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71988U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Google Patents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71988U CN212271988U CN202021373670.5U CN202021373670U CN212271988U CN 212271988 U CN212271988 U CN 212271988U CN 202021373670 U CN202021373670 U CN 202021373670U CN 212271988 U CN212271988 U CN 2122719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torsion spring
- traction rope
- blind
- transition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领域。包括窗体、转角座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窗体包括上横框管、左纵框管、右纵框管、下横框管、前玻璃和后玻璃,特点:转角座与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构成一体结构,在转角座的上部构有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下部构有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且对应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前、后端的位置各构有过渡辊端部探入槽,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设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内且前、后端各探入过渡辊端部探入槽内。提高整体结构的一致性效果且能满足在宽窗体状况下的受力要求;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确保使用寿命且保障升降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得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能优异而得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得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窗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得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帘片(习惯简称“帘片”)而得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得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得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使用简单轻便省力而得以适应不同年龄及不同体能者操作,等等。
在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技术信息,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105041170B(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72B(珠链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6A(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7A(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百叶帘防下溜装置)、CN109441323A(能防止百叶窗下溜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9488189A(能防止玻璃内吸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国外专利如US20021897681A、1US2004211528A、US2015159431A1、GB671685A、EP2369121A2、EP1542054A1和W003071082A等等,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以及结合专业常识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设置在双层中空玻璃内的百叶帘必须满足依需升降以及使其帘片翻转的要求。前述帘片翻转的过程是:由于外操控器即外操控机构是隔着前玻璃(使用状态下朝向室内的玻璃)与位于前、后玻璃之间的并且与内框体的纵框条的纵框腔滑动配合的内操控器即内操控机构磁性吸合的,因而由使用者拨动外操控器时便由外操控器带动内操控器,由内操控器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由帘片翻转牵引绳带动翻转轮,由翻转轮带动与其插固的帘片翻转轴,由帘片翻转轴带动与其插固的并且两端转动地支承在翻转辊座(也称“翻转鼓座”)上的翻转辊(也称“翻转鼓”),由于翻转辊座连同翻转辊设置在内框体的上横框条上,又由于百叶帘的梯绳的上端与翻转辊固定,因而在帘片翻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需的角度时,便由其带动翻转辊(即“翻转鼓”)相应地转动所需的角度,从而由翻转辊通过梯绳使帘片向内或向外翻转所需的角度。
通过上述说明可知:只有帘片翻转牵引绳通过翻转轮平稳地带动帘片翻转轴,才能保障梯绳对帘片的平稳翻转效果;只有保障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绕套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合理区域如长度,才能满足宽窗体状态下套置更多股结构形式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位置位于窗体的转角座,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在途经即套置于设置在转角座上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后继而套置于或称挽及于内操控器的上部的套绳轮,再向上返回到前述转角座并且与预设在转角座上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固定。
已有技术中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通常将前述的转角座与窗体的结构体系的形状大体上呈L字形或者称7字形的框条转角连接件之间形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典型的如CN28885163U推荐的“双操控暖边框中空玻璃百叶窗”,更为典型的如CN108825101A提供的“单边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上述CN108825101A虽然能够兑现在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归纳的六个方面的长处,但是依然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转角座与框条转角连接件(该专利为“框条右上转角连接件”)插配连接,因而两者的结构稳定性相对较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例如在依需使内操控器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或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动作的过程中,转角座存在受力大并致使损坏之虞,尤其是当百叶帘的幅面随着百叶窗的宽度增大而增大时,前述动作过程中的作用力也相应增大,从而有可能致使转角座因难以抵挡较大的作用力而与框条转角连接件分脱,致使百叶帘的升降以及帘片的翻转无法进行;其二,由于帘片翻转轴的右端在与转角座非接触的状态下穿过转角座并以水平悬臂状态位于转角座的右侧,又由于驱使帘片翻转轴转动的翻转轮固定在帘片翻转轴的右端,因而翻转轮的受力程度是十分脆弱的,如前述,在百叶帘的幅宽随着百叶窗的宽度增大情况下,因驱使翻转轮动作的帘片翻转牵引绳需要与翻转轮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才得以迫使翻转轮运动,而由于翻转轮自身不稳定(固定在缺乏支承的帘片翻转轴的右端),因而易导致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翻转轮两者俱损;其三,由于在转角座上需设置实质上为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牵引绳改向轮(专利称“牵引绳改向辊”),以供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经改向轮改向后与内操控机构连结,即上面所讲的挽及于内操控器的上部的套绳轮上,但是由于改向轮的横截面呈工字形即呈H字形,因而套置即支撑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区域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更多股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的绕套,尽管CN108825101A摒弃了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改向轮而有采用了辊状结构,但是由于在牵引绳改向辊的两端端面与转角座的对应两侧壁体之间存在缝隙,因而一方面在缝隙部位会致使百叶帘升降牵引绳摩擦加剧,另一方面存在卡住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之虞,前者会影响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使用寿命,后者则导致无法使百叶帘上升或下降;其四,由转角座与框条转角连接件为相互插孔的组装式结构,因而一方面会增加模具的数量,另一方面增加装配工作量,既不利于节省成本,也不便于节约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其五,由于不具有在百叶帘的帘片翻转到位并且在翻转鼓的转动角度已达到极限程度时使翻转轮空转而避免损及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翻转轮的功能,因而无法起到对设置在帘片翻转轴上的翻转鼓、设置在帘片翻转轴的右端的用于带动帘片翻转轴转动的翻转轮以及套置在翻转轮上的用于驱使翻转轮转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的有效保护作用。