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11909U -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 Google Patents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11909U
CN213911909U CN202022602554.2U CN202022602554U CN213911909U CN 213911909 U CN213911909 U CN 213911909U CN 202022602554 U CN202022602554 U CN 202022602554U CN 213911909 U CN213911909 U CN 213911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ipe section
bend
aortic arch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25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26025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11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11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11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内管,其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形成135~145°夹角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弯曲,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形成40~55°夹角且形成向内侧弯曲的第二弯曲,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之间形成130~140°夹角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三弯曲;外管,其同轴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的硬度小于所述内管的硬度,以使所述外管能够沿着所述内管移动。本实用新型的造影导管不需要在主动脉弓内成襻,可以直接超选弓上血管,减少了Simmons导管的成襻步骤。

Description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经右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目前许多脑血管介入中心探索的重要方法,相比常规的经股动脉入路,明显减少了穿刺点并发症,桡动脉位置浅表、内径细,穿刺术后容易找准动脉破口压迫止血。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率低至0.06%。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后患者舒适度较高,无需严格卧床制动,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低。
但是目前使用的造影导管多为Simmons导管(西蒙导管),需要在降主动脉内旋转成襻或主动脉瓣成襻,然后提拉导管超选一级分支血管。
如申请号为CN201520230005.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经右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导管头端、导管远段、反折部、导管体部、尾端接头,其中导管远段为平直段,长度约为5厘米-10厘米。由于其导管远段长度较长,因此这种造影导管需要在主动脉弓内旋转成襻并超选弓上血管,其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而且在主动脉弓内操作,容易出现并发症。另外,该类型的造影导管在成襻及解襻过程中,容易打折,增加了手术风险。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造影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不需要弓内成形,操作简单并实用。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
内管,其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形成135~145°夹角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弯曲,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形成40~55°夹角且形成向内侧弯曲的第二弯曲,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之间形成130~140°夹角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三弯曲,所述第一弯曲和所述第二弯曲之间的长度1.5~2.5cm,所述第二弯曲和所述第三弯曲之间的长度为2~3cm,所述第三弯曲和所述第四管段的末端之间的长度为2~8mm;
外管,其同轴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的硬度小于所述内管的硬度,以使所述外管能够沿着所述内管移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总长度为120~130cm,所述外管的总长度为85~95c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管径为4F,所述外管的管径为6F。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造影导管不需要在主动脉弓内成襻,可以直接超选弓上血管,减少了Simmons导管的成襻步骤,即不需要再对造影导管进行人为的塑形,减少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可能,并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造影导管的内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造影导管的内管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导丝;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造影导管的外管沿着内管移动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外管沿着内管完全移动到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造影导管的外管和内管的示意图,此时导丝已经撤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造影导管的外管的示意图,此时内管已经撤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包括内管10和同轴套设于内管10的外侧的外管20。内管10的总长度为120~130cm,外管20的总长度为85~95cm。内管10设有供导丝30通过的内腔,外管20设有供内管10通过的通道。内管10的管径为4F,外管20的管径为6F。
Ⅲ型主动脉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术语,其指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3倍或以上头臂干宽度。因此,Ⅲ型主动脉弓的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具有较大的落差,脉弓弓型较大,操作难度较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内管10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1、第二管段2、第三管段3和第四管段4,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之间形成135~145°夹角θ1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弯曲5,第二管段2和第三管段3之间形成40~55°夹角θ2且形成向内侧弯曲的第二弯曲6,第三管段3和第四管段4之间形成130~140°夹角θ3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三弯曲7,第一弯曲5和第二弯曲6之间的长度L1=1.5~2.5cm,第二弯曲6和第三弯曲7之间的长度为L2=2~3cm,第三弯曲7和第四管段4的末端之间的长度为L3=2~8mm。
内管10的第一弯曲5、第二弯曲6和第三弯曲7的设置,顺应了Ⅲ型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解剖结构。其中,第一弯曲5向外侧弯曲,使得内管的远端向弓上方向走行,辅助第二弯曲6进入血管。第二弯曲6向内侧弯曲,主要目的是单弯形状,便于选入弓上血管开口。第三弯曲7较短并向外侧弯曲,主要目的是顺应血管走行方向,有效防止造影过程中管头(管的远端)顶到血管壁。
