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2924U -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92924U CN220192924U CN202321507318.XU CN202321507318U CN220192924U CN 220192924 U CN220192924 U CN 220192924U CN 202321507318 U CN202321507318 U CN 202321507318U CN 220192924 U CN220192924 U CN 2201929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air
- communicated
- cleaning robot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4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37 fluid replacement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40 repell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871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清洁系统包括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集尘盒、风机以及气流换向机构;集尘盒安装于机体,集尘盒具有集尘腔、与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出尘口以及第一尘盒气口;风机用于产生气流;气流换向机构用于改变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风机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进尘口进入集尘腔中;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吸尘口通过出尘口与集尘腔连通,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风机产生的气流将集尘腔内的垃圾从出尘口排出至储尘腔。可以无需在基站中设置额外的风机,以降低清洁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基站的清洁系统中,清洁机器人上通常会设置有风机,当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扫工作时,清洁机器人上的风机为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提供负压以收集地面垃圾。
然而,为了对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中的垃圾进行收集,一般需要在基站中也设置风机,基站中的风机会为基站中的储尘腔提供负压以吸取集尘盒中的垃圾,基站中的风机的价格较高,这增加了清洁系统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可以无需在基站中设置额外的风机,以降低清洁系统的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所述基站具有储尘腔以及与所述储尘腔连通的吸尘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集尘盒,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集尘盒具有集尘腔、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出尘口以及第一尘盒气口;风机,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风机用于产生气流;气流换向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改变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其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所述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腔中;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吸尘口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将所述集尘腔内的垃圾从所述出尘口排出至所述储尘腔。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集尘盒,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集尘盒具有集尘腔、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出尘口以及第一尘盒气口;风机,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风机用于产生气流;气流换向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改变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其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所述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腔中;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将所述集尘腔内的垃圾从所述出尘口排出。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清洁机器人中设置气流换向机构,使得清洁机器人中的风机既可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集尘功能,又可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排尘功能,因此可以无需在基站中设置额外的风机,可以降低清洁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清洁机器人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清洁机器人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以第一种排尘方式排尘时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以第二种排尘方式排尘时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排尘时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一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二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二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二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一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二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二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二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流换向机构以第二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且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排尘时清洁系统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集尘盒、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集尘盒、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集尘盒、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机体;11、排尘通道;20、集尘盒;21、集尘腔;22、进尘口;23、出尘口;24、第一尘盒气口;25、第二尘盒气口;30、风机;31、进风口;32、出风口;40、气流换向机构;41、驱动件;42、传动组件;43、进气风道;431、第一进气口;432、第二进气口;433、第三进气口;44、出气风道;441、第一出气口;442、第二出气口;443、第三出气口;45、第一切换挡板;46、第二切换挡板;50、开关;61、过滤件;62、滚刷;71、第一盖板;711、第一活动端;712、第一连接端;72、第二盖板;721、第二活动端;722、第二连接端;80、基站;81、吸尘口;82、储尘腔;83、集尘袋;84、基站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为了对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中的垃圾进行收集,一般需要在基站中也设置风机,基站中的风机的价格较高,这增加了清洁系统的成本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如图1所示,清洁系统包括基站80以及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擦地机器人等,本申请对清洁机器人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基站80可以对清洁机器人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可以减少用户清理集尘腔21中垃圾的次数,当然,根据实际需求,基站80也可以具有为清洁机器人提供充电、补液和拖布清洗等服务的功能,本申请对基站8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基站80具有储尘腔82以及与储尘腔82连通的吸尘口81;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10、集尘盒20、风机30以及气流换向机构40。