鉴于前述状况,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转角座与框条转角连接件合理结合而得以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一致性效果、减少模具数量、增进装配效率以及节约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满足在宽窗体状况下的受力要求和有益于避免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在牵引绳改向辊的两端与转角座的对应两侧壁体之间的缝隙处遭摩擦乃至卡阻而得以保障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使用寿命并且保障百叶帘的升降效果以及适应在宽窗体状况下套绕更多股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要求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显著增进帘片翻转轴的稳定性而得以提高翻转轮的受力程度并且能有效地延长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翻转轮的使用寿命和有便于在百叶帘的帘片翻转到极限程度时能使翻转轮解除与帘片翻转轴的关系并且实现单独空转而得以进一步防止损及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翻转轮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窗体、一转角座和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窗体包括上横框管、左纵框管、右纵框管、下横框管、前玻璃和后玻璃,上横框管的右端与右纵框管的上端之间通过一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插嵌连接,上横框管的左端与左纵框管的上端之间、左纵框管的下端与下横框管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纵框管的下端与下横框管的右端之间各通过一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插嵌连接,前玻璃以及后玻璃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分别设置在上横框管、左纵框管、右纵框管以及下横框管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该前玻璃与后玻璃的四周边缘之间的空间内嵌置有密封胶条,所述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由一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与一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构成为L字形的构造,并且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与上横框管的右端插嵌固定,而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与所述右纵框管的上端插嵌固定,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座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与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的交界部位与所述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构成一体结构,并且在该转角座的上部构成有一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而在转角座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内并且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前端以及后端各探入所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的位置转动地支承有一翻转轮轴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在翻转轮轴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与翻转轮轴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插嵌连接有一帘片翻转轴的右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包括第一支承板Ⅰ、第二支承板Ⅱ和第三支承板Ⅲ,第一支承板Ⅰ构成于所述转角座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第二支承板Ⅱ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第三支承板Ⅲ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第一支承板腔Ⅰ、第二支承板腔Ⅱ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与第二支承板Ⅱ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而第二支承板Ⅱ与第三支承板Ⅲ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的下方,所述翻转轮轴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承板腔Ⅱ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内,翻转轮轴的左端对应于所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所述的翻转轮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腔内;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与翻转轮轴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左侧;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支承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与所述第二支承板Ⅱ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在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与所述翻转轮轴相配合的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与该扭簧脚挡板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一扭簧致动板和一扭簧,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的右端与所述翻转轮轴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内,该扭簧致动板与扭簧致动板轴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扭簧套固在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并且对应于所述扭簧让位间隙,所述的扭簧致动板对应于扭簧的第一扭簧脚Ⅰ与第二扭簧脚Ⅱ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对应于所述扭簧脚挡板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对应于扭簧脚挡板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所述帘片翻转轴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内与扭簧致动板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翻转轮轴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所述扭簧致动