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5590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5590U
CN220135590U CN202321676096.4U CN202321676096U CN220135590U CN 220135590 U CN220135590 U CN 220135590U CN 202321676096 U CN202321676096 U CN 202321676096U CN 220135590 U CN220135590 U CN 220135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side plate
indoor uni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60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60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5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5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5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换热器,机壳内分隔有进风腔和送风腔,机壳上还设有与进风腔连通的进风口和与送风腔连通的送风口,进风腔和送风腔之间通过风机连通。换热器安装于进风腔内,且进风腔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换热器被配置为能够相对运动,以使换热器能够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切换。当空调室内机制冷时,风机处于启动状态,且换热器处于隐藏状态,机壳通过进风口吸风并通过送风口送风;当空调室内机制热时,风机处于停止状态,且换热器处于显露状态。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空调在制热时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夏天较热时人们喜欢直接吹凉风(比如吹风扇),但是在冬天较冷时大部分人是不喜欢直接吹热风的,因为一股股热风吹到身上是会让人有些不适,人们则更喜欢处在暖空气缓慢流动的环境中(比如北方的暖气片采暖和地暖采暖)。然而暖气片或地暖一般是北方才会使用,南方一般都是使用空调来制热,但是现有的空调基本都是通过空气强制对流的方式来换热,也即制冷时吹出冷风,制热时也只能吹出热风,导致舒适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空调在制热时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换热器,所述机壳内分隔有进风腔和送风腔,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进风口和与所述送风腔连通的送风口,所述进风腔和所述送风腔之间通过风机连通。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进风腔内,且所述进风腔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所述换热器被配置为能够相对运动,以使所述换热器能够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隐藏状态时,所述换热器被所述进风腔的侧壁所包围,所述机壳外的空气需要穿过所述进风口才能到达所述换热器的表面;当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显露状态时,所述换热器的多个侧面显露于所述机壳外,所述机壳外的空气能够从多个方向分别到达所述换热器的多个侧面。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所述风机处于启动状态,且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隐藏状态,所述机壳通过所述进风口吸风并通过所述送风口送风;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所述风机处于停止状态,且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显露状态。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底盘和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和所述底盘之间围合出所述进风腔,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进风腔内。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所述底盘固定设置,所述进风腔的侧壁由所述安装壳的部分壳体构成,且所述进风腔的至少部分侧壁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运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所述进风腔和所述送风腔,所述隔板构成所述进风腔的上侧壁,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安装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第一安装壳和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上的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壳内并能够随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隐藏状态;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时,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显露状态,所述换热器的上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并显露在所述机壳外。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厚度。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壳还包括相对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相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后侧板构成所述进风腔的后侧壁,且所述后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壳固定连接并能够随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时,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抵接;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时,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与所述后侧板间隔设置并分别间隔出第二开口。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宽度。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上还设有滑轨和驱动件,所述后侧板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后侧板或所述第二安装壳沿所述滑轨滑动。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壳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风门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打开、以及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关闭;和/或,所述送风口处还设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打开、以及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关闭。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还包括相对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相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固定于所述后侧板上并能够随所述后侧板滑动;所述前侧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还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壳上,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能够滑动至所述第二安装壳上并随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时,换热器处于隐藏状态且风机处于启动状态,此时气流从进风口吹入进风腔,并在经过换热器的换热后依次经过风机、送风腔和送风口,最后吹回室内,进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因为空调室内机通过其送风口吹出冷风,所以用户在送风口处直接感受吹出的冷风,进而达到想要的舒适感。
