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7738U -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7738U
CN220227738U CN202321634870.5U CN202321634870U CN220227738U CN 220227738 U CN220227738 U CN 220227738U CN 202321634870 U CN202321634870 U CN 202321634870U CN 220227738 U CN220227738 U CN 220227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chronous pulley
wheel body
piston
bearing
curb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48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进峰
钱卫锋
方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ity Fuy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ity Fuy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ity Fuy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ity Fuyou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48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7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7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7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同步带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包括轮体本部和联动轴承,所述轮体本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轮体本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花齿,所述花齿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联动轴承的外表面与轮体本部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承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侧板的内腔活动连接,前侧的所述侧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侧的所述侧板的内腔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侧连通有活塞腔,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同步带轮不方便对轮体本身和轴承之间添加润滑油,经过长时间的旋转摩擦,轮体本身会生锈,无法维持高稳定旋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活塞腔机构,使得同步带轮能够得到有效润滑,大大提高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带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背景技术
同步带轮一般由钢、铝合金、铸铁、黄铜等材料制造而成,同步带轮传动是由一根内周表面设有等间距的封闭环形胶带和相应的带轮组成。运动时,带齿与带轮的齿槽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是一种啮合传动,因为具有齿轮传动、链传动和平带传动的各种特点。现有的同步带轮与皮带啮合摩擦,由于转速过快,轮体本身和皮带之间摩擦力越来越小出现爬齿,容易使得皮带脱落,同步带轮稳定性低,其次不方便对轮体本身和轴承之间添加润滑油,经过长时间的旋转摩擦,轮体本身会生锈,无法维持高稳定的旋转,同时还减少了同步带轮的实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包括轮体本部和联动轴承,所述轮体本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轮体本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花齿,所述花齿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联动轴承的外表面与轮体本部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承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侧板的内腔活动连接,前侧的所述侧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前侧的所述侧板的内腔开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另一侧连通有活塞腔,后侧的所述侧板的内腔开设有圆孔槽,所述圆孔槽的数量为若干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孔槽贯穿侧板延伸至轮体本部的内部,所述圆孔槽位于轮体本部相邻齿之间,所述圆孔槽的内腔放置有钢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孔的底部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底部贯穿侧板连通至联动轴承的顶部,所述活塞腔内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所述第一活塞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活塞块远离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贯穿进油管,所述阻隔板表面与第二活塞块相近的一端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大小与进油管的直径大小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轴承的轴心处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贯穿联动轴承和侧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通道为Z字迷宫型,所述进气通道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腔、进油管、进气通道、第一活塞块、拉伸弹簧、第二活塞块、阻隔板、开口和密封塞的设置,方便了对轮体本身和轴承之间添加润滑油,避免了长时间旋转后轮体本身和轴承都会生锈的情况,同时同步带轮运动传递效果更好,增加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延长了同步带轮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花齿、圆孔槽和钢球的设置,增大了轮体本身与皮带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长时间旋转轮体本身和皮带发生脱落的情况,并且钢球可以起到助力旋转的作用,使得同步带轮的运动传递效果更好,增加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另一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的侧板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腔结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腔结构俯视图。
图中:1、轮体本部;2、花齿;3、侧板;4、进油孔;5、密封塞;6、联动轴承;7、轴孔;8、圆孔槽;9、钢球;10、活塞腔;11、进气通道;12、进油管;13、第一活塞块;14、拉伸弹簧;15、第二活塞块;16、阻隔板;17、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包括轮体本部1和联动轴承6,轮体本部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3,轮体本部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花齿2,通过花齿2,增大了轮体本部1和皮带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其在高速运转下脱落,增加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花齿2的数量为若干个,联动轴承6的外表面与轮体本部1的内腔固定连接,联动轴承6的两端与两侧的侧板3的内腔活动连接,联动轴承6起到主驱动的作用,用于带动轮体本部1和侧板3旋转,实现同步带轮的旋转功能,前侧的侧板3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4,前侧的侧板3的内腔开设有进气通道11,通过进油孔4,使得润滑油能够更方便进入进油管12,通过进气通道11,使得空气能够进入活塞腔10,方便了同步带轮的使用,进气通道11的另一侧连通有活塞腔10,后侧的侧板3的内腔开设有圆孔槽8,圆孔槽8的数量为若干个,通过活塞腔10,使得气压驱动第一活塞块13移动,从而方便了润滑油到达联动轴承6的表面,增加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
