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4551U - 一种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4551U
CN220124551U CN202321496422.3U CN202321496422U CN220124551U CN 220124551 U CN220124551 U CN 220124551U CN 202321496422 U CN202321496422 U CN 202321496422U CN 220124551 U CN220124551 U CN 220124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cup body
wall
crushing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64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吴涛
任听听
金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64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4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4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4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设于第一杯体内的第一粉碎刀,第一粉碎刀的刀轴顶部与电机传动连接,设于第二杯体内的第二粉碎刀,第一粉碎刀的刀轴高度大于第二粉碎刀的刀轴高度,杯盖包括第一安装部和设于第一安装部内侧的第二安装部,第一杯体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第二杯体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杯体吊装于杯盖下方且第二杯体的外底面相对第一杯体的内底面悬空设置以在第二杯体与第一杯体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第一杯体的内底面设有与第一粉碎刀配合的第一定位柱,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避开第一定位柱设置。本方案,能在满足绞肉和辅食等不同容量的多种功能制作需求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第二杯体的工作噪音大、防止卡刀。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绞肉机通常能够实现绞肉和碎菜功能,深受用户喜爱,然而,现有的家用绞肉机所用的绞肉碗适合量大的肉类、菜类的绞碎使用,当利用传统绞肉碗制备小容量辅食的情况下,辅食的食材往往只铺了绞肉碗的底面,甚至可能低于最底面的刀片,从而导致做辅食的效果不佳。
为此,申请号为CN202220362985.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绞肉杯及多功能绞肉机,包括:机壳、盖体、绞肉碗、驱动装置、刀架以及杯体,驱动装置设于机壳内,机壳下端插设于盖体上的凹槽内,盖体设于绞肉碗顶部,杯体上下端呈敞口结构,内部连接有隔板,隔板的顶面与杯体上端以及底面与杯体下端分别形成有绞肉腔,杯体放置于绞肉碗内,杯体顶部与盖体接触。该专利杯体尺寸小于绞肉碗尺寸,便于量少的辅食食材的绞碎使用,当量大的肉制品的绞碎时,取出绞肉杯体,通过绞肉碗进行绞碎,实现多功能的绞碎使用需求,粉碎效果好,实用性广,操作方便。绞肉杯体的两个绞肉腔可以替换使用,还能避免串味问题。
但是,这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绞肉杯体是一个双向杯且放置于绞肉碗的内底面上,而其杯体上端只是和盖体底部的环形凸缘接触或者保持较小间隙,这样会导致在制作辅食过程中由于食材的搅动和主机的联动产生的震动会引起绞肉杯体相对绞肉碗移动并产生异响,甚至辅食刀相对主机的输出轴孔偏移,出现卡刀的现象。
2.当制作完食材后,主机瞬间拿走时,存在带走杯盖让辅食刀外露的情况,而主机瞬间拿走时辅食刀由于惯性可能仍在转动,存在安全问题。
3.这种双向杯包括开口朝向相反的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当第一杯体在制作完食材后,若直接把双向杯倒置使用,则第一杯体内残留的辅食(一般都是南瓜泥、山药泥等带点液体的流食,便于宝宝食用)会沿着杯壁流向绞肉碗,污染绞肉碗,增加清洗难度。如果要解决该问题,则需要在一次使用双向杯后,先去清洗干净,才能接着用,增加了制作繁琐度。
4.双向杯占据了绞肉碗的整体轴向空间,无法再进一步增设其他杯体,由此限制绞肉碗只能容置一个双向杯,无法拓展更多的功能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旨在满足绞肉和辅食等不同容量的多种功能制作需求的基础上,解决现有技术中辅食杯与杯盖轴向和径向限位不稳定导致的工作噪音大、易卡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第一杯体;第二杯体,所述第二杯体容置于所述第一杯体内;杯盖,所述杯盖盖合在所述第一杯体上方;主机,主机内设有电机,所述主机安装于杯盖上;第一粉碎刀,所述第一粉碎刀设于所述第一杯体内,第一粉碎刀的刀轴顶部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二粉碎刀,所述第二粉碎刀设于所述第二杯体内,所述第一粉碎刀的刀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粉碎刀的刀轴高度;所述杯盖包括第一安装部和设于第一安装部内侧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杯体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杯体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杯体吊装于杯盖下方且第二杯体的外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杯体的内底面悬空设置以在第二杯体与第一杯体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所述第一杯体的内底面设有与第一粉碎刀配合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通过设置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实现了肉类和蔬菜、辅食等可分开打,防止单杯串味的问题。第二杯体容置于第一杯体内,解决了多杯的收纳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粉碎刀和第二粉碎刀的刀轴高度不同,使得两种不同的粉碎刀适配容量不同的杯体,提升粉碎刀与不同杯体的适配性,增强粉碎效果。本食品加工机中,通过在杯盖上设置第一安装部和设于第一安装部内侧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杯体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杯体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单个杯盖适配多个杯体的功能,相比现有技术中大杯适配大杯盖,小杯适配小杯盖的方案来说,省去了一个小杯盖,成本更低。