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4191U -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 Google Patents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54191U
CN212454191U CN202020819747.0U CN202020819747U CN212454191U CN 212454191 U CN212454191 U CN 212454191U CN 202020819747 U CN202020819747 U CN 202020819747U CN 212454191 U CN212454191 U CN 212454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rip
blind
pair
turning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197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东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eruiaite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197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54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54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5419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 Blind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窗体;内玻璃和外玻璃;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设在窗体的上部;百叶帘,设在百叶帘腔内;手动操作机构,对应窗体的一侧设置;特点:还包括自动操作机构、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和自主供电机构,自动操作机构包括定位器、电机、信号接收控制盒和信号发射操作盒,定位器与电机及信号接收控制盒连接,电机设在窗体的上部,电机及手动操作机构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连接或解除连接,信号发射操作盒与信号接收控制盒连接,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设在窗体的上部,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与信号接收控制盒连接,自动供电机构设在外玻璃一侧的上部。选择灵活;功能合理;节能效果好。

Description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中空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背景技术
前述的自主供电是指:利用自身的部件产生电能而无需依赖其它能源如交流电及蓄电器等;前述的手自一体是指:将手驱动操作与遥控操作的两种操作模式彼此有效地集合,以供使用者依需选择;前述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即为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以下同)。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具有不言而喻的以下长处:隔热性好而得以体现建筑物的节能;隔音性能优异而得以避免外界喧嚣噪声之袭扰;防结露凝霜而得以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并且体现期望的亮丽效果;通过对百叶窗的帘片的偏转角度调节而得以获得所需的室内采光要求并且保护隐私;免受尘杂沾污百叶帘帘片(习惯简称“帘片”)而得以体现优异的免清洁效果;对建筑物具有理想的点缀性而得以提升建筑物的档次;抗冲击性强、安全性好并且使用寿命长而得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要求以及满足极致的长期使用免维护要求,等等。
在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技术信息,如CN2564720Y(内置百叶窗帘的中空玻璃)、CN2767624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67625Y(结构改进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756796Y(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2232968Y(在双层玻璃内设有横向百叶窗的整体式门窗扇)、CN2297952Y(磁驱动式加层伸缩帘幕)、CN2326718Y(全封闭式百叶窗)、CN100535378C(结构改良的中空玻璃内的百叶窗)、CN102444372A(一种内设遮阳中空百叶帘),CN105064896B(单操控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68B(结构简化的节能型多层中空玻璃百叶窗)、CN105041170B(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5041172B(珠链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6A(百叶帘腔与外界压力平衡的双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CN109538097A(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用的百叶帘防下溜装置)、CN109441323A(能防止百叶窗下溜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和CN109488189A(能防止玻璃内吸的单操控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国外专利如US20021897681A、1US2004211528A、US2015159431A1、GB671685A、EP2369121A2、EP1542054A1和W003071082A等等,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共同特点是:利用手驱动操作实现帘片的翻转与百叶帘的升降,即由手动操作机构通过手动操作实现帘片的翻转与百叶帘的升降。前述手动操作机构的结构体系的部件包括内操控器、外操控器、翻转轴驱动装置、帘片翻转牵引绳和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由于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内玻璃背对外玻璃一侧的外操控器隔着内玻璃与设置在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的内操控器磁性吸合在一起,又由于对应于内操控器上方的翻转轴驱动装置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的结构体系的翻转轴连接,还由于帘片翻转牵引绳与内操控器、翻转轴驱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绕绳轮以及对应于内操控器的下方的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连结,因而当使用者向上或向下拨移外操控器时,由外操控器带动内操控器相应上下位移,从而由内操控器带动帘片翻转牵引绳,由帘片翻转牵引绳带动前述翻转轴驱动装置的结构体系的绕绳轮,由于前述翻转轴与绕绳轮插固,因而由绕绳轮带动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运动,使帘片依需翻转或使百叶帘依需升降。
由于上述专利结构受传统设计思想或称设计理念的束缚而使操作模式单调,即只能以手动操作机构来实现帘片翻转与百叶帘的升降。于是,一方面限制了使用者对操作方式的自由选择,例如对于高龄群体和/或体能相对弱的未成年人也许会选择操作相对轻便省力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操作模式的单一化或称呆板化,使中空内置百叶窗的市场拓展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再一方面一旦帘片翻转牵引绳因时久而磨损乃至断裂、帘片翻转牵引绳涨紧装置、内操控器和/或外操控器损坏,等等,那么致使百叶帘的帘片无法翻转甚至还会导致百叶帘无法依需通过常规的手动操作实现升降,影响日后的使用,一旦遇到前述故障只能由生产、销售商处置或者弃旧换新,从而既会增大使用者的费用支出,又会造成资源浪费。
