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4788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04788U
CN212204788U CN202021000934.2U CN202021000934U CN212204788U CN 212204788 U CN212204788 U CN 212204788U CN 202021000934 U CN202021000934 U CN 202021000934U CN 212204788 U CN212204788 U CN 212204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ing module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009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009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04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04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04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道和加热模块,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加热模块的背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利用加热模块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热辐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可配合空调室内机的热泵输出制热,有效提高制热效率,且利用风道能够送风至加热模块的背面,工作时可通过风道的气流将加热模块背面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加热模块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显著,减小加热模块因加热升温而对空调室内机内部零件的影响,使加热模块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正常运行,更实用可靠。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在运行制热模式时,需要通过换热器加热空气后与室内环境空气进行对流换热,由于压缩机驱动冷媒循环需要启动时间,且存在热气密度低造成上浮的现象,热泵输出制热的效率低,用户使用时容易出现不舒适、头热脚冷等问题。在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空调室内机上增加辐射模块,利用辐射模块对室内环境进行热辐射,但辐射模块产生的热量会使空调室内机内部升温,容易影响内部零件的运行,降低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利用加热模块提供热辐射,有效提高制热效率并能够解决散热问题,结构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
风道,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上以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热辐射,所述加热模块的背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使所述风道能够送风至所述加热模块以对所述加热模块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设置加热模块,利用加热模块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热辐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可配合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进行制热,有效提高制热效率,用户使用舒适度得到提升;且将加热模块的背面与壳体内侧的风道连通,工作时可通过风道送风至加热模块,利用气流将加热模块背面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加热模块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显著,减小加热模块因加热升温而对空调室内机内部零件的影响,使加热模块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正常运行,更实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前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管和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设有反射面且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外侧,以用于反射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辐射,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反射罩的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加热管和所述反射罩位于所述安装盒的内侧,所述安装盒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通孔,所述安装盒内壁与所述反射罩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孔的散热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反射罩上的玻璃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面为不锈钢材料的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模块分别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内侧还设有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之间的出风框架,所述出风框架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风道的分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架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分流通道的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框架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门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柜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设置加热模块,利用加热模块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热辐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可配合空调室内机的热泵输出制热,有效提高制热效率,用户使用舒适度得到提升;且将加热模块的背面与壳体内侧的风道连通,工作时可通过风道送风至加热模块,利用气流将加热模块背面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加热模块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显著,减小加热模块因加热升温而对空调室内机内部零件的影响,使加热模块不影响空调室内机的正常运行,提高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更实用可靠。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加热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热泵独立运行模式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热泵与热辐射运行模式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热辐射独立运行模式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
