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79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8798U
CN212618798U CN202021495862.3U CN202021495862U CN212618798U CN 212618798 U CN212618798 U CN 212618798U CN 202021495862 U CN202021495862 U CN 202021495862U CN 212618798 U CN212618798 U CN 212618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heating
air conditioner
open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58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58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8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8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8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换热风道和辐射加热腔,换热风道具有回风口和送风口,辐射加热腔具有辐射口,换热风道与辐射加热腔相互隔开;换热器,换热器设于换热风道中;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回风口流向送风口;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辐射加热腔内,且加热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从辐射口向壳体外辐射热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辐射加热腔并在辐射加热腔内设置加热组件,通过加热组件在辐射加热腔内加热并从辐射口向壳体外辐射热量,能够提升空调器的加热速度,提升室内环境的升温速度,避免了制热时换热风道吹出的气流无法及时对室内环境加热。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开启制热时,换热器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升室内环境温度,此时,如果开启室内风机,空调器将会向外吹送冷风,容易引起使用者的不适,为此,一般情况下,此时室内风机将会处于停机或低速状态,从而形成防冷风的效果,这会导致空调器的制热速度慢,容易引起用户投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能够实现快速制热,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和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换热风道和辐射加热腔,换热风道具有回风口和送风口,辐射加热腔具有辐射口,换热风道与辐射加热腔相互隔开;换热器,换热器设于换热风道中;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回风口流向送风口;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设于辐射加热腔内,且加热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从辐射口向壳体外辐射热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辐射加热腔,并在辐射加热腔内设置加热组件,通过加热组件在辐射加热腔内加热并从辐射口向壳体外辐射热量,能够提升空调器的加热速度,提升室内环境的升温速度,避免了制热时换热风道吹出的气流无法及时对室内环境加热,进而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包括:反射罩,反射罩内形成辐射加热腔,且反射罩被构造成适于反射加热组件的热量并从辐射口向壳体外辐射。
可选地,反射罩为环绕加热组件的弧形结构,反射罩和加热组件均成长条形状,且反射罩与加热组件同向延伸。
可选地,壳体还包括连接板,反射罩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第一插孔,反射罩的端沿设有插片,插片插接于第一插孔。
可选地,壳体还包括:防护网罩,防护网罩封盖辐射口,防护网罩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插条,其中,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插孔,插条插接于第二插孔。
可选地,连接板上设有通风口,以适于气流从通风口进入辐射加热腔并从辐射口送出;和/或连接板的与辐射口相对的边沿设有朝远离辐射口的方向延伸的翻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口,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通风口流向送风口。
可选地,第二驱动件包括:电机罩,电机罩设于辐射加热腔的外侧,电机罩与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之间构造成安装空间,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与电机罩相对的部分设有通风口,电机罩上设有开口;电机,电机安装于电机罩上;风轮,风轮与电机相连并位于电机罩内,风轮朝向通风口驱动气流。
可选地,加热组件的端部插装于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且加热组件由固定板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和/或风轮的轴线与加热组件的轴线共轴;和/或辐射加热腔的侧壁外侧设有卡线结构,连接加热组件的线束与连接电机的线束由卡线结构卡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管;散热器,散热器连接于发热管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
壳体10,送风口11,辐射加热腔12,辐射口122,反射罩13,连接板14,通风口142,翻边144,固定板15,防护网罩16,卡线结构17,插片18,
换热器20,
加热组件30,
第二驱动件40,电机罩41,电机42,风轮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调器1可以为立式柜机、挂式机或可移动形式的其他机型等。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第一驱动件以及加热组件30。
具体地,壳体10内具有换热风道(图中未示出)和辐射加热腔12,换热风道具有回风口(图中未示出)和送风口11,辐射加热腔12具有辐射口122,换热风道与辐射加热腔12相互隔开,换热器20设于换热风道中,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回风口流向送风口11。在空调器1运行过程中,气流经由第一驱动件驱动由回气口流入换热风道并与换热器20换热后经由送风口11流出换热风道,吹向空调器1所在环境,从而实现调节室内环境温度。加热组件30设于辐射加热腔12内,且加热组件30被构造成适于从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热量,当空调器1开启制热时,加热组件30在辐射加热腔12内发热并且产生的热量从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从而提升空调器1的加热速度,降低了制热时换热风道吹出的气流无法及时对室内环境进行加热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通过设置辐射加热腔12,并在辐射加热腔12内设置加热组件30,通过加热组件30在辐射加热腔12内加热并从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热量,能够提升空调器1的加热速度,提升室内环境的升温速度,避免了制热时所述换热风道吹出的气流无法及时对室内环境加热,进而提升了用户满意度。
