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4549U - 一种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4549U
CN220124549U CN202321496009.7U CN202321496009U CN220124549U CN 220124549 U CN220124549 U CN 220124549U CN 202321496009 U CN202321496009 U CN 202321496009U CN 220124549 U CN220124549 U CN 220124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rib
food processor
cup body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960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任听听
吴涛
金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960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4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4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4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主机、杯盖、第一杯体、第二杯体、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杯体内的第一粉碎刀、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杯体内的第二粉碎刀,第二杯体的内底壁凸设有对第二粉碎刀限位的定位轴,杯盖扣合在第二杯体上方,第一杯体能够容纳在第二杯体中并与杯盖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在第一杯体与杯盖配合的状态下,第一杯体的底壁与定位轴分离避让。有效防止用户取走主机的情况下不慎将杯盖从第一杯体上方取下,避免杯盖取下给用户造成麻烦,同时也避免了第一粉碎刀外露发生危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绞肉机通常能够实现绞肉和碎菜功能,深受用户喜爱,但是,通常绞肉机所用的绞肉碗适合量大的肉类菜类绞碎使用,在制备幼儿辅食等小容量的食材的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绞肉机会存在绞肉碗清洗麻烦的问题。
现有一种绞肉杯及多功能绞肉机,包括:机壳、盖体、绞肉碗、驱动装置、刀架以及杯体,驱动装置设于机壳内,机壳下端插设于盖体上的凹槽内,盖体设于绞肉碗顶部,杯体上下端呈敞口结构,内部连接有隔板,隔板的顶面与杯体上端以及底面与杯体下端分别形成有绞肉腔,杯体放置于绞肉碗内,杯体顶部与盖体接触。该专利绞肉杯尺寸小于绞肉碗尺寸,便于量少的肉制品的绞碎使用,当量大的肉制品的绞碎时,取出绞肉杯,通过绞肉碗进行绞碎,实现多功能的绞碎使用需求,实用性广,操作方便。
但是,由于上述专利中杯体放置于绞肉碗内,并且杯体顶部与盖体接触,在对杯体内的食材进行加工时,杯体可能振动而发生杯体晃动造成工作不稳定;另外,杯体顶部与盖体接触而没有可靠限位,当食材加工结束后取下机壳时可能会造成用户不慎连带将盖体将取下,造成杯体内的刀架在用户不注意的情况下裸露,造成使用麻烦,用户体验差,若盖体取下而刀架因惯性还在旋转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用以在实现食品加工机的多功能和实用性广的基础上,解决食品加工机工作不稳定以及使用麻烦、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主机、杯盖、第一杯体、第二杯体、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杯体内的第一粉碎刀、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杯体内的第二粉碎刀,第二杯体的内底壁凸设有对第二粉碎刀限位的定位轴,杯盖扣合在第二杯体上方,第一杯体能够容纳在第二杯体中并与杯盖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在第一杯体与杯盖配合的状态下,第一杯体的底壁与定位轴分离避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稳定的食品加工机中,包括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第一杯体能够容纳在第二杯体中,从而利用第一杯体制备小容量食材,利用第二杯体制备大容量食材,增加实用性,实现多功能。第一杯体与杯盖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相比于仅接触的方式,使得第一杯体与杯盖可靠限位,进一步提高第一杯体的工作稳定性,而且,有效防止用户取走主机的情况下不慎将杯盖从第一杯体上方取下,避免杯盖取下给用户造成麻烦,同时也避免了第一粉碎刀外露发生危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第一杯体的底壁位于第二杯体的一半高度以下;
或者,第一杯体的顶面低于第二杯体的顶面。
第一杯体的底壁位于第二杯体的一半高度以下,从而降低第一杯体、第二杯体均与杯盖和主机配合后整体的重心,通过第一杯体的顶面低于第二杯体的顶面,有利于降低第一杯体、杯盖以及主机组装后的重心,实现整机重心下移,防止组装整体在主机运行过程中或者整机运输过程中倾斜或侧翻,利于提高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杯体挂接在杯盖的下表面,第一杯体的底壁相对第二杯体的底壁悬空设置,第一杯体的底壁高于定位轴的顶面。