壳体100,前壳110,出风口111,出风框架120,分流通道121,出风通道122,导风板123,门板124,第二电机125,风扇组件130,风道131,蒸发器组件140,后壳150,进风口151,进风格栅152;
加热模块200,反射罩210,散热孔211,反射面212,加热管220,安装盒230,进风通孔231,散热通道232,玻璃面板2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空调室内机10应做广义理解,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10可为柜式空调室内机、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柜式空调室内机10进行说明。
参见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100,在壳体100的前侧设置出风口111和加热模块200,出风口111与壳体100内侧的风道131连通,该风道131为空调室内机10制冷或制热的送风通道。加热模块200固定安装在壳体100的正面,通过加热模块200能够朝向空调室内机10的前方进行热辐射,起到辅助制热作用,能够使室内环境快速升温。
其中,加热模块200的背面朝向壳体100的内侧,可通过风道131送风至加热模块200的背面,从而对加热模块200进行散热。可理解为,加热模块200的正面为向外热辐射的表面且朝向壳体100的外侧,加热模块200的背面朝向壳体100的内侧。加热模块200为红外热辐射模块,工作时能够从正面向外进行热辐射,由于加热模块200的背面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实施例中将风道131与加热模块200的背面的连通,利用风道131内形成的气流将加热模块200背面产生的热量带走,使加热模块200的背面得到散热,起到有效的散热效果,减小加热模块200加热升温对空调室内机10内部零件的影响。
可理解到,可将加热模块200安装靠近风道131,加热模块200的背面可直接延伸至风道131内,这样气流经风道131吹出时能够同时对加热模块200的背面进行散热,加热模块200背面产生的热量能够随气流从出风口111送出,散热效果显著。容易想到的,可在壳体100的内侧增加与风道131连通的通道,风道131通过通道与加热模块200的背面连通,风道131内的气流能够经通道对加热模块200的背面进行散热,从而减小加热升温对空调室内机10内部零件造成的影响,保证空调室内机10运行的稳定性。
可理解到,加热模块200安装在壳体100的前侧,利用加热模块200朝向壳体100的前方进行热辐射,对于柜式空调室内机10而言,加热模块200通电即可产生热辐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相对于热泵输出制热的模式,制热效率更高,特别适用于寒冷环境,有效避免因输出效率低而造成用户出现不舒适、头热脚冷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使用时,可单独采用加热模块200进行加热,也可配合空调室内机10的热泵输出制热,即同时运行加热模块200和热泵输出进行制热,可实现不同运行模式的选择,满足更高温度、光照度的不同体验场景,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加热模块200的安装位置为壳体100的前侧应理解为包括但并不限于正前方位置,还可以是位于左前方或右前方位置,这样加热模块200产生的热辐射能够向前方扩散,实现快速制热。
参见图2和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模块200的前侧设置散热孔211,散热孔211与加热模块200的背面相连通,散热孔211可理解贯通加热模块200正面和背面的通孔,这样风道131能够与散热孔211连通,风道131产生的气流能够经过加热模块200的背面并沿散热孔211吹出,这样气流能够将加热模块200背面的热量带走,减小热量朝向壳体100的内侧扩散,从而减小热量对内部零件的影响,散热效果更佳。同时,由于气流吸收热量而升温,气流从散热孔211吹出形成热风,通过热风配合热辐射进行加热,既起到散热作用,又能够提升加热效率,热利用率也得到提升。
具体的,散热孔211位于加热模块200的正面且沿加热模块200的周边分布,散热孔211可为长条形、圆形或其它形状,散热孔211的数量和孔径可根据实际要求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管220和反射罩210,其中,反射罩210朝向壳体100外侧方向的一侧为反射面212,反射罩210的背面朝向壳体100的内侧,即反射罩210的背面与风道131连通。加热管220位于反射面212一侧,采用的加热管220为红外辐射的加热管,例如可为石英加热管或碳纤维加热管。工作时,加热管220通电产生热辐射,通过反射罩210能够将红外热辐射朝向壳体100的外侧进行反射,使得加热管220产生的热辐射能够集中向空调室内机10的前方扩散,减小热量散失,有效提高加热效率,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辐射热感。
参见图3所示,具体的,反射罩210为弧形罩体且呈长方形状,散热孔211设置在反射罩210的两侧且沿长度方向分布。可理解到,反射罩210的背面凸出呈弧形,散热孔211位于背面的两侧,风道131的气流能够沿反射罩210背面的弧形面流向散热孔211,这样反射罩210背面的热量能够迅速被气流带走,有效降低反射罩210背面的温度,散热效果显著。容易想到的,反射罩210的长度尺寸可根据加热管220的尺寸而设定,加热管220可为直管或U形管。其中,散热孔211的形状可为圆形或长条形状,反射罩210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长方形状,可为方形、椭圆形等。
参见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罩21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反射罩210的反射面212为不锈钢镜面,镜面呈弧形,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表面经过打磨处理形成镜面,反射率较高,能够有效反射加热管220产生的热辐射,结构实用可靠,牢固稳定。
参见图3和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管220、反射罩210和安装盒230,安装盒230内设有与反射罩210匹配的腔体,反射罩210安装在腔体内,加热管220安装在反射面212的前方。加热模块200通过安装盒230固定在壳体100上。
其中,安装盒230的正面为敞开口,敞开口与反射罩210匹配,使反射面212能够朝向安装盒230的外侧。安装盒230的背面设有进风通孔231,进风通孔231与风道131连通,安装盒230内壁与反射罩210之间形成散热通道232,散热通道232将散热孔211和进风通孔231连通起来。这样,风道131的气流能够依次经过进风通孔231和散热通道232,然后从散热孔211吹出,从而能够迅速带走反射罩210的热量,有效降低反射罩210的温度,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流动的方向。
