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3290U -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3290U
CN220133290U CN202320467870.4U CN202320467870U CN220133290U CN 220133290 U CN220133290 U CN 220133290U CN 202320467870 U CN202320467870 U CN 202320467870U CN 220133290 U CN220133290 U CN 220133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shade
translation
frame
fixed frame
w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78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Keyu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hua Keyu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hua Keyu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hua Keyu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78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3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3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3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包括固定框架,其上设有空位;下窗玻璃,安装在固定框架上;联接梁,固定于固定框架,位于空位一侧;平移框架,和空位轮廓匹配,安装在固定框架上方;上窗玻璃,安装在平移框架上;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联接梁中;第一遮阳机构,安装在固定框架上;第二遮阳机构,安装在平移框架上;电动纱网机构,安装在空位一侧;控制机构,安装在基体或平移天窗上;平移框架和联接梁之间设有触点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防渗水性能好,平移框架可在固定框架上自动化稳定平移,在开启过程中,通过触点开关的设计,露出的空位处会同步无缝衔接上纱网,当处于封闭状态时,可操控完成自动化遮阳,并可开启灯光。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背景技术
天窗指设在屋顶上用以透光和通风的窗子,主要用于满足屋顶的采光与通风需求,许多建筑的屋顶一般由框架式的主体结构加上玻璃幕墙构成,目前一些建筑大多采用钢结构,这也为复合式天窗的安装和使用建立了良好的平台,铝合金型材是复合式天窗的主要结构部件,并作为天窗的主体框架结构。
为方便于平移天窗的打开,目前市面上多采用电动式的平移天窗,但是市面上的电动式平移天窗只具备电动开启窗户的功能,没有系统的将遮阳、防尘防虫等功能进行结合,即使配备有相应的功能,也是智能化不足,各结构之间无法完美配合,操作不便。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120352322.8公开的一种中型离合式平移天窗,虽然其可以完成自动和手动的切换,相对现有的手动开启式天窗更加方便,并且也采用了一系列的密封结构设计,但是其功能性还是不足,无法很好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需求,高级感不足。因此,目前扼待解决的是要提供一种集遮阳、防尘防虫等功能于一体,并且各功能之间可以完美衔接的电动式平移天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包括:固定框架,呈方框形,且安装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空位;
下窗玻璃,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联接梁,至少有一根,且沿宽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联接梁一侧为所述空位;
平移框架,和所述空位轮廓匹配,且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方;
上窗玻璃,安装在所述平移框架上;
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联接梁中,联动于所述平移框架的长向两侧,并驱动所述平移框架沿长向平移覆盖或脱离所述空位;
第一遮阳机构,至少有一个,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第二遮阳机构,安装在所述平移框架上;
电动纱网机构,安装在所述空位一侧;
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基体或所述平移天窗上,且分别电连接至所述平移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遮阳机构、所述第二遮阳机构和所述电动纱网机构;
所述平移框架和所述联接梁之间设有触点开关;
所述平移天窗具备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在所述封闭状态下,所述平移框架平移至覆盖所述空位,所述触点开关接通,所述第一遮阳机构和所述第二遮阳机构通电;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平移框架平移并脱离所述空位,所述触点开关断开,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电动纱网机构同步封闭所述空位。