如果在上述公开的专利文献教导的结构的基础上合理配备通过外部交流电源驱动的电机,由电机带动作为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的结构体系的翻转轴,那么便可使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具备手动与电动的双重功能,以满足使用者的选择要求。但是两者如何切换即如何在手动模式与电动模式之间转换则成了必须解决的新的技术问题,这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另一方面,使用由交流电支持的电机不足于体现节能。鉴于前述,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满足使用者对不同操作形式的灵活选择要求、有利于丰富操作方式而得以合理增加具有实用性的功能、有便于在一种操作方式遭到故障后由另一种操作方式接替而得以避免影响使用、有益于显著延长使用寿命而得以降低使用者弃旧换新的费用并且节约资源和有助于在自动操作模式下使电机摆脱交流电的支持而得以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窗体;一内玻璃和一外玻璃,内玻璃对应于所述窗体的前侧设置,而外玻璃对应于所述窗体的后侧设置,并且内玻璃与外玻璃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一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该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设置在窗体的上部;一百叶帘,该百叶帘设置在所述的百叶帘腔内并且该百叶帘的上部在所述窗体的上部的位置与所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连接;一手动操作机构,该手动操作机构对应于所述窗体的一侧设置;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自动操作机构、一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和一自主供电机构,自动操作机构包括定位器、一电机、一信号接收控制盒和一信号发射操作盒,定位器由线路与电机以及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该定位器在窗体的上部设置在所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上,电机设置在窗体的上部,该电机以及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各通过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连接或解除连接,信号接收控制盒在对应于电机的位置粘固在内玻璃背对外玻璃的一侧或者固定在墙体上,信号发射操作盒与信号接收控制盒无线连接并且该信号发射操作盒粘固在内玻璃背对外玻璃的一侧的右下角或者设置在墙体上,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同样设置在窗体的上部并且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相配合,该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还由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引出窗体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自动供电机构设置在所述外玻璃背对内玻璃的一侧的上部并且与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窗体包括上横框条、下横框条、左纵框条和右纵框条,上横框条的左端与左纵框条的上端连接,而上横框条的右端与右纵框条的上端连接,下横框条的左端与左纵框条的下端连接,而下横框条的右端与右纵框条的下端连接;所述内玻璃朝向外玻璃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时与上横框条、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的前侧面贴触,而外玻璃朝向内玻璃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时与上横框条、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的后侧面贴触;并且所述内玻璃与所述外玻璃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密封胶条嵌腔,在该密封胶条嵌腔内嵌置有用于将内玻璃与外玻璃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连同所述上横框条、下横框条、左纵框条以及右纵框条粘结固定的密封胶条;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对应于所述右纵框条的位置设置;所述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所述自动操作机构的定位器、电机以及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横框条上;设置在所述百叶帘腔内的所述百叶帘的上部在所述上横框条的位置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连接;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的所述自主供电机构设置在所述外玻璃背对所述内玻璃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横框条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构成有一自上横框条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一上横框条槽腔,并且在上横框条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还构成有一与上横框条槽腔的上横框条槽腔顶壁构成一体结构的上横框条插接管;在所述左纵框条朝向所述右纵框条的一侧构成有一自左纵框条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一左纵框条槽腔,并且在左纵框条的高度方向的左侧还构成有一与左纵框条槽腔的左纵框条槽腔底壁构成一体结构的左纵框条插接管;在所述右纵框条朝向所述左纵框条的一侧构成有一自右纵框条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右纵框条槽腔,并且在右纵框条的高度方向的右侧还设置有一与右纵框条插嵌连接的右纵框条插接管以及在右纵框条朝向内玻璃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内操控器滑动槽;设置在构成于所述内玻璃与所述外玻璃之间的所述百叶帘腔内的所述百叶帘的左端探入所述的左纵框条槽腔内,而百叶帘的右端探入所述右纵框条槽腔内;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对应于所述内操控器滑动槽的位置设置,所述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所述自动操作机构的定位器、电机以及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上横框条槽腔内,并且定位器由电气线路在穿过左纵框条的上端后引至外界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由所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在穿过左纵框条的上端后引至外界与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的所述自主供电机构以挂着状态设置在所述外玻璃背对所述内玻璃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包括一翻转轴、一对翻转轴支承座、一对翻转绳轮和一对卷绳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设置在所述上横框条的上横框条槽腔内并且与该上横框条槽腔的上横框条槽腔底板嵌固,一对卷绳器分别套固在翻转轴的两端并且该对卷绳器朝向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一端分别转动地支承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上,翻转轴的左端伸展到一对卷绳器中的位于左方的一个卷绳器的左端,一对翻转绳轮在对应于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位置分别直接构成于一对卷绳器上;所述百叶帘具有与所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对应的一对帘片翻转梯绳和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一对帘片翻转梯绳的上端经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下部向上引至一对翻转绳轮,并且在一对翻转绳轮上绕覆一至两圈,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下端与百叶帘的底条固定,而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开设在百叶帘的帘片上的帘片牵引绳孔和一对翻转轴支承座后引至一对卷绳器并且继而以螺旋状态绕覆于一对卷绳器后再分别与一对卷绳器远离所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一端固定;所述自动操作机构的定位器设置在翻转轴上,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与翻转轴相配合,在对所述手动操作机构进行手动操作模式下,由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将所述翻转轴的左端与所述电机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在对所述自动操作机构进行自动操作模式下,由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将所述翻转轴的右端与所述手动操作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在所述左纵框条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槽腔的位置开设有一线路让位孔,所述的定位器由所述电气线路在穿过线路让位孔后引至外界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由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在穿过所述线路让位孔后引至外界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横框条槽腔的上横框条槽腔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