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797U -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797U
CN220220797U CN202321957629.6U CN202321957629U CN220220797U CN 220220797 U CN220220797 U CN 220220797U CN 202321957629 U CN202321957629 U CN 202321957629U CN 220220797 U CN220220797 U CN 220220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limiting
vehicle body
handl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76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东平
顾峥嵘
杨晓燕
王贤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raus Mafi Machiner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raus Mafi Machiner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raus Mafi Machiner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raus Mafi Machiner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76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的运输车,包括车体、前限位组件和后限位组件,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的模具承载面;所述前限位组件包括操作杆和前限位块,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前限位块连接,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车体活动连接,当所述操作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前限位块凸出于所述模具承载面,用于限制所述模具的前端位置,当所述操作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前限位块低于所述模具承载面;所述后限位组件设于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前限位组件相对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模具的后端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前限位组件的状态可以调节,当操作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前限位组件与后限位组件配合,能够防止运输车移动时模具滑落,提高了运输车运输模具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运输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是现代汽车中常见的配置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车内的采光和通风,还可以提高车内的舒适度和美观度。汽车天窗的生产需要经过设计、制造、安装等多个环节。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车型和客户需求确定天窗的尺寸、形状、材质等参数,在制造阶段,需要进行模具制造、玻璃包边、钣金加工、玻璃加工等工艺流程。在安装阶段,需要将天窗安装在车顶上,并进行密封、调试等工作。
在玻璃包边过程中,需要将模具安装在模架上,并将聚氨酯发泡剂注入模具中,模具在模架上进行翻转、合模和开模操作,最后聚氨酯发泡剂固化形成天窗的塑料部件。由于不同车型、不同客户的天窗尺寸形状不一致,使用的模具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将模架上的模具进行更换。
对于一些大型模具,有些工厂采用起重机和人工来更换模具,一方面起重机更换模具时容易发生歪拉斜吊的违章操作,钢丝绳在拉动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模具损伤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拉动距离很难控制,操作人员完全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操作,极易造成用力不当而使模具滑落地面伤人的事故。
由于不同厂房地面水平高度不一致,每台模架下模板离地的高度都存在差异。为了将模具直接从而模架上平移至换模装置上,避免使用起重机移动模具,可调整高度的换模装置应运而生。在移动模具前,需要先对换模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来适配模架高度,而人工对齐准确性低,调节效率低,影响换模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模具的运输车,提高模具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的模具承载面;
前限位组件,所述前限位组件包括操作杆和前限位块,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前限位块连接,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车体活动连接,当所述操作杆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前限位块凸出于所述模具承载面,用于限制所述模具的前端位置,当所述操作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前限位块低于所述模具承载面;