其中,机体10为清洁机器人的主体结构,机体10用于为集尘盒20以及风机30等器件提供安装空间和支撑。
集尘盒20安装于机体10,集尘盒20具有集尘腔21、与集尘腔21连通的进尘口22、出尘口23以及第一尘盒气口24;集尘盒20为清洁机器人中用于存储垃圾的器件,清洁机器人进行垃圾清扫工作时,收集的垃圾通过进尘口22进入集尘腔21内并存储于集尘腔21。
风机30安装于机体10,风机30用于产生气流,本申请对风机30的具体尺寸和型号不做具体限制。
气流换向机构40安装于机体10,气流换向机构40用于改变风机30产生的气流的流向。
其中,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如图2和图3)和排尘状态(如图1),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气流换向机构40用于使得风机30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进尘口22进入集尘腔21中;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吸尘口81通过出尘口23与集尘腔21连通,气流换向机构40用于使得风机30产生的气流将集尘腔21内的垃圾从出尘口23排出至储尘腔82。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换向机构40可以改变风机30产生的气流的流向,从而可以改变集尘腔21内气流的流向,当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扫工作时,需要将底面等位置的垃圾收集至集尘腔21中,因此需要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气流换向机构40改变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向,使得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产生的气流由进尘口22向第一尘盒气口24流动(如图2至图4所示),气流可以在进尘口22处产生负压,从而可以将垃圾通过进尘口22吸取至集尘腔21内,此时第一尘盒气口24作为集尘盒20的出气口使用;当需要利用基站80清理集尘腔21中的垃圾时,需要将集尘腔21中的垃圾转移至清洁机器人的中储尘腔82中,将清洁机器人移动至基站80上的预设位置后,清洁机器人进入排尘状态,此时清洁机器人的出尘口23与吸尘口81连通,并且出尘口23通过吸尘口81与储尘腔82连通,此时可以通过气流换向机构40改变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向(如图1、图5至图7所示),使得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产生的气流向出尘口23流动,从而可以利用气流将集尘腔21内的垃圾转移至储尘腔82中,以实现集尘腔21的清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清洁机器人中设置气流换向机构40,使得清洁机器人中的风机30既可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集尘功能,又可以实现清洁机器人的排尘功能,因此可以无需在基站80中设置额外的风机30,可以降低清洁系统的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基站80中的储尘腔82可以为基站80中的集尘袋83(如图1)所形成的腔体,集尘袋83容置在基站80的容置腔内,集尘袋83上设置有与储尘腔82连通的进污口,吸尘口81与进污口连通,集尘袋83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储尘腔82通过过滤孔与容置腔连通,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集尘腔21中的垃圾被气流转移至储尘腔82中,过滤孔可以实现储尘腔82和容置腔之间的气体流通,同时过滤孔能够将大颗粒灰尘、果皮纸屑等大尺寸垃圾过滤截挡在储尘腔82中,以避免大尺寸垃圾被风机30吸入导致风机30损坏。以集尘袋83为软质的滤袋为例,过滤孔即为滤袋上的网孔,当然,集尘袋83也可是支撑骨架外套设有软质滤袋结合的集尘袋83。集尘袋83的材质有多种选择,例如拒水防油毡、涤纶针刺毡、三防涤纶针刺毡等。
具体地,如图2、图3、图4以及图12所示,风机30具有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顾名思义,进风口31为风机30工作时进风的开口,出风口32为风机30工作时出风的开口,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风机30启动,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尘口22、集尘腔21、第一尘盒气口24、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气流在集尘腔21内产生负压,可以在进尘口22处产生负压,以使得集尘腔21中的垃圾经进尘口22吸取至集尘腔21内,此时第一尘盒气口24作为集尘盒20的出气口使用。
如图5至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集尘腔21中的垃圾可以通过多种排尘方式转移至基站80的储尘腔82中。
如图5、图10以及图13所示,在第一种排尘方式中,基站80还具有与储尘腔82连通的基站出气口84,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风口31通过基站出气口84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储尘腔82、基站出气口84、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通过风机30吸储尘腔82内的空气,使得储尘腔82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集尘腔21中的垃圾被气流转移至储尘腔82中。
如图6和图11所示,在第二种排尘方式中,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风口31与大气连通,出风口32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尘盒气口24、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以及储尘腔82,通过风机30向集尘腔21吹气,使得集尘腔21内形成正压,从而使得集尘腔21中的垃圾被气流转移至储尘腔82中,此时第一尘盒气口24作为集尘盒20的进气口使用。
如图6和图14所示,在第二种排尘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集尘盒20还具有与集尘腔21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25,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风口31与大气连通,出风口32与第二尘盒气口25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二尘盒气口25、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以及储尘腔82,通过风机30向集尘腔21吹气,使得集尘腔21内形成正压,从而使得集尘腔21中的垃圾被气流转移至储尘腔82中,此时第二尘盒气口25作为集尘盒20的进气口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尘盒气口25为集尘盒20中与第一尘盒气口24不同的开口,第二尘盒气口25与第一尘盒气口24设置在集尘盒20的不同位置。
如图1和图7所示,在第三种排尘方式中,基站80还具有与储尘腔82连通的基站出气口84;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风口31通过基站出气口84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尘盒气口24、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储尘腔82、基站出气口84以及进风口31,形成一个气流循环,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形成正压,同时在储尘腔82内形成负压,使得集尘腔21中的垃圾可以更快的排入储尘腔82中,此时第一尘盒气口24作为集尘盒20的进气口使用。