位置开设有翻转轴支承座嵌腔,该翻转轴支承座嵌腔的开口朝向所述内玻璃;在所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下部各构成有一翻转轴支承座嵌槽,该翻转轴支承座嵌槽与翻转轴支承座嵌腔的腔壁嵌配,并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下部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支承座牵引绳让位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上部各构成有一翻转绳轮腔,所述的一对翻转绳轮在对应于该翻转绳轮腔的位置分别直接构成于一对卷绳器上,并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上各设置有一轴承,在所述一对卷绳器朝向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一端各延伸有一卷绳器转动支承座,该卷绳器转动支承座与轴承的轴承孔转动配合;所述的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上端由下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座牵引绳让位孔,所述的一对帘片翻转梯绳的上端在对应于开设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前后侧的翻转梯绳槽的位置向上引至翻转绳轮腔后套置在一对翻转绳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卷绳器远离所述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的一端各配设有一升降牵引绳卡座,在该升降牵引绳卡座上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卡固槽,并且在升降牵引绳卡座上还开设有一卡座锁定孔,在对应于该卡座锁定孔的位置配设有一卡座锁定螺钉,所述的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上端端部卡固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卡固槽内,所述的卡座锁定螺钉与所述翻转轴锁定;在所述的一对卷绳器的外壁上并且围绕一对卷绳器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卡爪槽,在所述升降牵引绳卡座上围绕升降牵引绳卡座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位置与卡爪槽相对应的卡爪,该卡爪与卡爪槽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包括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槽腔的位置支承在所述上横框条槽腔底板上的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和一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与所述翻转轴的右端相配合,并且由该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将所述翻转轴的右端与所述手动操作机构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与翻转轴的左端相配合,并且由该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将所述翻转轴的左端与所述电机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由所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在所述上横框条槽腔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插接管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走线槽,用于将所述定位器与电机以及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的线路敷设在所述走线槽内,用于将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与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的所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敷设在走线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包括内操控器、外操控器、翻转轴驱动装置、帘片翻转牵引带和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内操控器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操控器滑动槽内,外操控器在对应于所述内操控器的位置通过外操控器滑动导条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玻璃背对所述外玻璃的一侧并且该外操控器隔着内玻璃与内操控器磁性吸合在一起,翻转轴驱动装置在对应于所述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上横框条槽腔的右端与所述内操控器滑动槽的上端的交界部位,由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将所述翻转轴的右端与该翻转轴驱动装置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在对应于内操控器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内操控器滑动槽的高度方向的底部,帘片翻转牵引带的一端与内操控器的上部固定连接,帘片翻转牵引带的中部依次套置于翻转轴驱动装置以及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上,而帘片翻转牵引带的另一端与内操控器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轴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走线槽的底部并且循着走线槽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走线槽槽口;所述的电机为正反转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主供电机构包括一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和一挂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挂板上并且由挂板连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挂着在所述外玻璃背对所述内玻璃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该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由导线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增设了自动操作机构和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因而有助于满足使用者对手动与自动操作形式进行依需灵活选择的要求;之二,由于既可手动操作又能通过电动控制进行自动操作,因而使具有实用性的功能得到了合理增加;之三,当手动与自动操作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操作模式出现故障时,可由另一种操作模式继续保障帘片翻转以及百叶帘的升降,不会影响使用;之四,由于配备了两种操作模式,因而能显著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使用者更换费用以及有利于节省资源;之五,由于配备了自主供电机构,因而能摆脱依赖交流电的支持而得以体现良好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自动操作机构以及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窗体1;示出了一内玻璃2和一外玻璃3,内玻璃2对应于前述窗体1的前侧设置,而外玻璃对应于前述窗体1的后侧设置,该内玻璃2与外玻璃3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由密封胶条连同窗体1粘结固定并且内玻璃2与外玻璃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10;示出了一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该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设置在窗体1的上部;示出了一百叶帘6,该百叶帘6设置在前述的百叶帘腔10内并且该百叶帘6的上部在前述窗体1的上部的位置与前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连接;示出了一手动操作机构4,该手动操作机构4对应于前述窗体1的一侧设置,即对应于窗体1的纵向一侧(图示右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自动操作机构7、一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和一自主供电机构9,自动操作机构7包括定位器71、电机72、信号接收控制盒73和信号发射操作盒74,定位器71由线路与电机72电气连接,该定位器71在窗体1的上部设置在前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上,电机72设置在窗体1的上部,该电机72以及前述的手动操作机构4各通过前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