可理解到,散热孔211设置在反射罩210的两侧且沿长度方向分布,散热通道232位于反射罩210的两侧,散热通道232沿反射罩210的长度方向延伸,散热通道232起到导风作用,使气流能够流经反射罩210的背面且通过散热孔211快速排出,实现高效散热。优选的,安装盒230的背面镂空形成进风通孔231,使进风通孔231具有足够大的孔径,满足大进风量的要求,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参见图3和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盒230上设置玻璃面板240,玻璃面板240为钢化玻璃,玻璃面板240覆盖在反射罩210上,即反射罩210的正面通过玻璃面板240覆盖,避免加热管220裸露,由于钢化玻璃材料不易吸收热辐射,在制热过程中玻璃面板240的表面不会出现高温现象,避免表面温度过高而带来的触碰烫伤的安全问题,且采用钢化玻璃制作玻璃面板240,安全性更高。可理解到,玻璃面板240覆盖的区域并不会遮挡散热孔211,避免影响散热孔211的出风。
参见图1和5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两个加热模块200,加热模块200设置靠近出风口111位置。具体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为采用贯流风扇的柜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111位置设于壳体100的正面中部位置,两加热模块200分别位于出风口111的两侧并沿出风口111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加热模块200能够朝向前方进行热辐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实现快速制热,有效解决用户使用时因制热效率低而导致的不舒适、头热脚冷等问题,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可理解到,加热模块200采用模块化结构进行安装,安装灵活方便,加热模块200的数量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数量,加热模块200也不限于适用柜式空调室内机,也可应用于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内侧设有出风框架120,出风框架120设置位于出风口111与风道131之间,出风框架120上设有分流通道121,分流通道121的一端与风道131连通,另一端与加热模块200连通。具体的,空调室内机10内包括风扇组件130和蒸发器组件140,其中风扇组件130采用贯流风扇,风道131形成于风扇组件130上,蒸发器组件140设在风扇组件130的外侧,壳体100的背面设有与蒸发器组件140对应的进风口151。风扇组件130和蒸发器组件140的具体结构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获取到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5所示,其中,出风框架120安装在风扇组件130上,出风框架120上设有与风道131对应出风通道122,出风通道122与出风口111对应,出风通道122位于出风框架120的中部位置,分流通道121设置在出风通道122的两侧。如图6所示,分流通道121的一端与风道131连通,另一端与安装盒230连接,使得安装盒230背面的进风通孔231能够通过分流通道121与风道131连通。
可理解到,分流通道121具有分流作用,风扇组件130形成的气流沿风道131吹出时,一部分气流能够沿分流通道121进入到加热模块200中,对加热模块200进行散热,具有更佳的散热效果,且气流从加热模块200正面的散热孔211吹出形成的热风,即加热模块200利用热辐射对外加热的同时,能够配合散热孔211吹出的热风进行加热,加热更高效,这样即可达到散热目的,又可重复利用加热模块200朝向壳体100内侧散发的热量,减小热量向内侧扩散,从而减小温升对内部零件的影响,保证空调室内机10的稳定运行。
参见图5所示,其中,壳体100包括前壳110和后壳150,出风口111设置在前壳110的面板位置,进风口151设置在后壳150的背面,进风口151上设有进风格栅152。安装时,加热模块200固定安装在前壳110上,出风口111的两侧分别设有加热模块200,出风口111与出风框架120上的出风通道122对应,使出风口111与风道131连通。两加热模块200的背面能够分别对应插入到分流通道121内,使进风通孔231与风道131连通,安装方便,结构实用可靠。
参见图6至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框架120设有导风板123,导风板123设置位于分流通道121的入口处,导风板123的尺寸与分流通道121的入口尺寸匹配,这样通过导风板123可打开或关闭分流通道121,即能够控制分流通道121与风道131导通或闭合。具体的,导风板12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出风框架120连接,利用第一电机驱动导风板123绕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导风板123的打开或闭合。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框架120上还设有门板124,通过门板124可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门板124由第二电机125驱动沿水平方向左右滑动,当门板124移动至出风通道122位置时,门板124能够阻挡出风口111与风道131的导通,从而实现关闭出风口111;当门板124向一侧移动并远离出风通道122时,出风口111与风道131可导通,从而实现打开出风口111。第二电机125可通过齿轮齿条等传动组件驱动门板124移动,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属于已知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容易理解到,加热模块200可单独工作进行加热,也可配合空调室内机10的热泵输出制热模式,实现不同运行模式的选择。在不同运行模式的工作状态下,可通过导风板123控制分流通道121的导通或闭合,同时配合门板124控制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能够实现较佳的制热效果。
参见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10开启热泵独立运行模式时,加热模块200不工作,此时导风板123闭合,分流通道121关闭;同时门板124打开,蒸发器组件140和风扇组件130运行,产生的风全部从正面的出风口111送出进行加热。此运行状态下,加热模块200和分流通道121不影响风道131的出风,保证空调室内机10在制冷或制热工况下的性能输出。
参见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10开启热泵与热辐射的运行模式时,加热模块200开启,此时导风板123和门板124均打开,蒸发器组件140和风扇组件130运行,分流通道121和出风口111同时与风道131导通,风扇组件130产生的风能够从出风口111和左右两侧的分流通道121送出,即形成三条通道排出气流,这样热泵输出制热与热辐射相结合进行制热,制热效率更高,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用户体验更佳,且分流通道121的气流能够对加热模块200进行散热降温,有效解决加热模块200的散热问题,散热效果显著,减小热量向空调室内机10内侧扩散,从而减小温升对内部零件的影响,保证空调室内机10的稳定运行。
参见图8所示,空调室内机10开启热辐射独立运行模式时,加热模块200开启,此时导风板123打开,门板124关闭,蒸发器组件140不工作,风扇组件130产生的风从左右两侧的分流通道121吹送至加热模块200,从而对加热模块200进行散热,减小热量向空调室内机10内侧扩散,从而减小温升对内部零件的影响,在热辐射模式开启情况下确保空调室内机10运行安全可靠。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
