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1023U -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1023U
CN217901023U CN202222301445.6U CN202222301445U CN217901023U CN 217901023 U CN217901023 U CN 217901023U CN 202222301445 U CN202222301445 U CN 202222301445U CN 217901023 U CN217901023 U CN 217901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sensing module
housing
shell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14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徐嘉辰
陈飞
余国成
陈志涛
吕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014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1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1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1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厨房电器包括温感模组。温感模组包括外壳、壳盖、检测探头和第一密封件。外壳开设有具有敞口的容纳腔,壳盖覆盖在敞口,检测探头设置在容纳腔内,温感模组用于检测外壳外部的温度,第一密封件围设在敞口的外周,壳盖与外壳共同夹持第一密封件。本实用新型的温感模组,使用寿命长,且能保持良好的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厨房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温感模组,零部件使用寿命长、温感控制功能的可靠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背景技术
油烟机又被称为抽油烟机,是一种用于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油烟机安装在燃气灶上方,能将炉头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减少污染,净化空气。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烟机开始加入温感模组用来监测油烟浓度以使油烟机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温感模组通常在具有油烟、油滴、水雾、水滴等的环境下工作,由于温感模组包括检测探头和电路板等电气元件,油烟、油滴、水雾、水滴等可能会进入到温感模组内部,进而影响温感模组的检测精度,严重的还会影响温感模组的正常工作,降低温感模组的使用寿命。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感模组,能避免油烟、油滴、水雾、水滴等进入温感模组的内部,提高温感模组的使用寿命和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厨房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温感模组,零部件使用寿命长、对油烟浓度监测的可靠性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感模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具有敞口的容纳腔;
壳盖,覆盖在所述敞口;
检测探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检测探头用于检测所述外壳外部的温度;
第一密封件,围设在所述敞口的外周,所述壳盖与所述外壳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密封件。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件呈环状且沿所述敞口的周向延伸。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外壳包括侧周板和外凸部,所述外凸部连接于所述侧周板靠近所述敞口的一端,所述外凸部和所述壳盖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壳盖和所述外凸部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密封件。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壳盖包括盖本体及翻边,所述翻边围设在所述盖本体的外周,所述翻边罩设于所述外凸部的外侧。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翻边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所述外凸部朝向所述翻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所述第二台阶部凹凸配合。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壳盖还包括构造于所述翻边远离所述盖本体一端的钩接部,所述钩接部与所述外凸部钩接。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以壳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本体上的环状挡筋,所述环状挡筋插接于所述敞口并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相抵接。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外壳于所述容纳腔内构造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壳盖朝向所述敞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凹凸配合。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温感模组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壳盖并与所述外壳连接,以锁紧所述外壳和所述壳盖。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部的端面设置有沉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外壳的锁紧孔,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锁紧孔并连接于所述沉孔内。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外壳与所述壳盖之间围设形成出线孔,所述温感模组还包括:
第一电线组件,与所述检测探头电连接;
