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4500U -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4500U
CN220114500U CN202321624531.9U CN202321624531U CN220114500U CN 220114500 U CN220114500 U CN 220114500U CN 202321624531 U CN202321624531 U CN 202321624531U CN 220114500 U CN220114500 U CN 220114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ubmergence
pipe
assembl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245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烽
刘建军
倪豪伟
蒋健
钟福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 Parts Ta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245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4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4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4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包括设于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支架,设于固定支架上的驱动支架总成,设于驱动支架总成上的防下潜管总成,及设于防下潜管总成和固定支架之间的止动结构;驱动支架总成包括驱动横管,及设置在驱动横管两相对侧的驱动支架和连接支架,乘客惯性前移下压带动连接支架抬升,防下潜管总成同步抬升;止动结构用于将抬升后的防下潜管总成锁止在抬升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通过防下潜管总成抬升并锁止,防止乘客下潜,提高安全性;防下潜管抬升设计,增加防下潜管与乘客的距离,提高舒适性;通过乘客惯性前移下压触发,提升实用性。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的汽车座椅,以及设置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汽车功能需求的不断上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当在汽车发生前碰时,乘客容易发生身体下潜的现象,而造成较大伤害。在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通过在汽车座椅骨架结构中设置固定的防下潜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防下潜功能。
不过,当固定的防下潜结构设置在距离乘客较远的位置时,防下潜功能的安全性较差;而为了确保防下潜功能的安全性,固定的防下潜结构设置在距离乘客较近的位置时,汽车座椅上又容易产生硬物感,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另外,采用车辆碰撞传感器触发的带有运动部件的防下潜机构,受车辆结构和布线等因素影响,不便于设置,实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以提高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包括设于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驱动支架总成,设于驱动支架总成上的防下潜管总成,以及设于所述防下潜管总成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止动结构;
所述驱动支架总成包括驱动横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横管两相对侧的驱动支架和连接支架,且当乘客惯性前移并下压所述驱动支架时,被下压的所述驱动支架能够带动所述连接支架抬升;
所述防下潜管总成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且所述防下潜管总成能够由所述连接支架带动同步抬升;
所述止动结构用于将抬升后的所述防下潜管总成锁止在抬升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在驱动横管两端的左连接支架和右连接支架;所述防下潜管总成连接在所述左连接支架和所述右连接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架包括连接在驱动横管两端的左连接支架和右连接支架;所述防下潜管总成连接在所述左连接支架和所述右连接支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横管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横管连接,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扭簧用于在所述驱动支架总成未被下压时,将所述驱动支架总成保持在初始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扭簧设于所述驱动横管的一端,或者,在所述驱动横管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防下潜管总成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的防下潜管,以及套设在所述防下潜管上的第二扭簧。
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下潜管上,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上,且所述第二扭簧用于在所述防下潜管被抬升时,带动所述防下潜管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呈“U”型的凹槽,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防下潜管上的锁止片。