通过将第一杯体挂接在杯盖的下表面,且第一杯体的底壁相对第二杯体的底壁悬空,第一杯体的底壁高于定位轴的顶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杯体的底壁与定位轴分离避让,减少整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音以及相互干涉的情况。
优选的,第一杯体的底壁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腔,定位轴伸入至避让腔中。
通过在第一杯体的底壁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腔,定位轴伸入至避让腔中。可以在第一杯体的底壁尽可能下移的情况下,即,将整机重心尽可能下移,保证整机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能够通过避让腔实现与定位轴的合理避让,结构可靠,运行稳定。
优选的,第一杯体的底壁贴合在第二杯体的底壁上方。
第一杯体的底壁贴合在第二杯体的底壁上方,第二杯体对第一杯体进行支撑,避免第一杯体工作过程中晃动,结构稳定。而且,将第一杯体的重心尽可能向下靠近第二杯体重心,整机重心下移,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第一杯体的杯口内径为d1,第二杯体的杯口内径为d2,满足1/3≤d1/d2<1。
通过设置为1/3≤d1/d2<1,第一杯体具有足够的径向尺寸,以具有满足用户对制备食材的容量需求,以及在单独使用第一杯体时,第一杯体能够对杯盖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度,避免杯盖上方主机过重或过高造成倾倒。
优选的,杯盖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沉腔和开口朝下的第二沉腔,第一沉腔与第二沉腔通过隔板分隔,主机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沉腔中且通过隔板支撑,第一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沉腔中。
杯盖的中部设置第一沉腔和第二沉腔,且两者通过隔板分隔,第二沉腔的腔壁对隔板以及第一沉腔侧壁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能够避免第二沉腔被主机压溃,防止杯盖变形。
优选的,第二沉腔的内侧设置扣位,第一杯体的外侧壁设置与扣位卡接的卡扣。
通过设置扣位和卡扣,可以实现第一杯体与第二沉腔的可靠定位,防止杯盖脱离第一杯体,从而避免了在用户拿取主机而不慎将杯盖带走的情况,以及避免了杯盖被拿走而第一粉碎刀因惯性继续旋转的情况下出现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杯体与第二沉腔通过卡扣限位,使得杯盖与第一杯体的配合可靠,利于整机的稳定运行。
优选的,卡扣包括凸设在第一杯体外侧的第一凸筋,扣位包括分别凸设在第二沉腔侧壁和顶面的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第二凸筋与第三凸筋之间形成供第一凸筋旋入的旋合槽。
卡扣包括凸设在第一杯体外侧的第一凸筋,结构简单且加工制造方便。扣位包括分别在第二沉腔侧壁和顶面的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方便杯盖的一体加工和出模,而且,实现第一凸筋与旋合槽的旋转卡合,用户操作灵活,使用方便。
优选的,第三凸筋的凸起高度沿着第一凸筋的旋合方向逐渐增大;第三凸筋的凸起高度沿着第一凸筋的旋合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在旋合过程中出现第一杯体的旋合越来越紧的手感,旋合轻松且能够保证旋合到位,实现第一杯体与杯盖的有效限位配合。
优选的,第二凸筋设有止退凸点,第一凸筋设有与凸点配合的止退凹槽;通过设置止退凸点和止退凹槽,防止第一杯体与杯盖旋合到位后,第一卡筋退出旋合槽的情况,避免加工过程中第一杯体与杯盖松脱,保证第一杯体与杯盖的有效限位配合,保证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
优选的,第一凸筋包括折弯形成的横筋和竖筋,横筋旋入至旋合槽中,竖筋与第二凸筋止挡配合。第一凸筋包括折弯形成的横筋和竖筋,结构简单,方便出模制造,横筋旋入旋合槽内与旋合槽实现轴向限位,竖筋与第二凸筋止挡配合进而实现旋转限位,避免第一凸筋过度旋转,保证扣合的有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食品加工机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食品加工机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杯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杯盖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杯体与第二杯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机;11-安全开关;12-连杆;20-杯盖;23-凸耳;231-凸耳顶壁;232-凸耳侧壁;233-凸耳底壁;21-第一沉腔;22-第二沉腔;221-围边;24-隔板;241-触发筋;30-第一杯体;31-第一粉碎刀;32-避让腔;40-第二杯体;41-第二粉碎刀;42-限位凸起;43-定位轴;50-扣位;501-第二凸筋;5011-止退凸点;502-第三凸筋;503