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9902U -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59902U CN215859902U CN202122211012.7U CN202122211012U CN215859902U CN 215859902 U CN215859902 U CN 215859902U CN 202122211012 U CN202122211012 U CN 202122211012U CN 215859902 U CN215859902 U CN 215859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traction rope
- blind
- cavity
- curt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包括窗体、百叶帘及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配设转角座,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包括内操控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和帘片翻转牵引绳,特点:转角座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构成一体,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固定端固定在转角座上,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包括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和滑动架调整机构,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与滑动架调整机构配合,滑动架调整机构设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上。提高制造效率、省去组装工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前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实质上为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得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能优异而得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得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窗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得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帘片(习惯简称“帘片”)而得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得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得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得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即前述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技术信息,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105041170B(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72B(珠链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6A(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7A(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百叶帘防下溜装置)、CN109441323A(能防止百叶窗下溜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9488189A(能防止玻璃内吸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等等,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专业常识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设置在双层中空玻璃内的即设在内、外玻璃之间的百叶帘必须满足依需升降以及使其帘片翻转的要求。前述帘片翻转的过程是:由于外操控器是隔着内玻璃(使用状态下朝向室内的玻璃)与内操控器磁性吸合的,因而由使用者拨动外操控器时便由外操控器带动内操控器,由内操控器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由帘片翻转牵引绳带动翻转轮,由翻转轮带动与其插固的帘片翻转轴,由帘片翻转轴带动与其插固的并且两端转动地支承在翻转辊座(也称“翻转鼓座”)上的翻转辊(也称“翻转鼓”),由于翻转辊座连同翻转辊设置在内框体的上横框条上,又由于百叶帘的梯绳的上端与翻转辊固定,因而在帘片翻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需的角度时,便由其带动翻转辊(即“翻转鼓”)相应地转动所需的角度,从而由翻转辊通过梯绳使帘片向内或向外翻转所需的角度。相应地,百叶帘的升降是通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收放绳动作实现的,即由外操控器带动内操控器下行,则由内操控器带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收绳,百叶帘向上升起,反之亦然,具体可参见上面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不再赘述。
继而,通过对上面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还可知道:内置百叶中空玻璃有双侧操控与单侧操控之分,所谓的双侧操控是将百叶帘帘片翻转操控机构(帘片翻转内、外操控器)设置在窗体的一侧例如设置在窗体的左侧,而将百叶帘升降操控机构(百叶帘升降内、外操控器)设置在窗体的另一侧例如设置在窗体的右侧,对此的典型的例子可参见CN104912469B(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所谓的单侧操控是将百叶帘帘片翻转操控机构(帘片翻转内、外操控器)以及百叶帘升降操控机构(百叶帘升降内、外操控器)合而为一地(也可以是各自独立地)设置在窗体的一侧例如通常设置在窗体的左侧或右侧,对此的典型的例子如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8678637A(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等等。概括地讲,双侧操控具有两个内操控器和两个外操控器并且窗体需要有左右各一个(即一条)供内操控器滑动的轨道(习惯称“内框条”);单侧操控具有一个或两个内操控器和一个或两个外操控器并且窗体仅需一个(即一条)供一个或形成上下位置联系的两个内操控器滑动的轨道。从结构的简练角度以及经济角度考量,单侧操控相对于双侧操控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颇受业界及用户的认可。
从上述专利并且结合专业常识进而可知: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上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左上转角连接件连接;下横框管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下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左下转角连接件连接;上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上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连接;下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下端之间由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连接,从而由四个转角连接件将窗体的外框形成一口字形的构造。
在单侧操控的结构体系中,通常将内操控器设置在右侧框条的右纵框条槽内;将转角座以组装方式与前述的右上转角连接件相配合;将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设置在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这种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暴露出以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前述的转角座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之间表现为分体式的组装关系,因而不仅制造及装配麻烦、成本高,而且由于有失整体性而对结构的紧凑效果产生影响;二是以CN209523684U(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为例,由于滑动架调整机构的涨紧弹簧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处于左右设置的位置关系,因而不足以使两者形成期望的纵向同心度关系,最终导致运动部件的稳定性有失理想,此外,因帘片牵引绳过渡轮是趋于内藏式的状态设置的,因而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涨紧效果,另一方面存在帘片翻转牵引绳与滑动架的上横梁(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上方的横梁)的两侧摩擦,时久而易使帘片翻转牵引绳断裂,并且还会对内外操控器的顺畅操作效果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转角座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彼此构成为一体结构而得以简化制造与装配并且得以降低成本以及保障结构的紧凑效果、有利于体现涨紧弹簧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在同一纵轴线方向的同心度而得以保障作为运动部件的滑动架的上下浮动的平稳性、有益于变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的内藏式设置为敞开式设置而得以避免帘片翻转牵引绳遭到摩擦并且确保帘片翻转牵引绳的理想的涨紧效果以及增进内外操控器的顺畅操作效果和有便于依据百叶窗及其百叶帘的规格变化对帘片翻转牵引绳的涨紧程度作适应性改变而得以体现良好的适用性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包括一窗体、设置在窗体内的一百叶帘以及一用于将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在该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配设有一转角座,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包括一内操控器、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内操控器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窗体的结构体系的右纵框条的右纵框条槽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设置在