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4899U - 支架装载鞘管 - Google Patents

支架装载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4899U
CN220124899U CN202321378926.5U CN202321378926U CN220124899U CN 220124899 U CN220124899 U CN 220124899U CN 202321378926 U CN202321378926 U CN 202321378926U CN 220124899 U CN220124899 U CN 220124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leading
stent loading
layer pipe
intro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789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嘉铭
崔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 K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 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 K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 K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789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4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4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4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架装载鞘管包括:导入鞘主体与导入鞘头端,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向外周方向延伸有加粗段,导入鞘主体为双层管体结构,包括外层管与内层管,外层管为硬质材料制成,内层管为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导入鞘头端为具有预设锥度的椎管状结构,导入鞘头端与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固定连接,且连通。通过在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设置加粗段,易于匹配各种规格的旋转止血阀进行稳定固定,减少因支架阻力大,带来导入鞘主体回退风险,以确保支架稳定有导入鞘主体进入微导管,不仅如此,导入鞘主体采用双层结构设计,通过增加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内层管,在支架向远端推送过程中,推送阻力更小,推送更加顺滑。

Description

支架装载鞘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装载鞘管。
背景技术
治疗脑部血管出血疾病一般会选择使用密网支架重建血流导向或辅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通常的手术策略是先建立通路,然后将支架导入至微导管通路,通过通路将支架或弹簧圈等器械输送到病变部位,推出支架或弹簧圈,封堵病变血管动脉瘤,完成手术。其中辅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对于支架输送的要求较高,支架要有良好的输送与到位性,需要压缩入较小直径的鞘管后从体外推送并精准释放于病变部位,便于术者进行下一步的弹簧圈栓塞治疗。因此,辅助支架的输送系统在对支架输送阻力,释放灵活性,释放准确度上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支架系统转移至支架输送微导管前,支架压缩装载于支架导入鞘主体中,在转移至支架输送微导管的过程中,装载支架的导入鞘主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头端尺寸、输送阻力、与微导管连接稳固度及连接后的内管腔通畅程度影响着支架的输送稳定性与平顺性,高稳定性、无卡顿的支架的输送过程可提升术者操作体验,减小器械失效概率,缩短全手术时长,对于病人的术后恢复也起到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支架的输送导丝与支架一同装载于导入鞘主体中,支架导入鞘主体与微导管连接件对接后,锁紧三通阀以保持导入鞘主体与微导管的相对固定,然后依靠输送导丝向前的推送力将支架向前推入微导管,经过迂曲血管后到达病变部位并推出微导管,由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架在人体体温作用下自行膨胀或依靠其本身的弹性打开并恢复形状后贴合于血管壁上,但在支架推送过程中,支架需从装载鞘管过渡至微导管中,支架的自膨性能使得支架由中心向外施加压力,支架在由自身导入鞘主体进入微导管的过程可能面临因过渡不平滑、有间隙、导入鞘主体未锁紧导致的支架脱载、卡顿等风险,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支架无法使用等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支架装载鞘管,包括导入鞘主体与导入鞘头端;所述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向外周方向延伸有加粗段,所述导入鞘主体为双层管体结构,包括外层管与内层管;所述外层管为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为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所述导入鞘头端为具有尖角的尖头状结构,所述导入鞘头端与所述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固定连接,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入鞘主体与所述加粗段一体成型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层管为PTFE材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粗段在所述导入鞘主体轴向的长度,与所述导入鞘主体及所述导入鞘头端在所述导入鞘主体轴向总长度的比例为1/5-5/8。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粗段的两端具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为沿所述导入鞘主体的轴心至外周方向逐渐向中部倾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尖角的范围为2°-1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入鞘头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导入鞘头端的周向均匀布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入鞘主体与所述导入鞘头端插接固定;