出线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出线孔处,所述第一电线组件穿设所述第二密封件。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被配置为第一电线组件的穿设,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于所述出线孔处。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外壳或所述壳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透光口,所述检测探头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所述透光口通过。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温感模组包括两个所述检测探头,两个所述检测探头发出或接收的光路的中心线呈夹角设置。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温感模组包括两个所述检测探头,两个所述检测探头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同一个所述透光口通过。
作为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温感模组包括两个所述检测探头,两个所述检测探头分别发出或接收的光路的中心线的交汇位置位于所述检测探头的发出端或接收端。
一种厨房电器,包括所述的温感模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温感模组,通过外壳和壳盖可以对检测探头起到初步的防护,避免油滴、水滴直接接触到温感模组的检测探头和电气元件,且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可以将壳盖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很好地密封,从而避免油烟/水雾从壳盖与外壳连接位置处进入到内部,从而使温感模组能够保持较佳的检测精度,也提高了温感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厨房电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温感模组,零部件使用寿命长、温感控制功能的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温感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温感模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温感模组的外壳和壳盖分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种温感模组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种温感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温感模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种温感模组的外壳和壳盖分开状态的意图。
图中:
1、外壳;11、敞口;12、透光口;13、侧壁;131、侧周板;132、外凸部;1321、凹槽;1322、第二台阶部;133、第一定位部;1331、插槽;1332、沉孔;14、底板;15、第一缺口;16、第二抵压凸台;
2、壳盖;21、盖本体;22、翻边;221、第一台阶部;23、钩接部;24、环状挡筋;25、第二定位部;251、锁紧孔;26、第二缺口;27、第一抵压凸台;
3、检测探头;
4、第一密封件;
5、第二密封件;51、第一主体部;52、第一封堵部;53、第二封堵部;54、第二主体部;55、第三封堵部;56、第四封堵部;
6、第一电线组件;
7、内支撑件;
8、滤光片;
9、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感模组和厨房电器。厨房电器包括温感模组。本实施例中的厨房电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油烟机或集成灶。本实施例中以厨房电器为油烟机为例进行介绍。
油烟机包括机架、风机、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其中风机支撑于机架上。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均形成于机架上。风机工作时,油烟自进风通道进入,经过风机后从排风通道排出至室外。油烟机包括面板,面板为油烟机最外侧的板件。面板上设置有开孔,温感模组安装在面板内侧,温感模组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开孔处通过,并用于检测油烟机下方的灶具或台面的温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温感模组包括壳体、检测探头3、电路板9和第一电线组件6。其中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检测探头3和电路板9均设置在容纳腔内,检测探头3与电路板9电连接,第一电线组件6一端与电路板9电连接,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并与油烟机的控制模块连接。温感模组构成一个整体结构,从而便于进行独立的维护和更换,且壳体能够对检测探头3和电路板9进行保护,从而提高温感模组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包括外壳1和壳盖2,壳体上开设有具有敞口11的容纳腔,壳盖2盖设在敞口11处。检测探头3和电路板9可以从敞口11处安装到容纳腔内。外壳1上还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的透光口12,检测探头3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透光口12处通过,进而实现对壳体外部的温度检测。如图2所示,温感模组还包括滤光组件,滤光组件安装在透光口12处,具体地,滤光组件包括滤光片8,滤光片8可以选择硅晶片,硅晶片能够滤除掉除红外线之外的杂散光,能够保证进入检测探头3的辐射能量仅为红外辐射能量,从而提升红温度检测机构的测量准确性。
检测探头3检测到温度数据发送给电路板9,电路板9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向控制模块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油烟机的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检测探头3的控制指令后对应调节风机的工作模式,即实现了油烟机吸油烟模式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由于检测探头3与电路板9均设置在壳体中,所以检测探头3与电路板9之间的通讯距离较短,从而使电路板9快速接收到检测探头3检测到的温度数据,此外由于通讯路径端,温度数据不会发生失真问题。由于电路板9对油烟机的控制模块发出的控制指令以简单的二进制形式进行,所以控制指令受到较长通讯路径的影响较小,故不会影响到对油烟机的精准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检测探头3与电路板9之间通过第二电线组件进行电连接。其中第一电线组件6和第二电线组件均包括电源线、地线和用于信号传输的通讯线。对于检测探头3的类型,本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可以设置为主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或被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主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接触待测物体后被反射,重新被主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接收,实现对待测物体温度的测量;被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测温原理如下: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热力学零度时,会有红外线向周围辐射,被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检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实现对待测物体温度的检测。