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0154U - 新风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0154U
CN220250154U CN202321959809.8U CN202321959809U CN220250154U CN 220250154 U CN220250154 U CN 220250154U CN 202321959809 U CN202321959809 U CN 202321959809U CN 220250154 U CN220250154 U CN 220250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valve port
rotating shaft
air condition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98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垒
刘传勇
张君慧
于德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98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0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0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0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空调器,其包括外壳体、换热芯体和风向调节装置,风向调节装置安装在室外进风区和/或室内回风区内,风向调节装置包括通风外壳和阀体,通风外壳上形成有阀口,阀体可转动连接在阀口上;阀体包括转动轴、形成在转动轴两侧的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阀口上,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隔挡,各端隔挡包括位于转动轴两侧的第一端隔挡和第二端隔挡,第一端隔挡和第二端隔挡倾斜布置;阀口关闭时,密封部在远离转动轴的外侧端的变形量大于靠近转动轴的内侧端,保证密封的同时,与转动轴连接的驱动件受到的过载减小,不至于将驱动件逼停,有利于保证风向调节装置正常工作,密封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因此,空气净化市场的容量近年来飞速发展,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空气质量的空调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进步。
新风空调器相较于传统的空调,能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其结合 了空气净化功能且具备除湿和加湿等功效,用户体验更好。
新风空调器中的风向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经过换热芯体的气流量,进而实现空调器全热模式、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等多种模式的切换,现有的风向调节装置,其驱动风阀关闭时,存在风阀关闭过紧,电机运转过热,导致电机停转逼停,或风阀关闭不到位,导致漏风等问题,使得空调器的运行稳定性较差。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新风空调器中的风阀开关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存在关闭过紧逼停驱动电机或者风阀密封不严,导致漏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其包括:
外壳体,其内形成有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包括室外进风区、室外排风区、室内送风区以及室内回风区;
换热芯体,其位于所述室外进风区和所述室内回风区之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内腔中;
风向调节装置,其安装在所述室外进风区和/或所述室内回风区内,包括通风外壳和阀体,所述通风外壳上形成有阀口,所述阀体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上;所述阀体包括转动轴、形成在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的两端,所述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隔挡,各所述端隔挡包括位于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第一端隔挡和第二端隔挡,所述第一端隔挡和所述第二端隔挡倾斜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所述第一端隔挡的下侧呈角度转动,所述第二开关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所述第二端隔挡的上侧呈角度转动;
所述第一开关件上形成有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二开关件上形成有第二密封面,所述阀口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件和所述第一密封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间隙,所述第二开关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间隙;
所述第一端隔挡和所述第二端隔挡的倾斜方向满足:所述第一密封间隙和所述第二密封间隙沿着远离所述转动轴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部,在所述阀口关闭状态下,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间隙和所述第二密封间隙密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端隔挡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侧隔挡,两个所述第二端隔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侧隔挡;
所述转动轴外连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阀体的转动,控制所述阀口的开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外壳内还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通过支撑件呈角度布置在通风外壳内,所述过滤件包括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初效过滤部和高效过滤部,所述阀口位于所述高效过滤部的输出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效过滤部和所述高效过滤部之间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所述通风外壳上,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穿线部,用于线束通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周侧板;
