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7496U - 折叠器 - Google Patents

折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7496U
CN220147496U CN202321450371.0U CN202321450371U CN220147496U CN 220147496 U CN220147496 U CN 220147496U CN 202321450371 U CN202321450371 U CN 202321450371U CN 220147496 U CN220147496 U CN 220147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hinges
driving mechanism
loc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03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红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Xin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Xin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Xin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Xinyu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03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7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7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7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器,包括两个合页、手柄驱动机构和第一、二锁定机构,两个合页的第一侧分别与车体不同端的两部位连接,两个合页的第二侧铰接;手柄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合页的第三侧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回收和收紧运动状态;处于展开运动状态时,两个合页的第四侧相分离运动;处于回收运动状态时,两个合页的第四侧相靠近运动直至非紧密对合;处于收紧运动状态时,两个合页的第四侧紧密对合;第一锁定机构分别与两个合页的第四侧连接,并对两个合页的第四侧的对合状态进行锁定;第二锁定机构连接于手柄驱动机构,并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该折叠器具有双重锁定功能,锁定效果好,使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

Description

折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锁定功能、且操作简便的折叠器。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为方便电动滑板车收纳,通常会在滑板车上安装折叠结构,比如在滑板车的立管与头管之间安装折叠结构。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折叠结构为:包括两个合页、手柄、锁扣和卡块,其中,两个所述合页的一侧分别与立管和头管固定连接,所述手柄转动连接于一所述合页的另一侧,所述卡块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合页的另一侧,所述锁扣与所述手柄相连接,并能够在所述手柄带动下与所述卡块相卡接或脱离。
上述折叠结构虽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但锁定效果较差,容易出现因手柄被误动而导致折叠结构整体被打开的不良现象,使用安全性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器,一方面其具有双重锁定功能,锁定效果好,使用安全性高;另一方面其结构简单、新颖、合理,操作简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器,包括:
合页,被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一侧分别与车体不同端的两部位定位连接,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相铰接;
手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分别与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三侧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运动状态、回收运动状态和收紧运动状态;其中,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展开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分离运动;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回收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靠近运动,直至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非紧密对合;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收紧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紧密对合;
第一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分别与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连接,并能够对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的相对合状态进行锁定;以及,
第二锁定机构,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并能够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两个所述合页分别定义为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锁孔,被配置为设于所述第一合页的第四侧;
锁杆,被配置为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的第四侧,并用于与所述锁孔插接配合;以及,
拨杆,被配置为一端与所述锁杆定位连接、另一端伸置于所述第二合页的第二侧;另外,所述拨杆具有受外力作用而带动所述锁杆背向所述锁孔移动至设定位置的解锁运动状态、受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的抵压力作用而被限定于该设定位置的限定状态、以及在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的抵压力撤销后而带动所述锁杆朝向所述锁孔弹性移动复位的锁定运动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杆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拨杆带动所述锁杆沿自身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另外,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
连接片,被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沿所述锁杆的轴线方向并排排布,并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的第四侧;同时,两个所述连接片的一端均设有供所述锁杆穿置的穿孔,两个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均伸置于所述第二合页的第三侧;以及,复位弹簧,被配置为套设于所述锁杆上,且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拨杆和一所述连接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合页具有合页基体,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一侧供与车体的一部位定位连接,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其第一侧相邻接,且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二侧和第三侧还呈相对布置,以及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二侧与第三侧之间的中心连线方向还与所述锁杆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所述合页基体的第四侧与其第一侧呈背对布置;两个所述连接片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合页基体的第四侧;