而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时,换热器处于显露状态并且使风机处于停止状态,此时因为换热器的多个侧面显露在机壳外,机壳外的空气可以从多个方向分别直接接触到换热器的多个侧面上,反言之就是换热器的热量可以从多个方向直接辐射到室内,所以可以很好地对室内进行制热,保证制热效率,并且因为风机处于停止状态,所以制热时不会产生一股股热风。也就是说,本申请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时,换热器可以类似于暖气片或地暖一样通过辐射和自然对流地方式对室内进行制热,进而营造出暖空气缓慢流动的制暖环境,提高了制热时的舒适性,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在制热时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室内机 1411 第一开口 144 第二开口
10 机壳 1412 前侧板 20 风机
11 进风腔 1413 后侧板 30 换热器
111 进风口 1414 左侧板 31 上侧面
12 送风腔 1415 右侧板 32 前侧面
121 送风口 142 第二安装壳 33 后侧面
13 底盘 1421 第一风门 40 连接管
14 安装壳 1422 第二风门
141 第一安装壳 143 隔板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空调在制热时舒适性不足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0为柜式空调的室内机,且该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和换热器30,其中,如图2所示,机壳10内通过隔板143分隔有进风腔11和送风腔12,如图1所示,机壳10的前表面上还设有与进风腔11连通的进风口111以及与送风腔12连通的送风口121,隔板143上还安装有离心风机20,风机20的数量可以设有多个,每个风机20的吸风口与进风腔11连通,每个风机20的出风口则与送风腔12连通,也即进风腔11和送风腔12之间通过风机20连通,也就是说,当风机20启动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通过进风口111吸风,然后在气流依次流经进风腔11、风机20、送风腔12之后,再通过送风口121送风,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30安装于进风腔11内,以使室内空气在循环的过程中经过换热器30并换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换热器30在制冷时为蒸发器,在制热时为冷凝器,换热器3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便不做具体的介绍。换热器30在进风腔11内的安装方式不限,比如可以平行于进风口111而竖直安装,也可以相对于进风口111倾斜安装,只要空气在被吸入风机20之前都能够流过换热器30并换热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请结合图1至图3理解,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换热器30被配置为能够相对运动,以使换热器30能够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当换热器30处于隐藏状态时,换热器30被进风腔11的侧壁所包围,机壳10外的空气需要穿过进风口111才能到达换热器30的表面;当换热器30处于显露状态时,换热器30的多个侧面显露于机壳10外,机壳10外的空气能够从多个方向分别到达换热器30的多个侧面。
具体而言,在将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换热器30配置为能够相对运动时,既可以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固定不动,而换热器30活动安装,也可以是换热器30固定不动,而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活动安装,还可以是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换热器30都分别活动安装,进而便可以实现两者的相对运动。为了更清楚地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介绍几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介绍方案,如图1至图4任一附图所示的方向指示箭头,下文将以进风口111的轴向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进风口111朝向前方)、以机壳1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连接管40位于右侧)、以及以机壳10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送风口121位于进风口111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下文中与方位有关的结构特征(比如前侧面32、上侧面31、后侧面33、前侧板1412、后侧板1413、左侧板1414、右侧板1415、上侧壁、后侧壁等)均是以此为参考。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说明:本实施例没有对应的附图,可以将图1和图3作为参考),进风腔11的前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11,进风腔11的右侧壁(该右侧壁由右侧板1415构成)设有出入开口,换热器30可以通过该出入开口滑进和滑出进风腔11,并且该出入开口可以通过一挡板打开和关闭,该挡板可以固定连接在换热器30的右侧,也可以转动安装在进风腔11的右侧壁上。当换热器30滑进进风腔11内时,挡板正好关闭该出入开口,换热器30切换到隐藏状态,此时换热器30完全位于进风腔11内且被进风腔11的各个侧壁所包围,机壳10外的空气想要接触到换热器30,就需要先通过进风口111进入到进风腔11内。当换热器30滑出进风腔11外时,换热器30的前侧面32、上侧面31和后侧面33均显露在机壳10外,此时室内空气可以从换热器30的前方、上方和后方直接接触到换热器30,也就是说换热器30可以向其前方、上方和后方直接辐射热量,进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制热。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换热器30固定不动,然后机壳10整体向左滑动,这样换热器30也能够穿过出入开口并显露在机壳10外;另外,出入开口也可以设置在进风腔11的左侧壁、前侧壁或者后侧壁等。