除了上述两种类型外,任意一种能够实现对待测物体温度的非接触式测量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均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检测探头3为主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时,检测探头3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透光口12后再经过开孔传播至油烟机外侧,红外线接触到物体后反射的光线经面板上开孔后再通过透光口12从而被检测探头3接收。对于检测探头3为被主动式红外测温传感器而言,外部灶具或台面辐射的红外线经面板上开孔后再通过透光口12从而被检测探头3接收,进而使检测探头3实现温度检测。
如图2所示,温感模组还包括内支撑件7,内支撑件7限位于容纳腔内,检测探头3和电路板9均安装在内支撑件7上。故在安装温感模组时,可以先在容纳腔外部将检测探头3和电路板9安装在内支撑件7上,接着再整体装入到容纳腔内,提高了装配的便利性,此外,通过内支撑件7对检测探头3的定位,能够保证检测探头3的接收端或发出端对准透光口12,进而保证准确地接收/发出光路。
如图2所示,温感模组包括两个检测探头3,两个检测探头3呈“八”字型设置,两个检测探头3发出或接收的光路的中心线呈夹角设置,即以便于分别检测灶具上两个不同的区域处的温度。两个检测探头3分别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同一个滤光组件处通过,故可以减少滤光组件的设置数量,简化温感模组的结构。两个检测探头3分别发出或接收的光路的中心线的交汇位置位于检测探头3靠近透光口12的一端,故可以缩小透光口12及滤光组件的大小,进而使整个温感模组的结构更为紧凑。此外,还使得面板上的开孔的尺寸减小,从而提高油烟机外观的美观度。本实施例中,两个检测探头3均安装在内支撑件7上,即两个检测探头3共用同一个限位基准,故便于保证两个检测探头3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进而保证整个温感模组的检测精度。
如图3和图4所示,温感模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第一密封件4围设在敞口11的外周,壳盖2与外壳1共同夹持第一密封件4。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4可以将壳盖2与外壳1之间的缝隙很好地密封,从而避免油烟从壳盖2与外壳1连接位置处进入到内部,从而保证温感模组能够保持较佳的检测精度,也提高了温感模组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4呈环状,且沿敞口11的轴向延伸,从而可以全方位地对外壳1和壳盖2进行密封。
如图3所示,外壳1包括底板14和侧壁13,侧壁13围设于底板14并形成一侧敞口11的柱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四棱柱结构,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也可以为圆柱、三棱柱等,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的,外壳1的侧壁13包括侧周板131和外凸部132。外凸部132连接于侧周板131靠近敞口11的一端(即远离底板14的一端),第一密封件4设置在壳盖2和外凸部132之间。通过设置外凸部132能够实现对第一密封件4可靠的夹持,进而保证外壳1与外壳1之间良好的密封性。外凸部132和壳盖2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凹槽1321,第一密封件4设置在凹槽1321中,壳盖2和外凸部132共同夹持第一密封件4。凹槽1321能够对第一密封件4起到较好的定位效果,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密封件4、外壳1与壳盖2之间的组装效率,且能防止第一密封件4位置发生错动,提高密封的可靠性。可选地,凹槽1321呈环状,凹槽1321的形状与第一密封件4的形状匹配,从而可以更好地限位第一密封件4。本实施例中,凹槽1321设置在外凸部132朝向壳盖2的一侧。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321可以设置在壳盖2朝向外凸部132的一侧。
如图3-图5所示,壳盖2包括盖本体21及翻边22,翻边22围设在盖本体21的外周,翻边22罩设于外凸部132的外侧。翻边22对外凸部132的罩设增加了油烟或油滴进入到壳体内的路径的长度和曲折程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壳盖2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盖本体21与翻边22一体注塑成型,成型方便,且使得壳盖2自身不会产生缝隙,进而保证温感模组的密封性。
如图3和图5所示,翻边2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221,外凸部132朝向翻边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台阶部1322,第一台阶部221和第二台阶部1322凹凸配合。通过第一台阶部221和第二台阶部1322的配合进一步增加了油烟或油滴进入到壳体内路径的长度和曲轴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外壳1与壳盖2之间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部221的延伸轨迹与翻边22的围设轨迹一致,第二台阶部1322的延伸轨迹与第一台阶部221的延伸轨迹一致,从而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部221和第二台阶部1322的台阶的数量为一阶、两阶、三阶、四阶等,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和图5所示,壳盖2还包括设置在盖本体21上的环状挡筋24,环状挡筋24插接于敞口11并与外壳1的侧壁13的内表面相抵接。一方面,环状挡筋24进一步增加了外部油滴或油烟进入壳体内的路径的长度和曲折程度,避免油滴或油烟从壳盖2与外壳1之间的缝隙中进入。另一方面,环状挡筋24和翻边22之间形成了环形的槽体,外壳1的外凸部132可以限位于该环形的槽体中,从而提高了外壳1与壳盖2之间的安装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环状挡筋24与盖本体21、翻边22一体成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壳盖2还包括构造于翻边22远离盖本体21一端的钩接部23,钩接部23与外凸部132钩接。通过设置钩接部23不仅可以增加油滴或油烟进入壳体内的难度,提高壳盖2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性,且能避免壳盖2从外壳1上脱落,保证壳盖2与外壳1的稳固连接。可选地,钩接部23可以为沿壳盖2周向延伸的环形,且钩接部23的延伸路径与翻边22围设路径一致。