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7611U -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7611U
CN220187611U CN202321542778.6U CN202321542778U CN220187611U CN 220187611 U CN220187611 U CN 220187611U CN 202321542778 U CN202321542778 U CN 202321542778U CN 220187611 U CN220187611 U CN 220187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plate
inclined plate
large component
building l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27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佳君
陈其锋
钱磊
陆耀
陈欢
李思远
任超
方志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Chunqi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Chunqi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Chunqi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Chunqi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27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7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7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7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倾斜板和收纳槽口,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右侧设置有收纳槽口,且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检测倾斜板,且第二检测倾斜板的底端与收纳槽口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的底面中心安装有支撑轴。该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可通过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插入建筑大构件零部件直径间隙进行检测工作,通过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左侧的倾斜面与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右侧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进行判断,可将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的表面上设置尺寸刻线进行了解。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构件的施工组装,同时建筑大构件对接稳固时,需要使用到零部件,而零部件之间会产生间隙,需要检测装置进行判断,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用于对建筑大构件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检测时,直接通过插板滑入间隙进行判断,但是需要准备不同厚度的插板,导致无法快速的进行匹配对接检测。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在用于对建筑大构件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进行检测时,直接通过插板滑入间隙进行判断,但是需要准备不同厚度的插板,导致无法快速的进行匹配对接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倾斜板和收纳槽口,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右侧设置有收纳槽口,且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检测倾斜板,且第二检测倾斜板的底端与收纳槽口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的底面中心安装有支撑轴,且支撑轴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圆板,并且限位圆板的底面安装有缓冲环,所述限位圆板和缓冲环位于限位孔的内部,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底面安装有手持杆,且手持杆的中心设置有收纳孔,所述收纳孔的内部安装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的顶端与限位圆板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和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左侧倾斜面相互对齐,且第二检测倾斜板的宽度小于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通过收纳槽口与第一检测倾斜板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检测倾斜板的右侧表面和第一检测倾斜板的右侧表面相互平齐。
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与第二检测倾斜板和限位圆板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支撑轴与第一检测倾斜板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圆板与限位孔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圆板的直径大于支撑轴的直径,并且限位圆板与缓冲环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圆板与支撑弹簧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且限位圆板通过收纳孔与手持杆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持杆与第一检测倾斜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1、可通过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插入建筑大构件零部件直径间隙进行检测工作,通过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左侧的倾斜面与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右侧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进行判断,可将第一检测倾斜板和第二检测倾斜板的表面上设置尺寸刻线进行了解;
2、当建筑大构件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深度不深时,第二检测倾斜板可受到挤压后滑入到收纳槽口的内部,从而可使第一检测倾斜板与间隙对接进行尺寸检测,并且后续取出时,可通过收纳孔对限位圆板和支撑轴的弹力推动进行复位,可重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翻转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检测倾斜板与手持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检测倾斜板和支撑轴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检测倾斜板;2、收纳槽口;3、限位孔;4、第二检测倾斜板;5、支撑轴;6、限位圆板;7、缓冲环;8、手持杆;9、收纳孔;10、支撑弹簧。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倾斜板1和收纳槽口2,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右侧设置有收纳槽口2,且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孔3,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检测倾斜板4,且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底端与收纳槽口2相互连接,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底面中心安装有支撑轴5,且支撑轴5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圆板6,并且限位圆板6的底面安装有缓冲环7,限位圆板6和缓冲环7位于限位孔3的内部,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底面安装有手持杆8,且手持杆8的中心设置有收纳孔9,收纳孔9的内部安装有支撑弹簧10,且支撑弹簧10的顶端与限位圆板6相互连接。