所述第一合页具有合页主体,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一侧供与车体的另一部位定位连接,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其第一侧相邻接,且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二侧和第三侧亦呈相对布置,以及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二侧与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二侧相铰接,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三侧与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三侧分别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合页主体的第四侧与其第一侧呈背对布置,并在所述合页主体的第四侧上一体凸设有固定座;所述锁孔开设于所述固定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二侧上一体凸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亦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铰接座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锁杆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所述合页基体的第二侧设有避让缺口和两个凸耳,所述避让缺口用于避让和收容所述铰接座,两个所述凸耳分别设置于所述铰接座的轴向两侧旁边,且两个所述凸耳还分别与所述铰接座转动连接;
所述拨杆具有连接部、被拨动部、及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被拨动部之间的被抵压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锁杆定位连接,所述被拨动部伸置于所述避让缺口中,所述被抵压部为V形板状、弧形板状和L形板状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被抵压部能够被抵压固定于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铰接座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展开运动状态具有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受外力作用而带动使所述合页基体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的第四侧局部分离的第一阶段运动状态、以及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受车体拉动作用而带动使所述合页基体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的第四侧从局部分离到完全分离至设定间距的第二阶段运动状态;
其中,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时,所述拨杆能够处于该解锁运动状态;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自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进入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后,所述拨杆被保持在该限定状态;另外,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回收运动状态后,所述拨杆处于锁定运动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包括:
手柄,被配置为一端与所述合页主体的第三侧转动连接;
销轴,被配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柄另一端,另一个所述销轴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之间;以及,
连接杆,被配置为定位连接于两个所述销轴之间;
当施加外力使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合页主体进行翻转时,所述手柄能够带动两个所述销轴及所述连接杆进行翻转,并进而带动所述合页基体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的第四侧相远离或靠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锁孔槽,被配置为设于所述手柄;以及,
锁扣,被配置为弹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锁扣能够随着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整体运动而插入或脱离于所述锁孔槽;并且在所述锁扣插入所述锁孔槽中时,所述锁扣还能够与两个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定位连接或脱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具有:
中间部,被配置为弹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锁舌,被配置为与所述锁孔槽相插接配合的条状,并一体连接于所述中间部一端上;以及,
卡勾A,被配置为勾状,并一体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另一端上;另外,两个所述连接片的另一端均设有卡勾B,两个所述卡勾B分别与所述卡勾A相卡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还具有:
限制部,被配置为一体凸设于所述中间部,并与所述中间部一起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限制部背向所述中间部的一侧呈弧形状,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时,所述限制部背向所述中间部的一侧能够卡制于另一个所述销轴;
另外,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
调节螺母,被配置为螺接于所述连接杆上;以及,
弹簧,被配置为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弹簧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调节螺母,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具有两套锁定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对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的相对合状态进行锁定,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之间不存在联动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锁定机构被误动而导致折叠器被误打开的弊端,大大提升了锁定机构的锁定效果,以及大大提高了折叠器的使用安全性。2)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结构简单、新颖、合理,操作简便,特别是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可实现自动锁定,十分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收紧运动状态、且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亦完成锁定后,所述折叠器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折叠器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收紧运动状态、且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亦完成锁定后,所述折叠器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折叠器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展开运动状态后,所述折叠器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展开运动状态后,所述折叠器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展开运动状态后,所述折叠器处于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收紧运动状态、且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