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7638U -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7638U
CN220227638U CN202321445311.XU CN202321445311U CN220227638U CN 220227638 U CN220227638 U CN 220227638U CN 202321445311 U CN202321445311 U CN 202321445311U CN 220227638 U CN220227638 U CN 220227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lock
valve
assembly
oil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45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星
郑翰林
桂林肖
谭亮
龙刚
潘桃生
丛侃
黄翔宇
唐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ing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ing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ing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ingx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453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7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7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7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阻尼调节器,包括阀块组件和蓄能器组件,所述阀块组件和蓄能器组件连接;所述阀块组件包括阀块本体、电磁阀和被动阀片;所述阀块本体具有至少两条分流通道,以及与分流通道连通的主通道;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分流通道;所述被动阀片设置于主通道内,用于保持蓄能器组件的基础阻尼。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实现减振器阻尼调节的基础上,满足基础阻尼要求,避免电控失效的情况下,车辆无法继续行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阻尼调节器的阻尼调节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被动减振器,阻尼固定不可调节,且内置式阀片组合,阻尼匹配调试比较麻烦。在此基础上,部分厂商提供了一种CDC半主动减振器,其阻尼通过比例阀调节,具体为改变电流大小,调节阀口流量。但目前CDC半主动减振器的产品一致性差、制造成本较高、阻力响应时间偏慢,暂时还未得到批量应用。
另外,虽然一些厂商提出了通过油液实现阻尼调节,但是在电控失效时,车辆无法继续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调节器,能够在实现减振器阻尼调节的基础上,满足基础阻尼要求,避免电控失效的情况下,车辆无法继续行驶。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阻尼调节器的阻尼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阻尼调节器,包括阀块组件和蓄能器组件,所述阀块组件和蓄能器组件连接;
所述阀块组件包括:
阀块本体,所述阀块本体具有至少两条分流通道,以及与分流通道连通的主通道;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分流通道;以及
被动阀片,所述被动阀片设置于主通道内,用于保持蓄能器组件的基础阻尼。
油液通过分流通道进入阀块本体,通过电磁阀的启闭实现油液流量控制,从而满足阻尼调节需求;而在此基础上,由于电磁阀为电控,因而在电控失效时,通过被动阀片保证基础阻尼,使得车辆行驶高度不变,从而满足车辆安全继续行驶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与主通道连通,所述溢流通道具有溢流阀。
所述溢流阀可释放减振器突然压力阶跃时的油液压力。
优选的,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分配通道,所述分配通道与分流通道流通,所述分配通道具有分配阀。
油液通过分配通道进入阀块本体,从而使油液仅从一个通道即可进入多个分流通道,从而减少阀块本体的开孔数量,同时,也减少管路布置。
优选的,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补油通道,所述补油通道与主通道连通,所述补油通道具有单向阀。
当阻尼调节器内油液量不足时,可通道补油通道进行补油,由于补油通道为单向阀,因此在保证油液无法泄漏的情况下,提高了补油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连通于主通道和分流通道。
阻尼调节器内的油液通过出油通道进入减振器,从而实现悬架高度调节。
优选的,所述蓄能器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与阀块本体连接;以及
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在壳体内,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将壳体分隔为油腔和气腔;
其中,所述主通道与油腔连通,任意一个分流通道与油腔连通。
所述活塞组件实现油腔和气腔的压力平衡,以保证减振器的刚度要求。
优选的,所述气腔设有气流通道,用于向气腔补气。
通过气流通道向气腔预充气体,使得油液进入油腔后,能够使活塞组件的两侧得到压力平衡,并可以此壳体具有适当的气压,从而满足调节悬架的刚度要求。
一种阻尼调节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阻尼调节器;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阀块组件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可实现阻尼调节器的远程操控,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罩壳,所述罩壳与阀块本体连接;以及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设置于罩壳内,所述驱动构件与电磁阀通信连接。
所述驱动构件能够满足电磁阀的远程控制要求,从而使用户获得悬架的多模式切换要求。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蓄能器组件位于平衡状态时,主通道内的油液压力。