所述防下潜管被抬升时,所述锁止片随所述防下潜管同步转动,且所述锁止片的端部能够进入所述凹槽中,以将所述防下潜管锁止在抬升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片的端部设有外凸的凸出部,所述锁止片随所述防下潜管转动时,所述凸出部进入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止动结构设于所述防下潜管的一端,或者,在所述防下潜管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止动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通过汽车前碰时防下潜管总成的抬升并锁止,能够防止乘客下潜,以提高安全性;同时,利用连接支架带动防下潜管抬升的设计,可以增加防下潜管与乘客的距离,减少乘客乘坐时的硬物感,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在汽车前碰时,由乘客惯性向前移动并下压触发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也可以在无需设置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防下潜功能,有利于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的设置,提升实用性。
另外,通过左右两个连接支架分别与驱动横管连接,有利于提高连接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通过在驱动横管上设置第一扭簧,有利于将驱动支架总成保持在初始状态。
此外,通过两端分别连接在防下潜管和连接支架上的第二扭簧,可为防下潜管被抬升时的转动提供扭转力。锁止片在防下潜管被抬升并转动时同步转动,使锁止片端部进入“U”型的凹槽,能够使防下潜管锁止在抬升状态。在防下潜管的两端均设置止动结构,有利于提高防下潜管锁止在抬升状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通过应用上述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能够提高汽车前碰时汽车座椅的安全性,并能减少乘客乘坐时的硬物感,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通过采用上述的汽车座椅,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前碰时乘客下潜,提高汽车乘坐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机构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机构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机构的初始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机构的抬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机构的抬升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支架总成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防下潜管总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支架;11、凹槽;2、驱动支架总成;21、驱动横管;22、驱动支架;23、连接支架;231、左连接支架;232、右连接支架;24、第一扭簧;3、防下潜管总成;31、防下潜管;32、第二扭簧;33、锁止片;331、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以下简称防下潜机构),整体结构上,结合图1至图8所示,该防下潜机构包括设置在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支架1,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的驱动支架总成2,和设置在驱动支架总成2上的防下潜管总成3,以及设置在防下潜管总成3和固定支架1之间的止动结构。
其中,驱动支架总成2包括驱动横管21,以及设置在驱动横管21的两相对侧的驱动支架22和连接支架23,并且,当乘客惯性向前移动并下压驱动支架22时,被下压的驱动支架22能够带动连接支架23抬升。此外,防下潜管总成3连接在连接支架23上,并且,防下潜管总成3能够由连接支架23带动同步抬升。另外,止动结构用于将抬升后的防下潜管总成3锁止在抬升状态。
如上结构,本实施例的防下潜机构,通过汽车前碰时防下潜管总成3抬升并锁止,从而防止乘客下潜,提高安全性。同时,利用连接支架23带动防下潜管31抬升的设计,可以增加防下潜管31与乘客的距离,减少乘客乘坐时的硬物感,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且,在汽车前碰时,由乘客惯性向前移动并下压触发防下潜机构,可以在无需设置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防下潜功能,有利于防下潜机构的设置,提升实用性。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具体来说,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前碰时,具体可以是车辆发生正面碰撞,也可以在车辆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作用向前移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将驱动支架22下压,并带动防下潜管总成3抬升。
具体实施时,优选的,驱动横管21可以采用圆管、方管,或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其他截面形式的管件。并且,优选的,固定支架1上设有圆孔,驱动横管21两端通过例如轴承等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支架1上。另外,驱动支架22和连接支架23分别通过例如焊接等形式固定在驱动横管21的两侧,二者分别与驱动横管21所构成的平面之间可以呈一定角度,具体角度可以依据使用需求设计,例如该角度可以设置为120°。
如此,以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的驱动横管21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通过下压驱动横管21一侧设置的驱动支架22,可以使在驱动横管21另一侧设置的连接支架23抬升,并带动设置在连接支架23上的防下潜管总成3处于抬升状态。此时,处于抬升状态的防下潜管31距离乘客的距离缩短,能够起到防止乘客下潜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图5及图7所示,为提高连接支架23的强度和稳定性,连接支架23包括连接在驱动横管21两端的左连接支架231和右连接支架232。并且,防下潜管总成3连接在左连接支架231和右连接支架232之间。