中的所述锁扣与两个所述连接片另一端相脱离后,所述折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入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初始时,所述折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入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初始时,所述折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合页处于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合页处于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1、第一合页;110、合页主体;111、固定座;112、铰接座;12、第二合页;120、合页基体;121、避让缺口;122、凸耳;123、止挡块;20、手柄;21、销轴;22、连接杆;30、锁孔;31、锁杆;32、拨杆;320、连接部;321、被拨动部;322、被抵压部;33、连接片;330、穿孔;331、卡勾B;34、复位弹簧;40、锁孔槽;41、锁扣;410、中间部;411、锁舌;412、卡勾A;413、限制部;42、调节螺母;43、弹簧;5、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器,其包括合页、手柄驱动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所述合页被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一侧分别与车体不同端的两部位定位连接,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相铰接;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分别与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三侧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运动状态、回收运动状态和收紧运动状态;其中,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展开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分离运动;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回收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靠近运动,直至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非紧密对合;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收紧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紧密对合;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分别与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连接,并能够对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的相对合状态进行锁定;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并能够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具有两套锁定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用于对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的相对合状态进行锁定(含非紧密对合和紧密对合),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用于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且所述第一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之间不存在联动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了因锁定机构被误动而导致折叠器被误打开的弊端,大大提升了锁定机构的锁定效果,以及大大提高了折叠器的使用安全性。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对两个所述合页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将两个所述合页分别定义为第一合页11和第二合页12。
请参阅附图12和附图13所示,所述第二合页12具有罩壳状的合页基体120,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一侧供与车体的一部位定位连接,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其第一侧相邻接,且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还呈相对布置,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其第一侧呈背对布置。
请参阅附图11所示,所述第一合页11具有环体状的合页主体110,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一侧供与车体的另一部位定位连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其第一侧相邻接,且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亦呈相对布置,以及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相铰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三侧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三侧分别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与其第一侧呈背对布置,并在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上一体凸设有固定座111,相应的,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上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固定座111的缺口。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相铰接的结构为: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上一体凸设有铰接座112,所述铰接座112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设有避让缺口121和两个凸耳122,所述避让缺口121用于避让和收容所述铰接座112,两个所述凸耳122分别设置于所述铰接座112的轴向两侧旁边,且两个所述凸耳122还分别与所述铰接座112转动连接。
具体的,上述两个凸耳122与铰接座112之间的转动连接,可通过设置“转轴与扭簧组合”来实现,这种转动连接方式属于折叠器技术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故在此不作详述。
另外,在所述避让缺口121上还一体连接有止挡块123,所述止挡块123用于对下述拨杆32的移动进行止挡限制。
接着,对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附图2、附图4、附图5、附图12和附图13所示。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锁孔30、锁杆31和拨杆32,其中,所述锁孔30被配置为设于所述第一合页11的第四侧;所述锁杆31被配置为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四侧,并用于与所述锁孔30插接配合;所述拨杆32一端与所述锁杆31定位连接,所述拨杆32另一端伸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二侧;另外,所述拨杆32还具有受外力作用而带动所述锁杆31背向所述锁孔30移动至设定位置的解锁运动状态、受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的抵压力作用而被限定于该设定位置的限定状态、以及在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的抵压力撤销后而带动所述锁杆31朝向所述锁孔30弹性移动复位的锁定运动状态。
