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4086U -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4086U
CN220164086U CN202321428631.4U CN202321428631U CN220164086U CN 220164086 U CN220164086 U CN 220164086U CN 202321428631 U CN202321428631 U CN 202321428631U CN 220164086 U CN220164086 U CN 220164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mechanism
locking
rotating
straight line
lock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286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利弗·查德威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286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4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4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4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定机构及滑板车,锁定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锁舌、连杆、解锁把手,第二转动部件具有锁定槽,锁舌能够沿第一直线滑动;解锁把手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提拉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端与连杆转动连接,锁舌与连杆转动连接,解锁把手能够绕第二直线转动以使锁舌滑动;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第一端插入锁定槽中以阻碍第一转动部件相对于第二转动部件转动,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锁定机构还包括保险锁扣,在滑板车的行驶过程中保险锁扣能够防止解锁把手松动,防止锁舌在剧烈颠簸时从锁定槽脱出,从而防止锁定机构意外解锁,因此,该锁定机构的锁定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常见的代步工具。为了提高滑板车的存放便利性,市面上很多滑板车都采用了可折叠设计。当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使用者可以站在滑板车的滑板上面,并握住滑板车的车把,然后通过脚蹬地的方式或者利用滑板车自身具有的电机驱动滑板车前进。滑板车中一般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用于使滑板车维持在展开状态,以免滑板车在其运动过程中折叠或变形。然而,在滑板车的运动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滑板车会受到振动,锁定机构的锁舌容易脱离其插入的槽体或孔中,从而导致锁定机构解锁,滑板车无法保持展开状态而发生折叠,这导致滑板车的使用者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受到振动而解锁的风险较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锁定机构的滑板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包括:第一转动部件;第二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具有锁定槽;锁舌,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滑动连接,所述锁舌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同时经过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的直线为第一直线,所述锁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沿第一直线滑动;解锁把手,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提拉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四端转动连接,所述解锁把手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绕第二直线转动,以使所述锁舌滑动,从而使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提拉端均与所述第二直线间隔设置;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锁定槽中以阻碍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锁定槽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定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若锁舌需要沿第一滑线运动并朝远离锁定槽的方向滑动,那么锁舌需要通过连杆推动解锁把手转动。然而,锁舌施加于连杆的力的作用线与第一直线共线,相应地,连杆施加于第二连接部的力的作用线也与第一直线共线。由于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此时连杆施加于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基于解锁把手的转动中心的力臂为零,这一作用力不能够形成使解锁把手转动的力矩。因此,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即便锁舌因为振动而有朝远离锁定槽的方向滑动的趋势,锁舌朝远离锁定槽的方向滑动时也不容易推动解锁把手转动,解锁把手可以阻碍锁舌脱离锁定槽,从而使锁舌与锁定槽保持插接。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的好处在于,当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不容易因为振动而脱离锁定槽,锁定机构的锁定效果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所述锁舌连接;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为插入方向,所述插入方向与所述弹性件施加于所述锁舌的弹力的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锁舌包括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相互连通而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容纳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壁面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壁面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挡块和保险锁扣,所述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所述保险锁扣连接于所述提拉端;在所述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解锁把手的转动方向为解锁方向;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挡块和所述保险锁扣相互卡接,以阻碍所述解锁把手沿所述解锁方向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险锁扣与所述提拉端活动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提拉端、所述保险锁扣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用于使所述保险锁扣相对于所述提拉端复位,从而恢复所述挡块和所述保险锁扣之间的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险锁扣与所述提拉端转动连接,