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4370U -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4370U
CN220194370U CN202321731195.8U CN202321731195U CN220194370U CN 220194370 U CN220194370 U CN 220194370U CN 202321731195 U CN202321731195 U CN 202321731195U CN 220194370 U CN220194370 U CN 220194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gear
connecting rod
wal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11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民
张贵文
李伟华
魏建宏
柴尔军
赵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ashan Zuoqi North Peac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ashan Zuoqi North Peac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ashan Zuoqi North Peac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ashan Zuoqi North Peac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11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4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4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4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主体和隔板,所述主体的内壁设有多角度除尘机构,所述多角度除尘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通孔,所述齿轮杆的上端与水箱固定相连,所述水箱的外壁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主体的表面加工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和多角度除尘机构的配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条移动,从而对雾化喷头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雾化喷头将水雾喷出,对原料进行防扬尘处理,提高了除尘除雾的质量。通过主体和盖板移动机构的配合,拉杆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盖板将主体的上端挡住,防止灰尘进入主体内,通过上述方式提高了除尘除雾的工作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原料混合的过程中,会导致原料粉尘四处飘动,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对原料混装的过程进行除尘除雾加工。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221643U”的一种高效除尘除雾装置,通过设置除尘组件,能够对小颗粒粉尘进行去除,避免二次夹带,但是该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只能从高处对处理箱内的原料进行喷淋,这就导致粉尘等壳颗粒会从处理箱的两侧向上飘起,降低了除尘除雾的质量。同时该高效除尘除雾装置,可能会有灰尘等杂质从导流管进入处理箱内,造成了处理箱内部灰尘的增加,降低了除尘除雾杂质的工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以解决粉尘会从内壁两侧向上飘起,降低了除尘除雾工作的质量和灰尘会通过导流管进入处理箱内,增加了处理箱内的灰尘数量,降低了除尘除雾工作的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主体和隔板,所述主体的内壁设有多角度除尘机构,所述多角度除尘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通孔,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壁通过支架与主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相连,所述齿条的上端通过销轴与转板转动相连,所述转板的上端与齿轮杆固定相连,所述齿轮杆与第二齿轮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壁通过支架与主体固定相连,所述齿轮杆的上端与水箱固定相连,所述水箱的外壁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主体的表面加工有通孔。
所述主体的内壁与隔板固定相连,所述雾化喷头的外壁通过滑道与隔板滑动相连。
所述主体的上端设有盖板移动机构,所述盖板移动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滑槽与主体滑动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盖板活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主体活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杆活动相连,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盖板活动相连。
所述主体的下端与出料管固定相连,所述出料管的内壁与主体的内壁相连通
所述出料管的外壁安装有出料阀门,所述主体通过销轴与盖板活动相连。
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滑槽贯穿主体,所述拉杆的一端通过滑槽与主体滑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体和多角度除尘机构的配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齿轮杆移动,齿轮杆带动水箱移动,水箱带动雾化喷头上下移动,之后第一电机停止工作,当需要调节雾化喷头的角度时,接通第二电机的外接电源,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齿轮杆转动,齿轮杆带动水箱转动,水箱带动雾化喷头移动,从而对雾化喷头的角度进行调整,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雾化喷头将水雾喷出,对原料进行防扬尘处理,提高了除尘除雾的质量。
2、通过主体和盖板移动机构的配合,拉杆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转动,第二连杆带动盖板转动,盖板将主体的上端挡住,防止灰尘进入主体内,通过上述方式提高了除尘除雾的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的图1中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的图1中多角度除尘机构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的图2中盖板移动机构的局部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隔板,3、多角度除尘机构,301、第一电机,302、第一齿轮,303、齿条,304、通孔,305、转板,306、齿轮杆,307、第二齿轮,308、第二电机,309、水箱,310、雾化喷头,4、盖板移动机构,401、拉杆,402、第一连杆,403、第二连杆,404、第三连杆,405、盖板,5、出料管,6、出料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中,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主体1和隔板2,主体1的内壁设有多角度除尘机构 3,多角度除尘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和通孔304,第一电机301的外壁通过支架与主体1固定相连,主体1固定了第一电机301的位置,第一电机301的尺寸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满足工作需要即可,第一电机30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02固定相连,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一齿轮302转动,第一齿轮302与齿条303啮合相连,第一齿轮302带动齿条303转动,齿条303的上端通过销轴与转板305转动相连,齿条303带动转板305移动,转板305的上端与齿轮杆306固定相连,转板305带动齿轮杆306转动,齿轮杆306与第二齿轮307啮合相连,第二齿轮307带动齿轮杆306转动,第二齿轮307的中部与第二电机308的输出轴固定相连,第二电机308带动第二齿轮307转动,第二电机308的外壁通过支架与主体1固定相连,主体1固定了第二电机308的位置,第二电机308的尺寸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满足工作需要即可,齿轮杆306的上端与水箱309固定相连,齿轮杆306带动水箱309移动,水箱309的外壁安装有雾化喷头310,水箱309带动雾化喷头310转动,主体1的表面加工有通孔304。