注意,上述的控制机构可通过遥控器进行遥控,通过操作遥控器上的按钮,使得控制机构控制平移驱动机构、第一遮阳机构、第二遮阳机构工作,进而完成电动平移天窗的开窗动作(平移框架离开空位时,纱网即自动同步封闭空位),以及关窗之后的遮阳动作。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由沿长向布置的两根第一长向型材和沿宽向布置的两根第一宽向型材共同构成,所述固定框架内部沿宽向还设有至少一根第一纵梁,并形成至少两扇供所述下窗玻璃安装的窗扇位。
优选的,所述平移框架由沿长向布置的两根第二长向型材和沿宽向布置的两根第二宽向型材共同构成,所述平移框架内部沿宽向还设有至少一根第二纵梁,并形成至少两扇供所述上窗玻璃安装的窗扇位,所述平移框架的下方间隔设有若干滚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滚轮。
优选的,根据实际需求,上窗玻璃和下窗玻璃可以采用内外双层的玻璃设计,内外双层玻璃之间设有隔热条,隔热和隔音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分别设有下接齿轮,所述下接齿轮上方啮合有上接齿轮,所述第二长向型材的下方沿长向设有供所述上接齿轮啮合的齿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阳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一遮阳卷轴,所述第一遮阳卷轴上卷套有第一遮阳帘,所述第一遮阳卷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中,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遮阳帘出入的开口,所述第一遮阳帘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第一牵引杆完成牵引。
优选的,所述第二遮阳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机和第二遮阳卷轴,所述第二遮阳卷轴上卷套有第二遮阳帘,所述第二遮阳卷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宽向型材中,所述第二宽向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第二遮阳帘出入的开口,所述第二遮阳帘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平移框架上的第二牵引杆完成牵引。
优选的,所述电动纱网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电机和纱网卷轴,所述纱网卷轴上卷套有纱网,所述空位一侧为所述第一宽向型材,所述纱网卷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中,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纱网出入的开口,所述纱网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第三牵引杆完成牵引。
优选的,所述电动纱网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电机和纱网卷轴,所述纱网卷轴上卷套有纱网,所述空位一侧为安装型材,所述安装型材位于所述联接梁一侧,所述纱网卷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型材中,所述安装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纱网出入的开口,所述纱网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第三牵引杆完成牵引。
优选的,所述第一长向型材、第一宽向型材、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长向型材、所述第二宽向型材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下方均设有供灯条安装的灯条安装槽,所有所述灯条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封闭状态下,所述灯条通电。
优选的,所述触点开关包括触点公座和触点母座,其中,所述触点公座安装在所述联接梁上,所述触点母座安装在所述平移框架沿长向的最边沿,在所述封闭状态下,所述触点公座和所述触点母座连接。一般,触点开关采用的是常开常闭转换开关,如触点过线器。
更优选的,所述联接梁和所述平移框架的连接位上设有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平移天窗的固定框架和平移框架的边框均通过多根型材相互紧密拼接组合而成,结构稳定性和密封性均极强;
2、全程通过遥控操作平移框架的平移,进而完成开窗动作和关窗动作,并且在开窗的同时,即将平移天窗自封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的瞬间,触点开关断开,控制机构接收该断开信号后立即控制电动纱网机构工作,使得纱网可以跟随平移天窗的平移同步封闭空位,完成无缝衔接,防尘防虫效果好;
3、第一遮阳机构、第二遮阳机构和电动纱网机构的主体均隐藏于固定框架和平移框架中,美观度高,并且当平移天窗处于封闭状态时,触点开关接通,第一遮阳机构、第二遮阳机构和灯条均通电,可以通过遥控器遥控进行开启或关闭;
4、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完成平移框架在固定框架上的稳定平移,噪音小,结构稳定;
