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1012U - 一种喷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1012U
CN220141012U CN202321543489.8U CN202321543489U CN220141012U CN 220141012 U CN220141012 U CN 220141012U CN 202321543489 U CN202321543489 U CN 202321543489U CN 220141012 U CN220141012 U CN 220141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nozzle
shell
communicated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4348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z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z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z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z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4348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1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1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1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喷嘴,涉及吹风机辅助件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用于导流吹风机气流的内壳,内壳的一部分收容于外壳内并与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壳的内部呈锥形状汇聚气流并与外壳形成导通,外壳与内壳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呈环状且朝向外壳的另一端进行汇聚,外壳的两侧均设有进风部,两个进风部均与气流通道导通;本喷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散热效率,避免表面过热而导致用户抓握时烫手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吹风时所产生的噪音,使得用户使用时更加静音。

Description

一种喷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辅助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嘴。
背景技术
喷嘴通常可以配合干发器(吹风机)进行使用,干发器喷出的圆形气流可以通过喷嘴实现气流的汇聚或扁平化,以达到局部定型或干燥的目的。
气流通过喷嘴时通常都是被干发器加热过的,使得喷嘴的外表面很烫,导致用户干发后不能立即拆卸风嘴对干发器进行收纳。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几种风嘴结构。例如,专利号为CN201610537726.8提供了一种喷嘴,其存在两点问题:1.尽管外壳有引流作用,但长时间高温使用后,喷嘴外壳中部仍会烫手;2.因其引导件的一端存在叶片结构,大气流吹过会产生额外噪音。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喷嘴来提高喷嘴内部的散热效率,同时减少气流吹过时所产生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喷嘴来提高喷嘴内部的散热效率,同时减少气流吹过时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喷嘴,包括外壳、用于导流吹风机气流的内壳,所述内壳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内部呈锥形状汇聚气流并与所述外壳形成导通,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呈环状且朝向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进行汇聚,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多个进风部,多个所述进风部均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用于导通气流的进风槽,多个所述进风槽均依次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内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所述气流通道汇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均呈扁平喇叭型,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口径。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斜流通道、聚拢通道,所述进风部与所述斜流通道的一侧导通,所述斜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聚拢通道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聚拢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衔接并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内设有气流引导件、导流气道,所述导流气道从所述内壳的一端朝向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进行汇聚并与所述外壳导通,所述气流引导件呈锥形并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且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导流气道的中部,所述气流引导件的锥形端朝向所述内壳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气道包括锥形斜面气道、汇聚腔、平滑气道,所述锥形斜面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内壳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锥形斜面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汇聚腔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汇聚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平滑气道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平滑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衔接并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引导件的锥形端上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位于所述平滑气道内并将所述平滑气道一分为二。