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2590U -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2590U
CN220272590U CN202321315921.8U CN202321315921U CN220272590U CN 220272590 U CN220272590 U CN 220272590U CN 202321315921 U CN202321315921 U CN 202321315921U CN 220272590 U CN220272590 U CN 220272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plate
side plate
liquid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59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59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2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2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2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包括液冷底板;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间隔的装设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同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液冷侧板、所述液冷底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装设电池单体;以及,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变形方向。避免连接支架与第一液冷侧板以及第二液冷侧板的连接处因应力集中,造成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出现撕裂损坏,保障液冷板持续安全可靠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及充放电倍率越来越大,电池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对电池进行有效的热管理是设计制造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热管理手段是在电池的底部放置液冷板,通过液冷板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电池热量,来达到对电池冷却降温的目的。为了提升冷却效能,部分液冷板会与电池的左侧、右侧和底部三个面同时进行接触换热。
为了避免电池膨胀时液冷板被顶起变形而与电池间出现缝隙,减小换热接触面积,会在液冷板与电池左、右侧之间安装加强杆。但当电池发生较大的膨胀变形时,加强杆无法吸收电池膨胀带来的形变应力,容易造成液冷板被拉扯撕裂,导致液冷板损坏而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应力过大造成液冷板撕裂损坏,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板,其包括:
液冷底板;
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间隔的装设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同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液冷侧板、所述液冷底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有安装腔;以及,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变形方向。
上述方案的液冷板用于与电池单体组装以构成电池模组,并在电池模组工作时对电池单体进行热管理,保证电池模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安装时将电池单体装设到由第一液冷侧板、液冷底板和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的安装腔内,并通过连接支架将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电池单体预紧目的。当电池单体以大容量和大倍率工作,导致电池单体的膨胀力变大时,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会受到电池单体向外的顶推力而相互远离,由于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第一液冷侧板与第二液冷侧板相互远离的变形方向,因此弹性变形部能使连接支架进行伸展变形,从而吸收缓冲电池单体的膨胀应力,避免连接支架与第一液冷侧板以及第二液冷侧板的连接处因应力集中,造成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出现撕裂损坏,保障液冷板持续安全可靠工作,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所述连接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架采用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设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弯折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设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所述第一端开口和所述第二端开口分别处于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两端;
靠近所述第一端开口布置的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排布;靠近所述第二端开口布置的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底板的内部形成有底部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侧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侧冷却流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桥接流道、第二桥接流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第一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二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侧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底板设有固定孔和定位孔,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孔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同一端或者分别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相对两端;和/或,
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设有吊装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
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以及,