所述保险锁扣能够相对于所述提拉端绕第三直线转动,所述保险锁扣包括:卡接端,与所述第三直线间隔设置,所述卡接端用于与所述挡块卡接;按压端,与所述第三直线间隔设置,所述按压端靠近所述锁舌的一侧表面能够被使用者按压,以使所述卡接端与所述挡块相互分离,所述按压端背对所述锁舌的一侧、所述提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端背对锁舌的一侧具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接端的外表面包括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法线与所述第三直线不共面且相互垂直;所述保险锁扣能够相对于所述提拉端沿脱离方向转动,以使所述保险锁扣和所述挡块相互分离;所述挡块能够与所述导向斜面抵接,以使所述保险锁扣相对于所述提拉端沿所述脱离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提拉端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外表面凸出,所述提拉端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外的部分具有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的容纳空间,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锁定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滑板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滑板车能够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滑板车自身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图3为处于解锁状态的锁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二转动部件相对于第一转动部件转动之后的示意图;
图5为提拉端、挡块、保险锁扣和第二弹性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挡块顺时针转动后的示意图;
图7为挡块与保险锁扣的导向斜面抵接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滑板车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滑板车折叠之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锁定机构,102-第一转动部件,103-第二转动部件,104-提拉端,105-容纳空间;
201-锁定槽,202-主体,203-套接板,204-保险锁扣,205-挡块,206-解锁把手,207-第一转轴,208-第一直线,209-第一连接端,210-第二转轴,211-第二连接端,212-第三转轴,213-连杆,214-第四转轴,215-锁舌,216-安装空间,217-第一弹性件,218-第二安装槽,219-第一安装槽;
301-按压端,302-卡接端,303-导向斜面,304-第五转轴,305-第二弹性件,306-抵接面,307-第三安装槽;
401-滑板车,402-车把,403-立柱,404-滑板,405-前叉,406-后轮,407-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101,图2为图1中的锁定机构101的剖视图。参照图2,锁定机构101包括第一转动部件102、第二转动部件103、锁舌215、连杆213、解锁把手206、第一转轴207、第二转轴210、第三转轴212和第四转轴214。第一转动部件102与第二转动部件103相互转动连接,例如,第一转动部件102和第二转动部件103通过第一转轴207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件102和第二转动部件103是两个需要相互转动且需要能够在某一角度相互锁定的两个部件。
锁舌215与第一转动部件102滑动连接,例如,参照图2,第一转动部件10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主体202和套接板203(两者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套接板203套在锁舌215的外部,锁舌215在套接板203中滑动,而主体202通过第一转轴207与第二转动部件103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件103设置有锁定槽201,锁舌21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插入锁定槽201,第二端用于与连杆213转动连接。图2中第一端为锁舌215的后端,第二端为锁舌215的前端。
参照图2,解锁把手206包括第一连接端209、第二连接端211和提拉端104,第一连接端209和第二连接端211间隔设置,提拉端104与第一连接端209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209与第一转动部件102转动连接。例如,第一连接端209通过第二转轴210与套接板20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端211用于与连杆213转动连接。提拉端104作为解锁把手206供使用者握持的部位,提拉端104可以伸出至第一转动部件102的外部。
连杆213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图2中第三端为连杆213的后端,第四端为连杆213的前端。第三端与第二端转动连接(通过第四转轴214转动连接),第四端与第二连接端211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转轴212转动连接)。
下面定义一条第一直线208和一条第二直线。锁舌215能够沿第一直线208滑动参照图2,第一直线208为一条经过连杆213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直线。在图2中,第一直线208也可以认为是一条同时经过第二转轴210的中心和第四转轴214的中心的直线。第二直线为解锁把手206相对于承载部转动时的转动轴线,即,解锁把手206能够相对于承载部绕第二直线转动。图2中,第二直线为第二转轴210的中轴线,并且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第二直线对应A点。第二连接端211和提拉端104均与第二直线间隔设置。
解锁把手206能够相对于第一转动部件102绕第二直线转动,以使锁舌215滑动,从而使锁定机构101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参照图2,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端插入锁定槽201中,第一端与锁定槽201的壁面抵接从而阻碍第一转动部件102相对于第二转动部件103转动,而且此时第一直线208和第二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参照图3,当所述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端位于锁定槽201外,第一直线208和第二直线不共面(两者不相交)。
结合图2和图3,在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使用者可以拉动提拉端104,使解锁把手206转动,从而将锁舌215的第一端从锁定槽201中抽出,进而将锁定机构101切换至解锁状态。结合图3和图4,当第一端离开锁定槽201之后,使用者可以将第一转动部件102和第二转动部件103相互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锁定机构101的好处在于,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锁舌215不容易因为振动而脱离锁定槽201,锁定机构101的锁定效果较好。具体来说,请参照图2,在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若锁舌215需要沿第一滑线运动并朝远离锁定槽201的方向滑动,那么锁舌215需要通过连杆213推动解锁把手206转动。然而,锁舌215施加于连杆213的力的作用线与第一直线208共线,相应地,连杆213施加于第二连接部的力的作用线也与第一直线208共线。由于第一直线208与第二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此时连杆213施加于第二连接部的作用力基于解锁把手206的转动中心(对应A点)的力臂为零,这一作用力不能够形成使解锁把手206转动的力矩。因此,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即便锁舌215因为振动而有朝远离锁定槽201的方向滑动的趋势,锁舌215朝远离锁定槽201的方向滑动时也不容易推动解锁把手206转动,解锁把手206可以阻碍锁舌215脱离锁定槽201,从而使锁舌215与锁定槽201保持插接。
