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4436U - 悬置拉杆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拉杆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4436U
CN220114436U CN202321706921.0U CN202321706921U CN220114436U CN 220114436 U CN220114436 U CN 220114436U CN 202321706921 U CN202321706921 U CN 202321706921U CN 220114436 U CN220114436 U CN 220114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sliding
suspension
pull rod
skel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69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69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4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4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4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置拉杆及车辆,所述悬置拉杆包括: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发动机总成连接;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相连,所述第二骨架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为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骨架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骨架的材料密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复合式结构设计,在保证拉杆强度的前提下,降低骨架的重量,进而提升拉杆模态,降低加速轰鸣风险。

Description

悬置拉杆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置拉杆及车辆。
背景技术
近几年,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主机厂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整车品质。现阶段,中、高端乘用车型发动机左悬置、右悬置多采用液压形式,后悬置多采用拉杆式橡胶结构以此提升整车驾驶舒适性。
目前,拉杆式橡胶后悬置因结构简单且技术成熟,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骨架采用铸铝或铸铁材质,重量较大,而且由于空间限制,拉杆长度缩短导致拉杆模态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置拉杆,采用复合式结构设计,在保证拉杆强度的前提下,降低骨架的重量,进而提升拉杆模态,降低加速轰鸣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包括: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发动机总成连接;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相连,所述第二骨架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为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骨架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骨架的材料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将第二骨架设置的比第一骨架的重量轻,第二骨架与车身连接,悬置拉杆的第二骨架部分相对受力较小,在保证拉杆强度的前提下,这样设置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能减轻整体悬置拉杆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中的一个设有滑动插槽且另一个设有滑动插块,所述滑动插槽的至少一端敞开,所述滑动插块滑动插接至所述滑动插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滑动插块与所述滑动插槽均构造为T形结构;其中,所述滑动插块的相互背离的侧面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滑动插槽内相对分布的侧面均设有限位子槽,所述限位凸起分别插接限位于所述限位子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滑动插块与所述滑动插槽的滑动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的连接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滑动插块设于所述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设有敞开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安装与所述车身相连的减振主簧,所述滑动插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还包括加强骨架,所述第一骨架设有减重空间,所述加强骨架安装于所述减重空间,且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为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加强骨架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骨架的材料密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第二骨架为相同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加强骨架和/或所述第二骨架为与所述第一骨架粘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所述第一骨架为铸铝材料制成,所述加强骨架和/或所述第二骨架为尼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悬置拉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和上述的悬置拉杆相对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悬置拉杆100,
第一骨架1,第一安装部11,减重空间12,滑动插槽13,限位子槽131,连接槽14,