如上所述的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传热配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传热配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传热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热介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液冷板;10、液冷底板;11、底部冷却流道;12、固定孔;13、定位孔;14、吊装孔;20、第一液冷侧板;21、第一侧冷却流道;30、第二液冷侧板;31、第二侧冷却流道;40、安装腔;50、连接支架;51、弹性变形部;52、第一连接片;53、第二连接片;60、第一端开口;70、第二端开口;80、第一桥接流道;90、第二桥接流道;90a、进水接头;90b、出水接头;90c、汇流段;90d、分支流道;200、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0以及液冷板100,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0装设于安装腔40内。具体地,图1中示出了液冷板100的安装腔40内同时安装了两个电池单体200的示意图。其中,两个电池单体200均采用方形电池,且均沿着电池模组的厚度方向并排布置。
当然,根据对电池模组的容量等设置需求,单个液冷板100上也可以同时安装三个甚至更多个电池单体200。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液冷板100具体包括三个部件,即分别为液冷底板10、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相间隔的装设于液冷底板10的同一侧面上,且第一液冷侧板20、液冷底板10和第二液冷侧板30配合围成有安装腔40,安装腔40用于装设电池单体200。
较佳地,第一液冷侧板20、液冷底板10和第二液冷侧板30采用一体结构成型,三者具有更优的结构性能,对电池单体200能起到预紧作用。
容易理解的,液冷板100的设置目的在于当电池单体200工作发热时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因而电池单体200安装好后,电池单体200的底面与液冷底板10传热配合,电池单体200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与第一液冷侧板20传热配合,电池单体200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液冷侧板30传热配合。如此,能够使液冷板100与电池单体200之间的换热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即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热传递量,强化了液冷板100的冷却功率,满足大容量、大倍率电池单体200的散热需求。
进一步地,电池单体200的底面与液冷底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和/或电池单体200的第一侧面与第一液冷侧板2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介质,和/或电池单体200的第二侧面与第二液冷侧板30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热介质。第一导热介质、第二导热介质和第三导热介质具有更高的传热系数,有助于加快热量从电池单体200向液冷板100传递,从而强化液冷板100对电池单体200的热管理效率。
可选地,第一导热介质、第二导热介质和第三导热介质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导热硅胶。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此外,本实施例中液冷板100还包括连接支架50,连接支架50的一端与第一液冷侧板20连接,连接支架50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冷侧板30连接,且连接支架50包括弹性变形部51,弹性变形部51具有适配第一液冷侧板20与第二液冷侧板30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变形方向。
也即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液冷侧板20与第二液冷侧板30相互远离时,弹性变形部51能自适应的发生伸展变形;当第一液冷侧板20与第二液冷侧板30相互靠近时,弹性变形部51则能自适应的发生收缩变形。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液冷板100用于与电池单体200组装以构成电池模组,并在电池模组工作时对电池单体200进行热管理,保证电池模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安装时将电池单体200装设到由第一液冷侧板20、液冷底板10和第二液冷侧板30配合围成的安装腔40内,并通过连接支架50将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连接固定,从而实现对电池单体200预紧目的。
当电池单体200以大容量和大倍率工作,导致电池单体200的膨胀力变大时,电池单体200的两个侧面会发生向外鼓胀,从而使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会受到电池单体200向外的顶推力而相互远离,使第一液冷侧板20与第二液冷侧板30之间的间距出现增大的趋势,且会同时增加连接支架50与第一液冷侧板20、第二液冷侧板30连接处的应力,当该应力过大时,就会出现连接处断裂造成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撕裂的问题。
而本申请中由于在连接支架50上设计了弹性变形部51,由于弹性变形部51具有适配第一液冷侧板20与第二液冷侧板30相互远离的变形方向,因此弹性变形部51能使连接支架50进行伸展变形,从而吸收缓冲电池单体200的膨胀应力,避免连接支架50与第一液冷侧板20以及第二液冷侧板30的连接处因应力集中,造成第一液冷板100和第二液冷板100出现撕裂损坏,保障液冷板100持续安全可靠工作,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容易理解的,当电池单体200停止充放电工作,其由膨胀变形恢复至原始形貌后,电池单体200的两个侧面则会产生向内收缩,从而对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施加相向靠近的拉拽力,此时弹性变形部51能自适应的进行收缩变形,保证连接支架50与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受力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50还包括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3,弹性变形部51设置为拱桥结构,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片52的一端和第二连接片53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片52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冷侧板20连接,第二连接片53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冷侧板30连接。也即可以理解的,弹性变形部51位于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3之间。
如图2所示,拱桥结构具体为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弧形薄片,当电池单体200发生膨胀变形时,第一连接片52和第二连接片53能朝相反的方向从两端拉扯弹性变形部51,以使弹性变形部51发生伸展弹性形变,该伸展弹性形变恰好能吸收缓冲电池单体200施加于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上的膨胀应力,从而能减轻第一连接片52与第一液冷侧板20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片53与第二液冷侧板30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效应,保证该两个连接处连接安全可靠,避免发生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撕裂损坏的问题。
或者,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代方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50还包括支架本体,弹性变形部51设置为拱桥结构,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液冷侧板20和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液冷侧板30连接;或者,连接支架50还包括支架本体,弹性变形部51设置为拱桥结构,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二液冷侧板30和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冷侧板20连接。
