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0730U -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0730U
CN220230730U CN202321547396.2U CN202321547396U CN220230730U CN 220230730 U CN220230730 U CN 220230730U CN 202321547396 U CN202321547396 U CN 202321547396U CN 220230730 U CN220230730 U CN 220230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sensing module
wire
contact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73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张玉
杜文强
吕春明
阮华平
余国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73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0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0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0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该温感模组包括壳体、温感探头和导线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可拆装设置的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围成有出线孔;温感探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探头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外部的温度;导线组件一端与所述温感探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的内壁设置有抵接筋,所述抵接筋沿所述出线孔的周向延伸呈环形,所述抵接筋的壁厚小于所述壳体的壁厚,所述抵接筋与所述导线组件抵接。因抵接筋的壁厚较薄,其与导线组件额接触面积小,密封效果好。上盖和底座固定后夹持导线组件,能够避免导线组件受到拉扯时移动,保证导线组件与控制器的连接效果,有利于保证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背景技术
油烟机和集成灶均具有除油烟功能,能够将炉头燃烧的废气以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排出室外,以净化厨房环境。部分油烟机和集成灶具有温度检测功能,利用设置于灶台上方的温感探头来获取炉头处温度,根据炉头的温度智能调节风挡,以实现智能化。
温感探头设置于壳体内,温感探头检测到的数据通过导线传输,导线通过壳体上的过线孔伸出壳体外。现有通过改进导线上胶层的结构来封堵导线与过线孔之间的间隙,不仅结构复杂,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导线受力拉扯后,导线上结构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过线孔处密封失效,油烟能够通过该装配缝隙进入壳体内,影响温感探头检测的数据不准确,进而影响风挡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能够解决现有导线与壳体之间密封结构容易失效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感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装设置的底座和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之间围成有出线孔;
温感探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温感探头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外部的温度;
导线组件,一端与所述温感探头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孔;
所述出线孔的内壁设置有抵接筋,所述抵接筋沿所述出线孔的周向延伸呈环形,所述抵接筋的壁厚小于所述壳体的壁厚,所述抵接筋与所述导线组件抵接。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抵接筋由塑料制成或由弹性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出线孔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抵接筋;
和/或,所述抵接筋的厚度由所述出线孔的侧壁向所述出线孔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导线组件包括线体以及包覆于所述线体外的弹性层,所述抵接筋与所述弹性层抵接。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密封部,所述上盖具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配合形成密封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密封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密封部为线接触。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接触部和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接触部线接触。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侧面为所述接触部。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
和/或,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并形成台阶状结构的配合面,至少一个所述配合面为所述接触部。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接触部为平面,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表面为曲面;
或,所述接触部为平面、曲面或凹陷结构,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至少一个棱边,所述棱边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或,所述接触部为曲面,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表面为曲面。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形成多面接触。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密封结构环绕所述上盖的周向形成线接触。
作为上述温感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夹持有柔性材料层。