第二杯体吊装于杯盖下方且第二杯体的外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杯体的内底面悬空设置,一是避免了第二杯体的外底面与第一杯体的内底面之间接触,导致工作过程中两者相互摩擦产生的异响;二是使得第二杯体与第一杯体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第二杯体中第二粉碎刀与食材粉碎时产生的噪音就需要先经过U型降噪腔实现声波的削弱再传递到第一杯体外,进而达到了降噪的效果,改善用户使用体验感;三是由于第二杯体的吊装,增加了杯盖的重力,有效防止用户取走主机的情况下不慎将杯盖从第一杯体上方带偏或带走,进而解决此种情况下第二杯体中的第二粉碎刀外露并仍在惯性转动带来的安装风险;四是第二杯体通过第二安装部与杯盖可拆卸连接,提升了第二杯体与杯盖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可靠性,解决第二杯体径向偏移带动第二粉碎刀倾斜产生的卡刀问题。同时,为了避免第二杯体的外底面与第一定位柱产生干涉噪音和磨损,还设置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用于伸入所述第一杯体并与所述第一杯体径向限位配合的第一围壁,所述杯盖包括容置所述主机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外侧壁与第一围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凹腔的外壁上。
通过将第一安装部设置为与第一杯体径向限位配合的第一围壁,实现了杯盖与第一杯体的径向限位,避免在第一杯体工作过程中,杯盖径向脱离第一杯体,从而出现食材飞溅的情况。同时,通过设置凹腔来容置主机,一方面对主机径向限位,另一方面来减低主机的工作重心,进而提升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凹腔的外侧壁与第一围壁之间间隙配合,将第二安装部设于凹腔的外壁上,一方面使得主机产生的噪音径向向外传递时,先通过上述间隙再传递至外界,具备一定的对主机的降噪效果;另一方面,第二安装部直接安装在凹腔的外壁上,省去了在杯盖上单独设置第二安装部去安装第二杯体的成本,凹腔内安装主机、外安装第二杯体,一件两用。另外,通过凹腔的外壁对第二杯体径向限位,避免第二杯体径向偏移,提升了第二杯体、第二粉碎刀与杯盖的通孔三者的同轴度,有效避免卡刀问题。
优选的,所述凹腔的外壁包括外底壁和外侧壁,所述外底壁不高于所述第一杯体的顶壁,所述外底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围壁,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围壁上。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主机的高度,提升食品加工机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设置所述凹腔的外底壁不高于所述第一杯体的顶壁。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在凹腔的外底壁上设置延伸的第二围壁,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围壁上,有利于降低第二杯体的重心,进而降低主机、杯盖、第二杯体三者的整体重心,那么使得杯盖和第一杯体的配合更为稳定,整体食品加工机在用第二杯体制作食材时工作更为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围壁内侧面的旋合槽以及设于第二杯体外侧壁上径向向外凸设的旋合筋,所述第二围壁伸入于所述U型降噪腔内。
通过旋合槽与旋合筋配合可以实现第二杯体与杯盖的配合稳定性,同时,旋合结构简单且方便安装。同时,旋合槽设于第二围壁内侧,有利于第二杯体内的食材即便有少量飞溅也可以通过第二围壁进行侧向遮挡,避免食材飞溅至第一杯体内。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第二杯体与杯盖的安装便捷性,通常是松配安装。因此,第二围壁伸入于所述U型降噪腔内,不仅能够降低第二杯体的工作重心,而且能够通过U型降噪腔对第二杯体和第二围壁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进行阻隔。
优选的,所述第一杯体的内底面设有与第一粉碎刀配合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杯体内底面设有与第二粉碎刀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粉碎刀与所述杯盖的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径向摆动间隙L1,所述第二粉碎刀与所述杯盖的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径向摆动间隙L2,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差为L3,其中,L1和L2两者中较小的值大于等于L3。
为了提升第一粉碎刀的工作稳定性,而在第一杯体的内底面设置与第一粉碎刀配合的第一定位柱;为了提升第二粉碎刀的工作稳定性,而在第二杯体内设置与第二粉碎刀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单个杯盖的通孔需要适配不同的两个粉碎刀,为了第一粉碎刀的刀轴和第二粉碎刀的刀轴聚能穿过杯盖的通孔与主机的电机传动连接,而设置所述第一粉碎刀与所述杯盖的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径向摆动间隙L1,第二粉碎刀与所述杯盖的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径向摆动间隙L2。同时,由于第二定位柱在第二杯体中的位置存在制造和安装公差、第一定位柱在第一杯体中的位置存在制造和安装公差,以及第二杯体与杯盖的配合是松配,会导致第二杯体的定位轴与杯盖的通孔并非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杯体的定位轴与杯盖的通孔也并非位于同一轴线上。因此,为了弥补俩定位柱的制造和安装公差以及第二杯体的杯盖配合的偏差,进而保证第二粉碎刀、第一粉碎刀均能分别顺利穿过杯盖的通孔与主机传动连接,而设置第一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差为L3,其中,L1和L2两者中较小的值大于等于L3。假如,L2值小于L1,L2小于L3,那么第二粉碎刀将无法穿过杯盖的通孔与主机传动连接;假如L1值小于L2,L1小于L3,那么第一粉碎刀将无法穿过杯盖的通孔与主机传动连接;假如L1值等于L2,且L1或L2均小于L3,那么第一粉碎刀和第二粉碎刀均无法穿过杯盖的通孔与主机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杯体仅上端敞口,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包括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面。