5、在封闭状态下,联接梁和平移天窗之间采用物理式的框材之间无缝拼接,以及加装密封胶条的设计,可有效防渗水。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式平移天窗除开电动式开启和关闭天窗的功能外,还具备遮阳、防虫防尘等功能,并且上述各项功能之间通过触点开关的设计巧妙的实现功能的开启和关闭,进而使得整体更显智能化,填充了现代化智能家居对于电动式平移天窗更高生活体验需求的市场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处于封闭状态的整体沿长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B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的C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处于开启状态的整体沿长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D部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的E部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的F部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处于封闭状态的上侧视角整体平面简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处于半封闭状态的上侧视角整体平面简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处于封闭状态的整体沿长向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G部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的H部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1中的I部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1中的J部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本申请中涉及的联接梁和平移驱动机构的组装平面图。
附图中标记为:1-固定框架、101-第一长向型材、102-第一宽向型材、103-第一纵梁、104-安装型材、2-下窗玻璃、3-平移框架、301-第二长向型材、302-第二宽向型材、303-第二纵梁、304-齿条、305-密封胶条、306-触点母座、4-上窗玻璃、5-联接梁、501-触点公座、6-平移驱动机构、601-驱动电机、602-第一传动杆、603-第二传动杆、604-下接齿轮、605-上接齿轮、7-第一遮阳机构、701-第一遮阳卷轴、702-第一遮阳帘、703-第一牵引杆、8-第二遮阳机构、801-第二遮阳卷轴、802-第二遮阳帘、803-第二牵引杆、9-电动纱网机构、901-纱网卷轴、902-纱网、1903-第三牵引杆、10-滚轮、11-基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10,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包括:
固定框架1,呈方框形,且安装在基体11上,固定框架1上设有至少一个空位;下窗玻璃2,安装在固定框架1上;
联接梁5,至少有一根,且沿宽向固定于固定框架1上,联接梁5一侧为空位;平移框架3,和空位轮廓匹配,且安装在固定框架1上方;
上窗玻璃4,安装在平移框架3上;
平移驱动机构6,安装在联接梁5中,联动于平移框架3的长向两侧,并驱动平移框架3沿长向平移覆盖或脱离空位;
第一遮阳机构7,至少有一个,均安装在固定框架1上;
第二遮阳机构8,安装在平移框架3上;
电动纱网902机构9,安装在空位一侧;
控制机构,安装在基体11或平移天窗上,且分别电连接至平移驱动机构6、第一遮阳机构7、第二遮阳机构8和电动纱网902机构9;
平移框架3和联接梁5之间设有触点开关;
平移天窗具备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在封闭状态下,平移框架3平移至覆盖空位,触点开关接通,第一遮阳机构7和第二遮阳机构8通电;在开启状态下,平移框架3平移并脱离空位,触点开关断开,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电动纱网902机构9同步封闭空位。
注意,上述的控制机构可通过遥控器进行遥控,通过操作遥控器上的按钮,使得控制机构控制平移驱动机构6、第一遮阳机构7、第二遮阳机构8工作,进而完成电动平移天窗的开窗动作(平移框架3离开空位时,纱网902即自动同步封闭空位),以及关窗之后的遮阳动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框架1由沿长向布置的两根第一长向型材101和沿宽向布置的两根第一宽向型材102共同构成,固定框架1内部沿宽向还设有一根第一纵梁103,并形成两扇供下窗玻璃2安装的窗扇位。
然后,方形的平移框架3由沿长向布置的两根第二长向型材301和沿宽向布置的两根第二宽向型材302共同构成,平移框架3内部沿宽向还设有一根第二纵梁303,并形成两扇供上窗玻璃4安装的窗扇位,平移框架3的下方间隔设有若干滚接于固定框架1上的滚轮10,滚轮10的设计用于辅助平移框架3在固定框架1上方顺滑平移,并且降低对固定框架1的表面磨损,平移时基本没有噪音。
第一纵梁103和第二纵梁303的设计主要用于加强固定框架1和平移框架3的整体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窗扇位有两个,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平移天窗的尺寸大小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另外,上窗玻璃4和下窗玻璃2可以采用内外双层的玻璃设计,内外双层玻璃之间设有隔热条,隔热和隔音效果更好。当然,如若对隔热和隔音要求不高,可以选用单层钢化玻璃。
请参阅图16,平移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01、第一传动杆602和第二传动杆603,其中,第一传动杆602和第二传动杆603分别连接于驱动电机601的两端,第一传动杆602和第二传动杆603远离驱动电机601的一端分别设有下接齿轮604,下接齿轮604上方啮合有上接齿轮605,第二长向型材301的下方沿长向设有供上接齿轮605啮合的齿条304。
这里,请参阅图9和图10,平移驱动机构6的工作原理是:驱动电机601通电并工作,驱动电机601采用双出轴电机,两端的电机轴同步转动,并分别带动第一传动杆602和第二传动杆603转动,第一传动杆602和第二传动杆603的转动会分别带动两个下接齿轮604转动,由于上接齿轮605啮合于下接齿轮604上方,进而会带动上接齿轮605转动。另外,由于上接齿轮605和固定于平移框架3长向的齿条304啮合,因此,当上接齿轮605转动时,会带动平移框架3沿长向进行平移。