又比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说明:本实施例也没有对应的附图,可以将图1和图3作为参考),换热器30固定不动,进风腔11的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均能够上下翻转而相对换热器30运动,并且当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向下翻转至水平延伸的状态时,换热器30切换到显露状态,机壳10外的室内空气可以从多个方向直接接触到换热器30的表面,也即换热器30可以在多个方向上直接向室内空气辐射热量。当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均从水平延伸的状态翻转到竖直延伸的状态时,换热器30就切换到了隐藏状态,此时换热器30被进风腔11的各个侧壁所包围,机壳10外的室内空气需要先穿过前侧壁上进风口111才能到达换热器30的表面。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进风腔11的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也可以一体成型,然后一起上下滑动而相对换热器30运动,进而使得换热器30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切换。又或者,进风腔11的侧壁可以设置呈左右双开门的结构方式,然后在打开时将换热器30显露在机壳10外,以及在关闭将换热器30包围起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定义的“隐藏状态”不是表示换热器30完全隐藏起来而完全无法看见,因为进风腔11还设有进风口111,当从进风口111向进风腔11的内部看时,也是可以看得到换热器30,此时相当于换热器30上只有前侧面32显露在机壳10外。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当换热器30切换到隐藏状态时,换热器30靠近进风口111设置并完全覆盖进风口111,换热器30的前侧面32可以认为是整个机壳10的部分表面,但是此时机壳10外的室内空气仍是要先穿过进风才能到达换热器30的表面的。
因此,在换热器30能够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如图1所示,风机20处于启动状态,且换热器30处于隐藏状态,此时机壳10通过进风口111吸风并通过送风口121送出冷风。当空调室内机100制热时,如图3或图4所示,风机20处于停止状态,且换热器30处于显露状态。具体而言,在制冷时,换热器30处于隐藏状态且风机20处于启动状态,此时气流从进风口111吹入进风腔11,并在经过换热器30的换热后依次经过风机20、送风腔12和送风口121,最后吹回室内,进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可以理解,因为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其送风口121吹出冷风,所以用户在送风口121处直接感受吹出的冷风,进而达到想要的舒适感。而在制热时,换热器30处于显露状态并且使风机20处于停止状态,此时因为换热器30的多个侧面显露在机壳10外,机壳10外的空气可以从多个方向分别直接接触到换热器30的多个侧面上,反言之就是换热器30的热量可以从多个方向直接辐射到室内,所以可以很好地对室内进行制热,保证制热效率,并且因为风机20处于停止状态,所以制热时不会产生一股股热风。也就是说,本申请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时,换热器30可以类似于暖气片或地暖一样通过辐射和自然对流地方式对室内进行制热,进而营造出暖空气缓慢流动的制暖环境,提高了制热时的舒适性,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空调在制热时舒适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技术方案除了应用于柜式空调,还可以应用在移动式空调、窗式空调、壁挂式空调等,只要能够实现空调室内机100里的换热器30在制热时显露在机壳10外即可,在不同类型空调上应用时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可选的,基于冬天时人们的脚部一般比会较凉、以及热空气逐渐上升的规律,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底盘13和安装在底盘13上的安装壳14,安装壳14罩在底盘13上并和底盘13围合出进风腔11,换热器30安装于底盘13上并位于进风腔11内。可以理解,因为底盘13放置在地面上,而换热器30又安装在底盘13上,所以换热器30的位置比较靠近地面,进而在制热时,换热器30首先会向靠近地面的空气辐射热量,也即用户脚部位置的空气会先热起来,使得用户的脚部不会很凉,然后热空气再从脚部位置逐渐上升,使得热空气快速充满整个室内空间,保证用户的整个身体感受到暖意。因此,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方案可以在保证室内制热效率的同时,提高用户舒适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30相对于底盘13固定设置,进风腔11的侧壁由安装壳14的部分壳体构成,且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能够相对于底盘13运动,也就是说,安装壳14上构成进风腔11侧壁的部分壳体能够相对底盘13和换热器30运动,进而使得换热器30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切换。本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换热器30还需要通过连接管40穿出墙体并与空调室外机连接,如果是安装壳14固定不动而换热器30活动安装的话,连接管40也需要跟随换热器30左右移动或前后移动,但因为连接管40穿过墙体且空调室外机固定不动,具体实施起来会比较麻烦。所以本实施例通过使换热器30固定不动,然后进风腔11的至少部分侧壁能够相对底盘13和换热器30活动,如此可以避免连接管40发生移动,使得换热器30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的切换更见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如图2所示,安装壳14内通过隔板143分隔进风腔11和送风腔12,此时隔板143便构成进风腔11的上侧壁,当然隔板143也构成了送风腔12的下侧壁,风机20安装在隔板143上,进而将进风腔11和送风腔12连通。另外,再结合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壳14可以分为安装在底盘13上的第一安装壳141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壳141上的第二安装壳142,第一安装壳141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1411,隔板143设置在第二安装壳142内并能够随第二安装壳142滑动,安装在隔板143上的风机20也能够随第二安装壳142滑动。如图1所示,当第二安装壳142滑动至完全覆盖第一开口1411的位置时,也即第二安装壳142位于第一安装壳141的正上方时,作为进风腔11的上侧壁的隔板143与第一开口1411上下相对,此时隔板143与进风腔11的其他侧壁共同包围换热器30,换热器30处于隐藏状态。如图3所示,当第二安装壳142滑动至第一开口1411的一侧时,换热器30处于显露状态,换热器30的上侧面31位于第一开口1411处并显露在机壳10外,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壳142是水平滑动到第一开口1411的后侧,使得换热器30的上侧面31显露在机壳10外,此时换热器30除了可以通过其显露在进风口111处前侧面32向室内空气辐射热量之外,还能够通过其上侧面31向室内空气辐射热量。因此可以理解,本实施例通过使作为进风腔11的上侧壁的隔板143相对换热器30运动,使得换热器30的上侧面31显露出来,进而可以使得换热器30辐射出来的热量可以更快的上升,在保证制热舒适性的同时加快室内空间的制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1411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30的厚度,具体而言,换热器30的外形大致为方形板状,换热器30的厚度方向和第一开口1411的宽度方向均平行于进风口111的轴向方向,第一开口1411的宽度不小于换热器30的厚度,且第一换热器30的位置对应于第一开口1411内。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换热器30的后侧面33也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411辐射出热量,进而提高制热效率。
