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8351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8351U
CN220268351U CN202321679164.2U CN202321679164U CN220268351U CN 220268351 U CN220268351 U CN 220268351U CN 202321679164 U CN202321679164 U CN 202321679164U CN 220268351 U CN220268351 U CN 220268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ear
tooth body
gear teeth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91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elso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elso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elso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elso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91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8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8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8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惰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包括齿体,所述齿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轮齿,所述齿体的相对两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槽,所述齿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轴孔,所述齿体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齿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进油口,所述齿体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油槽,所述环形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齿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输油槽,所述第一输油槽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第一输油槽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所述轴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油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油腔、第一输油槽、第一出油口、环形油槽的设置,对齿轮啮合齿面进行润滑,通过加强轮齿的设置,达到了一个轮齿损坏后,齿轮依然能够正常工作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惰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背景技术
惰轮是指在两个不互相接触的传动齿轮中间起传递作用的齿轮,同时跟这两个齿轮啮合,用来改变被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使之与主动齿轮相同。它的作用只是改变转向并不能改变传动比,称之为惰轮。惰轮的主要作用有改变从动轮的转向、增加传动距离、调整压力角等。惰轮是起过渡作用的轮系零件,不会改变传动关系,是为了使轮系受力更加合理或者满足整个传动系统布置。它的作用只是改变转向,并不能改变传动比,通过惰轮可以延长轴距,它的齿数多少对传动比数值大小没有影响,但对末轮的转向将产生影响。它是不做功的轮子,有一定的储能作用,对系统稳定有帮助。
申请号为:CN201620932901.9,公开了一种倒挡惰轮,包括壳体、滚针轴承、倒挡惰轮轴及倒挡惰轮本体,所述倒挡惰轮轴中部设置有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滚针轴承,所述倒挡惰轮轴外通过滚针轴承可转动套装有倒挡惰轮本体,所述倒挡惰轮本体内侧面设置有与环状凸台适配的环状储油槽;所述倒挡惰轮本体上左右两侧设置有减重槽,所述倒挡惰轮本体外端设置有多个外轮齿;所述倒挡惰轮本体右侧固定设置有皮带轮体。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降低加工难度,避免滚针轴承因长期缺少润滑油而出现烧蚀或磨损的问题。但存在不足,该装置只针对轴承进行润滑,并没有对齿轮啮合齿面进行润滑,由于啮合齿面间的摩擦力较大,相对速度大,导致齿轮磨损加剧,长期缺少润滑油将磨损降低齿轮的使用寿命。
为此我们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包括齿体,所述齿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轮齿,所述齿体的相对两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槽,所述齿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轴孔,所述齿体内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齿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进油口,所述齿体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油槽,所述环形油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齿体内部设置有第一输油槽,所述第一输油槽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第一输油槽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所述轴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齿体内部设置有第二输油槽,所述第二输油槽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所述第二输油槽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油口,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将润滑油通过进油口倒入储油腔中进行储存,储油腔中的润滑油通过输油槽分别对轴承和轮齿进行润滑,通过设置圆形槽有助于减轻齿体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齿体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片,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圆形通孔能够进一步减轻齿体的重量,散热片能够吸收齿体的热量,气流通过圆形通孔带走散热片上的热量,起到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轮齿共有若干组,每组所述加强轮齿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贯穿加强轮齿的相对两侧外壁,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气流通过通风孔带走加强轮齿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加强轮齿进行散热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轮齿包括第一轮齿、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齿的一端与第二轮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提高加强轮齿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效果,当第一轮齿损坏的时候,第二轮齿依然能够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从而保证加强轮齿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共有三组,三组所述圆形通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共有若干组。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依次与储油腔、第一输油槽、第一出油口、环形油槽相连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润滑油通过第一输油槽和第一出油口流入环形油槽对加强轮齿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依次与储油腔、第二输油槽、第二出油口相连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润滑油通过第二输油槽和第二出油口对轴承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轮齿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油槽,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对每组加强轮齿都能够起到润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油腔、第一输油槽、第一出油口、环形油槽的设置,储油腔中的润滑油通过第一输油槽和第一出油口流入环形油槽,对每组加强轮齿进行润滑,达到了对齿轮啮合齿面进行润滑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轮齿的设置,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提高加强轮齿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效果,当第一轮齿损坏的时候,第二轮齿依然能够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从而保证加强轮齿依然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一个轮齿损坏后,齿轮依然能够正常工作的效果。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露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图中:1、齿体;2、加强轮齿;201、第一轮齿;202、第二轮齿;3、圆形槽;4、圆形通孔;5、散热片;6、轴孔;7、进油口;8、储油腔;9、第一输油槽;10、第二输油槽;11、环形油槽;12、通风孔;13、第一出油口;14、第二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包括齿体1,齿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轮齿2,齿体1的相对两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槽3,齿体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轴孔6,齿体1内部设置有储油腔8,齿体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进油口7,齿体1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油槽11,环形油槽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油口13,齿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输油槽9,第一输油槽9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8,第一输油槽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3,轴孔6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油口14,齿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输油槽10,第二输油槽10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8,第二输油槽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油口14,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将润滑油通过进油口7倒入储油腔8中进行储存,储油腔8中的润滑油通过输油槽分别对轴承和轮齿进行润滑,通过设置圆形槽3有助于减轻齿体1的重量。