接着,第一遮阳机构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一遮阳卷轴701,第一遮阳卷轴701上卷套有第一遮阳帘702,第一遮阳卷轴701安装在第一宽向型材102中,第一宽向型材102上设有供第一遮阳帘702出入的开口,第一遮阳帘702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固定框架1上的第一牵引杆703完成牵引。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阳卷轴701安装在远离空位的第一宽向型材102当中,固定框架1上的空位处于固定框架1的一侧,并且空位直接延伸至固定框架1的长向边沿。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遮阳机构8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机和第二遮阳卷轴801,第二遮阳卷轴801上卷套有第二遮阳帘802,第二遮阳卷轴801安装在第二宽向型材302中,第二宽向型材302上设有供第二遮阳帘802出入的开口,第二遮阳帘802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平移框架3上的第二牵引杆803完成牵引。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阳机构7有一个,第二遮阳机构8也是一个,当平移天窗处于封闭状态时,第一遮阳机构7和第二遮阳机构8均通电,此时可通过遥控器遥控驱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第一电机工作时,会带动第一遮阳卷轴701转动,并使得卷套于第一遮阳卷轴701上的第一遮阳帘702通过第一牵引杆703牵引拉出,并完成对固定框架1上的下窗玻璃2的遮阳。第二电机工作时,会带动第二遮阳卷轴801转动,并使得卷套于第二遮阳卷轴801上的第二遮阳帘802通过第二牵引杆803牵引拉出,并完成对平移框架3上的上窗玻璃4的遮阳。注意,一般第二遮阳卷轴801安装在平移框架3上远离第一遮阳卷轴701的一端,这样,第一遮阳帘702和第二遮阳帘802可以相向拉出或收回,符合操作习惯,更加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纱网902机构9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电机和纱网902卷轴901,纱网902卷轴901上卷套有纱网902,空位一侧为第一宽向型材102,纱网902卷轴901安装在第一宽向型材102中,第一宽向型材102上设有供纱网902出入的开口,纱网902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固定框架1上的第三牵引杆1903完成牵引。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可以看到,电动纱网902机构9安装于空位当中,当平移框架3被驱动平移离开空位时,触点开关断开,断开的瞬间,控制机构会接收到断开信号,进而直接控制第三电机工作,第三电机工作时,会带动纱网902卷轴901转动,并使得卷套于纱网902卷轴901上的纱网902通过第三牵引杆1903牵引拉出,并完成对空位的纱网902遮挡。注意,由于平移框架3位于空位上方,当平移框架3向靠近第一遮阳机构7一侧平移时,纱网902会同步跟随平移框架3的平移轨迹进行平移,以确保空位处不会直接外露,达成无缝衔接,防尘防虫效果好。
实施例二:参阅图11-图16,在本实施例中,空位设置在固定框架1的内侧(非边缘位置),相当于空位将固定框架1分隔为左右两个支框架,两个支框架上均安装有下窗玻璃2。请参阅图11,可以看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阳机构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框架上,第二遮阳机构8有两个,呈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平移框架3上,电动纱网902机构9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位的左右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电动纱网902机构9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电机和纱网902卷轴901,纱网902卷轴901上卷套有纱网902,空位一侧为安装型材104,安装型材104位于联接梁5一侧,纱网902卷轴901安装在安装型材104中,安装型材104上设有供纱网902出入的开口,纱网902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固定框架1上的第三牵引杆1903完成牵引。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第一遮阳卷轴701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宽向型材102当中。两个第二遮阳卷轴801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宽向型材302中,或两个第二宽向型材302的一侧。
当平移天窗处于封闭状态时,两个第一遮阳机构7和两个第二遮阳机构8均通电,此时可通过遥控器遥控驱使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两个第一电机同时工作,第一电机工作时,会带动第一遮阳卷轴701转动,并使得卷套于第一遮阳卷轴701上的第一遮阳帘702通过第一牵引杆703牵引拉出,并分贝完成对支框架上的下窗玻璃2的遮阳。另外,也会选择两个第二电机同时工作,第二电机工作时,会带动第二遮阳卷轴801转动,并使得卷套于第二遮阳卷轴801上的第二遮阳帘802通过第二牵引杆803牵引拉出,并完成对平移框架3上的上窗玻璃4的遮阳。注意,为保证美观,两个第一遮阳帘702会相向的拉出,即自外向内的逐渐遮挡住下窗玻璃2,两个第二遮阳帘802会相向的拉出,即自外向内的之间遮挡住上窗玻璃4。
请参阅图11、图13和图14,可以看到,电动纱网902机构9安装于空位当中,当平移框架3向左或向右驱动平移离开空位时,触点开关断开,断开的瞬间,控制机构会接收到断开信号,进而直接控制远离平移框架3平移方向一侧的第三电机工作(平移框架3向左平移时,右侧的第三电机工作;平移框架3向右平移时,左侧的第三电机工作),第三电机工作时,会带动纱网902卷轴901转动,并使得卷套于纱网902卷轴901上的纱网902通过第三牵引杆1903牵引拉出,并完成对空位的纱网902遮挡。注意,由于平移框架3位于空位上方,当平移框架3平移时,纱网902会同步跟随平移框架3的平移轨迹进行平移,以确保空位处不会直接外露,达成无缝衔接,防尘防虫效果好。