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条的上横框条腔内,所述百叶帘设置在所述窗体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第一固定端与百叶帘连接,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第二固定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以及绕套于内操控器后返回并固定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固定在所述内操控器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而该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与窗体的结构体系的下横框管的右端以及所述右纵框管的下端插嵌连接,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座在对应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的内侧的位置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第二固定端固定在该转角座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和一滑动架调整机构,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与滑动架调整机构滑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滑动配合,滑动架调整机构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操控器的右侧设置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该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直接构成于所述内操控器的右侧壁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的下方的位置同样直接构成于内操控器的右侧壁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以构成有一第一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以构成有一第二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上;在所述内操控器的右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让位孔Ⅰ,而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让位孔Ⅱ,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位于第一让位孔Ⅰ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位于第二让位孔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构成一体结构的所述转角座的上部构成有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而在转角座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包括有一翻转轮轴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在翻转轮轴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与翻转轮轴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插嵌连接有帘片翻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由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和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共同形成倒置的L字形构造,所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板Ⅰ、第二支承板Ⅱ和第三支承板Ⅲ,第一支承板Ⅰ构成于所述转角座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第二支承板Ⅱ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第三支承板Ⅲ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第一支承板腔Ⅰ、第二支承板腔Ⅱ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与第二支承板Ⅱ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而第二支承板Ⅱ与第三支承板Ⅲ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的下方;所述翻转轮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承板腔Ⅱ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内,翻转轮轴的左端对应于所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所述的翻转轮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腔内;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与翻转轮轴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左侧;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支承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下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套置在所述翻转轮上;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与所述第二支承板Ⅱ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在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与所述翻转轮轴相配合的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与该扭簧脚挡板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一扭簧致动板和一扭簧,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的右端与所述翻转轮轴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该扭簧致动板与扭簧致动板轴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扭簧套固在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并且对应于所述扭簧让位间隙,所述的扭簧致动板对应于扭簧的第一扭簧脚Ⅰ与第二扭簧脚Ⅱ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对应于所述扭簧脚挡板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对应于扭簧脚挡板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内与扭簧致动板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所述扭簧致动板轴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内;所述翻转轴插固孔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所述帘片翻转轴的横截面形状是与所述的翻转轴插固孔的形状相适应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所述翻转轮具有一翻转轮绳槽;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所述第二固定端途经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并且在返回至所述转角座后固定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的中部绕套在所述翻转轮绳槽内;在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的左端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在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在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的下部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在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由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和一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共同形成L字形的构造,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与所述右纵框管的下端插嵌连接,而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与所述下横框管的右端插嵌连接,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包括一滑动架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滑动架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滑动架调整机构滑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滑动配合,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设置在滑动架上,滑动架调整机构包括一滑动导向柱、一侧导滑板、一涨紧弹簧、一弹簧力调节限位件和一涨紧力调整螺栓,滑动导向柱对应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的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左侧下部并且以纵向状态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的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侧导滑板对应于滑动导向柱的右侧并且同样以纵向状态与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涨紧弹簧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并且弹簧力调节限位件位于涨紧弹簧的上方,涨紧力调整螺栓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滑动导向柱和涨紧弹簧后与弹簧力调节限位件连接,在所述滑动架的顶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表面构成有彼此左右对应的一对过渡轮支承座,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转动地设置在一对过渡轮支承座的相向一侧之间,所述滑动架构成有一滑动架腔,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以及涨紧弹簧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的下方的位置自上而下设置在滑动架腔内并且位于滑动架腔的中部,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探入滑动架腔内与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连接,所述滑动架的右侧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左侧滑动配合,中部与所述滑动导向柱滑动配合,而右侧与所述侧导滑板的左侧滑动配合;在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的上部延伸有一纵插臂插爪,而在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的左端延伸有一横插臂插爪。