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8629U -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78629U CN220278629U CN202321894596.5U CN202321894596U CN220278629U CN 220278629 U CN220278629 U CN 220278629U CN 202321894596 U CN202321894596 U CN 202321894596U CN 220278629 U CN220278629 U CN 2202786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 fixing parts
- rods
- movable seat
- telescop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所属管道对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架、通槽、螺纹杆、移动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固定架包括支撑梁和四个支撑柱,四个支撑柱分别与支撑梁的两侧相连接;通槽设置在支撑梁的底面;螺纹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且至少部分螺纹杆嵌入通槽内;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该装置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固定两节管道的位置,并控制两节管道移动使两节管道对齐,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且避免在焊接时管道偏移影响焊接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对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供热管道是用于供热的载体,对供热管道施工时,一般需要将两节管道事先埋在地下的管道坑内,再将两节管道对接并对两节管道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从而实现对多个管道的组装,以便于通过管道运输气体、液体等。
在现有的技术中,需要先将两节管道埋在地下的管道坑内再进行焊接,但管道坑内的空间有限,且管道的重量较重,因此,不便于工作人员搬动两节管道使两节管道对齐,且在焊接时管道容易发生偏移影响焊接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该装置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固定两节管道的位置,并控制两节管道移动使两节管道对齐,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操作,且避免在焊接时管道偏移影响焊接效果。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包括:固定架、通槽、螺纹杆、移动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固定架包括支撑梁和四个支撑柱,四个支撑柱分别与支撑梁的两侧相连接;通槽设置在支撑梁的底面;螺纹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且至少部分螺纹杆嵌入通槽内;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且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分别套设在螺纹杆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一固定件,两个第一固定部均设置在第一移动座上,两个第一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部上,两个第一固定部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一固定部位置相对;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二固定件,两个第二固定部均设置在第二移动座上,两个第二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上,两个第二固定部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二固定部位置相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电机包括输出轴,电机固定在支撑梁的顶部;第一齿轮套设在输出轴的外侧;第二齿轮套设在螺纹杆的外侧,第二齿轮位于支撑梁的外侧,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限位组件和第四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固定部、两个第三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三固定件,两个第三固定部均设置在第一移动座上,第三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部的一侧,两个第三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固定部上,两个第三固定部分别与两个第三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三固定部位置相对;第四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四固定部、两个第四电动推杆和两个第四固定件,两个第四固定部均设置在第二移动座上,第四固定部位于第二固定部的一侧,两个第四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四固定部上,两个第四固定部分别与两个第四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四固定部位置相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第一弹性垫、两个第二弹性垫、两个第三弹性垫和两个第四弹性垫;两个第一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一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两个第二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二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两个第三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三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两个第四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四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四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光杠;光杠依次穿过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且光杠嵌入通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和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件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件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固定件相连接;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四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四固定件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柱还包括:支撑座和第五电动推杆;支撑座内设有安装槽,且支撑座底部设有万向轮;第五电动推杆设置在安装槽内,且第五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支撑梁的底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通过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二电动推杆同步运作,从而实现两个第一固定件和两个第二固定件分别固定两节管道的位置,并通过控制螺纹杆转动,使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同时向中心处移动,从而使两节管道对齐以便于后续对两节管道的连接处焊接,且防止对两节管道焊接时管道偏移导致影响焊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限位组件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支撑梁,11支撑柱,111支撑座,112第五电动推杆,12通槽,13螺纹杆,14移动组件,141第一移动座,142第二移动座,15第一固定部,16第一电动推杆,17第一固定件,18第二固定部,19第二电动推杆,20电机,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第三固定部,24第三电动推杆,25第四固定部,26第四电动推杆,27第一弹性垫,28光杠,29第一伸缩杆,3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固定架、通槽12、螺纹杆13、移动组件14、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固定架包括支撑梁10和四个支撑柱11,四个支撑柱11分别与支撑梁10的两侧相连接;通槽12设置在支撑梁10的底面;螺纹杆13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且至少部分螺纹杆13嵌入通槽12内;移动组件14包括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且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分别套设在螺纹杆13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15、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和两个第一固定件17,两个第一固定部15均设置在第一移动座141上,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部15上,两个第一固定部15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一固定部15位置相对;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18、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和两个第二固定件,两个第二固定部18均设置在第二移动座142上,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18上,两个第二固定部18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二固定部18位置相对。