进一步优选的,关于所述锁杆31的移动方向/运动方向设定为:所述锁杆3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拨杆32带动所述锁杆31沿自身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即:所述锁杆31的移动方向/运动方向为其自身轴线方向。更进一步优选的,结合上述两个合页的具体结构,可得:所述锁杆3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与第三侧之间的中心连线方向相垂直,以及所述锁杆3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铰接座112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进一步优选的,实现所述锁杆31被配置为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四侧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连接片33和复位弹簧34,所述连接片33被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33沿所述锁杆31的轴线方向并排排布,并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四侧;同时,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一端均设有供所述锁杆31穿置的穿孔330,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均伸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三侧;所述复位弹簧34被配置为套设于所述锁杆31上,且所述复位弹簧34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拨杆32和远离所述锁孔30的一所述连接片33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结合上述两个合页的具体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片33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该“固定设置”方式可采用一体成型方式、焊接固连方式或螺丝连接方式等。所述锁孔30为圆形孔、并开设于所述固定座1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拨杆32所采用的具体结构为:见附图14所示,所述拨杆32具有连接部320、被拨动部321、及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被拨动部321之间的被抵压部322,所述连接部320为平板状并与所述锁杆31定位连接,所述被拨动部321为块状并伸置于所述避让缺口121中,所述被抵压部322为V形板状、弧形板状和L形板状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被抵压部322能够被抵压固定于所述避让缺口121与所述铰接座112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了所述拨杆32为弯曲形状的结构,当然,根据产品设计需求,所述拨杆32还可被设计为直条状等结构,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接着,对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10所示,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包括手柄20、销轴21和连接杆22,所述手柄20被配置为一端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三侧转动连接;所述销轴21被配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销轴21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柄20另一端,另一个所述销轴21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之间;所述连接杆22被配置为定位连接于两个所述销轴21之间(“定位连接”可采用螺接方式,这样便于组装);当施加外力使所述手柄20相对于所述合页主体110进行翻转时,所述手柄20能够带动两个所述销轴21及所述连接杆22进行翻转,并进而带动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相远离或靠近。
说明:关于上述“所述手柄20一端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三侧转动连接”,亦可通过设置“转轴与扭簧组合”来实现转动连接,在此不作详述。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展开运动状态可进一步划分,具有: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受外力作用(此外力由骑行者手动提供)而带动使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局部分离的第一阶段运动状态、以及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受车体拉动作用而带动使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从局部分离到完全分离至设定间距的第二阶段运动状态。
结合上述拨杆32的运动状态,可得: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时,所述拨杆32能够处于该解锁运动状态;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自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进入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后,所述拨杆32被保持在该限定状态;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回收运动状态后,所述拨杆32处于锁定运动状态。
最后,对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10、及附图15所示,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锁孔槽40和锁扣41,所述锁孔槽40被配置为设于所述手柄20,所述锁扣41被配置为弹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所述锁扣41能够随着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整体运动而插入或脱离于所述锁孔槽40;并且在所述锁扣41插入所述锁孔槽40中时,所述锁扣41还能够与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定位连接或脱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孔槽40一体成型于所述手柄20上。所述锁扣41具有中间部410、锁舌411和卡勾A412,所述中间部410被配置为弹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所述锁舌411被配置为与所述锁孔槽40相插接配合的条状,并一体连接于所述中间部410一端上;所述卡勾A412被配置为勾状,并一体连接于所述中间部410另一端上。
基于上述锁扣41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均设有卡勾B331,两个所述卡勾B331分别与所述卡勾A412相卡接配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扣41还具有限制部413,所述限制部413被配置为一体凸设于所述中间部410,并与所述中间部410一起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即所述中间部410和所述限制部413上均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22穿置、并相互连通的通孔;且所述限制部413背向所述中间部410的一侧呈弧形状,这样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时,所述限制部413背向所述中间部410的一侧能够卡制于另一个所述销轴21,以防止所述锁扣41转圈。
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调节螺母42和弹簧43,所述调节螺母42被配置为螺接于所述连接杆22上;所述弹簧43被配置为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且所述弹簧43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调节螺母42,所述弹簧43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部410相连接(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可被应用于多种车型,如电动滑板车、折叠自行车等。以下以所述折叠器应用于电动滑板车上为例来对所述折叠器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安装于电动滑板车的立管5与头管(图中未示出)之间,即: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一侧与立管5定位连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一侧与头管定位连接。
