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7851U -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7851U
CN214907851U CN202120897655.9U CN202120897655U CN214907851U CN 214907851 U CN214907851 U CN 214907851U CN 202120897655 U CN202120897655 U CN 202120897655U CN 214907851 U CN214907851 U CN 214907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ccess
catheter
outer sleeve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76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志刚
张晓彪
曹屹岭
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8976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7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7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7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中间通路导管和导引导丝;所述外套管设有第一弯曲区段、第一直线区段、第二弯曲区段、第二直线区段、第三弯曲区段、外套管线形区段和外套管接头;所述第二弯曲区段向远端方向弯曲,第二弯曲区段远端区段的弯曲曲度大于近端区段的弯曲曲度;所述第二直线区段相较于第一直线区段的长度更长且倾斜度更大;所述中间通路导管设有头端区段、颈部区段、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和中间通路导管接头;所述外套管的硬度大于中间通路导管。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经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超选便利性和成功率,避免血管损伤,适用于左右桡动脉任一途径入路,既能用于脑血管造影又能用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Description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相比于股动脉入路具有显著优势。从患者角度而言,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或治疗手术,具有不暴露患者隐私,穿刺点并发症少、无需长时间卧床、术后恢复快、从而住院时间及费用更少等优点。从术者的角度而言,在并发症的处理频率、并发症的复杂程度以及护理量方面都明显减少。但由于经桡动脉入路到达脑供血动脉的路径较为迂曲,尤其是在主动脉弓上需要从朝向足侧反向到朝向头侧,选择性插管过程更为繁琐,导管操控及获得满意的支撑更为困难,对主动脉弓上二级血管选择性插管成功率更低,对大部分介入医生而言,受到的X线照射量也明显更大。
本发明人在2012年申报的专利CN202427021U,公开了一种全脑血管造影用外套管及全脑血管造影管。所述全脑血管造影用外套管依次设有第一弯、第二弯和直线形的尾端,所述第一弯的长度为4.5-7cm,大于主动脉弓的平均血管直径,弯角的角度为85-95度;所述第二弯的长度和弧度与锁骨下动脉一致;所述全脑血管造影用外套管外径为1.67mm,内径为1.6mm。所述全脑血管造影管包括如上所述的全脑血管造影用外套管,还包含一个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为一个单弯造影管,弯度为130-140度。该专利的外套管的形状设计是为了便于提供主动脉弓上支撑力,解决经桡动脉造影脑供血动脉自主动脉弓向上反向走行,弓上无法提供支撑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该形状的外套管不能很好地提供主动脉弓上支撑力,也较难选择进入头臂干、颈总动脉和椎动脉,成功率不高。
另外,2015年公开的专利文献CN204619123U提供了一种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用于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手术中对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进行超选择插管。所述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头端、导管远段、反折部、导管体部、尾端接头五部分。导管头端为渐细结构,成角向内侧弯曲且较短,弯曲角度为150°角;导管远段为平直段,长度约为5-10厘米;反折部为弧形直径较小的360°反弧形,该段管壁内镶嵌微钢丝;导管体部远段设置约120°的弧形弯曲;尾端接头与通用三通接头适配;导管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最外层为超滑涂层处理。该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是依据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的解剖学特点进行设计,手术顺序为:先经右锁骨下动脉使所述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超选择进入右椎动脉完成造影,再使用导丝将导管推送至主动脉弓内,拔除导丝后反折部恢复原始形状,此时成袢位于升主动脉内,导管头端位于主动脉弓内,推送导管进入左锁骨下动脉,再将导管头端送入左椎动脉,完成造影后,后撤导管,使导管头端弹跳进入左颈总动脉内,完成造影后再使导管头端弹入头臂干内,此时再回拉导管,完成右颈总动脉造影,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造影观察脑血管情况,手术完毕后,送入导丝后并推送导管后反折部自然伸直,导管及导丝从右桡动脉共同移出体外,完成手术。然而该导管仅适用于经右桡动脉的脑血管造影,而且难以实现主动脉弓以上二级分支血管的选择性造影。