如图7和图15所示,在第三种排尘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集尘盒20还具有与集尘腔21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25,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风口31通过基站出气口84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第二尘盒气口25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二尘盒气口25、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储尘腔82、基站出气口84以及进风口31,形成一个气流循环,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形成正压,同时在储尘腔82内形成负压,此时第二尘盒气口25作为集尘盒20的进气口使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尘盒气口24或/和第二尘盒气口25设置有过滤件61,过滤件61可以拦截集尘腔21内的垃圾,防止集尘腔21内的垃圾被风机30从第一尘盒气口24和第二尘盒气口25吸出,同时过滤件61可以保证集尘腔21与风机30之间的气体流通,过滤件61可以为滤芯等器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当集尘盒20同时具有第一尘盒气口24和第二尘盒气口25时,可以在第一尘盒气口24和第二尘盒气口25处均设置启闭第一尘盒气口24和第二尘盒气口25的启闭机构,启闭机构可以为开关50阀门或如下的用于启闭进尘口22和出尘口23的盖板等机构,启闭机构可以使得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一尘盒气口24开启,而第二尘盒气口25封闭,并且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一尘盒气口24封闭,而第二尘盒气口25开启,可以防止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二尘盒气口25漏气,也可以防止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一尘盒气口24漏气。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以清洁机器人进入基站80的方向为正向为例,风机30可以位于集尘盒20的正向,第一尘盒气口24位于集尘盒20靠近风机30的一侧,进尘口22位于集尘盒20远离风机30的一侧,这样设计,使得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垃圾可以均匀分布在集尘腔21的整个空间,可以防止垃圾仅堆积在集尘腔21的角落或一侧。进一步地,出尘口23位于集尘盒20靠近风机30的一侧,且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基站80上的吸尘口81与出尘口23相对设置,以便于出尘口23与吸尘口81的对接和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出尘口23可以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出尘口23分别位于第一尘盒气口24的两侧,以加强清洁机器人的排尘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换向机构40实现气流换向的方式有多种,如图1至图3以及图8至图11所示,气流换向机构40以第一种气流换向方式实现气流换向,风机30与机体10转动连接。
其中,气流换向机构40包括驱动件41,驱动件41安装于机体10,驱动件41与风机30传动连接,驱动件41用于驱动风机30转动,以调整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的朝向。
可以理解的是,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如图2和图3),驱动件41驱动风机30转动,以调整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的朝向,使得风机30的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且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后,风机30启动抽取集尘腔21内的空气;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如图1、图8至图11),驱动件41驱动风机30转动,调整进风口31与出风口32的朝向,当进风口31与基站出气口84连通,且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时,清洁机器人以第一种排尘方式进行排尘(如图10);当进风口31与大气连通,且出风口32与第一尘盒气口24或第二尘盒气口25连通时,清洁机器人以第二种排尘方式进行排尘(如图11);当进风口31与基站出气口84连通,且出风口32与第一尘盒气口24或第二尘盒气口25连通时,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进行排尘(如图1、图8和图9)。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进风口31可以直接与第一尘盒气口24对接并连通,进风口31也可以通过管路通道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可以直接与集尘盒20或/和基站80上对应接口对接并连通,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也可以通过管路通道与集尘盒20或/和基站80上对应接口连通。还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41可以为电机,可以通过将电机的输出轴直接与风机30的外壳连接,利用电机驱动风机30转动;当然,也可以通过齿轮组件等传动组件42(如图3)将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机30的外壳连接,利用电机驱动传动组件42移动,以带动风机30转动。电机的具体型号可以根据时间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开关50,开关50安装于机体10或集尘盒20,开关50用于对风机30进行到位检测,当风机30转动至按压开关50时,此时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或排尘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开关50用于对风机30进行到位检测,当驱动件41驱动风机30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开关50会被风机30按压,此时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与集尘盒20或/和基站80上对应接口已经连通,风机30才会启动,而当开关50未被风机30按压时,风机30不会启动;例如风机30移动至第一指定位置时,开关50会被风机30按压,此时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且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当风机30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时,此时进风口31以及出风口32与集尘盒20或/和基站80上对应接口连通,开关50也会被风机30按压,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开关50可以为开关50,开关50的具体工作原理在相关技术中早有公示,本申请不做赘叙。
还需要说明的是,开关50可以仅设置有一个,通过风机30按压开关50的次数来确定风机30移动至第一指定位置或第二指定位置,例如风机30第一次按压开关50时风机30移动至第一指定位置,风机30第二次按压开关50时风机30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风机30第三次按压开关50时风机30移动至第一指定位置,依次类推;开关50也可以设置有二个,风机30移动至第一指定位置时按压一个开关50,风机30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时按压另一个开关50。
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清洁机器人的控制模块或者基站80的控制模块控制驱动件41以及风机30的运行;例如当清洁机器人由排尘状态转换为集尘状态时,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或者基站80的控制中心检测到清洁机器人的状态由排尘状态改变为集尘状态,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或者基站80的控制中心控制驱动件41开始工作,驱动件41驱动风机30转动,当风机30移动至第一指定位置时按压点动开关50,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或者基站80的控制中心收到第一到位指令,并控制驱动件41停止工作,控制风机30启动。当清洁机器人由集尘状态转换为排尘状态时,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或者基站80的控制中心检测到清洁机器人的状态由集尘状态改变为排尘状态,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或者基站80的控制中心控制驱动件41开始工作,驱动件41驱动风机30转动,当风机30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时按压点动开关50,清洁机器人的控制中心或者基站80的控制中心收到第二到位指令,并控制驱动件41停止工作,控制风机30启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6所示,气流换向机构40包括风道结构以及风道切换组件。