一种厨用电器,包括主机以及上述的温感模组,所述主机具有进烟口及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温感模组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风机与所述温感模组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感模组中,因抵接筋的壁厚较薄,其与导线组件抵接时接触面积小,能够有效封堵导线组件与出线孔之间的间隙,避免油烟进入。此外,上盖和底座固定后夹持导线组件,能够避免导线组件受到拉扯时移动,从而保证导线组件与控制器的连接效果,有利于保证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厨用电器与灶具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温感模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上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温感模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供的凸出部与接触部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结构处形成单个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结构处形成两个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结构处形成台阶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厨用电器;10、机体;20、温感模组;2111、底座;21112、第二半槽;2112、上盖;21121、第一半槽;21122、第一抵接部;21123、第二抵接部;21124、抵接筋;2113、密封结构;21131、第一密封部;21132、第二密封部;21133、配合面;21134、第一凹槽;2114、柔性材料层;212、温感探头;213、安装座;2131、底板;2132、支撑台;21321、定位面;21322、容纳孔;2133、支柱;21331、定位槽;21332、槽体;216、控制器;200、灶具;201、炉头;a、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油烟功能的厨用电器100,该厨用电器100可以为油烟机,也可以为集成灶。本实施例中厨用电器100为油烟机。
如图1所示,油烟机包括机体10和风机。机体10设置于灶具200的上方,机体10的底面设置有进烟口以及设置于进烟口内的滤网,机体10内部设置有与进烟口连通的排烟通道。风机设置于排烟通道内,风机启动后,能够将机体10下方的气体通过进烟口处滤网过滤后,抽入排烟通道内,并通过排烟通道排出室外,以达到净化厨房环境的目的。
为使油烟机更智能,油烟机还包括温感模组20,温感模组20设置于机体10上,以位于灶具200的上方,温感模组20用于检测灶具200上预设范围内的温度,且温感模组20与风机通讯连接。通过温感模组20检测预设范围内的温度,使油烟机能够对应不同温度自动调整风机的挡位,从而更智能地净化油烟。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范围为温感模组20的接收视场在灶具200上的覆盖区域,温感模组20对应的炉头201位于该覆盖区域内。当炉头201上未放置锅具时,温感模组20主要检测炉头201处温度;当炉头201上放置有锅具时,温感模组20主要检测放置于炉头201上的锅具的底面温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温感模组20包括温感探头212,温感探头212可以为红外线探头,通过测量红外辐射来判断温度。温感探头212的接收视场大致呈圆锥形。本实施例中温感探头212通过接收到的红外辐射来获取预设范围内炉头201或锅具的温度,根据温度值和变化情况来调整风机的风挡,以更好地达到除油烟效果。为更好检测预设范围内的温度,一般将温感探头212的接收视场的中轴线a经过炉头201顶面的中心,以便于温感探头212的接收视场能够更好地覆盖炉头201上方区域。
温感模组20还包括壳体、安装座213以及控制器216。壳体的底面设置有通孔,安装座213、温感探头212以及控制器216均设置于壳体内,其中安装座213用于固定温感探头212以及控制器216。
为方便温感模组20装配,壳体包括底座2111和上盖2112,底座2111的顶部设置有敞口,上盖2112与底座2111可拆装连接,以覆盖该敞口。
为方便控制器216上的导线组件伸出壳体外,底座2111和上盖2112之间围成有出线孔,导线组件通过出线孔伸出壳体外。具体地,上盖2112上设置有第一半槽21121,底座2111上设置有第二半槽21112,第一半槽21121和第二半槽21112能够围成出线孔。
为避免油烟通过导线孔进入到壳体内,如图3所示,出线孔的内壁凸出有抵接筋21124,抵接筋21124沿出线孔的周向延伸呈环形,抵接筋21124的壁厚小于壳体的壁厚,抵接筋21124围成的内孔的孔径小于导线组件的外径,以使抵接筋21124与导线组件抵接。因抵接筋21124的壁厚较薄,其与导线组件抵接时接触面积小,能够有效封堵导线组件与出线孔之间的间隙,避免油烟进入。此外,上盖2112和底座2111固定后夹持导线组件,能够避免导线组件受到拉扯时移动,从而保证导线组件与控制器216的连接效果,有利于保证通信质量。
进一步地,导线组件包括线体以及包覆在线体外的弹性层,抵接筋21124与弹性层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为进一步避免油烟进入壳体内而影响温感探头212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如图4所示,底座2111具有第一密封部21131;上盖2112具有第二密封部21132,第一密封部21131与第二密封部21132配合形成密封结构2113,至少部分第一密封部21131和至少部分第二密封部21132为线接触。该种设置能够减小第一密封部21131和第二密封部21132的接触面积,以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使接触点局部压强变大,可以有效弥补因零件不平整带来的密封不牢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密封结构2113包括接触部和第一凸出部,通过接触部与第一凸出部抵接来形成线接触。示例性地,接触部可以设置在第一密封部21131上,对应地,第一凸出部设置在第二密封部21132上;或接触部设置在第二密封部21132上,第一凸出部设置在第一密封部21131上;或,第一密封部21131和第二密封部21132上均设置有接触部和第一凸出部,第一密封部21131的接触部与第二密封部21132的第一凸出部抵接,第一密封部21131的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密封部21132的接触部抵接。
为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如图6所示,密封结构2113可以为迷宫密封结构。迷宫密封结构是指在第一密封部21131和第二密封部21132的接触部位形成曲折设置的间隙,该间隙形成多个间隔或连通的小室,利用小室起到的节流效应来达到密封效果。至少一个小室中通过第一凸出部和接触部的配合形成线接触。
可选地,迷宫密封结构可以通过在第一密封部21131和第二密封部21132中至少一个的接触部位处设置多个密封齿形成,也可以通过在第一密封部21131和第二密封部21132中至少一个的接触部位设置台阶面形成,只要能够形成曲折的间隙即可。
