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8003U -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8003U
CN220168003U CN202321126542.4U CN202321126542U CN220168003U CN 220168003 U CN220168003 U CN 220168003U CN 202321126542 U CN202321126542 U CN 202321126542U CN 220168003 U CN220168003 U CN 220168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guide rail
chain
crankshaft
t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265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凯绅
郭万山
武欣
翟磊
赵辉
时海朝
侯沙沙
孙文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qing Automobile Eng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265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8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8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8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动机技术领域的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曲轴链轮、进气相位器链轮、排气凸轮轴链轮、正时链条和链条张紧装置。曲轴链轮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等径齿数相同的链齿Ⅰ和链齿Ⅱ,链齿Ⅰ和链齿Ⅱ轴向交错设置。动导轨与张紧器的接触处开设有润滑油道,润滑油道与张紧器的泄油孔连通。动导轨和定导轨之间均设有挡油板。定导轨在曲轴链轮处包裹有防跳齿结构,进气相位器链轮和排气凸轮轴链轮处各设有一个防跳齿筋。动导轨和定导轨的导轨挡边的高度均高于正时链条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两缸以上水平布置发动机,满足发动机对性能、可靠性、NVH等各方面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背景技术
正时系统是发动机主要系统之一,通过连接曲轴和凸轮轴,并配合固定的传动比来保证配气系统准确工作。主流正时系统采用正时链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安装简单、可靠性高、售后免维护等优点。水平对置发动机是一种特殊的发动机结构,在汽车、摩托车、航空等领域都有相关应用。其主要特征是气缸水平布置,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发动机的高度,适用于对高度要求严格的应用场合。
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正时系统,多采用单顶置凸轮轴,虽然结构简单,但不利于提高各个转速下的功率和扭矩。
而且,目前的发动机对NVH和耐久性能要求更高。但是采用水平布置的发动机,如六缸甚至八缸布置情况下,受两端气缸点火顺序的影响,曲轴会对正时链系统产生很大的激励,影响系统的工作平顺性和可靠性。
另外,由于两端气缸中的配气系统和相位器等机构的机油需要回到油底壳,受结构限制,主要回油通道位于发动机的前端。正时链条的运动会将机油搅动,曲通油气分离负荷增大,不利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油消耗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提供大排量多缸水平布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布置方案,适用于两缸以上水平布置发动机,满足发动机对性能、可靠性、NVH等各方面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曲轴链轮、进气相位器链轮、排气凸轮轴链轮、正时链条和链条张紧装置,曲轴链轮位于中心,曲轴链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进气相位器链轮和一个排气凸轮轴链轮。曲轴链轮上绕设有两根正时链条,正时链条均一端依次跨绕同一侧的进气相位器链轮和排气凸轮轴链轮,正时链条的另一端跨绕曲轴链轮,且各根正时链条上均设有链条张紧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动导轨、定导轨和张紧器。
曲轴链轮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等径齿数相同的链齿Ⅰ和链齿Ⅱ,链齿Ⅰ和链齿Ⅱ轴向交错设置。曲轴链轮采用错齿结构,可以抵消两侧气缸燃烧时产生的激励,改善系统振动特性,提高系统的平顺性。
张紧器设置在靠近曲轴链轮的一侧,且对动导轨进行支承。动导轨与张紧器的接触处开设有润滑油道,润滑油道与张紧器的泄油孔连通。系统中还布置有为张紧器供油的油路,从而对正时链条提供润滑。
动导轨和定导轨之间均设有挡油板。布置的挡油板可以减少链条的搅油效应,降低曲轴箱中空气的机油含量,改善曲通油气分离效果。
定导轨在曲轴链轮处包裹有防跳齿结构,避免正时链条在曲轴链轮处的跳齿;进气相位器链轮和排气凸轮轴链轮处各设有一个防跳齿筋,避免凸轮轴端的跳齿。