举例而言,在空调器1开始运行时,换热器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提升室内环境温度,此时,如果开启室内风机,空调器1的送风口11将会向外吹送冷风,容易引起使用者的不适,为此,一般情况下,此时室内风机将会处于停机或低速状态,从而形成防冷风的效果,以防增加用户的使用不适感。这导致用户在开启制热后,空调器1没能及时地反馈,容易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而在本申请中,在空调器1运行之初,换热器无法及时提升制热效果,从而使得室内风机无法提供热风时,可以通过辐射加热腔12和加热组件30的组合,向室内环境提供热量,也就是提升室内环境温度,此时,用户可以马上感觉到空调器1带来的暖流,从而可以在空调器1的防冷风阶段提升室内环境温度,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和使用体验。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组件30并非仅仅用于在空调器1运行之初补充热量,在空调器1进行化霜等其他工作情形下,由于换热器的制热量不足时,依然可以通过加热组件30向室内环境提供热量。例如,用户也可以仅仅选择通过加热组件30向室内环境提供热量,而不选择空调器1的其他功能。而且,本申请中对于加热组件30应用环境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组件30可以直接向辐射口122辐射热量,也可以通过反射罩13对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的反射,经过反射罩13反射的热量通过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从而提高空调器1向室内辐射热量的效率,另外,还可以设置驱动结构来驱动气流在辐射加热腔12内的流动,从而使得气流能够携带更多的热量从而向室内输送更多的热量,当然也可以结合反射罩13和驱动结构来提高加热效率和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而是提供了一种具体的供暖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供暖方式如下。
如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包括反射罩13。具体地,反射罩13内形成辐射加热腔12,且反射罩13被构造成适于反射加热组件30的热量并从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反射罩13能够更好地将加热组件30的热量反射并从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使得空调器1的加热速度更快,能够更快地提升室内温度。
具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加热组件30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会向四周辐射热量,但是加热组件30辐射热量的方式为向四周辐射,大部分的热量无法通过辐射口122向室内辐射,因此,本申请中设置反射罩13之后,可以通过反射罩13将加热组件30向其他方向(即排除了朝向辐射口122这一方向的方向)辐射的热量进行反射,通过对反射罩13的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位置设置,可以通过反射罩13将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反射到辐射口122,此时,加热组件30加热产生的热量中的大部分会通过辐射口122向壳体10外辐射,从而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快速提升室内环境温度,节约能耗。
另外,通过设置反射罩30,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射罩13背面(反射罩13的背离加热组件30的一侧)的温升,从而避免对位于反射罩13背面的空调器1内部的其他塑料制件等直接进行加热,有效地降低塑料制件等的温升,避免塑料等材质的结构由于长时间温度过高而容易老化,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可选地,反射罩13为环绕加热组件30的弧形结构,反射罩13和加热组件30均成长条形状,且反射罩13与加热组件30同向延伸,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反射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另一方面能够节约反射罩13在壳体10中所占体积,从而为空调器1节约更多的安装空间。
结合图2至图5,发热罩13与加热组件30均沿左右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时,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方案是基于附图进行的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5和图6所示,可选地,壳体10还包括连接板14,反射罩13的长度方向(参照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上设有第一插孔(图中未示出),反射罩13的端沿设有插片18,插片18插接于第一插孔,由此能够降低反射罩13的加工生产难度,方便连接板14与反射罩13的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反射罩13和连接板14的组合,将加热组件30围绕于其中,可以避免加热组件30加热产生并发射的热量散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反射罩13和连接板14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空调器1中位于辐射加热腔12外的结构的温升,有效地保护空调器1,避免由于空调器1中部分结构的温升过快导致的空调器1易于老化等问题。
如图1和图4所示,可选地,壳体10还包括防护网罩16,防护网罩16封盖辐射口122,由此能够方便防护网罩16的拆装清洗,同时能够在加热组件30工作时防止用户或者异物误触碰到加热组件30,一方面可以避免用户受伤;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加热组件30的作用,降低加热组件30损坏的可能性。
可选地,防护网罩1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插条,其中,连接板14上设有第二插孔,插条插接于第二插孔,通过插接可以将防护网罩16快速稳定地安装在连接板14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器1的装配效率,而且还可以方便防护网罩16的装拆和清洗。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可选地,连接板14上设有通风口142,以适于气流从通风口142进入辐射加热腔12并从辐射口122送出。连接板14上设有通风口142,气流从通风口142进入辐射加热腔12中携带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后从辐射口122送出壳体10外,由此能够加速气流与加热组件30的换热效率,从而能够更快地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温。
具体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通风口142向辐射加热腔12内送风,并将携带有加热组件30所产生热量的气流从辐射口122排出壳体10外,进入空调器1所处环境中,此时,气流可以与加热组件30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方便地将加热组件30的产生的热量快速地送出,从而提高加热组件30的加热效率,同时由于气流携带了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并排出了加热辐射腔12,从而减少了加热辐射腔12内的热量,从而避免由于加热组件30表面由于热量无法及时排出而温度过高导致加热组件30发生损坏,而且,通过气流携带加热组件30的热量,可以将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送往更远地地方,并可以快速地提高室内环境的温度以及温度的均匀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加热组件30比较均匀快速地提升了室内环境的温度,可以降低空调器1中循环换热(即由压缩机、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等组成的结构)的耗能,将空调器1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进行均匀地分配,缩短空调器1的冷启动时间。