后限位组件,所述后限位组件设于所述车体上,且与所述前限位组件相对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模具的后端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限位组件包括连动杆和限位转轴,所述连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杆、所述限位转轴连接,所述限位转轴与所述前限位块连接,所述操作杆相对于所述车体移动,带动所述限位转轴绕其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设有两个限位安装块,所述操作杆活动穿过限位安装块与所述前限位块连接,所述操作杆上处于两个限位安装块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限位安装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远离所述前限位块的一侧,当所述操作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车还包括模具锁定组件,所述模具锁定组件包括锁定销、手柄和锁定座,所述锁定销与所述模具承载面垂直设置,且能够插入所述模具的锁孔中,所述手柄与所述锁定座活动连接,且与所述锁定销连接,当所述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销凸出于所述运输车的模具承载面,当所述手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销低于所述运输车的模具承载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销上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手柄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当所述锁定销低于所述模具承载面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座包括水平安装板和两个垂直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与所述车体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安装板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水平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手柄和所述锁定销设置在两个垂直安装板之间,所述手柄的轴线与所述锁定销的轴线成夹角设置,所述手柄通过锁定转轴与所述锁定座转动连接,所述锁定转轴依次穿过一个所述垂直安装板、所述手柄与另一个所述垂直安装板连接,所述手柄绕所述锁定转轴的轴线转动,用于带动所述锁定销沿自身轴线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和所述锁定销通过销连接轴连接,所述手柄的一端上设有销连接U型槽,所述锁定销的一端设于所述销连接U型槽内,两个所述垂直安装板上设有长条形的销限位孔,所述销连接轴的两端设于所述销限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设有多个侧限位组件,多个所述侧限位组件分布在所述车体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模具的两侧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限位组件包括后限位板、调节杆和缓冲橡胶,所述后限位板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后限位板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有缓冲橡胶,用于与模具抵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后限位板与螺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设有车体限位组件,所述车体限位组件用于与定位架抵接,所述车体限位组件的结构与所述后限位组件结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设有模具支撑件,所述模具支撑件的上端面形成所述模具承载面,所述模具支撑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并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辊轴,所述辊轴用于与所述模具的下端面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该运输车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操作杆由第一位置调节至第二位置,前限位块低于模具承载面,前限位组件处于非限位状态,然后将模具由模架移动到运输车上,或将模具由运输车移动到模架上,最后将操作杆由第一位置调节至第二位置,前限位块高于模具承载面,前限位组件处于限位状态,模具的前端位置由前限位组件限制,模具的后端位置由后限位组件限制,可推动运输车将模具运输至其他地方。因此前限位组件的状态可以调节,当操作杆处于第一位置时,前限位组件与后限位组件配合,能够防止运输车移动时模具滑落,提高了运输车运输模具的安全性。
2、操作杆相对于车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可以带动限位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限位转轴再带动前限位块低于或高于运输车的模具承载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当操作杆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垫片与限位安装块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垫片与前限位块的最远距离,当操作杆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垫片压缩第二弹性件,并限制第一垫片与前限位块的最近距离,且操作杆处于第一位置时,需要外力推动操作杆使第二弹性件压缩,操作杆才能切换为第二位置,并且只要撤销操作杆上的外力,操作杆就能在第二弹性件的反弹作用力下自动复位,前限位组件安全可靠,能够避免误触导致模具滑落。
4、模具锁定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推动模具靠近模具锁定组件,此时锁定销高于模具承载面,模具的底面抵接锁定销,推动锁定销向下移动,压缩第三弹性件,直到锁定销进入模具的锁孔区域,第三弹性件复位,锁定销向上移动插入锁孔中,完成模具的锁定。之后转动手柄带动锁定销低于模具承载面,推动模具远离模具锁定组件,就能完成模具解锁。外力转动手柄或推动锁定销均能使第三弹性件压缩,锁定销低于运输车的模具承载面,撤销外力后,第三弹性件反弹作用力带动手柄、锁定销自动复位,手柄回到第一位置,锁定销高于运输车的模具承载面,因此该模具锁定组件可自动锁定,且必须手动解锁,提高了锁定效率和移动安全性。
5、后限位组件可以通过调节杆调整后限位组件与前限位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的模具尺寸。