1)当需将电动滑板车折叠时,所述折叠器的操作方法为:
首先,骑行者手动翻转所述锁扣41后、并将所述锁扣41向上提拉,使所述锁扣41与所述卡勾B331(连接片33)相脱离(可参阅附图8所示状态);
接着,骑行者手动顺时针翻转所述手柄20,以驱动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第一阶段运动状态(附图9示出了第一阶段运动状态的初始状态),实现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局部分离;
再接着,骑行者手动拨动所述拨杆32,以带动所述锁杆31背向所述锁孔30移动至设定位置的解锁运动状态(可参阅附图10所示状态);
紧随上述所述拨杆32的解锁运动,骑行者手动逆时针翻转立管5,因立管5与所述合页基体120固连,势必会带动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运动,从而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直至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完全分离至设定间距,完成将电动滑板车折叠(可参阅附图5至附图7所示状态)。
说明:①因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第二阶段运动状态是快速衔接于所述拨杆32的解锁运动后的,因而在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第二阶段运动状态后可牢靠将所述拨杆32保持在限定状态。当然,为操作准确、牢靠起见,也可在第二阶段运动状态开始前,骑行者手动将所述拨杆32保持在限定状态。②根据产品结构设计,所述锁扣41从所述锁孔槽40中脱离,发生于第二阶段运动状态过程中。
2)当需将电动滑板车正常使用(即解除折叠)时,所述折叠器的操作方法为:
首先,骑行者手动顺时针翻转立管5,带动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回收运动状态,即带动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相靠近运动,直至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非紧密对合;届时,所述拨杆32会自动带动所述锁杆31朝向所述锁孔30弹性移动复位,即:使得所述锁杆31插入所述锁孔30中,完成锁定运动状态;所述锁扣41插入所述锁孔槽40中;
接着,骑行者手动逆时针翻转所述手柄20,以驱动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收紧运动状态,直至实现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紧密对合的同时,所述锁扣41与所述卡勾B331相卡接,实现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折叠器具有双重锁定功能,锁定效果好,使用安全性高;而且所述折叠器的结构简单、新颖、合理,操作简便、省力。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合页,被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一侧分别与车体不同端的两部位定位连接,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相铰接;
手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分别与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三侧转动连接,并具有展开运动状态、回收运动状态和收紧运动状态;其中,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展开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分离运动;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回收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靠近运动,直至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非紧密对合;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收紧运动状态时,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紧密对合;
第一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分别与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相连接,并能够对两个所述合页的第四侧的相对合状态进行锁定;以及,
第二锁定机构,被配置为连接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并能够对完成收紧运动状态的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进行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将两个所述合页分别定义为第一合页(11)和第二合页(12);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
锁孔(30),被配置为设于所述第一合页(11)的第四侧;
锁杆(31),被配置为弹性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四侧,并用于与所述锁孔(30)插接配合;以及,
拨杆(32),被配置为一端与所述锁杆(31)定位连接、另一端伸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二侧;
另外,所述拨杆(32)具有受外力作用而带动所述锁杆(31)背向所述锁孔(30)移动至设定位置的解锁运动状态、受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的抵压力作用而被限定于该设定位置的限定状态、以及在两个所述合页的第二侧的抵压力撤销后而带动所述锁杆(31)朝向所述锁孔(30)弹性移动复位的锁定运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3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拨杆(32)带动所述锁杆(31)沿自身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另外,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还包括:
连接片(33),被配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片(33)沿所述锁杆(31)的轴线方向并排排布,并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四侧;同时,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一端均设有供所述锁杆(31)穿置的穿孔(330),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均伸置于所述第二合页(12)的第三侧;以及,
复位弹簧(34),被配置为套设于所述锁杆(31)上,且所述复位弹簧(34)两端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拨杆(32)和一所述连接片(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合页(12)具有合页基体(120),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一侧供与车体的一部位定位连接,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其第一侧相邻接,且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还呈相对布置,以及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与第三侧之间的中心连线方向还与所述锁杆(3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其第一侧呈背对布置;两个所述连接片(33)均固定设置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