上述两个实施例当中,第一长向型材101、第一宽向型材102、第一纵梁103、第二长向型材301、第二宽向型材302和第二纵梁303的下方均设有供灯条安装的灯条安装槽,所有灯条均电连接于控制机构,在平移天窗处于封闭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是开关,控制灯条通电(当第一遮阳帘702和第二遮阳帘802均完成遮阳动作后,可开启灯光照明)。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优选方式,触点开关包括触点公座501和触点母座306,其中,触点公座501安装在联接梁5上,触点母座306安装在平移框架3沿长向的最边沿,在封闭状态下,触点公座501和触点母座306连接。一般,触点开关采用的是常开常闭转换开关,如触点过线器。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点之一在于,触点开关为常开常闭转换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三条电线路的通电或断电,三条线路分别为:
1、控制机构和第一遮阳机构7之间的电线路(220V);
2、控制机构和第二遮阳机构8之间的电线路(220V);
3、控制机构和灯条之间的电线路(24V)。
注意,当此触点位断开时,控制机构接收该信号后,即刻发送启动信号至电动纱网902机构9,使得第三电机启动。
更具体的,联接梁5和平移框架3的连接位上设有密封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采用的是型材之间紧密拼接和在密封位上加置密封胶条305的双重密封方式,另外,密封胶条305采用倒J字形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弹性区间,从而在平移框架3平移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填补平移框架3和固定框架1之间的空隙,从而提高防水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平移天窗在安装在基体过程中,会选择将平移天窗整体采用微倾斜设计,进而可通过重力自然引流导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安装在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框架,呈方框形,且安装在所述基体上,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空位;
下窗玻璃,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联接梁,至少有一根,且沿宽向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联接梁一侧为所述空位;
平移框架,和所述空位轮廓匹配,且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上方;
上窗玻璃,安装在所述平移框架上;
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联接梁中,联动于所述平移框架的长向两侧,并驱动所述平移框架沿长向平移覆盖或脱离所述空位;
第一遮阳机构,至少有一个,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第二遮阳机构,安装在所述平移框架上;
电动纱网机构,安装在所述空位一侧;
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基体或所述平移天窗上,且分别电连接至所述平移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遮阳机构、所述第二遮阳机构和所述电动纱网机构;
所述平移框架和所述联接梁之间设有触点开关;
所述平移天窗具备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在所述封闭状态下,所述平移框架平移至覆盖所述空位,所述触点开关接通,所述第一遮阳机构和所述第二遮阳机构通电;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平移框架平移并脱离所述空位,所述触点开关断开,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电动纱网机构同步封闭所述空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由沿长向布置的两根第一长向型材和沿宽向布置的两根第一宽向型材共同构成,所述固定框架内部沿宽向还设有至少一根第一纵梁,并形成至少两扇供所述下窗玻璃安装的窗扇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框架由沿长向布置的两根第二长向型材和沿宽向布置的两根第二宽向型材共同构成,所述平移框架内部沿宽向还设有至少一根第二纵梁,并形成至少两扇供所述上窗玻璃安装的窗扇位,所述平移框架的下方间隔设有若干滚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两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分别设有下接齿轮,所述下接齿轮上方啮合有上接齿轮,所述第二长向型材的下方沿长向设有供所述上接齿轮啮合的齿条。