连接或解除连接,信号接收控制盒73大体上在对应于电机72的位置粘固在内玻璃2背对外玻璃3的一侧,信号发射操作盒74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无线连接,即遥控连接,并且该信号发射操作盒74粘固在内玻璃2背对外玻璃3的一侧的右下角,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同样设置在窗体1的上部并且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相配合,该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还由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引出窗体1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自主供电机构9设置在前述外玻璃3背对内玻璃2的一侧的上部并且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前述的信号接收控制盒73在伴随于窗体1的状态下设置在墙体上,那么应当视为等效的形式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前述的信号发射操作盒74同例,甚至可以将该信号发射操作盒74犹如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电子产品如电视机遥控器的方式放置于桌子之类的载体上。
继续见图1,前述窗体1包括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和右纵框条14,上横框条11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上端通过L字形或称7字形的转角连接件16连接,而上横框条11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上端通过转角连接件16连接,下横框条12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下端通过转角连接件16连接,而下横框条12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下端通过转角连接件16连接;前述内玻璃2朝向外玻璃3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时与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前侧面贴触,而外玻璃3朝向内玻璃2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时与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后侧面贴触;并且前述内玻璃2与前述外玻璃3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密封胶条嵌腔15,在该密封胶条嵌腔15内嵌置有用于将内玻璃2与外玻璃3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连同前述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粘结固定的密封胶条;前述手动操作机构4对应于前述右纵框条14的位置设置;前述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前述自动操作机构7的定位器71、电机72以及前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设置在前述上横框条11上;设置在前述百叶帘腔10内的前述百叶帘6的上部在前述上横框条11的位置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自主供电机构9设置在前述外玻璃3背对前述内玻璃2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
继续见图1,在前述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前述内玻璃2的一侧构成有一自上横框条11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一上横框条槽腔111,并且在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还构成有一与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上横框条槽腔顶壁构成一体结构的上横框条插接管112;在前述左纵框条13朝向前述右纵框条14的一侧构成有一自左纵框条13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一左纵框条槽腔131,并且在左纵框条13的高度方向的左侧还构成有一与左纵框条槽腔131的左纵框条槽腔底壁构成一体结构的左纵框条插接管132;在前述右纵框条14朝向前述左纵框条13的一侧构成有一自右纵框条14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右纵框条槽腔141,并且在右纵框条14的高度方向的右侧还设置有一与右纵框条14插嵌连接的右纵框条插接管142以及在右纵框条14朝向内玻璃2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内操控器滑动槽143;设置在构成于前述内玻璃2与前述外玻璃3之间的前述百叶帘腔10内的前述百叶帘6的左端探入前述的左纵框条槽腔131内,而百叶帘6的右端探入前述右纵框条槽腔141内;前述手动操作机构4对应于前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位置设置,前述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前述自动操作机构7的定位器71、电机72以及前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设置在前述的上横框条槽腔111内,并且定位器71由电气线路在穿过左纵框条13的上端后引至外界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前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由前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在穿过左纵框条13的上端后引至外界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前述自主供电机构9以挂着状态设置在前述外玻璃3背对前述内玻璃2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和图3,前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包括一翻转轴51、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一对翻转绳轮53和一对卷绳器54,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设置在前述上横框条11的上横框条槽腔111内并且与该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上横框条槽腔底板1111嵌固,一对卷绳器54分别套固在翻转轴51的两端并且该对卷绳器54朝向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分别转动地支承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上,翻转轴51的左端伸展到一对卷绳器54中的位于左方的一个卷绳器的左端,一对翻转绳轮53在对应于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位置分别直接构成于一对卷绳器54上;前述百叶帘6具有与前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对应的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和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的上端经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下部向上引至一对翻转绳轮53,并且在一对翻转绳轮53上绕覆一至两圈,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下端与百叶帘6的底条63固定,而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开设在百叶帘6的帘片64上的帘片牵引绳孔641和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后引至一对卷绳器54并且继而以螺旋状态绕覆于一对卷绳器54后再分别与一对卷绳器54远离前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固定;前述自动操作机构7的定位器71设置在翻转轴51上,前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与翻转轴51相配合,在对前述手动操作机构4进行手动操作模式下,由前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将前述翻转轴51的左端与前述电机72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在对前述自动操作机构7进行自动操作模式下,由前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将前述翻转轴51的右端与前述手动操作机构4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在前述左纵框条13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位置开设有一线路让位孔133,前述的定位器71由前述电气线路在穿过线路让位孔133后引至外界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前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由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在穿过前述线路让位孔133后引至外界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
