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4830U -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Google Patents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4830U
CN211974830U CN202020425635.7U CN202020425635U CN211974830U CN 211974830 U CN211974830 U CN 211974830U CN 202020425635 U CN202020425635 U CN 202020425635U CN 211974830 U CN211974830 U CN 211974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cavity
curtain
shutter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56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东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eruiaite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56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4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4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4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窗体,由上、下横框管、左和右纵框管构成;内框体,设在窗体内;前、后玻璃;内置百叶帘,设在百叶帘腔内;内、外操控机构和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特点:还包括百叶帘腔分隔部件,其上端途经内框体的上部与上横框管连接、下端与下横框管连接,并将百叶帘腔分隔成第一、第二帘腔;内置百叶帘包括第一、第二帘;内操控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外操控机构包括第一、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有两个,一个与第一帘及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帘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连接。满足对内置百叶帘的不同开启度及不同开启形式的多样化选择要求。

Description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半幅的概念是针对整个窗户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而言的,占整个窗户的宽度方向的二分之一,即为前述的半幅。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得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能优异而得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得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窗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得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帘片(习惯简称“帘片”)而得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得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得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得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在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技术信息,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105041170B(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72B(珠链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6A(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7A(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百叶帘防下溜装置)、CN109441323A(能防止百叶窗下溜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9488189A(能防止玻璃内吸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国外专利如US20021897681A、1US2004211528A、US2015159431A1、GB671685A、EP2369121A2、EP1542054A1和W003071082A等等,等等。
在上面的专利文献中提及的“单操控”即为单边操控,单边操控由一个外操控机构与一个内操控机构的配合而实现对百叶帘的帘片的翻转以及对百叶帘的升降,由于单操控相对于双操控(如CN104921469B推荐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对使用效果并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较受业界的器重。
并非限于上面提及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设计观念束缚而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可选择性差乃至无选择性的通弊,所谓的可选择性差乃至无选择性的例子如:假设窗体的宽度1.8m,那么内置百叶帘的宽度基本上为窗体的中空腔宽度减去两侧的内纵框条的宽度,也就是说,内置百叶帘的宽度基本上与窗体中空腔的宽度呈亦步亦趋的关系,当要将内置百叶帘向上升起时,只能整体向上升起,反之亦然。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不一定非要将整幅内置百叶帘一升俱升或一降俱降的情形,例如存在仅升起半幅的想法乃至半幅中的依需高度或称依需位置升降的想法,等等。然而正是由于已有技术中的设计思路的局限性,使前述想法不可能付诸现实,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满足使用者对内置百叶帘的不同开启度以及不同开启形式的多样化选择要求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窗体,该窗体由上横框管、下横框管、左纵框管和右纵框管连接构成;内框体,该内框体设置在所述窗体内;前玻璃和后玻璃,前玻璃对应于所述窗体的前侧设置,而后玻璃对应于窗体的后侧设置,该前玻璃与后玻璃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由密封胶条连同窗体粘结固定并且该前玻璃与后玻璃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内置百叶帘,该内置百叶帘设置在所述百叶帘腔内;内操控机构、外操控机构和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内操控机构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框体上,外操控机构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玻璃朝向内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与内操控机构磁吸配合,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框体的上部并且与所述内置百叶帘以及所述的内操控机构连接,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百叶帘腔分隔部件,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对应于所述百叶帘腔的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并且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的上端途经所述内框体的上部与所述上横框管连接,而下端直接与所述下横框管连接,由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将所述百叶帘腔分隔成第一帘腔Ⅰ和第二帘腔Ⅱ;所述的内置百叶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帘腔Ⅰ内的第一帘Ⅰ和设置在第二帘腔Ⅱ内的第二帘Ⅱ;所述的内操控机构包括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和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所述的外操控机构包括隔着所述前玻璃与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磁吸配合的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以及与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所述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帘Ⅰ以及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连接,而另一个则与所述第二帘Ⅱ以