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阳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一遮阳卷轴,所述第一遮阳卷轴上卷套有第一遮阳帘,所述第一遮阳卷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中,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遮阳帘出入的开口,所述第一遮阳帘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第一牵引杆完成牵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阳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机和第二遮阳卷轴,所述第二遮阳卷轴上卷套有第二遮阳帘,所述第二遮阳卷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宽向型材中,所述第二宽向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第二遮阳帘出入的开口,所述第二遮阳帘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平移框架上的第二牵引杆完成牵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纱网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电机和纱网卷轴,所述纱网卷轴上卷套有纱网,所述空位一侧为所述第一宽向型材,所述纱网卷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中,所述第一宽向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纱网出入的开口,所述纱网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第三牵引杆完成牵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纱网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电机和纱网卷轴,所述纱网卷轴上卷套有纱网,所述空位一侧为安装型材,所述安装型材位于所述联接梁一侧,所述纱网卷轴安装在所述安装型材中,所述安装型材上设有供所述纱网出入的开口,所述纱网通过至少一根沿长向滑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第三牵引杆完成牵引。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向型材、第一宽向型材、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长向型材、所述第二宽向型材和所述第二纵梁的下方均设有供灯条安装的灯条安装槽,所有所述灯条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封闭状态下,所述灯条通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开关包括触点公座和触点母座,其中,所述触点公座安装在所述联接梁上,所述触点母座安装在所述平移框架沿长向的最边沿,在所述封闭状态下,所述触点公座和所述触点母座连接,所述联接梁和所述平移框架的连接位上设有密封结构。
CN202320467870.4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Active CN220133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7870.4U CN220133290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7870.4U CN220133290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3290U true CN220133290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4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7870.4U Active CN220133290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3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7913B1 (ko) 커튼박스 일체형 창호구조
CA2573598C (en) Automatically sliding windows without sash
JPH01169087A (ja) 密閉された二重ガラス窓
CN220133290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CN215332341U (zh) 一种自动启闭的防火窗
CN114043854A (zh) 车窗结构
CN116464227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式平移天窗
CN217300409U (zh) 一种具有中空玻璃的电动蜂巢帘
WO1990002056A1 (en) Cover assembly with spiral storage grooves
CN212454193U (zh) 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454191U (zh)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1974832U (zh) 半截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JP3709280B2 (ja) 建物用シャッタ
CN201095934Y (zh) 一种高密封性推拉窗
JP3330354B2 (ja) ペアガラス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ペアガラス窓装置
CN213413483U (zh) 汽车全景天窗的玻璃总成和车辆
CN219690912U (zh) 一种建筑用的智能滑动式天窗
CN218624019U (zh) 一种组合式铝合金门窗
JPH054548Y2 (zh)
CN211974830U (zh)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20045541U (zh) 一种电动窗帘的驱动装置
CN220566007U (zh) 下垂杆、底梁、导轨侧梁及其遮阳窗
CN217632188U (zh) 一种多模式蜂巢帘中空玻璃
CN216811523U (zh) 一种电动开关百叶窗
CN220031662U (zh) 一种客车遮阳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