再者,2015年公开的专利文献CN105031801A提供了一种血管造影用指引导管、导管组件和血管造影方法,导管组件包括指引导管和造影导管,指引导管包括前端设置有引导端头的管形本体,管形本体上于引导端头的后侧设置有与管形本体的内孔连通的侧方开口,导管组件还包括用于带着所述造影导管伸入所述管形本体的内孔中并使所述造影导管前端由所述侧方开口穿出的导丝。使用时,先将指引导管伸入到主动脉弓内,使侧方开口与对应分支血管相对应,造影导管在导丝的配合下被同轴引入到指引导管内,然后通过旋转导丝来使造影导管由指引导管的侧方开口伸出至右侧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弓内,撤出导丝,手推造影确定分支血管的位置,造影导管与导丝配合,将造影导管选择性的插入分支血管内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但实际上要将造影导管从指引导管侧壁的开口伸出,基本要求造影导管头端发生90度弯曲,而且侧孔的孔径大小有限,操作难度较大,且由于造影导管从指引导管侧壁的开口伸出后,造影导管与指引导管基本呈90度夹角,此时即使有导丝导引,但将造影导管进一步向颈总动脉推送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基本无法完成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的超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导管的报道,但是均具有一定的缺陷。目前缺少在血管超选便利性、成功率以及避免血管损伤方面表现优异,且适用于左右桡动脉任一途径入路,既能用于脑血管造影又能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导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血管超选便利性、成功率以及避免血管损伤方面表现优异,且适用于左右桡动脉任一途径入路,既能用于脑血管造影又能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中间通路导管和导引导丝;所述外套管由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弯曲区段、第一直线区段、第二弯曲区段、第二直线区段、第三弯曲区段、外套管线形区段和外套管接头;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弯曲区段为圆弧形,弧长20-40mm,所对的圆心角θ1为60-88度之间;所述第二弯曲区段为曲线状,向远端方向弯曲,第二弯曲区段的远端区段的弯曲曲度大于近端区段的弯曲曲度;所述第二直线区段相较于第一直线区段的长度更长且倾斜度更大;所述中间通路导管由远端至近端依次为头端区段、颈部区段、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和中间通路导管接头;所述外套管的硬度大于所述中间通路导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例,所述第一直线区段为直线形,长度为30-50mm,与第一弯曲区段的近端端点处半径的夹角θ2为102-11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第二弯曲区段的长度为50-8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第二直线区段为直线形,长度为40-55mm,与第二弯曲区段两个端点的连线的夹角θ3为65-7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第三弯曲区段为圆弧形,弧长30-40mm,所对的圆心角θ4为25-3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第二直线区段与第三弯曲区段远端端点处半径的夹角θ5为85-9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中间通路导管头端区段和颈部区段被预塑成以下形状:所述头端区段为直线形,长度为5-8mm;所述颈部区段为圆弧形,弧长7-7.5mm,所对的圆心角θ6为50-55度;所述头端区段与颈部区段远端端点处的半径的夹角θ7为90-10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中间通路导管头端区段其远端部分为比其主体更软的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中间通路导管的中间通路导管接头与通用三通接头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例,所述中间通路导管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内壁和外层为超滑涂层处理。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外套管为较硬材质,中间通路导管为较软材质,外套管的各个区段形状和大小设计合理,使得其能很好地支撑在主动脉弓的位置,为中间通路导管提供平滑的曲线状入路通路,较软的中间通路导管又能很容易在导引导丝的引导下向前推进和选择分支血管,进而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血管选择的操作难度下降,显著节约手术时间。
