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7803U - 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27803U CN220227803U CN202321529033.6U CN202321529033U CN220227803U CN 220227803 U CN220227803 U CN 220227803U CN 202321529033 U CN202321529033 U CN 202321529033U CN 220227803 U CN220227803 U CN 2202278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harness
- connector
- support
- speed sensor
- arrangement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alstonine Natural products C1=CC2=C3C=CC=CC3=NC2=C2N1C[C@H]1[C@H](C)OC=C(C(=O)OC)[C@H]1C2 WYTGDNHDOZPMIW-RCBQFDQV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包括主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与穿缸主线束连接,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相连接且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安装在主支架的同一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没有特制塑料通道支架来将导线约束在其内而形成整体机械式的装配结构,使得自身结构更加灵活,随液压系统、传动系统,整箱外形尺寸控制、变速箱外壳整车总布置避让等周边各种优化、改造、升级,而同等借用思路沿用,适配性更广,把线束及其附属系统做到性价比最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箱,又常被叫做自动变速器,英文缩写简记作xAT(比如8AT、10AT),一直以来都是最好用的变速箱,然而自动变速箱大部分市场都被日本爱信和德国采埃孚专利封锁和技术垄断,欧美国家受限于其封锁和垄断,另辟蹊径研发出双离合变速箱,虽然双离合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都在各自升级迭代,但是目前双离合变速箱又有增加液力变矩器,而把双离合结构布置在传动轴上的优化尝试,所以综合评价下来,自动变速箱仍然有市场主导优势。
目前车用横置自动变速箱主流是8档,简记8AT,同时国内外市场也已有多种款式的9AT和10AT推出。所以继续研究、细化自动变速箱的穿缸线束设计布置,仍然是大势所趋,仍然大有市场。虽然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可以用集成定制的塑料阀板总成上支架集成成类机械刚性结构总成一般,做到方便直接配合装配,但是塑料通道支架的开发附加成本非常高,而且通用性不强,量产前后配套新机型、新车型的布置方案、市场预测和生命周期等等也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线束系统稍有需要相应的优化升级改动,塑料通道支架便很有可能无法修模适用,而必须重新设计生产,造成极大的单一不通用性浪费。
如公开号为CN20536549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变速器阀体线束支架和汽车。变速器阀体线束支架与阀体线束连接,包括上阀体线束支架,安装于液压阀体总成的上表面,上阀体线束支架上开设有扎带孔和螺栓孔;第一下阀体线束支架,安装于液压阀体总成的下表面,第一下阀体线束支架上开设有扎带孔和螺栓孔;第二下阀体线束支架,安装于液压阀体总成的下表面,第二下阀体线束支架上开设有扎带孔和螺栓孔;上阀体线束支架、第一下阀体线束支架和第二下阀体线束支架将阀体线束导向为U形。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也无法解决上述记载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目的是将自动变速箱内的各种电磁阀和传感器穿过变速箱壳体与外置的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TCU)电路导通互连,保证相互之间的实时动力和信号传递,实现对线束的可靠防护和固定约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包括主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与穿缸主线束连接,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相连接且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安装在主支架的同一位置。
所述穿缸主线束包括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电磁阀接插件、输入转速传感器接插件、存储器接插件、油温传感器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母接插件,存储器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检测元件为油温传感器或转速传感器。
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包括输出转速传感器接插件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与所述中继转接接插件的母接插件相适配。
所述主支架上设置第一安装板,所述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且两者为卡接连接。
所述主支架上设置钩型结构,所述穿缸主线束和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卡入钩型结构的卡槽内固定。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的连接板和与连接板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穿缸主线束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检测元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
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让所述检测元件卡入的卡槽。
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将自动变速箱内的各种电磁阀和传感器穿过变速箱壳体与外置的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TCU)电路导通互连,保证相互之间的实时动力和信号传递,以及油压等信息的读写交互。可以保证变速箱各种工况下和全生命周期内,电路连接稳定可靠,对线束进行了可靠有效的防护和固定约束。没有特制塑料通道支架来将导线约束在其内而形成整体机械式的装配结构,使得自身结构更加灵活,随液压系统、传动系统,整箱外形尺寸控制、变速箱外壳整车总布置避让等周边各种优化、改造、升级,而同等借用思路沿用,适配性更广,把线束及其附属系统做到性价比最高。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布置借势固定点的全部附着金属支架图;
图3是第一安装板的放大图;
图4是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的布置结构,包括阀板总成、穿缸主线束1、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2、主支架4、第一支架7-3、第二支架8-2,穿缸主线束1包括带密封的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3、全部各类电磁阀接插件、输入转速传感器接插件9、存储器接插件7-1、油温传感器8-1、固定线束主干的松树卡扣扎带7-2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母接插件5-1,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2包括输出转速传感器接插件10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5-2,其中穿缸主线束1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2通过两中继转接接插件公母对配连接在一起,其中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5-2插入扣锁在主支架相应的位置5-3,其中两线束主干中间部分汇合于同一安装位置6-1并通过主支架下方设置的钩型结构6-2卡锁固定,其中松树卡扣扎带7-2的松树卡扣插入并锁止在第一支架7-3的圆孔内,其中油温传感器8-1通过第二支架8-2叉止、压锁固定,主支架4、第一支架7-3和第二支架8-2为金属材质。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穿缸主线束1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2的主干和分支外都有相应粗细的耐油、耐高温、耐磨闭口套管或者开口蛇形缠绕套管保护。套管的粗细要能使相应的线束主干或分支容纳的下且没有过多的空隙余量,又要能轻松弯曲成空间工作弯曲状态而不损坏套管和使导线额外受力拉伸或压缩变形。