板轴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内;所述翻转轴插固孔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所述帘片翻转轴的横截面形状是与所述的翻转轴插固孔的形状相适应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的深度为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宽度的10%至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的左端延伸有一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并且在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在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的下部延伸有一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并且在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在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开创性地并且在克服了技术偏见的前提下将转角座与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构成一体结构,因此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一致性效果并且能够满足在宽窗体状况下的受力要求;由于将转角座与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构成了一体结构,因而可以减少模具并且有利于提高制造和装配效率以及节省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由于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位置各构成有一供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前端以及后端探入的过渡辊端部探入槽,因而途经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不会出现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的端部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的腔壁之间遭摩擦乃至卡阻,确保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使用寿命并且保障升降效果以及适应在宽窗体状况下套置更多股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要求。此外,由于在转角座上构成有结构合理并且对翻转轮轴以及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具有良好支承效果的帘片翻转支承机构,因而能显著进增翻转轴的稳定性,提高翻转轮的受力强度并且能有效地延长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翻转轮的使用寿命;由于在百叶帘的帘片翻转至极限程度时可由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解除其与翻转轮轴的联动,使帘片翻转轴不再转动,同时,即使在帘片翻转牵引绳继续牵引下,翻转轮轴轮连同翻转轮处于空转状态,能进一步起到防止损及帘片翻转牵引绳以及翻转轮的积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与窗体的上横框管的右端以及右纵框管62的上端插嵌固定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转角座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内操控器的结构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4,在图1中示出了一窗体6、一转角座2和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窗体6包括上横框管61、左纵框管63、右纵框管62、下横框管64、前玻璃65和后玻璃66,上横框管61的右端与右纵框管62的上端之间通过一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1插嵌连接,上横框管61的左端与左纵框管63的上端之间、左纵框管63的下端与下横框管64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纵框管62的下端与下横框管64的右端之间各通过一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插嵌连接,前玻璃65以及后玻璃66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分别设置在上横框管61、左纵框管63、右纵框管62以及下横框管64的前侧和后侧并且该前玻璃65与后玻璃66的四周边缘之间的空间内(也可称间隙)嵌置有密封胶条(图中未示出),该密封胶条还同时与前述上横框管61、左纵框管63、右纵框管62以及下横框管64朝向外的一侧接触(即粘固);前述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1由一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与一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构成为L字形(也可称7字形)的构造,并且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与上横框管61的右端插嵌固定,而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与前述右纵框管62的上端插嵌固定(图2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转角座2在对应于前述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与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交界部位与前述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1构成一体结构,并且在该转角座2的上部构成有一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而在转角座2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内并且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前端以及后端各探入前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内。在图1中还示出了窗体6的结构体系的由上横框条67a、左纵框条67b和右纵框条67c组成的内框体,在右纵框条67c的右纵框条槽67d内设置有一内操控器68a,该内操控器68a受控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玻璃65背对后玻璃66的一侧即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建筑物室内一侧的外操控器68b。在图1中还示出了百叶帘8,该百叶帘8设置在前、后玻璃65、66之间并且同时对应于左、右纵框条67b、67c纵向状态的相向一侧之间,百叶帘8的帘片梯绳81的上端引至前述上横框条67a并且绕套连接在翻转鼓9上,而该翻转鼓9在上横框条67a的上横框条槽内插固在前述的帘片翻转轴10上。
在对应于前述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的位置转动地支承有一翻转轮轴4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在翻转轮轴4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4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41,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与翻转轮轴4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插嵌连接有一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在图中还示出了构成于翻转轮41上的用于套置由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翻转轮绳槽411。