其中,如图7和图8所示,密封结构2113包括第一凹槽21134,第一凹槽21134的至少一侧侧面为接触部,既第一凹槽21134的至少一侧侧面与第一凸出部配合形成线接触,以提高密封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21134可以仅设置在第一密封部21131或第二密封部21132上,也可以在第一密封部21131和第二密封部21132上均设置有第一凹槽21134,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21134可以设置一个或至少两个,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凹槽21134来形成多个曲折的小室,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一凹槽2113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梯形,使第一凹槽21134的开口外扩,能够为第一凸出部与第一凹槽21134的配合提供导向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密封结构2113可以不设置第一凹槽21134,而是通过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配合面21133,形成台阶状结构,其中,至少一个配合面21133为接触部。该种设置也可以形成迷宫密封结构,且通过第一凸出部与接触部的配合形成线接触,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为方便接触部与第一凸出部形成线接触,示例性地,接触部可以为平面,第一凸出部的与接触部接触的表面为曲面,曲面与平面形成线接触。
示例性地,接触部为曲面、平面或凹陷结构,第一凸出部具有至少一个棱边,棱边与接触部抵接,从而形成线接触。
示例性地,接触部为曲面,第一凸出部的与接触部接触的表面也为曲面,通过曲面与曲面接触形成线接触。
为进一步提高上盖2112与底座2111的密封效果,密封结构2113环绕敞口的周向形成线接触。在敞口的一周均形成线接触,能够提高敞口周向各处的密封效果,进一步阻挡油烟进入壳体内。
可选地,部分第一密封部21131和部分第二密封部21132为多面接触,以进一步防止油烟进入壳体内。具体地,密封结构2113还包括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插入第二凹槽内,并与第二凹槽形成多面接触。可选地,第二凹槽可以为多边形槽,第二凸出部的截面形状及大小可以与第二凹槽相适配。
为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如图10所示,第一密封部21131与第二密封部21132之间夹持有柔性材料层2114,通过柔性材料层2114进一步封堵上盖2112和底座2111之间的装配缝隙,从而防止油烟进入。
实施例二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不同炉头201数量的灶台使用以及针对不同型号的厨用电器100时,温感模组20中温感探头212的数量、安装角度以及型号可能不同,为了避免整体更换温感模组20导致成本增加,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13可拆装设置于壳体内,且控制器216与安装座213可拆装连接。将壳体与安装座213分为两个可拆的结构件,能够在应用不同型号或安装角度的温感探头212时,共用壳体和控制器216,降低成本。
为方便安装座213与壳体的安装,安装座213可以由敞口向下滑动安装于底座2111内,滑动安装操作方便,省力,且装配难度低。具体地,如图11所示,安装座213上设置有定位槽21331,定位槽21331竖直延伸,且定位槽21331为底端贯穿安装座213的通槽;底座2111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与定位槽21331滑动安装。将安装座213装入底座2111内时,将定位槽21331的底端对准定位柱后向下滑动安装座213,使定位柱逐渐滑入定位槽21331内,实现装配。拆卸安装座213时,只需要将安装座213向上抽出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可以设置在安装座213上,对应地,定位槽21331设置在底壳上,同样可以实现安装座213与底座2111的滑动安装。
为提高安装座213与底座2111的固定效果,定位柱的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定位槽21331的形状及大小与定位柱相适配,即定位槽21331的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可以有效起到安装导向的作用,且有利于安装座213在重力作用下使定位柱和定位槽21331逐渐紧密配合,以提高固定效果。
为方便控制器216与安装座213的拆装,安装座213上设置有插槽,控制器216插入到插槽内固定,拆装方便。
为提高安装座213以及控制器216的固定效果,如图12所示,上盖2112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21122和/或第二抵接部21123,第一抵接部21122与安装座213抵接,以限制安装座213上下窜动,第二抵接部21123与控制器216抵接,以限制控制器216上下窜动。
具体地,控制器216包括控制板,安装座213包括底板2131、支撑台2132和支柱2133。支撑台2132和支柱2133均设置于底板2131上,支撑台2132用于固定温感探头212。支柱2133设置有两个,每个支柱2133的背离另一个支柱2133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21331,每个支柱2133朝向另一个支柱2133的一侧内凹形成槽体21332,两个槽体21332以及底板2131围成插槽,控制板的边缘插入对应的槽体21332内,以固定控制器216。
支撑台2132上设置有贯穿支撑台2132以及底板2131的容纳孔21322,温感探头212包括线路板、探头本体以及端口,线路板设置于支撑台2132上,探头本体伸入容纳孔21322内,端口设置于线路板上,端口通过导线与控制板上的接口连接。该种结构的安装座213,能够将探头本体置于容纳孔21322内,以起到保护探头本体的作用。
为了方便设置温感探头212的角度,支撑台2132的顶面包括倾斜设置的定位面21321,线路板固定于定位面21321上,通过设定定位面21321的角度,即可固定探头本体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支撑台2132的顶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定位面21321,温感探头212设置有两个,两个温感探头21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定位面21321上,以使两个温感探头212的接收视场交叉,并均经过容纳孔21322以及壳体底部的通孔,有利于减小温感模组20的整体尺寸。对应地,控制板上设置有两个接口,分别为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控制板上的两个接口分别与两个温感探头212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温感探头212的数量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对应地,定位面21321的数量与温感探头2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定位面21321围绕容纳孔21322的周向设置,以使每个温感探头212的接收视场均可以通过容纳孔21322。
为了提高温感探头212的固定效果,定位面2132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线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温感探头212。其中,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孔和/或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定位销和/或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销插入第一定位孔中,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二定位孔内,以将线路板固定于支撑台2132。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装设置的底座(2111)和上盖(2112),所述底座(2111)和所述上盖(2112)之间围成有出线孔;
