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0737U -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0737U
CN220220737U CN202321608404.XU CN202321608404U CN220220737U CN 220220737 U CN220220737 U CN 220220737U CN 202321608404 U CN202321608404 U CN 202321608404U CN 220220737 U CN220220737 U CN 220220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part
frame
frame device
side beam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84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婧
李诺
安然
高珊
刘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84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0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0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0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侧梁,其两端形成为第一凸起部,其中央形成为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为铸件;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侧梁,其两端形成为第二凸起部,其中央形成为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为铸件;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横梁,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端梁,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梁的第一端和第二侧梁的第一端;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端梁,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梁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梁的第二端。该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能够解决现有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转向架的构架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转向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转向架构架的主体结构一般采用钢板焊接,其侧梁虽为鱼腹型下凹结构,但由于受转向架结构和下部限界的限制下凹深度一般无法太大,在布置了中央悬挂装置之后摇枕上平面较高,间接导致了地板面高度的增加。另外,由于侧梁端部结构的限制,使一系悬挂不便于采用人字簧(即人字型橡胶簧),不利于节约纵向安装空间和更好的实现一系悬挂装置不同的横、纵向刚度。因此,现有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转向架的构架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用以解决现有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转向架的构架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包括:第一侧梁,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梁的两端形成为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侧梁的中央形成为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为铸件;第二侧梁,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侧梁的两端形成为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侧梁的中央形成为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为铸件;横梁,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第一端梁,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梁,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二侧梁的侧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一侧梁的侧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箱型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箱型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箱型部和所述第二箱型部的中央均设置有垂向减振器安装座,所述垂向减振器安装座的两侧设置有螺旋钢弹簧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的端部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焊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的端部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连接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焊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凸起部均形成为梯形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部形成有用于设置人字簧的梯形的安装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通过金属橡胶节点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牵引拉杆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其中,所述动力转向架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其第一侧梁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侧梁的两端形成为第一凸起部,第一侧梁的中央形成为第一凹陷部,第二侧梁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侧梁的两端形成为第二凸起部,第二侧梁的中央形成为第二凹陷部,横梁沿第二方向设置,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一端梁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梁的第一端和第二侧梁的第一端,第二端梁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二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梁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梁的第二端,其中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采用铸件可以加深凹陷深度,既而降低地板面高度,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下方则能够安装人字簧,如此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7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转向架的构架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第二侧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第二侧梁的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第一凹陷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侧梁;10-第一凹陷部;11-第一凸起部;12-第一箱型部;2-第二侧梁;20-第二凹陷部;21-第二凸起部;22-第二箱型部;3-横梁;4-第一端梁;5-第二端梁;6-垂向减振器安装座;7-螺旋钢弹簧安装座;8-金属橡胶节点;9-牵引拉杆座;100-安装空间;200-带钝边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该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包括第一侧梁1、第二侧梁2、横梁3、第一端梁4以及第二端梁5。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参照图1至图4具体描述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上述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上述组件的连接关系。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侧梁1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侧梁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形成为第一凸起部11,第一侧梁1的中央可以形成为第一凹陷部10。第二侧梁2可以同样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二侧梁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形成为第二凸起部21,第二侧梁2的中央可以形成为第二凹陷部20。横梁3则可以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横梁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第一凹陷部10的侧部和第二凹陷部20的侧部。第一端梁4和第二端梁5可以同样沿第二方向设置,第一端梁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第一侧梁1的第一端和第二侧梁2的第一端,第二端梁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第一侧梁1的第二端和第二侧梁2的第二端。其中,第一凹陷部10和第二凹陷部20可以采用铸件,以加深第一侧梁1和第二侧梁2的凹陷深度,进一步降低地板面高度,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的下方的安装空间100则可以用于安装人字簧。
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侧梁1和第二侧梁2的尺寸可以相同,第一侧梁1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侧梁2的第二凸起部21形状和尺寸也可以相同。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可以形成为梯形凸起,即第一侧梁1和第二侧梁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弯折呈梯形(所述梯形可以为并非完整的梯形,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缺少底边的梯形轮廓)。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21的下部则可以形成有梯形的安装空间100,其可以用于安装人字簧,所述梯形的安装空间100的具体尺寸则可以根据轴箱和人字簧的结构尺寸确定。
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侧梁1的第一凹陷部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凸起部11的端部连接,第一凹陷部10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第二侧梁2的侧部则可以与横梁3的第一端连接。相类似的,第二侧梁2的第二凹陷部2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则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二凸起部21的端部连接,第二凹陷部20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第一侧梁1的侧部可以与横梁3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的,优选的,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一凹陷部10的凹陷深度可以尽可能地接近于第一凹陷部10的下平面,第二凹陷部20的凹陷深度可以尽可能地接近于第二凹陷部20的下平面。