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横框管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框管的上端之间、上横框管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框管的上端之间、下横框管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下端之间以及下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下端之间各通过框管端部转角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框体包括第一上横框条Ⅰ、第二上横框条Ⅱ、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第一上横框条Ⅰ位于所述第一帘腔Ⅰ的上部并且连接在左纵框条的上端与所述百叶帘腔分隔部件的上端左侧之间,在该第一上横框条Ⅰ朝向所述前玻璃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上横框条腔Ⅰ,第二上横框条Ⅱ位于所述第二帘腔Ⅱ的上部并且连接在右纵框条的上端与百叶帘腔分隔部件的上端右侧之间,在该第二上横框条Ⅱ朝向前玻璃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上横框条腔Ⅱ,左纵框条与所述左纵框管朝向所述右纵框管的一侧的高度方向连接,并且在左纵框条朝向所述前玻璃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纵框条腔,右纵框条与所述右纵框管朝向所述左纵框管的一侧的高度方向连接,并且在该右纵框条朝向所述前玻璃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纵框条腔;所述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纵框条腔内,所述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纵框条腔内;两个所述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横框条腔Ⅰ内,而另一个则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横框条腔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玻璃背对所述后玻璃的一侧的左边缘部位固定有一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而在右边缘部位固定有一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与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彼此左右对应;所述的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与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的右侧滑动配合,而所述的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与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的左侧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朝向所述第一帘腔Ⅰ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帘帘片端部探入凹腔Ⅰ,而百叶帘腔分隔部件朝向所述第二帘腔Ⅱ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帘帘片端部探入凹腔Ⅱ。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为中空的管状体构造。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为实心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开创性地在对应于百叶帘腔的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了一上端与窗体的上横框管连接而下端与窗体的下横框管连接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由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将百叶帘腔分隔成第一帘腔Ⅰ和第二帘腔Ⅱ,使内置百叶帘构成为分别设置于第一帘腔Ⅰ内的第一帘Ⅰ和设置于第二帘腔Ⅱ内的第二帘Ⅱ,第一帘Ⅰ和第二帘Ⅱ分别由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以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通过两个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带动其升降或使其帘片翻转,而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以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分别由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以及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带动,因而使用者可根据需要使第一帘Ⅰ和/或第二帘Ⅱ升降并且依需对第一帘Ⅰ和/或第二帘Ⅱ的帘片翻转,满足对内置百叶帘的不同开启度以及不同开启形式的多样化选择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示出了窗体1,该窗体1由上横框管11、下横框管12、左纵框管13和右纵框管14连接构成;示出了内框体2,该内框体2设置在前述窗体1内;示出了前玻璃3(也称“内玻璃”)和后玻璃4(也称“外玻璃”),前玻璃3对应于前述窗体1的前侧设置,而后玻璃4对应于窗体1的后侧设置,该前玻璃3与后玻璃4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由密封胶条连同窗体1粘结固定并且该前玻璃3与后玻璃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10;示出了内置百叶帘5,该内置百叶帘5设置在前述百叶帘腔10内;示出了内操控机构6、外操控机构7和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内操控机构6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内框体2上,即内操控器6上下移动地与内框体2滑动配合,外操控机构7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玻璃3朝向内的一侧(即背对后玻璃4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3与内操控机构6磁吸配合,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设置在前述内框体2的上部并且与前述内置百叶帘5以及前述的内操控机构6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对应于前述百叶帘腔10的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并且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途经前述内框体2的上部与前述上横框管11连接,而下端直接与前述下横框管12连接,由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将前述百叶帘腔10分隔成第一帘腔Ⅰ101和第二帘腔Ⅱ102;由于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设置,使前述的内置百叶帘5包括分别设置在前述第一帘腔Ⅰ101内的第一帘Ⅰ51和设置在第二帘腔Ⅱ102内的第二帘Ⅱ52并且使前述的内操控机构6包括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和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以及使前述的外操控机构7包括隔着前述前玻璃3与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磁吸配合的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以及与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72;此外使前述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的数量增加至各自独立的两个,其中一个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与前述第一帘Ⅰ51以及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连接,而另一个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则与前述第二帘Ⅱ52以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连接。
由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知:由于开创性地增设了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使百叶帘腔10分隔成两个,从而印证了申请人在本申请的名称中定义的“半幅独立式”的概念,所谓的半幅毫无疑问是依据整个窗体1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而言的,也就是依据百叶帘腔10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而言的。
继续见图1,前述上横框管11的左端与前述左纵框管13的上端之间、上横框管11的右端与前述右纵框管14的上端之间、下横框管12的左端与左纵框管13的下端之间以及下横框管12的右端与右纵框管14的下端之间各通过框管端部转角连接件15连接。
