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665U -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8665U
CN220138665U CN202321230118.4U CN202321230118U CN220138665U CN 220138665 U CN220138665 U CN 220138665U CN 202321230118 U CN202321230118 U CN 202321230118U CN 220138665 U CN220138665 U CN 220138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ealing
sealing part
liquid injection
injec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01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01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8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8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8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旨在解决电池的注液口封口后存在漏液风险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密封件,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容纳槽和注液孔,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面上,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贯穿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所述密封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安装在所述注液孔内并将所述注液孔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部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并将所述容纳槽密封。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通过两道密封结构将注液口密封,其密封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漏液。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中,圆柱电池的注液口通常采用封钢珠和点胶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封口,但是采用这样的封口方式,其密封性不好,容易漏液,影响电池质量。
为了改善漏液问题,有些厂家采用封铝片焊接的方式来密封注液口,但是在焊接过程中,铝片与容纳槽之间容易存在气孔,仍然存在漏液风险。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电池的注液口封口后存在漏液风险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密封件,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容纳槽和注液孔,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面,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贯穿所述壳体本体,所述密封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安装在所述注液孔内并将所述注液孔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部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并将所述容纳槽密封。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注液孔铆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注液孔过盈配合。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液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密封部呈半球形。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液孔在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靠近所述注液孔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边缘倒角,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边缘倒角,所述第一边缘倒角与所述第二边缘倒角无缝贴合,且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面与容纳槽的底壁无缝贴合。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容纳槽铆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容纳槽过盈配合;或者,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侧壁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焊接。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为圆柱;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与所述容纳槽的深度相同。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一体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同轴线设置。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芯、极柱、集流盘和上述的电池壳体,所述壳体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电芯和所述集流盘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柱安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且其一端穿过所述壳体本体位于所述电池的外侧,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集流盘与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
在上述电池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密封垫,所述绝缘密封垫位于所述极柱和所述壳体本体之间并将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本体的连接处密封。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密封件,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其中,第一密封部将注液孔密封,从而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第二密封部将容纳槽密封,从而形成第二道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道密封结构将电池的注液口进行密封,有效提高了密封效果,从而防止漏液。
进一步地,将第一密封部与注液孔铆合连接,并且第一密封部与注液孔过盈配合,这样的设置方式,方便将第一密封部与注液孔进行组装,并且组装后的密封效果好。
又进一步地,使注液孔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密封部呈半球形,这样的设置方式,方便生产制备,并且方便将第一密封部组装到注液孔内。
又进一步地,在靠近容纳槽的注液孔的端部设置倒角,在将第一密封部铆合到注液孔内时,能够将第一密封部顺利地装入到注液孔内,降低组装难度。
又进一步地,在第二密封部上设置第一边缘倒角,在容纳槽内设置第二边缘倒角,第一边缘倒角与第二边缘倒角无缝贴合,靠近第一密封部的第二密封部的一面与容纳槽的底壁无缝贴合,这样的设置方式,使组装后的第二密封部的底部与容纳槽的底壁紧密抵接,不产生缝隙,也不会出现气孔,以提高密封效果。
又进一步地,将第二密封部与容纳槽铆合连接,方便通过一次铆合即可同时将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分别与注液孔和容纳槽组装,减少组装工序;使第二密封部与容纳槽过盈配合,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好。
又进一步地,通过焊接将第二密封部的侧壁与容纳槽的侧壁之间的缝隙密封,可以提高密封效果。
又进一步地,将容纳槽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形,将第二密封部设置为圆柱,方便加工以及组装使用。
又进一步地,使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与容纳槽的深度相同,在将第二密封部与容纳槽组装后,第二密封部的端面与电池本体的端面相平齐,节省体积,同时外观更美观。
又进一步地,将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一体设置,方便生产制备。
又进一步地,将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同轴线设置,在将密封件组装到电池本体上时,方便定位,降低组装难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从而也具备上述电池壳体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来说,其密封性更好,漏液风险更低。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绝缘密封垫将极柱与壳体本体隔断和密封,能够提高电池的密封性,同时也可以将电池壳体采用铝制备,从而实现轻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电池壳体;11、壳体本体;110、容纳腔;111、容纳槽;1111、第二边缘倒角;112、注液孔;1121、倒角;12、密封件;121、第一密封部;122、第二密封部;1221、第一边缘倒角;
2、电芯;3、极柱;4、集流盘;5、绝缘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底壁”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构件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请参阅1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1包括壳体本体11和密封件12。
接着参阅图2,壳体本体11上设有容纳槽111和注液孔112,容纳槽111位于壳体本体11的一面,注液孔112位于容纳槽111内,并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壳体本体11。