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的左侧的居中位置以纵向状态构成有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在所述滑动导向柱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开设有一位置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相对应的用于使滑动导向柱的滑动导向柱腔与外界相通的滑动导向柱右导槽,而在滑动导向柱的高度方向的左侧开设有一位置与滑动导向柱右导槽相对应的滑动导向柱左导槽;在所述侧导滑板的右侧并且循着侧导滑板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侧导滑板槽,该侧导滑板槽与滑动导向柱左导槽相对应并且相通;所述滑动架的右侧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右导槽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滑动配合,滑动架的中部在供所述涨紧弹簧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支承的状态下与所述滑动导向柱腔滑动配合,而滑动架的左侧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左导槽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侧导滑板槽滑动配合,所述滑动导向柱腔的底部贯穿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供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由下向上穿入滑动导向柱腔内;供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转动设置的所述一对过渡轮支承座的形状以及大小是相同的;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为外六角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架具有一滑动架底连结板,该滑动架底连结板连结在所述滑动架腔的左右腔壁的相向一侧的下部并且在该滑动架底连结板的中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在该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的中央位置开设有涨紧力调整螺栓让位孔,所述滑动导向柱腔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腔,所述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与所述正六边形腔滑动配合;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在由下向上穿过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让位孔后继而穿过涨紧弹簧与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连接;在所述一对过渡轮支承座上并且在相向一侧的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过渡轮轴轴头支承腔,一对过渡轮支承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腔,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腔的位置设置在牵引绳过渡轮轴的中部,而该牵引绳过渡轮轴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过渡轮轴轴头支承腔内;所述滑动架底连结板的右端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右导槽滑动配合,而滑动架底连结板的左端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左导槽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滑动架的左侧面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左加强筋,在该滑动架左加强筋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左加强筋导滑块,该滑动架左加强筋导滑块与所述侧导滑板槽滑动配合;在滑动架的右侧面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右加强筋,在该滑动架右加强筋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右加强筋导滑块,该滑动架右加强筋导滑块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导向柱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导向柱加强筋,该导向柱加强筋的底部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在所述侧导滑板的右侧构成有一侧导滑板加强筋,该侧导滑板加强筋的底部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转角座设计成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的内侧构成为一体的结构,因而既可提高制造效率、省去组装工序以及合理降低成本,又能保障结构的紧凑效果;之二,由于在内操控器的右侧设置了供帘片翻转牵引绳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固定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因而能将帘片翻转牵引绳可靠固定,不会出现脱落情形,并且不会在转角座的部位出现互缠以及不会与右纵框条摩擦;之三,由于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由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和滑动架调整机构组成,因而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涨紧弹簧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三者在纵轴线方向表现出理想的同心度以及由于滑动架同时与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滑动导向柱以及侧导滑板滑动配合,因而能充分保障作为运动部件的滑动架上下浮动的平稳性;之四,由于缩小了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的整体体积,并且由于将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前后无阻挡的敞开式状态设置在滑动架的顶部,因而帘片翻转牵引绳不会遭到摩擦,并且得以保障良好的涨紧效果以及增进内外操控器的顺畅操作效果;之五,由于滑动架调整机构通过涨紧弹簧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而使滑动架的上下位置实现依需调整,因而有益于使帘片翻转牵引绳的涨紧程度满足应对不同窗体以及不同百叶帘的规格变化要求,体现良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操控器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转角座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以及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的详细结构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滑动架的详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示出了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结构体系的一窗体1、设置在窗体1内的一百叶帘2以及一用于将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11的右端与右纵框管12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在该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配设有一转角座31,示出了前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的结构体系的一内操控器4、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20,内操控器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右纵框条13的右纵框条槽131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设置在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条14的上横框条腔141内,前述百叶帘2设置在前述窗体1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一固定端与百叶帘2连接,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二固定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的转角座31以及绕套于内操控器4后返回并固定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上,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6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201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202固定在前述内操控器4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6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上,而该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与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下横框管15的右端以及前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连接。由于前述结构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尽管申请人未在图1中示出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左纵框管、用于将上横框管11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左上转角连接件、用于将下横框管15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下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左下转角连接件、内玻璃、外玻璃和外操控器,等等,但是丝毫不会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带来困惑。另外依据图1的示意,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仅有一个内操控器4,相应的外操控器也同样为一个;由于由一个内操控器4在一个外操控器的带动下通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20实现百叶帘2的升降以及百叶帘2的帘片的翻转,因而这种结构印证了申请人所讲的单侧操控。