具体的,优选的,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0的与第一凸起部11连接的端部可以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200。优选的,第一凹陷部10的每端的带钝边坡口20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所述带钝边坡口200的厚度相等。其中两个带钝边坡口200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带钝边坡口200沿水平方向设置,四个所述带钝边坡口200依次连接按照矩形排布。第一凹陷部10的端部与第一凸起部11的底端的侧部对接焊接,所述带钝边坡口200的结构则有利于焊接。相类似的,在第二凹陷部20的与第二凸起部21连接的端部同样可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200,第二凹陷部20的端部的带钝边坡口200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一凹陷部10的端部的带钝边坡口200的排布方式相同,第二凹陷部20的端部与第二凸起部21的底端的侧部对接焊接。
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0的与横梁3的第一端连接的侧部和第二凹陷部20的与横梁3的第二端连接的侧部也可以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200。具体的,带钝边坡口20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所述带钝边坡口200的厚度可以相等,其中两个带钝边坡口200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带钝边坡口200水平方向设置,四个所述带钝边坡口200依次连接并按照矩形排布,其中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200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凹陷部10的顶面和底面以及第二凹陷部20的顶面和底面。第一凹陷部10的侧部与横梁3的第一端对接焊接,第二凹陷部20的侧部与横梁3的第二端对接焊接,所述带钝边坡口200的结构则有利于焊接。
此外,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0的远离第二侧梁2的侧部可以形成有第一箱型部12,而第二凹陷部20的远离第一侧梁1的侧部可以形成有第二箱型部22。优选的,所述第一箱型部12和所述第二箱型部22可以为铸件,其二者可以为顶部开口的腰形箱体件,第一箱型部12和第二箱型部22的中央可以设置有垂向减振器安装座6,所述垂向减振器安装座6可以为矩形的安装孔,其用于安装垂向减振器。而在垂向减振器安装座6的两侧则可以设置有圆形的螺旋钢弹簧安装座7。
优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0和第二凹陷部20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牵引拉杆座9,所述牵引拉杆座9可以设置在第一箱型部12和第二箱型部22的外部。进一步的,优选的,第一凹陷部10设置的牵引拉杆座9与第二凹陷部20设置的牵引拉杆座9可以呈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的,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第一端梁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侧梁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端和第二侧梁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连接。具体的,第一端梁4可以通过金属橡胶节点8与第一凸起部11的底端的侧部和第二凸起部21的底端的侧部连接。第二端梁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侧梁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端和第二侧梁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连接。具体的,第二端梁5可以通过金属橡胶节点8与第一凸起部11的底端的侧部和第二凸起部21的底端的侧部连接。所述金属橡胶节点8的中央可以为圆柱形金属芯轴,外侧可以为圆柱形金属外套,所述芯轴和所述外套之间则通过橡胶硫化连接。所述金属橡胶节点8可以与第一端梁4或第二端梁5开设的安装孔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再通过金属橡胶节点8的两端的安装孔与第一侧梁1或第二侧梁2螺栓连接,如此设置能够衰减第一端梁4与第二端梁5的振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转向架,所述动力转向架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
使用过程中,所述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的第一侧梁1的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侧梁2的第二凸起部21的下部的安装空间100可以用于安装人字簧,进而节约了一系橡胶簧的纵向安装空间和更好的实现一系悬挂装置不同的横、纵向刚度。且第一侧梁1的中部设置有铸件的第一凹陷部10,第二侧梁2的中部设置有铸件的第二凹陷部20,使得地板面的高度能够被进一步降低,由此满足使用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包括:
第一侧梁,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梁的两端形成为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侧梁的中央形成为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为铸件;
第二侧梁,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侧梁的两端形成为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侧梁的中央形成为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为铸件;
横梁,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
第一端梁,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一端;以及
第二端梁,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二侧梁的侧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凹陷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一侧梁的侧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一箱型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梁的侧部设置有第二箱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型部和所述第二箱型部的中央均设置有垂向减振器安装座,所述垂向减振器安装座的两侧设置有螺旋钢弹簧安装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与所述第一凸起部连接的端部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焊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与所述第二凸起部连接的端部形成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连接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焊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设置的带钝边坡口,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梁的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侧梁的第二凸起部均形成为梯形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下部形成有用于设置人字簧的梯形的安装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梁和所述第二端梁通过金属橡胶节点与所述第一侧梁和所述第二侧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牵引拉杆座。
10.一种动力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架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
CN202321608404.X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Active CN220220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8404.XU CN220220737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8404.XU CN220220737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0737U true CN220220737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8404.XU Active CN220220737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0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6836B2 (en) Elastomeric spring vehicle suspension
US7438001B2 (en) Car body structure
JP5772761B2 (ja) 鉄道車両の台車枠
WO2020043186A1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JP6390603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20220737U (zh) 一种动力转向架的构架装置及动力转向架
CN110682931B (zh) 车体底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JP5636932B2 (ja)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CN114701531A (zh) 一种关节车组
JP5855525B2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CN211175161U (zh) 隔振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3112499B (zh) 一种多箱式倒梯形起重机车架及设有该车架的起重机
WO2021114346A1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和端底架
CN215513861U (zh) 一种前地板梁架结构
CN205930742U (zh) 转向架
CN110696865B (zh) 一种轨道车辆抗蛇形减震器安装座
WO2017170358A1 (ja) 車両用メンバの補強構造
CN109131407B (zh) 一种凹底架及多式联运车
CN209795491U (zh) 转向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JP3446678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20220733U (zh) 转向架及有轨电车
CN106274336A (zh) 一种下横置钢板弹簧式后独立悬架结构
WO2017029721A1 (ja) 鉄道車両用台車
JP7177954B2 (ja) 鉄道車両の枕梁構造及び鉄道車両
CN110758412B (zh) 直线电机转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