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08700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08700U CN212108700U CN201922345568.8U CN201922345568U CN212108700U CN 212108700 U CN212108700 U CN 212108700U CN 201922345568 U CN201922345568 U CN 201922345568U CN 212108700 U CN212108700 U CN 2121087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indoor unit
- heat exchanger
- outlet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道组件和换热器。壳体包括安装板,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道组件包括向上倾斜的第一出风通道和向下倾斜的第二出风通道,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二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换热器的第一端邻近第一出风通道,换热器的第二端邻近安装板,换热器的第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排水件,换热器的第二端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件,第一排水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排水件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第一排水件高于第二排水件,不仅可以使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还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排水流畅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中的蒸发器的前端的高度低于其后端的高度,为了使排水槽与蒸发器的装配位置相对应,因此空调室内机的前排水槽的高度低于后排水槽的高度。但是,当空调室内机设有两个出风口时,上述结构中前排水槽与后排水槽不能够相对应,不仅导致空调室内机的结构不紧凑,而且还影响空调室内机的排水流畅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结构紧凑、排水流畅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板,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组件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限定出换热腔,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邻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邻近所述安装板,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排水件,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第一排水件高于第二排水件,不仅可以使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还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排水流畅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水件与所述第二排水件连通,所述第二排水件上形成有排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一上侧壁,所述第一上侧壁大体为V字形,所述第一排水件设在所述第一上侧壁的上部,且所述第一排水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侧壁的形状大体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内设有风机,所述第二排水件连接在所述进风部的邻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排水件与所述风道组件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显示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包括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包括第二上侧壁和第二下侧壁,所述第一下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上侧壁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下侧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上侧壁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一定角度的所述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设有隔断风板,所述隔断风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下侧壁和所述第二上侧壁的连接处,所述隔断风板的第二端可绕所述第一端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部件和所述安装板为分别单独加工成型的两个部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剖面图;
图3是图2中A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隔断风板处于第一位置;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隔断风板处于第二位置;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另一视图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进风口14,出风口15,第一出风口151,第二出风口152,换热腔16,
安装板11,配合槽11a,第一凸筋111,第二凸筋112,
第一导风板12,第二导风板13,
风道组件2,第一出风通道21,第一上侧壁211,第一下侧壁212,第二出风通道22,第二上侧壁221,第二下侧壁222,配合部23,风道进风口24,容纳腔25,进风部26,安装部27,
换热器3,第一换热段31,第二换热段32,第三换热段33,
风机4,
显示组件5,
第一排水件6,
第二排水件7,
隔断风板8,第一隔板81,第二隔板82,连接板83,
第一驱动电机91,第二驱动电机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用于调节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风道组件2和换热器3。
其中,壳体1可以包括安装板11,壳体1上可以形成有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进风口14位于安装板11与出风口15之间,出风口15可以包括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风道组件2可以设在壳体1内且风道组件2设在安装板11的前侧,风道组件2与壳体1之间可以限定出换热腔16,换热器3可以设在换热腔16内。风道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向上倾斜,第二出风通道22可以向下倾斜,第一出风通道21与第一出风口151连通,第二出风通道22与第二出风口152连通。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上”是指靠近天花板的一侧,上述描述中的“下”是指靠近地板的一侧,上述描述中的“前”是指远离墙体的一侧。
具体而言,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空气气流可以通过进风口14进入到风道组件2内,空气气流可以在换热腔16内流通并与换热器3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21和/或第二出风通道22排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出风口151与第二出风口152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送风,由此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而且,上述设置还可以防止换热气流形成“小循环”,可以确保换热气流在室内空间内正常流通。