其中,风道结构位于机体10,第一尘盒气口24与进风口31均与风道结构连通;风道切换组件设置于风道结构,风道切换组件用于当清洁机器人在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之间切换时,改变风机30在风道结构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向。
可以理解的是,风道结构为实现第一尘盒气口24以及进风口31等接口之间的气流流动的通道,风机30启动时会在风道结构内产生气流,风道结构内的气流通过第一尘盒气口24出入集尘腔21,并在集尘腔21内产生相应流向的气流,通过风道切换组件改变风机30在风道结构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向,可以改变风机30在集尘腔21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向,从而使得清洁机器人在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风道结构包括进气风道43以及出气风道44;进气风道43具有第一进气口431及第二进气口432,第一进气口431与进风口31连通,第二进气口432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出气风道44具有第一出气口441及第二出气口442,第一出气口441与出风口32连通,第二出气口442与大气连通。
其中,如图12所示,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风道切换组件使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二进气口432连通,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二出气口442连通,以使得进风口31与集尘腔21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尘口22、集尘腔21、第一尘盒气口24、第二进气口432、第一进气口431、进风口31、出气口、第一出气口441以及第二出气口442。
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种排尘方式中,基站80还具有与储尘腔82连通的基站出气口84;进气风道43还具有第三进气口433,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三进气口433与大气连通(如图12)。
其中,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基站出气口84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风道切换组件使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而隔断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二进气口432,使得进风口31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储尘腔82、基站出气口84、第三进气口433、第一进气口431、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出气口441以及第二出气口442。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种排尘方式中,进气风道43还具有第三进气口433,第三进气口433与大气连通;出气风道44还具有第三出气口443。
其中,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三出气口443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风道切换组件使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而隔断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二进气口432,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三出气口443连通,而隔断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二出气口442,使得进风口31与大气连通,出风口32与集尘腔21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第三进气口433、第一进气口431、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出气口441、第三出气口443、第一尘盒气口24、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以及储尘腔82。
在第二种排尘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集尘盒20还具有与集尘腔21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25,第三出气口443与第二尘盒气口25连通,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风道切换组件使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而隔断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二进气口432,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三出气口443连通,而隔断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二出气口442,使得进风口31与大气连通,出风口32与集尘腔21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第三进气口433、第一进气口431、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出气口441、第三出气口443、第二尘盒气口25、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以及储尘腔82。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三种排尘方式中,基站80还具有与储尘腔82连通的基站出气口84;进气风道43还具有第三进气口433,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三进气口433与大气连通;出气风道44还具有第三出气口443。
其中,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基站出气口84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第三出气口443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风道切换组件使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而隔断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二进气口432,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三出气口443连通,而隔断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二出气口442,使得进风口31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集尘腔21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出气口441、第三出气口443、第一尘盒气口24、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储尘腔82、基站出气口84、第三进气口433、第一进气口431以及进风口31,形成一个气流循环。
在第三种排尘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集尘盒20还具有与集尘腔21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25,基站出气口84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第三出气口443与第二尘盒气口25连通,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风道切换组件使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三进气口433连通,而隔断第一进气口431与第二进气口432,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三出气口443连通,而隔断第一出气口441与第二出气口442,使得进风口31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集尘腔21连通,此时风机30产生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口31、出风口32、第一出气口441、第三出气口443、第二尘盒气口25、集尘腔21、出尘口23、吸尘口81、储尘腔82、基站出气口84、第三进气口433、第一进气口431以及进风口31,形成一个气流循环。
继续参见图1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切换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切换挡板45、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第二切换挡板46。