温感探头(212),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温感探头(212)用于检测所述壳体外部的温度;
导线组件,一端与所述温感探头(21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出线孔;
所述出线孔的内壁设置有抵接筋(21124),所述抵接筋(21124)沿所述出线孔的周向延伸呈环形,所述抵接筋(21124)的壁厚小于所述壳体的壁厚,所述抵接筋(21124)与所述导线组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筋(21124)由塑料制成或由弹性材料制成;
和/或,所述出线孔内设置有多个所述抵接筋(21124);
和/或,所述抵接筋(21124)的厚度由所述出线孔的侧壁向所述出线孔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组件包括线体以及包覆于所述线体外的弹性层,所述抵接筋(21124)与所述弹性层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11)具有第一密封部(21131),所述上盖(2112)具有第二密封部(21132),所述第一密封部(2113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1132)配合形成密封结构(2113),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密封部(21131)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密封部(21132)为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113)包括接触部和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接触部线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131)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21132)具有第一凹槽(21134),所述第一凹槽(21134)的至少一侧侧面为所述接触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134)设置有一个或至少两个;
和/或,所述第一凹槽(21134)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113)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并形成台阶状结构的配合面(21133),至少一个所述配合面(21133)为所述接触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平面,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表面为曲面;
或,所述接触部为平面、曲面或凹陷结构,所述第一凸出部具有至少一个棱边,所述棱边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或,所述接触部为曲面,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表面为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113)包括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形成多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2113)环绕所述上盖(2112)的周向形成线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2113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21132)之间夹持有柔性材料层(2114)。
13.一种厨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感模组,所述主机具有进烟口及排烟通道,所述排烟通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温感模组设置于所述主机上,所述风机与所述温感模组通讯连接。
CN202321547396.2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Active CN220230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7396.2U CN220230730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7396.2U CN220230730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0730U true CN220230730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7396.2U Active CN220230730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0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2218A (zh) 一种带有非接触式传感装置的灶具及该灶具的控制方法
CN220230730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CN220206869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CN115406546A (zh) 一种厨房电器
CN218824169U (zh) 一种便于更换防水透气膜的气体传感器结构
CN220104298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TWI442008B (zh) Gas furnace (2)
CN219571920U (zh) 防干烧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0291973U (zh) 燃气灶具
CN210292013U (zh) 集成灶
CN220229317U (zh) 一种厨用电器
CN216924427U (zh) 一种天然气燃气灶
CN113154479A (zh) 一种聚能盘组件
CN214841000U (zh) 具有红外测温装置的燃气灶具
CN218295711U (zh) 一种能挡住汁液的燃烧器
CN217901023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N220229315U (zh) 一种厨用电器
CN213395467U (zh) 烹煮灶具
CN219222517U (zh) 一种灶具
CN219693254U (zh) 内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551949U (zh) 防干烧探头组件及应用有该防干烧探头组件的燃气灶
CN217843956U (zh) 灶具及集成灶
CN216790276U (zh) 一种手势感应开关及应用有该手势感应开关的吸油烟机
CN220648242U (zh) 一种底进风燃油灶炉头
CN21924982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