通过将固定架包括支撑梁10和四个支撑柱11,四个支撑柱11分别与支撑梁10的两侧相连接,实现了支撑柱11对支撑梁10进行支撑;再次,通过将通槽12设置在支撑梁10的底面,并将螺纹杆13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且至少部分螺纹杆13嵌入通槽12内,实现了确定螺纹杆13的位置;再次,通过将移动组件14包括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且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分别套设在螺纹杆13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实现了转动螺纹杆13,使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分别沿着螺纹杆13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移动;再次,通过将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15、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和两个第一固定件17,两个第一固定部15均设置在第一移动座141上,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部15上,两个第一固定部15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一固定部15位置相对,实现了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同时运作,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固定部15同时向中心处移动,使两个第一固定部15与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从而固定管道30的位置;再次,通过将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18、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和两个第二固定件,两个第二固定部18均设置在第二移动座142上,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18上,两个第二固定部18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二固定部18位置相对,实现了控制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同步运作,带动两个第二固定部18同时向中心处移动,从而使两个第二固定部18的内壁与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进而确定管道30的位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和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同步运作,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固定件17和两个第二固定件分别向中心处移动,从而固定两节管道30的位置,并使两节管道30均处于同一中心处,通过控制螺纹杆13转动,使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同时向中心处移动,从而使两节管道30对齐以便于后续对两节管道30的连接处焊接,且防止对两节管道30焊接时管道30偏移导致影响焊接的效果。
具体地,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移动的轨迹为,同时向中心处移动或同时向远离中心处的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电机20、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电机20包括输出轴,电机20固定在支撑梁10的顶部;第一齿轮21套设在输出轴的外侧;第二齿轮22套设在螺纹杆13的外侧,第二齿轮22位于支撑梁10的外侧,且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相啮合。
通过电机20包括输出轴,电机20固定在支撑梁10的顶部,并将第一齿轮21套设在输出轴的外侧,实现了电机20运作,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的作用;再次,通过将第二齿轮22套设在螺纹杆13的外侧,第二齿轮22位于支撑梁10的外侧,且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相啮合,实现了电机20运作,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使第一齿轮21与第二齿轮22相啮合,通过第二齿轮22转动为螺纹杆13提供动力,从而使螺纹杆13转动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第三限位组件和第四限位组件;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固定部23、两个第三电动推杆24和两个第三固定件,两个第三固定部23均设置在第一移动座141上,第三固定部23位于第一固定部15的一侧,两个第三电动推杆24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固定部23上,两个第三固定部23分别与两个第三电动推杆24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三固定部23位置相对;第四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四固定部25、两个第四电动推杆26和两个第四固定件,两个第四固定部25均设置在第二移动座142上,第四固定部25位于第二固定部18的一侧,两个第四电动推杆26分别固定在两个第四固定部25上,两个第四固定部25分别与两个第四电动推杆26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第四固定部25位置相对。
通过两个第三电动推杆24同步运作,带动两个第三固定件移动,对一节管道30进行固定,通过第三固定件和第一固定件17同时固定管道30两端的位置,从而增加了对管道30固定时的稳定性;同理,通过两个第四电动推杆26同步运作,带动两个第四固定件移动,对另一节管道30进行固定,通过第四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同时固定管道30两端的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管道30固定的稳定性,且便于带动管道30移动,使两节管道30对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两个第一弹性垫27、两个第二弹性垫、两个第三弹性垫和两个第四弹性垫;两个第一弹性垫27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件17的内壁,且两个第一弹性垫27均与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两个第二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二弹性垫均与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两个第三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三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三弹性垫均与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两个第四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第四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第四弹性垫均与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
通过第一弹性垫27、第二弹性垫、第三弹性垫和第四弹性垫分别与两节管道30的外壁相贴合,从而避免第一固定件17、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与管道30直接接触易损坏管道30外壁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光杠28;光杠28依次穿过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且光杠28嵌入通槽12内。
通过将光杠28依次穿过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且光杠28嵌入通槽12内,实现了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同时沿着螺纹杆13和光杠28移动,从而对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进而提升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移动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29、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和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29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部15上,且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29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件17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部18上,且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件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固定部23上,且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三固定件相连接;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第四固定部25上,且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第四固定件相连接。
