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2719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2719U
CN215372719U CN202121750786.0U CN202121750786U CN215372719U CN 215372719 U CN215372719 U CN 215372719U CN 202121750786 U CN202121750786 U CN 202121750786U CN 215372719 U CN215372719 U CN 215372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air
indoor unit
infrared
infrared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07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坤
陈武
暨文伟
李金波
杜顺开
马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07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2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2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2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红外辐射模块;所述外壳具有出风口;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并避让所述出风口,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具有向室内进行红外热辐射的辐射面。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安装在外壳上,则在制热工况下,红外辐射模块被开启后能够实现对室内空气快速制热的效果;在室外机化霜过程中,通过开启红外辐射模块可以减小因化霜过程造成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红外辐射模块具有向室内进行热辐射的辐射面,则红外辐射模块可通过辐射面最大程度地将热量辐射至整个室内,有利于室内空气被快速且均匀制热的过程。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器在制热时通常采用压缩机驱动冷媒循环,并使得冷媒在换热器处与空气换热的方式进行制热,由于压缩机驱动冷媒循环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因此制热速度慢。并且由于热空气上浮,温度分层,进而空间整体升温效果慢。另外,在低温结霜后进行化霜时室内温度波动会带来不舒适的效果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改善传统空调器难以实现开机后快速制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红外辐射模块;所述外壳具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并避让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具有向室内进行红外热辐射的辐射面。
可选地,所述红外辐射模块的辐射面朝向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盘和面框;所述面框罩设于所述底盘,并与底盘围合形成有所述风道;所述面框的前下方开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面框的顶部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连通所述风道;且/或,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进风格栅,并避让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且/或,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面框的底部并靠近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框的前侧,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前面板;和/或,所述外壳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面框的端部,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端盖。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框的前侧,所述前面板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下倾斜,所述红外辐射模块与所述倾斜部平行,并安装于所述倾斜部。
可选地,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包括背板、网罩及红外热辐射组件;所述背板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网罩罩设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共同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红外热辐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红外热辐射组件具有所述辐射面。
可选地,所述红外热辐射组件包括发热本体和辐射板组件;所述发热本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背板之间设有间距;所述辐射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发热本体间隔设置,所述辐射板组件具有所述辐射面。
可选地,所述辐射板组件包括反射层和辐射面板,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发热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本体间隔设置;所述辐射面板设于所述发热本体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本体间隔设置,所述辐射面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辐射面板背离所述发热本体的表面为所述辐射面。