前述的内框体2包括第一上横框条Ⅰ21、第二上横框条Ⅱ22、左纵框条23以及右纵框条24,第一上横框条Ⅰ21位于前述第一帘腔Ⅰ101的上部并且连接在左纵框条23的上端与前述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左侧之间,在该第一上横框条Ⅰ21朝向前述前玻璃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上横框条腔Ⅰ211,第二上横框条Ⅱ22位于前述第二帘腔Ⅱ102的上部并且连接在右纵框条24的上端与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右侧之间,在该第二上横框条Ⅱ22朝向前玻璃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上横框条腔Ⅱ221,左纵框条23与前述左纵框管13朝向前述右纵框管14的一侧的高度方向连接,并且在左纵框条23朝向前述前玻璃3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纵框条腔231,右纵框条24与前述右纵框管14朝向前述左纵框管13的一侧的高度方向连接,并且在该右纵框条24朝向前述前玻璃3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纵框条腔241;前述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左纵框条腔231内,前述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右纵框条腔241内;两个前述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前述第一上横框条腔Ⅰ211内,而另一个则设置在前述第二上横框条腔Ⅱ221内。
由图1所示,前述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在途经(即“在对应于”)第一上横框条Ⅰ21的右端与第二上横框条Ⅱ22的左端之间的位置与上横框管11连接。
在前述前玻璃3背对前述后玻璃4的一侧的左边缘部位优选采用胶粘剂固定有(即“粘固有”)一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而在右边缘部位同样优选采用胶粘剂固定有(即“粘固有”)一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与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彼此左右对应;前述的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与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的右侧滑动配合,而前述的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72与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的左侧滑动配合。
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朝向前述第一帘腔Ⅰ101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帘帘片端部探入凹腔Ⅰ91,而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朝向前述第二帘腔Ⅱ102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帘帘片端部探入凹腔Ⅱ9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为中空的管状体构造。
由于前述窗体1、内框体2、前玻璃3、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后玻璃4、内置百叶帘5的第一帘Ⅰ51以及内置百叶帘5的第二帘Ⅱ52的功用可通过对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同样的道理,前述两个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分别与第一帘Ⅰ51、第二帘Ⅱ52连接并且分别与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以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的连接方式以及工作原理可通过对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因而申请人也不再详细说明。
继续见图1,由于依据需要而使第二帘Ⅱ52向上升起、下降以及使第二帘Ⅱ52的帘片翻转是与第一帘Ⅰ51相同的,因而下面仅对第一帘51作说明,当要使第一帘Ⅰ51向上升起时,由操作者即由使用者将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向下拨移,由于该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隔着前玻璃3与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磁性吸合在一起,因而带动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相应地循着前述的左纵框条腔231向下滑移,在连结于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上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作用下使第一帘Ⅰ51向上升起(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还与第一帘Ⅰ51的底条固定连接),反之亦然。如果还需要使第二帘52向上升起或下降,那么操作方式同对第一帘Ⅰ51的描述;依据需要而使处于下降状态(下降的程度由使用者依据需要确定)的第一帘Ⅰ51的第一帘片向前或向后翻转一定的角度时,那么同样由操作者即由使用者向上或向下略以拨动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由其带动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由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带动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由帘片翻转牵引绳通过绳轮带动帘片翻转绳轴,由帘片翻转绳轴带动固定在帘片翻转绳轴上的翻转鼓,由于第一帘Ⅰ51的第一帘梯绳的上端与翻转鼓固定,而第一帘Ⅰ51的各帘片间隔设置在第一帘梯绳上,因而由翻转鼓带动第一帘Ⅰ51的第一帘梯绳,使第一帘Ⅰ51的第一帘片依需向前或向后翻转所需角度,向前或向后翻转取决于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向上或向下位移的方式。第二帘Ⅱ52的第二帘片的翻转同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2:
仅将前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设计为实心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构造。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7)

1.一种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窗体(1),该窗体(1)由上横框管(11)、下横框管(12)、左纵框管(13)和右纵框管(14)连接构成;内框体(2),该内框体(2)设置在所述窗体(1)内;前玻璃(3)和后玻璃(4),前玻璃(3)对应于所述窗体(1)的前侧设置,而后玻璃(4)对应于窗体(1)的后侧设置,该前玻璃(3)与后玻璃(4)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由密封胶条连同窗体(1)粘结固定并且该前玻璃(3)与后玻璃(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10);内置百叶帘(5),该内置百叶帘(5)设置在所述百叶帘腔(10)内;内操控机构(6)、外操控机构(7)和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内操控机构(6)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框体(2)上,外操控机构(7)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玻璃(3)朝向内的一侧并且隔着前玻璃(3)与内操控机构(6)磁吸配合,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设置在所述内框体(2)的上部并且与所述内置百叶帘(5)以及所述的内操控机构(6)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对应于所述百叶帘腔(10)的宽度方向的中部设置并且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途经所述内框体(2)的上部与所述上横框管(11)连接,而下端直接与所述下横框管(12)连接,由该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将所述百叶帘腔(10)分隔成第一帘腔Ⅰ(101)和第二帘腔Ⅱ(102);所述的内置百叶帘(5)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帘腔Ⅰ(101)内的第一帘Ⅰ(51)和设置在第二帘腔Ⅱ(102)内的第二帘Ⅱ(52);所述的内操控机构(6)包括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和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所述的外操控机构(7)包括隔着所述前玻璃(3)与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磁吸配合的