为了使得第二杯体的外底面与第一定位柱形成完全避让,且位于第二杯体下方的U型降噪腔厚度更厚,而设置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面。这样,第二杯体下方的U型降噪腔厚度高于第一定位柱的高度,第二杯体工作时产生的粉碎噪音向下传递的部分声波向外界传递的路径更长,声音被削弱的越好,有利于提升降噪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粉碎刀包括刀轴、设于刀轴上的刀片以及固定在所述刀轴外周的扰流片,所述扰流片在所述刀轴的旋转方向的前端部为钝口端部,所述扰流片沿着所述刀轴的旋转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刀片包括位于所述扰流片下方的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在所述刀轴的旋转方向的前端设置刃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粉碎刀还包括扰流片,扰流片具有钝口端部且沿着刀轴的旋转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在刀轴旋转过程中,位于扰流片前侧的物料在钝口端部和扰流片下表面共同作用下被向前和向下推送,从而避免物料停留在某一高度,增加物料与第一刀片的刃口碰撞的几率,使得物料被有效切削;位于扰流片后侧的物料随着刀轴旋转而下落,与第一刀片碰撞而被有效切削。因此,在扰流片的扰动作用下,物料自上而下循环被第一刀片切削,且扰流片同时能够下压物料,避免物料向上飞溅至杯盖,使得物料在杯体内的充分扰动,增加了食材与第一刀片的刃口的接触几率,在刀轴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刀片循环切削物料,提高粉碎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杯体的侧壁厚度低于所述第一杯体的侧壁厚度;
和/或,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均为透明材质。
由于第二杯体的容积比第一杯体小,且第二杯体还需要吊装在杯盖上,为了避免第二杯体的重量过重而使得第二杯体拉弯杯盖或者第二杯体与杯盖连接处断裂,而设置第二杯体的侧壁厚度低于所述第一杯体的侧壁厚度。
另外,由于第二杯体在工作状态下,为了降低工作噪音,通常会将第二杯体容置在第一杯体内。因此,本方案中为了提升第二杯体工作状态下的可视性,便于用于透过第一杯体观察第二杯体内的食材制作情况,而将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均设为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杯体可替换地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杯体,所述第二杯体与所述第三杯体可分离地套接配合以构成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容纳在所述第一杯体中,所述组合体与所述第一杯体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容纳在第一杯体中的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可替换固定于第二安装部,第二杯体、第三杯体的容量分别小于第一杯体的容量,从而满足了用户对不同容量食材的制备需求,对于大容量食材制备选用容量较大的第一杯体进行加工,针对小容量辅食制备选用第二杯体或第三杯体进行加工,实现多功能、实用性广。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食材选用不同杯体制备,从而解决了食材串味的问题。通过在杯盖设置第二安装部,可以对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加工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提高使用的稳定性,而且避免在食材加工结束后,用户取下主机时连带将杯盖取下,避免给用户造成麻烦,同时也避免了第二杯体或第三杯体中粉碎刀外露发生危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第二杯体与第三杯体可分离地套接配合以构成组合体,实现方便收纳,而且,第二杯体与第三杯体可分离使用,更方便独立清洗,在使用完第二杯体后,可以直接使用第三杯体,可以在多类型的食材都制备结束后再清洗各杯体,清洗更方便。组合体容纳在第一杯体中,节约占用空间,收纳方便,同时避免闲置时,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积压灰尘等,方便下次使用。
优选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主机上方的第四杯体,所述第四杯体中设有第四粉碎刀。
通过设置第四杯体,进一步扩大对主机的利用率,拓展了食品加工机的功能,应用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双杯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杯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绞肉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安装有第四杯体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粉碎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所示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中套设有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同向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杯体和第三杯体反向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设置第二围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机;11-电机;12-翻盖;13-连接头;
2-杯体组件;21-第一杯体;211-第一定位柱;22-第二杯体;221-第二定位柱;23-第三杯体;231-第三定位柱;24-第四杯体;25-杯盖;251-通孔;252-凹腔;2521-外底壁;2522-外侧壁;2523-第二围壁;2524-旋合筋;2526-旋合槽;26-第一围壁;27-第三围壁;28-台阶部;29-支撑筋;
3-粉碎组件;31-第一粉碎刀;32-第二粉碎刀;33-第三粉碎刀;34-第四粉碎刀;35-刀轴;36-第一刀片;361-刃口;37-第二刀片;38-第三刀片;39-扰流片;
4-降噪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内设有电机11的主机1,主机1安装于杯盖25上。杯体组件2至少包括第一杯体21和第二杯体22。杯盖25盖合在所述第一杯体21上方,第一杯体21内容置有第二杯体22。杯盖25上设有凹腔252,主机1容置于所述凹腔252内。同时,通过设置凹腔252来容置主机1,一方面对主机1径向限位,另一方面来减低主机1的工作重心,进而提升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性。本方案中,第一杯体21用于制作容量需求较大的绞肉或碎菜,第二杯体22用于制作容量较小的辅食,例如给宝宝吃的南瓜泥、山药泥等。通过设置第一杯体21和第二杯体22,实现了肉类和蔬菜、辅食等可分开打,防止单杯串味的问题。