2、由于外套管的形状设计合理,令各血管的入路都更加顺畅,因此也减少了对血管的损伤,而且分支血管的选择由较软的中间通路导管实现,且中间通路导管的远端为更软的材质,因此对血管损伤小。
3、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适用于左右桡动脉任一途径入路。
4、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当整体扩大其管径,则除了能用于造影,还能实现脑内血管的介入治疗,如脑动脉瘤栓塞或脑血栓取出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套管各区段的参数示意图。
图3是中间通路导管各区段的参数示意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外套管 11.第一弯曲区段
12.第一直线区段 13.第二弯曲区段
14.第二直线区段 15.第三弯曲区段
16.外套管线形区段 17.外套管接头
2.中间通路导管 21.头端区段
22.颈部区段 23.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
24.中间通路导管接头 3.导引导丝
4.主动脉弓 5.左颈总动脉
6.头臂干 7.右颈总动脉
8.升主动脉 9.右椎动脉
10.左椎动脉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包括外套管1、中间通路导管2和导引导丝3。
所述外套管1由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弯曲区段11、第一直线区段12、第二弯曲区段13、第二直线区段14、第三弯曲区段15、外套管线形区段16和外套管接头17。所述第一弯曲区段11、第一直线区段12、第二弯曲区段13、第二直线区段14、第三弯曲区段15、外套管线形区段16是一体成型的,为中空圆管结构,外径2-2.4mm,内径1.9-2.3mm,整体长度为90-110cm。所述中间通路导管2由远端至近端依次为头端区段21、颈部区段22、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23和中间通路导管接头24。所述头端区段21、颈部区段22和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23是一体成型的,为中空圆管结构,外径1.8-2.2mm,内径1.7-2.1mm,整体长度为115-130cm。使用时所述导引导丝3贯穿在中间通路导管2的内部。
请参见图2,图2是外套管各区段的参数示意图。所述第一弯曲区段11、第一直线区段12、第二弯曲区段13、第二直线区段14、第三弯曲区段15被预塑成以下形状:所述第一弯曲区段11为圆弧形,弧长20-40mm,所对的圆心角θ1为60-88度之间。所述第一直线区段12为直线形,长度为30-50mm,与第一弯曲区段11近端端点的半径r1的夹角θ2为102-115度。所述第二弯曲区段13为曲线状,向远端方向弯曲,长度为50-80mm。第二弯曲区段13两个端点的连线为L1,L1中点处的垂线为L2,L1和L2将第二弯曲区段13分成两个区间,第二弯曲区段13上距离L1距离最远的点位于靠近远端的区间,且与L1的距离为12-16mm。所述第二直线区段14为直线形,长度为40-55mm,与第二弯曲区段13两个端点的连线L1的夹角θ3为65-75度。所述第三弯曲区段15为圆弧形,弧长30-40mm,所对的圆心角θ4为25-30度。第二直线区段14与第三弯曲区段15远端端点处半径r2的夹角θ5为85-95度。所述外套管线形区段16为线形。
请参见图3,图3是中间通路导管各区段的参数示意图。所述头端区段21和颈部区段22被预塑成以下形状:所述头端区段21为直线形,长度为5-8mm,其远端2-4mm为比其主体更软的材质;颈部区段22为圆弧形,弧长7-7.5mm,所对的圆心角θ6为50-55度。所述头端区段21与颈部区段22远端端点处的半径r3的夹角θ7为90-100度。所述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23为线形,与颈部区段22近端端点处的半径r4的夹角θ8为85-95度。
请参见图4-7,图4-7为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使用方法及原理为:以左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为例,左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所述中间通路导管2套叠于外套管1内部,导引导丝3于中间通路导管2内部引导,经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到达主动脉弓4,并进一步送至降主动脉内,至外套管1的第二弯曲区段13到达主动脉弓4后,缓慢回撤导引导丝3和中间通路导管2,到达外套管1的第二弯曲区段13近端后,整体推送外套管1,使外套管1在主动脉弓4内恢复成预塑形状态,第二弯曲区段13恢复弯曲形态,通过旋转及推送,回撤动作,可将外套管的第一弯曲区段11的远端对准并进入左颈总动脉5入口处,再进一步整体回撤外套管1、导引导丝3和中间通路导管2,在第一直线区段12伸直和第二直线区段14的伸直作用下,加之各区段的大小和弧度设计,使得第二弯曲区段13顶在主动脉弓4的下壁,形成强有力支撑,再在导引导丝3引导下推送中间通路导管2至外套管1的远端外部,从中间通路导管接头24注入造影剂,确认远端血管的走行,然后送出导引导丝3配合中间通路导管2,进一步向前推送,由于中间通路导管2的材质较软,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同时由于外套管1的第二弯曲区段13在主动脉弓4部位形成稳定支撑,在此处形成圆滑过渡的通路,因此很容易向上推进中间通路导管2至颈内或外动脉的目标部位,中间通路导管2到位后撤回导引导丝3,从中间通路导管接头24注入造影剂完成造影。