本实施例较之上述实施的区别在于,弹性变形部51的一端直接与第一液冷侧板20或者第二液冷侧板30连接,电池单体200膨胀变形而施加于第一液冷侧板20或第二液冷侧板30的膨胀应力会直接传递给弹性变形部51,弹性变形部51发生弹性形变而吸收缓冲该膨胀应力,从而达到保护支架本体与第二液冷侧板30或第一液冷侧板20连接可靠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支架50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变形部51,至少两个弹性变形部51沿着连接支架50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布。为连接支架50同时设计至少两个弹性变形部51,能获得更大的弹性变形行程,适用于更大倍率和容量电池单体200的更大膨胀应力场合的使用需求,也即提升了连接支架50的适用范围,保护液冷板100在各种应用工况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较佳地,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支架50采用一体结构,弹性变形部51设为连接支架50的一个弯折段。如此可保证连接支架50具有更优良的整体结构性能,弹性变形部51的伸缩变形能力更强。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中,液冷板100为U型或C型结构,因此液冷板100处于具有与液冷底板10相对的上端开口之外,液冷板100还设有第一端开口60和第二端开口70,第一端开口60和第二端开口70分别处于液冷板100的长度方向两端。
靠近第一端开口60布置的连接支架50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液冷板100的高度方向排布;靠近第二端开口70布置的连接支架50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液冷板100的高度方向排布。在电池单体200的高度方向上排布的至少两个连接支架50,能使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的高度方向的各局部受到均匀一致的受力,防止液冷板100发生局部变形。并且,在靠近第一端开口60和第二端开口70的位置同时安装连接支架50,能使液冷板100对电池单体200形成可靠预紧,具有防止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跳水”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50的相对两端均预装有背铆螺母,第一液冷侧板20和第二液冷侧板30分别设有与对应的背铆螺母相对设置的通孔,安装时将螺栓穿过通孔后与背铆螺母螺接,即可快速且牢固的将连接支架50与第一液冷侧板20、第二液冷侧板30组装固定。该螺接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操作便捷省力。
当然,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支架50与第一液冷侧板20、第二液冷侧板30之间也可以采用焊接、磁吸连接、粘接、铆接等其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装配固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即可。
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液冷底板10的内部形成有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液冷侧板2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侧冷却流道21,第二液冷侧板30的内部形成有第二侧冷却流道31。冷却介质在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侧冷却流道21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内流动,能与电池单体200进行热交换,快速吸收电池单体200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电池单体200冷却降温。进一步地,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侧冷却流道21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还能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液冷板100的抗弯强度,在连接支架50的预紧配合下,可在无模组端板的条件下对电池单体200膨胀起到预紧作用。
请参阅图1,图4和图5,根据实际需要,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侧冷却流道21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设计。例如,本申请中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侧冷却流道21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均采用汇流段90c与多个分支流道90d连接的结构形式。其中多个分支流道90d沿着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侧冷却流道21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的宽度方向并排间隔布置,且多个分支流道90d均与汇流段90c连通。相较于传统的单流道结构而言,由于分支流道90d采用凹槽结构,当分支流道90d设置为多个时,能大大增加冷却介质与液冷板10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传热效能,进而加强液冷板100对电池单体200的冷却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液冷板100还包括第一桥接流道80、第二桥接流道90、进水接头90a和出水接头90b,第一桥接流道80设置于液冷底板10与第一液冷侧板20的转角连接处,且第一桥接流道80的两端分别与底部冷却流道11的一端和第一侧冷却流道21的一端连通;第二桥接流道90设置于液冷底板10与第二液冷侧板30的转角连接处,且第二桥接流道90的两端分别与底部冷却流道11的另一端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的一端连通;出水接头90b与第一侧冷却流道21的另一端连通,进水接头90a与第二侧冷却流道31的另一端连通。
工作所需的冷却介质由外部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提供,因此安装的进水接头90a和出水接头90b能方便且快速的与冷却介质供给装置的接口连接,以便引入和引出冷却介质。进一步通过第一桥接流道80和第二桥接流道90将底部冷却流道11、第一侧冷却流道21和第二侧冷却流道31连通,则能够简化冷却介质的流路结构,减少需要配备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数量,降低使用成本。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液冷底板10设有固定孔12和定位孔13,固定孔12和定位孔13处于液冷底板10的长度方向同一端或者分别处于液冷底板10的长度方向相对两端;和/或,第一液冷侧板20和/或第二液冷侧板30设有吊装孔14。
固定孔12的设置方便电池模组进行安装固定,在此之前通过定位孔13能对电池模组的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吊装孔14则方便与吊装设备连接,实现对电池模组吊装。
此外,本申请中的液冷板100包括流道板和密封板两部分。加工时,通过钣金冲压,现在流道板上形成所需流道对应的凹坑,然后经折弯方式成型为U型结构;紧接着,采用钣金落料折弯方式加工得到同样为U型结构的密封板;最后将密封板与流道板嵌套配合并采用钎焊焊接,以成型液冷板100以及内部的流道腔。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加工方式制造液冷板100,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冷底板;