在压力传感器获得主通道内的油液压力后,使气腔内的气压得到改变,以自动化的方式,更好的在任意时刻满足悬架的刚度要求。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对电磁阀的操作,控制油液进入减振器的流量,从而实现多档位的阻尼调节,为车辆提供更多的操控模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电控失效的情况下,稳定车辆悬架高度,使车位保持在某一状态继续行驶,确保驾驶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调节悬架的刚度,以符合实际车辆的形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块组件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阀块组件另外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能器组件的剖面图;
图8为图2的右视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图。
图中:100-阀块组件;200-蓄能器组件;300-控制组件;1-阀块本体;2-电磁阀;3-分流通道;4-主通道;5-溢流通道;6-溢流阀;7-分配通道;8-分配阀;9-补油通道;10-单向阀;11-出油接头;12-壳体;13-活塞本体;14-密封圈;15-气流通道;16-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阻尼调节器,包括阀块组件100和蓄能器组件200,所述阀块组件100和蓄能器组件200连接;所述阀块组件100包括阀块本体1、电磁阀2和被动阀片;所述阀块本体1具有至少两条分流通道3,以及与分流通道3连通的主通道4;所述电磁阀2设置于分流通道3;所述被动阀片设置于主通道4内,用于保持蓄能器组件200的基础阻尼。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需要实现阻尼舵机调节,因而分流通道3的数量不少于两条,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是三条、四条、五条或更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通道3为三条,对应的,电磁阀2为三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2为高速电磁阀2,其具有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当油液进入阻尼调节器后,其在主通道4内将压力给予被动阀片,使蓄能器组件200保持基础阻尼,在此基础上,油液通过不同数量的分流通道3流入,使得作用于蓄能器组件200的油液量不同,以实现阻尼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阀片为可以直接使用的SN型双作用阀,其能够对油液的节流形成压缩运动的阻尼力,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使阻尼调节器具有基础阻尼,从而保证车轮行驶安全性。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阀块本体1还具有溢流通道5,所述溢流通道5与主通道4连通,所述溢流通道5具有溢流阀6。
当车辆行驶于不够平坦的道路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颠簸,在该过程中,减振器会受到突然的压力阶跃,此时油液突然大量回流,大量的油液极大的提高了阀块组件100内的液压,因而,为了保证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突然回流的油液可通过溢流通道5排出,从而释放缸内压力。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阀块本体1还具有分配通道7,所述分配通道7与分流通道3流通,所述分配通道7具有分配阀8。
所述分配通道7实际为油液入口,通过分配阀8的开启,使得油液能够进入到阀块组件100内,油液经主通道4进入各条分流通道3中,当分流通道3的电磁阀2开启后,油液即可作用于外接的减振器和蓄能器组件200。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阀块本体1还具有补油通道9,所述补油通道9与主通道4连通,所述补油通道9具有单向阀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补油通道9能够直接将油液补充至主通道4。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阀块本体1还具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连通于主通道4和分流通道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油通道具有出油接头11,其与减振器连接,油液通过出油通道进出减振器,以使悬架高度得到改变。
如图5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阀块组件100整体紧凑,本实施例中的阀块本体1为方形结构,溢流阀6、电磁阀2分别位于阀块本体1的四角;所述单向阀10位于阀块本体1的左侧,溢流阀6位于阀块本体1的下侧;所述出油通道位于阀块本体1的右侧。如此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使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可见,如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在使用本实施例时,油液从分配通道7经分配阀8进入阀块本体1后,可以直接从出油通道的出油接头11流入减振器和主通道4,通过主通道4的油液作用于蓄能器组件200;经主通道4进入分流通道3的油液视对应电磁阀2的启闭情况,通过分流通道3而作用于蓄能器组件200。
由此,当油液进入减振器后,即可实现悬架的高度调节,并且以蓄能器组件200实现刚度调节,且利用蓄能器组件200获得基础阻尼。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蓄能器组件200包括壳体12和活塞组件;所述壳体12与阀块本体1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在壳体12内,与壳体12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将壳体12分隔为油腔和气腔;所述主通道4与油腔连通,任意一个分流通道3与油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本体13,所述活塞本体13的外圆面与壳体12的内圆面接触,所述活塞本体13在壳体12内还具有滑动能力,以使液压和/或气压能够推动或拉动活塞本体13运动。为了保证气腔和油腔之间的密封性,所述活塞本体13的外圆面还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14的圆形环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环槽的数量为三个,由此确保油液不会从油腔渗入气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腔设有气流通道15,用于向气腔补气。
所述气流通道15的中轴线与壳体1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以提高补气效率。由此,当阀块组件100分别连接蓄能器组件200和减振器后,若阀块组件100内通入油液,在油液进入油腔后,油液压力和气腔压力得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蓄能条件。