参照图2,锁定机构101还包括第一弹性件217,第一弹性件2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部件102、锁舌215连接。自第二端至第一端的方向为插入方向,插入方向可对应图2的从前往后的方向,插入方向与弹性件施加于锁舌215的弹力的方向相同。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17的弹力可以用于保持锁舌215与锁定槽201之间的插接,即第一弹性件217的弹力可以阻碍锁舌215脱离锁定槽201,从而提高锁定机构101的锁定效果。此外,参照图3,当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使用者松开提拉端104之后,第一弹性件217的弹力可以驱动锁舌215朝靠近锁定槽20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锁定机构101恢复至锁定状态。第一弹性件217还有利于提高使用者将锁定机构101恢复至锁定状态这一过程的便捷性。
第一弹性件217的安装方式可以参照图2。如图2所示,第一转动部件102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9,更具体地,第一安装槽219位于套接板203上。锁舌215包括第二安装槽218,第一安装槽219和第二安装槽218相互连通而形成安装空间216,第一弹性件217容纳在安装空间216中,第一弹性件217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2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219和第二安装槽218的壁面抵接。在这一安装方式下,第一弹性件217被锁舌215和套接板203包住,这有利于提高锁定机构101的结构紧凑性。
参照图2,锁定机构101包括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挡块205连接于第一转动部件102,更具体地,挡块205可以通过螺钉与主体202连接。保险锁扣204与提拉端104连接。参照图2,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相互卡接,以阻碍解锁把手206沿解锁方向转动。其中,解锁方向为,在锁定机构101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解锁把手206的转动方向;若以图2和图3为例,那么解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如图5所示,保险锁扣204具有一抵接面306,抵接面306与挡块205的底面抵接,从而阻碍解锁把手206沿解锁方向转动。参照图3,当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相互分离。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相互卡接时,解锁把手206不易因为受到振动而沿解锁方向转动,这有利于降低锁舌215脱离锁定槽201的风险,从而提高锁定机构101的锁定效果。
参照图5和图6,保险锁扣204与提拉端104活动连接。保险锁扣204与提拉端104之间的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锁定机构101还包括第五转轴304,保险锁扣204与提拉端104通过第五转轴304转动连接。锁定机构101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05,第二弹性件305的两端分别与提拉端104、保险锁扣204连接。第二弹性件305的弹力用于使保险锁扣204相对于提拉端104复位,从而使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恢复至相互卡接的状态。
当需要将锁定机构101解锁时,使用者需要解除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之间的卡接。上述设置方便使用者解除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之间的卡接,使用者无需费力地将挡块205或保险锁扣204掰开。具体来说,请依次参照图5和图6,当使用者需要将锁定机构101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使用者可以使保险锁扣204相对于提拉端104运动,从而使保险锁扣204与挡块205解除卡接(如图6所示);当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解除卡接之后,使用者可以驱动解锁把手206沿解锁方向转动。此外,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二弹性件305的弹力可以阻碍保险锁扣204与挡块205相互分离。
下面介绍第二弹性件305的安装方式。先定义一个第三直线,保险锁扣204相对于提拉端104转动时,保险锁扣204的转动轴线为第三直线。图5中,第三直线为第五转轴304的中轴线,第三直线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第三直线对应B点。参照图5,保险锁扣204包括卡接端302和按压端301,卡接端302和按压端301均与第三直线间隔设置。抵接面306位于卡接端302,卡接端302用于与挡块205卡接。结合图5和图6,按压端301靠近锁舌215的一侧表面(按压端301的底面)能够被使用者按压,以使卡接端302与挡块205相互分离。按压端301背对锁舌215的一侧、提拉端104分别与第二弹性件305的两端抵接。
参照图2,提拉端104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第一转动部件102的外表面凸出。结合图2和图7,为了方便使用者解锁时接触到按压端301,提拉端104位于第一转动部件102外的部分具有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的容纳空间105,按压端301设置在容纳空间105中。
参照图5,卡接端302背对锁舌215的一侧具有第三安装槽307,第二弹性件305的一部分容纳在第三安装槽307中,并与第三安装槽307的壁面抵接。第三安装槽307能够实现第二弹性件305的定位,提高第二弹性件305安装过程中的便利性,以及提高第二弹性件305的位置稳定性。
参照图5,卡接端302的外表面包括导向斜面303,导向斜面303的法线与保险锁扣204的转动轴线不共面且相互垂直。参照图7,挡块205能够与导向斜面303抵接,以使保险锁扣204相对于提拉端104沿脱离方向运动。其中,脱离方向具体含义为:若保险锁扣204相对于提拉端104沿脱离方向转动,那么保险锁扣204和挡块205相互分离。图7中,脱离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请依次参照图7和图5,在使用者将挡块205和保险锁扣204恢复至相互卡接的过程中,保险锁扣204的抵接面306需要自上而下越过挡块205。导向斜面303方便保险锁扣204和挡块205恢复卡接。基于图7,若使用者使解锁把手206逆时针转动时,那么挡块205与导向斜面303抵接后可以使保险锁扣204相对于提拉端104顺时针转动;在解锁把手206后续的转动过程中,挡块205相对于保险锁扣204沿导向斜面303移动,直至卡接端302的抵接面306自上而下越过挡块205。基于图7,抵接面306自上而下越过挡块205之后,第二弹性件305的弹力驱动保险锁扣204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抵接面306运动至能够与挡块205的底面抵接的位置。
参照图8,锁定机构101可以应用到滑板车401上。滑板车401还包括滑板404、立柱403、车把402、前轮407、前叉405、后轮406。滑板404与第一转动部件102的后端连接,第二转动部件103与立柱403连接,立柱403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二转动部件103,立柱403与前叉405连接。滑板404的后端与后轮406连接,前叉405与前轮407连接。车把402连接在立柱403的顶端。图8中的滑板车401折叠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锁定机构101可以使滑板车401保稳定地保持在某一状态。例如,当滑板车401处于图8所示的展开状态时,锁定机构101可以处于锁定状态,此时第一转动部件102和第二转动部件103无法相对转动,滑板车401可以稳定地保持在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0)