第二检测倾斜板4和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左侧倾斜面相互对齐,且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宽度,方便第二检测倾斜板4和第一检测倾斜板1通过左侧的倾斜面可滑入建筑大构件零部件间隙中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倾斜板4通过收纳槽口2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右侧表面和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右侧表面相互平齐,可使第二检测倾斜板4受到挤压后,滑入收纳槽口2的内部进行收纳,方便第一检测倾斜板1与建筑大构件零部件间隙进行滑入检测。
支撑轴5与第二检测倾斜板4和限位圆板6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支撑轴5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可使第二检测倾斜板4带动支撑轴5和支撑轴5进行同步运转,同时第二检测倾斜板4可带动支撑轴5在第一检测倾斜板1上滑动,提高运转的稳定性。
限位圆板6与限位孔3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圆板6的直径大于支撑轴5的直径,并且限位圆板6与缓冲环7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通过限位圆板6与限位孔3的卡合对接,可对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延伸位置进行定位,避免发生脱离。
限位圆板6与支撑弹簧10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且限位圆板6通过收纳孔9与手持杆8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可使限位圆板6后续通过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收缩,限位圆板6推动支撑弹簧10进行收缩运转,限位圆板6可滑入收纳孔9内进行调整。
手持杆8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可使手持杆8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组装固定,后续进行手持的操作。
工作原理:根据图1-5,可手持手持杆8进行操作工作,使得第二检测倾斜板4与建筑大构件零部件间隙进行滑入卡合,可对滑入的位置和对应的刻度线进行尺寸的检测,当建筑大构件零部件间隙过大,同时间隙的进深不深时,整体进行检测出过程中,第二检测倾斜板4可滑入受压进行滑动,使第二检测倾斜板4滑入收纳槽口2内部,同时第二检测倾斜板4带动支撑轴5在第一检测倾斜板1上滑动,支撑轴5带动限位圆板6和缓冲环7与限位孔3进行滑动分离,使限位圆板6和缓冲环7滑入收纳孔9的内部,限位圆板6推动支撑弹簧10进行收缩,方便第一检测倾斜板1与建筑大构件零部件间隙进行滑入对接,利于间隙的尺寸检测工作,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倾斜板(1)和收纳槽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右侧设置有收纳槽口(2),且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孔(3),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检测倾斜板(4),且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底端与收纳槽口(2)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底面中心安装有支撑轴(5),且支撑轴(5)的底端设置有限位圆板(6),并且限位圆板(6)的底面安装有缓冲环(7),所述限位圆板(6)和缓冲环(7)位于限位孔(3)的内部,所述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底面安装有手持杆(8),且手持杆(8)的中心设置有收纳孔(9),所述收纳孔(9)的内部安装有支撑弹簧(10),且支撑弹簧(10)的顶端与限位圆板(6)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4)和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左侧倾斜面相互对齐,且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宽度小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倾斜板(4)通过收纳槽口(2)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第二检测倾斜板(4)的右侧表面和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右侧表面相互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5)与第二检测倾斜板(4)和限位圆板(6)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支撑轴(5)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板(6)与限位孔(3)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限位圆板(6)的直径大于支撑轴(5)的直径,并且限位圆板(6)与缓冲环(7)的连接方式为粘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板(6)与支撑弹簧(10)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且限位圆板(6)通过收纳孔(9)与手持杆(8)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8)与第一检测倾斜板(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
CN202321542778.6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187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2778.6U CN22018761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2778.6U CN22018761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7611U true CN220187611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2778.6U Active CN220187611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7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14814U (zh) 一种金属铭牌激光打印一体机
CN220187611U (zh) 一种建筑大构件零部件检测装置
CN218167934U (zh) 一种刮漆治具
CN110207636A (zh) 刀具直径检测装置
CN210307507U (zh) 一种用于加工的手动夹具
CN210025180U (zh) 一种关于电动锤钻工具的平面固定夹具
CN210115603U (zh) 一种固定夹爪和圆柱电池盖帽的焊接检测装置
CN219780231U (zh) 一种3d相机老化测试固定治具
CN216159844U (zh) 一种检具凹检轮廓定位机构
CN210254879U (zh) 液压表接头与弹簧管焊接用夹具
CN210802375U (zh) 一种自动光学测量仪
CN215727338U (zh) 一种用于检测线缆连接头的设备
CN212843269U (zh) 一种方向盘前后调节杆检具
CN203875529U (zh) 带法兰管型件外壁连接件焊接夹具
CN213562449U (zh) 一种实验室用检测平台用翻转设备
CN220854939U (zh) 一种电池检测夹具
CN207779272U (zh) 一种汽车支架检测工装
CN218787808U (zh) 一种产品检测治具
CN215177387U (zh) 一种轴件检测治具
CN210189068U (zh) 一种前叉专用裁切辅助结构
CN214792853U (zh) 一种支撑块的位置度和同心度检测装置
CN217520724U (zh) 一种便于加工退弹匣的工装调试台
CN209763915U (zh) 一种冲压件快速检测治具
CN210922401U (zh) 一种汽车配件的检具
CN210839724U (zh) 一种自动检测手机中板结构缺失的精密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