其他实施例中,钩接部23也可以包括沿翻边22围设路径间隔设置的多个钩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3所示,外壳1于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3,壳盖2朝向敞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5,第一定位部133的端部与第二定位部25的端部凹凸配合。通过第一定位部133和第二定位部25的配合,能够保证外壳1与壳盖2之间的配合精度,进而保证两者之间良好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部133的端部设置有插槽1331,第二定位部25的端部插接于插槽1331内。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定位部25的端部设置有插槽1331,第一定位部133的端部插接于插槽1331内。本实施例中,外壳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部133,壳盖2上的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部25,每个第一定位部133与一个第二定位部25凹凸配合,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3和第二定位部25的组数不做限定。
温感模组还包括锁紧件(未示出),锁紧件穿设壳盖2并与外壳1连接,从而将外壳1和壳盖2锁紧,保证了壳盖2与外壳1连接的可靠性。具体地,如图3所示,壳盖2上设置有锁紧孔251,外壳1上设置有沉孔1332,且沉孔1332为螺纹孔,锁紧件为螺钉,螺钉穿设锁紧孔251后与外壳1上的沉孔1332螺纹连接,且拆装操作方便。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温感模组包括两个锁紧件,其他实施例中,温感模组还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的锁紧件,具体数量可以灵活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沉孔1332设置在第一定位部133的端面(即插槽1331的槽底)上,锁紧孔251设置在第二定位部25上并贯穿壳盖2。将锁紧孔251和沉孔1332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部133和第二定位部25上,则第一定位部133和第二定位部25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相当于增加了外部油烟从锁紧孔251处进入到壳体内的路径的曲折程度,即第一定位部133和第二定位部25的凹凸配合不仅起到了对外壳1和壳盖2之间的定位,还起到了对锁紧件安装位置的密封,进一步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1和壳盖2之间围设形成有出线孔,温感模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5密封连接于出线孔处,第一电线组件6穿设于第二密封件5。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5能够提高第一电线组件6与外壳1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防止油烟自第一电线组件6与外壳1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壳体内部。第二密封件5由橡胶材料制成,其以挤压状态设置在出线孔与第一电线组件6之间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1的侧壁13于敞口11端设置有第一缺口15,第二密封件5安装于第一缺口15内,壳盖2盖设在外壳1上时,第二密封件5被压紧在第一缺口15内。从而提高第一电线组件6出线位置的密封性。壳盖2朝向敞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抵压凸台27,第一抵压凸台27与第一缺口15配合形成出线孔。第一抵压凸台27将第二密封件5压紧,从而提高第二密封件5安装位置处的良好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缺口15的设置,外壳1的侧壁13上的外凸部132不是封闭的环形,而是被第一缺口15断开的非封闭的环形。同样地,外壳1上的翻边22、环状挡筋24也均不是封闭的环形,而是被第一抵压凸台27断开的非封闭的环形。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密封件5包括第一主体部51,第一主体部51为柱状结构,第一电线组件6穿设第一主体部51,第一主体部51穿设出线孔并夹紧于出线孔中,从而保证第一电线组件6处的密封性。第二密封件5还包括第一封堵部52和第二封堵部53,其中第一封堵部52和第二封堵部53构造于第一主体部51的外周,且沿第一主体部51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主体部51、第一封堵部52和第二封堵部53形成插接槽,外壳1的侧壁13于出线孔周围的部分插接于该插接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电线组件6出线位置的密封性。可选地,第二密封件5与第一电线组件6之间可以为分体结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5也可以与第一电线组件6外部的绝缘皮一体成型,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缺口15可以为U型,则第一缺口15和第一抵压凸台27配合后,便于形成近似圆形的结构,进而可以与柱状的第一主体部51紧密配合。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5也可为半圆形、矩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壳盖2的边缘构造有第二缺口26,第二密封件5安装于第二缺口26内,壳盖2盖设在外壳1上时,第二密封件5被压紧在第二缺口26内,从而保证第一电线组件6的出线位置处的密封性。外壳1于侧壁13的端面上构造有第二抵压凸台16,第二抵压凸台16与第二缺口26配合形成出线孔。第二抵压凸台16将第二密封件5压紧,从而提高第二密封件5安装位置处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缺口26的设置,外壳1上的翻边22、环状挡筋24均不是封闭的环形,而是被第二抵压凸台16断开的非封闭的环形。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密封件5包括第二主体部54,第二主体部54为柱状结构,第一电线组件6穿设第二主体部54,第二主体部54穿设出线孔并夹紧于出线孔中,从而保证第一电线组件6处的密封性。第二密封件5还包括第三封堵部55和第四封堵部56,其中第三封堵部55和第四封堵部56构造于第二主体部54的外周,且沿第二主体部54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二主体部54、第三封堵部55和第四封堵部56形成插接槽,壳盖2的盖本体21于出线孔周围的部分插接于该插接槽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电线组件6出线位置的密封性。可选地,第二密封件5与第一电线组件6之间可以为分体结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5也可以与第一电线组件6外部的绝缘皮一体成型,在此不做限定。第二缺口26可以为U型,则第二缺口26和第二抵压凸台16配合后,便于形成近似圆形的结构,进而可以与柱状的第二主体部54紧密配合。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5也可为半圆形、矩形等,在此不做限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具有敞口(11)的容纳腔;