可选地,所述红外辐射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夹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反射层之间;和/或,所述发热本体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涂覆有反射涂层。
可选地,所述辐射面为平面或弧面。
可选地,所述辐射面为平面,定义所述辐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不小于15°,且不大于75°。
可选地,所述辐射面的表面积不小于0.4m2
可选地,在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辐射面的温度与所述辐射面的表面积之比不小于15℃/m2;和/或,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辐射面的温度不小于60℃。
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与所述换热器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安装在外壳并避让风道和出风口上,则在制热工况下,红外辐射模块被开启后,其与空调室内机内的部件相互独立而不发生干涉,保证红外辐射模块较好的辐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对室内空气快速制热的效果;在对室外机化霜以切换为制冷模式后,通过开启红外辐射模块可以减小因化霜过程中造成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红外辐射模块具有向室内进行热辐射的辐射面,则使得红外辐射模块通过辐射面可最大程度地将热量辐射至整个室内,有利于室内空气被快速且均匀制热的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的红外辐射模块设于前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的红外辐射模块设于前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的红外辐射模块设于进风格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的红外辐射模块设于端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的红外辐射模块设于底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红外辐射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红外辐射模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外壳 101 出风口
110 底盘 120 面框
121 进风格栅 130 前面板
131 倾斜部 132 竖直部
140 端盖 200 红外辐射模块
210 背板 220 网罩
230 红外热辐射组件 231 发热本体
232 辐射板组件 2321 反射层
2322 辐射面板 233 保温层
234 反射涂层 300 换热器
400 风机 102 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0和红外辐射模块200;外壳100具有风道和连通风道的出风口101,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外壳100并避让风道和出风口101,红外辐射模块200具有向室内进行热辐射的辐射面。
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外壳100并避让风道和出风口101,则使得红外辐射模块200与空调室内机外壳100内的部件相互隔离,从而使得红外辐射模块200与空调室内机外壳100内的部件相互之间工作时不受影响,既能保证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又能保证红外辐射模块200的正常工作。红外辐射模块200通常包括用以发射红外线的红外发射体,红外发射体发射的红外线向外进行辐射时,可使周围环境受热升温,进而实现红外辐射模块向周围辐射热量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红外辐射模块200在进行辐射时具有一个辐射面,该辐射面可以为红外发射体的表面;或者红外辐射模块200包括靠近红外发射体的辐射板体,该辐射板体用以吸收红外发射体发出的红外线并向外辐射热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辐射面也可以为靠近红外发射体的辐射板体的板面等。具体地,该红外发射体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弧面等;当靠近红外发射体的位置设有辐射板体时,辐射板体的板面可以为平面或弧面。
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外壳100安装红外辐射模块200,则可实现通过红外辐射模块200实现快速对室内空气制热的效果,避免在开启制热模式的前期阶段空调系统中的热泵系统运行需要较长时间而导致室内空气制热较慢的问题。另外,通过设置红外辐射模块200,则红外辐射模块200相比于普通的热辐射模块,其红外辐射模块200发出的红外线不会被用户的眼睛所看到,进而在夜间开启该红外辐射模块200时,避免红外辐射模块200发出的光影响用户的睡眠质量。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只可在外壳100设置红外辐射模块2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外壳100设置普通的热辐射模块。普通的热辐射模块指辐射模块本身被加热后,直接向外辐射热量而不是发射红外线的辐射模块。另外,在需要进行对室外机化霜时,一般将空调室内机开启制冷模式,从而而导致室内空气温度相对原来的温度出现波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壳100安装红外辐射模块200,则可通过开启红外辐射模块200实现减少温度波动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在安装时,其外壳100的一侧用以安装于安装面(例如墙面或隔断面等),以空调室内机安装时的状态为基准,空调室内机背离安装面的方向为前方,空调室内机朝向安装面的方向为后方,地面至天花板的方向为上方,天花板至地面的方向为下方,垂直上方和后方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用户正对空调室内机的前方时,用户的左手边为左方,用户的右手边为右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红外辐射模块200具有朝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辐射的辐射面,则可避免安装面对辐射过程的阻挡现象,保证红外辐射模块200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辐射至室内用户可活动的空间内,从而有利于热量尽快均匀散布于整个室内,提高室内的制热效率。