-旋合槽;51-卡扣;511-止退凹槽;60-第三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主机10、杯盖20、第一杯体30、第二杯体40、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杯体30内的第一粉碎刀31、可拆卸设置在第二杯体40内的第二粉碎刀,第二杯体40的内底壁凸设有对第二粉碎刀限位的定位轴43,杯盖20扣合在第二杯体40上方,第一杯体30能够容纳在第二杯体40中并与杯盖20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在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配合的状态下,第一杯体30的底壁与定位轴43分离避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稳定的食品加工机中,包括第一杯体30和第二杯体40,第一杯体30能够容纳在第二杯体40中,从而利用第一杯体30制备小容量食材,利用第二杯体40制备大容量食材,增加实用性,实现多功能。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相比于仅接触的方式,使得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可靠限位,进一步提高第一杯体30的工作稳定性,而且,有效防止用户取走主机10的情况下不慎将杯盖20从第一杯体30上方取下,避免杯盖20取下给用户造成麻烦,同时也避免了第一粉碎刀31外露发生危险,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主机10、杯盖20、第一杯体30、设置在第一杯体30内的第一粉碎刀31,主机10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一粉碎刀31的电机,杯盖20的边缘向外凸设有凸耳23,杯盖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沉腔21和开口朝下的第二沉腔22,第一沉腔21与第二沉腔22通过隔板24分隔,主机1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沉腔21中且通过隔板24支撑,第一杯体30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沉腔22中,第一沉腔21、第二沉腔22、主机10以及第一杯体30同轴布置,第二沉腔22的顶面低于凸耳23的顶面。如图1所示,第二沉腔22顶面距离支撑台面的高度为h1,凸耳23的顶面距离支撑台面的高度为h2,其中,h1<h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盖20的边缘设置凸耳23,凸耳23方便用户拿取杯盖20,杯盖20的中部设置第一沉腔21和第二沉腔22,且两者通过隔板24分隔,第二沉腔22的腔壁对隔板24以及第一沉腔21侧壁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能够避免第二沉腔22被主机10压溃,防止杯盖20变形。由于第一沉腔21、第二沉腔22、主机10以及第一杯体30同轴布置,进而实现电机与第一粉碎刀31的同轴度,防止第一粉碎刀31偏摆,使得工作稳定。第一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沉腔中,第二沉腔22的顶面低于凸耳23的顶面,位于杯盖20中部的第二沉腔22相比位于杯盖20边缘的凸耳23更低以实现杯盖20的重心下移,第二沉腔22的顶面限制了第一杯体30的最高安装位置,进而实现主机10、杯盖20以及第一杯体30组装后的组装整体重心下移,防止组装整体在主机运行过程中或者整机运输过程中倾斜或侧翻,利于提高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性。第一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沉腔中并没有直接与杯盖的边缘直接配合,预留杯盖与第二杯体的配合位置以为增设第二杯体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增加食品加工机的多种功能。
如图2-4所示,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食品加工机还包括能够容纳第一杯体30的第二杯体40和可拆卸安装在第二杯体40内的第二粉碎刀41,第二粉碎刀41与电机可拆卸连接,杯盖20盖设在第二杯体40上且通过凸耳23与第二杯体40配合,第二沉腔22的顶面低于第二杯体40的顶面。
更优选的,如图4所示,第二粉碎刀41的最大旋转直径L1与第二沉腔22的内径L2满足:L1≥L2。通过L1≥L2,第二粉碎刀41具有足够的切削空间,提高第二粉碎刀41的粉碎效果,而且,第二沉腔22的侧壁除了起到加强杯盖20强度的作用,还起到避免食材飞溅的效果,以及,当食材碰撞至第二沉腔22的侧壁,食材可以继续回落以便于第二粉碎刀41循环切削,提升粉碎效果。