所述周侧板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室外进风区连通的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区连通的室外排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区连通的室内送风口以及与所述室内回风区连通的室内回风口,所述通风外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室内回风口或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端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回风区中还设置有发泡密封件,所述发泡密封件盖设在所述风向调节装置上方,所述发泡密封件内形成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内回风口和所述进风端口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泡密封件上还形成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阀口上方,所述发泡密封件和所述通风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在所述阀口周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回风口的内侧还形成有向安装内腔中延伸的密封段,所述发泡密封段上形成有与所述密封段形状相适配的对接部,所述密封段和所述对接部上均形成有阶梯形对接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涉及的新风空调器,其内设置的风向调节装置,在阀口两端分别设置有倾斜布置的第一端隔挡和第二端隔挡,阀口关闭时,倾斜布置的第一端隔挡和第二端隔挡满足设置在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上的密封部在远离转动轴一侧的变形量均大于靠近转动轴的一侧,此状态下,驱动件受到的过载减小,不至于将驱动件逼停,有利于保证风向调节装置正常工作,密封效果较好。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上盖板拆分示意图;
图3为风向调节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4为风向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风向调节装置上的端隔挡示意图;
图6为阀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过滤件安装示意图;
图8为阀口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9是安装架与过滤件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发泡密封件与风向调节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发泡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密封圈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壳体;
101、室外进风口;1011、室外进风区;
102、室外排风口;1021、室外排风区;
103、室内送风口;1031、室内送风区;
104、室内回风口;1041、室内回风区;
110、上盖板;
120、周侧板;121、纵隔挡;122、横隔挡;
130、密封段;
131、外对接面;
200、换热芯体;
300、进风换热器;
400、排风换热器;
500、压缩机;
600、进风风机;
700、排风风机;
800、风向调节装置;
810、通风外壳;811、阀口;812、第一侧隔挡;8121、第一端隔挡; 813、第二侧隔挡;8131、第二端隔挡;
820、初效过滤部;
830、高效过滤部;
840、检测组件;
841、传感器;
842、安装架;
8421、支撑侧壁;8422、支撑底壁;8423、穿线部;8424、固定立部;
850、阀体;
851、转动轴;
852、第一开关件;8521、第一密封面;
853、第二开关件;8531、第二密封面;
860、限位支撑座;
900、发泡密封件;
910、过风通道;
911、对接部;
9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500、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介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500、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500,压缩机500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500。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500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其中,进风换热器300和排风换热器400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500工作使进风换热器300(在进风通道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进风换热器300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进风换热器300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500加压后,在排风换热器400(在排风通道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排风风机700,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500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进风换热器300(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排风换热器400(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500开始下一个循环。
参考图1、图2,本申请所涉及的新风空调器具备包括外壳体100,外壳体100包括上盖板110、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110和下盖板之间的周侧板120,上盖板110用于与建筑屋顶连接,将新风空调器整体挂接在建筑中,下盖板位于新风空调器的下方,检修口设置在下盖板上,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检修。
周侧板120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101、室外排风口102、室内送风口103以及室内回风口104;室外进风口101以及室内送风口103之间形成有送风通道,室内回风口104以及室外排风口102之间形成有排风通道。
上盖板110、下盖板以及周侧板120围设成安装内腔,安装内腔中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纵隔挡121,纵隔挡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周侧板120内侧;纵隔挡121的一侧设置有横隔挡122,另一侧设置有换热芯体200。
横隔挡122、外壳体100以及纵隔挡121分别将安装内腔分隔成与室内送风口103连通的室内送风区1031和与室外排风口102连通的室外排风区1021;
纵隔挡121、外壳体100以及换热芯体200将安装内腔分隔成与室内回风口104连通的室内回风区1041和与室外进风口101连通的室外进风区1011。
室外排风区1021内安装有排风风机700,室内送风区1031内设置有进风风机600,进风风机600开启,带动室外的气流经过进风通道输送至室内,排风风机700启动,带动室内的气流经过排风风道输出至室外。
参考图3、图4,室外进风区1011和/或室内回风区1041内还设置有风向调节装置800,风向调节装置800包括通风外壳810和阀体850,通风外壳810上形成有阀口811,阀体850可转动连接在阀口811上,阀体850外连驱动件,用于驱动阀体850控制阀口811的开关状态。
通风外壳810上形成有与室内回风口104或室外进风口101连通的进风端口,从室内回风口104或室外进风口101输入的气流从进风端口进入到通风外壳810内。
参考图5-图6,阀体850包括转动轴851、形成在转动轴851两侧的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转动轴851可转动连接在阀口811的两端.