当然,红外辐射模块200还可具有朝向下方进行红外热辐射的辐射面,或者红外辐射模块200还可具有朝向前下方进行红外热辐射的辐射面。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的室内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01,进风口和出风口101通过风道连通。当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外壳100时,红外辐射模块200可至少避让部分出风口101和至少部分进风口,从而可避免空调室内机进风和出风的情况。具体地,红外辐射模块200可安装于外壳100的前部、侧部、顶部、底部或者背部等,只要能够保证红外辐射模块200避让至少部分进风口和至少部分出风口101即可。或者,红外辐射模块200本身具有通风孔,该通风孔可贯通红外辐射模块200连接外壳100的一侧和红外辐射模块200背离外壳100的一侧,从而红外辐射模块200设置在进风口时,即使红外辐射模块200遮挡了进风口,但室内空气仍可穿过红外辐射模块200的通风孔进入到空调室内机的外壳100内部;或者当红外辐射模块200设于出风口101时,即使红外辐射模块200遮挡住了出风口101,但室内空气仍可以穿过红外辐射模块200的通风孔从空调室内机内吹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在外壳100,并避让出风口101和风道,则在制热工况下,红外辐射模块200被开启后,红外辐射模块200工作时与外壳100内的部件工作时不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实现对室内空气快速制热的效果;并且在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化霜以切换为制冷模式后,通过开启红外辐射模块200可以减小因化霜过程中造成室内温度波动的影响。红外辐射模块200具有向室内进行热辐射的辐射面,则可使得红外辐射模块200通过辐射面可最大程度地将热量辐射至整个室内,有利于室内空气被快速且均匀制热的过程。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基于上述辐射面向室内进行热辐射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红外辐射模块200的辐射面朝向前下方倾斜。由于热空气会上浮,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200的辐射面向前下倾斜,那么在制热工况下,红外辐射模块200的辐射面能够尽可能向前下方辐射热量,进而下方的热空气上浮,以使得整个室内的空气温度较为均匀,减少室内的空气温度分层的现象发生;而且提高室内空气被制热的制热效率,尽快实现室内空气温度均匀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外壳100包括底盘110、面框120、前面板130及端盖140;面框120罩设于底盘110,并与底盘110围合形成有风道;面框120的前下方开设有出风口101,面框120的顶部设有进风格栅121,进风格栅121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连通风道;前面板130安装于面框120的前侧;端盖140安装于面框120的端部;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前面板130;且/或,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端盖140;且/或,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进风格栅121,并避让至少部分进风孔;且/或,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面框120并靠近出风口101。
外壳100通常大致呈长方体,前面板130的表面积通常较大,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200设于外壳100的前面板130,则可使得红外辐射模块200的辐射面设置成与前面板130的板面相同或近似的尺寸,从而可以扩大辐射面积,起到较好的辐射效果。红外辐射模块200也可安装于外壳100的端盖140,如此设置,可便于红外辐射模块200的安装,且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更加紧凑。红外辐射模块200也可安装于进风格栅121,并避让至少部分进风孔,则可充分利用空调室内机顶部的空间,避免占用空调室内机前方及侧部的空间,以保证室内的宽敞度,并且不会影响空调室内机正常进风。通过将红外辐射模块200安装于面框120并靠近出风口101,一方面便于用户对红外辐射模块200的拆装,另一方面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在经过红外辐射模块200时对红外辐射模块200辐射的热量起到较佳的推动效果。具体地,红外辐射模块200可安装于面框120的底部,也可安装于面框120的前下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红外辐射模块200可安装于前面板130、端盖140、进风格栅121及面框120底部的任意一个上;或者上述的红外辐射模块200具有两个,两个上述的红外辐射模块200可分别安装于前面板130、端盖140、进风格栅121及面框120底部的任意两者上;或者,上述的红外辐射模块200具有多个,多个上述的红外辐射模块200可分别安装于前面板130、端盖140、进风格栅121及面框120底部的任意三者上;或者前面板130、端盖140、进风格栅121及面框120底部上均安装有上述的红外辐射模块200。
基于上述外壳100还包括前面板130,前面板130安装于面框120的前侧的方案,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前面板130具有倾斜部131,倾斜部131向下倾斜,红外辐射模块200与倾斜部131平行,并安装于倾斜部131。
通过将倾斜部131向下倾斜,红外辐射模块200与倾斜部131平行并安装于倾斜部131,则使得红外辐射模块200也呈向下倾斜的状态,进而使得红外辐射模块200的辐射面能够实现向下倾斜的状态,进而保证对室内的位于下方的空气进行热辐射,室内下方的空气被加热后上升,从而减少了室内温度分层的情况。