通过设置第二杯体40,第二杯体40容纳第一杯体30,因而在制备不同容量食材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灵活选用第一杯体30和第二杯体40,利用第一杯体30制备大容量食材,如图4所示,利用第二杯体40制备小容量辅食,如图2所示,一机多用,实现多种功能,使用广泛,而且,制备容量与杯体容量匹配,从而利于食材的充分粉碎。在第一杯体30工作过程中,第二杯体40可以对杯盖20的边缘部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凸耳23与第二杯体40配合,在方便杯盖20拿取的基础上,凸耳23可以实现第二杯体40与杯盖20的有效限位,结构可靠。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不局限于上述的一种形态,在图2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9所示,食品加工机还可以包括安装在主机10上方的第三杯体60,电机的电机轴自主机10上方伸入第三杯体60内并连接第三粉碎刀。优选的,第一杯体30用于绞肉杯,第二杯体40为辅食杯,第三杯体为干磨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杯盖20的凸耳23与第二杯体40配合优选为:第二杯体40设有与凸耳配合的限位凸起42,杯盖20的凸耳与限位凸起旋转卡合,凸耳23包括搭接在限位凸起上端面的凸耳顶壁231且具有包围杯沿外端面的凸耳侧壁232,利用凸耳侧壁232与限位凸起实现杯盖20与第二杯体40的径向限位。更优选的,凸耳还具有自凸耳侧壁底部向内折弯的凸耳底壁233,凸耳底壁233与第二杯体的限位凸起轴向限位。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杯盖20不局限于设置凸耳23,也可以不设置凸耳,可以采用直接搭接的方式与第二杯体的杯口配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杯盖20的边缘所在圆的内径L3与第二沉腔22的内径L2满足:L2≥0.5L3。
通过设置为L2≥0.5L3,避免了当第二沉腔22内径过小时造成第一杯体30的径向尺寸小,对杯盖20的支撑力不足的情况,防止主机10、杯盖20以及第一杯体30配合后的整体倾斜,第二沉腔22的内径不小于杯盖20边缘的一半,保证了工作的稳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第一沉腔21的高度H1和第二沉腔22的高度H2满足:H1≥4H2。
通过设置为H1≥4H2,一方面第一沉腔21高度足够容纳主机10,尽可能对主机10进行限位,以保证主机的稳定工作,而且,使第二沉腔22的腔壁对第一沉腔21的强度起到有效加强作用,增加杯盖20整体的强度,以承载主机10且保证主机10的稳定运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4所示,杯盖20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沉腔21,隔板24由杯盖20一体形成,第一沉腔21的侧壁向下延伸至凸出隔板24以形成围边221,围边221与隔板24围成第二沉腔22。
通过杯盖20向下凹陷形成第一沉腔21,隔板24由杯盖20一体形成,方便杯盖20的一体加工,生产制造方便;通过第一沉腔21的侧壁向下延伸至凸出隔板24以形成围边221,围边221与隔板24围成第二沉腔22。围边221对第一沉腔21的侧壁进行结构加强,同时形成第二沉腔22,结构简单。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杯体与杯盖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在图2-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优选的,如图5、图6、图7所示,第二沉腔22的内侧设置扣位50,第一杯体30的外侧壁设置与扣位50卡接的卡扣51。
通过设置扣位50和卡扣51,可以实现第一杯体30与第二沉腔22的可靠定位,防止杯盖20脱离第一杯体30,从而避免了在用户拿取主机10而不慎将杯盖20带走的情况,以及避免了杯盖20被拿走而第一粉碎刀31因惯性继续旋转的情况下出现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杯体30与第二沉腔22通过卡扣51限位,使得杯盖20与第一杯体30的配合可靠,利于整机的稳定运行。
优选的,卡扣51包括凸设在第一杯体30外侧的第一凸筋,扣位50包括分别凸设在第二沉腔22侧壁和顶面的第二凸筋501和第三凸筋502,第二凸筋501和第三凸筋502形成供第一凸筋旋入的旋合槽503。即,利用卡扣51和扣位50实现旋转卡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卡扣51与扣位50也可以为自下而上实现卡合,例如,卡扣51具有弹性以能够变形卡接到扣位50上,通过施加外力使卡扣51与扣位50脱离。
卡扣51包括凸设在第一杯体30外侧的第一凸筋,结构简单且加工制造方便。扣位50包括分别在第二沉腔22侧壁和顶面的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方便杯盖20的一体加工和出模,而且,实现第一凸筋与旋合槽的旋转卡合,用户操作灵活,使用方便。
优选的,如图5-7所示,第三凸筋502的凸起高度沿着第一凸筋的旋合方向逐渐增大;
第三凸筋的凸起高度沿着第一凸筋的旋合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在旋合过程中出现第一杯体30的旋合越来越紧的手感,旋合轻松且能够保证旋合到位,实现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的有效限位配合。
或者,如图5-7所示,第二凸筋501设有止退凸点5011,第一凸筋设有与凸点配合的止退凹槽511;
通过设置止退凸点和止退凹槽511,防止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旋合到位后,第一卡筋退出旋合槽的情况,避免加工过程中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松脱,保证第一杯体30与杯盖20的有效限位配合,保证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
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凸筋包括折弯形成的横筋和竖筋,横筋旋入至旋合槽中,竖筋与第二凸筋止挡配合。
