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9324U -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9324U
CN220129324U CN202223040616.0U CN202223040616U CN220129324U CN 220129324 U CN220129324 U CN 220129324U CN 202223040616 U CN202223040616 U CN 202223040616U CN 220129324 U CN220129324 U CN 220129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silica gel
positioning
hand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06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跃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0406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9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9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9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解决了硅胶模具所存在的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合模线位置明显且粘连溢胶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提供了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其包括具有下模主体和凸设于下模主体上的一对定位柱的下模以及具有上模主体和凹设于下模主体中的一对定位槽的上模,在一对定位柱之间形成有一溢胶区,在下模主体上凹陷地形成一与溢胶区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硅胶的储胶区;上模,定位槽与定位柱对应插接配合,上模主体上还设有一用于压接于储胶区以实现压膜的压模柱。本实用新型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具有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合模线隐秘、溢胶易处理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胶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规的手办的衣料所采用的制作材料一般为布料、塑胶、硅胶等,采用硅胶材料制作手办的衣料,具有手感细腻、无毒亲肤、细节丰富等优良特性而深受手办爱好者钟爱。
硅胶材料的手办衣料需要使用硅胶模具制作,但是,现有硅胶模具的体积大且无分区划分,因而存在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合模线位置明显且粘连溢胶难以处理的缺点,并且,手办衣料表面容易出现气泡。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合模线隐秘、溢胶易处理的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硅胶模具所存在的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合模线位置明显且粘连溢胶难以处理的不足,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其包括:下模,其包括下模主体和凸设于下模主体上的一对定位柱,在一对定位柱之间形成有一溢胶区,在下模主体上凹陷地形成一与溢胶区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硅胶的储胶区;上模,其包括上模主体和凹设于下模主体中的一对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柱对应插接配合,上模主体上还设有一用于压接于储胶区以实现压膜的压模柱。
进一步的,压模柱包括圆柱体和设于圆柱体的自由端的凸弧部,在定位槽与定位柱相插接时,凸弧部的凸弧面的最顶点经过圆柱体的中心轴线,凸弧面与储胶区中的硅胶相交处形成合模线,下模主体还设有面向储胶区并与凸弧面间隔匹配的凹弧面。
进一步的,经过凸弧面各点的切线与水平面的锐角交角均设为0°-45°。
进一步的,下模主体还包括一下端与凹弧面相连且倾斜的环壁,环壁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锐角夹角设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为30°-45°,第二夹角为60°-75°。
进一步的,在下模和上模压合时,压模柱与环壁之间具有压合缝隙,且压合缝隙≤0.01mm。
进一步的,定位柱设为沿直线延伸的楔形凸起,定位槽对应地设为沿直线延伸的楔形凹槽,且各对定位柱和定位槽分别相对于储胶区和压模柱的各自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下模主体和上模主体均设为矩形体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各对定位柱和定位槽均相对于下模主体和上模主体的各自一对矩形边平行延伸。
进一步的,楔形凸起向着接近上模的方向渐缩地延伸,楔形凸起的外壁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设为第三夹角,第三夹角为70°-80°。
进一步的,下模在储胶区被填充满硅胶的状态下被放入真空机中并被抽真空。