第二骨架2,安装空间21,滑动插块22,限位凸起221,加强骨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100,采用复合式结构设计,在保证拉杆强度的前提下,降低骨架的重量,进而提升拉杆模态,降低加速轰鸣风险。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置拉杆100,包括: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第一骨架1设有第一安装部11,第一安装部11用于与发动机总成连接;第二骨架2与第一骨架1相连,第二骨架2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二骨架2与第一骨架1为不同的材料制成,第二骨架2的材料密度小于第一骨架1的材料密度。
实际中,悬置拉杆100的第一骨架1安装发动机总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描述的是后悬置拉杆,第二骨架2连接于车身,悬置拉杆100起到减震的作用,而第一骨架1靠近发动机总成,对其强度要求高于第二骨架2,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且第一骨架1的密度大于第二骨架2,那么此时第一骨架1强度高于第二骨架2,且能在整体上使得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的重量减轻。
另外,当第二骨架2的重量减轻时,也就是说第二骨架2可以做的更长,那么对于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整体组成的悬置拉杆100可以相比现有技术更长些,拉杆模态会提高,减震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中的一个设有滑动插槽13且另一个设有滑动插块22,滑动插槽13的至少一端敞开,滑动插块22滑动插接至滑动插槽13内。
也就说,第一骨架1可以设置滑动插槽13,第二骨架2可以设置滑动插块22,或者说第一骨架1设置滑动插块22,第二骨架2设置滑动插槽13,通过滑动插槽13和滑动插块22配合后,再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的连接强度提高,同时,在初始连接时,滑动插槽13和滑动插块22的这种连接方式更快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插块22与滑动插槽13均构造为T形结构;
具体的,可以参照图1或者图2所示,当滑动插块22与滑动插槽13构造均为T形结构时,那么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就通过T形结构的多个面接触并连接,保证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在滑动插块22和滑动插槽13处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滑动插块22的相互背离的侧面均设有限位凸起221,滑动插槽13内相对分布的侧面均设有限位子槽131,限位凸起221分别插接限位于限位子槽131内。
参照图1所示,如果滑动插槽13位于第一骨架1,且滑动插块22位于第二骨架2,那么第一骨架1的滑动插槽13的两侧设有限位子槽131,限位子槽131用于对于第二骨架2的限位凸起221进行限位,并且在限位凸起221的作用下,使得滑动插槽13和滑动插块22相对彼此远离的方向有了限位,不容易出现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插块22与滑动插槽13的滑动插接方向与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的连接方向垂直。
实际中,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连接时,第二骨架2位于第一骨架1的一侧,那么二者在配合时,可以使得滑动插块22和滑动插槽13中的一个在图1中的下方且另一个在图1中的上方,那么在实际操作时,比如滑动插块22位于图1中的下方,滑动插槽13位于图1中的上方,那么在实际操作时,将滑动插块22沿着图1的下方朝向上方移动,并移至滑动插槽13内,使得滑动插块22与滑动插槽13的T字形结构配合,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加强固定,使得滑动插块22与滑动插槽1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插块22设于第二骨架2,第二骨架2设有敞开的安装空间21,安装空间21用于安装与车身相连的减振主簧,滑动插块22的延伸方向与安装空间21的敞开方向垂直。
实际中,滑动插块22设置在靠近第一骨架1处,滑动插块22可以与第二骨架2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与第二骨架2连接后成为一体,第二骨架2设有敞开的安装空间21,通过在安装空间21内设置减震主簧,减震主簧在图1和图2中均未画出,减震主簧连接于第二骨架2的内壁,减震主簧主要用于减震,且减震主簧通过连接部和连接件与车身连接,达到减震的作用。
进一步的,将滑动插块22的延伸方向和安装空间21的敞开方向垂直,那么在第二骨架2与车身连接后,第二骨架2对于第二骨架2与第一骨架1的连接处尽可能少的造成拉伸或者其他影响,保证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连接的可靠性,从而使得第二骨架2对发动机的减震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骨架3,第一骨架1设有减重空间12,加强骨架3安装于减重空间12,且加强骨架3与第一骨架1为不同的材料制成,加强骨架3的材料密度小于第一骨架1的材料密度。
首先,加强骨架3设置在减重空间12内,主要对于第一骨架1的强度进行加强,同时又能保证整个悬置拉杆100的重量,一般可以将加强骨架3设置的密度较第一骨架1的密度轻,那么可以保证第一骨架1的重量更轻,同时也能对于第一骨架1有了加强的作用。
具体的,加强骨架3占用减重空间12的一部分,并没有填满整个减重空间12,可以在加强骨架3内设置减重孔,使得加强骨架3的重量更小的同时也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加强骨架3与第一骨架1连接时,加强骨架3的一端或者两端均可以通过连接槽14与第一骨架1连接,连接槽14可以设置在第一骨架1,加强骨架3的一端伸入连接槽14内之后,再将加强骨架3与第一骨架1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骨架3与第二骨架2为相同的材料制成。实际中,加强骨架3与第二骨架2为相同材料时,可以减少材料使用的种类,不至于各个结构的密度差距太大,也能在达到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减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骨架3和/或第二骨架2为与第一骨架1粘接相连。
实际中,加强骨架3与第一骨架1连接时,提前将加强骨架3和第一骨架1的连接处设置粘接胶,然后加强骨架3的至少一端在连接槽14处粘接即可,另一端直接粘接在第一骨架1的内壁,或者加强骨架3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槽14粘接在第一骨架1的内壁。