壳盖(2),覆盖在所述敞口(11);
检测探头(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检测探头(3)用于检测所述外壳(1)外部的温度;
第一密封件(4),围设在所述敞口(11)的外周,所述壳盖(2)与所述外壳(1)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密封件(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呈环状且沿所述敞口(11)的周向延伸;和/或
所述外壳(1)包括侧周板(131)和外凸部(132),所述外凸部(132)连接于所述侧周板(131)靠近所述敞口(11)的一端,所述外凸部(132)和所述壳盖(2)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凹槽(1321),所述第一密封件(4)设置在所述凹槽(1321)中,所述壳盖(2)和所述外凸部(132)共同夹持所述第一密封件(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包括盖本体(21)及翻边(22),所述翻边(22)围设在所述盖本体(21)的外周,所述翻边(22)罩设于所述外凸部(132)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2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部(221),所述外凸部(132)朝向所述翻边(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台阶部(1322),所述第一台阶部(221)和所述第二台阶部(1322)凹凸配合;和/或
所述壳盖(2)还包括构造于所述翻边(22)远离所述盖本体(21)一端的钩接部(23),所述钩接部(23)与所述外凸部(132)钩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以壳盖(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本体(21)上的环状挡筋(24),所述环状挡筋(24)插接于所述敞口(11)并与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相抵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于所述容纳腔内构造有第一定位部(133),所述壳盖(2)朝向所述敞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5),所述第一定位部(133)与所述第二定位部(25)凹凸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模组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壳盖(2)并与所述外壳(1)连接,以锁紧所述外壳(1)和所述壳盖(2)。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壳盖(2)之间围设形成出线孔,所述温感模组还包括:
第一电线组件(6),与所述检测探头(3)电连接;
第二密封件(5),所述第二密封件(5)密封连接于所述出线孔处,所述第一电线组件(6)穿设所述第二密封件(5)。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或所述壳盖(2)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的透光口(12),所述检测探头(3)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所述透光口(12)通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感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模组包括两个所述检测探头(3),两个所述检测探头(3)发出或接收的光路的中心线呈夹角设置;和/或
所述透光口(12)处设置有滤光组件,两个所述检测探头(3)发出或接收的光路从所述滤光组件通过;和/或
两个所述检测探头(3)分别发出或接收的光路的中心线的交汇位置位于所述检测探头(3)的发出端或接收端。
11.一种厨房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温感模组。
CN202222301445.6U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Active CN217901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1445.6U CN217901023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1445.6U CN217901023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1023U true CN217901023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0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1445.6U Active CN217901023U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1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89933C (en) Fire detector
CA2796976C (en) Smoke detector
AU2011244148A1 (en) Smoke detector
CN217901023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N115406547A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JP2011248547A (ja) 火災感知器における電池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18237591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CN115406546A (zh) 一种厨房电器
CN209328173U (zh) 一种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CN217930570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房电器
WO2018032712A1 (zh) 一种新型导轨电能表结构
CN115435900A (zh) 一种温感模组以及厨房电器
US11790746B2 (en) Smoke entry solution for multi wave multi angle safety device
CN217930566U (zh) 一种温感模组以及厨房电器
CN110672893A (zh) 一种具有通信模块的电能表
CN216317074U (zh) 烹饪装置
CN218178999U (zh) 一种厨房电器
CN218180122U (zh) 一种温度检测机构以及厨房电器
CN116793981A (zh) 气体检测装置
CN218442448U (zh) 一种油烟机及厨具系统
CN217930567U (zh) 一种温感检测装置以及厨房电器
CN217876019U (zh) 热释组件和具有其的油烟机
CN215414986U (zh) 一种激光传感器发射端防护装置和激光传感器
CN220230730U (zh) 一种温感模组及厨用电器
CN218035370U (zh) 一种厨房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