可选地,连接板14的与辐射口122相对的边沿设有朝远离辐射口122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44。连接板14的与辐射口122相对的边沿设有朝远离辐射口122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44,能够增加连接板14的结构强度。另外,通过设置翻边144,可以使连接板14的边沿处更加的平滑,从而防止割伤安装人员或者用户。而且,通过设置翻边144与其他结构的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连接板14安装的稳定性。
另外,结合前述实施例,在连接板14的边沿处设置翻边144,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并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增加通风口122向辐射腔12中的送气量,并进而扩大从辐射加热腔12中流出辐射口122的气流的送风范围。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连接板14上设有通风口142以适于气流从通风口142进入辐射加热腔12并从辐射口122送出且连接板14的与辐射口122相对的边沿设有朝远离辐射口122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44;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仅连接板14上设有通风口142以适于气流从通风口142进入辐射加热腔12并从辐射口122送出;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仅连接板14的与辐射口122相对的边沿设有朝远离辐射口122的方向延伸的翻边144。
如图5-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口142,空调器1还包括第二驱动件40,第二驱动件40用于驱动气流从通风口142流向送风口11。由此能够进一步加速气流与加热组件30的换热,从而能够更快地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温,另一方面能够缓解辐射加热腔12内部温升情况。
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二驱动件40可以安装于连接板14上,第二驱动件40可以驱动气流通过连接板14上的通风口142向辐射加热腔12送风。其中,通风口142可以设置成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小孔。可选地,通风口14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通风口142设置为圆形;通风口142设置为椭圆形等;多个通风口142可以设置成相同形状的小孔,多个通风口142也可以设置为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形状沿圆周排布。
如图5-图8所示,可选地,第二驱动件40包括电机罩41、电机42和风轮43。具体地,电机罩41设于辐射加热腔12的外侧,电机罩41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之间构造成安装空间,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与电机罩41相对的部分设有通风口142,电机罩41上设有开口,电机42安装于电机罩41上;风轮43与电机42相连并位于电机罩41内,风轮43朝向通风口142驱动气流。由此通过电机罩41一方面可以固定电机42,另一方面能够保护电机42和风轮43,降低其他零部件干涉电机42或者风轮43的正常运行的可能性。而且,由于设置了电机罩41,可以将风轮43产生的气流尽量多地送往辐射加热腔12,从而提高辐射加热腔12的进风量,从而增加从辐射口122中吹出壳体10外的气流,进而提升气流对加热组件30的散热效果,从而尽快地提升室内环境温度以及缓解辐射加热腔12中加热组件30表面的温升情况,延长加热组件30的使用寿命。
其中,电机罩41可以设置成圆管形状,风轮43设置在电机罩41内以驱动气流,电机罩41上与通风口142相对的壁面上设有开口,具体而言,电机罩41的该壁面包括中心环、连接片,中心环可以用于安装固定电机,连接片可以连接中心环和电机罩41的主体部分,连接片可以包括环绕中心环间隔设置的多个,且相邻的连接片之间形成的开口可以供第二驱动件40进风。由此,通过相邻的连接片之间限定形成的开口,使得气流能够通过开口进入电机罩41内以使第二驱动件40驱动气流从通风口142进入辐射加热腔12中,并进一步携带加热组件30产生的热量从辐射口12中排出壳体10外。
此外,通过设置风轮43对辐射加热腔12独立送风,能够对辐射加热腔12进行降温,同时能够增加辐射加热腔12设置位置的多样性,辐射加热腔12可以设于空调器1的任意需要位置,以增加空调器1产品结构设计的多样性。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0设于反射罩13的长度方向上,如图5所示,可以是反射罩13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驱动件40,以进一步增加进入辐射加热腔12中的气流;在另一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反射罩13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中的一端设有第二驱动件40,以满足空调器1自身的使用需求。本申请不作限制。
如图5和图6所示,可选地,加热组件30的端部插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加热组件30由固定板15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加热组件30的端部插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加热组件30由固定板15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由此能够使得加热组件30与辐射加热腔12的底壁间隔,能够使得辐射加热腔12更好地散热,而且装配简单,结构简单。另外,加热组件30的端部可以通过前述的电机罩41走线,从而避免连接加热组件30的线束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提高空调器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风轮43的轴线与加热组件30的轴线共轴,由此能够更好地使得通风口142进入的气流与加热组件30充分接触,加速气流与加热组件30的换热,从而能够更快地对室内环境进行调温,同时能够更好地避免加热组件30直接对风轮43进行热辐射造成风轮43高温损坏。
可选地,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外侧设有卡线结构,连接加热组件30的线束与连接电机42的线束由卡线结构卡箍,如此设置能够更好地整理线束,降低线束因为凌乱跟其他零部件钩挂的可能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加热组件30的端部插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加热组件30由固定板15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风轮43的轴线与加热组件30的轴线共轴且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外侧设有卡线结构,连接加热组件30的线束与连接电机42的线束由卡线结构卡箍;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加热组件30的端部插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加热组件30由固定板15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风轮43的轴线与加热组件30的轴线共轴;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加热组件30的端部插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加热组件30由固定板15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且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外侧设有卡线结构,连接加热组件30的线束与连接电机42的线束由卡线结构卡箍;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仅加热组件30由固定板15固定安装于辐射加热腔12的侧壁上等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热组件30包括发热管和散热器。