回撤中间通路导管2至外套管1的第二弯曲区段13近端,略施旋转力并整体向前推送外套管1,外套管1会总体向主动脉弓4及升主动脉8方向前进,从左颈总动脉5退出,待第一弯曲区段11对准头臂干6时,整体回撤外套管1,第一弯曲区段11及第一直线区段12进入头臂干6的入口,推进中间通路导管2完成头臂干造影剂注射,再利用导引导丝3的引导稍向前推进外套管1,此时外套管1的第一弯曲区段11完全进入到右颈总动脉7,其第二弯曲区段13在第一直线区段12和第二直线区段14的作用下,稳定支撑在主动脉弓4和升主动脉8的连接处,在此处形成稳定支撑,导引导丝3引导中间通路导管可进一步进入右颈内、外动脉的目标位置,撤回导引导丝3,注入造影剂完成造影。回撤中间通路导管2至外套管1的第二弯曲区段13近端,略施旋转力并整体向前推送外套管1,配合旋转操作及必要时的导引导丝3引导,可将外套管1的头端的第一弯曲区段11进入右侧锁骨下动脉,进一步中间通路导管2可在导引导丝3引导下进入右椎动脉9,外套管1的第二弯曲区段13在主动脉弓4和升主动脉8的连接处被稳定支撑形成圆滑的入路通路,最终通过通路导管2在右椎动脉9内完成造影。再整体撤回外套管1和中间通路导管2,当即将到达左椎动脉10的开口处,稍回撤中间通路导管2和导引导丝3,外套管1的第一弯曲区段11远端恢复预塑形形态而上翘,进入左椎动脉10,进一步推送中间通路导管2,注入造影剂完成造影。造影结束后,整体撤回所有导管。当从右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操作路径可为:先行右椎动脉造影,再行右颈总动脉及右颈内、外动脉造影,再行左颈总动脉及左颈内、外动脉造影,最后行左椎动脉造影。在整个造影过程中,外套管2能够在主动脉弓处形成稳定的支撑,使中间通路导管1的推送变得容易,进而成功地进入分支血管完成分支血管的造影。
针对本申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正是改进了外套管1的第一弯曲区段11、第二弯曲区段13和第三弯曲区段15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改进了外套管1的第一直线区段12和第二直线区段14的形状和大小,使得第三弯曲区段15能够在左或右锁骨下动脉稳定支撑,第二弯曲区段13其最高点更加偏向于第一直线区段12,也即第二弯曲区段13的远端区段的弯曲曲度大于近端区段的弯曲曲度,加上第二直线区段14相较于第一直线区段12的长度更长且倾斜度更大,因此使得第二弯曲区段13在第一直线区段12和第二直线区段14作用下稳定支撑在主动脉弓位置,加上外套管1设计为较硬材质,支撑力较强,因此为中间通路导管2形成了曲线状的平滑的入路通道。而中间通路导管2材质较软,容易入路,加上其远端为更软的材质,因此中间通路导管2容易在导引导丝3引导下向前推进,并容易在导引导丝3引导下进入到下一级分支血管,成功完成所有脑部血管的超选造影。根据我们临床统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经左或右桡动脉脑部造影,共实施132例,成功132例,成功率100%,而且血管入路的操作难度显著降低,节约了整个造影所需的时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在整体增加其内外径尺寸后,可以完成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关于所述中间通路导管2,其中间通路导管接头24用于和通用三通接头适配,中间通路导管2的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内壁和外层为超滑涂层处理,以方便器具推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中间通路导管(2)和导引导丝(3);所述外套管(1)由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弯曲区段(11)、第一直线区段(12)、第二弯曲区段(13)、第二直线区段(14)、第三弯曲区段(15)、外套管线形区段(16)和外套管接头(17);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弯曲区段(11)为圆弧形,弧长20-40mm,所对的圆心角为60-88度之间;所述第二弯曲区段(13)为曲线状,向远端方向弯曲,第二弯曲区段(13)的远端区段的弯曲曲度大于近端区段的弯曲曲度;所述第二直线区段(14)相较于第一直线区段(12)的长度更长且倾斜度更大;所述中间通路导管(2)由远端至近端依次为头端区段(21)、颈部区段(22)、中间通路导管线形区段(23)和中间通路导管接头(24);所述外套管(1)的硬度大于所述中间通路导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区段(12)为直线形,长度为30-50mm,与第一弯曲区段(11)的近端端点处半径的夹角为102-1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区段(13)的长度为50-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区段(14)为直线形,长度为40-55mm,与第二弯曲区段(13)两个端点的连线的夹角为65-7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曲区段(15)为圆弧形,弧长30-40mm,所对的圆心角为25-3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区段(14)与第三弯曲区段(15)远端端点处半径的夹角为85-9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区段(21)和颈部区段(22)被预塑成以下形状:所述头端区段(21)为直线形,长度为5-8mm;所述颈部区段(22)为圆弧形,弧长7-7.5mm,所对的圆心角为50-55度;所述头端区段(21)与颈部区段(22)远端端点处的半径的夹角为90-10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区段(21)其远端部分为比其主体更软的材质。