请重点参见图2至图4,前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包括第一支承板Ⅰ211、第二支承板Ⅱ212和第三支承板Ⅲ213,第一支承板Ⅰ211构成于前述转角座2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211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第二支承板Ⅱ212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211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2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212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2121,第三支承板Ⅲ213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212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前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213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2131,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第二支承板腔Ⅱ2121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2131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均呈C字形或称半圆形,第一支承板Ⅰ211与第二支承板Ⅱ2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而第二支承板Ⅱ212与第三支承板Ⅲ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215,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的下方,前述翻转轮轴4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二支承板腔Ⅱ2121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2131内,翻转轮轴4的左端对应于前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前述的翻转轮41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腔215内;前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右端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与翻转轮轴4的左端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伸展到前述第一支承板Ⅰ211的左侧;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支承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前述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
由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底部即下部是与外界相通的,因此在手工安装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时,将其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底部导入并且在使其前端以及后端对应于前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的状态下向上推,直至推到使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上的过渡辊轴孔32对应于预设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腔壁上的腔壁过渡轮轴孔23的程度时,将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在对应于腔壁过渡轮轴孔23的位置插入过渡辊轴孔32,从而使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内转动地支承于即设置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的中部。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的两端各配设一轴承,具体是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对应壁体上各设置一轴承,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在穿过设置于一侧腔壁上的轴承后再穿过前述过渡辊轴孔32并且可与过渡辊轴孔32紧配合,而后再穿过设置于另一侧的腔壁上的轴承。这种结构设计可以在幅面大的百叶窗时可显著改善升降操作的省力,更加顺滑(阻力小)。
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211与前述第二支承板Ⅱ212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216,在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与前述翻转轮轴4相配合的前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与该扭簧脚挡板216相配合。
由图3所示,前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51、一扭簧致动板52和一扭簧53,扭簧致动板轴5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51的左端伸展到前述第一支承板Ⅰ211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51的右端与前述翻转轮轴4的左端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52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51上并且对应于前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该扭簧致动板52与扭簧致动板轴51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521,扭簧53套固在前述翻转轮轴4的左端并且对应于前述扭簧让位间隙521,前述的扭簧致动板52对应于扭簧53的第一扭簧脚Ⅰ531与第二扭簧脚Ⅱ532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531对应于前述扭簧脚挡板216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532对应于扭簧脚挡板216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51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511,前述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511内与扭簧致动板轴51固定连接。
在前述翻转轮轴4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42,前述扭簧致动板轴51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42内;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翻转轴插固孔511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因而前述帘片翻转轴10的横截面形状也相应呈半圆形。从而印证了帘片翻转轴10的横截面形状与翻转轴插固孔511插固的表述。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翻转轴插固孔511的横截面形状由前述的半圆形(也可称“D字形”)改为多边形例如六边形或者改成圆形,等等,那么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继续见图3,在前述第一支承板Ⅰ211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与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21121,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21121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21122。
前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的深度优选为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宽度的10%至20%,较好地为12%-18%,最好为15%,本实施例选择15%。这里所讲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宽度是指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两腔壁的相向一侧之间的距离。
继续见图4并且结合图3,在前述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的左端延伸有一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111,并且在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112,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1121,在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11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1111。