其中,所述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向内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入鞘头端的近端插入至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插接槽的内壁未设置有所述内层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入鞘主体采用尼龙或者POM材质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入鞘主体为可视材料,且所述内层管的内径与所述导入鞘头端的内径保持一致。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设置加粗段,易于匹配各种规格的旋转止血阀进行稳定固定,减少因支架阻力大,带来导入鞘主体回退风险,以确保支架稳定有导入鞘主体进入微导管,不仅如此,导入鞘主体采用双层结构设计,通过增加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内层管,在支架向远端推送过程中,推送阻力更小,推送更加顺滑。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架装载鞘管的剖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与支架装载鞘管相匹配的微导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架装载鞘管的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架装载鞘管远端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申请的主旨。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架装载鞘管的剖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与支架装载鞘管相匹配的微导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架装载鞘管的剖视图;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支架装载鞘管远端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4所示,该支架装载鞘管包括:导入鞘主体与导入鞘头端3,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向外周方向延伸有加粗段3,导入鞘主体为双层管体结构,包括外层管2与内层管5,外层管2为硬质材料制成,内层管5为低摩擦系数制成,导入鞘头端3为具有预设角度θ的尖头状结构,导入鞘头端3与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固定连接,且连通。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在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设置加粗段3,易于匹配各种规格的旋转止血阀进行稳定固定,减少因支架阻力大,带来导入鞘主体回退风险,以确保支架稳定有导入鞘主体进入微导管,不仅如此,导入鞘主体采用双层结构设计,通过增加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内层管5,在支架向远端推送过程中,推送阻力更小,推送更加顺滑。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远端为靠近病体的一端,近端则为邻近术者操作的一端,且呈尖头状的导入鞘头端3,其头端所指与前文中所述的远端为相同方向。
此外,关于本申请中所描述的摩擦系数为金属与塑料的动摩擦系数,而低摩擦系数在本申请中具体小于等于0.05,其余不做更加具体的限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入鞘主体与加粗段3一体成型制成。
优选的,导入鞘主体与加粗段3均为高硬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且导入鞘主体与加粗段3一体成型制成。
在此实施例中,一体成型制成的导入鞘主体与加粗段3,在生产加工中,一体成型制成的导入鞘主体与加粗段3能够减少繁琐的装配步骤,并且使得部件整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层管5为PTFE材质。
在此实施例中,PTFE材质制成的内层管5,能够较为良好的减少摩擦力,作为自润滑材料具有极优的化学稳定性,其设计内径尺寸与微导管内径及导入鞘头端1保持一致,在器械输送时摩擦系数稳定,输送手感优异,减小了因摩擦导致的器械错位、卡顿问题,提升器械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粗段3在导入鞘主体轴向的长度,与导入鞘主体及导入鞘头端3在导入鞘主体轴向总长度的比例为1/5-5/8。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加粗段3的两端具有倾斜结构,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为沿导入鞘主体的轴心至外周方向逐渐向中部倾斜。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预设角度θ的范围为2°-10°。
在此实施例中,导入鞘头端1采用尖头、硬材质或金属设计,在与微导管对接时,可增大对接容错率,形成连续无缝无台阶的输送通道,对器械进行输送时,可显著减小其输送阻力,减少器械前进阻碍因素,进而降低器械卡顿与脱载风险,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入鞘头端3的侧壁上开设有灌注孔4,灌注孔4的数量为多个,在导入鞘头端3的周向均匀布设。其尖端内有无PTFE内层段,其长度L1至少1mm,至多50mm,以减少因器械刮擦造成的内层剥脱或头端变形风险;导入鞘头端1上的灌注孔4为持续灌注设计,可有多个开孔,在导入鞘头端1与微导管座连接后,因导入鞘头端1与微导管座连接,空隙较小,由旋转止血阀侧臂加压输入的生理盐水可由开孔4进入导入鞘,以持续浸润鞘内器械,减少空气经介入通路进入人体的可能性,提升手术质量与安全性;导入鞘头端1与导入鞘主体一体并采用高硬度高分子材料,防止在导入鞘与微导管对接时,因用力过大导致导入鞘头端1变形而引起的输送管路通道变形,从而防止器械输送卡顿或脱载。
在此实施例中,导入鞘头端1增加灌注孔4的设计,在器械导入过程当中也可利用持续灌注装置对器械进行实时浸润,降低器械输送摩擦力,并规避因空气进入人体造成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入鞘主体与导入鞘头端3插接固定,其中,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向内开设有插接槽6,导入鞘头端3的近端插入至插接槽6内,且插接槽6的内壁未设置有内层管5。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入鞘主体采用尼龙或者POM材质制成。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导入鞘主体为可视材料。