继续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转角座31在对应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的内侧的位置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构成一体结构,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二固定端固定在该转角座31上,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一固定端则依据公知常识与百叶帘2的底条固定,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6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和一滑动架调整机构62,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与滑动架调整机构62滑动配合并且还与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滑动配合,滑动架调整机构62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上(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内侧),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上。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设置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该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直接构成于前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的下方的位置同样直接构成于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201以构成有一第一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202以构成有一第二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上。
由图2所示,在前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让位孔Ⅰ413,而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让位孔Ⅱ414,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位于第一让位孔Ⅰ413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位于第二让位孔Ⅱ414内。
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内操控器4除了已提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外还具有即包括有套绳轮42、一组内磁块43、内玻璃上导滑滚轮44和内玻璃下导滑滚轮45,并且作为优选的方案而在内操控器4的一部以嵌配方式挂着有一配重块46,由于本段内容所述的属于内操控器4的结构体系的部件及配置关系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上面提及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套置于套绳轮42上(图1示)。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在与前述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构成一体结构的前述转角座31的上部构成有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311,而在转角座31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3121;前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包括有一翻转轮轴51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在翻转轮轴51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51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511,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与翻转轮轴51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插嵌连接有帘片翻转轴53。
前述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由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32和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共同形成倒置的L字形构造,前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311包括第一支承板Ⅰ3111、第二支承板Ⅱ3112和第三支承板Ⅲ3113,第一支承板Ⅰ3111构成于前述转角座31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第二支承板Ⅱ3112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31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第三支承板Ⅲ3113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3113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3111与第二支承板Ⅱ3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而第二支承板Ⅱ3112与第三支承板Ⅲ31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3115,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的下方;前述翻转轮轴5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内,翻转轮轴51的左端对应于前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前述的翻转轮511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腔3115内;前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与翻转轮轴51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伸展到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左侧;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41,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41支承在预设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的腔壁过渡辊轴孔313上,在图3中还示出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上的过渡辊轴孔342;前述帘片翻转轴53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前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下部,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前述翻转轮511上;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与前述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3116,在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与前述翻转轮轴51相配合的前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与该扭簧脚挡板3116相配合。
继续见图3,前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521、一扭簧致动板522和一扭簧523,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伸展到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右端与前述翻转轮轴51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522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521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该扭簧致动板522与扭簧致动板轴521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5221,扭簧523套固在前述翻转轮轴51的左端并且对应于前述扭簧让位间隙5221,前述的扭簧致动板522对应于扭簧523的第一扭簧脚Ⅰ5231与第二扭簧脚Ⅱ5232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5231对应于前述扭簧脚挡板3116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5232对应于扭簧脚挡板3116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5211,前述帘片翻转轴53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5211内与扭簧致动板轴521固定连接;在前述翻转轮轴51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512,前述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512内;前述翻转轴插固孔5211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前述帘片翻转轴53的横截面形状是与前述的翻转轴插固孔5211的形状相适应的。