6、模具支撑件由两个第二支撑板组成并形成安装槽,便于辊轴的安装和拆卸,辊轴安装后,模具在模架与运输车之间的搬运更加轻松省力,提高模具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换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模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输车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限位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限位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锁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具锁定组件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结构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结构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换模装置;10、运输车;11、车体;111、对接部;112、模具支撑件;1121、第二支撑板;113、辊轴;114、凹槽;12、前限位组件;121、操作杆;122、前限位块;123、连动杆;124、限位转轴;125、限位安装块;126、第一垫片;127、第二弹性件;13、模具锁定组件;131、锁定销;132、手柄;133、锁定座;1331、水平安装板;1332、垂直安装板;1333、销限位孔;134、锁定转轴;135、第二垫片;136、第三弹性件;137、销连接轴;138、销限位块;139、销连接块;14、导向板;15、车体限位组件;16、后限位组件;161、缓冲橡胶;162、调节杆;163、后限位板;17、侧限位组件;18、把手;19、万向轮;20、定位结构;21、定位架;211、定位板;212、第一弹性件;213、第一支撑板;214、固定板;215、螺杆;216、定位板限位部;22、升降部;221、卡块;23、驱动器;231、气袋;24、检测器;25、左右定位块;26、升降导向板;27、保护板;28、检测安装板;30、模具;40、模架;41、下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模装置100,包括运输车10和定位结构20;
其中,运输车10用于运输模具30;定位结构20包括定位架21和升降部22,定位架21用于与模架40的下模板41连接,升降部22可升降地设置在定位架21上,运输车10上设有对接部111,对接部111与升降部22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换模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先将运输车10的对接部111与定位结构20的升降部22连接,再调节升降部22与定位架21的相对位置,使得对接部111的高度与模架40的下模板41的高度一致,由于定位架21与模架40连接,此时可以顺着模架40的下模板41和定位架21将模具30推动到运输车10上,再断开对接部111与升降部22的连接,利用运输车10将模具30运输到其他模架40上,再次连接对接部111和升降部22,顺着运输车10的对接部111和定位架21将模具30运输到模架40的下模板41上,完成模具30的换模工作。该换模装置100通过定位结构20与模架40连接,确定了模架40下模板41的位置和高度,并设置了升降部22,通过升降部22带动运输车10的对接部111移动,调节对接部111的高度,使运输车10的一侧抬高,模具30在模架40与运输车10之间的移动没有高度差,提高换模安全性和换模效率。
具体地,如图3、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升降部22上设有卡块221,对接部111上设有凹槽114,卡块221能够插入凹槽114中。通过卡块221和凹槽114将升降部22和对接部111连接,因此升降部22可以带动对接部111抬高或降低,避免对接部111在升降部22上滑动,并且连接和拆卸效率高。
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架21包括定位板211,定位板211的上端面与下模板41的上端面齐平设置,卡块221设于升降部22与定位板211之间,对接部111呈阶梯状,对接部1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对接部的上端面,第一对接部伸入升降部22与定位板211之间,当定位板211和升降部22夹紧第一对接部时,第二对接部的上端面与定位板211的上端面齐平。因此,对接部111与升降部22连接时,第一对接部伸入升降部22与定位板211之间,卡块221伸入凹槽114中,升降部22带动对接部111升高,直到对接部111与定位板211抵接,停止升高,第二对接部的上端面刚好与定位板211的上端面齐平,由于定位板211的上端面已经预先安装为与下模板41的上端面齐平,因此下模板41的上端面、定位板211的上端面、第二对接部的上端面处于同一高度上,可以顺着下模板41、定位板211将模具30推动到运输车10上。定位板211使得升降部22的终点固定,无需反复升降来确定对接部111的高度,提高高度调节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中,定位板211与升降部22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12。第一弹性件212为定位板211与升降部22提供缓冲作用力,避免升降幅度过大损坏定位板211。
同时,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架2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213和固定板214,固定板2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13连接,升降部22设于定位板211与固定板214之间,定位板211与固定板214之间设有驱动器23,驱动器23用于驱动升降部22相对于固定板214进行升降。为了固定定位架21的位置,两个第一支撑板213可以通过螺钉与地面固定连接,使得定位架21与模架40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因此,下模板41可以通过滑动轨道搭接在定位板211的让位槽上,实现下模板41的上端面与定位板211的上端面齐平。两个第一支撑板213和固定板214形成工字型的定位架21,并通过第一支撑板213固定在地面上,有利于提高定位架21的承重能力,适应不同型号的模具30,进而提高高度调节的稳定性。
并且,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架21上设有多个螺杆215,螺杆215上设有定位板限位部216,定位板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213连接,螺杆215穿过定位板211与第一支撑板213螺纹连接,定位板限位部216设于定位板211与第一支撑板213之间。因此,在安装定位架21时,可以通过控制螺杆215插入第一支撑板213的深度来调节定位板211的高度,适应厂房地面不平整带来的高度差,保证定位板211的上端面与下模板41的上端面齐平。
继续参照图13和图14,驱动器23包括气袋231和流量阀,气袋231设于升降部22和固定板214之间,气袋231通过流量阀与气源连通,气袋231的进气管道穿过固定板214与气源连接,进气管道上设有流量阀。通过气袋231的膨胀和收缩来驱动升降部22相对于定位架21升高或降低,升降的精度高,适用于底板不平整导致的微小高度差。
进一步地,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定位架21上设有检测器24,检测器24与卡块221正对设置,用于检测对接部111;换模装置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检测器24、驱动器23电连接,当检测器24检测到对接部111,控制器控制驱动器23启动。通过检测器24和控制器,运输车10与定位结构20对接后,自动开始升降,直到对接部111与定位板211抵接,实现了自动化高度调节,有利于提高换模效率。