当第一电动推杆16、第二电动推杆19、第三电动推杆24和第四电动推杆26伸缩,控制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18、第三固定部23和第四固定部25移动时,第一伸缩杆29、第二伸缩杆、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分别对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18、第三固定部23和第四固定部25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以便于其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支撑柱11还包括:支撑座111和第五电动推杆112;支撑座111内设有安装槽,且支撑座111底部设有万向轮;第五电动推杆112设置在安装槽内,且第五电动推杆112的伸缩端与支撑梁10的底面相连接。
通过将支撑座111内设有安装槽,并将第五电动推杆112设置在安装槽内,且第五电动推杆112的伸缩端与支撑梁10的底面相连接,实现了第五电动推杆112伸缩,带动支撑梁10上下移动,从而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18、第三固定部23和第四固定部25的位置,以便于对管道30进行固定的作用。
实施过程:通过控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6和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9同步运作,从而带动两个第一固定件17和两个第二固定件分别向中心处移动,从而固定两节管道30的位置,并使两节管道30均处于同一中心处,通过控制螺纹杆13转动,使第一移动座141和第二移动座142同时向中心处移动,从而使两节管道30对齐以便于后续对两节管道30的连接处焊接,且防止对两节管道30焊接时管道30偏移导致影响焊接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支撑梁和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分别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相连接;
通槽,所述通槽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底面;
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且至少部分所述螺纹杆嵌入所述通槽内;
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和所述第二移动座内分别贯穿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一移动座和所述第二移动座分别套设在所述螺纹杆的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处;
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一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座上,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位置相对;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二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座上,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梁的顶部;
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所述输出轴的外侧;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螺纹杆的外侧,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支撑梁的外侧,且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限位组件,所述第三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三固定部、两个第三电动推杆和两个第三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三固定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三固定部上,两个所述第三固定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三固定部位置相对;
第四限位组件,所述第四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四固定部、两个第四电动推杆和两个第四固定件,两个所述第四固定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座上,所述第四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两个所述第四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四固定部上,两个所述第四固定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且两个所述第四固定部位置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一弹性垫,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所述第一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
两个第二弹性垫,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所述第二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
两个第三弹性垫,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所述第三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
两个第四弹性垫,两个所述第四弹性垫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四固定件的内壁,且两个所述第四弹性垫均与管道的外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杠,所述光杠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移动座和所述第二移动座,且所述光杠嵌入所述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伸缩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相连接;
至少两个第二伸缩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相连接;
至少两个第三伸缩杆,至少两个所述第三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三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相连接;
至少两个第四伸缩杆,至少两个所述第四伸缩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四固定部上,且至少两个所述第四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固定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还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安装槽,且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万向轮;
第五电动推杆,所述第五电动推杆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五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支撑梁的底面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94596.5U CN22027862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94596.5U CN22027862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78629U true CN220278629U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9327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94596.5U Active CN220278629U (zh) | 2023-07-19 | 2023-07-19 |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78629U (zh) |
-
2023
- 2023-07-19 CN CN202321894596.5U patent/CN22027862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60130B (zh) | 一种飞机发动机安装设备 | |
CN112296554A (zh) | 一种机电自动化焊接装置 | |
CN220278629U (zh) |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装置 | |
CN109434358A (zh) | 一种焊接用支架 | |
CN103894747A (zh) | 大型组合梁钢主梁总拼自动化焊接装置及自动焊接方法 | |
CN116100178A (zh) | 一种大型管件焊接前的校正对接方法 | |
CN206511555U (zh) | 一种顶升机构及agv小车 | |
CN114665797B (zh) | 光伏支架立柱或桩基础标高调节件 | |
CN208644491U (zh) | 一种夹持装置及采用该夹持装置的焊接装置 | |
CN214769673U (zh) | 一种适应多种零部件的新型激光焊接装置 | |
CN218950268U (zh) | 一种升降移载设备 | |
CN106271283A (zh) | 一种高危环境焊接机器人 | |
CN115055878A (zh)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的焊接设备 | |
CN210849000U (zh) | 一种h型立柱对接合拢焊接装置 | |
CN110733027A (zh) | 一种焊接无死角的焊接机器人 | |
CN201109012Y (zh) | 空气预热器模块内窄空间的焊接装置 | |
CN210413328U (zh) | 一种用于管道焊接的托架装置 | |
CN221936760U (zh) | 一种转向辅助装置及光伏板清洁机器人 | |
CN206779733U (zh) | 立杆圆盘自动焊接机 | |
CN220805806U (zh) | 一种pcba板的焊接工装 | |
CN221075495U (zh) | 一种燃气管道对接定位架 | |
CN109951145A (zh) | 一种倾角可调的光伏逆变发电组件 | |
CN220093474U (zh) | 一种用于大直径管道的焊接装置 | |
CN217859772U (zh) | 一种供热管道对接安装用辅助装置 | |
CN221454855U (zh) | 一种方便推车底座旋转焊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