继续见图3,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31114;前述翻转轮511具有一翻转轮绳槽5111;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前述第二固定端途经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并且在返回至前述转角座31后固定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上,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绕套在前述翻转轮绳槽5111内。
在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32的左端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322,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3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在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3211;在前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的下部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332,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3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在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3311。
依据专业常识,前述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3211以及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3311分别插入由图1所示的上横框管11的右端以及右纵框管12的上端后能起到与管壁之间的可靠配合情形;前述的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以及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的功用是增进与密封胶条之间的结合效果。这是因为在对应于窗体1的前后侧分别设置内外玻璃后,需使用密封胶条在内外玻璃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之间连同窗体1的四周外表面粘结为一个整体结构。在设置内外玻璃后,百叶帘2、前述的右纵框条13、上横框条14、内操控器4以及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便处于由内外玻璃封护的状态(具体可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
请参见图4和图5并且结合图1,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由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和一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共同形成L字形的构造,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与前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连接,而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与前述下横框管15的右端插嵌连接,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包括一滑动架611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滑动架611上下移动地与前述滑动架调整机构62滑动配合并且还与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左侧滑动配合,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设置在滑动架611上,滑动架调整机构62包括一滑动导向柱621、一侧导滑板622、一涨紧弹簧623、一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和一涨紧力调整螺栓625,滑动导向柱621对应于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下部并且以纵向状态与前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侧导滑板622对应于滑动导向柱621的右侧并且同样以纵向状态与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涨紧弹簧623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设置在前述滑动架611的中部并且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位于涨紧弹簧623的上方,涨紧力调整螺栓625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滑动导向柱621和涨紧弹簧623后与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连接,在前述滑动架611的顶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表面构成有彼此左右对应的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转动地设置在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的相向一侧之间,前述滑动架611构成有一滑动架腔6112,前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以及涨紧弹簧623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的下方的位置自上而下设置在滑动架腔6112内并且位于滑动架腔6112的中部,前述涨紧力调整螺栓625探入滑动架腔6112内与前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连接,前述滑动架611的右侧与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滑动配合,中部与前述滑动导向柱621滑动配合,而右侧与前述侧导滑板622的左侧滑动配合。
由图4所示,在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上部延伸有一纵插臂插爪712,而在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延伸有一横插臂插爪721。在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右侧面上以间隔构成有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凸缘713,各两相邻的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凸缘7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腔714,在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下表面上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凸缘722,各两相邻的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凸缘7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隔腔723。在图中还示出了构成于前述纵插臂插爪712的右侧面的一组纵插臂插爪翅片7121,在横插臂插爪721朝向下的一侧构成一组横插臂插爪翅片7211。在装配时,将纵插臂插爪712与前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配合并且由一组纵插臂插爪翅片7121起到防挣脱的固定作用,同时将横插臂插爪721与前述下横框管15的右端插嵌配合并且由一组横插臂插爪翅片7211起到防挣脱的定位作用。由于前述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腔714以及密封橡胶条嵌入结合凹隔腔723的功用分别与前述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以及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雷同,因而不再重复说明。
继续见图4和图5,在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的居中位置以纵向状态构成有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在前述滑动导向柱621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开设有一位置与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相对应的用于使滑动导向柱621的滑动导向柱腔6211与外界相通的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而在滑动导向柱62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开设有一位置与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相对应的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在前述侧导滑板622的右侧并且循着侧导滑板622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侧导滑板槽6221,该侧导滑板槽6221与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相对应并且相通;前述滑动架611的右侧与前述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滑动配合,滑动架611的中部在供前述涨紧弹簧622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支承的状态下与前述滑动导向柱腔6211滑动配合,而滑动架611的左侧与前述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前述侧导滑板槽6221滑动配合,前述滑动导向柱腔6211的底部贯穿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供前述涨紧力调整螺栓625由下向上穿入滑动导向柱腔6211内;供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转动设置的前述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的形状以及大小是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为外六角螺母。
由图5所示,前述滑动架611具有一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该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连结在前述滑动架腔6112的左右腔壁的相向一侧的下部并且在该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的中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61131,在该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6113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涨紧力调整螺栓让位孔61132,前述滑动导向柱腔6211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腔,前述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61131与前述正六边形腔滑动配合;前述涨紧力调整螺栓625在由下向上穿过前述涨紧力调整螺栓让位孔61132后继而穿过涨紧弹簧623与前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连接。