具体实施时,左连接支架231和右连接支架232可通过例如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驱动横管21的两端。优选的,具体而言,左连接支架231和右连接支架232的一端设有圆孔结构。并且,防下潜管31具有呈圆形截面的两端,并且两端分别通过衬套可转动的穿设在左连接支架231和右连接支架232的圆孔中。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驱动横管21上套设有第一扭簧24,该第一扭簧24的一端与驱动横管21连接,同时,第一扭簧24的另一端连接在固定支架1上。该第一扭簧24用于在驱动支架总成2未被下压时,将驱动支架总成2保持在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扭簧2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驱动横管21和固定支架1上,利用第一扭簧24施加在驱动横管21上的扭转力,使驱动支架22具有向上抬升的趋势,以此将驱动支架总成2保持在未被下压的状态,也即初始状态。此时,防下潜管31未被抬升,相比固定的防下潜结构,未抬升的防下潜管31距离乘客更远,有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具体实施时,优选的,第一扭簧24可以设置在驱动横管21的一端,或者,在驱动横管21的两端均设置第一扭簧24。此时,通过在两端均设置第一扭簧24,有利于驱动支架总成2在未被下压时保持在初始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结合图1至图3,并具体参见图8所示,防下潜管总成3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连接支架23上的防下潜管31,以及套设在防下潜管31上的第二扭簧32。同时,第二扭簧32的一端连接在防下潜管31上,第二扭簧32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支架23上,并且第二扭簧32用于在防下潜管31被抬升时带动防下潜管31转动。
具体而言,优选的,连接支架23的一端设有圆孔,防下潜管31通过衬套穿设在该圆孔中,此时,在第二扭簧32的扭转力作用下,防下潜管31可以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两端分别连接在防下潜管31和连接支架23上的第二扭簧32,可以为防下潜管31被抬升时的转动提供扭转力。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止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呈“U”型的凹槽11,以及一端连接在防下潜管31上的锁止片33。当防下潜管31被抬升时,锁止片33能够随着防下潜管31的转动而同步转动,并且,锁止片33的端部能够进入到凹槽11中,可以将防下潜管31锁止在抬升状态。此时,锁止片33在防下潜管31被抬升并转动时同步转动,可以使锁止片33端部进入“U”型的凹槽11,如此能够使防下潜管31锁止在抬升状态。
具体设置上,呈“U”型的凹槽11可以一体成型于固定支架1上,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设置在固定支架1上。并且,与防下潜管31连接的锁止片33上,优选的在其连接处设置圆孔,该圆孔的内径略大于防下潜管31外径。这样,锁止片33圆孔套设在防下潜管31上,并通过例如焊接等方式实现锁止片33和防下潜管31的固定连接。这样,当防下潜管31转动时,锁止片33也可以同步转动。
与此同时,具体的,随着防下潜管31被抬升并旋转,锁止片33同步转动,最终进入凹槽11并抵接在凹槽11的内侧壁上。此时,在第二扭簧32施加的扭转力和凹槽11的共同作用下,锁止片33和防下潜管31不再转动。这样,通过一端抵接在凹槽11内,另一端连接在防下潜管31上,锁止片33产生的支撑力可以阻止防下潜管31在第一扭簧24扭转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使防下潜管31保持在抬升状态。
具体实施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片33的端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331,当锁止片33随着防下潜管31转动时,该凸出部331进入凹槽11中。具体来说,相比于锁止片33与防下潜管31连接的一端,凸出部331在宽度上相对较窄,这样有利于缩小凹槽11尺寸,便于锁止片33进入凹槽11。
优选的,具体实施时,止动结构设于防下潜管31的一端,或者,在防下潜管31的两端均设置止动结构。通过在防下潜管31和固定支架1的两端均设置制动结构,可以保证止动结构将防下潜管31锁止在抬升状态。
本实施例的防下潜机构,通过防下潜管总成3抬升并且锁止,能够防止乘客下潜以提高安全性。并且,通过连接支架23带动防下潜管31抬升,可增大防下潜管31与乘客的距离,减少硬物感,提高舒适性。同时,采用乘客惯性向前移动并下压的触发方式,可使防下潜机构在无需设置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防下潜功能,便于防下潜机构的设置,能够提升实用性。如此,本实施例的防下潜机构可以提高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实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上设置有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
通过应用上述防下潜机构,本实施例的汽车座椅能够提高汽车前碰时汽车座椅的安全性,并能减少乘客乘坐时的硬物感,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该汽车上设置有实施例二中的汽车座椅。
通过采用上述汽车座椅,本实施例的汽车能够有效防止车辆前碰时乘客下潜,提高汽车乘坐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于汽车座椅上的固定支架(1),设于所述固定支架(1)上的驱动支架总成(2),设于驱动支架总成(2)上的防下潜管总成(3),以及设于所述防下潜管总成(3)和所述固定支架(1)之间的止动结构;
所述驱动支架总成(2)包括驱动横管(21),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横管(21)两相对侧的驱动支架(22)和连接支架(23),且当乘客惯性前移并下压所述驱动支架(22)时,被下压的所述驱动支架(22)能够带动所述连接支架(23)抬升;
所述防下潜管总成(3)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23)上,且所述防下潜管总成(3)能够由所述连接支架(23)带动同步抬升;
所述止动结构用于将抬升后的所述防下潜管总成(3)锁止在抬升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架(23)包括连接在驱动横管(21)两端的左连接支架(231)和右连接支架(232);