动导轨和定导轨的导轨挡边的高度均高于正时链条的厚度。高挡边结构以及布置的挡油板,降低机油的运动速度和湍流影响,从而降低曲通的油气含量,改善曲通油气分离效果,避免发生曲通窜油和烧机油现象。
进一步地,张紧器为液压棘齿张紧器。液压棘齿张紧器有很好的阻尼特性,同时棘齿可以限制动导轨的振幅,控制动导轨的最大运行行程,在发动机冷启动和链条激励过大时,避免链条跳齿。
进一步地,润滑油道呈锥台形,润滑油道的窄口与张紧器的泄油孔连通,润滑油道的宽口朝向正时链条。这样可以为正时链条提供更好的润滑效果,保证配气机构的平稳工作。
进一步地,正时链条为齿形链条。齿形链条提高了正时链条啮合的平顺性,减少了冲击和噪音,改善了系统的NVH性能。
进一步地,曲轴链轮同轴固接有曲轴,进气相位器链轮同轴固接有进气相位器,排气凸轮轴链轮同轴固接有排气凸轮轴,且排气凸轮轴采用双顶置凸轮轴结构。采用双顶置凸轮轴结构,便于布置相位器,满足发动机对各个转速功率扭矩提升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能够使该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这些设备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装置和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如本申请中的正时链条、排气凸轮轴链轮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照具体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设备或组件型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运行状态下,曲轴链轮顺时针转动,正时链条在动导轨和定导轨的导向支撑下,同时驱动左右两侧的排气凸轮轴链轮和进气相位器链轮转动(传动比2:1),排气凸轮轴再驱动配气结构,实现发动机气门机构按时开启和关闭。错齿的曲轴链轮,在发动机运行时,可以抵消一定燃烧激励,改善链系统的平顺性。张紧器分别布置在动导轨处,上下两个张紧器分别对左右两个动导轨进行张紧。张紧器为棘齿结构,可以控制动导轨的最大运行行程,在发动机冷启动和正时链条激励过大时,避免正时链条跳齿。张紧器润滑喷口,可以给正时链条提供润滑。
此外,为降低搅油影响,本发明采用加高的导轨挡边,并布置挡油板,降低机油的运动速度和湍流影响,从而降低曲通的油气含量,改善曲通油气分离效果,避免发生曲通窜油和烧机油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系统平顺性好,可靠性高:曲轴链轮采用错齿结构,结合防跳齿结构、防跳齿筋等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平顺性和可靠性,改善NVH性能。2.润滑效果好:张紧器的泄油孔与动导轨的润滑油道相连通,可以对正时链条进行润滑。3.降低链条搅油影响,改善曲通分离负荷:加高的导轨挡边和挡油板可以降低链条搅油影响,改善曲通分离负荷。4.采用双顶置凸轮轴,便于布置相位器,满足发动机对各个转速功率扭矩提升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曲轴链轮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曲轴链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相位器链轮;2、排气凸轮轴链轮;3、正时链条;4、定导轨;41、防跳齿结构;5、曲轴链轮;51、链齿Ⅰ;52、链齿Ⅱ;6、张紧器;7、动导轨;71、润滑油道;8、挡油板;9、防跳齿筋;10、导轨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曲轴链轮5、进气相位器链轮1、排气凸轮轴链轮2、正时链条3和链条张紧装置,曲轴链轮5位于中心,曲轴链轮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进气相位器链轮1和一个排气凸轮轴链轮2。曲轴链轮5上绕设有两根正时链条3,正时链条3均一端依次跨绕同一侧的进气相位器链轮1和排气凸轮轴链轮2,正时链条3的另一端跨绕曲轴链轮5,且各根正时链条3上均设有链条张紧装置,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动导轨7、定导轨4和张紧器6。
曲轴链轮5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等径齿数相同的链齿Ⅰ51和链齿Ⅱ52,链齿Ⅰ51和链齿Ⅱ52轴向交错设置。张紧器6设置在靠近曲轴链轮5的一侧,且对动导轨7进行支承。动导轨7与张紧器6的接触处开设有润滑油道71,润滑油道71与张紧器6的泄油孔连通。动导轨7和定导轨4之间均设有挡油板8。定导轨4在曲轴链轮5处包裹有防跳齿结构41,进气相位器链轮1和排气凸轮轴链轮2处各设有一个防跳齿筋9。动导轨7和定导轨4的导轨挡边10的高度均高于正时链条3的厚度。
另外,曲轴链轮5同轴固接有曲轴,进气相位器链轮1同轴固接有进气相位器,排气凸轮轴链轮2同轴固接有排气凸轮轴,且排气凸轮轴采用双顶置凸轮轴结构。润滑油道71呈锥台形,润滑油道71的窄口与张紧器6的泄油孔连通,润滑油道71的宽口朝向正时链条3。张紧器6采用液压棘齿张紧器。正时链条3采用齿形链条。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运行状态下,曲轴链轮5顺时针转动,正时链条3在动导轨7和定导轨4的导向支撑下,同时驱动左右两侧的排气凸轮轴链轮2和进气相位器链轮1转动(传动比2:1),排气凸轮轴再驱动配气结构,实现发动机气门机构按时开启和关闭。错齿的曲轴链轮5,在发动机运行时,可以抵消一定燃烧激励,改善链系统的平顺性。张紧器6分别布置在动导轨7处,上下两个张紧器6分别对左右两个动导轨7进行张紧。张紧器6为棘齿结构,可以控制动导轨7的最大运行行程,在发动机冷启动和正时链条3激励过大时,避免正时链条3跳齿。张紧器6润滑喷口,可以给正时链条3提供润滑。