其中,定位架21上设有检测安装板28,检测安装板28上设有长条形的检测安装槽,检测器24设于检测安装槽中,且能沿检测安装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检测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对接部111的插接方向相同,便于检测器24检测到不同插接深度的对接部111。
如图1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定位结构20还包括升降导向板26,升降导向板26设于定位架21的两侧,升降导向板26上设有升降导向孔,升降导向板26一端与固定板214连接,升降导向板26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升降部22连接,螺钉穿过升降导向孔与升降部22连接,螺钉随着升降部22在升降导向孔内上下移动,用于限制升降部22的上下位置。
定位结构20还包括保护板27,保护板27设于定位架21上远离运输车10的一侧,用于放置注塑液体损坏定位结构20。
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车10上设有导向板14,定位架21的两侧均设有左右定位块25,导向板14能够插入两个左右定位块25之间,使得导向板14的两侧分别与定位块的侧面抵接。导向板14和左右定位块25用于限制定位结构20和运输车10的左右位置,当导向板14插入两个左右定位块25之间时,卡块221刚好可以插入凹槽114中。
具体地,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车10上设有前限位组件12,前限位组件12包括操作杆121和前限位块122,操作杆121与前限位块122连接,操作杆121与运输车10活动连接,当操作杆121处于第一位置时,前限位块122凸出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用于限制模具30的前端位置,当操作杆121处于第二位置时,前限位块122低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因此,前限位组件12的状态可以调节,当操作杆121处于第一位置时,前限位组件12处于限位状态,能够限制模具30由模架40移动到运输车10上,或限制模具30由运输车10上移动到模架40上,用于防止运输车10移动时模具30滑落,提高了运输车10运输模具3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前限位组件12包括连动杆123和限位转轴124,连动杆123的两端分别与操作杆121、限位转轴124连接,限位转轴124与前限位块122连接,操作杆121相对于运输车10移动,带动限位转轴124绕其轴线转动。操作杆121相对于运输车10沿水平方向移动,可以带动限位转轴124绕自身轴线转动,限位转轴124再带动前限位块122低于或高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其中操作杆121通过连接轴与连动杆123连接。
并且,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车10上设有两个限位安装块125,操作杆121活动穿过限位安装块125与前限位块122连接,操作杆121上处于两个限位安装块125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垫片126,第一垫片126与限位安装块125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27,第一垫片126位于第二弹性件127远离前限位块122的一侧,当操作杆12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27处于压缩状态。当操作杆12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垫片126与限位安装块125抵接,用于限制第一垫片126与前限位块122的最远位置,当操作杆12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垫片126压缩第二弹性件127,并限制第一垫片126与前限位块122的最近位置。因此操作杆121处于第一位置时,需要外力推动操作杆121使第二弹性件127压缩,操作杆121才能切换为第二位置,并且只要撤销操作杆121上的外力,操作杆121就能在第二弹性件127的反弹作用力下自动复位,前限位组件12安全可靠,避免误触导致模具30滑落。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前限位组件12设置在模具支撑件112的侧面,与定位板211同一高度安装,且当对接部111的凹槽114与升降部22的卡块221连接时,前限位组件12的操作杆121与定位板211抵接,定位板211推动操作杆121移动,使前限位块122低于模具30承接面。因此当卡块221完全插进凹槽114中,定位板211同时带动操作杆121移动,使前限位块122低于模具承载面,模具30可以在模架40和运输车10之间移动,当卡块221脱离凹槽114,第二弹性件127带动操作杆121复位,使前限位块122高于模具承载面,模具30被锁定在运输车10上。不需要人工操作,前限位组件12实现了自动化切换状态,既保证模具30移动的安全性,又提高了换模效率。
具体地,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车10上设有模具锁定组件13,模具锁定组件13包括锁定销131、手柄132和锁定座133,锁定销131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垂直设置,且能够插入模具30的锁孔中,手柄132与锁定座133活动连接,且与锁定销131连接,当手柄132处于第一位置时,锁定销131凸出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当手柄132处于第二位置时,锁定销131低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
进一步地,手柄132的轴线与锁定销131的轴线成夹角连接,手柄132通过锁定转轴134与锁定座133转动连接,手柄132绕锁定转轴134的轴线转动,用于带动锁定销131沿自身轴线移动,锁定销131上设有第二垫片135,第二垫片135与手柄132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136,当锁定销131低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时,第三弹性件136压缩。
其中,锁定座133包括水平安装板1331和两个垂直安装板1332,水平安装板1331与运输车10连接,两个垂直安装板1332相对设置,与水平安装板13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手柄132和锁定销131设置在两个垂直安装板1332之间,锁定转轴134依次穿过一个垂直安装板1332、手柄132与另一个垂直安装板1332连接。