进一步的,下模主体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边缘的溢胶面,一对定位柱对处于溢胶区内的硅胶进行限位和引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通过在下模设有相连通的溢胶区和储胶区,从而能使合模线隐秘,且容易处理溢胶,并且,设置插接配合结构的下模和上模,是的整体结构紧凑,从而对于手办硅胶衣料的制作,能够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在一个视角下的处于非压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处于非压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处于压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11-下模主体;12-定位柱;13-溢胶区;14-储胶区;15-凹弧面;16-环壁;17-合模线;18-溢胶面;
2-上模;21-上模主体;22-定位槽;23-压模柱;24-圆柱体;25-凸弧部;
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γ-第三夹角;
3-手办硅胶衣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位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图1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3的手工模具,其包括下模1和上模2,其中,下模1包括下模主体11和凸设于下模主体11上的一对定位柱12,该定位柱12是作为压模时用来定位上下模相对位置的凸起结构。在一对定位柱12之间形成有一溢胶区13,该溢胶区13是压模时多余硅胶溢出的区域。在下模主体11上凹陷地形成一与溢胶区13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硅胶的储胶区14。上模2包括上模主体21和凹设于下模主体11中的一对定位槽22,定位槽22与定位柱12对应插接配合,上模主体21上还设有一用于压接于储胶区14以实现压膜的压模柱23。由于本实用新型手工模具的下模1设有相连通的溢胶区13和储胶区14,从而能使合模线17隐秘和容易处理溢胶,并且,设置插接配合结构的下模1和上模2的整体结构紧凑,从而能够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
请结合参考图2,具体地,压模柱23包括圆柱体24和设于圆柱体24的自由端的凸弧部25,在定位槽22与定位柱12相插接时,凸弧部25的凸弧面的最顶点经过圆柱体24的中心轴线,该凸弧面是用来压合衣料贴近手办皮肤方向的压合面。凸弧面与储胶区14中的硅胶相交处形成合模线17,该合模线17是上模2和下模1压合的交界线,也是硅胶衣料与溢胶的切割线,在硅胶衣料制作完成后,合模线17消隐而成为隐秘,不会被人观察到。下模主体11还设有面向储胶区14并与凸弧面间隔匹配的凹弧面15。可知的是,在凸弧面与凹弧面15之间间隔空间形成了用来压合衣料的外露展示部分的成型区外展面,由于凹弧面15由最底的中心点到边缘逐步增高,有利于排出空气,避免了硅胶衣料表面出现气泡。合模线17位于压模柱23的成型区贴肤面的自由前端,具有更好的隐藏效果和更佳的排出空气功能。
进一步优选地,经过凸弧面各点的切线与水平面的锐角交角均设为0°-45°,这样有利于对于硅胶精准地压合成型并直接地将硅胶衣料与溢胶切断。
请结合参考图4,优选地,下模主体11还包括一下端与凹弧面15相连且倾斜的环壁16,环壁16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锐角夹角设为第一夹角α和第二夹角β,第一夹角α为30°-45°,第二夹角β为60°-75°。通过将第一夹角α设为30°-45°,从而有利于直接将硅胶衣料与溢胶切断,提升硅胶衣料的美观度。储胶区14作为压模前储存硅胶的空间,通过将第二夹角β设为60°-75°,有利于确保该空间是硅胶衣料体积的3-5倍,这样的话,由于抽真空时硅胶会膨胀3倍体积,因而确保抽完真空收缩后胶料充足。
进一步较优地,在下模1和上模2压合时,压模柱23与环壁16之间具有压合缝隙,且压合缝隙≤0.01mm。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能够直接将硅胶衣料与溢胶切断。
优选地,定位柱12设为沿直线延伸的楔形凸起,定位槽22对应地设为沿直线延伸的楔形凹槽,且各对定位柱12和定位槽22分别相对于储胶区14和压模柱23的各自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利用设置两对对称的楔形凸起和楔形凹槽,能够确保压膜时,下模1和上模2可靠、磨损小且准确地对齐,确保制成的硅胶衣料的精准性。
进一步优选地,下模主体11和上模主体21均设为矩形体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各对定位柱12和定位槽22均相对于下模主体11和上模主体21的各自一对矩形边平行延伸。这样有利于使得减小整体体积且结构紧凑,提高压膜的稳定性。
请结合参考图4,再进一步优选地,楔形凸起向着接近上模2的方向渐缩地延伸,楔形凸起的外壁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设为第三夹角γ,第三夹角γ为70°-80°。通过将第三夹角γ设为70°-80°,方便拔模将下模1与上模2相掰开。
优选地,下模1在储胶区14被填充满硅胶的状态下被放入真空机中并被抽真空。相比于现有模具是在把硅胶抽完真空后再倒入模具,该过程中容易造成进入空气,而本实用新型手工模具的下模1可被带有硅胶地放入真空机并被抽真空,从而将已位于模具中的硅胶排出气泡,进一步避免了硅胶衣料表面出现气泡。
请结合参考图1,优选地,下模主体11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边缘的溢胶面18,一对定位柱12对处于溢胶区13内的硅胶进行限位和引导。如此的话,由于溢胶面18以及溢胶区13直通下模主体11的边缘,即使胶料过多,都能全部溢出,不影响硅胶衣料的成型厚度。
以下对以上所描述的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3的手工模具的工作流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将硅胶倒满下模1的储胶区14,将下模1放入真空机中抽离硅胶内部气泡;其次,将上模2压合下模1,确保定位槽22和定位柱12完全贴合,多余的硅胶从储胶区14溢出到溢胶区13。接着,等待30分钟以上,待硅胶常温固化。然后,将固化后的溢胶分离取出,拔模、掰开上下模;最后,提升分离上模2,取出成型的硅胶衣料,从而完成了手工模具的工作流程。