如图2所示,换热器3可以设在换热腔16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如图2所示的前端)邻近第一出风通道21,换热器3的第二端(如图2所示的后端)邻近安装板11,换热器3的所述第一端的下方可以设有第一排水件6,换热器3的所述第二端的下方可以设有第二排水件7,第一排水件6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排水件7的上方。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空调室内机100设有两个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由此可以方便调节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方向、提升送风舒适度,而且,第一排水件6高于第二排水件7设置可以使第一排水件6和第二排水件7的设置结构与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相对应,由此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提升第一排水件6和第二排水件7的排水流畅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后”是指靠近墙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第一排水件6高于第二排水件7,不仅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还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排水流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安装板11可以与墙体相连,由此可以将空调室内机100安装在墙体上。风道组件2可以设在安装板11的前侧(远离墙体的一侧),风道组件2与安装板11共同限定出换热腔16,换热器3和风机4可以设在换热腔16内。风道组件2的远离安装板11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第二出风口152位于第一出风口151的下方,风道组件2和安装板11为分别单独加工成型的两个部件。
具体而言,安装板11可以与风道组件2配合共同限定出换热腔16,风机4部件和换热器3可以设在换热腔16内,换热腔16内还可以设有风道流路,风道组件2的前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第一出风口151位于第二出风口152的上方,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均与风道流路相连通。当空调室内机100安装时,可以将安装板11与墙体连接在一起。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风机4可以引导空气气流在风道流路内流通,空气气流在流通时可以与换热器3换热以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排出,由此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风道组件2和安装板11可以形成为分体件,由此可以分别单独加工风道组件2和安装板11,然后可以将风道组件2和安装板11装配在一起。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满足空调室内机100上设有两个出风口15的前提下减小风道组件2的加工难度,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16内可以设有换热器3,换热器3的第一端(如图4所示的前端)可以邻近第一出风通道21设置,换热器3的第二端(如图4所示的后端)邻近安装板11,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可以位于第二端的上方。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风机4可以通过旋转以在换热器3内形成负压,外界空气可以通过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口14进入到换热腔16内,空气气流在换热腔16内流通时可以与换热器3进行热交换并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51和/或第二出风口152排出,由此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换热器3的邻近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一端(如图4所示的前端)高于换热器3的另一端(如图4所示的后端),进入到换热腔16内的空气气流可以与换热器3进行充分接触,由此可以提升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而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换热器3与风机4在结构设置上相对应,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板1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墙体通常沿竖直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安装板11竖直延伸可以实现安装板11和墙体之间的完全贴合,不仅可以方便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还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牢固性能。
如图2-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板11的下部可以形成有配合槽11a,风道组件2的邻近安装板11的一侧(如图2所示的后侧)设有配合在配合槽11a内的配合部23,也就是说,当安装板11与风道组件2配合时,配合部23可以插入到配合槽11a内。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安装板11与配合槽11a之间的快速定位,然后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等方式将安装板11与风道组件2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安装板11与风道组件2之间的配合方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风道组件2上设置配合槽11a,可以在安装板11上设置伸入到配合槽11a内的配合部23。安装板11与风道组件2之间可以根据实际的装配需求选择不同的装配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23可以朝向安装板11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由此,安装板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以使配合部23伸入到配合槽11a内,配合部23可以对安装板11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可以提升安装板11的结构牢固性能。可选地,配合部23和配合槽11a均可以多个,多个配合槽11a和多个配合部23一一对应配合,由此可以提升安装板11与风道组件2之间的装配牢固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23可以由风道组件2的一部分朝向安装板11的方向凸出形成,由此可以使配合部23与风道组件2形成为一体成型件,使得风道组件2的加工更简便。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配合部23也可以单独成型,然后,配合部23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插接配合等方式与风道组件2装配在一起。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11的面向风道组件2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前侧)表面上设有朝向风道组件2凸出的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第二凸筋112可以位于第一凸筋111的下方,第二凸筋112和第一凸筋111之间可以限定出配合槽11a,由此可以使配合槽11a的设置方式更加简单,而且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配合限定出配合槽11a,如此可以确保安装板1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配合槽11a的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安装板11的靠近风道组件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加固部(图未示出),加固部上的一部分可以朝向远离风道组件2的方向凹入以形成配合槽11a。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筋112和第一凸筋111均可以由安装板11的一部分朝向风道组件2的方向凸出形成,由此可以使安装板11与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的配合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板11与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可以形成为一体注塑件,不仅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还可以提升安装板11与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之间的装配牢固性能。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道组件2可以包括风道进风口24,风道进风口24朝向安装板11设置。也就是说,风道进风口24的朝向与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出风方向相反,由此可以防止从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中排出的换热气流直接通过风道进风口24进入到换热腔16内,从而可以确保换热气流在室内空间内正常流通。