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引导件的一端凸设有用于对外插接的塞子。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对外磁吸的磁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壳套接在内壳外的方式来降低热量的传递,在吹风机吹风时,从内壳中吹出的热风也会带动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进而使得进风部会吸入外部气流,使得外部气流吹入至气流通道内并顺着气流通道的方向流动,对内壳的表面进行降温,而内壳表面的温度降低后,内壳传递至外壳上的温度则会大大降低,避免用户拆除喷嘴时发生烫手的情况,而且,内壳的内部呈锥形状汇聚气流并与外壳形成导通,气流在内壳吹出时,锥形状的导风结构相对于叶片结构而言,其整体结构强度大,在有利于高速气流导流的同时,也减弱了高速气流所带来的结构震动,减少了噪音的产生;综上所述,本喷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散热效率,避免表面过热而导致用户抓握时烫手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吹风时所产生的噪音,使得用户使用时更加静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的前端部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的外壳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外壳1,进风部11,第一进风槽111,第一出风口12;
内壳2,第二出风口21,气流引导件22,导流气道23,锥形斜面气道231,汇聚腔232,平滑气道233,磁环24;
气流通道3,斜流通道31,聚拢通道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喷嘴,包括外壳1、用于导流吹风机气流的内壳2,内壳2的一部分收容于外壳1内并与外壳1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壳2用于连接在吹风机的吹风口上,在吹风机吹风时,热风环形吹出,内壳2将所吹出的风接收并改变一个的形状并集中引导出外部,使得用户能够集中吹干头发,在吹风时,内壳2会因为热风的热传递效应而发热,外壳1用于给用户提供一个抓握的结构,外壳1主要用于降低来自内壳2的热量传递,内壳2的内部呈锥形状汇聚气流并与外壳1形成导通,外壳1与内壳2之间设有气流通道3,气流通道3呈环状且朝向外壳1的另一端进行汇聚,外壳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进风部11,多个进风部11均与气流通道3导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吹风机吹风时,从内壳2中吹出的热风也会带动气流通道3内的气流流动,进而使得进风部11会因为气流通道3有气压差而吸入外部气流,使得外部气流吹入至气流通道3内并顺着气流通道3的方向流动,此时流动的风则会对内壳2的表面进行降温,而内壳2表面的温度降低后,内壳2传递至外壳1上的温度则会大大降低,这样则能够避免用户在手握外壳1拆除喷嘴时发生烫手的情况,而且,内壳2的内部呈锥形状汇聚气流并与外壳1形成导通,气流在内壳2吹出时,锥形状的导风结构则将风进行汇聚并吹出,锥形状的导风结构相对于叶片结构而言,其整体结构强度大,在有利于高速气流导流的同时,也减弱了高速气流所带来的结构震动,减少了噪音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喷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散热效率,避免表面过热而导致用户抓握时烫手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够降低吹风时所产生的噪音,使得用户使用时更加静音。
请参考图2、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进风部11包括多个用于导通气流的进风槽111,进风槽111均依次排列,在风从内壳2吹出外部时,所吹出的风会途经气流通道3的汇聚区域,使得气流通道3的汇聚区域相对于进风部11的区域形成气压差,这样使得外部的气流会从多个进风槽111进入至气流通道3内,然后顺着气压差的方向进行流动。
请参考图1、图3、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的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12,内壳2的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21,第二出风口21位于第一出风口12内并与第一出风口12导通,气流通道3汇聚于第一出风口12中并与第一出风口12导通;在风吹入内壳2内时,风最终会从第二出风口21吹出,在吹出后,途经第一出风口12,使得第一出风口12的气流跟着一起被吹出,使得气流通道3的汇聚处产生气压差,进而使得气流通道3有风吹动;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21均呈扁平喇叭型,这样则有利于风的汇聚,便于用户吹干头发或对头发吹动定型,第二出风口21的口径小于第一出风口12的口径,风从第二出风口21吹出后则会带动第一出风口12的气流一起被吹出。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通道3包括斜流通道31、聚拢通道32,进风部11与斜流通道31的一侧导通,斜流通道31的一端与聚拢通道32的一端衔接并导通,聚拢通道32的另一端与第一出风口12衔接并导通;斜流通道31则有利于外部气流从进风部11进入后由斜面引导而进行汇聚流动,聚拢通道32则会在第一出风口12出风的影响下形成气压差,进而带动聚拢通道32的气流加速流动。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2内设有气流引导件22、导流气道23,导流气道23从内壳2的一端朝向内壳2的另一端进行汇聚并与外壳1导通,气流引导件22呈锥形并与内壳2固定连接且一部分收容于导流气道23的中部,气流引导件22的外侧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导流气道23的内壁上,气流引导件22的锥形端221朝向内壳2的另一端,在吹风机吹气时,气流从导流气道23流入,在气流引导件22的外周侧壁的引流下,气流呈锥形进行汇聚,然后从第一出风口12吹出;导流气道23包括锥形斜面气道231、汇聚腔232、平滑气道233,锥形斜面气道231的一端与内壳2的一端衔接并导通,锥形斜面气道231的另一端与汇聚腔232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汇聚腔232的另一端与平滑气道233的一端衔接并导通,平滑气道233的另一端与内壳2的另一端衔接并导通,在气流吹入时,气流先从锥形斜面气道231进入,在锥形斜面的引导下,气流进入至汇聚腔232进行汇聚,在汇聚时气流被压缩,然后通过平滑气道233吹出外部,此时所吹出的气流则为高压直筒型的气流;气流引导件22的锥形端上设有导流片222,导流片222位于平滑气道233内并将平滑气道233一分为二,导流片222用于为平滑气道233内的压缩气流提供一个中央导流的结构,使得气流不发散,在平滑气道233内能够保持笔直吹出的状态;气流引导件22的一端凸设有用于对外插接的塞子223,塞子223用于插设在吹风机前方的安装导向孔内(安装导向孔图未示出)。