齿体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通孔4,圆形通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片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圆形通孔4能够进一步减轻齿体1的重量,散热片5能够吸收齿体1的热量,气流通过圆形通孔4带走散热片5上的热量,起到散热的效果。
加强轮齿2共有若干组,每组加强轮齿2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孔12,通风孔12贯穿加强轮齿2的相对两侧外壁,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气流通过通风孔12带走加强轮齿2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加强轮齿2进行散热的效果。
加强轮齿2包括第一轮齿201、第二轮齿202,第一轮齿201的一端与第二轮齿2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轮齿201与第二轮齿20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提高加强轮齿2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效果,当第一轮齿201损坏的时候,第二轮齿202依然能够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从而保证加强轮齿2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圆形通孔4共有三组,三组圆形通孔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5,散热片5共有若干组。
进油口7依次与储油腔8、第一输油槽9、第一出油口13、环形油槽11相连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润滑油通过第一输油槽9和第一出油口13流入环形油槽11对加强轮齿2进行润滑。
进油口7依次与储油腔8、第二输油槽10、第二出油口14相连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润滑油通过第二输油槽10和第二出油口14对轴承进行润滑。
加强轮齿2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油槽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润滑油通过环形油槽11对每组加强轮齿2都能够起到润滑。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时,如图1至图5所示,将润滑油通过进油口7倒入储油腔8中进行储存,储油腔8中的润滑油通过第一输油槽9和第一出油口13流入环形油槽11对每组加强轮齿2进行润滑,润滑油通过第二输油槽10和第二出油口14对轴承进行润滑,通过设置圆形槽3有助于减轻齿体1的重量,散热片5能够吸收齿体1的热量,气流通过圆形通孔4带走散热片5上的热量,起到散热的效果,气流通过通风孔12带走加强轮齿2的热量,从而达到对加强轮齿2进行散热的效果,第一轮齿201与第二轮齿20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便于提高加强轮齿2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效果,当第一轮齿201损坏的时候,第二轮齿202依然能够与其他齿轮机构啮合,从而保证加强轮齿2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做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包括齿体(1),所述齿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加强轮齿(2),所述齿体(1)的相对两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槽(3),所述齿体(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轴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齿体(1)内部设置有储油腔(8),所述齿体(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进油口(7),所述齿体(1)的外壁开设有环形油槽(11),所述环形油槽(1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油口(13),所述齿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输油槽(9),所述第一输油槽(9)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8),所述第一输油槽(9)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3),所述轴孔(6)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出油口(14),所述齿体(1)内部设置有第二输油槽(10),所述第二输油槽(10)的一端设置有储油腔(8),所述第二输油槽(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油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体(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圆形通孔(4),所述圆形通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轮齿(2)共有若干组,每组所述加强轮齿(2)的一侧外壁均开设有通风孔(12),所述通风孔(12)贯穿加强轮齿(2)的相对两侧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轮齿(2)包括第一轮齿(201)、第二轮齿(202),所述第一轮齿(201)的一端与第二轮齿(2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齿(201)与第二轮齿(20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通孔(4)共有三组,三组所述圆形通孔(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5)共有若干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7)依次与储油腔(8)、第一输油槽(9)、第一出油口(13)、环形油槽(1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7)依次与储油腔(8)、第二输油槽(10)、第二出油口(14)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轮齿(2)的底部设置有环形油槽(11)。
CN202321679164.2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Active CN220268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9164.2U CN22026835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9164.2U CN22026835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8351U true CN220268351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1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9164.2U Active CN220268351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8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8312B1 (en)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N111536208B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机
CN2202683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变速器倒挡惰轮
CN109139881A (zh) 针齿、减速器以及机器人
CN109931378B (zh) 一种具有内冷却润滑系统的齿轮及齿轮传动机构
CN205190698U (zh) 带喷油润滑结构的减速器
CN200993226Y (zh) 可充分润滑变速齿轮的变速箱
CN215763176U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齿轮
CN214577618U (zh)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6361120U (zh) 一种节约润滑油的高性能齿轮
CN105240501A (zh) 带喷油润滑结构的减速传动装置
CN115585255A (zh) 一种电控式分动箱总成
CN214533435U (zh) 曲轴、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730986A (zh) 机械传动润滑
CN210118444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01858334U (zh) 动力传动装置的换档传动齿轮
CN218718703U (zh) 一种变速器集成式润滑系统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CN206889617U (zh) 主动锥齿轮
CN201377432Y (zh) 内啮合齿轮泵复合式卸荷槽
CN218644783U (zh) 双油润滑齿轮箱
CN220268350U (zh) 一种高性能汽车齿轮
CN204878620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中的主动齿轮
CN205155114U (zh) 带喷油润滑和循环冷却结构的减速器
CN211175234U (zh) 一种齿轮传动装置
CN214838331U (zh) 一种行星齿轮机构及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