其中,第一切换挡板45设置于进气风道43,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切换挡板45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切换挡板45相对于进气风道43活动,以使第一切换挡板45在第一预设位置(如图12)和第二预设位置(如图13至图15)之间切换,当第一切换挡板45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尘盒气口24与进风口31连通;当第一切换挡板45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切换挡板45阻挡在第一尘盒气口24与进风口31之间。
第二切换挡板46设置于出气风道44,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切换挡板46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切换挡板46相对于出气风道44活动,以使第二切换挡板46在第三预设位置(如图12和图13)和第四预设位置(如图14和图15)之间切换,当第二切换挡板46位于第三预设位置时,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当第二切换挡板46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时,第二切换挡板46阻挡在出风口32与大气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移动第一切换挡板45,可以实现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之间的通断,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挡板45改变进风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向;通过移动第二切换挡板46,可以实现出风口32与大气之间的通断,从而可以通过第二切换挡板46改变出风风道内的气流的流向。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等电气驱动件41,第一驱动机构也可以为与第一切换挡板45连接,且延伸至机体10外侧的手动件,第二驱动机构也可以为与第二切换挡板46连接,且延伸至机体10外侧的手动件,通过用户手动拨动手动件来驱动第一切换挡板45和第二切换挡板46活动。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一切换挡板45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第二切换挡板46位于第三预设位置,此时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
如图13所示,当清洁机器人以第一种排尘方式进行排尘时,第一切换挡板45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第二切换挡板46位于第三预设位置,此时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被第一切换挡板45隔断,且进风口31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连通。
如图14所示,当清洁机器人以第二种排尘方式进行排尘时,第一切换挡板45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第二切换挡板46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此时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被第一切换挡板45隔断,且进风口31与大气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被第二切换挡板46隔断,出风口32与集尘腔21连通。
如图15所示,当清洁机器人以第三种排尘方式进行排尘时,第一切换挡板45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第二切换挡板46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此时进风口31与第一尘盒气口24被第一切换挡板45隔断,且进风口31与储尘腔82连通,出风口32与大气被第二切换挡板46隔断,出风口32与集尘腔21连通。
具体地,第一切换挡板45的第一端与机体10转动连接,第一切换挡板45的第二端位于第一进气口431处,第一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一切换挡板45向靠近和远离第一尘盒气口24的方向摆动,以使得第一切换挡板45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第二切换挡板46的第一端与机体10转动连接,第二切换挡板46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出气口441处,第二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第二切换挡板46向靠近和远离第二尘盒气口25的方向摆动,以使得第二切换挡板46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进风口31与出风口32可以分别位于风机30相对的两端,进风风道位于风机30具有进风口31的一端,出风风道位于风机30具有出风口32的一端,第一尘盒气口24与进风风道对应设置,第二尘盒气口25与出风风道对应设置,出尘口23位于第一尘盒气口24与第二尘盒气口25之间,以便于第一尘盒气口24以及进风口31与进风风道的连接,也便于第二尘盒气口25以及出风口32与出风风道的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机体10上还可以设置有排尘通道11,排尘通道11的第一端为出尘口23,并且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排尘通道11的第二端与吸尘口81连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机体10上还可以安装有滚刷62,滚刷62的部分从机体10的底部露出,清洁机器人进行集尘工作时,滚刷62转动将地面垃圾收集至进尘口22。
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还包括第一盖板71和/或第二盖板72,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机器人中可以仅设置有第一盖板71或仅设置有第二盖板72,清洁机器人中也可以同时设置有第一盖板71和第二盖板72。
第一盖板71设置于集尘腔21内且与集尘盒20活动连接,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一盖板71开启进尘口22;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一盖板71封闭进尘口22。可以通过第一盖板71控制进尘口22的启闭,使得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进尘口22开启,垃圾可以顺利通过进尘口22进入集尘腔21,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进尘口22封闭,防止集尘腔21内的垃圾通过进尘口22排出。
第二盖板72设置于集尘腔21外且与集尘盒20活动连接,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二盖板72封闭出尘口23;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二盖板72开启出尘口23。可以通过第二盖板72控制出尘口23的启闭,使得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出尘口23封闭,防止垃圾进入集尘腔21后又通过出尘口23排出,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出尘口23开启,使得集尘腔21内的垃圾可以顺利通过出尘口23转移至储尘腔8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清洁机器人包括第一盖板71时,第一盖板71具有第一连接端712,以及与第一连接端712相对设置的第一活动端711,第一连接端712与集尘盒20转动连接,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一盖板71在风机30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相对于集尘盒20向远离进尘口22方向转动,以开启进尘口22;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一盖板71封闭进尘口22。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清洁机器人包括第二盖板72时,第二盖板72具有第二连接端722以及与第二连接端722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端721,第二连接端722与集尘盒20转动连接,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第二盖板72封闭出尘口23;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二盖板72在风机30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相对于集尘盒20向远离出尘口23方向转动,以开启出尘口23。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同时设置有第一盖板71和第二盖板72为例,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风机30抽取集尘腔21内的空气,在集尘腔21内形成负压,使得第一盖板71在吸力的作用下相对于集尘盒20向远离进尘口22方向转动,以打开进尘口22,并且第二盖板72在吸力的作用下保持与集尘盒20的外侧壁触接,从而使得出尘口23保持封闭状态,此时地面垃圾可以通过进尘口22顺利进入集尘腔21,并且可以防止集尘腔21内的垃圾通过出尘口23排出。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第一盖板71与集尘腔21的内侧壁触接,使得进尘口22保持封闭状态,而第二盖板72在基站80的吸尘口81的吸力或集尘腔21内的正压作用下,向远离出尘口23方向转动以打开出尘口23,集尘腔21内的垃圾可以顺利通过出尘口23和吸尘口81进入储尘腔82,并且可以防止集尘腔21内的垃圾通过进尘口22排出。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包括机体10、集尘盒20、风机30以及气流换向机构40;集尘盒20安装于机体10,集尘盒20具有集尘腔21、与集尘腔21连通的进尘口22、出尘口23以及第一尘盒气口24;风机30安装于机体10,风机30用于产生气流;气流换向机构40安装于机体10,气流换向机构40用于改变风机30产生的气流的流向;