具体的,杯盖25包括第一安装部和设于第一安装部内侧的第二安装部。第一杯体21工作的状态下,第一杯体21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第二杯体22位于第一杯体21外。粉碎组件3至少包括第一粉碎刀31和第二粉碎刀32。第一杯体21内设有第一粉碎刀31的刀轴35顶部穿过所述杯盖25的通孔251与电机11传动连接实现对第一粉碎刀31的传动。第二杯体22工作或收纳的状态下,第二杯体22容置于第一杯体21内且第二杯体22内设置有第二粉碎刀32,第一杯体21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杯体22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第二杯体22吊装于杯盖25下方且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杯体21的内底面悬空设置以在第二杯体22与第一杯体21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4。第二杯体22容置于第一杯体21内,解决了多杯的收纳问题。
通过在杯盖25上设置第一安装部和设于第一安装部内侧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杯体21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杯体22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实现了单个杯盖25适配多个杯体的功能,相比现有技术中大杯适配大杯盖25,小杯适配小杯盖25的方案来说,省去了一个小杯盖25,成本更低。
第二杯体22吊装于杯盖25下方且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杯体21的内底面悬空设置,一是避免了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与第一杯体21的内底面之间接触,导致工作过程中两者相互摩擦产生的异响;二是使得第二杯体22与第一杯体21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4,第二杯体22中第二粉碎刀32与食材粉碎时产生的噪音就需要先经过U型降噪腔4实现声波的削弱再传递到第一杯体21外,进而达到了降噪的效果,改善用户使用体验感;三是由于第二杯体22的吊装,增加了杯盖25的重力,有效防止用户取走主机1的情况下不慎将杯盖25从第一杯体21上方带偏或带走,进而解决此种情况下第二杯体22中的第二粉碎刀32外露并仍在惯性转动带来的安装风险。四是第二杯体22通过第二安装部与杯盖25可拆卸连接,提升了第二杯体22与杯盖25的轴向和径向限位可靠性,解决第二杯体22径向偏移带动第二粉碎刀32倾斜产生的卡刀问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由于第二杯体22要容置于第一杯体21内,且还要形成U型降噪腔4,因此需要设置第一粉碎刀31和第二粉碎刀32的刀轴35高度不同。刀轴35的高度不同使得两种不同的粉碎刀适配容量不同的杯体,提升粉碎刀与不同杯体的适配性,增强粉碎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下,为了进一步降低第二杯体22工作状态下的噪音问题,本方案下还设置第二杯体22的铅锤投影落于所述于第一粉碎刀31旋转形成的旋转空间的铅锤投影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二杯体22的底面面积小于第一粉碎刀31的旋转空间的外周面积。通常情况下,第一粉碎刀31必然与第一杯体21的内侧壁间隙配合。而本方案下通过设置第二杯体22的铅锤投影落于所述于第一粉碎刀31旋转形成的旋转空间的铅锤投影范围内,拓宽第二杯体22的侧壁与第一杯体21的侧壁之间的降噪腔4的横向宽度来增大U型降噪腔4的体积,即上述横向宽度比第一粉碎刀31与第一杯体21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要宽,进而提升第二杯体22工作状态下产生的工作噪音。
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下,也可以设置第二杯体22的铅锤投影外径落于第一粉碎刀31旋转形成的旋转空间的铅锤投影范围外,以扩大第二杯体22的容量。但是,需要保证第二杯体22的外壁与第一杯体21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以方便第二杯体22相对于第一杯体21的拿取。
可以理解的,对于一些主机1尺寸表较小,即主机1高度比较低的主机1,也可以不在杯盖25内设置凹腔252,而实设置平面适配主机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杯体21的内底面设有与第一粉碎刀31配合的第一定位柱211,所述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211设置。为了避免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与第一定位柱211产生干涉噪音和磨损,还设置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211设置。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211设置,可以提供以下几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1:为了使得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与第一定位柱211形成完全避让,且位于第二杯体22下方的U型降噪腔4厚度更厚,而设置所述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定位柱211的顶面。这样,第二杯体22下方的U型降噪腔4厚度高于第一定位柱的高度,第二杯体22工作时产生的粉碎噪音向下传递的部分声波向外界传递的路径更长,声音被削弱的越好,有利于提升降噪效果。
实施方案2: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第一定位柱211间隙配合,这样同样也能避免第二杯体22与第一定位柱211产生干涉噪音。
实施方案3:第二杯体22的外底面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嵌设有柔性减震件,柔性减震件与与第一定位柱211配合连接,这样同样也能通过柔性减震件降低第二杯体22与第一定位柱211直接接触产生的干涉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安装部包括用于伸入所述第一杯体21并与所述第一杯体21径向限位配合的第一围壁26。通过将第一安装部设置为与第一杯体21径向限位配合的第一围壁26,实现了杯盖25与第一杯体21的径向限位,避免在第一杯体21工作过程中,杯盖25径向脱离第一杯体21,从而出现食材飞溅的情况。为保证杯盖25和第一围壁26之间的密封性,还可以在第一围壁26的外周套设密封圈。凹腔252的外侧壁2522与第一围壁26之间间隙配合,使得主机1产生的噪音径向向外传递时,先通过上述间隙再传递至外界,具备一定的对主机1的降噪效果。