主体1的上端设有盖板移动机构4,盖板移动机构4包括拉杆401,拉杆401的一端通过滑槽与主体1滑动相连,拉杆401在主体1上滑动,拉杆40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402活动相连,拉杆401带动第一连杆402转动,第一连杆40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盖板405活动相连,第一连杆402带动盖板405移动,第一连杆402的中部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403活动相连,第一连杆402带动第二连杆403转动,第二连杆40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主体1活动相连,第二连杆403在主体1上转动,第二连杆40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杆404活动相连,第二连杆403带动第三连杆404转动,第三连杆40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盖板405活动相连,第三连杆404带动盖板405转动。
主体1的内壁与隔板2固定相连,主体1固定了隔板2的位置,雾化喷头310的外壁通过滑道与隔板2滑动相连,雾化喷头310在隔板2上滑动,主体1的下端与出料管5固定相连,出料管5的内壁与主体1的内壁相连通,出料管5的外壁安装有出料阀门6,出料阀门6控制了原料排出,主体1通过销轴与盖板405活动相连,盖板405在主体1上转动,拉杆401的一端通过滑槽贯穿主体1,拉杆401的一端通过滑槽与主体1滑动相连。
工作原理:
当使用本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时,首先将原料倒入主体1内,之后操作人员拉动拉杆401,拉杆401带动第一连杆402转动,第一连杆402带动第二连杆403转动,第二连杆403带动盖板405转动,盖板405将主体1的上端挡住,防止灰尘进入主体1内,之后接通雾化喷头310的外接电源,启动雾化喷头310,雾化喷头310将水箱309中的水喷出,防止产生扬尘。当需要调节雾化喷头310的位置时,接通第一电机301的外接电源,启动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带动第一齿轮302转动,第一齿轮302带动齿条303移动,齿条303带动齿轮杆306移动,齿轮杆306带动水箱309移动,水箱309带动雾化喷头310上下移动,之后第一电机301停止工作,当需要调节雾化喷头的角度时,接通第二电机308的外接电源,启动第二电机308,第二电机308带动第二齿轮307转动,第二齿轮307带动齿轮杆306转动,齿轮杆306带动水箱309转动,水箱309带动雾化喷头310移动,从而对雾化喷头310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完成原料混装的除雾除尘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包括主体(1)和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设有多角度除尘机构(3),所述多角度除尘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和通孔(304),所述第一电机(301)的外壁通过支架与主体(1)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02)固定相连,所述第一齿轮(302)与齿条(303)啮合相连,所述齿条(303)的上端通过销轴与转板(305)转动相连,所述转板(305)的上端与齿轮杆(306)固定相连,所述齿轮杆(306)与第二齿轮(307)啮合相连,所述第二齿轮(307)的中部与第二电机(308)的输出轴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电机(308)的外壁通过支架与主体(1)固定相连,所述齿轮杆(306)的上端与水箱(309)固定相连,所述水箱(309)的外壁安装有雾化喷头(310),所述主体(1)的表面加工有通孔(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与隔板(2)固定相连,所述雾化喷头(310)的外壁通过滑道与隔板(2)滑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有盖板移动机构(4),所述盖板移动机构(4)包括拉杆(401),所述拉杆(401)的一端通过滑槽与主体(1)滑动相连,所述拉杆(40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402)活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40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盖板(405)活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402)的中部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403)活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40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主体(1)活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403)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三连杆(404)活动相连,所述第三连杆(40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盖板(405)活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下端与出料管(5)固定相连,所述出料管(5)的内壁与主体(1)的内壁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5)的外壁安装有出料阀门(6),所述主体(1)通过销轴与盖板(405)活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01)的一端通过滑槽贯穿主体(1),所述拉杆(401)的一端通过滑槽与主体(1)滑动相连。
CN202321731195.8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Active CN220194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1195.8U CN22019437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1195.8U CN22019437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4370U true CN220194370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3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1195.8U Active CN22019437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4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74180U (zh) 一种搅拌机除尘装置
CN114307782A (zh) 一体化脱氧剂生产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20194370U (zh) 一种原料混装过程中除尘除雾装置
CN212266236U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用搅拌装置
CN110605775B (zh) 智能化制砖系统设备
CN214975137U (zh) 一种自动化喷涂机器人
CN209828835U (zh) 多轴搅拌机
CN208051610U (zh) 一种石材打磨装置
CN108437172A (zh) 雾化施釉装置及施釉方法
CN108636257A (zh) 一种钣金件表面用热固性粉末涂料混合搅拌方法
CN213493269U (zh) 清洁型环保型配料装置
CN111729587B (zh) 一种漆包线生产用漆液分层搅拌装置
CN208034965U (zh) 雾化施釉装置
CN209291974U (zh) 一种脱硝活性炭生产设备
CN219111412U (zh) 一种金属助剂涂料的搅拌装置
CN218254630U (zh) 一种预混磨料的喷砂机
CN112547229A (zh) 一种涂料研磨混料机
CN109173927A (zh) 一种瓷球成型设备
CN216149298U (zh) 泡沫干雾抑尘一体机
CN220179684U (zh) 一种砂浆搅拌除尘过滤装置
CN219209569U (zh) 一种超细活性重质碳酸钙表面包覆机
CN210786958U (zh) 一种方便调整配比量的水泥助磨剂生产用配料装置
CN216464033U (zh) 铁路客车转向架用喷砂机
CN110281383B (zh) 一种便于控制添加剂流量的干粉砂浆生产设备
CN220802699U (zh) 一种新型金属粉末混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