CN202120897655.9U 2021-04-28 2021-04-28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Active CN214907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7655.9U CN214907851U (zh) 2021-04-28 2021-04-28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7655.9U CN214907851U (zh) 2021-04-28 2021-04-28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7851U true CN21490785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4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7655.9U Active CN214907851U (zh) 2021-04-28 2021-04-28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7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69193A (zh) 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USRE47379E1 (en) Coaxial guide catheter for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procedures
US10130347B2 (en) Hemostasis-enhanc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ts use
US5645533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intravascular procedure and exchanging an intravascular device
US7115134B2 (en) Catheter with flexible tip and shape retention
JP6072371B2 (ja) 医療器具及び医療システム
JP2003534057A (ja) 斜めの案内ワイヤ出口がある多管腔型胆管カテーテル
JP2002515308A (ja) 強化された気球拡張システム
JPH07501953A (ja) 変形可能なカテーテル
WO1998005376A1 (en) Retrograde-antegrade catheterization guide wire
JPS62502950A (ja) バルーン冠状血管脈管形成プローブ
JP2006115949A (ja) 薬液注入装置
JP2014054270A (ja) スタイレットを有したカテーテル型治療・診断器具およびスタイレットが用いられる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
US9242068B2 (en) Spirally conformable infusion catheter
CN113993570B (zh) 导管
JP4737156B2 (ja) 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
CN105726098A (zh) 可双向穿刺的穿刺鞘
CN211327691U (zh) 内置式导尿管套件
US20170333681A1 (en) Devices for Assisting with Advancement of Catheter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214907851U (zh)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US20080172036A1 (en) Guide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advancing a guide catheter in a vessel
CN112245761A (zh)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CN114931696A (zh) 一种桡动脉通路神经介入导管
CN215777926U (zh) 一种医用内镜双头导丝
CN213911909U (zh)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7

Address after: 200120 building 16, Lane 222, Guangda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32 Shanghai city Xuhui District Fenglin Road No. 18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