对于第二安装部设于凹腔252的外壁上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几个示例性方案:
第二安装部设于凹腔252的外壁上,省去了在杯盖25上单独设置第二安装部去安装第二杯体22的成本,凹腔252内安装主机1、外安装第二杯体22,一件两用。其中,凹腔252的外壁包括外底壁2521和外侧壁2522。另外,通过凹腔252的外壁对第二杯体22径向限位,避免第二杯体22径向偏移,提升了第二杯体22、第二粉碎刀32与杯盖25的通孔251三者的同轴度,有效避免卡刀问题。
示例性方案1:如图1-4所示,所述外底壁2521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围壁2523,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围壁2523上。此方案下,第二安装部可以位于第二围壁2523的内侧壁上也可以位于第二围壁2523的外侧壁2522上,这里不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在凹腔252的外底壁2521上设置向下延伸的第二围壁2523,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围壁2523上,有利于降低第二杯体22的重心,进而降低主机1、杯盖25、第二杯体22三者的整体重心,那么使得杯盖25和第一杯体21的配合更为稳定,整体食品加工机在用第二杯体22制作食材时工作更为平稳。
示例性方案2:不管所述凹腔252的外底壁2521上是否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围壁2523,第二安装部设于凹腔252的外侧壁2522上,即凹腔252部分伸入第二杯体22内。此方案下如果设置第二围壁2523,那么第二围壁2523伸入第二杯体22内,有利于形成对食材往上飞溅时,第二围壁2523对食材进行遮挡,使得食材回落,降低食材从第二围壁2523与第二杯体22之间的缝隙处出去。同时,第二围壁2523提升了对第二杯体22的径向限位可靠性。此方案下如果未设置第二围壁2523,可以节省设置第二围壁2523的成本,使得凹腔252既作为容置主机1的部件,又作为安装第二杯体22的部件。
示例性方案3:参考图13所述凹腔252的外底壁2521先径向向外延伸至大宇凹腔252的外径,再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围壁2523,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围壁2523上。此方案下,相比示例性方案1,第二杯体22可以做成容量相对较大。
具体的,第二安装部可以包括设于凹腔252外壁上的旋合筋2524以及设于第二杯体22上的旋合槽2526,当然旋合筋2524和旋合槽2526也可以相对替换。或者凹腔252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螺纹,第二杯体22上设置与第一螺纹啮合的第二螺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参考图2、3,杯盖25的通孔251处还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围壁27,所述第三围壁27的内部与通孔251连通,通过第三围壁27以延长对粉碎刀的径向限位的高度,提升粉碎刀工作时的同轴度和稳定性。另外,第三围壁27也能起到一定侧向遮挡食材的作用,避免食材始接甩到粉碎刀的刀轴35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下,参考图3、4、8、9,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围壁2523内侧面的旋合槽2526以及设于第二杯体22外侧壁2522上径向向外凸设的旋合筋2524,所述第二围壁2523伸入于所述U型降噪腔4内。其中,参考图3、4旋合槽2526由横向筋和竖向筋组合形成L型旋合槽2526,L型旋合槽2526沿着第二围壁2523的内侧面间隔设置多个。旋合槽2526的横向筋的上表面上还凸设有感应凸点,旋合筋2524的下表面上设有与感应凸点适配的感应凹槽,以实现第二杯体22与第二围壁2523通过旋合槽2526和旋合筋2524的对位安装后,不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旋合筋2524脱出旋合槽2526以使第二杯体22掉落的情况。
通过旋合槽2526与旋合筋2524配合可以实现第二杯体22与杯盖25的配合稳定性,同时,旋合结构简单且方便安装。同时,旋合槽2526设于第二围壁2523内侧,有利于第二杯体22内的食材即便有少量飞溅也可以通过第二围壁2523进行侧向遮挡,避免食材飞溅至第一杯体21内。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第二杯体22与杯盖25的安装便捷性,通常是松配安装。因此,第二围壁2523伸入于所述U型降噪腔4内,不仅能够降低第二杯体22的工作重心,而且能够通过U型降噪腔4对第二杯体22和第二围壁2523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的噪音进行阻隔。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下,为了进一步的降低主机1的高度,提升食品加工机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设置所述凹腔252的外底壁2521不高于所述第一杯体21的顶壁。如果第一杯体21的杯口外缘还设置凸耳(附图中未标识),那么凹腔252的外底壁2521不高于所述第一杯体21的顶壁,就相当于凹腔252的外底壁2521不高于所述凸耳的顶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下,参考图1至3,为了提升第一粉碎刀31的工作稳定性,而在第一杯体21的内底面设置与第一粉碎刀31配合的第一定位柱211;为了提升第二粉碎刀32的工作稳定性,而在第二杯体22内设置与第二粉碎刀32配合的第二定位柱221。第一粉碎刀31与所述杯盖25的通孔251之间设有第一径向摆动间隙L1,所述第二粉碎刀32与所述杯盖25的通孔251之间设有第二径向摆动间隙L2,所述第一定位柱2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柱22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差为L3,其中,L1和L2两者中较小的值大于等于L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单个杯盖25的通孔251需要适配不同的两个粉碎刀,为了第一粉碎刀31的刀轴35和第二粉碎刀32的刀轴35聚能穿过杯盖25的通孔251与主机1的电机11传动连接,而设置所述第一粉碎刀31与所述杯盖25的通孔251之间设有第一径向摆动间隙L1,第二粉碎刀32与所述杯盖25的通孔251之间设有第二径向摆动间隙L2。