在前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下部延伸有一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122,并且在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123,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12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1231,在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122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1221。
由图2所示,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111插嵌至上横框管61的的右端的管腔内,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122插嵌至右纵框管62的上端的管腔内。前述的密封胶条能与前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1121以及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1231可靠结合,与前述的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的结合同例。
请见图1和图2,示出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0,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0的一端与百叶帘8的底条82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预设在百叶帘8的帘片83(帘片83搁置在帘片梯绳81上)上的帘片牵引绳孔831(即“帘片牵引绳让位孔”)、上横框条67a的底壁、与上横框条67a的底壁嵌固的用于支承翻转鼓9的翻转鼓支承座91即设在翻转鼓支承座91上的导绳辊911(图2示)、由图3示意的位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的下部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引导槽21122和内操控器68a的上部的套绳轮68c(即“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套置轮”)后返回至转角座2并固定在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21121上。在图1中还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20,该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两端分别与内操控器68a的右侧上部和下部的翻转牵引绳固定耳68d固定(图5示),而帘片翻转牵引绳20的中部分别套置在前述翻转轮41的翻转轮绳槽411以及设置于窗体6的右下角的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40的结构体系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轮401上。由于对该段内容的深入理解还可参考CN108825101A等,因而申请人仅作了简要说明。然而申请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图1示意的为单操控结构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但是双操控结构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同样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图3和图4所示结构中获得想要达到目的的启发,具体地讲:将图1中的左上角的前述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与等效于前述的转角座2结合为一体结构,并将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转移至左上角的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上,翻转轮轴4连同翻转轮41以及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转移至左方,前述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40也转移至左下角的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上,并且在左纵框条67b的左纵框条槽内增设帘片翻转内操控器,在前玻璃65的左侧增设隔着前玻璃65与帘片翻转内操控器磁性吸合的帘片翻转外操控器,并且将帘片翻转牵引绳20转移至左侧。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位置仍保持图3所示位置状态,从而形成犹如CN208085163U形式的双操控结构。
请参见图5,在该图5中示出了设置在前述右纵框条槽67d内的上面已经提及的内操控器68a的详细结构,上面已提及的套绳轮68c通过套绳轮销轴68e转动地设置在内操控器68a的上方,前述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0套在该套绳轮68c上,在内操控器68a的上部和下部各转动地设置有内操控器导滑轮68f,该内操控器导滑轮68f与前玻璃65朝向后玻璃66的一侧接触,在内操控器68a的中部设置有一组内操控器磁块68g,前述的外操控器68b同样具有外操控器磁块,由于该外操控器磁块隔着前玻璃65与内操控器磁块68g磁性吸合在一起,因而由外操控器68b带动内操控器68a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体现操作的省力以及避免百叶帘8出现的非正常滑移,因而在内操控器68a的下部插配有一平衡块支承座68h,通过由图5示出的螺钉将一平衡块68i与平衡块支承座68h的下部连接。
请参见图6,在图6中示出了上面已提及的设置在窗体右下角的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上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40,由于该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40的具体结构或部件的组合关系可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理解,因而不再详细说明。
当要使帘片翻转时(内翻转或外翻转也可称上翻转或下翻转),操作者拔动与粘固在前玻璃65上的外操控器导条651(图1示)滑动配合的外操控器68b,由该外操控器68b带动内操控器68a,由内操控器68a循着前述右纵框条槽67d的滑移而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20,由帘片翻转牵引绳20带动翻转轮41,由翻转轮41带动翻转轮轴4,由翻转轮轴4通过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带动帘片翻转轴10,由帘片翻转轴10带动翻转鼓9,由翻转鼓9带动帘片梯绳81,从而实现帘片83的翻转。由于使百叶帘8升降的过程属于公知技术,因而不再赘述。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扭簧53紧套在翻转轮轴4的左端,又由于扭簧致动板轴51的右端转动地插入于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42内,还由于扭簧致动板52对应于第一扭簧脚Ⅰ531与第二扭簧脚Ⅱ532之间,因而在翻转轮41被帘片翻转牵引绳20带动时,如前述由翻转轮41带动翻转轮轴4,由翻转轮轴4带动扭簧53相应随翻转轮轴4转动一定的角度,当第二扭簧脚Ⅱ532在与扭簧致动板52的前侧接触并继而随翻转轮轴4转动时,则由第二扭簧脚Ⅱ532带动扭簧致动板52并且由扭簧致动板52带动扭簧致动板轴51相应转动一个角度,由于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与扭簧致动板轴51的翻转轴插固孔511插固,因而在扭簧致动板轴51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中带动帘片翻转轴10相应转动一定的角度,即转过相同的角度,由帘片翻转轴10带动翻转鼓9而实现前述帘片83的翻转。如果帘片83还翻转至极限,再继续拽引帘片翻转牵引绳20,即继续拔移外操控器68b,那么由于第二扭簧脚Ⅱ532处于由前述扭簧脚挡板216的阻挡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扭簧脚Ⅱ532不会再带动扭簧致动板52,并且由于第二扭簧脚Ⅱ532的遭到扭簧脚挡板216的阻挡而迫使扭簧53现出松弛情形,即不再与翻转轮轴4紧密抱合,因而不会由第二扭簧脚Ⅱ532继续带动扭簧致动板52转动,扭簧致动板轴51也处于静止状态,而翻转轮41因其翻转轮轴4处于不被扭簧53紧抱而呈空转状态,该状态即为扭簧53暂时抛弃了对翻转轮轴4的抱固状态。由于使帘片83作与前述相反方向的翻转只要对外操控器68b作与前述相反方向的操作(拔移)即可,因而不再赘述。