在另一实施例中,前面板130还可包括竖直部132,该竖直部132与倾斜部131连接,竖直部132可连接于倾斜部131的上方,也可连接于倾斜部131的下方。为了具有更好向下辐射热量的效果,可选倾斜部131连接于竖直部132的下方。如此设置,则在制热工况下进一步保证室内中接近地面的空气也尽可能被加热,避免接近地面的空气一直处于较冷的温度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请结合参照图1、图6及图7,红外辐射模块200包括背板210、网罩220及红外热辐射组件230;背板210安装于外壳100;网罩220罩设于背板210背离外壳100的一侧,并与背板210共同围合形成有安装腔;红外热辐射组件230设于安装腔内,红外热辐射组件230具有辐射面。
本实施例中的红外热辐射组件230用于红外发热并向外辐射热量,通过将红外热辐射组件230设于背板210与网罩220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从而使得网罩220和背板210对红外热辐射组件230具有保护作用。红外热辐射组件230具有辐射面,从而该辐射面可以向室内辐射热量。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1、图6及图7,红外热辐射组件230包括发热本体231和辐射板组件232;发热本体231设于安装腔内,并与背板210之间设有间距;辐射板组件232设于安装腔内,并与发热本体231间隔设置,辐射板组件232具有辐射面。
发热本体231用于发射热量,该发热本体231可以为红外红外发射体,即该红外红外发射体向外发射红外线,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制热。辐射板组件232与发热本体231间隔设置,则可避免辐射板组件232被发热本体231灼伤;并且辐射板组件232设于安装腔内,则可被网罩220和背板210保护,且放置用户意外碰触到发热本体231和辐射板组件232而烫伤用户。可以理解的是,红外辐射模块200通过发射红外线使周围环境升温,本实施例中的发热本体231可选为远红外发热本体,其材质可以为碳化硅、碳素纤维、石墨烯等,或者红外发热本体可以为红外金属管或者红外石英管等。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1、图6及图7,辐射板组件232可仅包括一个辐射面板2322,该辐射面板2322可设于发热本体231背离背板210的一侧,并与发热本体231设有间距,从而发热本体231发出的热量可通过辐射面板2322进行辐射,从而可使得发热本体231发出的热量通过辐射面板2322辐射得更加均匀,并且该辐射面板2322还可对发热本体231具有保护作用,避免发热本体231通过网罩220掉落下来。或者辐射板组件232可仅包括反射层2321,反射层2321设于背板210朝向发热本体231的一侧,从而发热本体231辐射的热量可通过发射层的反射作用向室内辐射热量。或者,辐射板组件232可同时包括辐射面板2322和反射层2321。
本实施例中,为了具有更好的辐射效果,辐射板组件232包括反射层2321和辐射面板2322;反射层2321设于背板210朝向发热本体231的一侧,并与发热本体231间隔设置;辐射面板2322设于发热本体231背离背板210的一侧,并与发热本体231间隔设置,辐射面板2322位于安装腔内,辐射面板2322背离发热本体231的表面为辐射面。
通过同时将辐射面板2322和反射层2321;反射层2321设于背板210朝向发热本体231的一侧,反射层2321用来反射发热本体231辐射的热量,从而避免背板210则发热本体231通过反射层2321可将热量大部分反射室内,提高了辐射至室内的辐射量。另外,通过在发热本体231背离背板210的一侧设置辐射面板2322,则反射层2321反射的热量可通过辐射面板2322向室内均匀地辐射热量。具体地,反射层2321可涂覆于背板210的内表面,也可与背板210之间设有间距。为了设置方便且使得结构紧凑,可选反射层2321涂覆于背板210的内表面。反射层232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铝箔、银箔镀、镀金属的聚酯或者镀金属的聚酰亚胺薄膜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其他部件中涂覆具有反射作用的涂层。例如可在发热本体231朝向背板210的一侧涂覆有反射涂层234。该反射涂层234的表面形状可与发热本体231朝向背板210的一侧的形状适配。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1、图6及图7,红外辐射模块200还包括保温层233,保温层233夹设于背板210与反射层2321之间。
通过在反射层2321与背板210之间还夹设有保温层233,则保温层233可隔绝一部分穿过反射层2321的热量,从而避免背板210和贴近背板210的外壳100因高温热量而出现损伤。具体地,该保温层233的材质可以为聚氨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酚醛树脂等材料。
进一步地,辐射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
通过将辐射面设置为平面,则使得辐射热量时的辐射指向性较好。通过将辐射面设置为弧面,则使得该辐射面的辐射角度较广。例如,当红外辐射模块200具有上述辐射面板2322时,辐射面板2322背离外壳100的表面作为辐射面,此时的辐射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弧面。辐射面板2322背离外壳100的表面为弧面时,辐射面板2322背离外壳的表面向外凸以形成该弧面,从而可以扩大辐射的范围。当红外辐射模块200不具有上述的辐射面板2322,但具有上述的反射层2321时,反射层2321朝向发热本体231的表面可作为辐射面,该反射层2321朝向发热本体231的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弧面。该反射层2321朝向发热本体231的表面为弧面时,该弧面可朝外壳100内侧凹陷,进而能够将发热本体231发射的红外线大都朝外壳的前方反射,进而保证从网罩220射出的红外线较多,提高了室内的制热效率。
基于辐射面朝向下倾斜的方案,本实施例中,辐射面为平面,辐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15°,且不大于75°。
定义辐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θ可以为15°、20°、25°、30°、35°、40°、45°、50°、55°、60°、65°、70°或者75°等。如此设置,则使得辐射面具有较好的辐射效果。若θ小于15°,则辐射面接近水平的状态,从而使得辐射面只能朝其正下方或接近其正下方的方向辐射热量,从而使得辐射的角度较小。当θ大于75°时,辐射面接近竖直的状态,从而使得辐射面近乎朝水平的方向辐射热量,由于热空气向上浮,因此辐射面辐射到的范围仅仅是室内上方的空气,而室内的接近地面的空气难以被辐射面辐射加热。