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可以上下对称,由此不仅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度,而且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上下对称还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均匀性,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壳体1上形成有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进风口14位于安装板11和出风口15之间,出风口15包括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开闭状态以控制空调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速度。例如,当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大时,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同时打开。当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小时,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中的其中一个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排水件6可以与第二排水件7连通,第二排水件7上可以形成有排水口,由此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排水流畅性。具体而言,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换热器3与空气气流进行换热形成的冷凝水可以流入到第一排水件6内,由于第一排水件6的高度高于第二排水件7,第一排水件6内的水可以流入到第二排水件7内,然后第二排水件7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排水口的设计形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排水件6和第二排水件7上同时设置排水口,进入到第一排水件6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冷凝水也可以进入到第二排水件7内并通过第二排水件7上的排水口排出。
如图4-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道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向上倾斜,第二出风通道22可以向下倾斜,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与第一出风口151连通,第二出风通道22可以与第二出风口152连通,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之间可以设有容纳腔25,容纳腔25内可以设有显示组件5。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出风口151与第二出风口152的出风方向不同,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送风,由此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而且,上述设置还可以防止换热气流形成“小循环”,可以确保换热气流在室内空间内正常流通。
可选地,显示组件5可以用于显示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状态、室内的空气湿度、室内的空气温度等。可选地,显示组件5可以嵌设在容纳腔25内,显示组件5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粘结剂粘贴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容纳腔25内,可以根据实际的装配需求选择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壳体1上形成有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进风口14位于安装板11和出风口15之间,出风口15包括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开闭状态以控制空调室内机100的空气调节速度。例如,当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大时,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同时打开。当室内温度与目标温度温差较小时,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中的其中一个打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包括第一上侧壁211和第一下侧壁212,第二出风通道22可以包括第二上侧壁221和第二下侧壁222,第一下侧壁212的一端可以和第二上侧壁221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下侧壁212的另一端和第二上侧壁221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安装板11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一定角度的容纳腔25,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容纳腔25的设置形式更加简单,还可以使风道组件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具有第一上侧壁211,第一上侧壁211可以大体形成为V字形,第一排水件6可以设在第一上侧壁211的上部,且第一排水件6的形状与第一上侧壁211的形状大体相适配,由此第一排水件6与第一上侧壁211均形成为V字形可以使第一出风通道21与第一排水件6的配合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提升第一排水件6的接水效果。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之间可以设有隔断风板8,隔断风板8的第一端(如图4所示的前端)可以固定在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的连接处,隔断风板8的第二端(如图4所示的后端)可绕第一端旋转,隔断风板8可以通过旋转以调节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的出风状态,由此,上述设置可以使隔断风板8与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之间的配合结构更加简单,方便调节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还可以包括进风部26,进风部26内可以设有风机4,隔断风板8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运动,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一位置时,进风部26与第一出风通道21导通且进风部26与第二出风通道22件隔断,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二位置时,进风部26与第一出风通道21隔断且进风部26与第二出风通道22导通。
具体而言,换热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风通道21件沿第一方向(例如斜向上)流通,换热气流也可以通过第二出风通道22沿第二方向(例如斜向下)出风,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隔断风板8的运动方向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出风情况。例如,如图4所示,隔断风板8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之间。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状态时,为了防止冷风直接吹向用户而产生不适感,可以调节隔断风板8转动至进风部26与第一出风通道21导通的位置,此时冷风可以沿斜向上的方向通过第一出风口151排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冷风可以在室内空间内至上而下缓慢流通,由此可以实现无风感的制冷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如图5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状态时,由于热风的密度较小,为了确保热风能够顺利地吹到地面,可以调节隔断风板8转动至进风部26与第二出风通道22导通的位置,此时热风可以沿斜向下的方向通过第二出风口152排出,由此可以确保热风顺利地流通至地面以实现暖足的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隔断风板8的运动实现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的切换出风,由此可以根据实际的制冷和制热需求灵活选择,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方便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道组件2可以包括进风部26,进风部26内可以设有风机4,第二排水件7可以连接在进风部26的邻近安装板11的一侧,由此不仅可以方便第二排水件7接收来自换热器3的冷凝水,还可以减小第二排水件7对空气气流产生的流通阻力。