在内操控器68a带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0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前端和后端探入即被隐蔽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内,因而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端部与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腔壁之间不存在已有技术那样的界限分明的间隙,于是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0不会在此处遭摩擦而,并且这种结构可以满足宽窗体状况下的更多股结构形式的或称更粗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30的套设要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窗体(6)、一转角座(2)和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窗体(6)包括上横框管(61)、左纵框管(63)、右纵框管(62)、下横框管(64)、前玻璃(65)和后玻璃(66),上横框管(61)的右端与右纵框管(62)的上端之间通过一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1)插嵌连接,上横框管(61)的左端与左纵框管(63)的上端之间、左纵框管(63)的下端与下横框管(64)的左端之间以及右纵框管(62)的下端与下横框管(64)的右端之间各通过一框条第二转角连接件Ⅱ(7)插嵌连接,前玻璃(65)以及后玻璃(66)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分别设置在上横框管(61)、左纵框管(63)、右纵框管(62)以及下横框管(64)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该前玻璃(65)与后玻璃(66)的四周边缘之间的空间内嵌置有密封胶条,所述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1)由一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与一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构成为L字形的构造,并且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与上横框管(61)的右端插嵌固定,而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与所述右纵框管(62)的上端插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座(2)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与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交界部位与所述框条第一转角连接件Ⅰ(1)构成一体结构,并且在该转角座(2)的上部构成有一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而在转角座(2)的下部构成有一底部与外界相通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前端以及后端的位置各构成有一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内并且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前端以及后端各探入所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的位置转动地支承有一翻转轮轴(4)和一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在翻转轮轴(4)上并且位于翻转轮轴(4)的右端固定有一翻转轮(41),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与翻转轮轴(4)相配合,并且在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插嵌连接有一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帘片翻转轴支承机构(21)包括第一支承板Ⅰ(211)、第二支承板Ⅱ(212)和第三支承板Ⅲ(213),第一支承板Ⅰ(211)构成于所述转角座(2)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一支承板Ⅰ(211)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第二支承板Ⅱ(212)以纵向平行于第一支承板Ⅰ(211)的状态构成于转角座(2)的居中位置,并且在该第二支承板Ⅱ(212)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二支承板腔Ⅱ(2121),第三支承板Ⅲ(213)在纵向平行于第二支承板Ⅱ(212)的状态下直接构成于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左侧并且在该第三支承板Ⅲ(213)的前侧上部构成有一第三支承板腔Ⅲ(2131),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第二支承板腔Ⅱ(2121)以及第三支承板腔Ⅲ(2131)自左向右彼此对应,并且第一支承板Ⅰ(211)与第二支承板Ⅱ(2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而第二支承板Ⅱ(212)与第三支承板Ⅲ(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侧不封闭的翻转轮腔(215),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的下方,所述翻转轮轴(4)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二支承板腔Ⅱ(2121)内,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第三支承板腔Ⅲ(2131)内,翻转轮轴(4)的左端对应于所述的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所述的翻转轮(41)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腔(215)内;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在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与翻转轮轴(4)相配合,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内,并且该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211)的左侧;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具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轴(31)支承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彼此面对面的腔壁上;所述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与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的左端端面插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211)与所述第二支承板Ⅱ(212)的下部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3)的上方的位置固定有一扭簧脚挡板(216),在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与所述翻转轮轴(4)相配合的所述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与该扭簧脚挡板(216)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轮轴联动与释放机构(5)包括一扭簧致动板轴(51)、一扭簧致动板(52)和一扭簧(53),扭簧致动板轴(5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板腔Ⅰ(2111)内并且该扭簧致动板轴(51)的左端伸展到所述第一支承板Ⅰ(211)的左侧,扭簧致动板轴(51)的右端与所述翻转轮轴(4)转动配合,扭簧致动板(52)一体构成于扭簧致动板轴(5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翻转轮轴左轴体腔(214)内,该扭簧致动板(52)与扭簧致动板轴(51)之间的间隙构成为扭簧让位间隙(521),扭簧(53)套固在所述翻转轮轴(4)的左端并且对应于所述扭簧让位间隙(521),所述的扭簧致动板(52)对应于扭簧(53)的第一扭簧脚Ⅰ(531)与第二扭簧脚Ⅱ(532)之间,并且该第一扭簧脚Ⅰ(531)对应于所述扭簧脚挡板(216)的后侧,而第二扭簧脚Ⅱ(532)对应于扭簧脚挡板(216)的前侧;在扭簧致动板轴(51)的左端端面上开设有一翻转轴插固孔(511),所述帘片翻转轴(10)的右端插嵌至翻转轴插固孔(511)内与扭簧致动板轴(5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轮轴(4)的左端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42),所述扭簧致动板轴(51)的右端转动地插入该扭簧致动板轴插入孔(42)内;所述翻转轴插固孔(511)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六边形,所述帘片翻转轴(10)的横截面形状是与所述的翻转轴插固孔(511)的形状相适应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承板Ⅰ(211)的下部开设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与