以柜式空调室内机10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10和空调室外机,附图未示出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利用加热模块200朝向空调室内机10的前方进行热辐射,能够为用户提供即时辐射热感,可配合空调室内机10的热泵输出制热,有效提高制热效率,用户使用舒适度得到提升;且风道131能够送风至加热模块200的背面,工作时可通过风道131的气流将加热模块200背面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对加热模块200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显著,减小加热模块200因加热升温而对空调室内机10内部零件的影响,使加热模块200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的正常运行,提高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更实用可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
风道,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
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上以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热辐射,所述加热模块的背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使所述风道能够送风至所述加热模块以对所述加热模块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前方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管和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设有反射面且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外侧,以用于反射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辐射,所述散热孔设于所述反射罩的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加热管和所述反射罩位于所述安装盒的内侧,所述安装盒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通孔,所述安装盒内壁与所述反射罩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散热孔和所述进风通孔的散热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反射罩上的玻璃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不锈钢材料的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分别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还设有位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道之间的出风框架,所述出风框架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加热模块与所述风道的分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架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分流通道的导风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架还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的门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柜式空调室内机。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021000934.2U 2020-06-03 2020-06-03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2204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0934.2U CN212204788U (zh) 2020-06-03 2020-06-03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00934.2U CN212204788U (zh) 2020-06-03 2020-06-03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04788U true CN212204788U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8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00934.2U Active CN212204788U (zh) 2020-06-03 2020-06-03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04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6751B (zh)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KR101980175B1 (ko) 냉온방장치
CN212390501U (zh) 空调室内机
EP4056908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047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75781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19201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65046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3970129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594921A (zh) 智能型冷热风机
CN212618798U (zh) 空调器
CN21563759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233191U (zh) 智能型冷热风机
CN219995439U (zh) 一种便携空调器
CN112032828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CN220061915U (zh) 用于岗亭的空调器
CN215723501U (zh) 一种浴霸
CN2177151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058006U (zh) 一种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控制单元
CN21210869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390179U (zh) 一种兼具散热和除雾功能的冰箱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728357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10296482B (zh)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送风组件、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