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2075U -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2075U
CN220162075U CN202321613940.9U CN202321613940U CN220162075U CN 220162075 U CN220162075 U CN 220162075U CN 202321613940 U CN202321613940 U CN 202321613940U CN 220162075 U CN220162075 U CN 220162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ear
box
mould
in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39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圣吉
唐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s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s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s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she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39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2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2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2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包括底箱,底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框,能够方便存放模具本体,通过设置转柄、螺杆和夹板,能够方便对模具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设置旋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杆,能够带动定位框翻转,进而带动模具本体翻转,对模具本体的垂直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对模具本体进行多角度加工,通过设置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套筒、齿牙板和第三齿轮共同构建了驱动机构,能够带动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定位框和模具本体旋转,对模具本体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方便对模具本体进行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在生产时需要对其内部进行打磨、抛光等操作,而为了方便对模具的内部进行加工,往往需要使用支撑机构来对模具进行支撑固定,现如今所使用的支撑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大多只能对模具进行支撑固定,无法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在加工时需要人工拆卸模具对模具进行换位调节,加工效率低,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具备在模具加工时能够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加工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支撑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大多只能对模具进行支撑固定,无法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在加工时需要人工拆卸模具对模具进行换位调节,加工效率低,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包括底箱,所述底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凹型框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的内腔放置有模具本体,所述凹型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右侧所述转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底箱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左侧与底箱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齿牙板,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齿牙板的外表面与第三齿轮的外表面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定位框的正面和背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柄,两个所述螺杆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箱内腔的背面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所述滑块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底箱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顶部的前后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优选的,所述夹板与模具本体的连接处紧密贴合,所述驱动箱的正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检修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框,能够方便存放模具本体,通过设置转柄、螺杆和夹板,能够方便对模具本体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设置旋转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杆,能够带动定位框翻转,进而带动模具本体翻转,对模具本体的垂直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对模具本体进行多角度加工,通过设置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套筒、齿牙板和第三齿轮共同构建了驱动机构,能够带动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定位框和模具本体旋转,对模具本体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方便对模具本体进行加工,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在模具加工时能够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加工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支撑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大多只能对模具进行支撑固定,无法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在加工时需要人工拆卸模具对模具进行换位调节,加工效率低,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箱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箱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框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底箱;2、转轴;3、凹型框;4、驱动机构;401、伺服电机;402、螺纹杆;403、螺纹套筒;404、齿牙板;405、第三齿轮;5、转杆;6、定位框;7、模具本体;8、驱动箱;9、旋转电机;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螺杆;13、转柄;14、夹板;15、滑块;16、滑槽。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包括底箱1,底箱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2,转轴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3,转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4,凹型框3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5,两个转杆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框6,定位框6的内腔放置有模具本体7,凹型框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8,驱动箱8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9,旋转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右侧转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一齿轮10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11的外表面啮合。