其中,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当清洁机器人处于集尘状态时,气流换向机构40用于使得风机30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进尘口22进入集尘腔21中;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气流换向机构40用于使得风机30产生的气流将集尘腔21内的垃圾从出尘口23排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排尘时可以与基站80配合工作,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集尘腔21内的垃圾可以通过排尘口排放至基站80的储尘腔82中;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排尘时也可以独立工作,而不需要与基站80配合,例如当清洁机器人处于排尘状态时,集尘腔21内的垃圾可以通过排尘口直接排放至指定区域或指定结构(非基站80)中,集尘腔21内的垃圾也可以通过排尘口排放至用户准备的垃圾袋或垃圾桶等垃圾容器中。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所述基站具有储尘腔以及与所述储尘腔连通的吸尘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
机体;
集尘盒,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集尘盒具有集尘腔、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出尘口以及第一尘盒气口;
风机,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风机用于产生气流;
气流换向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改变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
其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所述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腔中;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吸尘口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将所述集尘腔内的垃圾从所述出尘口排出至所述储尘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尘盒气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大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具有与所述储尘腔连通的基站出气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基站出气口与所述储尘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大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尘盒气口连通;或者,
所述集尘盒还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尘盒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具有与所述储尘腔连通的基站出气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基站出气口与所述储尘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尘盒气口连通;或者,
所述集尘盒还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基站出气口与所述储尘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尘盒气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所述气流换向机构包括:
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风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风机转动,以调整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的朝向。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换向机构包括:
风道结构,位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一尘盒气口与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风道结构连通;
风道切换组件,设置于所述风道结构,所述风道切换组件用于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在所述集尘状态和所述排尘状态之间切换时,改变所述风机在所述风道结构内产生的气流的流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进气风道以及出气风道;所述进气风道具有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尘盒气口连通;所述出气风道具有第一出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大气连通;
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风道切换组件使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具有与所述储尘腔连通的基站出气口;所述进气风道还具有第三进气口,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第三进气口与大气连通;
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基站出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风道切换组件使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风道还具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出气风道还具有第三出气口;
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尘盒气口连通,所述风道切换组件使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或者,
所述集尘盒还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尘盒气口连通,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风道切换组件使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具有与所述储尘腔连通的基站出气口;所述进气风道还具有第三进气口,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第三进气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出气风道还具有第三出气口;
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基站出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尘盒气口连通,所述风道切换组件使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或者,
所述集尘盒还具有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第二尘盒气口,所述基站出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尘盒气口连通,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风道切换组件使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而隔断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切换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