并且,手柄132和锁定销131通过销连接轴137连接,手柄132的一端上设有销连接U型槽,锁定销131的一端设于销连接U型槽内,两个垂直安装板1332上设有长条形的销限位孔1333,销连接轴137依次穿过销限位孔1333、销连接U型槽的侧壁、锁定销131、销连接U型槽的侧壁和销限位孔1333,当手柄132相对于锁定座133转动时,带动销连接轴137在销连接U型槽中上下移动,带动锁定销131上下移动,用于限制锁定销131的上下移动位置。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锁定座133还包括销连接块139和销限位块138,销连接块139、销限位块138均活动套设于锁定销131上,销连接块139的两端设有板连接部,板连接部与垂直安装板1332连接,销限位块138也与垂直安装板1332连接,销限位块138设于第二垫片135与板连接部之间。当手柄13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垫片135与销限位块138抵接,用于进一步限制锁定销131的最高位置,当手柄13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垫片135压缩第三弹性件136。
因此外力转动手柄132或推动锁定销131均能使第三弹性件136压缩,锁定销131低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撤销外力后,第三弹性件136反弹作用力带动手柄132、锁定销131自动复位,手柄132回到第一位置,锁定销131高于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在使用过程中,推动模具30靠近模具锁定组件13,此时锁定销131高于模具承载面,模具30的底面抵接锁定销131,推动锁定销131向下移动,压缩第三弹性件136,直到锁定销131进入模具30的锁孔区域,第三弹性件136复位,锁定销131向上移动插入锁孔中,完成模具30的锁定。之后转动手柄132带动锁定销131低于模具承载面,推动模具30远离模具锁定组件13,就能完成模具30解锁。
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运输车10包括车体11和模具支撑件112,模具支撑件112设于车体11上,模具支撑件112的上端面形成模具承载面,模具支撑件1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121,两个第二支撑板1121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并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多个辊轴113,辊轴113用于与模具30抵接。
其中,对接部111与模具支撑件112连接,第二对接部的上端面与模具承载面齐平。对接部111包括两个与第二支撑板1121连接的对接板,对接板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形成凹槽114。
并且,车体11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模具支撑件112,模具锁定组件13设于两个模具支撑件112之间,每个模具支撑件112上均设有一个前限位组件12和一个车体限位组件15。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车体11上设有后限位组件16和多个侧限位组件17,后限位组件16设于模具30的后侧,用于限制模具30的后端位置,多个侧限位组件17分布在模具30的两侧,用于限制模具30的两侧位置。
其中,后限位组件16包括后限位板163、调节杆162和缓冲橡胶161,后限位板163与车体11连接,调节杆162与后限位板163螺纹连接,调节杆162的一端设有缓冲橡胶161,用于与模具30抵接,调节杆162的另一端穿过后限位板163与螺母连接。因此后限位组件16可以通过调节杆162调整后限位组件16与前限位组件12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的模具30尺寸。
并且,侧限位组件17包括侧限位座和侧限位柱,侧限位座与车体11连接,侧限位柱设于侧限位座的上端面,侧限位柱的圆周面用于与模具30的两侧抵接。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车体11上设有车体限位组件15,车体限位组件15用于与定位架21抵接,用于限制运输车10与定位架21的相对位置。车体限位组件15的结构与后限位组件16结构相同,包括车体限位板、调节杆162和缓冲橡胶161,车体限位板与车体11连接,调节杆162与车体限位板螺纹连接,调节杆162的一端设有缓冲橡胶161,用于与定位架21抵接,调节杆162的另一端穿过车体限位板与螺母连接。车体限位组件15能够调节运输车10与定位架21的距离,进而调节前限位组件12的操作杆121的缩进距离。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车体11的两侧设有把手18,车体1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模具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11),所述车体(11)上设有用于放置模具(30)的模具承载面;
前限位组件(12),所述前限位组件(12)包括操作杆(121)和前限位块(122),所述操作杆(121)与所述前限位块(122)连接,所述操作杆(121)与所述车体(11)活动连接,当所述操作杆(121)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前限位块(122)凸出于所述模具承载面,用于限制所述模具(30)的前端位置,当所述操作杆(12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前限位块(122)低于所述模具承载面;
后限位组件(16),所述后限位组件(16)设于所述车体(11)上,且与所述前限位组件(12)相对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模具(30)的后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限位组件(12)包括连动杆(123)和限位转轴(124),所述连动杆(1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操作杆(121)、所述限位转轴(124)连接,所述限位转轴(124)与所述前限位块(122)连接,所述操作杆(121)相对于所述车体(11)移动,带动所述限位转轴(124)绕其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1)上设有两个限位安装块(125),所述操作杆(121)活动穿过限位安装块(125)与所述前限位块(122)连接,所述操作杆(121)上处于两个限位安装块(125)之间的位置设有第一垫片(126),所述第一垫片(126)与所述限位安装块(125)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27),所述第一垫片(126)位于所述第二弹性件(127)远离所述前限位块(122)的一侧,当所述操作杆(121)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27)处于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10)还包括模具锁定组件(13),所述模具锁定组件(13)包括锁定销(131)、手柄(132)和锁定座(133),所述锁定销(131)与所述模具承载面垂直设置,且能够插入所述模具(30)的锁孔中,所述手柄(132)与所述锁定座(133)活动连接,且与所述锁定销(131)连接,当所述手柄(13