当然,辐射面为弧面时,定义该弧面沿弧度方向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可不小于15°,且不大于75°。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辐射面的表面积不小于0.4m2
如此设置,可尽可能使得辐射面的面积较大,从而提高辐射效率,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得室内各处的空气温度被均匀升高。
可以理解的是,辐射效果与辐射面的温度有关,为了实现快速制热的效果,在红外辐射模块200处于开启状态时,辐射面的温度可设定为不小于60℃。当辐射面的温度小于60℃时,辐射面温度较低,从而降低了对室内空气的制热效率,无法快速实现制热的效果。进一步地,可选地,辐射面的温度可不小于80℃,且不大于250℃。例如辐射面的温度可为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245℃、250℃等。如此设置,则一方面可以保证辐射面对室内空气的较高的制热效率,另一方面还避免增大制热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当辐射面的温度小于80℃时,辐射面温度较低,从而对室内空气的制热效率较差;当辐射面的温度大于250℃时,辐射面温度过高,从而使得制热成本的增加。
另外,本实施例中,辐射面温度与辐射面的表面积的比值也需保证在较为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高制热效率,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红外辐射模块200处于开启状态时,辐射面的温度与辐射面的表面积之比可设定为不小于15℃/m2。若辐射面的温度与辐射面的表面积之比小于15℃/m2,则使得单位面积内的辐射面的温度较低,从而使得单位面积内的辐射面的辐射效率较低,进而影响整体的辐射面的辐射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300和风机400,换热器300设于风道内;风机400设于风道内,风机400与换热器300在沿进风口102至所述出风口101的方向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400与换热器300沿进风口102至所述出风口101的方向间隔设置,则风机400设于换热器300背离进风口102的一侧;或者风机400可设于换热器300朝向进风口102的一侧。通过将换热器300和风机400设于风道内,且风机400与换热器300在沿进风口102至所述出风口101的方向间隔设置,则吹进风道内的风在风机400的作用下会经换热器300换热,进而通过风机400的驱动将换热后的空气吹向出风口101处,从而实现从出风口101处吹出换热后的空气的效果。具体地,进风口102可设于外壳100的顶部或者前侧,出风口101可设于外壳100的前下方,进而使得该空调室内机具有较好的进风和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出风口101处可设有导风板,导风板转动连接于外壳100。如此设置,则用户能够通过调节导风板转动的角度,进而实现能够调节出风口101处吹出的风的方向,以便使用户具有更佳的吹风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室内机可具有至少以下四种工作状态:制冷模式、开机快速制热模式、节能制热模式及无风感静音制热模式。
在开启制冷模式时,空调室内机可仅通过自身的冷媒循环系统实现制冷效果。当空调室内机开启开机快速制热模式时,空调室内机可开启自身的冷媒循环系统对流制热,并开启红外辐射模块200对室内空气进行辐射制热,那么在压缩机驱动冷媒循环的过程中,红外辐射模块200会快速完成了对室内空气进行辐射制热的过程,从而实现了开机快速制热的效果。当开启节能制热模式时,可仅开启热泵进行单循环制热,从而节省了能耗。当开启无风感静音制热模式时,可仅开启红外辐射模块200,避免从空调室内机内的风轮转动而发生噪声,也避免从出风口101吹风后,用户被风吹到后感觉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风道和连通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和
红外辐射模块,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外壳并避让所述风道和所述出风口,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具有向室内进行红外热辐射的辐射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模块的辐射面朝向前下方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底盘;和
面框,所述面框罩设于所述底盘,并与底盘围合形成有所述风道;所述面框的前下方开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面框的顶部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连通所述风道;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进风格栅,并避让至少部分所述进风孔;和/或,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面框并靠近所述出风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框的前侧,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前面板;
和/或,所述外壳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于所述面框的侧端,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安装于所述端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框的前侧,所述前面板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下倾斜,所述红外辐射模块与所述倾斜部平行,并安装于所述倾斜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安装于所述外壳;
网罩,所述网罩罩设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共同围合形成有安装腔;及
红外热辐射组件,所述红外热辐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红外热辐射组件具有所述辐射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热辐射组件包括:
发热本体,所述发热本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背板之间设有间距;和