所述第一合页(11)具有合页主体(110),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一侧供与车体的另一部位定位连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均与其第一侧相邻接,且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和第三侧亦呈相对布置,以及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相铰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三侧与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三侧分别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与其第一侧呈背对布置,并在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上一体凸设有固定座(111);所述锁孔(30)开设于所述固定座(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二侧上一体凸设有铰接座(112),所述铰接座(112)亦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铰接座(11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锁杆(31)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二侧设有避让缺口(121)和两个凸耳(122),所述避让缺口(121)用于避让和收容所述铰接座(112),两个所述凸耳(122)分别设置于所述铰接座(112)的轴向两侧旁边,且两个所述凸耳(122)还分别与所述铰接座(112)转动连接;
所述拨杆(32)具有连接部(320)、被拨动部(321)、及一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被拨动部(321)之间的被抵压部(322),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锁杆(31)定位连接,所述被拨动部(321)伸置于所述避让缺口(121)中,所述被抵压部(322)为V形板状、弧形板状和L形板状中的任意一种,且所述被抵压部(322)能够被抵压固定于所述避让缺口(121)与所述铰接座(1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展开运动状态具有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受外力作用而带动使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局部分离的第一阶段运动状态、以及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受车体拉动作用而带动使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从局部分离到完全分离至设定间距的第二阶段运动状态;
其中,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处于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时,所述拨杆(32)能够处于该解锁运动状态;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自该第一阶段运动状态进入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后,所述拨杆(32)被保持在该限定状态;
另外,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回收运动状态后,所述拨杆(32)处于锁定运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包括:
手柄(20),被配置为一端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三侧转动连接;
销轴(21),被配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销轴(21)转动连接于所述手柄(20)另一端,另一个所述销轴(21)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之间;以及,
连接杆(22),被配置为定位连接于两个所述销轴(21)之间;
当施加外力使所述手柄(20)相对于所述合页主体(110)进行翻转时,所述手柄(20)能够带动两个所述销轴(21)及所述连接杆(22)进行翻转,并进而带动所述合页基体(120)的第四侧与所述合页主体(110)的第四侧相远离或靠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
锁孔槽(40),被配置为设于所述手柄(20);以及,
锁扣(41),被配置为弹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所述锁扣(41)能够随着所述手柄驱动机构的整体运动而插入或脱离于所述锁孔槽(40);并且在所述锁扣(41)插入所述锁孔槽(40)中时,所述锁扣(41)还能够与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定位连接或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41)具有:
中间部(410),被配置为弹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
锁舌(411),被配置为与所述锁孔槽(40)相插接配合的条状,并一体连接于所述中间部(410)一端上;以及,
卡勾A(412),被配置为勾状,并一体连接于所述中间部(410)另一端上;
另外,两个所述连接片(33)的另一端均设有卡勾B(331),两个所述卡勾B(331)分别与所述卡勾A(412)相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41)还具有:
限制部(413),被配置为一体凸设于所述中间部(410),并与所述中间部(410)一起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且所述限制部(413)背向所述中间部(410)的一侧呈弧形状,当所述手柄驱动机构完成该第二阶段运动状态时,所述限制部(413)背向所述中间部(410)的一侧能够卡制于另一个所述销轴(21);
另外,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还包括:
调节螺母(42),被配置为螺接于所述连接杆(22)上;
以及,
弹簧(43),被配置为套设于所述连接杆(22)上,且所述弹簧(43)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调节螺母(42),所述弹簧(43)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部(410)相连接。
CN202321450371.0U 2023-06-08 2023-06-08 折叠器 Active CN220147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0371.0U CN220147496U (zh) 2023-06-08 2023-06-08 折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0371.0U CN220147496U (zh) 2023-06-08 2023-06-08 折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7496U true CN220147496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0371.0U Active CN220147496U (zh) 2023-06-08 2023-06-08 折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7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34076A1 (en) Ratchet type latch assembly
US7632034B2 (en) Releasable sec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10273598B (zh) 一种新型脱开机构
CN220147496U (zh) 折叠器
WO2020015280A1 (zh) 变速箱与换挡拉索之间的锁止器安装装置
US20060260431A1 (en) Window handle
KR100537950B1 (ko) 와이퍼 조립체
CN212984940U (zh) 自动门锁的脱离机构
CN1154779C (zh) 卡锁定装置
CN110001464B (zh) 滑轨锁止机构及包含其的汽车座椅
CN101318532A (zh) 改进型折叠器
CN112706866A (zh) 一种折叠把立管锁紧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20662747U (zh) 双重锁定折叠器
CN201105786Y (zh) 自行车折叠器
CN217835903U (zh) 折叠接头
JPH0882140A (ja) 錠止用ハンドル装置
CN213109483U (zh) 方便可旋转座椅装卸的儿童推车
CN219220085U (zh) 轿车门高强度机械撞锁
CN216834096U (zh) 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折叠器防脱结构
CN220164086U (zh)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CN216742339U (zh) 抽屉门板快速拆卸结构
CN211893518U (zh) 折叠结构及折叠自行车
CN212921664U (zh) 可原位折叠和换向的儿童推车
CN118088567A (zh) 一种双钩舌锁紧机构
CN215245318U (zh) 折叠器和交通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