第一凸筋包括折弯形成的横筋和竖筋,结构简单,方便出模制造,横筋旋入旋合槽内与旋合槽实现轴向限位,竖筋与第二凸筋止挡配合进而实现旋转限位,避免第一凸筋过度旋转,保证扣合的有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主机10内部设有与电机连接的安全开关11和可移动的连杆12,连杆12自主机10的底部伸出,结合图8所示,隔板24的上侧凸设有触发筋241,触发筋241能够抵推连杆12向上移动以触发安全开关11导通;触发筋241围绕主机10的轴心均匀布置多个,如图为4个,连杆12通过多个触发筋中的任意一个抵推以实现移动。
通过设置安全开关11、连杆12、触发筋241,可以实现在主机10与杯盖20组装到位后,主机10内的电机可以工作,因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防止主机10还未放置到位就出现电机工作而发生的危险,在此基础上,触发筋围绕主机10的轴心均匀布置多个,连杆12通过多个触发筋241中的任意一个抵推以实现移动,因此,实现了主机10安装方位的不唯一,使用更灵活可靠,主机10与杯盖20对位更容易,使用省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杯体30的底壁位于第二杯体40的一半高度以下。第一杯体30的顶面低于第二杯体40的顶面。
第一杯体30的底壁位于第二杯体40的一半高度以下,从而降低第一杯体30、第二杯体40均与杯盖和主机配合后整体的重心,通过第一杯体30的顶面低于第二杯体40的顶面,有利于降低第一杯体30、杯盖以及主机组装后的重心,实现整机重心下移,防止组装整体在主机运行过程中或者整机运输过程中倾斜或侧翻,利于提高食品加工机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杯体30的杯口内径为d1,第二杯体40的杯口内径为d2,满足1/3≤d1/d2<1。
通过设置为1/3≤d1/d2<1,第一杯体具有足够的径向尺寸,以具有满足用户对制备食材的容量需求,以及在单独使用第一杯体时,第一杯体能够对杯盖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度,避免杯盖上方主机过重或过高造成倾倒。
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底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的第一杯体如何与定位轴避让不做限定。
例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杯体30挂接在杯盖的下表面,第一杯体30的底壁相对第二杯体40的底壁悬空设置,第一杯体30的底壁高于定位轴43的顶面。
通过将第一杯体30挂接在杯盖的下表面,且第一杯体30的底壁相对第二杯体40的底壁悬空,第一杯体30的底壁高于定位轴43的顶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杯体30的底壁与定位轴43分离避让,减少整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音以及相互干涉的情况。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一杯体30的底壁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腔32,定位轴43伸入至避让腔32中。更优选的,第一杯体30的底壁贴合在第二杯体40的底壁上方。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避让腔32的深度不一定大于或等于定位轴43的高度,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避让腔32可以为容纳定位轴43头端(局部)的弧形凹腔。
通过在第一杯体30的底壁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腔32,定位轴43伸入至避让腔32中。可以在第一杯体30的底壁尽可能下移的情况下,即,将整机重心尽可能下移,保证整机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能够通过避让腔32实现与定位轴43的合理避让,结构可靠,运行稳定。第一杯体30的底壁贴合在第二杯体40的底壁上方,第二杯体40对第一杯体30进行支撑,避免第一杯体30工作过程中晃动,结构稳定。而且,将第一杯体30的重心尽可能向下靠近第二杯体40重心,整机重心下移,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主机、杯盖、第一杯体、第二杯体、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杯体内的第一粉碎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二杯体内的第二粉碎刀,所述第二杯体的内底壁凸设有对所述第二粉碎刀限位的定位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扣合在所述第二杯体上方,所述第一杯体能够容纳在所述第二杯体中并与所述杯盖的下表面轴向限位配合,在所述第一杯体与所述杯盖配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与所述定位轴分离避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位于所述第二杯体的一半高度以下;