散热器连接于发热管的表面上,通过设置发热管以及散热器,对与加热组件30接触的气流进行加热,能够快速地调节室内温度,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前述实施例,设置了第二驱动件40来向辐射加热腔内送风,在存在气流通过加热组件30时,由于加热组件30包括散热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气流与加热组件30的接触面积,便于气流与加热组件30更快的换热,提高升温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空调器1为空调挂机,如图1所示,可以将辐射加热腔12设于空调器1的底部,并使辐射口122朝向空调器1的底部敞开,由此能够合理布置空调器1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风道和辐射加热腔,所述换热风道具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辐射加热腔具有辐射口,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辐射加热腔相互隔开;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换热风道中;
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回风口流向所述送风口;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辐射加热腔内,且所述加热组件被构造成适于从所述辐射口向所述壳体外辐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内形成所述辐射加热腔,且所述反射罩被构造成适于反射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并从所述辐射口向所述壳体外辐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为环绕所述加热组件的弧形结构,所述反射罩和所述加热组件均成长条形状,且所述反射罩与所述加热组件同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反射罩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反射罩的端沿设有插片,所述插片插接于所述第一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防护网罩,所述防护网罩封盖所述辐射口,所述防护网罩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插条,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插条插接于所述第二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风口,以适于气流从通风口进入所述辐射加热腔并从所述辐射口送出;和/或
所述连接板的与所述辐射口相对的边沿设有朝远离所述辐射口的方向延伸的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通风口流向所述送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
电机罩,所述电机罩设于所述辐射加热腔的外侧,所述电机罩与所述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之间构造成安装空间,所述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与所述电机罩相对的部分设有通风口,所述电机罩上设有开口;
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罩上;
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相连并位于所述电机罩内,所述风轮朝向所述通风口驱动气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组件的端部插装于所述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且所述加热组件由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辐射加热腔的侧壁上;和/或
所述风轮的轴线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轴线共轴;和/或
所述辐射加热腔的侧壁外侧设有卡线结构,连接所述加热组件的线束与连接所述电机的线束由所述卡线结构卡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发热管;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发热管的表面上。
CN202021495862.3U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器 Active CN212618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5862.3U CN212618798U (zh)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5862.3U CN212618798U (zh)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8798U true CN212618798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9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5862.3U Active CN212618798U (zh) 2020-07-24 2020-07-24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8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80281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WO2016180283A1 (zh) 空调器及其出风挡板的控制方法
WO2016180248A1 (zh) 空调器
CN11259477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224566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WO2016180255A1 (zh) 空调器
CN108224567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WO2016180249A1 (zh) 空调器
CN107157421B (zh) 加热器、热风装置和洗碗机
WO2016180256A1 (zh) 空调器
CN11448461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04116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05698269A (zh) 圆形挂壁式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39050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98U (zh) 空调器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82779U (zh) 一种风扇安装结构及取暖器
CN2122047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970129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75781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19893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37271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6854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3759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