同时,由于第二定位柱221在第二杯体22中的位置存在制造和安装公差、第一定位柱211在第一杯体21中的位置存在制造和安装公差,以及第二杯体22与杯盖25的配合是松配,会导致第二杯体22的定位轴与杯盖25的通孔251并非位于同一轴线上、第一杯体21的定位轴与杯盖25的通孔251也并非位于同一轴线上。因此,为了弥补俩定位柱的制造和安装公差以及第二杯体22的杯盖25配合的偏差,进而保证第二粉碎刀32、第一粉碎刀31均能分别顺利穿过杯盖25的通孔251与主机1传动连接,而设置第一定位柱21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柱22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差为L3,其中,L1和L2两者中较小的值大于等于L3。假如,L2值小于L1,L2小于L3,那么第二粉碎刀32将无法穿过杯盖25的通孔251与主机1传动连接;假如L1值小于L2,L1小于L3,那么第一粉碎刀31将无法穿过杯盖25的通孔251与主机1传动连接;假如L1值等于L2,且L1或L2均小于L3,那么第一粉碎刀31和第二粉碎刀32均无法穿过杯盖25的通孔251与主机1传动连接。优选的,L3值为0,即第一定位柱211、第二定位柱221、杯盖25的通孔251三者同轴设置。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方案下,参考图10-12,本食品加工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杯体22可替换地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杯体23,所述第二杯体22与所述第三杯体23可分离地套接配合以构成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容纳在所述第一杯体21中,所述组合体与所述第一杯体21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包括容纳在第一杯体21中的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可替换固定于第二安装部,第二杯体22、第三杯体23的容量分别小于第一杯体21的容量,从而满足了用户对不同容量食材的制备需求,对于大容量食材制备选用容量较大的第一杯体21进行加工,针对小容量辅食制备选用第二杯体22或第三杯体23进行加工,实现多功能、实用性广。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食材选用不同杯体制备,从而解决了食材串味的问题。通过在杯盖25设置第二安装部,可以对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加工过程中起到定位作用,提高使用的稳定性,而且避免在食材加工结束后,用户取下主机1时连带将杯盖25取下,避免给用户造成麻烦,同时也避免了第二杯体22或第三杯体23中粉碎刀外露发生危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可分离地套接配合以构成组合体,实现方便收纳,而且,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可分离使用,更方便独立清洗,在使用完第二杯体22后,可以直接使用第三杯体23,可以在多类型的食材都制备结束后再清洗各杯体,清洗更方便。组合体容纳在第一杯体21中,节约占用空间,收纳方便,同时避免闲置时,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积压灰尘等,方便下次使用。
本方案的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是套接设置,相比现有技术的双向杯没有完全占据绞肉碗的整体轴向空间,还可以拓展更多的杯体。
具体的,第三杯体23内设置有第三定位柱231,通常情况下第三定位柱231与第二定位柱221同轴设置,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可以共用第二粉碎刀32。当然,如果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的高度不一致,或者是为了笔迷看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的食材之间发生串味,也可以在第三杯体23内单独设置第三粉碎刀33。第三定位柱231的重心轴线与第一定位柱2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差也为L3,第一粉碎刀31与杯盖25的通孔251之间设有第一径向摆动间隙L1,第三粉碎刀33与所述杯盖25的通孔251之间设有第二径向摆动间隙L2,L1、L2、L3仍满足:L1和L2两者中较小的值大于等于L3。
进一步的,对于第二杯体22、第三杯体23在第一杯体21内的套设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3种实施例:
实施例1:第二杯体22自所述第三杯体23的敞口端沉入至所述第三杯体23中,第二杯体22的侧壁与所述第三杯体23的侧壁套接配合。通过将第二杯体22自第三杯体23的敞口端沉入至第三杯体23中,第二杯体22的侧壁与第三杯体23的侧壁套接配合,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的共用高度,从而节约组合体的占用空间,而且,利用侧壁实现套接配合,用户在使用结束后直接把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叠套,收纳方便且省力。
具体的,例如参考图10,可以是第二杯体22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部28,台阶部28自第三杯体23的敞口端外露并搭持在第三杯体23的敞口端面上;
或者,第二杯体22的侧壁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部28,第三杯体23的侧壁也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部28,第二杯体22的台阶部28套接在第三杯体23的台阶部28内侧且搭持于第三杯体23的台阶部28。
通过设置在第二杯体22上设置台阶部28,第二杯体22的台阶部28与第三杯体23的台阶部28实现搭持,起到一定的轴向限位,提高组合体收纳后的稳定性,第二杯体22的台阶部28自第三杯体23的敞口端外露,方便用户通过第二杯体22的台阶部28拿取第二杯体22,将组合体分离,操作方便省力,而且也便于将第二杯体22高度与第三杯体23高度尽量接近,更利于共用一个粉碎刀,简化结构。第二杯体22的台阶部28套接在第三杯体23的台阶部28内侧,则进一步增加了第二杯体22和第三杯体23的重叠高度,从而进一步减小组合体的占用空间,节约收纳空间。
实施例2:参考图11,第三杯体23与第二杯体22的敞口朝向一致,第三杯体23的侧壁套接于第二杯体22的支撑筋29,第二杯体22的外底壁2521凸设有环状的支撑筋29,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通过支撑筋29实现套接配合。
设置支撑筋29且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通过支撑筋29实现套接配合。在第二杯体22放置在工作台面的情况下,支撑筋29对第二杯体22起到支撑效果,在收纳状态下,支撑筋29作为连接部位将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套接,实现对支撑筋29的合理利用,不需要在第二杯体22的其他部位单独设置连接部位,结构简单。