再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壳141还包括相对的前侧板1412和后侧板1413、以及相对的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前侧板1412上设有进风口111,后侧板1413构成进风腔11的后侧壁,且后侧板1413与第二安装壳142固定连接并能够随第二安装壳142滑动。可以参考图1,当第二安装壳142滑动至完全覆盖第一开口1411的位置时,后侧板1413与左侧板1414及右侧板1415抵接,此时后侧板1413、前侧板1412、左侧板1414、右侧板1415、隔板143和底盘13共同围合出进风腔11,换热器30被包围在进风腔11内并处于隐藏状态。如图3或图4所示,当第二安装壳142滑动至第一开口1411的一侧时,后侧板1413则随着第二安装壳142一起向远离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的方向滑动,此时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分别与后侧板1413间隔设置并分别间隔出第二开口144,可以理解,通过还间隔出第二开口144,可以使得换热器30的后侧面33还能够通过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二开口144向室内辐射热量,也即换热器30上的热量可以更多更快地辐射到室内空间,进而在保证舒适性地基础上提高制热效率。
再进一步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44地宽度和左侧板1414及右侧板1415的宽度也都平行于进风口111的轴向方向,且第二开口144的宽度不小于左侧板1414或右侧板1415的宽度,如此可以保证第二开口144的开口大小,避免第二开口144因为较小而导致制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底盘13上还设有滑轨(未图示)和驱动件(未图示),后侧板1413滑动安装于滑轨上,驱动件驱动后侧板1413和第二安装壳142沿滑轨滑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滑轨大致平行于进风口111的轴向方向而延伸,滑轨可以是凹槽状或凸块状,驱动件可以是由电机与齿轮、齿条、螺杆等传动件组合而成,也可以由伸缩汽缸、液压缸等形成,总之,滑轨和驱动件的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只要能够驱动后侧板1413和第二安装壳142平稳滑动即可。可以理解,本实施例通过驱动件来驱动后侧板1413和第二安装壳142沿滑轨滑动,既可以实现换热器30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的切换自动化,又能够保证后侧板1413和第二安装壳142在运动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当然,在实际实施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基于成本考虑,将后侧板1413和第二安装壳142的滑动设置为手动式,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手动推拉的方式来实现换热器30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的切换。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安装壳142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风门1421,第一风门1421位于隔板143的下方,且第一风门1421用于在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打开、以及在空调室内机100制热时关闭;同时,如图3或图4所示,送风口121处还设有第二风门1422,第二风门1422同样用于在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打开、以及在空调室内机100制热时关闭。可以理解,第一风门1421和第二风门1422在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时打开,保证进风腔11和送风腔12连通起来,且保证顺利地吹出冷风。而第一风门1421和第二风门1422在空调室内机100制热时关闭,可以避免换热器30辐射出的热量通过第二安装壳142的底部和送风口121进入到进风腔11内,保证换热器30辐射出的热量尽量都能够辐射到机壳10以外的空间,实现热量的高效利用。
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门1421和第二风门1422的具体结构形式、活动方式、数量等均不做具体的限定,比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门1422由多个转动安装的导风板组成,如此既可以对出风进风导向或扫风,又能够关闭送风口121。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将图1和图3作为参考,安装壳14包括第一安装壳141和第二安装壳142,第一安装壳141还包括相对的前侧板1412和后侧板1413、以及相对的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后侧板1413滑动安装于底盘13上,且第二安装壳142固定于后侧板1413上并能够随后侧板1413滑动。前侧板1412上设有进风口111,且前侧板1412、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还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壳142上,前侧板1412、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能够滑动至第二安装壳142上并随第二安装壳142滑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壳141的前侧板1412、左侧板1414和右侧板1415一体成型并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壳142上,第一安装壳141的后侧板1413则与第二安装壳142一体成型,并且对第二安装壳142进行支撑。当第二安装壳142位于换热器30的上方,且前侧板1412、左侧板1414、右侧板1415和后侧板1413共同环绕换热器30时,换热器30处于隐藏状态。而当需要使换热器30切换到显露状态时,第一安装壳141的前侧板1412、左侧板1414和后侧板1413均向上滑动并定位在第二安装壳142上,然后后侧板1413带动第二安装壳142向换热器30的后侧滑动,此时换热器30便完全显露在机壳10外,进而使得散热器可以更好地向周围空气辐射热量,在保证制热舒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制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分隔有进风腔和送风腔,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进风口和与所述送风腔连通的送风口,所述进风腔和所述送风腔之间通过风机连通;以及,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进风腔内,且所述进风腔的至少部分侧壁和所述换热器被配置为能够相对运动,以使所述换热器能够在隐藏状态和显露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隐藏状态时,所述换热器被所述进风腔的侧壁所包围,所述机壳外的空气需要穿过所述进风口才能到达所述换热器的表面;当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显露状态时,所述换热器的多个侧面显露于所述机壳外,所述机壳外的空气能够从多个方向分别到达所述换热器的多个侧面;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所述风机处于启动状态,且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隐藏状态,所述机壳通过所述进风口吸风并通过所述送风口送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所述风机处于停止状态,且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显露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用于放置在地面上的底盘和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和所述底盘之间围合出所述进风腔,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并位于所述进风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所述底盘固定设置,所述进风腔的侧壁由所述安装壳的部分壳体构成,且所述进风腔的至少部分侧壁能够相对于所述底盘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内通过隔板分隔所述进风腔和所述送风腔,所述隔板构成所述进风腔的上侧壁,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隔板上;