或者,所述第一杯体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二杯体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挂接在所述杯盖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相对所述第二杯体的底壁悬空设置,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高于所述定位轴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设有向上凹陷的避让腔,所述定位轴伸入至所述避让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贴合在所述第二杯体的底壁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的杯口内径为d1,所述第二杯体的杯口内径为d2,满足1/3≤d1/d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的中部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沉腔和开口朝下的第二沉腔,所述第一沉腔与所述第二沉腔通过隔板分隔,所述主机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沉腔中且通过所述隔板支撑,所述第一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沉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腔的内侧设置扣位,所述第一杯体的外侧壁设置与所述扣位卡接的卡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凸设在所述第一杯体外侧的第一凸筋,所述扣位包括分别凸设在所述第二沉腔侧壁和顶面的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三凸筋之间形成供所述第一凸筋旋入的旋合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筋的凸起高度沿着所述第一凸筋的旋合方向逐渐增大;
或者,所述第二凸筋设有止退凸点,所述第一凸筋设有与所述凸点配合的止退凹槽;
或者,所述第一凸筋包括折弯形成的横筋和竖筋,所述横筋旋入至所述旋合槽中,所述竖筋与所述第二凸筋止挡配合。
CN202321496009.7U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20124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6009.7U CN220124549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96009.7U CN220124549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4549U true CN220124549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6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96009.7U Active CN220124549U (zh) 2023-06-13 2023-06-13 一种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4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2454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WO1983001891A1 (en) Motor-driven food preparation implement
TW200538692A (en) Safety shield for an ice shaving machine
CN220124558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12661586U (zh) 一种手持式切碎机
JP2008207148A (ja) 家庭用精米機
CN220124536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124555U (zh) 一种工作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CN220124551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JP2003259994A (ja) 調理器
CN108652405B (zh) 果汁机及果汁机的推升单元
CN220124557U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JP2002177155A (ja) 電動調理機
CN22091722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20442535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14433820U (zh) 一种切碎机
CN219645591U (zh) 一种新型食品料理装置
CN214180180U (zh) 切菜料理机
CN220293507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17431874U (zh) 一种绞肉机
CN216823085U (zh) 一种料理机
KR20210053508A (ko) 마늘 다지기(터치쿡 2) 장치
CN220655421U (zh) 分离式辅食机的刀片清洗杯和分离式辅食机
CN114680672B (zh) 料理组件及料理设备
CN221083462U (zh) 空炸头拆换结构及多功能食物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