在此实施例中,导入鞘主体2采用双层结构,且内层管5与外层管2均为透明材质,利于术者直接观察导入鞘内器械位置及状态。相较于传统单层导入鞘,本发明的导入鞘采用全透明双层设计,直接减小了器械在输送过程当中的摩擦阻力,利于术者直接观察导入鞘内器械状态,便于手术顺利进行,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导入鞘加粗段3与导入鞘主体一并采用透明高硬度材料,其设计的加粗直径及加粗段3长度,在导入鞘与微导管对接后,使其可被各种旋转止血阀轻松固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图1为导入鞘的部分剖视图,将其长度标定为L1~L4,其总长L1+L2+L3+L4至少100mm,至多800mm;导入鞘主体采用双层透明设计,利于术者直接观察导入鞘内器械位置及状态,内层为PTFE层5,是一种良好的减摩,自润滑材料并具有极优的化学稳定性,其设计内径尺寸与微导管内径及导入鞘头端保持一致,在器械输送时摩擦系数稳定,输送手感优异,减小了因摩擦导致的器械错位、卡顿问题,提升器械可靠性;导入鞘加粗段3与导入鞘主体一体并采用高硬度尼龙或POM(聚甲醛)材料,其长度L3至少20mm,至多500mm,加粗段3距离导入鞘头端L1+L2至少20mm,至多90mm,加粗段3两端具有倾斜结构,以减少其进入旋转止血阀时的卡顿,加粗段3设计的加粗直径及加粗段3长度,在导入鞘主体通过三通止血阀10与微导管9对接后,可兼容短款止血阀(图2a.)及长款止血阀(图2b.)的紧固胶圈8,以增加对手术及器械的适应能力,增加导入鞘与紧固胶圈8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以更加稳定的锁紧。
图3为本发明一个衍生实施方式的导入鞘的部分剖视图,其导入鞘头端3由金属制成,使导入鞘与微导管连接时,有更佳的形状保持能力,并且相对于高分子材料,有更佳的制造尺寸控制,在不影响更能与微导管内腔形成更好的无缝、无台阶通路,减少器械输送卡顿,提升器械输送稳定性。导入鞘头端3与导入鞘主体2采用包覆式连接设计,连接更牢固稳定,金属头端尾端连接处采用微斜坡内径设计7(如图4所示),顺应器械运送方向,减少器械向前进入导入鞘头端3时造成的卡顿或弯曲,提升手术体验与器械输送稳定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鞘主体与导入鞘头端;
所述导入鞘主体靠近远端的外壁向外周方向延伸有加粗段,所述导入鞘主体为双层管体结构,包括外层管与内层管;
所述外层管为硬质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为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
所述导入鞘头端为具有预设尖角的尖头状结构,所述导入鞘头端与所述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固定连接,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主体与所述加粗段一体成型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管为PTFE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段在所述导入鞘主体轴向的长度,与所述导入鞘主体及所述导入鞘头端在所述导入鞘主体轴向总长度的比例为1/5-5/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段的两端具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的倾斜方向为沿所述导入鞘主体的轴心至外周方向逐渐向中部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尖角的范围为2°-1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头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的数量为多个,在所述导入鞘头端的周向均匀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主体与所述导入鞘头端插接固定;
其中,所述导入鞘主体的远端向内开设有插接槽,所述导入鞘头端的近端插入至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插接槽的内壁未设置有所述内层管。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主体采用尼龙或者POM材质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装载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鞘主体为可视材料,且所述内层管的内径与所述导入鞘头端的内径保持一致。
CN202321378926.5U 2023-06-01 2023-06-01 支架装载鞘管 Active CN220124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8926.5U CN220124899U (zh) 2023-06-01 2023-06-01 支架装载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78926.5U CN220124899U (zh) 2023-06-01 2023-06-01 支架装载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4899U true CN220124899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6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78926.5U Active CN220124899U (zh) 2023-06-01 2023-06-01 支架装载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4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32013A1 (en) Two-Piece Rapidly Insertable Central Catheters, Introducers Therefor, and Methods Thereof
USRE46116E1 (en) Coaxial guide catheter for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procedures
CN111135433B (zh) 一种球囊导管
JP2002219180A (ja) フラッシュ可能なガイドチューブを備えた抹消から挿入されるカテーテル
CN111110993A (zh) 一种新型的球囊扩张导管
CN113069193A (zh) 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JPH0385179A (ja) 医療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CN111110310A (zh) 一种新型的球囊导引导管
CN110575606A (zh) 一种药物洗脱球囊扩张导管及使用方法
CN220124899U (zh) 支架装载鞘管
CN211461709U (zh) 一种防卡导丝的导管
CN107875500A (zh) 球囊导管
CN206534979U (zh) 球囊导管
WO2022030046A1 (ja) 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カテーテルの係合方法
CN211460348U (zh) 血管封堵装置
JP2006015058A (ja) マルチルーメンカテーテル
CN209696032U (zh) 一种不易折断的猪尾巴引流导管
CN108261216A (zh) 左心耳封堵器的输送系统
CN217744701U (zh) 用于血流导向支架的装载管
CN214907851U (zh)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CN219878201U (zh) 输送系统
JP2738938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CN220193790U (zh) 一种微导管及微导管装置
CN220309560U (zh) 一种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微导管结构
CN217409544U (zh) 可选择性扩张直径的球囊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