可选地,第二排水件7可以与风道组件2一体成型,由此可以使第二排水件7与风道组件2的配合结构更加简单,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排水件7与风道组件2也可以形成为分体件,第二排水件7可以通过插件配合、螺钉连接等方式与风道组件2装配在一起。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断风板8可以包括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出风通道21的第一下侧壁212可以位于第一隔板81的延伸面上,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出风通道22的第二上侧壁221可以位于第二隔板82的延伸面上。由此,如图4所示,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隔板81与第一下侧壁212可以组成平滑的导风路径,可以起到很好的导风作用,可以将换热气流顺利地引导至第一出风口151;如图5所示,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隔板82与第二上侧壁221也可以组成平滑的导风路径,可以起到很好的导风作用,可以将换热气流顺利地引导至第二出风口15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减小换热气流的流通阻力,不仅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还可以减小风机4的工作负荷,节省能耗。
可选地,隔断风板8可以为中空结构,由此可以对隔断风板8起到减重的作用,不仅可以方便调节隔断风板8的位置,还可以节省加工材料,进而可以节省生产成本。
如图4-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51处可以设有第一导风板12,第二出风口152处设有第二导风板13,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导风板12可以打开第一出风口151且第二导风板13关闭第二出风口152,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导风板12可以关闭第一出风口151且第二导风板13打开第二出风口152。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3分别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开闭状态,操作比较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91和第二驱动电机92,第一驱动电机91与第一导风板12相连以驱动第一导风板12转动,第二驱动电机92与第二导风板13相连以驱动第二导风板13转动。由此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程序控制第一驱动电机91和第二驱动电机92的工作状态,进而可以控制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的开闭状态,操作比较方便。
可选地,进风部26、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可以形成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简化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效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进风部26、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中的任意两者也可以形成为一体件,进风部26、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三者还均可以形成为分体件,可以根据实际的装配需求选择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的连接处可以形成为安装部27,安装部27朝向容纳腔25中心的方向凸出,隔断风板8的第一端(如图4所示的前端)可枢转地设在安装部27处,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隔断风板8的安装方式更加简单,还可以提升隔断风板8的结构牢固性能。
可选地,安装部27可以形成为圆弧形,由此可以减小安装部27与隔断风板8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使隔断风板8的运行更加流畅。
在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隔断风板8形成为中空结构,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间隔设置,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的前端通过圆弧形的连接板83相连。安装部27设在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的后端且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分别与安装部27相连,安装部27也形成为圆弧形且安装部27朝向远离隔断风板8的方向凹入以形成转动槽,连接板83伸入到转动槽内且可以围绕转动槽转动。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隔断风板8与安装部27之间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凑、可以使隔断风板8的运行更加流畅。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换热器3可以包括第一换热段31、第三换热段33和连接在第一换热段31和第三换热段33之间的第二换热段32,换热器3呈大致U型,第一换热段31可以邻近第一出风通道21设置,第三换热段33可以邻近安装板11设置,换热器3的第一端为第一换热段31的远离第二换热段32的一端,换热器3的第二端为第三换热段33的远离第二换热段32的一端,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换热段31、第二换热段32和第三换热段33可以对风机4进行半包围设置,不仅可以提升空气气流的换热效率,还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下面参考附图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风道组件2、换热器3、风机4、显示组件5、第一排水件6、第二排水件7和隔断风板8。
其中,壳体1包括安装板11,安装板11可以与风道组件2配合限定出换热腔16,换热腔16内可以设有换热器3,换热器3的下游设有风机4,壳体1上形成有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进风口14位于安装板11与出风口15之间,出风口15包括第一出风口151和第二出风口152。风道组件2和安装板11为分别单独加工成型的两个部件。
如图3所示,安装板11的面向风道组件2的一侧(如图1所示的前侧)表面上设有朝向风道组件2凸出的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第二凸筋112位于第一凸筋111的下方,第二凸筋112和第一凸筋111之间限定出配合槽11a,由此可以使配合槽11a的设置方式更加简单,而且第一凸筋111和第二凸筋112配合限定出配合槽11a,如此可以确保安装板1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6-图7所示,第一导风板12可转动地设在第一出风口151处以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51,第二导风板13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出风口152处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52。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91和第二驱动电机92,第一驱动电机91与第一导风板12相连以驱动第一导风板12转动,第二驱动电机92与第二导风板13相连以驱动第二导风板13转动。
如图2所示,风道组件2包括进风部26、第一出风通道21、第二出风通道22和隔断风板8。其中,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与进风部26相连并倾斜向上延伸,第一出风通道21的远离进风部26的一端为第一出风口151,第一出风通道21可以包括第一上侧壁211和第一下侧壁212,第二出风通道22可以包括第二上侧壁221和第二下侧壁222,第一下侧壁212的一端可以和第二上侧壁221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下侧壁212的另一端和第二上侧壁221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安装板11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一定角度的容纳腔25,显示组件5可以设在容纳腔25内。
