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0961U -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0961U
CN220200961U CN202321584670.3U CN202321584670U CN220200961U CN 220200961 U CN220200961 U CN 220200961U CN 202321584670 U CN202321584670 U CN 202321584670U CN 220200961 U CN220200961 U CN 220200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rod
lift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846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海浪
王炬
汪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Americ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Americ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Americ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Americ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846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0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0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0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包括:送线单元,送线单元用于将电线送入绕线单元;绕线单元,其包括支撑底座、绕线电机、绕线旋转盘、绕线棒一、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绕线电机的转轴和绕线旋转盘连接,绕线电机驱动绕线旋转盘进行旋转,绕线棒一的下端部和张紧调节气缸一均固定设置在绕线旋转盘上,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连接,送线单元送入的电线按照“8”字形缠绕在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通过绕线电机、绕线旋转盘、绕线棒一、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联动配合,巧妙地满足了将电线按照“8”字形进行缠绕的要求,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并且上述绕线过程实现了自动,提升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线缆、电线等产品加工生产完毕后,在产品包装前,通常需要缠绕成中空的圈状形式,以方便包装和运输。将线缆或电线缠绕成中空的圈状形式的过程即称为绕线,该过程所用到的设备即称为绕线机。
目前绕线机按照操作方式分为手摇式绕线机和自动绕线机两种。而现在一般的自动绕线机包括送线机构、理梭机构、送梭机构和绕线机构,其中理梭机构大多数采用理梭盘,理梭盘开设有出梭口,出梭口下方设有梭槽,梭心从出梭口出来后经梭槽送到绕线位置进行绕线。例如中国专利公开说明书CN 203889778U公开了一种新型气动式梭心自动绕线机,它包括调线架、送梭机构、理梭机构和梭满检测装置,采用电脑控制气动实现人工模拟绕线,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加工成本,但是在加工过程中梭心在圆形理梭盘内容易堆积在一起,同时也会在梭槽内堆积,容易造成机器的卡死,会损坏机器内的元器件,并且该装置是将电线绕城圆盘状。
针对客户的需求,需要按照“8”字形的结构将电线往复进行绕线,上面的CN203889778 U专利中的绕线技术完全不能实现“8”字形的绕线,因此,如何绕制成“8”字形的电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绕线机大多单纯的将电线绕城圆盘状,无法满足“8”字形绕线需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包括:送线单元,其位于绕线单元的进线侧,所述送线单元用于将电线送入绕线单元;绕线单元,其包括支撑底座、绕线电机、绕线旋转盘、绕线棒一、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所述绕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上,并且所述绕线电机的转轴和绕线旋转盘连接,所述绕线电机驱动绕线旋转盘进行旋转,所述绕线棒一的下端部和张紧调节气缸一均固定设置在绕线旋转盘上,所述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连接,所述张紧调节气缸一驱动绕线棒二靠近或者远离绕线棒一,所述送线单元送入的电线按照“8”字形缠绕在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旋转盘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处于同一直径上,并且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分设在圆心的两侧,所述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平行设置,所述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的外壁上均设有线槽,所述电线缠绕在线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旋转盘的上端面上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截面为圆形,并且限位盘与绕线旋转盘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盘上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绕线棒一穿过通孔一,所述绕线棒二穿过通孔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盘的上端面上设有电线固定块,所述送线单元送入的电线一端固定在电线固定块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线单元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抬线驱动气缸、安装板和送线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支撑底座连接,所述抬线驱动气缸和升降驱动组件连接,并且所述抬线驱动气缸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驱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和抬线驱动气缸连接,所述送线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且所述送线组件内穿射有电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支撑板、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丝杆、竖直导轨、滑块和升降板,所述竖直支撑板和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丝杆和竖直导轨均设置在竖直支撑板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和升降丝杆连接,所述升降板和升降丝杆的丝杆螺母连接,所述滑块和竖直导轨滑动连接,并且滑块和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抬线驱动气缸固定设置在升降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线组件包括电线支架、上进线导向轮、下进线导向轮、进线夹爪气缸和压线组件,所述电线依次经过电线支架、下进线导向轮、进线夹爪气缸和压线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线支架的下端部和安装板固定连接,并且电线支架的上端部设有U型进线槽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进线导向轮和下进线导向轮上下对称设置,并且上进线导向轮和下进线导向轮的外壁上均设有进线槽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通过绕线电机、绕线旋转盘、绕线棒一、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联动配合,巧妙地满足了将电线按照“8”字形进行缠绕的要求,满足了客户的使用要求,并且上述绕线过程实现了自动,提升了工作效率;设置的送线装置能够保证稳定的进行电线的送入,同时保证电线不缠绕打结。