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以及与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72);所述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的数量有两个,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帘Ⅰ(51)以及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连接,而另一个则与所述第二帘Ⅱ(52)以及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框管(11)的左端与所述左纵框管(13)的上端之间、上横框管(11)的右端与所述右纵框管(14)的上端之间、下横框管(12)的左端与左纵框管(13)的下端之间以及下横框管(12)的右端与右纵框管(14)的下端之间各通过框管端部转角连接件(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框体(2)包括第一上横框条Ⅰ(21)、第二上横框条Ⅱ(22)、左纵框条(23)以及右纵框条(24),第一上横框条Ⅰ(21)位于所述第一帘腔Ⅰ(101)的上部并且连接在左纵框条(23)的上端与所述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左侧之间,在该第一上横框条Ⅰ(21)朝向所述前玻璃(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上横框条腔Ⅰ(211),第二上横框条Ⅱ(22)位于所述第二帘腔Ⅱ(102)的上部并且连接在右纵框条(24)的上端与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的上端右侧之间,在该第二上横框条Ⅱ(22)朝向前玻璃(3)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上横框条腔Ⅱ(221),左纵框条(23)与所述左纵框管(13)朝向所述右纵框管(14)的一侧的高度方向连接,并且在左纵框条(23)朝向所述前玻璃(3)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左纵框条腔(231),右纵框条(24)与所述右纵框管(14)朝向所述左纵框管(13)的一侧的高度方向连接,并且在该右纵框条(24)朝向所述前玻璃(3)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右纵框条腔(241);所述第一磁吸式内操控器Ⅰ(6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左纵框条腔(231)内,所述第二磁吸式内操控器Ⅱ(62)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纵框条腔(241)内;两个所述的内置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8)中的其中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横框条腔Ⅰ(211)内,而另一个则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横框条腔Ⅱ(2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玻璃(3)背对所述后玻璃(4)的一侧的左边缘部位固定有一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而在右边缘部位固定有一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与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彼此左右对应;所述的第一磁吸式外操控器Ⅰ(71)与外操控器第一导滑条Ⅰ(31)的右侧滑动配合,而所述的第二磁吸式外操控器Ⅱ(72)与外操控器第二导滑条Ⅱ(32)的左侧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朝向所述第一帘腔Ⅰ(101)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一帘帘片端部探入凹腔Ⅰ(91),而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朝向所述第二帘腔Ⅱ(102)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第二帘帘片端部探入凹腔Ⅱ(9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为中空的管状体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百叶帘腔分隔部件(9)为实心的并且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构造。
CN202020425635.7U 2020-03-27 2020-03-27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Active CN211974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635.7U CN211974830U (zh) 2020-03-27 2020-03-27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635.7U CN211974830U (zh) 2020-03-27 2020-03-27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4830U true CN211974830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5635.7U Active CN211974830U (zh) 2020-03-27 2020-03-27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4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4803B2 (en) Venetian blind mounted in double glazing unit and a sliding block therefor
CN109057675B (zh) 单边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09113552B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
CN211974830U (zh)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1974832U (zh) 半截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271988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05370188B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升降结构
CN211974831U (zh) 半幅操作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0164409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外操控器导向装置
CN214835981U (zh) 具有百叶帘升降平衡功能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1335803A (zh) 顶部横向操控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5859902U (zh)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CN212271989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转角座结构
CN212271991U (zh) 横向操控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454193U (zh) 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454194U (zh) 百叶窗窗体结构
CN209568947U (zh) 纵向与横向操控可选择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3585946B (zh)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底插角结构
CN113482514B (zh)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装置
CN215718369U (zh) 一种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CN212079153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向装置
CN212079151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轴与翻转轮连接结构
CN209494487U (zh)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外操控器与外操控器导轨配合结构
CN216894188U (zh) 一种双向开合式蜂巢窗帘
CN220869282U (zh) 一种运行平稳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5002 No.1 Huangchong Road, Y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keruiaite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002 No.1 Huangchong Road, Y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