辐射板组件,所述辐射板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发热本体间隔设置,所述辐射板组件具有所述辐射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组件包括反射层和辐射面板,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发热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本体间隔设置;所述辐射面板设于所述发热本体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本体间隔设置,所述辐射面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辐射面板背离所述发热本体的表面为所述辐射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模块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夹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反射层之间;和/或,所述发热本体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涂覆有反射涂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面为平面或弧面。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面为平面,定义所述辐射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不小于15°,且不大于75°。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面的表面积不小于0.4m2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辐射面的温度与所述辐射面的表面积之比不小于15℃/m2
和/或,所述红外辐射模块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辐射面的温度不小于60℃。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道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风道内;和
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与所述换热器在沿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方向间隔设置。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750786.0U 2021-07-28 2021-07-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372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0786.0U CN215372719U (zh) 2021-07-28 2021-07-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0786.0U CN215372719U (zh) 2021-07-28 2021-07-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2719U true CN215372719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12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0786.0U Active CN215372719U (zh) 2021-07-28 2021-07-28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27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2266A (en) Register air-flow boosting device
KR101980175B1 (ko) 냉온방장치
CN21537271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220154975A1 (en) Electric Heater
CN21098012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563759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63761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637545U (zh) 辐射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KR20200001006A (ko) 히팅모듈 및 그 커버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히팅 시스템
CN21395547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537268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5637543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5682103A (zh) 辐射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219968U (zh) 对流式电壁炉
CN215637544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618798U (zh) 空调器
CN2122047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3149397B2 (ja) 暖房換気構造
CN220958656U (zh) 取暖设备及空调器
CN217357085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2204685U (zh) 制热结构及取暖器
US20240255180A1 (en) Convection bathroom heating system
JPS60223957A (ja) 調理器具廃熱利用室内暖房装置
KR200373847Y1 (ko) 천장 부착형 난방장치
CN221195439U (zh) 风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