第一切换挡板,设置于所述进气风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切换挡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切换挡板相对于所述进气风道活动,以使所述第一切换挡板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切换挡板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尘盒气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当所述第一切换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切换挡板阻挡在所述第一尘盒气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第二驱动机构;
第二切换挡板,设置于所述出气风道,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切换挡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切换挡板相对于所述出气风道活动,以使所述第二切换挡板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切换挡板位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时,所述出风口与大气连通;当所述第二切换挡板位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切换挡板阻挡在所述出风口与大气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包括:
第一盖板,设置于所述集尘腔内且与所述集尘盒活动连接,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开启所述进尘口;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封闭所述进尘口;或/和,
第二盖板,设置于所述集尘腔外且与所述集尘盒活动连接,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第二盖板封闭所述出尘口;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第二盖板开启所述出尘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具有第一连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集尘盒转动连接,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在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集尘盒向远离所述进尘口方向转动,以开启所述进尘口;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第一盖板封闭所述进尘口;或/和,
所述第二盖板具有第二连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设置的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集尘盒转动连接,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第二盖板封闭所述出尘口;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第二盖板在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集尘盒向远离所述出尘口方向转动,以开启所述出尘口。
15.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
机体;
集尘盒,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集尘盒具有集尘腔、与所述集尘腔连通的进尘口、出尘口以及第一尘盒气口;
风机,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风机用于产生气流;
气流换向机构,安装于所述机体,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改变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的流向;
其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具有集尘状态和排尘状态,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集尘状态时,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带动垃圾从所述进尘口进入所述集尘腔中;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处于所述排尘状态时,所述气流换向机构用于使得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将所述集尘腔内的垃圾从所述出尘口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07318.XU CN220192924U (zh) | 2023-06-13 | 2023-06-13 |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07318.XU CN220192924U (zh) | 2023-06-13 | 2023-06-13 |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92924U true CN220192924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49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07318.XU Active CN220192924U (zh) | 2023-06-13 | 2023-06-13 |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92924U (zh) |
-
2023
- 2023-06-13 CN CN202321507318.XU patent/CN2201929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6142B (zh) | 机器人清洁器、站和清洁系统 | |
JP4205466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US6347428B1 (en) | Hand-held wet/dry vacuum | |
KR20070074146A (ko) | 청소기 시스템 | |
CN115426929A (zh) | 吸尘器基站 | |
CN111557614B (zh) | 清洁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111671362B (zh) | 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111387883A (zh) | 一种尘盒、扫地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 |
CA2552302C (en) | Vaccum cleaner equipped with bag compartment including a bag cage | |
CN220192924U (zh) |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 |
CN109805828B (zh) | 垃圾桶式吸尘器 | |
JPH0455699B2 (zh) | ||
CN214433992U (zh) | 一种自清洁过滤装置及具有其的扫地机 | |
CN212394821U (zh) | 一种尘盒和扫地机器人 | |
CN115153368A (zh) | 集尘基站 | |
CN220713806U (zh) | 一种可排尘吸尘器及排尘基站 | |
CN113397432A (zh) | 扫地机器人及其清洁系统 | |
CN115005725B (zh) | 集尘基站 | |
CN219920959U (zh) | 一种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 |
CN221577611U (zh) | 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21242685U (zh) | 尘杯组件、清洁设备、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18792134U (zh) | 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 |
CN221599805U (zh) | 高效集尘扫地设备 | |
EP4298969A1 (en) | Ground cleaning device | |
CN220344318U (zh) | 一种集尘装置、清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工作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