所述安装壳包括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第一安装壳和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上的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壳内并能够随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
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时,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隐藏状态;
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时,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显露状态,所述换热器的上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并显露在所述机壳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壳还包括相对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相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所述后侧板构成所述进风腔的后侧壁,且所述后侧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壳固定连接并能够随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
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时,所述后侧板与所述左侧板及所述右侧板抵接;
当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至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时,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与所述后侧板间隔设置并分别间隔出第二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还设有滑轨和驱动件,所述后侧板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上,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后侧板或所述第二安装壳沿所述滑轨滑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壳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位于所述隔板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风门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打开、以及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关闭;
和/或,所述送风口处还设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用于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打开、以及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关闭。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包括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所述第一安装壳还包括相对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相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
所述后侧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底盘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壳固定于所述后侧板上并能够随所述后侧板滑动;
所述前侧板上设有所述进风口,且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还沿上下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壳上,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能够滑动至所述第二安装壳上并随所述第二安装壳滑动。
CN202321676096.4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135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6096.4U CN220135590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6096.4U CN220135590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5590U true CN22013559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6096.4U Active CN220135590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5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8224B (zh) 空调器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13559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4163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95328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423709U (zh) 一种新散热结构的冰箱
CN113959009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233191U (zh) 智能型冷热风机
CN110594921A (zh) 智能型冷热风机
CN2122047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723633B2 (ja) 冷風機付パーティション
KR20090010449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9995439U (zh) 一种便携空调器
CN217274590U (zh) 空调器
CN220655295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N220506985U (zh) 换气装置、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CN2199341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544628U (zh) 空调烟机
CN21210870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367814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香薰装置
CN21261869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410146U (zh) 空调及储能集装箱
CN219624169U (zh) 立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