接着参阅图6和图7,密封件12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121和第二密封部122,第一密封部121安装在注液孔112内,并将注液孔112密封,第二密封部122安装在容纳槽111内,并将容纳槽111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12包括第一密封部121和第二密封部122,第一密封部121将注液孔112密封,从而形成第一道密封结构,第二密封部122将容纳槽111密封,从而形成第二道密封结构,第二道密封结构位于第一道密封结构的外侧,通过两道密封结构将电池壳体1上的注液口封堵和密封,有效提高了密封效果,避免电池漏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一体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密封部121和第二密封部122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制造,方便生产;此外,第一密封部121和第二密封部122无缝连接,第一密封部121在将注液孔112密封后,能够使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气孔,从而提高密封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121也可以与第二密封部122焊接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的具体连接方式。因此,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一体设置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然,优选上述的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为一体结构的实施方式,能够更方便进行生产制造,工序简单且成本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铆合连接,且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过盈配合。
将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铆合连接,方便进行组装;此外,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过盈配合,使得铆合后的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之间不存在缝隙,能够提高第一密封部121对注液孔112的密封效果,防止漏液。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铆合连接,但这并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将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将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焊接。这种有关于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的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7,注液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密封部121呈半球形。将注液孔112设置为圆形注液孔112,第一密封部121设置为半球形,方便定位组装,降低了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铆合连接的难度,此外,也方便生产第一密封部121。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注液孔112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一密封部121的横截面也为方形。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注液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密封部121为圆柱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对注液孔112和第一密封部121的形状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一密封部121能够与注液孔112匹配并将注液孔112密封即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注液孔112和第一密封部121的形状结构。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注液孔112和第一密封部12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优选上述注液孔112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一密封部121呈半球形的形状结构,相对于其他形状结构的设置方式来说,其体积小且更方便组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注液孔112在与容纳槽111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倒角1121。
设置倒角1121能够在铆接第一密封部121时,使第一密封部121能够更顺利进入到注液孔112内,从而方便将第一密封部121铆合到注液孔112内,降低组装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2和图7,靠近注液孔112的第二密封部122的一端设有第一边缘倒角1221,容纳槽111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边缘倒角1111,第一边缘倒角1221与第二边缘倒角1111无缝贴合,且靠近第一密封部121的第二密封部122的一面与容纳槽111的底壁无缝贴合。
使第一边缘倒角1221与第二边缘倒角1111无缝贴合,且第二密封部122的底壁与容纳槽111的底壁无缝贴合,避免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的接触面存在缝隙,从而能够提高第二密封部122密封容纳槽111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122的截面尺寸略小于容纳槽111的截面尺寸,第二密封部122的侧壁与容纳槽111的侧壁焊接。
使第二密封部122的截面尺寸略小于容纳槽111的截面尺寸,能够很方便地将第二密封部122嵌入到容纳槽111内,从而方便将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铆合,且第一密封部121与注液孔112铆合完成后,能够使第二密封部122的底壁与容纳槽111的底壁完美贴合,提高密封效果。此外,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方便将第二密封部122的侧壁与容纳槽111的侧壁焊接密封,降低焊接难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铆合连接,且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过盈配合。
将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设置为铆合连接,且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过盈配合,可以通过一次铆合操作,同时将第一密封部121和第二密封部122分别与注液孔112和容纳槽111铆合,减少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对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的具体连接方式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二密封部122能够将容纳槽111密封即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之间的连接方式。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连接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优选上述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焊接连接,虽然相对于将两者铆合连接的实现形式来说,工序复杂一点,但是其组装后的密封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和图7,容纳槽1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密封部122为一端设有第一边缘倒角1221的圆柱。
将容纳槽111设置为圆形容纳槽111,将第二密封部122设置为一端设有第一边缘倒角1221的圆柱,方便生产制造,并且方便进行定位组装,组装难度低。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11的横截面为方形,第二密封部122的横截面为方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对容纳槽111和第二密封部122的形状结构作任何限制,只要第二密封部122与容纳槽111相匹配,并且能够将容纳槽111密封即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容纳槽111和第二密封部122的形状结构。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11和第二密封部122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优选上述容纳槽111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密封部122为一端设有第一边缘倒角1221的圆柱,相对于其他形状结构的设置方式来说,更容易生产制造且更方便组装,此外,圆形不存在棱角,更方便进行焊接且焊接后连接处的密封性更好,也不易出现漏焊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122的厚度与容纳槽111的深度相同。第二密封部122在组装到容纳槽111内后,使第二密封部122的端面与壳体本体11的端面相平齐,外观效果更好;此外,在将密封件12组装到壳体本体11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判断是否将密封件12安装到位,以及能够判断第一密封部121是否密封到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阅图7,注液孔112位于容纳槽111的中心处,且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同轴线设置。