如图4-图5所示,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之间设有隔断风板8,隔断风板8的第一端(如图4所示的前端)固定在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的连接处,隔断风板8的第二端(如图4所示的后端)可绕第一端旋转,隔断风板8可以通过旋转以调节第一出风通道21和第二出风通道22的出风状态。其中,隔断风板8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隔断风板8形成为中空结构,隔断风板8可以包括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第一隔板81和第二隔板82的前端通过圆弧形的连接板83相连。安装部27设在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的后端且第一下侧壁212和第二上侧壁221分别与安装部27相连,安装部27也形成为圆弧形且安装部27朝向远离隔断风板8的方向凹入以形成转动槽,连接板83伸入到转动槽内且可以围绕转动槽转动。
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一位置时,进风部26可以与第一出风通道21导通且进风部26与第二出风通道22隔断,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二位置时,进风部26与第一出风通道21件隔断且进风部26与第二出风通道22导通。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下侧壁212的面向第一出风通道21中心的一侧表面可以位于第一隔板81的延伸面上,当隔断风板8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上侧壁221的面向第二出风通道22件中心的一侧表面可以位于第二隔板82的延伸面上。
如图2所示,换热器3的第一端(如图4所示的前端)可以邻近第一出风通道21设置,换热器3的第二端(如图4所示的后端)邻近安装板11设置,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可以位于第二端的上方,换热器3的第一端的下方可以设有第一排水件6,换热器3的第二端的下方可以设有第二排水件7,第一排水件6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排水件7的上方,第二排水件7上设有排水口。换热器3可以包括第一换热段31、第三换热段33和连接在第一换热段31和第三换热段33之间的第二换热段32,换热器3呈大致形成为U型,第一换热段31可以邻近第一出风通道21设置,第三换热段33可以邻近安装板11设置。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换热器3可以与空气气流进行换热并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可以流入到第一排水件6和第二排水件7内,最后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安装板,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组件设在所述安装板的前侧,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限定出换热腔,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向下倾斜,所述第一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邻近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邻近所述安装板,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的下方设有第一排水件,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件,所述第一排水件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排水件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件与所述第二排水件连通,所述第二排水件上形成有排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具有第一上侧壁,所述第一上侧壁大体为V字形,所述第一排水件设在所述第一上侧壁的上部,且所述第一排水件的形状与所述第一上侧壁的形状大体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进风部,所述进风部内设有风机,所述第二排水件连接在所述进风部的邻近所述安装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件与所述风道组件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显示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包括第一上侧壁和第一下侧壁,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包括第二上侧壁和第二下侧壁,所述第一下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上侧壁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下侧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上侧壁的另一端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一定角度的所述容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之间设有隔断风板,所述隔断风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下侧壁和所述第二上侧壁的连接处,所述隔断风板的第二端可绕所述第一端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和所述安装板为分别单独加工成型的两个部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45568.8U CN212108700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45568.8U CN212108700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08700U true CN212108700U (zh) | 2020-12-08 |
Family
ID=7362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45568.8U Active CN212108700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08700U (zh) |
-
2019
- 2019-12-23 CN CN201922345568.8U patent/CN2121087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18418B1 (en) | Fan convector | |
CN21123309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6958862A (zh) | 空调室内壁挂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48461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578968A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118836U (zh) | 空调器 | |
CN21086138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10870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0869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76393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10870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35711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791844U (zh) |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5164280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319923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601954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55851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8613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5597114A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 |
CN112856789A (zh) | 空气处理设备的出风接口组件和空气处理设备 | |
CN212227232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 |
CN215909217U (zh) | 空调器 | |
CN220624202U (zh) |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86138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7685364U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骨架、室内机和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