由图4所示,在前述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上并且在相向一侧的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过渡轮轴轴头支承腔61111,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腔61112,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腔61112的位置设置在牵引绳过渡轮轴6121的中部,而该牵引绳过渡轮轴612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过渡轮轴轴头支承腔61111内。
前述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的右端与前述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滑动配合,而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的左端与前述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滑动配合。
由图5所示,在前述滑动架611的左侧面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左加强筋6114,在该滑动架左加强筋6114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左加强筋导滑块61141,该滑动架左加强筋导滑块61141与前述侧导滑板槽6221滑动配合;在滑动架611的右侧面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右加强筋6115,在该滑动架右加强筋6115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右加强筋导滑块61151,该滑动架右加强筋导滑块61151与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滑动配合。
由图4所示,在前述滑动导向柱621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导向柱加强筋6214,该导向柱加强筋6214的底部与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在前述侧导滑板622的右侧构成有一侧导滑板加强筋6222,该侧导滑板加强筋6222的底部与前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
在图4中还示出了中部套置于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20。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作为牵引绳涨紧轮的前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上套置的帘片翻转牵引绳20通过对涨紧力调整螺栓625的操作,由其通过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以及涨紧弹簧623的压缩程度使滑动架611获得工艺所要求的对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所需涨紧状态。
由于百叶帘的升降以及帘片的翻转动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同样可以参见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实施例2:
请参见图6,在图6中示出了两个同设在右纵框条槽131内的内操控器4,上部的一个内操控器4的功用是控制帘片翻转牵引绳20并且对上部的一个内操控器4的右侧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的结构作了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而下部的一个内操控器4的功用是控制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于是依据专业常识,外操控器相应也有两个。本实施例实际上是单侧双操控,而实施例1则为单侧单操控,不论前者还是后者,均属于单侧操控范畴。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内容如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包括一窗体(1)、设置在窗体(1)内的一百叶帘(2)以及一用于将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管(11)的右端与右纵框管(12)的上端插嵌连接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在该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配设有一转角座(31),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包括一内操控器(4)、一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20),内操控器(4)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右纵框条(13)的右纵框条槽(131)内,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设置在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上横框条(14)的上横框条腔(141)内,所述百叶帘(2)设置在所述窗体(1)内并且与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一固定端与百叶帘(2)连接,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二固定端在依次途经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以及绕套于内操控器(4)后返回并固定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上,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6)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201)以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202)固定在所述内操控器(4)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6)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上,而该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与窗体(1)的结构体系的下横框管(15)的右端以及所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座(31)在对应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的内侧的位置与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构成一体结构,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第二固定端固定在该转角座(31)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机构(6)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和一滑动架调整机构(62),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与滑动架调整机构(62)滑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滑动配合,滑动架调整机构(62)设置在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设置有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该帘片翻转牵引绳绳端防脱落固定机构(41)包括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直接构成于所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的下方的位置同样直接构成于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Ⅰ(201)以构成有一第一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上,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Ⅱ(202)以构成有一第二端部套圈的状态套置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上;在所述内操控器(4)的右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让位孔Ⅰ(413),而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让位孔Ⅱ(414),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一端部套置舌Ⅰ(411)位于第一让位孔Ⅰ(413)内,而帘片翻转牵引绳第二端部套置舌Ⅱ(412)位于第二让位孔Ⅱ(4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构成一体结构的所述转角座(31)的上部构成有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311),而在转角座(31)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3121);所述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执行机构(5)包括有一翻转轮轴(51)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在翻转轮轴(51)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51)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511),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与翻转轮轴(51)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插嵌连接有帘片翻转轴(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体框管右上转角连接件(3)由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32)和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共同形成倒置的L字形构造,所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311)包括第一支承