此外,为降低搅油影响,本发明采用加高的导轨挡边10,并布置挡油板8,降低机油的运动速度和湍流影响,从而降低曲通的油气含量,改善曲通油气分离效果,避免发生曲通窜油和烧机油现象。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包括呈水平布置的曲轴链轮(5)、进气相位器链轮(1)、排气凸轮轴链轮(2)、正时链条(3)和链条张紧装置,所述曲轴链轮(5)位于中心,曲轴链轮(5)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个进气相位器链轮(1)和一个排气凸轮轴链轮(2);所述曲轴链轮(5)上绕设有两根正时链条(3),所述正时链条(3)均一端依次跨绕同一侧的进气相位器链轮(1)和排气凸轮轴链轮(2),正时链条(3)的另一端跨绕曲轴链轮(5),且各根正时链条(3)上均设有链条张紧装置,所述链条张紧装置包括动导轨(7)、定导轨(4)和张紧器(6),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轴链轮(5)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等径齿数相同的链齿Ⅰ(51)和链齿Ⅱ(52),所述链齿Ⅰ(51)和链齿Ⅱ(52)轴向交错设置;所述张紧器(6)设置在靠近曲轴链轮(5)的一侧,且对动导轨(7)进行支承;所述动导轨(7)与张紧器(6)的接触处开设有润滑油道(71),所述润滑油道(71)与张紧器(6)的泄油孔连通;所述动导轨(7)和定导轨(4)之间均设有挡油板(8);所述定导轨(4)在曲轴链轮(5)处包裹有防跳齿结构(41),进气相位器链轮(1)和排气凸轮轴链轮(2)处各设有一个防跳齿筋(9);所述动导轨(7)和定导轨(4)的导轨挡边(10)的高度均高于正时链条(3)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器(6)为液压棘齿张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道(71)呈锥台形,润滑油道(71)的窄口与张紧器(6)的泄油孔连通,润滑油道(71)的宽口朝向正时链条(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时链条(3)为齿形链条。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链轮(5)同轴固接有曲轴,所述进气相位器链轮(1)同轴固接有进气相位器,所述排气凸轮轴链轮(2)同轴固接有排气凸轮轴,且排气凸轮轴采用双顶置凸轮轴结构。
CN202321126542.4U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Active CN220168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6542.4U CN220168003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26542.4U CN220168003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8003U true CN220168003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26542.4U Active CN220168003U (zh) 2023-05-10 2023-05-10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8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46109B2 (ja) 内燃エンジン
US8066601B2 (en) Timing chain drive system
US5085199A (en) V-type engine equipped with a supercharging device
JP2000154731A (ja)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US5351663A (en) V-type engine
US20100160098A1 (en) Chain driving system
CN220168003U (zh) 一种水平对置发动机正时系统
JPH0932575A (ja) 内燃エンジン
JP3194568B2 (ja) 内燃エンジンのチェーン駆動機構
EP0754879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balancers
CN103775157A (zh) 六冲程发动机正时机构及六冲程发动机
US5901675A (en) Valve operating apparatus of DOHC
JP2604397B2 (ja) V型エンジン
JP2016223344A (ja) エンジンの補機駆動装置
CN204609968U (zh) 一种汽油发动机
CN213360228U (zh) 一种带磁电机的发动机结构以及三轮车
CN2512912Y (zh) 多气门配气机构
CN213981881U (zh) 一种v型柴油机双顶置凸轮轴的传动机构
US20100319649A1 (en) Crankcas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5979543U (zh) 一种发动机
KR100302486B1 (ko) 캠축구동기어
KR0125843Y1 (ko) 디젤기관의 전동장치
KR100305447B1 (ko) 엔진의 흡배기 밸브장치
CN201116476Y (zh) 一种驱动平衡轴系统的正时皮带系统
JP2529893Y2 (ja) Dohc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