内管10将第一弯曲5和第二弯曲6之间的长度设置成1.5~2.5cm,将第二弯曲6和第三弯曲7之间的长度设置成2~3cm,这样内管在Ⅲ型主动脉弓内经导丝30推送后保持其自然弯曲形状即可进入各弓上血管,即在主动脉弓内可自动成襻,可以直接超选弓上血管,减少了Simmons导管的成襻步骤,即不需要再对内管进行人为的塑形。
内管10的3个弯曲能够适应Ⅲ型主动脉弓及弓上血管的解剖结构,不需要再对内管10进行额外的成襻操作,即本实施例的内管10在导丝30的推送下,直接就是利用其自身的原有形状进入各个弓上血管,而不需要对其自身原有形状作出任何改变。
此外,内管10还可以针对Ⅰ型主动脉弓单独使用。Ⅰ型主动脉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术语,其指主动脉弓顶切线到头臂干起始部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头臂干宽度。因此,Ⅰ型主动脉弓的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基本位于同一平面。
Ⅰ型主动脉弓弓型较小,其操作过程较为简单,而现有的造影导管形状结构则过于复杂,常常需要在Ⅰ型主动脉弓内成襻和解襻。内管10特别适于在Ⅰ型主动脉弓内进行造影操作。内管10在Ⅰ型主动脉弓内经导丝30推送后保持其自然弯曲形状即可造影,即在Ⅰ型主动脉弓内可自动成襻,可以直接超选弓上血管,减少了Simmons导管的成襻步骤,即不需要再对造影导管进行人为的塑形,减少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可能,并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使用内管10对Ⅰ型主动脉弓进行造影操作时,先由穿过内管10的导丝30将内管10送至升主动脉,回撤导丝30后,内管10的3个弯曲自动成形,向左侧转动导管头,回撤导管,管头可以依次进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操作右颈总动脉时,将导管头转向右侧,回撤导管至头臂干,将导丝30选入右颈总动脉后,后撤导管,导管可沿导丝30进入右颈总动脉,最后退导管至右锁骨下动脉近椎动脉开口处。以上操作省略了导管的成襻过程,可直接超选弓上血管。
本实施例中,外管20的硬度小于内管10的硬度,以使外管20能够沿着内管10移动。即内管10起支撑和导向作用,用于引导外管20顺应内管10的形状进行移动。例如,内管10的材料可以采用较硬的Cordis强生造影导管材料制成,外管20的材料可以采用较软的COOK造影导管材料制成。
基于Ⅲ型主动脉弓的特点,对Ⅲ型主动脉弓进行造影的导管的管径需要较大,因此不同于Ⅰ型主动脉弓,内管10不能直接对Ⅲ型主动脉弓进行造影,而是需要选用管径更大的外管20进行造影。然而,由于Ⅲ型主动脉弓较为复杂,且导管的管径越大,操作就越不方便。为了避免在Ⅲ型主动脉弓内对导管进行成襻操作,本实施例用内管10对外管20进行引导,使外管20在造影过程中顺着内管10进行移动。这样不仅内管10本身不需要进行成襻操作,而且沿着内管10的外管20也不需要进行成襻操作,因此造影导管整体上不需要进行成襻操作。
如图3至图6所示,使用本实施例的造影导管对Ⅲ型主动脉弓进行造影操作时,先由导丝30引导内管10,内管10逐一进入各弓上血管,外管20顺着内管10的形状也逐一进入各弓上血管,当外管20进入预定的弓上血管时,依次撤出导丝30和内管10,随后就可以通过外管20向血管内注射造影剂。
本实施例采用外管20套内管10的方式进行造影,基于内管10自身的形状设计使得内管10可以比较容易进入各弓上血管,而外管20则可以沿着内管10前进,使得外管20不用成襻也可以进入各弓上血管,避免了在脉弓内对外管20进行各种扭曲、变形等操作,省略了外管20的成襻步骤,减少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可能,并增加术后患者的舒适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其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和第四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之间形成135~145°夹角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弯曲,所述第二管段和所述第三管段之间形成40~55°夹角且形成向内侧弯曲的第二弯曲,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之间形成130~140°夹角且形成向外侧弯曲的第三弯曲,所述第一弯曲和所述第二弯曲之间的长度1.5~2.5cm,所述第二弯曲和所述第三弯曲之间的长度为2~3cm,所述第三弯曲和所述第四管段的末端之间的长度为2~8mm;
外管,其同轴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所述外管的硬度小于所述内管的硬度,以使所述外管能够沿着所述内管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总长度为120~130cm,所述外管的总长度为85~9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管径为4F,所述外管的管径为6F。
CN202022602554.2U 2020-11-11 2020-11-11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Active CN213911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2554.2U CN213911909U (zh) 2020-11-11 2020-11-11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2554.2U CN213911909U (zh) 2020-11-11 2020-11-11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11909U true CN213911909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68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2554.2U Active CN213911909U (zh) 2020-11-11 2020-11-11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11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2477B2 (en) Microaccess kit comprising a tapered needle
JP2020114421A (ja) 経頸動脈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US6620150B2 (en) Catheter for percutaneous transradial approach
US201103016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giography and stenting
US6080140A (en) Integral cerebro-vascular access system
US9504801B2 (en) Guiding catheter
EP0283122A1 (en) Bail-out catheter
US20120116354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mall vessel access
CN112245761A (zh)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CN113069193A (zh) 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JP2022050524A (ja) シースレス経橈骨動脈カテーテル法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213911909U (zh) 经右桡动脉ⅲ型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导管
CN114931696A (zh) 一种桡动脉通路神经介入导管
CN114159675A (zh) 导丝套件
CN209662404U (zh) 一种冠脉介入用导引导丝组件
RU2729727C2 (ru) Дилататор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к сосудам пациента
CN212466810U (zh) 一种介入血管插管导管导丝套件
CN214907851U (zh) 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CN213552662U (zh) 一种新型左肺上叶动脉扩张用导引导管装置
CN217908584U (zh) 带分支主动脉支架放置术中的防缠绕抓捕系统
CN219071769U (zh) 一种造影导管
US2021036929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tegrade vascular access through retrograde approach
CN111450389A (zh) 一种介入血管插管导管导丝套件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59389A (zh) 一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扩张管
CN117861045A (zh) 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导管穿入导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