转动轴851带动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转动至水平位置,将阀口811关闭,此状态下,位于室外进风区1011内的风向调节装置800将室外进风口101与换热芯体200之间的通路全开,位于室外进风区1011内的风向调节装置800将室内回风口104与换热芯体200之间的通路全开。
阀体850还用于在完全打开阀口811时截断室外进风口101或室内回风口104与换热芯体200之间的气体流路。
即,进风风向调节装置800中的阀体850旋转至竖直状态下,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竖直设置,位于室外进风区1011内的风向调节装置800将室外进风口101与换热芯体200之间的通路截断,位于室外进风区1011内的风向调节装置800将室内回风口104与换热芯体200之间的通路截断。
也即,阀体850的开关角度为90度,阀口811开启状态下,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呈竖直状态,此状态下,阀口811被打开;阀口811关闭状态下,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呈水平状态,此状态下,阀口811关闭。
参考图7、图8,为了提高阀口811关闭状态的密封效果,在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为粘贴在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表面的密封层,用于密封阀体850和阀口811之间的连接缝隙。
具体而言,阀口811的尺寸大于阀体850,阀口811的内侧形成有密封内沿,密封内沿沿着阀口811的周侧分布。
具体的,密封内沿包括分别位于转动轴851两侧的第一内沿和第二内沿,第一内沿和第二内沿均包括有设置在阀口811两端的端隔挡,具体的,第一内沿包括第一侧隔挡812和位于第一侧隔挡812两端的第一端隔挡8121,第二内沿包括第二侧隔挡813和位于第二侧隔挡813两端的第二端隔挡8131。
阀口811关闭状态下,第一开关件852的侧边与第一侧隔挡812接触,第一开关件85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隔挡8131接触。
第二开关件853的侧边与第二侧隔挡813接触,第二开关件8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端隔挡8131接触,进而将阀体850的周侧与阀口811密封。
参考图8,第一开关件852以转动轴851为中心在第一端隔挡8121的下侧顺时针呈角度转动,第二开关件853以转动轴851为中心在第二端隔挡8131的上侧时针呈角度转动。
第一开关件852上形成有第一密封面8521,第二开关件853上形成有第二密封面8531,阀口811关闭状态下,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一密封面8521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间隙,第二开关件853和第二密封面8531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间隙。
密封部具体贴附在第一密封面8521和第二密封面8531上,在阀口811关闭状态下,用于将第一密封间隙和第二密封间隙密封。
转动轴851外接驱动件,通过驱动件驱动转动轴851转动,进而控制整个阀体850的转动。
由于阀体850的运动以转动轴851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驱动件在控制阀体850关闭阀口811的过程中,靠近转动轴851的一侧的密封部的变形,容易导致电机停转,影响电机正常工作。
为避免上述问题,在满足密封条件的基础上,减小靠近转动轴851一侧的密封部的变形量,将第一端隔挡8121和第二端隔挡8131倾斜布置。
第一端隔挡8121和第二端隔挡8131的倾斜方向满足:第一密封间隙和第二密封间隙沿着远离转动轴851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
则,在阀口811关闭过程中,随着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的转动,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上的密封部在远离转动轴851的外侧端首先被压缩,密封部上靠近转动轴851的内侧端逐渐与第一端隔挡8121和第二端隔挡8131接触。
密封部的厚度与第一端隔挡8121和第二端隔挡8131的关系满足,在阀体850关合状态下,第一开关件852和第二开关件853处于水平状态时,密封部的外侧端与第一侧隔挡812和第二侧隔挡813接触,密封部在其变形范围内被压缩,且密封部的内侧段与第一端隔挡8121和第二端隔挡8131接触,保证密封的同时,避免转动轴851受到密封件的变形阻力被逼停。
参考图7、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外壳810内还设置有过滤件,过滤件通过支撑件呈角度布置在通风外壳810内,用于对流经通风外壳810的气体进行过滤。
过滤件倾斜布置有利于增大气流经过过滤件的过滤面积,降低过滤件在空调器内的占用空间,对于降低产品整体高度起关键作用。
过滤件包括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初效过滤部820和高效过滤部830,阀口811位于高效过滤部830的输出端。
初效过滤部820以及高效过滤部830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初效过滤部820用于过滤用于过滤粒径大于1μm的颗粒灰尘及悬浮物;高效过滤部830用于过滤粒径不大于1μm的颗粒灰尘及悬浮物。
初效过滤部820和高效过滤部830之间设置有传感器841,用于检测初效过滤部820和高效过滤部830之间的气体参数,传感器841与新风空调器上的显示件信号连接,用于将检测到气体质量信息传输给显示件,方便用户观察。
传感器841通过安装架842固定在通风外壳810上,安装架842上形成有穿线部8423,用于线束通过,避免线束从初效过滤部820或高效过滤部830内通过,对过滤效果产生影响。
安装架842具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侧壁8421、支撑底壁8422,支撑侧壁8421与初效过滤部820的输出端面接触,支撑底壁8422与支撑侧壁8421垂直,用于对传感器841提供支撑,穿线部8423形成在支撑底壁8422上。
支撑侧壁8421上还形成有固定立部8424,固定立部8424与支撑侧壁8421一体成形,固定立部8424上形成有固定孔,用于与通风外壳810的侧壁可拆卸连接。
参考图10、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室内回风口104与通风外壳81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室内回风区1041中还设置有发泡密封件900,发泡密封件900盖设在风向调节装置800上方,发泡密封件900内形成有过风通道910,过风通道910的两端分别与室内回风口104和进风端口连通。
从室内回风口104吸入的污风经过过风通道910,从进风端口进入到风向调节装置800内,室内回风口104的内侧还形成有向安装内腔中延伸的密封段130,发泡密封段130上形成有与密封段130形状相适配的对接部911。
密封段130和对接部911上均形成有阶梯形对接面,密封段130外侧设置有外对接面131,对接部911上形成有与外对接面131形状相适配的内对接面,安装状态下,外对接面131和内对接面通过多级的阶梯形密封,实现各个方向的密封连接。
参考图12,对应阀口811上方,发泡密封件900上还形成有排风口,发泡密封件900和通风外壳810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920,密封圈920围设在阀口811周侧,密封圈920有利于将发泡密封件900和通风外壳810之间密封,避免气流从发泡密封件900和通风外壳810之间泄露。
发泡密封件900的材料为聚氨酯发泡等发泡材料,其具有质量轻、隔热性好、保温等特性,其结构强度较低,因此,与室内回风口104之间的连接不适合机械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方式。