在前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上横框条槽腔底板11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位置开设有翻转轴支承座嵌腔11111,该翻转轴支承座嵌腔11111的开口朝向前述内玻璃2;在前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下部各构成有一翻转轴支承座嵌槽521,该翻转轴支承座嵌槽521与翻转轴支承座嵌腔11111的腔壁嵌配,并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下部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支承座牵引绳让位孔522,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上部各构成有一翻转绳轮腔523,前述的一对翻转绳轮53在对应于该翻转绳轮腔523的位置分别直接构成于一对卷绳器54上,并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上各设置有一轴承524,在前述一对卷绳器54朝向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各延伸有一卷绳器转动支承座543,该卷绳器转动支承座543与轴承524的轴承孔5241转动配合;前述的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上端由下向上穿过前述支承座牵引绳让位孔522,前述的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的上端在对应于开设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前后侧的翻转梯绳槽525的位置向上引至翻转绳轮腔523后套置在一对翻转绳轮53上。
在前述的一对卷绳器54远离前述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各配设有一升降牵引绳卡座541,在该升降牵引绳卡座541上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卡固槽5411,并且在升降牵引绳卡座541上还开设有一卡座锁定孔542,在对应于该卡座锁定孔542的位置配设有一卡座锁定螺钉5421,前述的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上端端部卡固在前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卡固槽5411内,前述的卡座锁定螺钉5421与前述翻转轴51锁定;在前述的一对卷绳器54的外壁上并且围绕一对卷绳器54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卡爪槽544,在前述升降牵引绳卡座541上围绕升降牵引绳卡座541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位置与卡爪槽544相对应的卡爪5412,该卡爪5412与卡爪槽544相配合。
继续见图1和图3,前述的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包括在对应于前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位置支承在前述上横框条槽腔底板1111上的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和一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与前述翻转轴51的右端相配合,并且由该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将前述翻转轴51的右端与前述手动操作机构4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与翻转轴51的左端相配合,并且由该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将前述翻转轴51的左端与前述电机72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由前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在前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横框条插接管112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走线槽113,用于将前述定位器71与电机72以及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线路敷设在前述走线槽113内,用于将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前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敷设在走线槽113内。
由图1所示,前述电机72的电机轴721通过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与前述翻转轴51的左端连接或解除连接。
仍见图1,前述的手动操作机构4包括内操控器41、外操控器42、翻转轴驱动装置43、帘片翻转牵引带44和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内操控器4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内,外操控器42在对应于前述内操控器41的位置通过外操控器滑动导条42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内玻璃2背对前述外玻璃3的一侧并且该外操控器42隔着内玻璃2与内操控器41磁性吸合在一起,前述外操控器滑动导条421与内玻璃2粘固,翻转轴驱动装置43在对应于前述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上横框条槽腔111的右端与前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上端的交界部位,由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将前述翻转轴51的右端与该翻转轴驱动装置43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在对应于内操控器4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高度方向的底部,帘片翻转牵引带44的一端与内操控器41的上部固定连接,帘片翻转牵引带44的中部依次套置于翻转轴驱动装置43以及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上,而帘片翻转牵引带44的另一端与内操控器41的下部固定连接。
由于前述的翻转轴驱动装置43以及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的具体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分别能见中国专利文献CN108678637A以及CN109488189A,因而申请人不再展开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翻转轴51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前述的电机72为正反转电机。优选地,在完成了前述部件设置于上横框条槽腔111内后,由护片(也可称“护板”或“护条”)将上横框条槽腔111的腔口遮护,对前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槽口即朝向内玻璃2的一侧同样由护片遮护。
请见图4,在前述走线槽113的底部并且循着走线槽113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走线槽槽口1131,用于将定位器71与电机72电气连接的前述线路、用于将定位器71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器73电气连接的前述电气线路、用于将前述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电气连接的切换机构电气线路经该走线槽槽口1131引入走线槽113再经前述线路让位孔133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在前述信号发射操作盒74的面板上设有手动与自动切换触摸按钮741、上行触摸箭头742和下行触摸箭头743。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信号接收控制盒73以及信号发射操作盒74采用由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永辉电子控制元件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Z-HⅡ发射接收装置。
由图1所示,前述的自主供电机构9包括一太阳能光伏发生装置91和一挂板92,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设置在挂板92上并且由挂板连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挂着在前述外玻璃3背对前述内玻璃2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该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由导线与前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