如图1所示,穿缸主线束1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2,通过带密封的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3、中继转接接插件的母接插件5-1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5-2引出的全部各类电磁阀接插件、输入转速传感器接插件9、输出转速传感器接插件10、存储器接插件7-1,最终都对配插接、锁止在相应的全部各类电磁阀、输入/输出转速传感器、存储器上,并且油温传感器直接就连于穿缸主线束1上。全部各类电磁阀、输入/输出转速传感器、存储器上相应集成有与线束接插件相反公母属性的对配接插件。
如图1所示,全部各类电磁阀接插件图1中剩余未标号的接插件,包括主油压安全控制电磁阀接插件、液力变矩器压力切换控制电磁阀接插件、多个离合器电磁阀接插件、多个制动器电磁阀接插件、多个开关电磁阀接插件、启停电磁阀接插件。
如图1、图2、图3所示,主支架4上设置第一安装板5-3,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5-2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3上且两者为卡接连接,第一安装板5-3上设置卡孔。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支架4的下端设置钩型结构6-2,钩型结构6-2为U形,穿缸主线束1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2的局部卡入钩型结构6-2的卡槽内固定。
如图1、图2、图4所示,第一支架7-3上有穿缸主线束1主干上的松树卡扣扎带7-2的松树卡扣配合插入锁止圆孔。
第二支架8-2上用于安装检测元件,检测元件为油温传感器或转速传感器。如图1、图2所示,第二支架8-2是一个折弯的叉型结构,支架中下部通过螺钉紧固到阀板总成上,并结合前端的叉口通过油温传感器中间两侧的矩形开槽,两点定面,将油温传感器叉止、压锁、密封固定在阀体总成测温油道上。第二支架折弯尾部用于收纳、限位约束油温传感器8-1线束分支,必要时可以使用耐油、耐高温扎带将线束分支穿过支架尾部小圆孔绑扎固定。
如图1、图2所示,第二支架8-2为折弯结构,第二支架8-2包括第二安装板8-4、与第二安装板8-4固定连接的连接板8-5和与连接板8-5固定连接且用于对穿缸主线束1进行限位的限位板8-3,检测元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板8-4上,第二安装板8-4上设置让油温传感器8-1卡入的卡槽。第二安装板8-4与连接板8-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8-3与连接板8-5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8-4和限位板8-3分别位于连接板8-5的相对两侧,第二安装板8-4固定安装在阀板总成上,穿缸主线束1从限位板8-3与阀板总成之间穿过。
根据图1所示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的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箱控制单元TCU外置式的自动变速箱。将TCU固定在自动变速箱壳体上,TCU上集成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的对配母接插件,TCU与上述穿缸主线束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直接扣插并旋紧密封锁止;或者TCU上不集成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的对配母接插件,布置在远离变速箱的其他整车位置上,再通过增加了一组TCU对配公母接插件的整车线束转接到穿缸主线束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上。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第二支架和第一支架与穿缸主线束连接,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相连接且穿缸主线束和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安装在主支架的同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缸主线束包括分段式公穿缸接插件、电磁阀接插件、输入转速传感器接插件、存储器接插件、油温传感器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母接插件,存储器接插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检测元件为油温传感器或转速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包括输出转速传感器接插件和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与所述中继转接接插件的母接插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上设置第一安装板,所述中继转接接插件的公接插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且两者为卡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上设置钩型结构,所述穿缸主线束和所述输出转速传感器线束卡入钩型结构的卡槽内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的连接板和与连接板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穿缸主线束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检测元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让所述检测元件卡入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29033.6U CN220227803U (zh) | 2023-06-15 | 2023-06-15 | 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29033.6U CN220227803U (zh) | 2023-06-15 | 2023-06-15 | 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27803U true CN220227803U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917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29033.6U Active CN220227803U (zh) | 2023-06-15 | 2023-06-15 | 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27803U (zh) |
-
2023
- 2023-06-15 CN CN202321529033.6U patent/CN2202278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4684B (zh) | 产生透壁密封电气连接的装置和其相应的制造方法 | |
CN220227803U (zh) | 自动变速箱穿缸线束布置结构 | |
US20020166410A1 (en) | Vehicle speed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CN103210182A (zh) | 汽缸长度传感器安装/固定组件 | |
KR20030069106A (ko) | 도어록 장치에서의 조작력 전달 부재 | |
JPH10315797A (ja) | 自動変速機用制御装置及び自動変速機 | |
EP1216374B1 (de) | Aufbau zum elektrischen kontaktieren eines ventils | |
CN211579476U (zh) | 一种电线保护器 | |
ITMI20000937A1 (it) |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il funzionamento di una unita' di comando per comandare svolgimenti di funzionamento in un veicolo. | |
JP3465588B2 (ja) |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出力回転センサの配索構造 | |
CN221503923U (zh) | 一种集成变速器线束捆扎结构及变速器 | |
KR101133236B1 (ko) | 자동변속기의 유온센서 배선장치 | |
KR200446541Y1 (ko) | 배가름형 튜브 | |
JP3178280B2 (ja) | 油圧制御バルブの配線固定装置 | |
EP3619073B1 (en) |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lutch control unit in a transmission clutch housing | |
KR100309575B1 (ko) | 와이어링하니스 고정용 브라켓트 | |
CN219627033U (zh) | 一种车载温度扩展盒 | |
CN213846116U (zh) | 变速箱阀体线束总成 | |
CN211343058U (zh) | 一种可安装线束的发动机进油管 | |
CN218594280U (zh) | 发动机线束固定支架及车辆 | |
CN216184773U (zh) | 一种配重尾灯贯穿式安装结构 | |
CN115585260B (zh) | 一种集成式电控气动换挡执行机构 | |
CN209839287U (zh) | 电磁阀 | |
CN214379841U (zh) | 一种组合式管体 | |
CN217532769U (zh) |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传感器线束用护线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