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8字形绕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绕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线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压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送线单元1、升降驱动组件11、竖直支撑板111、升降驱动电机112、升降丝杆113、竖直导轨114、滑块115、升降板116、抬线驱动气缸12、安装板13、送线组件14、电线支架141、U型进线槽一1411、上进线导向轮142、进线槽二1421、下进线导向轮143、进线夹爪气缸144、进线夹爪1441、进线槽三1442、压线组件145、压线调整气缸1451、压线导轨1452、压线滑块1453、压线支撑板1454、压线块1455、支撑块1456、过线孔1457、绕线单元2、支撑底座21、绕线电机22、绕线旋转盘23、限位盘231、通孔一232、通孔二233、电线固定块234、绕线棒一24、线槽241、绕线棒二25、张紧调节气缸一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8字形绕线装置,包括:送线单元1和绕线单元2两个主要部分,送线单元1将电线送入绕线单元2,绕线单元2来进行电线的“8”字形缠绕。
参照图2、3所示,绕线单元2,其包括支撑底座21、绕线电机22、绕线旋转盘23、绕线棒一24、绕线棒二25和张紧调节气缸一26,所述绕线电机22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21上,并且所述绕线电机22的转轴和绕线旋转盘23连接,所述绕线电机22驱动绕线旋转盘23进行旋转,所述绕线棒一24的下端部和张紧调节气缸一26均固定设置在绕线旋转盘23上,所述绕线棒二25和张紧调节气缸一26连接,所述张紧调节气缸一26驱动绕线棒二25靠近或者远离绕线棒一24,所述送线单元1送入的电线按照“8”字形缠绕在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上。
其中,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的布局为,所述绕线旋转盘23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处于同一直径上,并且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分设在圆心的两侧,所述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平行设置,所述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的外壁上均设有线槽241,所述电线缠绕在线槽241内。
此外,所述绕线旋转盘23的上端面上连接有限位盘231,所述限位盘231的截面为圆形,并且限位盘231与绕线旋转盘23平行设置。所述限位盘231上设有通孔一232和通孔二233,所述绕线棒一24穿过通孔一232,所述绕线棒二25穿过通孔二233。所述限位盘231的上端面上设有电线固定块234,所述送线单元1送入的电线一端固定在电线固定块234上。
进行“8”字形绕线过程为:将送线单元1送过来的电线的一端压紧在电线固定块234上,然后将电线绕过绕线棒一24,并且沿着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交叉线的方向,将电线从线棒一24一端引向绕线棒二25,此时绕线电机22带动整个绕线旋转盘23顺时针旋转180°,此时,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互换位置,这个过程中,电线缠绕在了绕线棒二25上,送线单元1将电线抬高,绕线电机22带动整个绕线旋转盘23旋转一个锐角的角度,使得绕线棒二25从电线的一侧旋转到另一侧,送线单元1将电线放下,此时,电线为沿着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交叉线的方向,绕线电机22带动整个绕线旋转盘23逆时针旋转180°,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互换位置,电线缠绕在了在绕线棒一24上,送线单元1将电线抬高,绕线电机22带动整个绕线旋转盘23旋转一个锐角的角度,使得绕线棒一24从电线的一侧旋转到另一侧,这样不断切换进行电线的绕制,绕制完成后,张紧调节气缸一26驱动绕线棒一24靠近绕线棒二25,缩小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之间的距离,将绕城“8”字形的电线从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上取下,完成。
参照图4、5所示,送线单元1,其位于绕线单元2的进线侧,所述送线单元1用于将电线送入绕线单元2;所述送线单元1包括升降驱动组件11、抬线驱动气缸12、安装板13和送线组件14,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1和支撑底座21连接,所述抬线驱动气缸12和升降驱动组件11连接,并且所述抬线驱动气缸12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驱动组件11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13和抬线驱动气缸12连接,所述送线组件14设置在安装板13上,并且所述送线组件14内穿射有电线。升降驱动组件11用于驱动电线上升,步进进行电线的缓慢抬升,从而方便沿着绕线棒一24和绕线棒二25轴线方向依次排列电线。抬线驱动气缸12用于将电线抬高,使得电线高于绕线棒一24或绕线棒二25,方便将电线从绕线棒一24或绕线棒二25的一侧移动至另一侧。送线组件14用于保证电线的稳定供给。
上述结构中,所述升降驱动组件11包括竖直支撑板111、升降驱动电机112、升降丝杆113、竖直导轨114、滑块115和升降板116,所述竖直支撑板111和支撑底座2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12、升降丝杆113和竖直导轨114均设置在竖直支撑板111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112和升降丝杆113连接,所述升降板116和升降丝杆113的丝杆螺母连接,所述滑块115和竖直导轨114滑动连接,并且滑块115和升降板116固定连接,所述抬线驱动气缸12固定设置在升降板116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送线组件14包括电线支架141、上进线导向轮142、下进线导向轮143、进线夹爪气缸144和压线组件145,所述电线依次经过电线支架141、下进线导向轮143、进线夹爪气缸144和压线组件145。电线从上进线导向轮142和下进线导向轮143之间穿过。进线夹爪气缸144用于在完成一次绕线后,通过进线夹爪气缸144的夹爪夹持住电线,从而能够将电线裁断,避免电线的端部掉落,压线组件145用于进行电线位置的准确导向。