另外,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连接时,也是在滑动插槽13和/或滑动插块22处设置粘接胶,然后将第一骨架1和第二骨架2在滑动插槽13和滑动插块22处粘接,使得粘接的面积增大,提高粘接的强度,同时将第一骨架1与第二骨架2、加强骨架3与第一骨架1之间均粘接,在满足可靠性的同时也连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骨架1为铸铝材料制成,加强骨架3和/或第二骨架2为尼龙材料制成。
实际中,第二骨架2和加强骨架3可用尼龙材质替代铸铝材质,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密度比铸铝材料低,即保证强度要求又可降低骨架质量,提升拉杆模态,而第一骨架1采用铸铝材料,强度和硬度较高,且能减重,并且生产效率高;原方案铸铝拉杆质量约498g,本复合材质方案质量约302g,质量降低约39%,拉杆模态同步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发动机总成连接;
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相连,所述第二骨架用于与车身连接,所述第二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为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骨架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骨架的材料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中的一个设有滑动插槽且另一个设有滑动插块,所述滑动插槽的至少一端敞开,所述滑动插块滑动插接至所述滑动插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插块与所述滑动插槽均构造为T形结构;
其中,所述滑动插块的相互背离的侧面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滑动插槽内相对分布的侧面均设有限位子槽,所述限位凸起分别插接限位于所述限位子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插块与所述滑动插槽的滑动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的连接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插块设于所述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设有敞开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安装与所述车身相连的减振主簧,所述滑动插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敞开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骨架,所述第一骨架设有减重空间,所述加强骨架安装于所述减重空间,且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为不同的材料制成,所述加强骨架的材料密度小于所述第一骨架的材料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骨架与所述第二骨架为相同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骨架和/或所述第二骨架为与所述第一骨架粘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为铸铝材料制成,所述加强骨架和/或所述第二骨架为尼龙材料制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悬置拉杆。
CN202321706921.0U 2023-06-30 2023-06-30 悬置拉杆及车辆 Active CN220114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6921.0U CN220114436U (zh) 2023-06-30 2023-06-30 悬置拉杆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6921.0U CN220114436U (zh) 2023-06-30 2023-06-30 悬置拉杆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4436U true CN220114436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6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6921.0U Active CN220114436U (zh) 2023-06-30 2023-06-30 悬置拉杆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4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8646B2 (en) Vehicle body form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using the same
CN110758566B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US10124640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member
CN10614303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悬挂装置
CN103415407A (zh) 车辆用连结臂
EP0977673B1 (en) Wheel suspension arrangement
CN220114436U (zh) 悬置拉杆及车辆
CN104139694B (zh) 一种用于悬置支架的悬置软垫结构及悬置支架总成
CN109305003A (zh) 乘用车及独立悬架系统
CN2146070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支架悬置
CN211107411U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上裙板
CN108482487B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用的新式尾横梁结构
CN207241338U (zh) 一种x形空心多功能推力杆
CN220220898U (zh)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CN206012323U (zh) 一种车体
CN206234328U (zh) 带钢丝绳减振器的压缩机传动装置
CN212047582U (zh) 一种悬置结构、悬置总成及汽车
CN214403745U (zh) 一种汽车中冷器的固定结构
CN208360303U (zh) 一种车架中通道加强梁及其装配结构
CN220053940U (zh) 车身组件及车辆
CN110239300A (zh) 汽车后悬置拉杆
KR20030085837A (ko) 차량의 배기계통 행거러버
CN219172171U (zh) 悬置总成及车辆
CN210502144U (zh) 汽车悬架连杆、汽车悬架系统和汽车
CN218661273U (zh) 压缩机减震支架总成和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