申请人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在手操作模式下,由使用者对前述信号发射操作盒74的面板上的手动与自动切换触摸按钮741触摸,使其转换为手动模式,此时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将电机72的电机轴721与翻转轴51的左端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而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将翻转轴驱动装置43与翻转轴51的右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在该手动操作模式下,当要使帘片64翻转一定角度时,那么按公知的操作方式由使用者拨动外操控器42,由外操控器42带动内操控器41,由内操控器41带动帘片翻转牵引带44,由帘片翻转牵引带44带动翻转轴驱动装置43,并由翻转轴驱动装置43带动翻转轴51转动所需的角度,由翻转轴51带动一对卷绳器54连同一体构成其上的一对翻转绳轮53相应转动一个角度,由一对翻转绳轮53带动一对帘片翻转梯绳翻转一个角度,从而帘片64翻转相应的角度。帘片64的翻转方向如向内或向外翻转(也称“下翻转或上翻转”)取决于外操控器42的上行或下行方向。当要使百叶帘向上升起或向下降落时,那么同样按前述方式对外操控器42进行操作,即按前述过程,由翻转轴51带动一对卷绳器54转动,由一对卷绳器54将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卷绕收绳或退绕放绳,实现百叶帘6的上升或下降。
当要采用自动模式(也可称电动模式)对帘片64翻转以及将百叶帘6升降时,那么由使用者对信号发射操作盒74的面板上的手动与自动切换触摸按钮741触摸,使其转换为自动模式,此时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的结构体系的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将翻转轴驱动装置43与翻转轴51的右端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而由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将电机72的电机轴721与翻转轴51的左端之间的连接关系建立。
当要使帘片64向上翻转一定角度时,则由使用者触及一会上行触摸箭头742,由定位器71使电机72转动,由电机轴721通过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带动翻转轴51相应转动一个角度,由翻转轴51带动一对卷绳器54连同一体构成其上的一对翻转绳轮53相应转动一个角度,由一对翻转绳轮53带动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翻转一个角度,从而使帘片64翻转相应的角度。反之,当按动下行触摸箭头743,由于电机72反转,则按前述相反过程而使帘片64翻转与前述相反方向的角度。
在上述自动模式下,当要使百叶帘6向上收起时,由操作者按住上行触摸箭头742,电机72正转,具体而言,由电机轴721通过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带动翻转轴51相应转动,再由翻转轴51带动一对卷绳器54相应转动,进而带动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以螺旋状态持续绕覆于卷绳器54上,直至使百叶帘6上升至所期望的程度时才将手指离开向上箭头,反之亦然。
如果在百叶帘6向上升起或向下降落至极限程度,但操作者的手指仍未离开上行触摸箭头742或下行触摸箭头743,那么由定位器71使电机72停止工作,即由定位器71切断电机72的工作电源。因为定位器71的功用是控制电机72正反转的转动圈数来达到精确控制百叶帘6上升至极限或下降至极限位置的,以起到对电机72控制并且保护电机72的作用。由前述说明可知,在自动模式下,驱使电机72工作的电源由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提供。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窗体1的幅面大,那么百叶帘6的宽度也相应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前述的帘片翻转梯绳61、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以及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一对翻转绳53和一对卷绳器54的数量适应性增加,例如增加至三个,因此本申请并不受到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包括一窗体(1);一内玻璃(2)和一外玻璃(3),内玻璃(2)对应于所述窗体(1)的前侧设置,而外玻璃对应于所述窗体(1)的后侧设置,并且内玻璃(2)与外玻璃(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百叶帘腔(10);一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该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设置在窗体(1)的上部;一百叶帘(6),该百叶帘(6)设置在所述的百叶帘腔(10)内并且该百叶帘(6)的上部在所述窗体(1)的上部的位置与所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连接;一手动操作机构(4),该手动操作机构(4)对应于所述窗体(1)的一侧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自动操作机构(7)、一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和一自主供电机构(9),自动操作机构(7)包括定位器(71)、一电机(72)、一信号接收控制盒(73)和一信号发射操作盒(74),定位器(71)由线路与电机(72)以及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该定位器(71)在窗体(1)的上部设置在所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上,电机(72)设置在窗体(1)的上部,该电机(72)以及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4)各通过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连接或解除连接,信号接收控制盒(73)在对应于电机(72)的位置粘固在内玻璃(2)背对外玻璃(3)的一侧或者固定在墙体上,信号发射操作盒(74)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无线连接并且该信号发射操作盒(74)粘固在内玻璃(2)背对外玻璃(3)的一侧的右下角或者设置在墙体上,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同样设置在窗体(1)的上部并且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相配合,该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还由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引出窗体(1)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自动供电机构(9)设置在所述外玻璃(3)背对内玻璃(2)的一侧的上部并且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1)包括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和右纵框条(14),上横框条(11)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上端连接,而上横框条(11)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上端连接,下横框条(12)的左端与左纵框条(13)的下端连接,而下横框条(12)的右端与右纵框条(14)的下端连接;所述内玻璃(2)朝向外玻璃(3)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时与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前侧面贴触,而外玻璃(3)朝向内玻璃(2)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同时与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的后侧面贴触;并且所述内玻璃(2)与所述外玻璃(3)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密封胶条嵌腔(15),在该密封胶条嵌腔(15)内嵌置有用于将内玻璃(2)与外玻璃(3)的相向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连同所述上横框条(11)、下横框条(12)、左纵框条(13)以及右纵框条(14)粘结固定的密封胶条;所述手动操作机构(4)对应于所述右纵框条(14)的位置设置;所述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所述自动操作机构(7)的定位器(71)、电机(72)以及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设置在所述上横框条(11)上;设置在所述百叶帘腔(10)内的所述百叶帘(6)的上部在所述上横框条(11)的位置与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连接;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所述自主供电机