参照图6-8所示,所述电线支架141的下端部和安装板13固定连接,并且电线支架141的上端部设有U型进线槽一1411,所述上进线导向轮142和下进线导向轮143上下对称设置,并且上进线导向轮142和下进线导向轮143的外壁上均设有进线槽二1421,所述进线夹爪气缸144上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线夹爪1441,所述进线夹爪1441上设有进线槽三1442,所述电线依次穿过U型进线槽一1411、进线槽二1421和进线槽三1442。
另外,所述压线组件145包括压线调整气缸1451、压线导轨1452、压线滑块1453、压线支撑板1454、压线块1455和支撑块1456,所述压线调整气缸1451和压线导轨1452均设置在安装板13上,所述压线调整气缸1451的活塞杆和压线支撑板1454连接,所述压线支撑板1454和压线滑块1453连接,所述压线滑块1453和压线导轨1452滑动连接,所述压线块1455和压线支撑板1454连接,所述支撑块1456和安装板13固定连接,所述压线块1455和压线支撑板1454连接,所述压线块1455位于支撑块1456上方,所述压线块1455与支撑块1456相对的端面上设有过线孔1457,所述电线穿过过线孔145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线单元,其位于绕线单元的进线侧,所述送线单元用于将电线送入绕线单元;
绕线单元,其包括支撑底座、绕线电机、绕线旋转盘、绕线棒一、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所述绕线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底座上,并且所述绕线电机的转轴和绕线旋转盘连接,所述绕线电机驱动绕线旋转盘进行旋转,所述绕线棒一的下端部和张紧调节气缸一均固定设置在绕线旋转盘上,所述绕线棒二和张紧调节气缸一连接,所述张紧调节气缸一驱动绕线棒二靠近或者远离绕线棒一,所述送线单元送入的电线按照“8”字形缠绕在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旋转盘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处于同一直径上,并且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分设在圆心的两侧,所述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平行设置,所述绕线棒一和绕线棒二的外壁上均设有线槽,所述电线缠绕在线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旋转盘的上端面上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截面为圆形,并且限位盘与绕线旋转盘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上设有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绕线棒一穿过通孔一,所述绕线棒二穿过通孔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的上端面上设有电线固定块,所述送线单元送入的电线一端固定在电线固定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单元包括升降驱动组件、抬线驱动气缸、安装板和送线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和支撑底座连接,所述抬线驱动气缸和升降驱动组件连接,并且所述抬线驱动气缸的移动方向与升降驱动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板和抬线驱动气缸连接,所述送线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并且所述送线组件内穿射有电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支撑板、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丝杆、竖直导轨、滑块和升降板,所述竖直支撑板和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升降丝杆和竖直导轨均设置在竖直支撑板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和升降丝杆连接,所述升降板和升降丝杆的丝杆螺母连接,所述滑块和竖直导轨滑动连接,并且滑块和升降板固定连接,所述抬线驱动气缸固定设置在升降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组件包括电线支架、上进线导向轮、下进线导向轮、进线夹爪气缸和压线组件,所述电线依次经过电线支架、下进线导向轮、进线夹爪气缸和压线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支架的下端部和安装板固定连接,并且电线支架的上端部设有U型进线槽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8字形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线导向轮和下进线导向轮上下对称设置,并且上进线导向轮和下进线导向轮的外壁上均设有进线槽二。
CN202321584670.3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Active CN220200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4670.3U CN220200961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84670.3U CN220200961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0961U true CN220200961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5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84670.3U Active CN220200961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0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3861B (zh) 全自动转子绕线机
CN213864776U (zh) 一种电缆加工线缆收卷装置
CN107993835B (zh) 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CN108321996B (zh)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方法
CN210182226U (zh) 变压器骨架全自动缠脚绕线装置
CN109702040B (zh) 转盘式钢丝自动收线机
CN220200961U (zh) 一种8字形绕线装置
CN205645532U (zh) 一种电磁线绕线装置
CN213415841U (zh) 一种光纤钢丝加工用收卷设备
CN202524254U (zh) 绕线设备
CN111890668B (zh) 一种钢丝塑胶管绕线设备
CN212712082U (zh) 一种新型束管放线装置
CN210193073U (zh) 全自动轴装收卷设备
CN117038210A (zh) 线缆笼绞机
CN218182048U (zh) 一种磁环绕线设备
CN220182381U (zh) 一种双工位同步绕线机
CN112278994B (zh) 一种线缆成盘装置
CN210380595U (zh) 电机绕线组拉线装置
CN114421724A (zh) 用于大工件的绕线设备
CN114069992B (zh)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装置
CN215439055U (zh) 一种电缆软包装成盘装置
CN112897247B (zh) 一种全自动换盘收线设备
CN216794815U (zh) 应用于扁线绕线的绕线机构
CN213905021U (zh) 一种电缆线材自动化生产装置
CN216335807U (zh) 一种漆包线的收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