通过阶梯形对接面直接对接,可以保证连接位置的密封效果,且连接过程简单快捷,方便操作人员拆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内形成有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包括室外进风区、室外排风区、室内送风区以及室内回风区;
换热芯体,其位于所述室外进风区和所述室内回风区之间,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内腔中;
风向调节装置,其安装在所述室外进风区和/或所述室内回风区内,包括通风外壳和阀体,所述通风外壳上形成有阀口,所述阀体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上;所述阀体包括转动轴、形成在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阀口的两端,所述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隔挡,各所述端隔挡包括位于所述转动轴两侧的第一端隔挡和第二端隔挡,所述第一端隔挡和所述第二端隔挡倾斜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所述第一端隔挡的下侧呈角度转动,所述第二开关件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在所述第二端隔挡的上侧呈角度转动;
所述第一开关件上形成有第一密封面,所述第二开关件上形成有第二密封面,所述阀口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开关件和所述第一密封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间隙,所述第二开关件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间隙;
所述第一端隔挡和所述第二端隔挡的倾斜方向满足:所述第一密封间隙和所述第二密封间隙沿着远离所述转动轴的方向尺寸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面和所述第二密封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部,在所述阀口关闭状态下,用于将所述第一密封间隙和所述第二密封间隙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端隔挡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侧隔挡,两个所述第二端隔挡之间还设置有第二侧隔挡;
所述转动轴外连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阀体的转动,控制所述阀口的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外壳内还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通过支撑件呈角度布置在通风外壳内,所述过滤件包括沿着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初效过滤部和高效过滤部,所述阀口位于所述高效过滤部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效过滤部和所述高效过滤部之间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所述通风外壳上,所述安装架上形成有穿线部,用于线束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位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周侧板;
所述周侧板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室外进风区连通的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外排风区连通的室外排风口、与所述室内送风区连通的室内送风口以及与所述室内回风区连通的室内回风口,所述通风外壳上形成有与所述室内回风口或所述室外进风口连通的进风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回风区中还设置有发泡密封件,所述发泡密封件盖设在所述风向调节装置上方,所述发泡密封件内形成有过风通道,所述过风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室内回风口和所述进风端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密封件上还形成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阀口上方,所述发泡密封件和所述通风外壳之间还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在所述阀口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回风口的内侧还形成有向安装内腔中延伸的密封段,所述发泡密封件上形成有与所述密封段形状相适配的对接部,所述密封段和所述对接部上均形成有阶梯形对接面。
CN202321959809.8U 2023-07-25 2023-07-25 新风空调器 Active CN220250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9809.8U CN220250154U (zh) 2023-07-25 2023-07-25 新风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9809.8U CN220250154U (zh) 2023-07-25 2023-07-25 新风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0154U true CN220250154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5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9809.8U Active CN220250154U (zh) 2023-07-25 2023-07-25 新风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0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6445B2 (en) Water-cooled air conditioner
US7461517B2 (en) Refrigerant cycle unit
CN201740187U (zh) 机柜专用空调器
CN101655266B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395604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111457481B (zh) 空调室外机
JPH043263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20250154U (zh) 新风空调器
CN220250161U (zh) 新风空调器
CN2150624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250157U (zh) 新风空调器
CN220689195U (zh) 挂式空调
CN21988965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89202U (zh) 挂式空调
CN220689201U (zh) 挂式空调
CN221146667U (zh) 挂式空调
CN221076657U (zh) 空调机组
CN220958704U (zh) 挂式空调
CN221237922U (zh) 挂式空调
CN212179037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981467U (zh) 挂式空调
CN21333467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21197547U (zh) 挂式空调
CN213089937U (zh) 一种室内装置结构紧凑的机房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