1.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部件;
第二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件具有锁定槽;
锁舌,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滑动连接,所述锁舌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连杆,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端转动连接,同时经过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的直线为第一直线,所述锁舌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沿第一直线滑动;
解锁把手,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提拉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四端转动连接,所述解锁把手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绕第二直线转动,以使所述锁舌滑动,从而使锁定机构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提拉端均与所述第二直线间隔设置;
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所述第一端插入所述锁定槽中以阻碍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相交且相互垂直;
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锁定槽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所述锁舌连接;自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为插入方向,所述插入方向与所述弹性件施加于所述锁舌的弹力的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锁舌包括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相互连通而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容纳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槽的壁面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壁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挡块和保险锁扣,所述挡块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所述保险锁扣连接于所述提拉端;
在所述锁定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的过程中,所述解锁把手的转动方向为解锁方向;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所述挡块和所述保险锁扣相互卡接,以阻碍所述解锁把手沿所述解锁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锁扣与所述提拉端活动连接,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提拉端、所述保险锁扣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用于使所述保险锁扣相对于所述提拉端复位,从而恢复所述挡块和所述保险锁扣之间的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锁扣与所述提拉端转动连接,所述保险锁扣能够相对于所述提拉端绕第三直线转动,所述保险锁扣包括:
卡接端,与所述第三直线间隔设置,所述卡接端用于与所述挡块卡接;
按压端,与所述第三直线间隔设置,所述按压端靠近所述锁舌的一侧表面能够被使用者按压,以使所述卡接端与所述挡块相互分离,所述按压端背对所述锁舌的一侧、所述提拉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背对锁舌的一侧具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的外表面包括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的法线与所述第三直线不共面且相互垂直;
所述保险锁扣能够相对于所述提拉端沿脱离方向转动,以使所述保险锁扣和所述挡块相互分离;所述挡块能够与所述导向斜面抵接,以使所述保险锁扣相对于所述提拉端沿所述脱离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端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外表面凸出,所述提拉端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外的部分具有能够让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的容纳空间,所述按压端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10.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定机构。
CN202321428631.4U 2023-06-06 2023-06-06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Active CN220164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8631.4U CN220164086U (zh) 2023-06-06 2023-06-06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8631.4U CN220164086U (zh) 2023-06-06 2023-06-06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4086U true CN220164086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28631.4U Active CN220164086U (zh) 2023-06-06 2023-06-06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4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2716A (zh) 一种采用齿传动锁芯的电子门锁
CN220164086U (zh)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CN111347917A (zh) 用于更换电池的锁舌结构、锁止装置、解锁装置、电动车
CN210851863U (zh) 一种折叠轮和便携式用具
CN214029002U (zh) 安全收折机构
CN210391391U (zh) 一种带拉索解锁机构的电子转向锁系统
CN215752829U (zh) 一种带安全锁扣的自锁机构
CN218493364U (zh) 车身和车辆
CN210503028U (zh) 一种能防误操作的折叠结构
CN111677386A (zh) 一种汽车门锁与汽车
CN217456231U (zh) 折叠机构、车身装置以及可折叠代步车
CN216762035U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折叠滑板车
CN218991210U (zh) 一种多功能机械电动锁
CN112519484A (zh) 一种折叠轮和便携式用具
CN214505302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反自锁结构及电动工具
CN219382719U (zh) 锁定机构及自行车
CN216887070U (zh) 折叠锁组件和代步车
CN116039823B (zh) 模块化拼装车
CN220359953U (zh) 网连接头及包含其的抄网
CN217348083U (zh) 一种折叠器及滑板车
CN217129213U (zh) 一种纳米级粉末冶金双棘爪汽车门锁机构
CN213245311U (zh) 一种快启闭防盗门锁
CN220147496U (zh) 折叠器
CN215565147U (zh) 一种多方向锁位的柜锁
CN221096120U (zh) 配合门锁使用的门配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