将注液孔112设置在容纳槽111的中心处,且第一密封部121的中心线与第二密封部122的中心线同轴,使第一密封部121位于第二密封部122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设置方式,在将密封件12进行组装时,方便进行定位,组装难度低。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注液孔112设置在容纳槽111的中心处,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同轴线设置,但这并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注液孔112设置在容纳槽111的非中心位置,以及将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非同轴线设置,只要第一密封部121和第二密封部122的位置能够分别与注液孔112和容纳槽111相配合以便组装即可。这种有关于注液孔112相对于容纳槽111的具体位置设置以及第一密封部121相对于第二密封部122的具体位置设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优选注液孔112位于容纳槽111的中心处,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同轴线设置的具体设置方式,相对于其他设置方式来说,更方便将密封件12组装到壳体本体11上,方便定位,降低组装难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对壳体本体11的具体结构作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壳体本体11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将壳体本体11设置为圆柱形的壳体,或者,也可以将壳体本体11设置为矩形的壳体,等等。这种有关于壳体本体11的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不对容纳槽111的具体位置设置作任何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容纳槽111的具体位置。例如,当壳体本体11包括圆环柱形外壳以及分别将圆环柱形外壳的两端开口密封的正极盖板和负极盖板时,可以将容纳槽111设置在正极盖板或者负极盖板上,或者,也可以将容纳槽111设置在圆柱形外壳上,等等。这种有关于容纳槽111的位置设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电芯2、极柱3、集流盘4和上述的电池壳体1。
其中,壳体本体11内具有容纳腔110,电芯2和集流盘4安装在容纳腔110内,极柱3安装在壳体本体11上,且极柱3的一端穿过壳体本体11,并位于电池的外侧,极柱3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110内,并与集流盘4连接,集流盘4与电芯2的极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电芯2、极柱3和集流盘4,电芯2的极耳通过集流盘4与极柱3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流传输;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1,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密封性能,防止电解液漏液。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还包括绝缘密封垫5,绝缘密封垫5位于极柱3和壳体本体11之间,并将极柱3与壳体本体11隔开,以防止极柱3与壳体本体11接触,绝缘密封垫5将极柱3与壳体本体11的连接处密封。
在极柱3和壳体之间设置绝缘密封垫5,能够防止极柱3与壳体本体11接触,进而可以采用铝制备壳体本体11,实现轻量化生产;绝缘密封垫5将极柱3与壳体本体11的连接处密封,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密封性能,防止电池漏液。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图8和图9中以圆柱电池为示意图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结构,但是其实际结构并不局限于圆柱电池,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适用于条形电池、方壳电池等其他形状的电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中的极柱3可以为正极柱,也可以为负极柱,在此不对极柱3的具体极性作具体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只将电池中的正极柱通过绝缘密封垫5与电池壳体1连接,或者也可以只将电池的负极柱通过绝缘密封垫5与电池壳体1连接,再或者还可以将电池的正极柱通过绝缘密封垫5与电池壳体1连接,并且将电池的负极柱通过绝缘密封垫5与电池壳体1连接。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和密封件,
所述壳体本体上设有容纳槽和注液孔,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面,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并贯穿所述壳体本体,
所述密封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安装在所述注液孔内并将所述注液孔密封,所述第二密封部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并将所述容纳槽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注液孔铆合连接且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注液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密封部呈半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在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注液孔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边缘倒角,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边缘倒角,所述第一边缘倒角与所述第二边缘倒角无缝贴合,且靠近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面与容纳槽的底壁无缝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容纳槽铆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容纳槽过盈配合;或者,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侧壁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为圆柱;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厚度与所述容纳槽的深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一体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同轴线设置。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极柱、集流盘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
所述壳体本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电芯和所述集流盘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极柱安装在所述壳体本体上且其一端穿过所述壳体本体位于所述电池的外侧,所述极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集流盘连接,所述集流盘与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密封垫,所述绝缘密封垫位于所述极柱和所述壳体本体之间并将所述极柱与所述壳体本体的连接处密封。
CN202321230118.4U 2023-05-17 2023-05-17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Active CN220138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0118.4U CN220138665U (zh) 2023-05-17 2023-05-17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0118.4U CN220138665U (zh) 2023-05-17 2023-05-17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8665U true CN220138665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3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0118.4U Active CN220138665U (zh) 2023-05-17 2023-05-17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8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10029686A (ko) 반경방향 공간 이용율을 향상시키는 버튼형 전지
CN113097657A (zh) 电池
WO2023040864A1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5986335A (zh) 一种电极端子、集流组件及圆柱电池
WO2022228091A1 (zh) 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33466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4336793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220138665U (zh) 电池壳体及包括电池壳体的电池
CN219476829U (zh) 盖板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5621631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19106463U (zh) 一种动力电池盖及动力电池
CN216084985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111162236A (zh) 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201146203Y (zh)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13150887U (zh) 一种锂亚电池盖组结构及锂亚电池
CN201041812Y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19163538U (zh)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08460815U (zh) 一种正极结构、电池盖板及电池
CN114824598B (zh) 一种圆柱电池及其盖帽组件
CN218101611U (zh)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0341460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221126089U (zh) 扣式锂离子电池及盖板及壳体及电子产品
CN219246804U (zh) 一种顶盖及电芯
CN219626765U (zh) 一种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20628147U (zh) 圆柱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