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框6,能够方便存放模具本体7,通过设置转柄13、螺杆12和夹板14,能够方便对模具本体7进行夹持固定,通过设置旋转电机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和转杆5,能够带动定位框6翻转,进而带动模具本体7翻转,对模具本体7的垂直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对模具本体7进行多角度加工,通过设置伺服电机401、螺纹杆402、螺纹套筒403、齿牙板404和第三齿轮405共同构建了驱动机构4,能够带动转轴2旋转,进而带动定位框6和模具本体7旋转,对模具本体7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方便对模具本体7进行加工,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在模具加工时能够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加工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一步的,驱动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401,伺服电机401与底箱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伺服电机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2,螺纹杆402的左侧与底箱1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螺纹杆4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403,螺纹套筒40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齿牙板404,转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05,齿牙板404的外表面与第三齿轮405的外表面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一步的,定位框6的正面和背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杆12,两个螺杆12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柄13,两个螺杆12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板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一步的,螺纹套筒4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5,底箱1内腔的背面开设有配合滑块15使用的滑槽16,滑块15的外表面与滑槽1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块15和滑槽16,能够对螺纹套筒403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也对螺纹套筒403的移动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一步的,底箱1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顶部的前后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板和安装孔,能够方便对底箱1进行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一步的,夹板14与模具本体7的连接处紧密贴合,驱动箱8的正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检修板。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检修板,能够对驱动箱8的内部进行拆卸检修。
本实施例的原理为:
使用时,将底箱1通过安装板和安装孔安装在指定地点,把需要加工的模具本体7放入定位框6内,转动转柄13、转柄13带动螺杆12转动,螺杆12带动夹板14向中间移动,通过夹板14对模具本体7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工具对模具本体7进行加工,当需要对模具本体7的垂直角度进行调节时,启动旋转电机9的控制开关,旋转电机9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带动第二齿轮11旋转,第二齿轮11带动转杆5旋转,转杆5带动定位框6翻转,进而带动模具本体7翻转,对模具本体7的垂直角度进行调节,方便对模具本体7进行多角度加工,当需要对模具本体7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时,启动伺服电机401的控制开关,伺服电机401带动螺纹杆402转动,螺纹杆402带动螺纹套筒403移动,螺纹套筒403带动齿牙板404移动,齿牙板404带动第三齿轮405转动,第三齿轮405带动转轴2旋转,进而带动定位框6和模具本体7旋转,对模具本体7的水平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方便对模具本体7进行加工,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在模具加工时能够对模具的角度进行调节,加工方便的优点。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包括底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腔底部的中心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凹型框(3),所述转轴(2)的外表面设置有驱动机构(4),所述凹型框(3)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5),两个所述转杆(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框(6),所述定位框(6)的内腔放置有模具本体(7),所述凹型框(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8),所述驱动箱(8)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9),所述旋转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右侧所述转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0)的外表面与第二齿轮(11)的外表面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伺服电机(401),所述伺服电机(401)与底箱(1)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4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2),所述螺纹杆(402)的左侧与底箱(1)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0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403),所述螺纹套筒(40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齿牙板(404),所述转轴(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05),所述齿牙板(404)的外表面与第三齿轮(405)的外表面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6)的正面和背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杆(12),两个所述螺杆(12)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柄(13),两个所述螺杆(12)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4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底箱(1)内腔的背面开设有配合滑块(15)使用的滑槽(16),所述滑块(15)的外表面与滑槽(1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顶部的前后位置均开设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14)与模具本体(7)的连接处紧密贴合,所述驱动箱(8)的正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检修板。
CN202321613940.9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Active CN220162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3940.9U CN22016207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3940.9U CN22016207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2075U true CN220162075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3940.9U Active CN220162075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2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11619U (zh) 一种便于五金配件毛边打磨的五金模具
CN210549757U (zh) 一种可调节位置角度的夹持头
CN217122387U (zh) 一种可调整刀具位置的车铣复合机床
CN220162075U (zh) 一种模具加工支撑机构
CN110977211A (zh) 一种激光雕刻机用固定夹持装置
CN21654251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模具抛光装置
CN215547339U (zh) 一种用于钢化玻璃加工的双面高效抛光装置
CN213289409U (zh)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可调节机座
CN220480869U (zh) 一种立式模具加工中心
CN111761426A (zh) 一种永磁转子微调磨削工装
CN218397061U (zh) 一种便于对零件多角度夹持的机床
CN220971988U (zh) 一种玻璃模具生产用辅助夹具
CN220902537U (zh) 一种cnc的夹具
CN218319351U (zh) 一种多工位协同作业的辅助机器人
CN215546849U (zh) 一种数控铣床用盘形工件加工工装
CN21617731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精密齿轮加工刀具
CN220838126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加工的铣床
CN219212239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车削打磨一体机
CN219235455U (zh) 一种便于工件限位的切割机
CN21685843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型钢拉床
CN215239426U (zh) 一种机械设计加工用的固定装置
CN219379829U (zh) 一种数控加工手板模型用便于更换的治具
CN220688636U (zh) 一种机电设备固定支架
CN220660589U (zh) 一种玻璃模具成型模内腔雕刻工装
CN219881872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