通过上述手工模具制成的多份成型的手办硅胶衣料3,便可组合拼粘成手办硅胶衣服。因而,获得的手办硅胶衣服具有表面合模线17隐秘和气泡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其包括下模主体和凸设于所述下模主体上的一对定位柱,在一对定位柱之间形成有一溢胶区,在所述下模主体上凹陷地形成一与所述溢胶区相连通且用于容纳硅胶的储胶区;
上模,其包括上模主体和凹设于所述下模主体中的一对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对应插接配合,所述上模主体上还设有一用于压接于所述储胶区以实现压膜的压模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柱包括圆柱体和设于所述圆柱体的自由端的凸弧部,在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相插接时,所述凸弧部的凸弧面的最顶点经过所述圆柱体的中心轴线,所述凸弧面与所述储胶区中的硅胶相交处形成合模线,所述下模主体还设有面向所述储胶区并与所述凸弧面间隔匹配的凹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凸弧面各点的切线与水平面的锐角交角均设为0°-4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体还包括一下端与所述凹弧面相连且倾斜的环壁,所述环壁分别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锐角夹角设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30°-45°,所述第二夹角为60°-7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和所述上模压合时,所述压模柱与环壁之间具有压合缝隙,且压合缝隙≤0.0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设为沿直线延伸的楔形凸起,所述定位槽对应地设为沿直线延伸的楔形凹槽,且各对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分别相对于所述储胶区和所述压模柱的各自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体和所述上模主体均设为矩形体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合,各对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均相对于所述下模主体和所述上模主体的各自一对矩形边平行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凸起向着接近所述上模的方向渐缩地延伸,所述楔形凸起的外壁与水平面的锐角夹角设为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70°-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在储胶区被填充满硅胶的状态下被放入真空机中并被抽真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体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边缘的溢胶面,一对所述定位柱对处于所述溢胶区内的硅胶进行限位和引导。
CN202223040616.0U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Active CN220129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616.0U CN220129324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0616.0U CN220129324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9324U true CN220129324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0616.0U Active CN220129324U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93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42433U (zh) 超薄型软硬结合手机保护套
CN220129324U (zh) 一种用于制作手办硅胶衣料的手工模具
CN105172058A (zh) 一种五金件注塑模具
CN105365163A (zh) 一种喇叭振动膜注塑模具
JPS589264A (ja) 磁気テ−プカセツトの製造方法
CN106696174B (zh) 一种玻璃镜片的模内定位注塑模具及定位注塑方法
CN203492889U (zh) 一体注塑鞋中底
CN211410888U (zh) 潜水镜罩
CN110559620B (zh) 潜水镜罩及其制造方法
CN209384028U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及其模具
CN205185214U (zh) 一种喇叭振动膜注塑模具
CN211363118U (zh) 一种自由组合活动模的浴缸模具
CN208305590U (zh) 塑料鼻腔管二次成型加工模具
CN210026133U (zh) 一种手机套生产模具
CN209350772U (zh) O型圈成型模具
CN220946436U (zh) 液态硅胶眼罩模具
JP2013028078A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208478201U (zh) 具有文字或图形的表面的双层塑料及塑料键帽结构
KR200250562Y1 (ko) 포장 케이스 겸용 투명비누 성형틀
CN210501191U (zh) 一款抽真空灌注液态胶生产鞋底的模具
CN206063673U (zh) 一种钻石泳镜
CN216635214U (zh) 一种毛边改善型模具
CN216963554U (zh) 一种塑料组合刀身的结构
CN108908820A (zh) 一种树脂类光学镜片的制造方法
CN213845097U (zh) 一种防水式记录仪的分体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