板Ⅰ(3111)、第二支承板Ⅱ(3112)和第三支承板Ⅲ(3113),第一支承板Ⅰ(3111)构成于所述转角座(31)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第二支承板Ⅱ(3112)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31)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第三支承板Ⅲ(3113)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3113)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3111)与第二支承板Ⅱ(3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而第二支承板Ⅱ(3112)与第三支承板Ⅲ(31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3115),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的下方;所述翻转轮轴(51)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承板腔Ⅱ(31121)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31131)内,翻转轮轴(51)的左端对应于所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所述的翻转轮(511)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腔(3115)内;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与翻转轮轴(51)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左侧;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内转动地设置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41),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41)支承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所述帘片翻转轴(53)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下部,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套置在所述翻转轮(511)上;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与所述第二支承板Ⅱ(3112)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4)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3116),在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与所述翻转轮轴(51)相配合的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与该扭簧脚挡板(3116)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2)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521)、一扭簧致动板(522)和一扭簧(523),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31111)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右端与所述翻转轮轴(51)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522)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52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3114)内,该扭簧致动板(522)与扭簧致动板轴(521)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5221),扭簧(523)套固在所述翻转轮轴(51)的左端并且对应于所述扭簧让位间隙(5221),所述的扭簧致动板(522)对应于扭簧(523)的第一扭簧脚Ⅰ(5231)与第二扭簧脚Ⅱ(5232)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5231)对应于所述扭簧脚挡板(3116)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5232)对应于扭簧脚挡板(3116)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5211),所述帘片翻转轴(53)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5211)内与扭簧致动板轴(521)固定连接;在所述翻转轮轴(51)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512),所述扭簧致动板轴(521)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512)内;所述翻转轴插固孔(5211)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所述帘片翻转轴(53)的横截面形状是与所述的翻转轴插固孔(5211)的形状相适应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3111)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312)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31114);所述翻转轮(511)具有一翻转轮绳槽(5111);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10)的所述第二固定端途经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31112)并且在返回至所述转角座(31)后固定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31113)上,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绕套在所述翻转轮绳槽(5111)内;在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32)的左端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322),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3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3221),在右上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32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3211);在所述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33)的下部延伸有一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并且在该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332),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33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3321),在右上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331)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33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由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和一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共同形成L字形的构造,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与所述右纵框管(12)的下端插嵌连接,而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与所述下横框管(15)的右端插嵌连接,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浮动涨紧机构(61)包括一滑动架(611)和一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滑动架(611)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滑动架调整机构(62)滑动配合并且还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滑动配合,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设置在滑动架(611)上,滑动架调整机构(62)包括一滑动导向柱(621)、一侧导滑板(622)、一涨紧弹簧(623)、一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和一涨紧力调整螺栓(625),滑动导向柱(621)对应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下部并且以纵向状态与所述窗体框管右下转角连接件(7)的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侧导滑板(622)对应于滑动导向柱(621)的右侧并且同样以纵向状态与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涨紧弹簧(623)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设置在所述滑动架(611)的中部并且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位于涨紧弹簧(623)的上方,涨紧力调整螺栓(625)由下向上依次穿过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滑动导向柱(621)和涨紧弹簧(623)后与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连接,在所述滑动架(611)的顶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表面构成有彼此左右对应的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转动地设置在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的相向一侧之间,所述滑动架(611)构成有一滑动架腔(6112),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以及涨紧弹簧(623)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的下方的位置自上而下设置在滑动架腔(6112)内并且位于滑动架腔(6112)的中部,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625)探入滑动架腔(6112)内与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连接,所述滑动架(611