实施例3:参考图12,第三杯体23与第二杯体22的敞口朝向相反,第三杯体23的外底壁2521和第二杯体22的外底壁2521均凸设有环状的支撑筋29,俩支撑筋29套接配合。
通过将第三杯体23与第二杯体22的敞口朝向相反,使得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的工作不受套接形态的限制,不仅在食品加工机闲置时可以保持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套接,同时,在需要利用第二杯体22或第三杯体23加工时,依然可以保持第二杯体22与第三杯体23套接,而且,位于下方的杯体可以对上方的杯体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整机重心下移,防止组装整体在主机1运行过程中或者整机运输过程中倾斜或侧翻,提高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两个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1:第二杯体22的底壁位于第一杯体21的一半高度以下,从而降低第一杯体21、第二杯体22均与杯盖25和主机1配合后整体的重心。参考图2,第一杯体21的高度为H1,第二杯体22的底面距离第一杯体21底面的高度为H2,H2小于等于H1的一半。
实施方案2:通过第二杯体22的顶面低于第一杯体21的顶面,有利于降低第一杯体21、杯盖25以及主机1组装后的重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杯体22的容积比第一杯体21小,且第二杯体22还需要吊装在杯盖25上,为了避免第二杯体22的重量过重而使得第二杯体22拉弯杯盖25或者第二杯体22与杯盖25连接处断裂,而设置第二杯体22的侧壁厚度低于所述第一杯体21的侧壁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杯体22在工作状态下,为了降低工作噪音,通常会将第二杯体22容置在第一杯体21内。因此,本方案中为了提升第二杯体22工作状态下的可视性,便于用于透过第一杯体21观察第二杯体22内的食材制作情况,而将第一杯体21和第二杯体22均设为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所述透明材质可以为玻璃或食品级透明塑料材质。第一杯体21和第二杯体22可以采用同一透明材质,也可以采用非相同的透明材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7,第二粉碎刀32包括刀轴35、设于刀轴35上的刀片以及固定在所述刀轴35外周的扰流片39。扰流片39具有钝口端部且沿着刀轴35的旋转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在刀轴35旋转过程中,位于扰流片39前侧的物料在钝口端部和扰流片39下表面共同作用下被向前和向下推送,从而避免物料停留在某一高度,增加物料与第一刀片36的刃口361碰撞的几率,使得物料被有效切削;位于扰流片39后侧的物料随着刀轴35旋转而下落,与第一刀片36碰撞而被有效切削。因此,在扰流片39的扰动作用下,物料自上而下循环被第一刀片36切削,且扰流片39同时能够下压物料,避免物料向上飞溅至杯盖25,使得物料在杯体内的充分扰动,增加了食材与第一刀片36的刃口361的接触几率,在刀轴35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刀片36循环切削物料,提高粉碎效果。
具体的,扰流片39与第一刀片36沿刀轴35的旋转方向错位布置,增加扰流和切削效果,扰流片39的最低点靠近第一刀片36的刃口361,从而可以使得扰流片39向下推送的物料更直接快速地被第一刀片36切削,增加切削的效率。
进一步的,第二粉碎刀32还包括位于扰流片39上方的第二刀片37,第一刀片36、第二刀片37、扰流片39沿刀轴35的旋转方向错位布置,第二刀片37的刃口361面朝向扰流片39的一侧设置。
通过设置位于扰流片39上方的第二刀片37,可以对扰流片39上方的物料进行充分切削,第二刀片37的刃口361面朝向扰流片39的一侧设置,避免上方物料被切削的过程中向上飞溅至杯盖25。
进一步的,第二粉碎刀32还包括位于扰流片39与第一刀片36之间的第三刀片38,第三刀片38自刀轴35水平向外延伸。
通过第三刀片38,实现第三刀片38和第一刀片36共同对扰流片39下压的物料进行切削,增加下层物料的切削效果,第三刀片38水平延伸,可以增加扰流片39与第一刀片36之间物料的切削效果且不影响物料与第一刀片36碰撞,粉碎效果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6,食品加工机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主机1上方的第四杯体24,所述第四杯体24中设有第四粉碎刀34。通过设置第四杯体24,进一步扩大对主机1的利用率,拓展了食品加工机的功能,应用更加广泛。
具体的,第一杯体21为磨粉杯,主机1的顶部设置有翻盖12,当翻盖12打开时,主机1顶部的连接头13外露与磨粉杯的杯座内的连接头13耦合连接实现对第四粉碎刀34的传动。当翻盖12闭合时,可以保护连接头13,一方面在非工作状态下,对连接头13进行防尘;另一方面,在第一杯体21或第二杯体22或第三杯体23工作的状态下,避免连接头13外露转动对用户造成安全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横向”、“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除了多杯的需求外,现在的用户对不同的食材还有不同转速的需求,例如绞肉、碎菜时就需要相对较高的转速去粉碎食材,而对于和面、打蛋则需要相对较低的转速。为此,本食品加工机还设置二级减速箱和两个输出轴孔,使得第一粉碎刀31与第一输出轴孔传动配合,副粉碎刀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孔配合,这样就能实现两个输出轴孔的转速不一致,用于搅打特定的食材,进一步满足用户一机多用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杯体;
第二杯体,所述第二杯体容置于所述第一杯体内;
杯盖,所述杯盖盖合在所述第一杯体上方;
主机,主机内设有电机,所述主机安装于杯盖上;
第一粉碎刀,所述第一粉碎刀设于所述第一杯体内,第一粉碎刀的刀轴顶部与电机传动连接;
第二粉碎刀,所述第二粉碎刀设于所述第二杯体内,所述第一粉碎刀的刀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粉碎刀的刀轴高度;