圆孔槽8贯穿侧板3延伸至轮体本部1的内部,圆孔槽8位于轮体本部1相邻齿之间,圆孔槽8的内腔放置有钢球9,圆孔槽8用于放置钢球9,通过钢球9,使得轮体本部1和皮带之间能够得到更好的润滑,增加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
进油孔4的底部连接有进油管12,进油管12的底部贯穿侧板3连通至联动轴承6的顶部,进油管12用于储存和流通润滑油,方便了润滑油达到联动轴承6的表面起到润滑作用,方便了润滑油润滑的下一步进行,活塞腔10内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13,第一活塞块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14,随着气压的增加,第一活塞块13开始移动,第一活塞块13的移动挤压拉伸弹簧14,拉伸弹簧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块15,拉伸弹簧14挤压带动第二活塞块15移动,从而方便了带动阻隔板16移动。
第二活塞块15远离拉伸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6,阻隔板16贯穿进油管12,第二活塞块15移动带动阻隔板16移动,阻隔板16用于阻挡润滑油到达联动轴承6的表面,起到了阻隔关闭的作用,阻隔板16表面与第二活塞块15相近的一端开设有开孔17,开孔17的直径大小与进油管12的直径大小一致,通过开孔17,使得润滑油能够流至联动轴承6的表面,方便了对联动轴承6的润滑,增加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
联动轴承6的轴心处开设有轴孔7,轴孔7贯穿联动轴承6和侧板3,轴孔7用于和转轴连接,起到了连接传动的作用,方便了同步带轮的使用。
进气通道11为Z字迷宫型,进气通道11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塞5,Z型进气通道能够有效的缓冲空气带来的气压,密封塞5可以控制进气通道11进气的开启关闭,提高了同步带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使用到同步带轮时,通过进油孔4往进油管12内部添加润滑油,然后用橡胶塞等物件将进油孔4堵住,拔出密封塞5,其次将转轴放入轴孔7的内部,皮带套设于轮体本部1的表面,转轴启动带动联动轴承6旋转,联动轴承6旋带动轮体本部1和侧板3旋转,从而整个同步带轮开始旋转,随着轮体本部1的旋转,钢球9跟随旋转,起到助力旋转的作用,同时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空气通过进气通道11进入到活塞腔10的内部,活塞腔10内部气压增大,推动第一活塞块13向内侧移动,第一活塞块13移动挤压拉伸弹簧14,拉伸弹簧14挤压推动第二活塞块15前移,第二活塞块15移动推动阻隔板16移动,当开孔17移动到进油管12内部时,润滑油缓缓经过开孔17流向联动轴承6的表面,对联动轴承6进行润滑,当开孔17与进油管12直径重合时,润滑油流动速度达到最高,使得联动轴承6能够保持润滑,维持同步带轮的高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活塞腔机构,使得同步带轮能够得到有效润滑,大大提高了同步带轮的稳定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体本部(1)和联动轴承(6),所述轮体本部(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3),所述轮体本部(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花齿(2),所述花齿(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联动轴承(6)的外表面与轮体本部(1)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承(6)的两端与两侧的所述侧板(3)的内腔活动连接,前侧的所述侧板(3)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4),前侧的所述侧板(3)的内腔开设有进气通道(11),所述进气通道(11)的另一侧连通有活塞腔(10),后侧的所述侧板(3)的内腔开设有圆孔槽(8),所述圆孔槽(8)的数量为若干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槽(8)贯穿侧板(3)延伸至轮体本部(1)的内部,所述圆孔槽(8)位于轮体本部(1)相邻齿之间,所述圆孔槽(8)的内腔放置有钢球(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4)的底部连接有进油管(12),所述进油管(12)的底部贯穿侧板(3)连通至联动轴承(6)的顶部,所述活塞腔(10)内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13),所述第一活塞块(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14),所述拉伸弹簧(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块(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块(15)远离拉伸弹簧(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6),所述阻隔板(16)贯穿进油管(12),所述阻隔板(16)表面与第二活塞块(15)相近的一端开设有开孔(17),所述开孔(17)的直径大小与进油管(12)的直径大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承(6)的轴心处开设有轴孔(7),所述轴孔(7)贯穿联动轴承(6)和侧板(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1)为Z字迷宫型,所述进气通道(11)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塞(5)。
CN202321634870.5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Active CN220227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4870.5U CN220227738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4870.5U CN220227738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7738U true CN220227738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4870.5U Active CN220227738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7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4756A (zh) 一种槽型钢轨润滑涂油装置
CN220227738U (zh) 一种高稳定型同步带轮
CN113602764B (zh) 一种耐磨型托辊
CN208364729U (zh) 一种新型自润滑齿轮
CN105333120A (zh) 带风冷、集油润滑和消隙结构的减速器
CN211624160U (zh) 一种高速轴齿轮自润滑装置
CN201190785Y (zh) 加工机变速齿轮的润滑冷却结构
CN110821874B (zh) 一种风机自润滑轴承座及自润滑方法
CN112922955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球头总成用立式组装工装
CN219623104U (zh) 一种用于乘用汽车的采用空心轴销环的内星轮
CN2577038Y (zh) 摩托车发动机湿式多片离合器润滑装置
CN205064350U (zh) 一种甩油环
CN215172028U (zh) 一种耐磨型传动齿轮
CN212536622U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润滑结构
CN208057679U (zh) 一种双排链轮式回转支承
CN218778212U (zh) 一种高耐磨密封托辊
CN220248859U (zh) 一种高速自润滑齿轮
CN220581634U (zh) 自润滑差速器壳体
CN218882969U (zh) 具有冷却润滑结构的联接装置
CN210978434U (zh) 一种汽车防润差速器
CN217761949U (zh) 一种差速器轴承座
CN220523274U (zh) 一种自润滑式皮带轮传动组件
CN210397666U (zh) 一种轴承自动润滑行星轮轴润滑装置
CN218992273U (zh) 一种内置润滑油的链轮
CN211977121U (zh) 一种便携式冷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