构(9)设置在所述外玻璃背对所述内玻璃(2)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所述内玻璃(2)的一侧构成有一自上横框条(11)的左端贯通至右端的一上横框条槽腔(111),并且在上横框条(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还构成有一与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上横框条槽腔顶壁构成一体结构的上横框条插接管(112);在所述左纵框条(13)朝向所述右纵框条(14)的一侧构成有一自左纵框条(13)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一左纵框条槽腔(131),并且在左纵框条(13)的高度方向的左侧还构成有一与左纵框条槽腔(131)的左纵框条槽腔底壁构成一体结构的左纵框条插接管(132);在所述右纵框条(14)朝向所述左纵框条(13)的一侧构成有一自右纵框条(14)的上端贯通至下端的右纵框条槽腔(141),并且在右纵框条(14)的高度方向的右侧还设置有一与右纵框条(14)插嵌连接的右纵框条插接管(142)以及在右纵框条(14)朝向内玻璃(2)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构成有一内操控器滑动槽(143);设置在构成于所述内玻璃(2)与所述外玻璃(3)之间的所述百叶帘腔(10)内的所述百叶帘(6)的左端探入所述的左纵框条槽腔(131)内,而百叶帘(6)的右端探入所述右纵框条槽腔(141)内;所述手动操作机构(4)对应于所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位置设置,所述的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所述自动操作机构(7)的定位器(71)、电机(72)以及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设置在所述的上横框条槽腔(111)内,并且定位器(71)由电气线路在穿过左纵框条(13)的上端后引至外界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所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由所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在穿过左纵框条(13)的上端后引至外界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所述自主供电机构(9)以挂着状态设置在所述外玻璃(3)背对所述内玻璃(2)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帘片翻转及百叶帘升降执行机构(5)包括一翻转轴(51)、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一对翻转绳轮(53)和一对卷绳器(54),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设置在所述上横框条(11)的上横框条槽腔(111)内并且与该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上横框条槽腔底板(1111)嵌固,一对卷绳器(54)分别套固在翻转轴(51)的两端并且该对卷绳器(54)朝向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分别转动地支承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上,翻转轴(51)的左端伸展到一对卷绳器(54)中的位于左方的一个卷绳器的左端,一对翻转绳轮(53)在对应于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位置分别直接构成于一对卷绳器(54)上;所述百叶帘(6)具有与所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对应的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和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的上端经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下部向上引至一对翻转绳轮(53),并且在一对翻转绳轮(53)上绕覆一至两圈,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下端与百叶帘(6)的底条(63)固定,而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上端在依次穿过开设在百叶帘(6)的帘片(64)上的帘片牵引绳孔(641)和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后引至一对卷绳器(54)并且继而以螺旋状态绕覆于一对卷绳器(54)后再分别与一对卷绳器(54)远离所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固定;所述自动操作机构(7)的定位器(71)设置在翻转轴(51)上,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与翻转轴(51)相配合,在对所述手动操作机构(4)进行手动操作模式下,由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将所述翻转轴(51)的左端与所述电机(72)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在对所述自动操作机构(7)进行自动操作模式下,由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将所述翻转轴(51)的右端与所述手动操作机构(4)之间的连接关系断开;在所述左纵框条(13)的上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位置开设有一线路让位孔(133),所述的定位器(71)由所述电气线路在穿过线路让位孔(133)后引至外界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所述述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由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在穿过所述线路让位孔(133)后引至外界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上横框条槽腔底板(11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位置开设有翻转轴支承座嵌腔(11111),该翻转轴支承座嵌腔(11111)的开口朝向所述内玻璃(2);在所述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下部各构成有一翻转轴支承座嵌槽(521),该翻转轴支承座嵌槽(521)与翻转轴支承座嵌腔(11111)的腔壁嵌配,并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下部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支承座牵引绳让位孔(522),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上部各构成有一翻转绳轮腔(523),所述的一对翻转绳轮(53)在对应于该翻转绳轮腔(523)的位置分别直接构成于一对卷绳器(54)上,并且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上各设置有一轴承(524),在所述一对卷绳器(54)朝向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各延伸有一卷绳器转动支承座(543),该卷绳器转动支承座(543)与轴承(524)的轴承孔(5241)转动配合;所述的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上端由下向上穿过所述支承座牵引绳让位孔(522),所述的一对帘片翻转梯绳(61)的上端在对应于开设在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前后侧的翻转梯绳槽(525)的位置向上引至翻转绳轮腔(523)后套置在一对翻转绳轮(53)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卷绳器(54)远离所述的一对翻转轴支承座(52)的一端各配设有一升降牵引绳卡座(541),在该升降牵引绳卡座(541)上开设有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卡固槽(5411),并且在升降牵引绳卡座(541)上还开设有一卡座锁定孔(542),在对应于该卡座锁定孔(542)的位置配设有一卡座锁定螺钉(5421),所述的一对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2)的上端端部卡固在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卡固槽(5411)内,所述的卡座锁定螺钉(5421)与所述翻转轴(51)锁定;在所述的一对卷绳器(54)的外壁上并且围绕一对卷绳器(54)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卡爪槽(544),在所述升降牵引绳卡座(541)上围绕升降牵引绳卡座(541)的圆周方向间隔构成有位置与卡爪槽(544)相对应的卡爪(5412),该卡爪(5412)与卡爪槽(544)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轴工作模式切换机构(8)包括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位置支承在所述上横框条槽腔底板(1111)上的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和一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