第一液冷侧板和第二液冷侧板,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间隔的装设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同一侧面上,且所述第一液冷侧板、所述液冷底板和所述第二液冷侧板配合围成有安装腔;以及,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弹性变形部,所述弹性变形部具有适配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变形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支架本体,所述弹性变形部设置为拱桥结构,所述拱桥结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变形部沿着所述连接支架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采用一体结构,所述弹性变形部设为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弯折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设有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所述第一端开口和所述第二端开口分别处于所述液冷板的长度方向两端;
靠近所述第一端开口布置的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排布;靠近所述第二端开口布置的所述连接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并沿着所述液冷板的高度方向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的内部形成有底部冷却流道,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侧冷却流道,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侧冷却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桥接流道、第二桥接流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第一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桥接流道设置于所述液冷底板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的转角连接处,且所述第二桥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冷却流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
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第一侧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侧冷却流道的另一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设有固定孔和定位孔,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定位孔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同一端或者分别处于所述液冷底板的长度方向相对两端;和/或,
所述第一液冷侧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侧板设有吊装孔。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至少一个所述电池单体装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传热配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传热配合,所述电池单体的宽度方向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传热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面与所述液冷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热介质,和/或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液冷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导热介质。
CN202321315921.8U 2023-05-26 2023-05-26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Active CN220272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5921.8U CN220272590U (zh) 2023-05-26 2023-05-26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5921.8U CN220272590U (zh) 2023-05-26 2023-05-26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2590U true CN220272590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5921.8U Active CN220272590U (zh) 2023-05-26 2023-05-26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2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17314U (zh) 一种高刚性轻量化电池包结构
CN113422139B (zh) 一种电池总成、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
CN210006806U (zh) 电池包的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CN113036288B (zh) 一种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WO2023165579A1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装置
WO2022053487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power battery system and power battery system for vehicle
CN111403651A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CN111916811B (zh) 一种电芯安装方法及一体式电池包
CN212725481U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具有该箱体的电池包
CN216213870U (zh) 动力电池下箱体总成、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20272590U (zh)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US10383262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12874586U (zh) 一种电池冷板
CN211238324U (zh) 电池箱体结构及动力电池组
CN213341572U (zh) 一种散热空气型母线槽
CN210489692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动力电池组用外壳体
CN211182299U (zh) 电池包下箱体及电池包
CN218602636U (zh) 支撑组件、电池箱及电池簇
CN218896763U (zh) 电池模块
CN210628452U (zh) 一种电池包
CN213401175U (zh) 一种液冷式散热器
CN217788544U (zh) 电池包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69819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CN217485554U (zh) 一种液冷板及动力电池
CN221080140U (zh) 储能电池箱及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