请参考图1、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2的一端设有用于对外磁吸的磁环24,磁环24用于在喷嘴靠近吹风机的吹风端部时辅助喷嘴进行磁吸固定,使得喷嘴能够快速安装或快速拆卸。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用于导流吹风机气流的内壳,所述内壳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内部呈锥形状汇聚气流并与所述外壳形成导通,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呈环状且朝向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进行汇聚,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多个进风部,多个所述进风部均与所述气流通道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部包括多个用于导通气流的进风槽,多个所述进风槽均依次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内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所述气流通道汇聚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均呈扁平喇叭型,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斜流通道、聚拢通道,所述进风部与所述斜流通道的一侧导通,所述斜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聚拢通道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聚拢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衔接并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内设有气流引导件、导流气道,所述导流气道从所述内壳的一端朝向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进行汇聚并与所述外壳导通,所述气流引导件呈锥形并与所述内壳固定连接且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导流气道的中部,所述气流引导件的锥形端朝向所述内壳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气道包括锥形斜面气道、汇聚腔、平滑气道,所述锥形斜面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内壳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锥形斜面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汇聚腔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汇聚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平滑气道的一端衔接并导通,所述平滑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壳的另一端衔接并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件的锥形端上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位于所述平滑气道内并将所述平滑气道一分为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件的一端凸设有用于对外插接的塞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一端设有用于对外磁吸的磁环。
CN202321543489.8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喷嘴 Active CN220141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3489.8U CN220141012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喷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43489.8U CN220141012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喷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1012U true CN220141012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21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43489.8U Active CN220141012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喷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1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1458B (zh) 风速变换装置及吹风机
KR102554855B1 (ko) 헤어컬용 헤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헤어 스타일링 장치
WO2021196756A1 (zh) 空气放大式吹风机
CN114176301A (zh) 一种吹风发梳件
CN220141012U (zh) 一种喷嘴
CN209750153U (zh) 一种使用舒适的电吹风
CN218898680U (zh) 一种低温直发装置
CN214179482U (zh) 一种增压风罩
CN210353626U (zh) 一种自冷却型吹风机机头
CN214258248U (zh) 一种自冷却型吹风机
CN211747558U (zh) 轴流式水离子电吹风
CN112336040A (zh) 一种增压风罩
CN211794801U (zh) 一种吹风机
KR100406213B1 (ko) 브러시가 부착된 드라이어
CN112336039A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14258247U (zh) 一种自冷却型吹风机
CN219911215U (zh) 一种吹风机
CN114304842A (zh) 一种自冷却型吹风机
CN221179662U (zh) 一种吹风机的风道结构
CN216675011U (zh) 一种吹风机结构
WO2024027118A1 (zh) 吹风机附件及吹风机
CN221469278U (zh) 一种全段式吹风组件和吹发器
CN220236268U (zh) 一种无叶吹风机
CN212972066U (zh) 一种分风装置以及吹风机
CN214509934U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