所述杯盖包括第一安装部和设于第一安装部内侧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杯体与第一安装部限位配合,所述第二杯体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杯体吊装于杯盖下方且第二杯体的外底面相对所述第一杯体的内底面悬空设置以在第二杯体与第一杯体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所述第一杯体的内底面设有与第一粉碎刀配合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用于伸入所述第一杯体并与所述第一杯体径向限位配合的第一围壁,所述杯盖包括容置所述主机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外侧壁与第一围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凹腔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外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凹腔的底壁不高于所述第一杯体的顶壁,所述底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围壁,所述第二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围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围壁内侧面的旋合槽以及设于第二杯体外侧壁上径向向外凸设的旋合筋,所述第二围壁伸入于所述U型降噪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杯体内底面设有与第二粉碎刀配合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粉碎刀与所述杯盖的通孔之间设有第一径向摆动间隙L1,所述第二粉碎刀与所述杯盖的通孔之间设有第二径向摆动间隙L2,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位柱的中心轴线之间的横向偏距差为L3,其中,L1和L2两者中较小的值大于等于L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杯体仅上端敞口,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避开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包括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高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粉碎刀包括刀轴、设于刀轴上的刀片以及固定在所述刀轴外周的扰流片,所述扰流片在所述刀轴的旋转方向的前端部为钝口端部,所述扰流片沿着所述刀轴的旋转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刀片包括位于所述扰流片下方的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片在所述刀轴的旋转方向的前端设置刃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杯体的侧壁厚度低于所述第一杯体的侧壁厚度;
和/或,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均为透明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杯体可替换地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三杯体,所述第二杯体与所述第三杯体可分离地套接配合以构成组合体,所述组合体容纳在所述第一杯体中,所述组合体与所述第一杯体之间形成U型降噪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主机上方的第四杯体,所述第四杯体中设有第四粉碎刀;
或者,所述主机内设有二级减速箱,所述主机的输出轴孔包括用于和第一粉碎刀、第二粉碎刀配合的第一输出轴孔以及输出转速低于第一输出轴孔的第二输出轴孔,第二输出轴孔围设于第二输出轴孔外侧,所述第一粉碎刀与第一输出轴孔传动配合,所述第一杯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孔配合的副粉碎刀。
CN202321496422.3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20124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6422.3U CN220124551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6422.3U CN220124551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4551U true CN220124551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6422.3U Active CN220124551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4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8466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1082133Y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1186944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食品处理机
CN220124551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124536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US20070291583A1 (en) Drink blender system with a single use disposable lid
WO2023015612A1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处理器
CN212661586U (zh) 一种手持式切碎机
CN22012454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442535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KR20040086566A (ko) 정제 분쇄기
CN22091722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124557U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CN220293507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20124555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CN201200345Y (zh) 食物搅拌粉碎处理机
KR101410044B1 (ko) 다기능 다짐기 겸용 믹서
CN217659292U (zh) 一种多功能饮品机
CN110721783A (zh) 一种带绞肉功能的菜馅机
CN220109606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9784997U (zh) 一种结构可靠的磨粉机
CN220572047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477495U (zh) 一种带有减速机的绞肉机
CN219895466U (zh) 一种多功能食物料理机
CN219645591U (zh) 一种新型食品料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