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销(131)凸出于所述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当所述手柄(13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定销(131)低于所述运输车(10)的模具承载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销(131)上设有第二垫片(135),所述第二垫片(135)与所述手柄(132)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136),当所述锁定销(131)低于所述模具承载面时,所述第三弹性件(136)处于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座(133)包括水平安装板(1331)和两个垂直安装板(1332),所述水平安装板(1331)与所述车体(11)连接,两个所述垂直安装板(1332)相对设置,且与所述水平安装板(13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手柄(132)和所述锁定销(131)设置在两个垂直安装板(1332)之间,所述手柄(132)的轴线与所述锁定销(131)的轴线成夹角设置,所述手柄(132)通过锁定转轴(134)与所述锁定座(133)转动连接,所述锁定转轴(134)依次穿过一个所述垂直安装板(1332)、所述手柄(132)与另一个所述垂直安装板(1332)连接,所述手柄(132)绕所述锁定转轴(134)的轴线转动,用于带动所述锁定销(131)沿自身轴线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2)和所述锁定销(131)通过销连接轴(137)连接,所述手柄(132)的一端上设有销连接U型槽,所述锁定销(131)的一端设于所述销连接U型槽内,两个所述垂直安装板(1332)上设有长条形的销限位孔(1333),所述销连接轴(137)的两端设于所述销限位孔(13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1)上设有多个侧限位组件(17),多个所述侧限位组件(17)分布在所述车体(11)的两侧,用于限制所述模具(30)的两侧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组件(16)包括后限位板(163)、调节杆(162)和缓冲橡胶(161),所述后限位板(163)与所述车体(11)连接,所述调节杆(162)与所述后限位板(163)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162)的一端设有缓冲橡胶(161),用于与模具(30)抵接,所述调节杆(162)的另一端穿过后限位板(163)与螺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1)上设有车体限位组件(15),所述车体限位组件(15)用于与定位架(21)抵接,所述车体限位组件(15)的结构与所述后限位组件(16)结构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1)上设有模具支撑件(112),所述模具支撑件(112)的上端面形成所述模具承载面,所述模具支撑件(1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121),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121)之间设有一定间距并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辊轴(113),所述辊轴(113)用于与所述模具(30)的下端面抵接。
CN202321957629.6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Active CN220220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7629.6U CN220220797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7629.6U CN220220797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797U true CN220220797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3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7629.6U Active CN220220797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7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20797U (zh) 一种模具的运输车
WO2019210735A1 (zh) 摆臂式轮胎后处理装置
EP1048496B1 (en) Tyre removal machine for tyres of "system pax" type and the like
US4262958A (en) Adjustable seat for an industrial vehicle
CN116945425A (zh) 一种换模装置
US4768374A (en) Torsion bar adjustment system
US6443206B1 (en) Machine for mounting and removing special tires
CN111622513B (zh) 一种砌墙用圆形造型辅助支撑器
CN108952267B (zh) 一种具有车辆位置调节功能的车辆搬运器
CN208763512U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位置判断装置
US5458177A (en) Machine for mounting tires on wheel rims
CN204222047U (zh) 双模农业工程胎硫化机后充气装置
US20230130107A1 (en) Vehicle Lift
CN111890290B (zh)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的门机构安装辅助装置
CN220882130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定位组装装置
CN210881854U (zh) 一种电力线路警告牌专用车载支架
CN212495324U (zh) 一种换模小车和上模装置
CN107297704B (zh) 一种用于前挡风玻璃定位的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36669A (zh) 一种带有锁模机构的换模车
CN214493021U (zh) 一种酶制剂生产用转运小车
CN215475045U (zh) 一种可靠的车辆救援装置
CN216426638U (zh) 运输装置
CN220562779U (zh) 一种轮胎印刷完整性检测用的运输装置
CN213813209U (zh) 一种低线膨胀系数汽车用pc/abs制备的检测装置
CN211467661U (zh) 方底袋制袋机用撑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