与所述翻转轴(51)的右端相配合,并且由该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将所述翻转轴(51)的右端与所述手动操作机构(4)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与翻转轴(51)的左端相配合,并且由该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将所述翻转轴(51)的左端与所述电机(72)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由所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在所述上横框条槽腔(11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横框条插接管(112)的下方的位置构成有一走线槽(113),用于将所述定位器(71)与电机(72)以及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线路敷设在所述走线槽(113)内,用于将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以及自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2)与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的所述切换机构电气线路同样敷设在走线槽(1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4)包括内操控器(41)、外操控器(42)、翻转轴驱动装置(43)、帘片翻转牵引带(44)和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内操控器(4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内,外操控器(42)在对应于所述内操控器(41)的位置通过外操控器滑动导条(421)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内玻璃(2)背对所述外玻璃(3)的一侧并且该外操控器(42)隔着内玻璃(2)与内操控器(41)磁性吸合在一起,翻转轴驱动装置(43)在对应于所述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上横框条槽腔(111)的右端与所述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上端的交界部位,由手动模式电磁离合器(81)将所述翻转轴(51)的右端与该翻转轴驱动装置(43)之间建立或解除连接关系,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在对应于内操控器(41)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内操控器滑动槽(143)的高度方向的底部,帘片翻转牵引带(44)的一端与内操控器(41)的上部固定连接,帘片翻转牵引带(44)的中部依次套置于翻转轴驱动装置(43)以及帘片翻转牵引带涨紧装置(45)上,而帘片翻转牵引带(44)的另一端与内操控器(41)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翻转轴(51)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走线槽(113)的底部并且循着走线槽(113)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走线槽槽口(1131);所述的电机(72)为正反转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主供电机构(9)包括一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和一挂板(92),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设置在挂板(92)上并且由挂板连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挂着在所述外玻璃(3)背对所述内玻璃(2)的一侧的左上角的位置,该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91)由导线与所述信号接收控制盒(73)电气连接。
CN202020819747.0U 2020-05-15 2020-05-15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54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9747.0U CN212454191U (zh) 2020-05-15 2020-05-15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19747.0U CN212454191U (zh) 2020-05-15 2020-05-15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54191U true CN212454191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81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19747.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454191U (zh) 2020-05-15 2020-05-15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54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5933A (zh) * 2020-05-15 2020-07-10 江苏中诚百叶窗制造有限公司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5933A (zh) * 2020-05-15 2020-07-10 江苏中诚百叶窗制造有限公司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1395933B (zh) * 2020-05-15 2023-12-19 江苏可瑞爱特建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7913B1 (ko) 커튼박스 일체형 창호구조
CN212454191U (zh)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454193U (zh) 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1520058A (zh) 一种使用太阳能自供电无线控制与手动控制的中空百叶窗
CN112832656B (zh) 一种弹簧软卷帘及节能窗
CN111535729A (zh) 一种使用太阳能自供电的无线控制中空百叶窗
CN111395932A (zh) 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US20110042017A1 (en) Electrical control mechanism for built-in sunshade products for hollow glass
CN213869637U (zh) 一种手动磁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1395933A (zh) 自主供电手自一体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2454192U (zh) 自主供电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06193975B (zh) 一种卷帘
CN214196106U (zh) 自供电电动磁驱动的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111927290A (zh) 一种电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中空百叶窗
CN212428540U (zh) 电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3869638U (zh) 一种磁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1969147U (zh) 一种汽车玻璃遮阳装置
CN214997324U (zh) 改进型磁力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3359936U (zh) 一种电动控制与手动控制的中空百叶窗
CN213359935U (zh) 一种使用太阳能自供电无线控制与手动控制的中空百叶窗
CN112081515A (zh) 自主供电磁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3359937U (zh) 一种使用太阳能自供电的无线控制中空百叶窗
CN213540201U (zh) 一种电动控制中空百叶窗
CN112081517A (zh) 遥控式磁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CN213683872U (zh) 充电式磁力驱动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5002 No.1 Huangchong Road, Y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keruiaite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002 No.1 Huangchong Road, Y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ongcheng shutter Manufacturing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