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相通,并且在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绳腔(2112)的底部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21121),在对应于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端部挂置凸缘(21121)的两侧各构成有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引槽(211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辊端部探入槽(221)的深度为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过渡辊腔(22)的宽度的10%至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的左端延伸有一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111),并且在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Ⅰ(1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缘(112),各左右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缘(1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置结合槽(1121),在第一转角连接件横臂插脚Ⅰ(111)朝向上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固增强翼片(11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下部延伸有一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122),并且在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Ⅰ(12)的上端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密封胶条配合凸块(123),各上下两相邻的密封胶条配合凸块(12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密封胶条嵌入结合槽(1231),在第一转角连接件纵臂插脚Ⅰ(122)朝向外的一侧间隔构成有一组窗体框管插配增强翼片(122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73670.5U CN212271988U (zh) | 2020-07-13 | 2020-07-13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73670.5U CN212271988U (zh) | 2020-07-13 | 2020-07-13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71988U true CN212271988U (zh) | 2021-01-01 |
Family
ID=7389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73670.5U Active CN212271988U (zh) | 2020-07-13 | 2020-07-13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7198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91808A (zh) * | 2020-07-13 | 2020-09-22 | 江苏中诚百叶窗制造有限公司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CN116717173A (zh) * | 2023-08-07 | 2023-09-08 | 湖南精金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百叶帘在室外侧的三玻两腔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
-
2020
- 2020-07-13 CN CN202021373670.5U patent/CN2122719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91808A (zh) * | 2020-07-13 | 2020-09-22 | 江苏中诚百叶窗制造有限公司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CN116717173A (zh) * | 2023-08-07 | 2023-09-08 | 湖南精金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百叶帘在室外侧的三玻两腔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
CN116717173B (zh) * | 2023-08-07 | 2023-10-24 | 湖南精金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百叶帘在室外侧的三玻两腔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271988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105003184B (zh) | 底操控中空百叶窗 | |
CN212271989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转角座结构 | |
CN109113552B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 | |
CN213869637U (zh) | 一种手动磁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2428542U (zh) | 外操控器与导轨条配合结构 | |
KR101044100B1 (ko) | 반자동 개폐식 도어 | |
CN111691808A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109057675B (zh) | 单边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111608562A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转角座结构 | |
CN212454194U (zh) | 百叶窗窗体结构 | |
CN109441323A (zh) | 能防止百叶帘下溜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1974832U (zh) | 半截式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212079151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轴与翻转轮连接结构 | |
CN215859902U (zh) | 单侧操控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百叶帘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
CN212079153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导向装置 | |
CN215595424U (zh) | 改进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的帘片翻转执行机构 | |
CN215718369U (zh) | 一种单侧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帘的升降与帘片翻转装置 | |
CN212079152U (zh) | 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帘片翻转轴致动装置 | |
CN111395934B (zh) | 百叶窗窗体结构 | |
CN113585946B (zh) |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底插角结构 | |
CN215595425U (zh) | 单边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帘片翻转内操控器结构 | |
CN214196107U (zh) | 手动磁驱动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
CN113482514B (zh) |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内用的帘片翻转牵引绳自动涨紧装置 | |
CN215595427U (zh) | 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用百叶帘下配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25002 No.1 Huangchong Road, Y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keruiaite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002 No.1 Huangchong Road, Y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