)的右侧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滑动配合,中部与所述滑动导向柱(621)滑动配合,而右侧与所述侧导滑板(622)的左侧滑动配合;在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上部延伸有一纵插臂插爪(712),而在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延伸有一横插臂插爪(7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71)的左侧的居中位置以纵向状态构成有一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在所述滑动导向柱(621)的高度方向的右侧开设有一位置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相对应的用于使滑动导向柱(621)的滑动导向柱腔(6211)与外界相通的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而在滑动导向柱(621)的高度方向的左侧开设有一位置与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相对应的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在所述侧导滑板(622)的右侧并且循着侧导滑板(622)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侧导滑板槽(6221),该侧导滑板槽(6221)与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相对应并且相通;所述滑动架(611)的右侧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滑动配合,滑动架(611)的中部在供所述涨紧弹簧(622)以及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支承的状态下与所述滑动导向柱腔(6211)滑动配合,而滑动架(611)的左侧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滑动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侧导滑板槽(6221)滑动配合,所述滑动导向柱腔(6211)的底部贯穿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供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625)由下向上穿入滑动导向柱腔(6211)内;供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转动设置的所述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的形状以及大小是相同的;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为外六角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611)具有一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该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连结在所述滑动架腔(6112)的左右腔壁的相向一侧的下部并且在该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的中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61131),在该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6113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涨紧力调整螺栓让位孔(61132),所述滑动导向柱腔(6211)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腔,所述滑动架底连结板正六角体(61131)与所述正六边形腔滑动配合;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625)在由下向上穿过所述涨紧力调整螺栓让位孔(61132)后继而穿过涨紧弹簧(623)与所述弹簧力调节限位件(624)连接;在所述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上并且在相向一侧的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过渡轮轴轴头支承腔(61111),一对过渡轮支承座(611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腔(61112),所述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612)在对应于帘片翻转牵引绳过渡轮腔(61112)的位置设置在牵引绳过渡轮轴(6121)的中部,而该牵引绳过渡轮轴(612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过渡轮轴轴头支承腔(61111)内;所述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的右端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右导槽(6212)滑动配合,而滑动架底连结板(6113)的左端与所述滑动导向柱左导槽(6213)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架(611)的左侧面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左加强筋(6114),在该滑动架左加强筋(6114)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左加强筋导滑块(61141),该滑动架左加强筋导滑块(61141)与所述侧导滑板槽(6221)滑动配合;在滑动架(611)的右侧面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右加强筋(6115),在该滑动架右加强筋(6115)的下部构成有一滑动架右加强筋导滑块(61151),该滑动架右加强筋导滑块(61151)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纵臂导滑槽(711)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导向柱(621)的前侧外壁和后侧外壁上并且在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导向柱加强筋(6214),该导向柱加强筋(6214)的底部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在所述侧导滑板(622)的右侧构成有一侧导滑板加强筋(6222),该侧导滑板加强筋(6222)的底部与所述右下转角连接件横臂(72)朝向上的一侧构成一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11012.7U CN215859902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11012.7U CN215859902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59902U true CN215859902U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319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11012.7U Active CN215859902U (zh) | 2021-09-13 | 2021-09-13 |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59902U (zh) |
-
2021
- 2021-09-13 CN CN202122211012.7U patent/CN2158599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57675B (zh) | 单边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US20040211528A1 (en) | Venetian blind mounted in doulbe glazing unit and a sliding block therefor | |
CN109113552B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 | |
CN212271988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5859902U (zh) |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
CN210152529U (zh) | 拉绳式单手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 |
CN111335803A (zh) | 顶部横向操控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2428542U (zh) | 外操控器与导轨条配合结构 | |
CN109209182A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下转角连接座结构 | |
CN109538097B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百叶帘防下溜装置 | |
CN215718369U (zh) | 一种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
CN212271989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转角座结构 | |
CN212271991U (zh) | 横向操控的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2454194U (zh) | 百叶窗窗体结构 | |
CN211974832U (zh) | 半截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4835981U (zh) | 具有百叶帘升降平衡功能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113585946B (zh) |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底插角结构 | |
CN211974830U (zh) | 半幅独立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2079151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轴与翻转轮连接结构 | |
CN212079153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向装置 | |
CN210164409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外操控器导向装置 | |
CN214616293U (zh) | 一种单操控翻转结构易组装型双层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4091643U (zh) | 一种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 | |
CN212079152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轴致动装置 | |
CN113482514B (zh) |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