所述防下潜管总成(3)连接在所述左连接支架(231)和所述右连接支架(2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横管(21)上套设有第一扭簧(24),所述第一扭簧(2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横管(21)连接,所述第一扭簧(2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
所述第一扭簧(24)用于在所述驱动支架总成(2)未被下压时,将所述驱动支架总成(2)保持在初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扭簧(24)设于所述驱动横管(21)的一端,或者,在所述驱动横管(2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扭簧(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下潜管总成(3)包括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23)上的防下潜管(31),以及套设在所述防下潜管(31)上的第二扭簧(32);
所述第二扭簧(3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防下潜管(31)上,所述第二扭簧(32)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支架(23)上,且所述第二扭簧(32)用于在所述防下潜管(31)被抬升时,带动所述防下潜管(31)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呈“U”型的凹槽(11),以及一端连接在所述防下潜管(31)上的锁止片(33);
所述防下潜管(31)被抬升时,所述锁止片(33)随所述防下潜管(31)同步转动,且所述锁止片(33)的端部能够进入所述凹槽(11)中,以将所述防下潜管(31)锁止在抬升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片(33)的端部设有外凸的凸出部(331),所述锁止片(33)随所述防下潜管(31)转动时,所述凸出部(331)进入所述凹槽(11)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结构设于所述防下潜管(31)的一端,或者,在所述防下潜管(3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止动结构。
9.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座椅上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上设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
CN202321624531.9U 2023-06-25 2023-06-25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220114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4531.9U CN220114500U (zh) 2023-06-25 2023-06-25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24531.9U CN220114500U (zh) 2023-06-25 2023-06-25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4500U true CN220114500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24531.9U Active CN220114500U (zh) 2023-06-25 2023-06-25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4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8539B2 (en) Safety apparatus of seat for vehicle with height adjust device
EP3718819B1 (en) Turnover mechanism
CN1990303B (zh) 车座装置
JP4133059B2 (ja) 前方可動式ヘッドレスト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
CN1715099A (zh) 头枕装置
US8408510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f seat frame for vehicle
JPH0529173Y2 (zh)
EP2082910B1 (en) Armrest structure for vehicle seat
CN220114500U (zh) 汽车座椅防下潜机构、汽车座椅及汽车
KR100880780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JP201017975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847186A (zh) 一种汽车车门锁的防侧碰开启装置
JP2005178774A (ja) 乗物シート構造、およびそのような構造を有するシートを備えた乗物
JP2008296655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ベースブラケット構造
JP5313492B2 (ja) 起倒式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219406239U (zh) 一种用于侧扶手的翻转限位机构
CN219727950U (zh) 座椅防下潜结构及车辆
JP48489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S6332057Y2 (zh)
JP4042055B2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跳上げ式自動車用シート
JPS6212687Y2 (zh)
JP5256983B2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ストッパ構造
JP2006176969A (ja)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11688549B (zh) 易进入座椅
US20220410783A1 (en) Ramp system of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