202529917U (zh) 过滤沉淀油水自动分离设备
CN206308228U (zh) 一种轧钢含油废水的除油水解装置
CN109384322A (zh) 带预警功能的智能餐饮油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212127586U (zh) 一种涡凹气浮三相分离系统
CN210581669U (zh) 一种食物垃圾处理台
CN212924596U (zh) 一种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114653097A (zh) 一种地埋式油水分离器
CN210855526U (zh) 一种含油污水的气浮除油装置
CN213012230U (zh) 带预警功能的智能餐饮油污水处理设备
CN208541888U (zh) 切削液处理圆型机
CN215440062U (zh) 一种便于清洁过滤的隔油池
CN220502748U (zh) 一种防重油回沉的不锈钢隔油池
CN106512502B (zh) 一种自动流油油水分离装置
CN201404711Y (zh) 免驱动在线连续动态油水渣分离装置
CN213803187U (zh) 一种隔油池循环除油装置
CN210964046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11283928U (zh) 一种隔油池
CN108479174A (zh) 切削液处理圆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