在上述阻尼调节器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阻尼调节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300;所述控制组件300与阀块组件10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300包括罩壳和驱动构件;所述罩壳与阀块本体1连接;所述驱动构件设置于罩壳内,所述驱动构件与电磁阀2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构架包括通讯接口和驱动控制板;所述通讯接口电性连接于驱动控制板,并电性连接于外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板电性连接于电磁阀2。
当外部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后,经通讯接口将信号传递至驱动控制板,由驱动控制板操作电磁阀2启闭,以实现油液流量调节。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30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6,用于检测蓄能器组件200位于平衡状态时,主通道4内的油液压力。
可知的是,所述气流通道15外接有气源,气腔通过气源补气。此外,气流通道15处设置有相应的气体单向阀。当压力传感器16采集到油液压力后,将压力信息反馈至气源,判断是否需要补气,从而满足调节悬架的刚度的需求,同样的,也可以将压力信息反馈至油源,判断是否需要补油。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6的实际位置临近于单向阀10,远离分配通道7和出油通道,以使检测的压力值更为准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块组件和蓄能器组件,所述阀块组件和蓄能器组件连接;
所述阀块组件包括:
阀块本体,所述阀块本体具有至少两条分流通道,以及与分流通道连通的主通道;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于分流通道;以及
被动阀片,所述被动阀片设置于主通道内,用于保持蓄能器组件的基础阻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与主通道连通,所述溢流通道具有溢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分配通道,所述分配通道与分流通道流通,所述分配通道具有分配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补油通道,所述补油通道与主通道连通,所述补油通道具有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本体还具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连通于主通道和分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与阀块本体连接;以及
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在壳体内,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组件将壳体分隔为油腔和气腔;
其中,所述主通道与油腔连通,任意一个分流通道与油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设有气流通道,用于向气腔补气。
8.一种阻尼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阻尼调节器;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阀块组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罩壳,所述罩壳与阀块本体连接;以及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设置于罩壳内,所述驱动构件与电磁阀通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阻尼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蓄能器组件位于平衡状态时,主通道内的油液压力。
CN202321445311.XU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Active CN220227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311.XU CN220227638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45311.XU CN220227638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7638U true CN220227638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45311.XU Active CN220227638U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7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8294B2 (en) Active-passive dual mode switchabl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for
CN100540939C (zh) 衰减力调整式液压缓冲器
WO2020253443A1 (zh) 半主动抗蛇行减振器及减振系统、车辆
JP2003166584A (ja) 減衰力調整式油圧緩衝器
JP4403475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13542383A (ja) 並列構造のアキュムレータを備えた油圧駆動回路
EP3357722A1 (en) Suspension device
CN113586645B (zh) 一种多级调节阻尼阀及使用该阻尼阀的减振器、悬架系统
JPH06502824A (ja) 車両に用いられる懸架システム
CN106427455A (zh) 车辆悬架和车辆
EP3357723A1 (en) Suspension device
CN220227638U (zh) 一种阻尼调节器及一种阻尼调节系统
CN108223493A (zh) 一种先导比可变的平衡阀
JPH02298681A (ja) 油圧制御システム
WO2023125961A1 (zh) 液压式主动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679144B (zh) 汽车悬架及其先导式半主动阻尼器
CN103015473A (zh) 挖掘机、动臂对回转优先控制方法及优先阀
CN111038207B (zh) 油气悬挂模组、油气悬挂系统及车辆
CN109356955B (zh) 一种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用带多层附加气室的空气弹簧
CN113700791A (zh) 一种减振系统及减振系统控制方法
CN115059717B (zh) 阻尼无级可调车辆悬架减振器
CN220706295U (zh) 一种半主动阻尼阀阀系装置
CN218718418U (zh) 一种导向器及减震器
CN220015918U (zh) 用于减振器的流量调节阀、减振器和车辆
CN214092843U (zh) 一种自适应可变阻尼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